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浙科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比较
人教版与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编排对比分析研究

人教版与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编排对比分析研究
人教版与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编排对比分析研究:
人教版和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均为国家级规划教材,但其编排存在一些不同。
下面就两种教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详细分析:相同点:
1.章节划分相似
人教版和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的章节划分基本相似,都是以细胞、遗传、蛋白质、生物种群进化等基础知识为主线进行编排。
2.重点难点内容基本相同
两种教材都注重列举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词,同时介绍生物学领域中的热点、难点和前沿领域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知识。
3.强调课程整合性
人教版和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都强调课程整合性的概念,突出实验仪器的应用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丰富生物学教育内容。
不同点:
1. 章节顺序不同
人教版和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有些章节的顺序并不一样,在章节编排时,针对学生的认知需求以及最新的科学发展状况,人教版和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都对章节顺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其中又以人教版为大一些。
2. 内容层次有差异
在课程内涉及到的生物学理论等内容中,人教版的层次感强,
教材内容讲解通俗易懂,条理性强,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而浙科版
注重生物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科学家和科学成就,并探究科学的思维方法,更突出了生物的原理和进化思维。
3. 课外拓展更注重
人教版和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都注重在课外拓展方面进行延伸,但人教版内容更注重拓展的实践性和生动性,更具有启发性。
总之,人教版和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和编排上都有其各
自的特点,教育教学者在教材选用上,应根据实际调查考虑学生的
需求、学科特性和教学目标等一系列因素。
高中生物浙科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比较

必修2 浙科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浙科版第一章遗传定律―――人教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比较内容浙科版人教版1.杂交实验的选材P3 以豌豆的花色为例讲解P4以豌豆茎的高度为例讲解2.关于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提出的位置P6 在<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时就已提出P12 在章末<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中才提出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P13 放在了自由组合定律中讲解P6 在分离现象的讲解中进行讲解4.假说-演绎法P21 提出了“假说-推理”的方法P7 给出了“假说-演绎法”的定义5.显性的相对性P10 讲解了“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没讲解这类内容浙科版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人教版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比较内容浙科版人教版1.“染色体行为”的概念P25 明确了“染色体行为”的概念未正式提出2.染色体的结构P25~26 用了“着丝粒”一词;讲了染色体的臂和端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中间着丝粒染色体用的是“着丝点”一词;染色体的结构和类型没讲。
3.在减数分裂的讲解中用的一些名词不同P27 没有提出“联会”一词,只是说同源染色体配对;P28 细胞中央的面称之为“赤道面”P17 提出了“联会”一词;细胞中央的面称之为“赤道板”4.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没有P21 有5.遗传的染色体学说P34 称之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P27 称之为“萨顿的假说”6.类比推理没提出P28 提出7.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P41 在伴性遗传中讲解P28 在此讲解8.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P34 以“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为标题讲解P30 以“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为标题讲解9.连锁和互换定律P37 进行了讲解没有讲解10.染色体组型P38 提出没有提出浙科版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4章基因的表达比较内容浙科版人教版1.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P51 讲解没讲2.卡伽夫法则P56 提出P51 拓展题3.DNA的复制P63 相邻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间形成磷酸二酯键;P63 只提出了DNA聚合酶,没提出解旋酶没提出磷酸二酯键P54 引出了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4.基因的概念P70 给出了基因的概念P57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5.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没有提出P57 进行了讲解6.转录过程的叙述不同P67 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内转录而来的RNA产物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然后转移到细胞质中,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浙教版高中生物教学体会

解决方法:我们上课的时候就是按照细胞膜和质膜的关系处 理核膜和核被膜这两个概念,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名称都是正 确的,可以通用。
困惑五、不确定的一些理论。
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显微网架体系。广义 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 胞外基质骨架;狭义的细胞骨架仅指细胞质骨架。关于其在 细胞质中的定位,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细胞质骨架是 细胞质基质的组成成分,而另一种观点是把细胞质骨架看做 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而排除在细胞质基质概念之外。
解决方法:我们上课的时候把溶酶体的功能,按照书 本上进行讲解,不拓展。
困惑三、具体的一些物质功能的描述
人教版: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 种多样。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 为结构蛋白。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 都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有些蛋白质起 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 白质有免疫功能。人体内的抗体是蛋白质,可以帮助人体低于 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 浙科版: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非常重要,有的蛋白质是生物体 和细胞的“建筑”材料,如肌肉组织中就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有 的蛋白质起着推动化学反应的作用,如食物的消化必需要有消化 酶;有的负责与疾病作斗争,如抗体参与对病原体的清除;有的 帮助物质出入细胞,如细胞膜上的载体,等等。
五套高中生物课标教材的比较

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苏教版 第4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 1ATP和酶
2细胞呼吸
1细胞与能量 2物质出入细 胞的方式 3酶 4细胞呼吸
2、引言
北师版
人和动物可 以通过摄食 其他动物和 植物来获得 能量,而绝 大多数植物 不能运动, 不能以其他 生物为食, 他们又是如 何获得能量 的呢?
必修3稳态与环境
课标
1.植物激素的调节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4.种群和群落 5.生态系统 6.生态环境的保护
苏教版
1.生物科学和我们 2.生物个体的稳态 3.生物群落的稳态 4.生态系统的稳态 5.人与环境
浙科版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3.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4.种群 5.群落 6.生态系统 7.人类与环境
中图版
光反应 光反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类囊体膜上的绝大多数色素排列紧密,快速高效地把吸收来的当量光能传递 给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它既能捕捉光能又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就像透镜把 光束集中到焦点一样,其他色素把大量光能吸收集聚、传递给特殊状态的叶 绿素a分子,使其被激发而失去电子。脱离叶绿素a的点子,在类囊体膜上经 过一系列的传递,最后传递给一种带正电荷的有机物——NADP+。失去电子 的叶绿素a变成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使水分子分解成氧 分子和[H],叶绿素a由于获得电子而恢复稳态。这样在光的照射下特殊状态 的叶绿素a连续不断的失去电子和获得电子,从而形成电子流,使光能转化为 电能。随着光能转换成电能,NADP+得到两个电子和一个[H]就形成NADPH, 这样一部分电能就转化成活鱼的化学能住存在NADPH中。同时叶绿体利用光 能转换成的另一部分能量,将ADP和Pi转化成ATP。这部分电能则转化成活 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暗反应 在暗反应阶段中,叶片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在美的作用 下与植物体内的C5分子结合,这个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一个二氧化碳 分子被一个C5分子固定以后,很快形成两个C3分子,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 一部分 C3在ATP和多种酶的作用下,被NADPH还原,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 变化形成糖类。这样ATP和NADPH中的能量就转移到葡萄糖分子中形成未定 的化学能贮存起来,同时,另一部分C3又经过复杂的变化,重新生成C5,再 次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
人教版和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针对DNA和RNA的观察实验的比较_王梦昕

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 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等的主要依据。“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是其内容标准中的首条 活动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和浙江科学 技术出版社(简称浙科版)所编著的高中生物教科书其 知识点大体相仿,结构也基本一致,但是其编写理念 却大相径庭。通过对比和分析依据“首条活动建议”编
表 1 DNA 和 RNA 的观察验证性实验在两版教科书中的编排顺序
章
第二章 组成 细胞的分子
人教版《必修 1·分子与细胞》
浙科版《必修 1·分子与细胞》
知识点和实验编排顺序:
① 碳化合物;
② 糖类;③ 脂质;
知识点和实验编排顺序:① 核
④ 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节
酸;② 实验: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③ 核酸是由
人教版的实验末尾虽未设置“讨论”,但是设置了 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的环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 导下,通过实验结果和书本插图总结实验结论。这可 以提高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浙科版在实验末尾设 置了“讨论”问题 1(表 1),并没有设置依据实验结果 的讨论,而是再一次强调了实验原理。这样会阻碍学 生自己思考,很多学生可能会根据问题立马转向前言 中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2.4 人教版更注重学生思维空间,浙科版更注重给 出范例
表 2 DNA 和 RNA 的观察验证性实验在两版教科书中的目 的要求
人教版
浙科版
初 步 掌 握 观 察 DNA 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和
RNA
① 尝试 检 测 细 胞 中 的 DNA 和 RNA;② 制作涂片并进行染色; ③ 练习使用显微镜的高倍物镜
人教版与浙科版高中《分子与细胞》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分析

目标型栏目的比较 人教版在每节前都设有“本节聚焦”,以问题串的
形式呈现,突出重点、明确学习目标。每节以问题探讨 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细胞分化”一节中, 以白血病为探讨内容,引发学生对于骨髓与血细胞的 形成之间关系的思考,从而导人细胞分化的学习,自然 地把学生从关注日常生物现象引导到关注现象背后的 生物学规律及其探究过程中,为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浙科版不仅设有“本节要点”,还设有“本章学习 要点”,对学生所应达到的章节学习目标进行了具体、 明确的表述,如在第二章“细胞的结构”中,提出“简述 细胞学说及细胞的一般特点、描述细胞膜的结构及特 性、说出原核细胞的特点”等学习要点,使学生准确地 把握全章的结构框架和知识层次,对于学生预习有良 好的指导作用。而“本节要点”则以核心概念的形式 呈现,如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节中,提出了扩 散、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等概念,使学生能够快速 而精准地捕捉关注点,也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围绕 核心概念揭示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 但浙科版在每节初始学习内容设计上缺乏思考性、趣 味性。为弥补教材的不足,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提问、学 t≯、≯。{i、_≯j;pq,、‘≠、妒≮p、op廿pp≯pppp一、一q#、口’ 分关注了课堂的生成,突出表现是许多问题的发现、提 出、解决是在学生相互评价、质疑的过程中生成的,教 师更多的是引导者和鼓励者而不是学习任务的呈现 者。由于学生群体思维的活跃性,课堂上生成的这些 问题,有的可能是教师预设之外的,更多的应该是教师 已经预设好但却隐而不现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 现、去探索。我想这样的课堂为学生思维、为课堂的不 确定因素留有适切的空间,为教学中的精彩生成创设 了条件,更好地兼顾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4评价型栏目的比较
高中人教版、浙科版生物教材分析比较

高中人教版、浙科版生物教材分析比较摘要:以高中生物的人教版教材和浙科版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必修1《分子与细胞》比较两种教材的异同,分析两种教材在内容设计、课程容量、图文安排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分析两种教材对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培养点。
关键词:高中生物人教版浙科版教材比较在一纲多本的前提下,我国使用的高中生物教材主要有五种版本,目前大多数地区选用了人教版教材,在江浙教育较发达地区选用了浙科版教材,所以将这两本教材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本文主要通过必修1《分子与细胞》比较两种教材的异同,以便教育者更好地了解教材,继而能更精准地领悟新教材观的理念实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一、两版教材的共同特征1.知识目标。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人教版和浙科版的教学内容相似,都包含“(1)细胞中的有机物、无机物;(2)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细胞的基本结构;(4)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5)细胞中的能量转化;(6)细胞的生命历程”六部分内容。
在教材编排上,两种教材都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能更完整地建构知识网络。
2.能力目标。
作为一门科学课程,生物学的教材中也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即通过实验获得结论。
在这两本教材中都有许多实验操作环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在教材编排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核心素养。
这种在教材中穿插实验教学的教材编写模式,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向学生传递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两本教材都有注重发展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和核心素养。
这些内容不仅是传递生物学相关信息,更是培养科学观、生物观的落脚地,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和核心素养。
二、两版教材的差异之处1.教材顺序。
虽然这两种教材在内容容量上有一致性,但是在内容编排上具有差异性,具体差别可见表1。
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不同版本比较

胡庆、赵爱霞、刘桂婷:1 针对生物必修一模块“分子与细胞”教材进行分析与比较。
请分别分析人教版、苏教版、浙科版、河北少儿版和中图版五个版本教材的《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并对五个版本教材的必修一模块来比较。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五个版本教材研究报告一、国内高中生物必修一五个版本教科书简介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已于 2004 年 9 月起在全国四个省级实验区(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实施,与之配套的实验教科书也相继进入各实验区供学校使用,目前已经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 年初审通过的新教材有五个版本:朱正威、赵占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张时新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汪忠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刘植义主编,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刘相钰、刘恩山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赵占良老师指出人教版教材的特色主要表现如下:(1)人教版教材的素材选取重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罗列知识点,而是注重介绍知识的发生或发现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家们的智慧思想与科学方法。
包括研究问题的确立,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根据结果获取结论等。
(2)教材内容组织突出并再现了科学发展的逻辑,淡化了知识的系统性,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及逻辑联系明显给予了强化,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科学知识发现和科学研究发展的真实历程及逻辑顺序。
(3)教材在知识引入上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通过分析及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获取或掌握这些新知识。
人教版教材很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学生的思考、想象、讨论与尝试解决,进而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并且更加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4)教材的活动设计突出探究及探究性学习,不仅体现在诸如“探究”、“实验”、“模型建构”、“课后制作”、“资料分析”以及“资料搜集和分析”等外显栏目设置上,还内隐在正文的编写中,如每节中几乎都有的“思考与讨论”以及练习中,甚至有的节就是完全以探究的形式组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浙科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
浙科版第一章遗传定律―――人教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浙科版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人教版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浙科版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4章基因的表达
浙科版第四章生物的变异―――人教版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2节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浙科版第五章生物的进化―――人教版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浙科版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人教版第5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