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_PCT_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_赵淑珍

合集下载

降钙素原(PCT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降钙素原(PCT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降钙素原(PCT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7-07-12T14:20:54.22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3期作者:付朝江王永顺肖茗耀[导读] PCT也可以用作鉴定细菌和真菌是临床综合征如感染患者的有效诊断指标,当PCT<0.5 Ng / ml,高度提示真菌感染。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ICU 650118【摘要】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感染和阳性标本纳入研究。

半定量免疫色谱法用于测定PCT。

结果当PCT <0.5ng / ml时,真菌感染组占73.47%,细菌感染组5例占9.62%;当PCT≥0.5ng/ ml时,细菌感染的诊断灵敏度为90.38%,特异性为73.47%,阳性预测值为78.33%,阴性预测值为87.8%,PCT <0.5ng / ml可高度暗示真菌感染。

结论:对于有临床感染征象的患者,PCT <0.5ng / ml,高度提示真菌感染;PCT可用作真菌和细菌鉴定的有效临床诊断。

【关键词】降钙素原;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图分类号】R91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3-101-01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危重患者的ICU,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的增加和广谱抗药物的广泛使用。

IF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因为如果早期症状和体征往往缺乏特异性诊断是非常困难的。

在临床实践中,病理组织学诊断仍是金标准,但病理组织学诊断是困难的。

直接检查阳性率低,真菌培养可提高细菌检出的阳性率,但培养过程耗时长,阳性率低,不利于早期诊断。

Procalcitonin(PCT),近年来,细菌感染检测的新指标,与血培养、C-反应蛋(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其他感染性指标有一定的优势,我们使用半定量PCT检测,结合相应的细菌培养结果为探讨的意义和价值的IFI诊断PCT的统计分析。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㊃综 述㊃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6.06.018作者单位: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一科通信作者:王宋平,E m a i l :w a n g4816@s i n a .c o m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杨扬 王宋平ʌ摘要ɔ 降钙素原(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P C T )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作为一种新型的炎症生物学标记物,已广泛用于评判感染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以减少抗生素的处方率,避免耐药性的产生㊂本文着重综述了近年来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㊂ʌ关键词ɔ 降钙素原;感染性疾病;生物学标记物T h ec l i n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r e s e a r c h p r o gr e s so f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Y a n g Y a n g ,W a n g S o n g p i n g .F i r s t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t h e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o f L u z h o u M e d i c i n e C o l l e g e ,L u z h o u 646000,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W a n g S o n g p i n g ,E m a i l :w a n g4816@s i n a .c o m ʌA b s t r a c t ɔ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P C T )i s a g l y c o p r o t e i n w i t h o u t h o r m o n e a c t i v i t y.A s a n o v e l 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i o m a r k e r ,P C Th a sb e e nw i d e l y u s e dt o i d e n t i f y t h e t y p ea n ds e v e r i t y of i n f e c t i o n ,a n dt og u i d e th e r a ti o n a l u s e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s ,t o r e d u c e t h e r a t eo f a n t i b i o t i c p r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a v o i dd r u g re s i s t a n c e t o a n t i b i o t i c s .T h i sa r t i c l er e v i e w e dt h e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o fc a l c i t o n i ni nr e c e n t ye a r s .ʌK e y wo r d s ɔ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B i o l o g i c a lm a r k e r s 感染是威胁患者生命和造成社会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有许多评价感染及其严重程度的指标,但或其敏感度不高,或其特异度不高,降钙素原(pr o c a l c i t o n i n ,P C T )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作为一种可以快速被检测出的评价感染类型及感染控制程度的指标,其特异度及敏感度较其他指标高,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评价感染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指导及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的处方率及避免耐药性的产生[1]㊂本文就其发现发展,理化性质,检测手段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㊂1 P C T 的发现与应用发展P C T 是降钙素的前肽,也称甲状腺降血钙素,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㊂于1975年由M o y a 等发现,其结构于1981年研究明确,在1993年由A s s i c o t 等报道发现血清P C T 的浓度似乎与细菌感染的严重性有关,后证实不仅与感染的严重性相关,同时与疾病预后也有着密切关系[2],到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把P C T 作为脓毒症的诊断指标之一㊂2012年‘降钙素原(P C T )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中指出,P C T 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 I R S )㊁脓毒症㊁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浓度依次升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㊂现P C T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临床价值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㊂2 P C T 的理化性质P C T 的本质是一种糖蛋白,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4],是降钙素的前体,P C T 及降钙素均始于多肽-前降钙素原,多肽-前降钙素原由信号序列㊁P C T 的N 端㊁降钙素序列㊁P C T 的C 端组成,当前降钙素原被内质网摄取后,信号序列被降解,剩余的蛋白质即为P C T ㊂若蛋白质溶解,分离出来的即为降钙素,但当炎症刺激时,蛋白质溶解分离出降钙素的过程即受抑制,此时P C T 及其片段被释放进入循环,这就是炎症刺激时P C T 升高的原理㊂生理情况下,P C T 由甲状腺滤泡旁C 细胞生成,故又叫做甲状腺降血钙素,健康成年人其血清含量较少,故通常的检测手段测不到,但在细菌感染时,除甲状腺外,肝脏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肺和肠道组织的淋巴细胞及内分泌细胞均能合成P C T ,在感染最初3h 即可检测到,24~48h 达高峰,可以用于早期快速检测[5]㊂3 P C T 的检测方法评价P C T 的检测手段多种多样,有放射免疫法,免疫荧光法,免疫化学发光法,金标法,酶联免疫定量自动分析,其他的还有单克隆抗体法,较少用的有凝胶层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等㊂放射免疫法与其他方法比较其精确度高,但耗时长,约需20h ,且存在放射性元素污染的问题,故限制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免疫荧光法通过计算荧光标志物的含量,荧光信号的强弱与P C T 的浓度呈正比,从而得到P C T 的含量;免疫化学发光法较放射免疫法有所进步,其检测时间大大缩短,约需2h,通过荧光比色来判断降钙㊃174㊃国际呼吸杂志2016年3月第36卷第6期 I n t JR e s pi r ,M a r c h2016,V o l .36,N o .6素原的浓度,最低检测浓度为10μg/L;金标法检测时间更是大为缩短,约30m i n,结果分为四个区间:< 0.5μg/L,ȡ0.5μg/L,ȡ2.0μg/L,ȡ10μg/L,可以在床旁实施检测,大部分以ȡ0.5m g/L作为阳性预测值;酶联免疫定量自动分析检测出的最低阈值为10μg/L,对正常人血清中的P C T不可检出,凝胶层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因其耗时长,费用昂贵,在临床上较少使用㊂4P C T与其他炎性指标的比较及其应用价值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患者,特别是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都亟需要一个敏感度及特异度相对较高,可快速检测出的炎性指标来对这些患者进行早期病情的判断,危险分级及愈后评估,指导及规范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而传统的病原学指标,如体外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往往耗时较长,而体内体外环境不一样,即使药敏实验结果出来,也不一定能真实反应体内的情况,此时如果根据体外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又会增加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可能导致抗感染治疗失败㊂故在感染的早期,一个兼具敏感性及特异性的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㊂在这种情况下, P C T应运而生㊂大量的研究表明,P C T与传统的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W B C)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㊁C反应蛋白(C R P)㊁血沉(E S R)㊁I L等比较,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其他指标㊂张庆勇等[6]比较了同期住院的70例细菌感染患者及81例非细菌感染患者的W B C㊁C R P和P C T,结果发现C R P的敏感性高,但同时假阳性率也高,P C T的敏感性较C R P为低,但其特异性高,假阳性率低,故P C T更适用于细菌感染的诊断㊂在发热疾病中要鉴别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P C T要优于C R P,I L-6[7]㊂H o e b o e r等[8]的研究发现,在休克的患者,体温及W B C不能反应患者是否同时合并细菌感染,而P C T则可弥补其不足,合并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且反应迅速,随感染的控制其变化也显著,所以对于I C U的医生来说,测定血清P C T对判断感染类型及其严重程度显得更为重要㊂血常规作为传统的感染指标,在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能不升反降,故无法判断是严重感染还是免疫抑制所致,同时血常规中的感染指标,如C R P 和E S R,其达峰时间长,降至正常耗时也长,大概需要1~ 2周时间㊂而P C T可以不受免疫抑制的影响,在感染后的2~4h则开始升高,而这段时间常常由于无早期提示的指标而导致诊治不及时,其干扰因素较血常规小,故在严重感染及血液科免疫抑制的患者,化疗粒细胞减少及粒缺的患者中,更具有优势㊂5P C T的临床应用价值5.1感染类型的鉴定国内外有大量研究表明脂多糖是P C T产生的一个强烈刺激因素,而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组成成份就是脂多糖,革兰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肽聚糖,病毒则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故推断P C T的升高与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㊂G u o等[9]的研究表明,P C T对于鉴别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是一个有用的生物学标志,其在革兰阴性菌菌血症中升高显著㊂血清P C T在诊断结核感染中的特异度及敏感度相对降低,而在鉴别结核与细菌感染,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则大大提高,故血清P C T在诊断结核感染中价值不大[10]㊂孙国磊等[11]的研究表明,在C O P 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P C T 较C R P具有更高的敏感度,预测细菌感染有更高的特异度㊂C R P的达峰时间长,恢复正常需要1~2周时间,甚至在C O P D急性加重的患者出院后3个月仍高于正常值,故限制其在临床上的使用㊂临床上的患者往往不只是单一感染的问题,还可合并其他系统的疾病,P C T与其他炎症指标比较,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它可以较少受患者合并症的影响㊂由于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至今仍是重症监护室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早期临床表现千差万别,缺乏特异的指标,现P C T已广泛应用于上述疾病的早期预警,虽然仅仅依据这个生物标志物做出临床抉择并不可行,但可以把之作为一个补充手段,同时应用低水平的P C T作为脓毒症停用抗菌药物的辅助指标,可以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12-13]㊂但P C T也有其局限性,局部细菌感染通常不会诱发P C T的升高,如扁桃体炎,脓肿,轻微软组织的感染,甚至局限性的胆囊炎及阑尾炎,其值不会升高;另如果系统性炎症不处于活动期,那么其值也不升高㊂5.2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在健康人体,血清P C T的浓度是很低的,通常<0.1μg/L,当其浓度ɤ0.2μg/L是排除系统性炎症反应或脓毒症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考范围,血清P C Tȡ0.5μg/L被认为是不正常并且是提示脓毒症的一个临界值㊂P C T是诊断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㊁脓毒症㊁严重脓毒症及败血症休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标志,同时也可以指导抗生素的选用及合理的降阶梯治疗㊂P C T因随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控制程度而变化,故其是一个具有临床预警作用的生物学标志[14]㊂B i s h o p等[15]的研究显示,利用P C T指导抗生素的使用,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抗生素的使用,同时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及感染相关死亡率㊂许多研究表明治疗后患者P C T水平迅速降至1μg/L以下提示预后良好;若P C T初始水平较高,且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升高㊁无变化或下降缓慢,不能降至1μg/L以下,则表明预后较差,需调整治疗计划㊂当一种抗生素治疗方案持续1周左右就应该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若P C T较基线下降80%~90%,则表明抗感染治疗有效,可继续原抗生素的治疗方案,若系统性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甚至消失,P C T显著持续下降,则表明感染趋于控制甚至消除㊂5.2.1非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的变化情况5.2.1.1心脏骤停早期检测P C T浓度,可以判断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严重性,其还与心肺复苏及低体温后神经系统的恢复呈负相关,但在这些背景下检测的P C T浓度则不能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16]㊂心肺复苏术(c a r d i o p u l m o n a r y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C P R)后患者血清中的P C T也升高,大于诊断阈值,且与C P R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可能与C P R导致自身菌群移位所致脓毒血症有关㊂㊃274㊃国际呼吸杂志2016年3月第36卷第6期I n t JR e s p i r,M a r c h2016,V o l.36,N o.65.2.1.2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基础P C T浓度较慢性肝病患者及无肝病患者低,肝功能C h i l d-P u g h C者的P C T浓度较C h i l d-P u g hB高,表明前者较后者更易受革兰阴性菌感染,同时肝硬化患者的P C T与W B C及N%呈正相关,而慢性肝病患者及非肝病患者的P C T则未表现出与W B C 及N%的相关性[17]㊂故血清P C T在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同时,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肝癌广泛转移,肝移植术后,血清P C T也升高㊂5.2.1.3器官移植术对于这类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呼吸道感染及血源性感染少,但P C T浓度在手术后即使没有感染也会升高,可以与手术应激及手术时器械操作导致菌群移位有关,动态检测血清P C T的含量可以早期发现排斥反应,当然也可以发现术后感染并发症,P C T若在术后持续升高,则表明预后差,可能同时合并感染等并发症,P C T 在器官移植术后的感染预警中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8]㊂5.2.1.4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其病情的活动度与C R P㊁E S R有关,而与P C T 的浓度没有关系㊂Y u等[19]的研究发现,即使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或者风湿性疾病活动的患者,P C T对于发现感染的价值都优于C R P㊂在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检测价值仅在于明确是否同时合并有细菌或者霉菌的感染,而当同时合并有病毒感染,P C T就 束手无策 了㊂5.2.1.5新生儿特殊性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血清P C T的参照标准的制定现在主要是依据胎龄及出生后的天数,但H a h n等[20]的研究发现,血清P C T还与很多因素有关,譬如出生时的体质量㊁身高㊁血小板计数㊁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等,故要将血清P C T用于新生儿指导临床治疗,则有更多需要考虑的因素㊂6小结P C T是一种提示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可指导抗生素的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及滥用,但P C T的应用价值也有其局限性,在判断局限性感染方面,其应用价值有限;在特殊人群,如新生儿,是否还有其他可影响P C T的因素,目前尚不清楚,可根据影响新生儿P C T的重要因素为新生儿这类特殊人群制定一个参考范围,指导新生儿的治疗;在评价病毒㊁真菌㊁特异病原菌感染及其他非感染性疾病方面,P C T对其病情预后的判断是否有其应用价值,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㊂参考文献[1]S o n iN J,S a m s o nD J,G a l a y d i c kJ L,e t a l.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g u i d e da n t ib i o t ic t h e r a p y: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m e t a-a n a l y s i s[J].JH o s p M e d,2013,8(9):530-540.D O I:10.1002/j h m.2067.[2] L e eH.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a s a b i o m a r k e r o f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J].K o r e a nJ I n t e r n M e d,2013,28(3):285-291.D O I:10.3904/k j i m.2013.28.3.285.[3]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降钙素原(P C 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944-951.D O I:10.3760/c m a.j.i s s n.1671-0282.2012.09.005.[4] D a v i e J.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J].C l i nP a t h o l,2015,68(9):675-679.D O I:10.1136/j c l i n p a t h-2014-202807.[5] M e i s n e rM.U p d a t eo n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m e a s u r e m e n t s[J].A n nL a b M e d,2014,34(4):263-273.D O I:10.3343/a l m.2014.34.4.263.[6]张庆勇,鲜胜,曾晶晶,等.细菌感染中W B C㊁N%㊁C R P及P C T检测的比较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3):289-290.[7] Q uJ,LX,L i uY,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C-r e a c t i v ep r o t e i n,i n t e r l e u k i n-6&s e r u m a m y l o i d A a s d i a g n o s t i cb i o m a r k e r s o f b ac t e r i a l i n f e c t i o n i n f e b r i l e p a t i e n t s[J].I nd i a nJM e dR e s,2015,141(3):315-321.D O I:10.4103/0971-5916.156617.[8] H o e b o e r S H,A l b e r t sE,v a nd e n H u l I,e ta l.O l da n dn e wb i o m a r k e r s f o r p r e d ic t i n g h i g h a nd l o w r i s k m i c r o b i a li n f e c t i o n i n 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w i t hn e wo n s e t f e v e r:ac a s ef o r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J].J I n f e c t,2012,64(5):484-493.D O I:10.1016/j.j i n f.2012.01.002.[9] G u oS Y,Z h o u Y,H u Q F,e t a l.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i sa m a r k e ro fg r a m-n e g a t i v eb a c t e r e m i a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s e p s i s[J].A m JM e d S c i,2015,349(6):499-504.D O I:10.1097/MA J.0000000000000477.[10] H u a n g S L,L e e H C,Y uC W,e ta l.V a l u eo f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i nd i f fe r e n t i a t i n gp u l m o n a r y t u b e r c u l o s i sf r o mo t h e r p u l m o n a r yi n f e c t i o n s:am e t a-a n a l y s i s[J].I n t JT u b e r cL u n g D i s,2014,18(4):470-477.D O I:10.5588/i j t l d.13.0449. [11]孙国磊,曹洁,董丽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前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一年的随访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7):513-517.D O I:10.3760/c m a.j.i s s n.1673-436X.2013.007.009.[12]崔如众,钱凤文,何权瀛.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及预后评估[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122-125.D O I:10.3760/c m a.j.i s s n.1673-436X.2014.02.010.[13]S c h u e t zP,Mül l e rB,C h r i s t-C r a i n M,e ta l.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t oi n i t i a t eo rd i s c o n t i n u ea n t i b i o t i c si n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 t r a c ti n f e c t i o n s[J].E v i d B a s e d C h i l d H e a l t h,2013,8(4):1297-1371.D O I:10.1002/e b c h.1927.[14]S r i d h a r a nP,C h a m b e r l a i nR S.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a sab i o m a r k e r i n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s e p s i s:s l a y i n g d r a g o n so rt i l t i n g a tw i n d m i l l s?[J].S u r g I n f e c t(L a r c h m t),2013,(6):489-511.D O I:10.1089/s u r.2012.028.[15] B i s h o p B M,B o nJ J,T r i e n s k iT L,e ta l.E f f e c to f i n t r o d u c i n g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o n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t h e r a p y d u r a t i o n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s e p s i s a n d/o r p n e u m o n i a i nt h e i n t e n s i v ec a r eu n i t[J].A n nP h a r m a c o t h e r,2014,48(5):577-583.D O I:10.1177/1060028014520957.[16] E n g e l H,B e n H a m o u d a N,P o r t m a n n K,e t a l.S e r u m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a s am a r k e r o f p o s t-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s y n d r o m e a n dl o n g-t e r m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r e c o v e r y,b u t n o t o f e a r l y-o n s e ti n f e c t i o n s,i n c o m a t o s e p o s t-a n o x i c 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 w i t h㊃374㊃国际呼吸杂志2016年3月第36卷第6期I n t JR e s p i r,M a r c h2016,V o l.36,N o.6t h e r a p e u t i ch y po t h e r m i a [J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2013,84(6):776-781.D O I :10.1016/j.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2013.01.029.[17] Z h a nZ ,Z h a n g D ,H uP ,e t a l .S e r u m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i n c i r r h o t i c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e p s i s [J ].Z h o n g h u a G a n Z a n g B i n g Z aZ h i ,2015,23(6):428-432.D O I :10.3760/c m a .j.i s s n .1007-3418.2015.06.007.[18] Y uX Y,W a n g Y,Z h o n g H,e ta l .D i a gn o s t i cv a l u eo f s e r u m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i n s o l i d o r g a n t r a n s p l a n t r e c i p i e n t s :a s y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 m e t a -a n a l y s i s [J ].T r a n s p l a n tP r o c ,2014,46(1):26-32.D O I :10.1016/j .t r a n s pr o c e e d .2013.07.074.[19] Y uJ ,X u B ,H u a n g Y,e ta l .S e r u m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a n d 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f o r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ng b a c t e r i a li n f e c t i o nf r o m d i s e a s e a c t i v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h s y s t e mi c l u p u s e r yt h e m a t o s u s [J ].M o d R h e u m a t o l ,2014,24(3):457-463.D O I :10.3109/14397595.2013.844391.[20] H a h n WH,S o n g JH,P a r kI S ,e ta l .R e f e r e n c ei n t e r v a l so f s e r u m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a r e a f f e c t e db yp o s t n a t a l a g e i nv e r y l o w b i r t hw e i g h t i n f a n t sd u r i n g t h e f i r s t 60d a y sa f t e rb i r t h [J ].N e o n a t o l o g y,2015,108(1):60-64.D O I :10.1159/000381330.(收稿日期:2015-10-20﹏﹏﹏﹏﹏﹏﹏﹏﹏﹏﹏﹏﹏﹏﹏﹏﹏﹏﹏﹏﹏﹏﹏﹏﹏﹏﹏﹏﹏﹏﹏﹏﹏﹏﹏﹏﹏﹏﹏﹏﹏﹏﹏﹏﹏)㊃简讯㊃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呼吸内镜分会顾问: 杨仁杰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广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 强 上海长海医院李时悦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金发光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王国本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主任委员: 王洪武 煤炭总医院副主任委员:陈良安 解放军总医院赖国祥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张 杰 北京天坛医院曾奕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学术委员(按姓氏字母排序):白 冲 上海长海医院蔡志刚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成水 温州医学院陈正贤 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建安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王平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润浦 河北保定第二中心医院林殿杰 山东省立医院林科雄 重庆市新桥医院吕莉萍 安徽省胸科医院柯明耀 厦门第二中心医院马 壮 沈阳军区总医院荣 福 广东顺德人民医院孙加源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田 庆 解放军总医院王昌惠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王继旺 江苏省人民医院王 萍 北京306医院王孟昭 北京协和医院王晓平 山东胸科医院王 臻 北京朝阳医院吴 琦 天津海河医院谢宝松 福建省立医院徐兴祥 江苏苏北人民医院赵 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 新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章 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黎明 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周红梅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周云芝 煤炭总医院秘书长:林殿杰(兼) 山东省立医院秘书:张 楠 煤炭总医院梁素娟 煤炭总医院地址: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南里29号煤炭总医院肿瘤内科联系电话:张楠010-********-2266,T e l :135********梁素娟010-********,T e l :151********㊃474㊃国际呼吸杂志2016年3月第36卷第6期 I n t JR e s pi r ,M a r c h2016,V o l .36,N o .6。

降钙素原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断 预 后 。总 结 和探 讨 降 钙 素 原 在 临 床 应 用 的进 展 。 关 键 词 : 降钙 素 原 ;脓 毒 症 ; 临床 应 用
中图 分 类 号 :R 6 3 1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0 4 2 4 ( 2 0 1 5 ) 0 3— 0 1 0 6— 0 3
t i v e a n d s p e c i i f c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s e p s i s ,j n d g i n g t h e s e v e  ̄ t y o f s e p s i s a n d g u i d i n g t h e r a t i o n a l u s e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s .B y d e t e c t i n g t h e
Re s e a r c h Adv a nc e s o f Pr o c a l c i t o n i n i n Cl i n i c a l Ap pl i c a t i o n
F A N G L i ,L I Q i a n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E m e r g e n c y I n t e r n a l Me d i c i n e ,Y i j i s h a n H o s p i t a l o f Wa n n a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Wu h u 2 4 1 0 0 1 C h i n a )
a l t h o me a n d a b r o a d i n r e c e n t i f v e y e a r s w e r e r e v i e we d a n d s u mma r i z e d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ma r k e r s .P C T wa s mo r e s e n s i —

pct研究进展

pct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研究进展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于1981年由Jacobs等[1]发现,1993年Assicot 等[2]发现败血症患者血液中其浓度明显升高,因此逐渐引起重视。

近几年来,临床医师尝试应用PCT作为机体感染所引起系统炎性反应综合症(SIRS)的一个敏感性指标,并用于鉴别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现就PCT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1PCT基因及分子结构PCT是降钙素(calcitonin,Calc)的前体之一,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胰岛淀粉样多肽(amylin)、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降钙素及其前体均属于CAPA蛋白家族。

[3,4]该族蛋白均由100个左右氨基酸组成,含有2个半胱氨酸残基,从而形成一个二硫键。

[5,6]CAPA 家属蛋白分别由Calc I~IV基因编码。

Calc-I基因所编码PCT,该基因位于染色体11p15.4,高度保守,且在不同种属动物间具有同源性。

人与大鼠及小鼠的Calc-I 基因结构相似,具有74.5%及73.6%的同源性。

[7-11]人类Calc-I基因全长约8kb,目前已克隆出约2kb(X02330,Homo sapiens mRNA)。

Calc-I基因含6个外显子,由5个内含子所分隔,外显子I~IV经转录后拼接为Calc-I mRNA,I、II、III、V及VI经转录拼接为CGRP-α mRNA(图1)。

在Calc-I基因的增强子区有TATA盒结构或Sp1结合区,转录调节因子NFκB、AP-1的结合位点,以及c-AMP反应元件(CERB)及Ras反应元件(RREB-1)结合区。

[12-14]Calc-I基因的转录水平的调节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14,15]cAMP能明显增强Calc-I基因的转录,而Ras与启动子区RREB-1结合区相互作用,可诱导细胞分化,并产生不同的PCT mRNA。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_综述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_综述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年10月第5期(总第145期)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综述)王蓉,陈雪雯,李桂珍审校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天津300120【临床医学】摘要: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激素,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经细胞内蛋白水解酶水解后形成的活性成分。

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严重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异位生成,水平异常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及预后相关。

许多临床研究证明,PCT在不同医学领域对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很高的价值,与目前所应用的诊断指标相比,PCT在鉴别诊断和控制感染及严重炎症方面提供了额外的信息。

随着临床实践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PCT作为一个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将成为共识,并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降钙素原;炎症;感染随着侵损性诊断操作、细菌耐药性、严重烧创伤发生率、器官移植患者和放化疗患者的增加,医院性感染、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不断升高。

目前,这些感染并发症仍是危重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

因此,对这些感染并发症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感染并发症的传统诊断指标存在着耗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的缺陷。

近年来发现,在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方面降钙素原是一个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2~4]。

本文就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1概述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alcitonin,CT)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3KD的糖蛋白。

PCT的半衰期为25~30h,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

PCT在全身性炎症反应(2~3h后)早期即可升高,因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5,6]。

在局部感染、病毒感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癌性发热、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时PCT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而只在严重的全身系统性感染时才明显增加,这就决定了PCT的高度特异性,因此也可用于各种临床情况的鉴别诊断。

降钙素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降钙素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降钙素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9710年来,降钙素原(pct)作为细菌感染的敏感、特异及具有预兆性的标志物的实际作用在逐步被认识[1]。

本文就降钙素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pct的生化结构及其产生代谢生化结构:pct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正常情况下,pct的rna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粗面内质网内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pre-ct)。

pre-ct进入内质网膜,经糖基化和特异性酶切除n端的信号肽,生成pct后依次经不同的蛋白水解酶酶解,最后酶解生成ct和抗钙素[2]。

pct的产生:生理情况下,甲状腺的c细胞是pct的主要细胞来源。

但在病理情况下,pct的产生的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pct可能由甲状腺以外的组织产生。

有人报道肝脏是pct的组织来源;也有人认为pct可能由肺/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而brankhorst等认为pct来源于外周血单核细胞;还有研究表明,脓毒血症时垂体是血pct的来源。

总而言之,病理情况下pct是多途径产生的,与多种组织细胞相关联。

pct的代谢:健康人血中仅有少量pct(<0.15ng/ml),细菌感染时,内毒素或细胞因子抑制pct分解成降钙素,pct释放入血,使血中pct增高;在严重感染时,pct的生成非常快。

pct具体的清除途径尚不完全清楚,但它经肾脏排出很少,血浆pct的肾脏清除率远低于1ml/分。

因此,血浆pct检测也适用于肾衰或人工肾治疗的患者。

pct的临床应用细菌性与非细菌性感染的鉴别指标:严重病毒感染或感染性致病原所致炎症反应,降钙素原含量不升高或轻微升高。

细菌感染或内毒素刺激可诱导单核细胞产生大量降钙素原。

因此,降钙素原是细菌性感染存在的敏感指标,并且与炎症介质相关。

对于感染性休克,血pct更是一个早期诊断的极具价值的指标。

患者早期病情评价、预后评估及治疗疗效观察指标:血浆pct水平在全身细菌感染、脓毒血症、器官功能衰竭、预后差的患者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时明显升高,而在非细菌感染或局部细菌感染时则无明显变化。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据统计,感染是人类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约占全球年总死亡率的25.5%。

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430万人死亡。

由于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仅靠血常规、胸部影像学或微生物学检查不能客观反映感染的真实情况,可能导致疑似病例漏诊。

危重患者随访不便,无法快速识别致病菌。

因此,急诊科迫切需要能够在感染早期发生显著变化、不受非传染性因素影响的“理想”生物标志物,为了实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识别和诊断病原体的类型;帮助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复杂和不断变化的过程;准确、有效地指导抗菌素的使用,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前言在炎症刺激下,特别是细菌感染和脓毒症,降钙素原可以在身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类型中产生,并释放到血液循环系统中。

因此,通过测定人血清降钙素原的含量,可以确定细菌感染[1]。

降钙素原可在感染后3小时内测定,6-12小时后达到峰值。

与传统的生物标志物相比,降钙素原的半衰期接近24小时,几乎不受肾功能状态或激素治疗的影响[2]。

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降钙素原对机体感染的反应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降钙素原是机体在全身炎症反应时释放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3],是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可用于辅助判断感染的性质及程度、指导早期诊断和抗菌药物治疗。

在发热儿童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降钙素原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已被推荐用于细菌性脓毒症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4]。

一、PCT检测助力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多项研究表明,PCT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血清c -反应蛋白(CRP),是早期诊断系统性严重细菌感染的最佳标志物。

血清PCT是早期、严重、侵袭性细菌感染的标志物,可作为儿童细菌感染的可靠诊断指标[5]。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重症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重症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重症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张桂霞;牟焕梅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2(007)024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重症感染患者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将100例感染患者简单随机化法随机分为一般感染组50例,重度感染组50例,按入院1 d、3 d、5 d、7 d,采用半定量胶体金免疫结合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结果两组随着治疗的进展,PCT水平逐步降低,入院1 d、3 d、5 d、7 d,PCT水平比较(t=6.12,P<0.05).结论 PCT作为单一的血清学指标,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对重症感染患者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张桂霞;牟焕梅
【作者单位】250000,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250000,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重症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 付婕
2.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重症感染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J], 李莉华;薛燕平;张绪濛;李战青
3.评价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宋建明
4.评价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宋建明
5.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李玉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医学第45卷作者简介:赵淑珍,女,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免疫学。

·文献综述·降钙素原(PCT )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赵淑珍,郑锦仁,李静(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检验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第45卷第7期2015年7月新疆医学XINJIANG MEDICAL JOUR NAL Vol.45No.7Dec.2015降钙素原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2~3h 即可测得,6~12h 达高峰[1]。

PCT 水平的升高出现在严重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 ODS ),即使没有细菌感染或细菌性病灶也可升高,但在这些病例中PCT 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细菌性病灶的患者。

在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过敏等炎症反应时,血清PCT 浓度仅维持低水平。

近几年,PCT 作为新的炎症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迅猛,已从众多炎症标志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临床推广应用最快,应用价值最高的炎症标志物及指导抗生素使用的指标之一。

此检测广泛用于ICU 病房、血液科、肿瘤科、儿科、外科、内科、急诊科、早产儿及新生儿监护室、器官移植科、介入诊断等,是全球医学界公认的细菌感染特异性标志物。

1特性1.1生物特性PCT 是降钙素(CT )前肽,正常生理情况下由甲状腺C 细胞合成,分子量13KD ,分子构成为氨基端肽-CT-降钙蛋白,除作为CT 前体外未确定有其它生物活性或作用。

健康人血液中的PCT 浓度非常低,小于0.05纳克/毫升。

在病理情况下,主要由肝巨噬细胞、呼吸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细胞及淋巴细胞、血单核细胞等甲状腺C 细胞以外的组织细胞合成分泌至血液中[2]。

目前较为确定的激活PCT 释放的病理相关物质是细菌内毒素(LPS )、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

一旦机体接触细菌内毒素和炎性介质(如IL-1β、TNF-α、IL-6等)就会全身动员,在疾病早期显著升高[3]。

LPS 是最强的激活物,其次是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由于此特性PCT 水平重要与体内感染菌量相关,对严重细胞感染的病情反应直接且敏感[4-5]。

PCT 在体内外理化性质稳定,基本不受药物、免疫抑制剂及机体免疫水平的影响,标本采集后对室温要求不高,易于保存。

1.2诊断特性及临床应用1.2.1PCT 的动态代谢PCT 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蛋白质,健康人体内含量极低,小于0.1纳克/毫升,PCT ≥0.5纳克/毫升,被认为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分界值,>2.0纳克/毫升可以诊断为脓毒血症[6]。

在严重细菌感染时,PCT 2~3h 开始升高,3~6h 快速升高,6~12h 达峰值,12~24h 维持在峰值水平,半衰期大约为24~35h ,因而很容易被检测到。

PCT 升高的幅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随着病情的控制而逐渐的降至正常水平[7]。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72h 内水平可达成人正常值2~3倍,其他年龄段正常参考范围无差异[8]。

血浆中的PCT 非常稳定,在室温下放置24h 其浓度大约下降12%,4℃时仅下降6%。

ESR 和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已经用于临床几十年,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SR 和CRP 判断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高,而PCT 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生物标志物[9]。

检测时较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早约4h ,故称为早期炎症标志物。

当感染控制后PCT 下降恢复较CRP 等早且快,由于敏感性高,有利于动态观察病情及疗效[10]。

目前对PCT 的排泄途径尚不明了,PCT 不完全依赖肾排泄,在肾功能障碍时PCT 值基本不受影响[11]。

第7期1.2.2PCT浓度水平与各类感染的相关性当各类病原体感染时,PCT与之的相关性为:细菌>真菌;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结核杆菌>病毒。

即使较严重的支原体、衣原体、结核杆菌、病毒感染,PCT水平多数仅达到或低于局部细菌感染水平,部分还为正常。

PCT与感染程度、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为:全身细胞、真菌感染>系统细胞感染>非感染性MODS;SIRS>局部细菌感染>器官移植;严重创伤及大手术>病毒等非细菌感染>非细菌炎症(如风湿病、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等)、恶性肿瘤。

上述的比较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而言,不同资料有差异,但体现了PCT对细菌感染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对炎症的活动度相关性较差,这点与CRP等炎症标志物有差别。

当细菌严重感染时,CRP 可与PCT同步升高,也可因免疫力低下仅小幅升高;炎症活动度高时,CRP等显著升高,而PCT仅轻度升高甚至不升高。

1.2.3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正常人群的阳性率仅为2%~5%,特异性约96%;特异性与敏感度的综合评价参数-ROC曲线下面积值>0.8,均优于CRP等炎性标志物。

同时有报道,全身细菌感染PCT水平升高幅度最大,敏感度最大,在79%以上;系统性细胞感染PCT水平轻中度升高,敏感度达80~90%;局部细菌感染PCT水平轻度升高或在正常参考范围,敏感度40~85%,需动态检测PCT提高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

PCT总的敏感性约60~98%,主要反映体内感染菌量,诊断细菌感染、判断细菌感染程度是其长处,但判断炎症活动度不一定优于CRP等炎性标志物[12]。

非细菌感染炎症,PCT浓度水平一般轻度升高,部分为正常参考范围,敏感度大致与CRP 等炎性标志物相当;非感染炎症(如风湿病等)即使达到严重程度,PCT水平仍会在中度及以下水平,敏感度一般低于CRP等炎性标志物,在此类情况时应于CRP等炎性标志物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3]。

1.2.4鉴别诊断细菌与非细菌感染鉴别诊断细菌与非细菌感染是PCT最具应用价值的方面,可作为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客观指标,帮助实现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抗生素盲目使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医疗费的浪费。

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PCT能有效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但不能有效的鉴别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结核杆菌、病毒的感染。

1.2.5全身性细菌感染全身性细菌感染包括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细菌感染引起的MODS及SIRS。

PCT在此类疾病中绝大部分达到高水平浓度,呈几十倍以上升高,诊断敏感度可达>95%,准确性高,远比CRP与非细菌感染的交叉重叠部分低,是可靠的,仅次于细菌培养的感染诊断及抗生素使用指标,可作为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前的必检项目。

Limper等[14]综合分析了PCT、CRP、ESR及白细胞计数等标记物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中的价值,认为PCT是目前最有效的判断感染性发热的实验室指标。

我国学者[16]也研究证明定量检测PCT可作为快速排除和诊断血流感染的辅助检测手段,观察PCT变化趋势对血流感染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然要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有效治疗,还应进一步继续细菌培养和药敏鉴定。

1.2.6系统性细菌感染系统性细菌感染的PCT水平介于全身性细菌感染与局部细菌感染之间,浓度大多为中度升高。

1.2.6.1呼吸系统: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1.2.6.2消化系统:肠道感染(严重急慢性腹泻)、自发性腹膜炎(SBP)、急性化脓性胆管胆囊炎、肝脓肿、肝硬化等。

1.2.6.3中枢神经系统:脑炎、脑膜炎、脑出血或脑梗死等。

1.2.6.4血液系统及肿瘤:白血病、淋巴瘤伴发热、大剂量抗肿瘤药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监测、肿瘤伴发热等。

1.2.6.5外科:较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器官及组织移植疑有感染。

此类情况PCT在两天内可应激性轻度升高,随后快速恢复正常,两天后逐步升高或持续下降,很可能并发细菌、真菌感染[17]。

1.2.6.6发热待查:儿童、成人各类发热待查在经过初步检查仍难确诊时可考虑PCT检测,有助于尽快确诊,防止疾病不良转化[18]。

赵淑珍,等;降钙素原(PCT)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965新疆医学第45卷1.2.6.7其它:肾盂肾炎、各类内脏器官、组织较重的炎症或占位病变伴发热,疑有细菌、深部真菌感染[9]。

1.2.7局部细菌感染这类感染因感染范围小、程度轻、体内感染菌量少,PCT水平处于轻度升高及正常之间,与非细菌感染疾病及非感染性炎症呈较大的交叉重叠,造成诊断敏感度、准确度下降。

以细菌培养结果为准进行对比试验,该类疾病敏感度多在70%以下[19],不能满足临床要求。

少部分属PCT阴性者,并不能排除细菌感染可能,指导原则上不应使用抗生素,阳性者部分不完全符合PCT的抗生素使用指征,但综合其它临床表现可使用抗生素,这个度不易把握。

门诊常见的普通感冒即使这种情况。

这也是PCT在这一范围内表现出的不足之处。

1.2.8病情判断、疗效评价、预后PCT侧重反映体内感染菌量且反应敏感,CRP 等侧重反映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对于感染性疾病,感染菌量是疾病发展变化、转归的根本因素。

PCT作为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病情判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价指标,较CRP等炎症标志物更敏感准确[12]。

Boussekey等[15]研究表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需要机械通气治疗者,PCT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变量,在机械通气后第3dPCT浓度>0.95纳克/毫升者,病死率达59%,而<0.95纳克/毫升者仅为5%。

对于病毒性或非感染炎症疾病,PCT对炎症活动度的敏感性不一定优于CRP等炎症标志物,应于CRP 等联合应用为宜[13]。

PCT水平越高,下降速度越慢,持续高水平时间越长则病情越重、疗效不佳、预后越差。

特别是动态PCT水平检测,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3d及以后的PCT水平、变化趋势,对疗效评价、脓毒症、脓毒性休克、M ODS、SIRS等严重并发症的诊断、风险评估、预后,有很大的可靠性,显著优于CRP等[13]。

重症感染PCT是否持续高水平至1~2周以上,被某些文献认为是死亡独立风险因素[1]。

少数PCT水平不高或阴性的可疑重症细菌感染患者,为避免重大风险发生,应根据其它临床表现考虑给予抗生素。

1.2.9指导使用抗生素PCT是目前最佳的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的炎症标志物,适合作为指导使用抗生素的指标。

PCT检测指标在要求临床严格、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滥用上易操作和接受,符合临床实际需要。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PCT及各种检测指标的联合使用,可使临床总的抗生素使用量减少1/3以上,疾病恢复未见延迟,耐药菌上升速度趋缓,医疗质量不受影响,意外事故发生率未见因此增加[20]。

《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对感染者PCT水平指导临床抗菌药的使用给出了处置建议:如果PCT<0.1纳克/毫升,基本没有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强烈建议不使用抗菌药;如果PCT在0.1~0.25纳克/毫升,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不大,不建议使用抗菌药;如果PCT在0.25~0.5纳克/毫升,可能存在需要治疗的细菌感染,建议使用抗菌药;如果PCT>0.5纳克/毫升,很可能存在需要治疗的细菌感染,强烈建议使用抗菌药;如果PCT>10纳克/毫升,但治疗后下降至峰值的80%时,建议停用抗菌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