绿道及其发展演变

合集下载

浅析绿道的功能与发展

浅析绿道的功能与发展

浅析绿道的功能与发展摘要:近些年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的轰烈开展,使得绿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显著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回顾绿道的发展历程,总结分析绿道的各项功能,最后对绿道建设提出展望。

关键词:绿道;发展一、绿道的概念现代绿道的概念源自美国和欧洲,中文“绿道”一词译自英文单词“greenway”,源自greenbelt和parkway两个词汇,green意指与环境有关的或支持环境保护的,way指通道或到达一个地区的线路或路径。

“绿道”(Greenway)这个词在1959年首次出现在威廉.怀特(William H.Whyte)的《保护美国城市的开放空间》一文中。

1987年,这一词在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Americans Outdoor)发布的《美国户外空间报告》一文中得到官方认可。

而关于绿道的定义纷繁多样,不同的研究者们对绿道的定义各不相同,其中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对绿道的解读显得较为全面具体,他认为绿道是沿着生态廊道的线性开放空间;为非机动车道设立的自然景观道;连接休闲区、自然生态区、人文历史景观区之间的开放空间等。

Hay认为绿道是连接开敞空间的景观链,是具有自然特征的,集生态、文化、娱乐与一体的廊道。

Robert定义绿道为人类、动物、种子和水运动的绿色通道。

二、绿道的发展(一)国际上的绿道发展绿道概念自19世纪60年代被提出后,相关的理论发展显著,绿道的设计实践也越来越引人关注,国际上绿道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早期的公园游憩绿道阶段(1867-1900),最早的绿道规划出现在Frederick Law Olmsted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中,该案例用绿道将富兰克林公园等几个公园连接起来,并延伸至三个城区;接着绿道进入景观优先的发展阶段(1900-1945),主要的案例有波特兰纪念广场、新泽西兰州兰德堡镇的绿道规划和蓝桥公园等;然后绿道受环保运动影响开始蓬勃发展(1960-1980),这一时期的美国成立了几个绿道研究中心,对绿道的不同侧重点进行研究,其中麦克哈格著写了《设计结合自然》,该著作在笔者读研期间为指定必读书物,该书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密切的依赖关系,主张设计遵循生态原理,并通过许多实例来介绍这种设计方法的运用;接下来的绿道发展成为了一个国际运动(1985年后),往多层次多目标发展,在世界各地都有显著发展,全球有数以千计的绿道项目开展,关于绿道的理论研究也大量出版,绿道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重视,各种关于绿道的讨论会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浅析绿道的功能与发展

浅析绿道的功能与发展

浅析绿道的功能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面积不断扩大,许多市民在高楼密集、道路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感受到了压力与疲劳。

在这样的背景下,绿道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和喜爱。

本文将围绕绿道的功能与发展,探究其对城市生活的意义,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绿道的定义和功能绿道是指在城市规划中设置的以多样化种植为主要特征的廊道,它具有人文、环保、景观、交通等多种功能,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健康休闲环境和快乐的文化娱乐场所。

1、健康环保绿道可以作为城市“肺”的一部分,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城市中,通过绿道的种植,可以迅速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

同时,绿道的建设还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减轻压力和疲劳,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2、景观休闲绿道具有优美的景观效果,可以增加人们的心理放松感,将城市中的单调机械与自然结合,使城市更加人文,激发人们的精神和感官,让城市居民获得更多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放松与愉悦。

3、交通便利绿道在城市中不仅可以作为一种休闲方式,还可以作为人们的通行手段。

相比于车辆,绿道更加安全、环保、健康,将人们从轮渡之中解放出来,形成“人行天桥”,为城市的交通系统带来新的可能性。

二、绿道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城市绿道建设已经起步,但在发展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建设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绿地的减少,从而影响了城市环境的健康和美观。

另一方面,城市中的车辆增多,污染问题严重,引起人们对于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视。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城市绿道建设要在制度和技术上进行创新。

1、切实加强绿道的建设城市绿道建设要加强对城市空气、土壤、水等方面的环境保护,实现绿道的生态、环保功能,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建设。

同时,要积极利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提升城市绿化的渐进性,扩大绿化并且保护绿化率。

2、多元化提供活动方式为了让绿道的使用者能够更好的加强身心锻炼,绿道管理部门可以在绿道上提供各种形式的娱乐、体育等活动,吸引更多人使用绿道,提高绿道的使用效能。

城市绿道介绍

城市绿道介绍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如今的人们更多地渴望到山林海边寻求惬意,踏上没有噪音尾气的城市绿道。

而这份渴望,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在我们身边实现,贯穿整个城市的绿道网正在规划和建设当中。

今后,市民朋友或许只要出门走上几步路,就能踏上精心设计、设备齐全的绿道,尽享自然惬意。

什么是绿道?北京近山松认为绿道上应有自行车专用道,还有驿站“绿道,简单地说就是绿色生态之道。

”绿道是提供给行人、骑车者休闲健身的道路,也被认为是慢行之道。

绿道到底是什么样子?北京近山松认为绿道里面有自行车道,有步行道路,有绿色的环境,有标识系统,还有停下来休息的地方,类似于古代的驿站。

绿道特征绿道是引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在我国国内尚无完整的经验可循。

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

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根据需要,绿道外围可以划定一定范围的生态敏感区或农业生产用地作为城市生态廊道或组团隔离带。

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组成的绿道网是城乡、区域生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

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

还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

绿道与人行道的区别?人行道:上班绿道:休闲绿道与人行道有何区别?绿道和非机动车道在一般情况下是分开的,非机动车道从城市功能来说是供日常生活,包括上班行走的一条道路。

绿道是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空间,当绿道由于很多原因不能连贯时,可能借用非机动车道使绿道连接起来。

绿道六大组成要素:一、绿廊,由现行的带状空间两侧来控制一定的绿化控制带,这个绿化控制带通过景观修复来打造绿廊。

绿道

绿道

绿道的定义
指一种“绿色”景观线路。一般地,沿着 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 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 徉其间,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 带状景观斑块走廊,承担信息、能量和物 质的流动作用,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 有效循环,同时加强各密近斑块之间的联 系。
类型
(1)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体) (2)游憩型 (3)自然生态型 (4)风景名胜型 (5)综合型
珠江三角洲地图
绿道的启示
绿道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启示
对自然保护的启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胜区、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四大系统
对城市绿地系统和开放空间规划的启示 由于城市的无序蔓延,人工绿化隔离带很难 发挥应有的作用 ,绿道途径可以将单个公 园的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 文化线路、道路系统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当 中,使各个公园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和 历史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发挥
美国东海岸绿道
世界上最长的绿道, 全长3300公里 贯通美国15个州 休闲娱乐,户外运动, 文化遗产旅游等功能
新加坡绿道 促进社会和谐
新 加 坡 绿 道 理 念 图
公园绿地系统由区域公园、新镇公园、邻 里公园、公园串联网络四级体系组成,其 中公园串联网络相当于“绿道”,在公园 绿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联通作用。
绿道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绿道的发展
国外绿道的经验 国内绿道案例
பைடு நூலகம்绿道的启示
绿道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绿道的提出
一世纪前 欧洲 散步、狩猎、划船等娱 乐项目 20世纪50年代 Whyte提出绿道一词 60到70年代 绿道概念进一步发展 1987年,绿道概念才得到美国官方首肯
游憩型

绿道

绿道

“绿道”顾名思义,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区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休憩线路,是一个理想生活的路径,最适合忙碌都市人和追求健康人群休闲的好去处。

交通管理部门把安全、通畅的道路称为“绿道”。

而在景观设计中,绿道则有更深更广的内涵,这个概念起源于70年代。

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绿道由来是为了改善环境,安全家居......有了绿道,就有了安全的保障!话说肇庆绿道呢,就有两条,一条在北岭山脚下,另一条就是七星岩绿道啦。

北岭山那条绿道,从肇庆学院后门处,一直通往广州方向,而且沿途比较少补给,适合专业发烧友,业余的最好不要去。

另一条七星岩绿道,适合大众游玩的,绿道所到之处,把整个七星岩包围,最适合游玩了。

我喜欢骑车驰骋在大街小巷,酷爱那飞奔的速度、飞奔的感觉。

早就听说过星湖绿道,今天我去绿道游玩了。

这天,我想一睹绿道的面貌,想看看人们口口相传的绿道真面目。

于是,我像一匹快马,身下飞速旋转的车轮如同健壮的马蹄。

好奇之余,我也带着主观上的失望:在这个城市里,能有绿色吗?绿道,该不会是名不副实的吧?我骑车到达了绿道入口。

骑车的热情似乎被这通道煽动起来,“绿道,我来了!”绿道是不允许机动车进入的,但可以在入口的服务区租自行车。

我想要更好地领略绿道的风景,所以我骑得很慢。

“嗅、嗅”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味,它不断的吸引着我。

那就是清香的花儿与小草,我沉静在哪清香中。

是什么,让我们在空气这么好的地方生活的?是花,是草,是树?不不不,是奇妙的绿道!进入北岭山脚下绿道,只见两边绿荫匝地,种满了花草树木,有我常见的大勒竹、湿地树、白玉兰、榕树等,也有一些是我从来就没有见过的,在这些树身上都挂有一个小牌,这些小牌就像是它们的身份证,牌上有详细的介绍,告诉我们这些花草树木的名称、所属科目、特点、作用等,于是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新的植物,有木荷、野牡丹、香樟树等等。

绿道

绿道

第五阶段是对于国外绿道的探索(Fábos and Ahern,1996)。这一系列的演
进展示了绿道规划如何逐渐成为一项遍布全球的运动。
定义: 是一种线型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 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路、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 内容:
绿道
绿道867~1900年,这是先驱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查尔斯•艾略特(Charles Eliot)以及霍拉斯•克里弗兰(Horace Cleveland)的时代。
第二个阶段是1900~1940年,包括了在20世纪的前30年致力于绿道规划工作的
重要的生态廊道和自然系统; 游憩绿道,多临水、临径、临景; 具有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的绿道。
连接性 多功能性 可持续性
特性:
实施形式: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
新英格兰绿道规划:自下而上 广州绿道:自上而下
景观规划师们。
第三个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60~70年代的20年间。景观规划师伊
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菲尔•刘易斯(Phil Lewis)、祖伯(E.H. Zube)、 法伯斯(J.G. Fábos)及其同仁对绿道规划产生的影响。
第四阶段是绿道的命名(Little,1990)。

绿道

绿道
自然系统连通性的几种可能
此项原则指的是绿道能在最小的空间里包容多种功能,这 一点体现出了绿道作为规划策略的优势。下面通过三点来 解释: 第一是多种功能共存的可行性。这一点的前提是多种功能 的共存不会使原有单一功能遭到破坏。最常见的是绿道中 动物栖息地和人类游憩功能的冲突,这就需要在绿道管理 上实施游人进入的时间控制,使人类的干扰降低。 第二是经济上的受益。由于绿道对土地利用的集中性,多 余的土地可以被用于其他用途,在管理上也由于空间的集 中而降低了开销。 最后是政治上的支持。由于绿道的多功能性,它便承担了 多方面的效益,参与和支持绿道建设的政治团体会多样化。 这方面经常拿绿道和绿带(Greenbelt)进行比较,后者 是单一功能的,为了限制城市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发展中 受到的压力应该较小。
哪些动物在使用现有通道,哪些没有使用
使用通道的每种动物的数量
图中的绿色虚线圈出了三个备选地址
第一处备选地址为上图左侧选 区内高速路通过的一座年久失 修的石桥,这座桥由于桥下空 间限制,只能使会游泳的动物 通过,而不会游泳的动物则需 要从桥面的高速路上通过,很 容易造成事故。研究小组据此 设计了一座新桥,桥下的空间 被增大,并提供了行人和动物 通行的通道。
最终,第三个选项被选 中,因为它很好的建立 了生态连接,又完成了 多功能的集中,为未来 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 个范例。
五、绿道规划的四种策略
①保护策略。当现有的风景资源值得保护时,应采用保护 策略。这个策略通过规划理论、监管政策、土地收购以达 到理想目标。一个此类绿道的经典案例是佛罗里达州级绿 道规划。 ②防御策略。当现有的风景资源是破碎的,但是有一个有 价值的核心区是值得保护时,通常采用防御策略。这个策 略旨在防止进一步的破碎。这里举一个简单的案例:威斯 康辛州、伊利诺伊州和印第安纳州绿色基础设施规划。 ③进攻策略。进攻策略是在已被干扰和破碎的风景资源中 利用自然发展过程创建新的基质。进攻策略依赖于规划理 论、生态修复理论和大量的资金。案例 ④机会主义策略。它是利用一些独一无二的机会,通常需 要具有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来看待事情,并想象出新的用途。 纽约高线公园

绿道规划设计全

绿道规划设计全
都市型绿道: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托河道以及道路 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其控 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绿道的意义
保护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沿河流、海岸以及 山脊线;绿道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动物迁移提供 通道。
在大都市区内和郊区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憩机会, 可以步行、爬山、骑自行车、游泳、划船,以及其他 户外休闲活动。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6、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城市绿道经过的地段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典型的 有滨水地段、山林地段、乡村田野地段和城镇地段等。
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大多数绿道 沿河流或海岸分布,这些地区或廊道有将近90%是遗产 和文化资源所在地
绿道相对于其他类型绿地的优势
功能更全、性价比更高、更灵活可行
绿道能在最小的空间里包容多种功能,集环 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 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 结合的有效载体
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 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
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 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具有绿色通行、游憩健身等多种功能
绿道的组成要素
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
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
郊野型:凤凰山-银湖森林公园段、马峦山公园-南澳段、西冲-东冲段、 天后古庙-打马坑水库段等4段,总长约112公里,既有城市风光,也有原生 态环境,控制范围不少于100米,主要开展郊野休闲、户外运动、旅游观光等 活动,亲近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农业大学绿道及其发展演变专业讨论课姓名:穆博专业:2009级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导老师:田国行教授学号:09202021绿道及其发展演变【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都市区和交通网络的建设,大自然和生物栖息地不断被侵蚀,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我国对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城市经济与生态和谐永续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

绿道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其理论、研究技术和构建方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绿道的思想起源、概念和类型的演变进行综述,进而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绿道发展的历程,并划分了四个阶段。

最后,对我国绿道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我国绿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绿道;发展;演变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way Abstract: Due to the side eff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 loss of natural habitats and habitat structures, and extinction of species, increase of city resident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green space needs. our country made a series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urban areas. Greenway has more improntant role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concept, and the type of greenways were studie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greenway was analyzed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the bud of greenway, the rise of greenway development,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greenway, the theroy and technical tend to ripe. Finally,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world, outlook the greenway theroy an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Keyword:greenway; development; evolution0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都市区和交通网络的建设,大自然和生物栖息地不断被侵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导致对城市户外娱乐空间的需求日益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生活”、“绿色交通”等健康环保的休闲出行方式也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生活理念追求。

而现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空间,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要求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绿地网络的同时,更多的挖掘自然资源在生态保护、休闲游憩等多方面的功能,形成复合型、多元化发展的生态绿地空间。

而近年来传入我国的绿道——新型的绿地空间形态,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以及环境学家们的青睐,被专家们认为是一种集生态保护、健康游憩、活跃经济等多种功能价值为一体的生态绿地空间。

绿道的建设对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城市复合型生态绿地系统和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以及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

特别是在大城市病越来愈重,自然资源不断消失,动物栖息地不断减少,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的矛盾日益突出的阶段,具有线型空间形态特征的复合型绿道可以保存大量的绿地,提供多种娱乐健身空间;缓解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安全的综合性娱乐开敞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绿道的思想起源20世纪90年代,国外发达国家开始对绿道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有大量绿道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目前国外绿道的研究主要在绿道的后期经营和管理维护上,而国内在21世纪初才开始对绿道进行理论上的探讨,随着国内对绿道研究的逐渐深入,对绿道的思想起源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中国自古就有。

1.1 起源于西方城市公园运动我国自2000年张文,范闻捷等学者开始对绿道进行研究以来,大多数学者认为绿道起源于西方的城市公园运动,绿道这种绿地模式亦是由西方传入中国,这一阶段国人对绿道的研究多致力于对国外研究的探索,从中得知绿道就是生态网络、廊道、景观轴线和林荫大道的演变,是19世纪后期城市公园运动的兴起带动了绿道的发展。

许多学者认为美国的绿道运动是由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Law Olmsted)发起的,他设计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被誉为“翡翠项链”,建于1867年,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绿道工程和绿道思想的源头[1]。

1.2 起源于中国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代在对绿道的概念、类型、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后,一些学者对绿道起源于西方公园运动产生了质疑。

谭少华[2]、何昉[3]等对绿道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地总结,认为绿道的起源可追溯到我国1000多年的周朝时期,这比西方国家早2000多年。

如:西周修建了最早的大道“周道”,并在系统路网和绿化养护方面始开先河;在川西古蜀道上先后开展了8次大规模的行道树种植与维护,形成了现今随着古栈道、驿道延伸,林木茂盛的林荫古道,即举世闻名的剑门蜀道“翠云廊”,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绿道[4]。

虽然这些古代的各种类型的廊道都具有一些绿道的特征,或者有构成绿道的一些景观要素,但是这并不能充分说明当前的这种绿道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因为中国古代受交通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加上人类对大自然的向往,这些廊道只能被称为单一功能的风景道。

而绿道这种绿地形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对大自然开发利用之后的一种生态保护措施,是满足人们新产生的生活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绿色生态环保的游憩空间。

2 绿道概念的演变绿道一词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环境作家威廉.H.怀特(William H. White)提出的,他在1959年由城市土地学会出版的名为《保护美国城市的开放空间》中首次使用了这个词[5]。

1987年,美国总统委员会的《美国户外空间报告》对于绿道建设做出了比较清楚的叙述,“未来的景观将是这样:一个富有生机的绿道系统,……让人们很方便地进入他们住宅附近的开放空间,并将全国的乡村空间和城市空间联系起来,……将城市和乡村串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可循环的系统”[6]。

1990年,来自美国的环境保护学家查尔斯·利特(Charles Little)对绿道的定义做出了比较权威的解释[7],他的经典著作《Greenway for American》一书中描述:“绿道是一种线性开放空间,它通常沿着自然廊道建设,如河岸、河谷、山脉或者在陆地上沿着由铁道改造而成的游憩娱乐通道,一条运河,一条景观道路或者其他线路。

连接了公园、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以及人口密集地区等。

”2000年,欧洲绿道联合会EGW A对绿道作了如下的界定:(1)专门用于轻型非机动车的运输线路;(2)已被开发成以游憩为目的和为了承担必要的日常往返需要(上班、上学、购物等)的交通线路,一般提倡采用公共交通工具;(3)处于特殊位置的、部分或完全退役的、曾经被较好恢复的上述交通线路,被改造成适合于非机动交通的使用者,比如徒步者、骑自行车者、限制性机动者(指被限速或特指类型的机动车)、轮滑者、滑雪者、骑马者等[5]。

2006年,我国的研究学者周年兴、俞孔坚认为与“绿道”相关的术语有生态网络、栖息地网络、野生动物廊道、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廊道、环境廊道、景观连接等[1]。

总之,绿道(greenway),就是以绿色生态为基础的具有绿色通行、游憩健身等多种功能的特殊廊道,有大量的植被覆盖,自然环境良好,空气质量较高,是一种线性的绿地空间形态,具有完整性、连通性,是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是一条无污染的上下班通行道,一条供骑自行车或步行者使用的路径,也可以是一种提高水质或者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手段,还可以是一种保护地域景观或历史特性的途径,不同的功能决定了绿道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复合型绿地空间模式。

它通过多种联系促成了多类别的运动,这其中即包括自行车、步行,荒野中为野生动物季节性迁徙提供的原生态自然廊道,也包括新兴城市滨水景观和园林城市沿着小溪的林荫小道,而在近期的一篇文献[8]中将水体与水体之间的水道也视为绿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3 绿道类型的演变绿道发展至目前阶段,由于各国家、城市不同的地域特征,以及绿道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绿道类型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不同的研究学者对绿道类型的划分也有所不同。

1867年,在美国奥姆斯特德规划了世界上第一条绿道,连接了波士顿、布鲁克林和坎布里奇几个城区中的城市公园绿地,这条绿道属于城市公园游憩型绿道[1]。

1995年,国外许多著名学者在对绿道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之后,依据绿道的空间尺度、地域景观特色、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等特点,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美国著名的新英格兰绿道规划领导者J. G. Fabos认为绿道可分3种类型:生态型绿道,游憩型绿道,具有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的绿道[6]。

美国的Little从用途和尺度角度进行分类,将绿道划分为5种类型:城市河岸绿道、娱乐绿道、自然绿道、历史风景绿道、综合网络状绿道[7]。

美国学者Ahern提出了两种分类方式,一是按照面积尺度的大小,绿道可以分4种类型:市区级绿道(1-100km2)、市域级绿道(100-10000km2)、省级绿道(10000-100000km2)、区域级绿道(>100000km2);另一种是按照绿道的功能作用,可以分4种类型:生物多样性绿道、水资源保护绿道、休闲娱乐绿道、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绿道[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