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CA循环解决化验单条形码贴错的问题
条码防错改善报告范文

条码防错改善报告范文报告标题:条码防错改善报告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分析条码防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以减少条码防错带来的工作失误和成本。
一、问题分析1. 不合格条码比例较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不合格条码。
这些不合格条码可能是由于扫描设备的故障导致的或者运输过程中的损坏。
2. 人为错误频发: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或者疏忽大意,导致了许多条码的错误识读和信息录入错误。
这些人为错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和时间损失。
二、改善措施1. 更新扫描设备:我们计划投资更新扫描设备,以确保我们能够及时准确地扫描和识读条码。
新设备将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准确率,可以有效降低不合格条码的比例。
2. 强化员工培训:通过定期培训,我们将提高员工对条码操作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的理解。
培训将重点关注条码扫描、条码录入和查错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以减少人为错误的产生。
3. 引入条码质量控制流程:我们将建立条码质量控制流程,通过对每一个条码进行检验和验证,确保条码的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对于不合格条码,我们将追溯其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减少不合格条码的发生。
4. 定期检查和维护扫描设备:我们将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扫描设备的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读取条码的能力。
对于发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修复和更换设备,并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以保证其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三、预期效果1. 减少不合格条码比例:通过更新扫描设备和加强员工培训,预计可以有效减少不合格条码的比例,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2. 降低人为错误的发生:通过强化员工培训和引入条码质量控制流程,预计可以大幅降低人为错误的发生,并提高工作准确率。
3.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扫描设备,预计可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提高扫描效率和条码识别的准确性。
4. 减少成本:通过减少不合格条码的发生和人为错误的减少,预计可以节省一定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PDCA应用于改善血样采集质控

PDCA应用于改善血样采集质控引言血样采集是医学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质量控制对于确保采集到准确可靠的血样至关重要。
为了改善血样采集质控,我们可以应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方法,通过循环反馈和持续改进来提高血样采集的质量。
PDCA循环方法PDCA循环方法是一种管理工具,适用于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和实施变革。
它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计划(Plan)在计划阶段,我们确定改进血样采集质控的目标和方法。
我们可以制定以下计划:1. 确定血样采集的关键指标,例如采集成功率、血样质量等;2. 收集并分析当前的血样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3. 制定改进血样采集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执行(Do)在执行阶段,我们根据计划开始采取行动:1. 培训医护人员关于血样采集的最佳实践和技术;2. 更新和改进血样采集的操作流程;3. 配备高质量的采集设备和材料。
检查(Check)在检查阶段,我们评估和监控改进措施的效果:1. 对改进后的血样采集过程进行监测和记录;2. 比较改进前后的关键指标,如采集成功率和血样质量;3. 收集并分析用户反馈和意见。
行动(Act)在行动阶段,我们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采取行动:1. 如果改进措施有效,继续保持并加以巩固;2. 如果改进措施无效或不达标,重新制定计划并尝试其他改进方法;3. 根据用户反馈和意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结论通过应用PDCA循环方法,我们可以不断改进血样采集的质控工作,提高采集成功率和血样质量。
不断的循环反馈和持续改进将有助于确保我们采集到准确可靠的血样,从而提高医学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血标本条码贴错的护士长小结

血标本条码贴错的护士长小结
如果护士长将血标本的条码贴错了,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误诊、治疗不当、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错误。
首先,应立即通知主管护士和医生,并尽快确定错误的原因。
然后,应组织查找正确的血标本,并重新标记条码。
同时,应对所有受到影响的患者进行观察,确保他们得到正确的治疗。
此外,应将该事件记录在案,并进行改进分析,以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这可能包括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注意力和认真性,并审查和改进流程以确保准确无误。
总之,当血标本条码贴错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并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
标签贴错改善措施报告

标签贴错改善措施报告尊敬的领导:经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标签贴错现象。
我们对此非常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改善措施,如下:1.加强质量意识:我们将培训员工质量意识,并及时纠正相关人员的错误操作。
2.加强标签贴错检查:在生产过程中,将增加对标签贴错情况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完善管理流程:优化标签管理流程,包括标签打印、发放、贴标等环节,并建立标签使用登记制度。
4.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标签贴错的自动检测能力,减少人工操作环节。
我们将会全力以赴,积极推动改善措施的执行,确保标签贴错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促进公司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以上报告,敬请批准。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和指导!Dear Leader,After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at the company has the phenomenon of wrong label sticking dur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and have formulated a series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as follows:1. Strengthen quality awareness: We will train employees in quality awareness and promptly correct the wrong operations of relevant personnel.2. Strengthen label sticking inspection: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e will increase the inspection of label sticking errors and promptly handle problems.3. Improve the management process: Optimize the label management process, including label printing, distribution, and sticking, and establish a label use registration system.4. Introduce automated production equipment: Introduce advanced automated production equipment to improve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ability of label sticking and reduce manual operation links.We will do our best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the phenomenon of wrong label sticking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any's production quality and efficiency.Please approve the above report.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and guidance again!。
利用PDCA循环减少血样采集不合格事件

利用PDCA循环减少血样采集不合格事件PDCA循环是一种管理方法,它通过不断地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来改进和优化工作流程。
在血样采集过程中,采集不合格事件可能会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风险和损失。
因此,利用PDCA 循环来减少血样采集不合格事件是非常有效的。
计划(Plan)在计划阶段,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以减少血样采集不合格事件。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计划措施:1. 确定血样采集不合格事件的主要原因和模式,例如:采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人员培训不足或设备故障等。
2. 设定血样采集的标准和指南,确保采集过程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3. 建立一个血样采集不合格事件的数据记录系统,以便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4. 培训医护人员,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他们能正确地执行血样采集过程。
执行(Do)在执行阶段,我们需要根据制定的计划措施,进行血样采集工作,并收集相关数据。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执行措施:1. 根据标准和指南,正确执行血样采集过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进行培训和教育活动,向医护人员传授正确的血样采集技术和操作方法。
3. 建立血样采集质量控制措施,例如:检查和验证血样采集设备的功能和准确性。
4. 定期收集和记录血样采集不合格事件的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检查(Check)在检查阶段,我们需要分析和评估采集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以确定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改进效果。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检查措施:1. 分析血样采集不合格事件的数据,找出主要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2. 比较采集前后的数据,评估是否达到了减少血样采集不合格事件的目标。
3.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确保血样采集过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4. 收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改进措施的满意度和建议。
调整(Act)在调整阶段,我们需要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和优化血样采集过程。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调整措施:1. 根据检查阶段的分析结果,制定并实施改进计划,解决血样采集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
贴错条码整改措施

贴错条码整改措施产品标签错混,怎么写改善措施,客户很不喜欢我们写‘操作失误、人员培训、质量意识提升’等整改措施,可是又能怎么写呢?总不可能什么都上防错吧?”其实首先我也想说,不仅是你的客户不喜欢这样的8D报告,我也不喜欢人家写整改措施动不动就写“操作工质量意识不强,加强培训”,“处罚当事人300块”等等。
我在企业做质量负责人的时候,无论是我的供应商还是内部生产工程除了类似的问题,如果我SQE或过程质量工程师把这样的改进报告交给我,必然会得到我的一顿狠批。
因为把质量问题的责任推卸给操作工,要么是不负责任的应付,要么就是不懂质量管理。
因为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我所接触到的操作工,大多都是很朴实的工人。
确实有刁钻耍滑的,但是少之又少。
所以上述例子中的问题,无不可以从管理制度和方法上查找原因。
01先说说外观缺陷一般说来,外观缺陷都是需要百分之百目测检验的,确实容易造成漏检的情况。
但是还是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查找原因和制定改进措施的。
——外观检验标准是否具体、是否清晰、是否和顾客达成了一致。
有些企业的外观标准上仅简单写了“无飞边毛刺、无磕碰伤”。
但是在现场操作时,操作工和生产管理人员又认为“无磕碰伤是不可能的”,因而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掌握一个模糊的标准。
规范的做法是,把产品按照功能面,逐一根据可能的缺陷确定可以接受的标准和不能接受的标准。
然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清楚。
标准应清晰、易懂、没有歧义,而且是现实可行的。
杜绝模糊的“外观标准参见限度样件”。
如果有限度样件,也要有文字说明,限度样件是哪个方面哪个缺陷的限度样件,是缺陷样件还是合格样件,缺陷和合格的判定条件是什么,一定要说明清楚。
——外观标准是否已经清晰、明确地培训传达到员工。
杜绝笼统地说培训不到位,而仅仅就事论事在这个缺陷上培训这个员工,而同类的事情下次在另一个工位就另外一个问题又可能重复发生。
如果是员工培训方面整改,一定从培训方法、培训流程、培训后考核方法、新员工上岗初期的互检和师傅陪伴等角度,在工作方法上和流程制度上找原因,加以整改,杜绝下次类似的事情发生。
查对制度PDCA

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 备药前查、药中查、备药后查。七对:对床号、 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 无裂痕、失效。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 得使用。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配药时应注 意配伍禁忌。
4、护士长加强对见习生的管理,明确规定见 习生动眼不动手,任何护理人员不得叫见习生参 与治疗和操作,并在白板上给与提示。
5、7月9日和信息科毛科长与沟通,尽可能配 备电子输液卡和PDA设备,避免差错的发生。
6、7月10日与当事人单独沟通,调整护理人 员积极心态,指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 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在繁忙中保 持镇定,忙而不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 工作。 7、制定奖惩措施:对于及时认真执行查对制 度进行精神和物质表扬,对于不认真执行查对制 度以致发生差错的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具体按 科室制定相关奖惩细则进行。
7、针对这一事件科内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
D—实施
1、7月5日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就这一事件进行 原因分析。学习护士条例和查对制度,提高医疗 护理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从而提高 工作责任心。 2、7月5日开展警示教育。让当事人及其他所 有成员从差错中得到警示,汲取教训,对重点人 群开展警示教育,分析原因,及时整改,减轻不 良后果。 3、7月8日输液流程进一步细化,各个环节进 行双人核对,发生差错进行登记统计,对未核对 或发生差错的按科内奖罚制度进行处罚。
C —检查
通过整改到7月底都能认真执行输液流程,各 环节做到双人核对,能及时发现差错,同样的差 错未再发生在病人身上。
A—处理
1、继续保持整改后的流程和奖罚制度的实施。 2、电子输液卡和PDA还未配备 3、再次信息科和院部沟通,争取得到支持。
QCC小组改善华为标签贴错混料不良的计划书(1)

5.环境
OQC人员 放错产品
机台未按规 定参数调整
台面同时
放两款产
品 是否更换
机台
储存条件
产线同时生产 两种相似的订单
材料是 否变异、 准确
条码标签打 印后,发料 时将不同型 号标贴放置 在同一箱内
3.材料
产品放错
原材料是 否检验OK
员工教育 训练不够
OQC人员放 错产品
1.人
打印不同型号标 贴放置同一位置
作业员未按 照作业SOP
物料标示贴标,品粘检在,操作台面上
员工是否会 的不良品标贴,
识别标示
未及时收走
工序物料、贴标&全 检员工不会识别标贴
版本
要因验证:
序
末端因素
号
1 未按照SOP作业
2 物料标示贴标,品检,员 工是否会识别标示
3 教育训练不够
4 机台未按规定调整 5 是否更换机台 6 材料是否变异 7 原材料是否检验OK 8 是否按作业流程及作业指
9 生产环境条件查核
生产现场 同一个台面不允许摆放两款 待持续追 7-17
查核
产品
踪
10 OQC抽检后,须核对标签与 出货稽核 OQC有出货检验产品,并记录, 待持续追 7-17
实物放错产品是否相符
并核对。
踪
确认人
活动总结:
1.关键细节关注度 不够 ,须深入。 2.个别现场目视化 管理混乱 。
1.全员参与积极性高 2.防混料管理规定基 本能达到要求 3.员工对产品防混料 警觉性很高
改善后已将白色和黑色各安排 一条线生产,以减少换线频率
成果标准化:
改善前
改善后
改善前包装在包装好产品封 箱后在进行贴条码标签,致 内箱产品款号不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PDCA循环解决化验标本采集错误的安全隐患问题
在临床工作中,检验标本的采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7-12月份,我科多次发生化验黏贴单条形码贴错、标本采集错误、患者未禁食延误采集血标本、餐后血糖大夜班护士未做好交接延误采集的问题,虽然未引起严重的差错事故,但延误了检验结果出来的时间,再次采血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科室质控小组人员通过讨论,运用PDCA行动计划,通过追踪调查,深入分析,进行环节质量控制,化验标本采集错误明显减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过程如下:
P 、计划阶段
一、发现问题
针对几月来发生的标本采集错误的问题,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分析,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检验标本的条形码黏贴错误,如将查免疫的条形码(红
色)贴到同位素(绿色)的采血器上,这一点在年轻护士身上表现的比较明显。
2、大夜班对黏贴错误的血标本条形码未查对或查对不仔细,
直接采血。
3、检验标本的血量采集不够,如血流变需要采集5毫升的
血液,只采集了2毫升血液或者患者血液比较难采,采
血量不够。
4、患者未禁食延误采集血标本、餐后血糖大夜班护士未做
好交接延误采集
5、服务中心人员未及时送检血标本 二、改善前数据收集
血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监测期间血标本采集不合格 =29 =1.93% 监测期间采集血标本总数 1500
2
4
7月
份
8月
份
9月
份
10
月
份
11
月
份12
月
份
三、目标设定:血标本采集不合格率较前降低
三、问题分析
对影响采集标本错误的原因进行了要因分析:
D、执行阶段
1、强调对条形码的查对:小夜班查对后在执行本上签名。
大夜班对采集标本执行情况进行交班,并签名
2、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医院检验标本手册,并不断强化,
让大家基本掌握本科常见的检验项目的目的、采集种类、
容器、数量,在采集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贴错、采错。
3、各班严格按检验标本采集流程执行:治疗班黏贴化验单条形码,由小夜班对所有检验项目进行检查、核对,并对患者交代检验标本采集注意事项,大夜班采集标本前再次核对条形码后再采集标本,避免贴错、采集错误的问题出现。
4、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5、对特殊检验项目,护士可根据检验科制定的标准黏贴,防止贴错
6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黏贴条形码前仔细查对检验项目、采血前再次核对。
7、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常用检验标本手册,重点学习与本科室相关的检验项目,掌握检验目的、检验标本类型、检验标本数量、检验标本容器、采集标本时间。
8、制定标本采集操作的流程。
9、制作实景条码贴在相应容器上作样板。
10、制定考核办法:采取日查、周查、抽查的方法。
C、检查阶段
一、检查2015-01-01至2015-06-30胸外科化验标本采集错误不合格率检查表,与整改前进行对比。
血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监测期间血标本采集不合格 =19 =1.1% 监测期间采集血标本总数 1680
1
2
3
1月
份
2月
份
3月
份
4月
份
5月
份
6月
份
二、具体检查方法
1、制定检查考核标准
1)对贴错条形码后经查纠正对未引起后果的,对黏贴人进行批评,相应经济处罚
2)对贴错条形码后未查对,给患者造成痛苦,影响检验结果甚至治疗的、引起医患纠纷及事故的,上报护理部,并予以奖金兑现
2、检查内容:护士责任心,执行核心制度情况,是否按操作标准和要求执行
3、检查方法由科室质控小组人员下班前对每日化验单条形码的黏贴和记录情况进行检查、每天早晨交班前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检查、护士长每周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查看以上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4、检查周期:连续检查六个月
A、处理阶段:
将检查结果在每月两次的科室质控会上反馈:对执行好的同志给予表扬,并将以上措施作为检查检验标本采集的标准
和流程执行,将流程纳入科室的质控考核中,并人人知晓、掌握,不严格按流程执行者,予以批评上报,按照情节轻重予以奖金兑现。
通过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对管床医生的询问,有效避免了再次黏贴错误和采集错误的发生。
质量追踪
为持续改进,我们将2015年1-5月的采集标本错误率进行了追踪,经过前期措施的落实,采集标本错误率虽然均逐步降低,但是仍有采集标本错误发生,对于存在的对新增检验项目仍然出现条形码黏贴错误的问题投入到下一个PDCA 中,对仍然存在的问题持续整改。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丰富专科知识,强化工作责任心,增强安全意识,杜绝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的现象,体现出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病人的安全和健康尽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