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绿道的规划途径初探_以南京市为例
中国新城绿色交通规划方法与实践——以南京市南部新城绿色交通规划为例

中国新城绿色交通规划方法与实践——以南京市南部新城绿色交通规划为例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交通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感。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南京市南部新城作为揭示绿色发展城市新模式的典型代表,强调环保、低碳、高效的新城理念,大力推行绿色交通规划,旨在为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为此,在南京市南部新城绿色交通规划方面,中国新城集团探索许多适合当地的实践方案,本文将从新城发展背景、绿色交通规划方法及实践情况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入的了解。
新城发展背景南京市南部新城是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实施城市战略规划的重点项目,总面积110 平方公里,位于南京市南部地区,规划人口近100 万人。
新城将成为一个以商贸、服务、住宅为主的城市中心区域,并以产业园区、自然生态区及文化旅游区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考虑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南京市在南部新城的规划设计中,将绿色交通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绿色交通规划方案。
绿色交通规划方法1.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结合步行是绿色交通的最佳表现之一,因为步行是最经济、最方便、最绿色的交通方式之一。
在南京市南部新城,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通过建设完善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网络,鼓励居民逐渐习惯走路、骑车,促进低碳出行和健康生活。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正如南京市南部新城建设规划一样,重点推动城市公交、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建设和扩容。
减少小汽车的使用是绿色交通的核心之一,通过公共交通的完善,吸引市民乘坐公共交通,使得城市的堵车情况得到缓解,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
2.合理规划、发展新能源汽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交通的出现使交通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为了更好地解决污染和交通问题,南京市南部新城提出了发展电动车和混合动力公交车的计划。
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初探——以南京市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

图1 西流湾公园原始风貌图图2 整合后地块用地情况规划图2018.09/住宅科技 09图3 场地主入口示意图图4 项目地下用地组成图4.2.2 功能的有机整合一方面,在规划设计中,将西流湾公园分为不同的主题区域,包括大型主题活动区、文化游憩区、运动休闲区、科普区以及商演、展览区,将多种活动形式引入绿地中,丰富了公园绿地的使用功能,扩大了绿地使用时间和使用人群范围;另一方面,将公园配套服务设施置于地下,融入到地下商业中。
这样既能增加地上绿色开敞空间的面积,又能促进传统地下商业的转型,从而丰富地下商业的功能,使其成为地下商业综合体。
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空间:主要在地下一二层设置了大量不同业态的商业,如餐饮、超市、会所、零售、展览等;在地下一层及其夹层中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地下三、四层设置了机动车停车位。
通过这些方法来为10住宅科技/2018.09图5 地下一层平面图图6 地下二层平面图图7 地下三层平面图图8 下沉广场、中庭平面示意图上临时停车处以及地下停车位。
这种将人流、非机动车流、机动车流严格分开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地面交通通行效率(图9)。
地下部分:一方面,人行流线在地下商业内部形成环通。
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与周边的住宅、青少年宫、大唐商业、地铁等都预留出入口接通,实现与周边建筑地下空间及地铁公共交通系统的无缝连接。
另一方面,地下内部主要车行流线也形成环通。
西流湾公园地下车库与大唐商业、青少年宫车库整体连通,实现区域停车整体化,交通流线得到高效组织(图10、11)。
4.2.5 开敞空间最大化首先,该项目将场地内原有面向主干道的青少年宫图9 地上交通流线组织图图10 地下人行流线组织图图11 地下车行流线组织图2018.09/住宅科技 11(下转第24页)。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探析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探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的压力日益增大,城市的绿地资源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而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人居品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城市绿道规划设计进行探析,以期为相关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的意义城市绿道是指由城市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生态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理解,依据绿色发展理念,在城市空间中规划、设计、建设的一种绿色生态廊道。
城市绿道不仅是城市绿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休闲功能。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通过绿道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净化城市空气,降低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有利于提升人居品质。
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的休闲绿地,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场所,也可以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和环境。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有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绿道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发展升级,增加城市的功能和魅力。
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
在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中,应当优先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增加绿地植被,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2. 人文关怀原则。
在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中,应当注重挖掘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塑造独具特色的绿道景观,丰富城市的文化底蕴。
3. 公平共享原则。
城市绿道应当为全体市民提供均等的公共空间和服务资源,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让更多的人能够共享城市绿道带来的福利。
4. 生态连接原则。
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当将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社会系统有机相连,创造生态廊道,促进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生态环境联系和互动。
公园城市绿道规划建设探析

公园城市绿道规划建设探析摘要:文章通过对最新版本《南京市绿道规划与设计技术导则》[1](以下简称《导则》)的解读和研究,提出南京城市绿道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着重以南京市秦淮区白鹭洲公园绿道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建设情况,论述了项目建设期间遇到的问题,同时提出南京城市绿道可借鉴的通用解决方案;进一步探讨了绿道网络同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性,并为绿道建设提出“场地融合性”思路,使其在发挥基本生态功效的同时,融入场地特有的文化,构建两者“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南京城市绿道;白鹭洲公园绿道;存在的问题;可借鉴经验“绿道”最早可追溯至1865年,现代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首次提出“公园道”的概念,其规划设计的“波士顿翡翠项链”成为现今绿道最经典的范本之一,该工程为其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经久不衰的兼具生态、文化、经济效益的线性开放空间。
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现有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环保,践行低碳出行理念。
此后,绿道因其突出的生态、休闲游憩、经济功能等方面开始在各个国家广泛兴起,各国专家和规划设计人士开始走上建设本土性绿道之路。
1南京城市绿道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南京市目前已拥有多条绿道,如玄武湖绿道、明城墙绿道、紫金山绿道、江北滨江绿道等等,这些绿道构成了南京绿道系统。
南京市已建和待建的绿道连接紧密,环环相扣,串起了城市公园、公共空间、滨河绿地和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城市绿色网络。
总的来说,南京绿道网络规划层次清晰,同时在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活动空间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具体如下。
1.1响应相关规划及政策要求。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绿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和《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均对南京绿道建设提出了任务和目标。
旨在2020年底,建成一个联系紧密、功能完善的绿道网络体系,并以绿道为链,串联城市公园节点。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的创新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开题报告文献综述5300字》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的创新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新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汽车。
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缩短人们外出的时间,提高了生活与工作的效率。
另一方面,伴随着物流的发展,运输车辆的数目也不断增加。
这种情况有助于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我国的内需。
可是,它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造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给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运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因为伴随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却相对的落后。
不少城市规划者当时在规划市政建设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的当前的交通情况。
这便容易导致当前道路交通车辆承载能力的供需矛盾突出,引发城市交通拥堵的发生。
当前,我国的不少城市已经出现了交通拥堵,给交通的运行带来了不少压力。
北京市就是典型的例子。
完善交通管理,避免交通拥堵出现的意义更为突出。
交通顺畅有助于城市交通的顺利运行,这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便利。
当前,不少上班族由于交通的拥堵而上班迟到,其工作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而交通问题的解决必然能够大大降低因交通问题而带来的运行障碍。
另外,交通的便捷性能够给市民带来舒适感,能够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相反,城市交通拥堵则容易提高市民的焦虑感,严重影响其幸福感。
为此,城市交通问题是提升市民幸福感的一个关键措施。
再次,交通环境是人们评价一个城市的重要依据。
混乱的交通环境必然会使城市形象大打折扣。
最后,城市交通拥堵会增加城市的行政成本,严重影响行政的效率。
严重的城市拥堵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成本。
一般来说,交通拥堵的成本大约能占GDP的1%到3%,当交通拥堵发展到一定严重的程度,城市的运行压力降会大大增加,甚至出现城市瘫痪的情况。
因此,优化交通管理,保证交通顺畅可以提高城市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可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仅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此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其目的和意义也就在于此。
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方案的探讨

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方案的探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于绿色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城市绿道作为一种绿色交通系统,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们的健康和身心发展。
因此,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的方案,以期为城市绿道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城市绿道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道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城市绿道可以提供人们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需要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而城市绿道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选择。
人们可以在绿道上散步、跑步、骑车等,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的环境。
其次,城市绿道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绿地越来越稀缺,而城市绿道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这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够减缓城市的气候变暖和污染问题。
最后,城市绿道对于人们的健康和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可以减轻人们的压力、提高人们的情绪和注意力。
而城市绿道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接触的场所,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恢复精力的机会,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二、城市绿道规划的原则城市绿道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多样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可达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城市绿道应具有多样性的功能和景观。
城市绿道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系统,还应兼具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
同时,城市绿道的景观也应多样化,既有花草树木的绿意盎然,也有湖泊、河流等水域的清新景色。
连续性原则是指城市绿道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城市绿道应该能够贯穿整个城市,连接各个绿地和景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交通网络。
这样不仅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还能够提高城市绿道的利用率和吸引力。
可达性原则是指城市绿道应该方便市民的出行。
城市绿道的规划应该与城市的交通网络相结合,让市民能够方便地到达绿道,享受其中的绿色环境和休闲娱乐设施。
行道树树池形式的适用性研究——以南京市相关调查为例

1 南京市行道树 调查与分析
调 查 分 中心 城 区 、周 边 郊 区 和 名 胜 景 区共 3
个城市功能 区进行。不 同地区的树池在造型 、 材质 等方 面有 着 较大 的差别 , 总 体水 平 参差 不 齐 。调 查 内容 主 要 是 对树 池 的尺 寸 进行 测 量 ,并 且 记 录 树 池现 状 ,最 后 分析 讨 论 针 对不 同地 区适 宜 采 用 何 种树 池 , 部 分调 查 内容 参考 表 1 。
一
多人工雕琢 , 不设 边 框 , 仅 在 树 根部 种 植 绿 草 为 陪
衬, 浑然天成 , 与周边环境十分协调。
整洁美观 , 但 遗失率较 高。在调查 中发现 , 有超过 2 分 析 讨 论 半 的铁 篦 子 遗 失 , 也 无 相 关 部 门补 上 , 造 成 树 池 泥 土裸 露 , 反 而影 响 城 市环 境 。铁篦 子 树 池 造价 较 2 . 1 单 因素 分 析 法 由 上 面 查 阅 的 资 料 和 实 地 调 查 可 以看 出 , 行 高, 大约 为 1 5 0元 / 个。 但是在 塑料篦子树池造 价相对较低 ,铺在树池 内部 道树树池形式选择要考虑很多方面 的因素 , 可 以供 行 人 行 走 。但 是 , 塑 料 篦 子树 池 耐 久 性 差 , 不同的区域 , 各个 因素的重要性 系数不 同 , 可 以通 塑料 易老化和腐蚀 , 且强度低 , 很 容易受 到破坏 , 过单 个 主要 因素分 析法 对树 池形 式选 择 进行 分 在 调 查 中发 现 很 多塑 料 篦 子 遭 到 了各 种 损 坏 。 此 析 。 外, 塑料是不环保 的材料 , 使 用塑料篦子显得 与绿 下面将南京市分成 3 块 区域来考虑 ,并分析 色城 市 、 绿 色 交 通格 格 不 入 。 各 个 区域 的 主要 影 响 因素 ,然 后 考 虑 各 种 树 池 的 木 质篦子 树池环保 、 经济 , 但 耐久性 差 , 在自 特点 , 选择 适 合 该 区域 的树池 形 式 。 . 1 . 1 中心城 区 然 环 境 下使 用 寿命 短 ,需 要 经 常 更 换 ,且 强 度 较 2 主要考虑该区用地紧张 , 行 人 密集 的 特 点 , 建 低, 经 重 载交 通 作 用后 , 很容 易 出现 断裂 破 坏 。 如图 1 。该形 鹅卵石 树池生态环保 , 利 于树木 的生长 , 且具 议采用生态透水彩石的平行式树池 , 式 树 池 可 以 最 大 限度 地 利 用 树 池 内 的面 积 ,虽 然 有 独特的美学 价值 。但是 , 鹅卵石 由于不固定 , 会 被 行 人 无 意 踢 走 或被 有 意拾 捡 ,最 终 变成 市 民家 造 价 偏 高 , 但 是 只应 用 于 中心 城 区 , 所 以 经 济上 是 在 可 承 受 范 围 之 内的 ,并 且 五彩 缤 纷 的 生态 透 水 中 鱼缸 里 的 景 观石 。 生态透水 彩石 树池虽 然看上 去是 全密封 的 , 彩 石 与 丰 富 多 彩 的城 市 生 活相 呼应 ,符 合 城 区生 但是 经 过证 实 , 覆 盖材 料 的透水 透 气 性 能能 够 满 足 活 的 主题 。 树 木 的正 常生 长需 求 , 而且 生 态透 水 彩 石在 色 彩 方 面很丰 富 , 可 以搭配树木 形成很好 的视 觉效果 。 但是 , 现 阶段 生态 透 水 彩 石造 价 较 高 , 为 1 8 0 ~ 2 0 0元 / m , 而且 在 重 载 作用 下 易破 碎 。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思路与策略研究_以南京为例

文章编号: 1009-6000 2007) ( 01-0051-08 中图分类号: X31;TU984 文献标识码: B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0571055) 资助 作者简介: 官卫华, 硕士,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 究中心战略规划所主管规划师; 何流, 博士,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 任; 姚士谋, 教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城市发展 研究中心主任, 博导; 叶菁华,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战略规划 所规划师。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思路与策略研究——以南京为例Thoughts and Strategy Research of Urban Ecological Corridor Planning: Taking Nanjing as an Example官卫华 何流 姚士谋 叶菁华GUAN Wei-hua HE Liu YAO Shi-mou YE Jing-hua1 生态廊道的理论渊源与问题的提 出“生态廊道” 一词最早出现在生物学 研究领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扩 展,许多国家自然生境面积锐减,同时 在空间上越来越分散和破碎化。
如美国 和加拿大均设有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但 其在地理空间上呈“岛屿状”彼此孤立 和隔离,进而对野生动物迁徙形成难以 跨越的鸿沟 (孤岛效应) 很难达到生态 , 保育的初衷。
正是在关注濒危物种存续 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要求之下,将各个 孤立保护区串联起来的保育新思潮—— “生态廊道”理念应运而生。
1 9 9 7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T h 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提出 了保护区应采取“从岛屿式到网络式” 的规划方法。
2000 年 Ferenc Jordan 研究 提出了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的概 念,即能够连接斑块,并且能够使特定 物种在斑块间迁移的地区,它们能够将 当地的小种群连接起来,增加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降低种群的灭绝风险[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绿道的规划途径初探——以南京市为例王晓晓1,张鸣洲2(1.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2. 山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摘要:我国的绿道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借鉴了国外的优秀经验与成果。
国外绿道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功开展多年,功能也早已从单纯的视觉审美发展成了一种具有深刻意义的基础设施。
绿道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不再可有可无,而是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建设项目。
文章从绿道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出发,介绍了现代绿道发展的趋势,并以南京为例,详细描述了南京市绿道系统建设的现状,描述了南京市建设绿道的机遇与挑战,并根据现状提出了适合其发展的绿道系统和功能,展望了未来南京绿道发展的趋势和动态。
关键词:绿道;可持续发展;规划途径中图分类号:TU984.2;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07(2016)02-215-06Research on Planning Methods of Chinese Urban Greenway: A Case Study of NanjingWANG Xiaoxiao 1, ZHANG Mingzhou 2(1.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China;2. College Of Forestry,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nzhong Shanxi 030801, China)Abstract: Chines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eenway development draws on foreign experiences and achievements.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foreign greenway has been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for many years, it also had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the infrastructure from the simple visual aesthetic development. Greenway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in each city; each city is reflected in the vitality of life. This article from the greenway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taking Nanjing as an example, describ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greenway construction indetails in Nanjing City, describ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green road construction in Nanjing Cit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research put forward the green road system and the function for it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trend of Nanjing greenway development and dynamic.Key words: greenwa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ning methods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第49批);南京林业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G2014018);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作者简介:王晓晓(1982~ ),安徽凤阳人,建筑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扩张与节能战略。
1 引言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猛,导致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更是严重影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于是人们不得不开始寻求新的、有效的能缓解城市病的方法,以达到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紧张的工作生活让人们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建设,于是人们需要拥有能够释放压力增加生活情趣的乐土,而绿道就是一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们生活品质的建设项目。
在城市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多功能、系统完善的绿道系统来维持我们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而传统的公园服务半径已经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人们需要更直接、更方便地与绿地接触,亲近自然。
为了更好地建设城市绿道系统,我们需要加深风景园林设计的广度与深度,将功能和景观视觉享受相结合,注重实用性,为人们设计高品质高水准的绿道系统。
当今社会,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还处在大力发展阶段,生态城市的发展宗旨是为了延续城市的健康生长,使城市遵循可持续发展。
针对当前的社会实况讨论和分析,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规划途径的初步探索上,研究分析我国绿道发展的现状,提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绿道发展的方向与设想。
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描述南京市绿道系统建设现状,分析南京所拥有的绿地资源和景观优势,并且全面充分地分析南京市绿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研究探讨适宜南京发展的绿道系统发展的元素,并相应地给出一些南京绿道系统建设的观点和建议。
2 绿道及其相关知识2.1 绿道的概念1959年美国人William. H. Whyte首次提出“绿道”的概念。
广义上的“绿道”包括从城市社区慢行到整个市域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季节性迁移的引导性生态走廊,从城市滨水、滨河、滨湖、滨海绿化带到城郊山林溪岸游步道等用来连接人与自然的各类线型开敞空间。
在当代,绿道网络最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美国户外运动委员会解释的“为人们前往居住地附近的开放空间提供路径,联系城市和乡村空间,并将其串联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
笔者根据对各种文献的参阅和自己的理解将城市绿道定义为:区别于一般城市隔离带的,不仅能够为市民提供景观视觉享受,而且能真正供其使用的,能够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连接城市景观与自然资源的空间绿化载体。
城市绿道有两种规划方式:一种是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部分,另一种是将其单独作为一项专项规划,并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具体落实规划细节[1]。
2.2 绿道的发展历程(1)绿道发展的萌芽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绿道景观规划的实践已经拉开了序幕。
1865年,Omsted首次提出的“公园道”(Parkway)的概念,这奠定了当代绿道建设发展的基础。
奥姆斯特德认为,单纯的公园并不能让人们全面、纯粹地接近自然,1887年,他大胆地提出:需要用线条的形式将点状公园绿地连接起来,使得城市的绿地成为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
“波士顿翡翠项链”于是成为美国一项十分著名的景观建设项目。
“波士顿翡翠项链”地处波士顿市区,长度为25公里,用宽度不等的绿道将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连接,并利用河道将几个小镇连接成系统。
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舒适的人居环境,而且在国际上对于绿道理论和实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环境问题和农村人口大规模往城市迁移等城市中发生的问题,提出一项将城市与乡村有机结合的“田园城市”理论,希望通过这一项举措,缓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2)绿道发展的兴起阶段。
1960年代至1970年代环保运动兴起,随之而来绿道的建设也开始起步,“二战”以后,随着城市化的普及,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污染逐渐危害着城市的健康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美国是环保运动的发起者,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科学研究者,对于环境保护的研究也上升到了绿道的层面,成立了3个绿道研究中心,同时在绿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层面开始了深层次的研究与操作[2]。
在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绿道的建设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生存与发展的冲突,维持了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图1)。
(3)绿道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1980年至2000年以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的人均私家车保有量与日俱增,人们逐渐淡忘部分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导致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环境生态的问题。
于是,人们不禁开始思考如何寻求社会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各种宣传选择健康出行方式的口号开始出现,在这种社会气氛的带动下,人们又逐渐地接受生态环保、健康出行的观念理念,提倡自行车出行与步行方式无疑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绿道建设本身是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其建设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在这个阶段,绿道建设最先开始发展的是发达国家。
绿道的发展从单一的环保功能开始发展成景观视觉廊道、生物憩息场所、居民休闲娱乐公园等多功能的生态绿化廊道。
这一时期的美国东海岸绿道建设如火如荼,这一项绿道建设持续了25年之久,连接了美国所有的东部沿海城市,不仅为美国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旅游收入,而且提升了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市民的生活质量。
从宏观上分配各区域的绿道建设目标,然后落实到地方政府,然后再由地方政府具体落实至各个详细的绿道地块,形成一环扣一环的规划实施步骤。
(4)绿道技术发展趋向成熟阶段。
2000年至今,虽然国外的绿道建设已经到达成熟的程度,但是国内的绿道建设逐渐在追赶国外绿道建设的脚步开始起步并在质量上有所提升。
绿道的建设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功能,而是朝着视觉景观化、生态环保化、功能实用化发展,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发展了具有里程碑式的绿道网络系统。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进行区域划分,将每个区域的绿道建设通过一定的规划实践联系起来,使得绿道系统能够全面的服务每个地区的居民,也为城市创造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5)绿道发展的展望。
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对绿道的研究已经进入深层次层面,经过对绿道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我们认为绿道在功能和范围上都已不再单一。
起初,绿道只是一项具有环保功能的绿色廊道,随着人们对于绿道见解的不断加深,绿道的功能趋向集环保、视觉享受和休闲游憩功能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廊道。
居民不仅能够在生态绿道中步行、骑行,还能领略绿道所营造出的与城市生活紧张感截然不同的氛围。
我国城市绿道的发展建设在全球绿道建设的带领下,也逐渐地走向规模化和系统化,这不仅是全球形势的推动,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