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C反应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

C反应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

C反应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C反应蛋白( CRP) 是人体急性时相蛋白( APP) 中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

在临床上常作为一种检测感染过程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工具, 如病毒与细菌的鉴别诊断、疾病治疗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等。

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 CRP 检测手段的不断改善, 特别是运用高敏感方法测出的超敏C反应蛋白( hs CRP) 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 CVD)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 也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的预测指标] , CRP已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

现对 CRP 的生物化学特征、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如下。

1 CRP 的生物化学特征1.CRP的发现 CRP是1930年由Tillett和Francis发现的肺炎患者血清中一种与肺炎球菌(现称肺炎链球菌)非特异性的菌体多糖成分C多糖(CPS)发生沉淀反应的物质。

CRP的来源与分布 CRP主要由肝细胞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下合成, 炎性反应局部巨噬细胞也可少量产生。

正常合成率 1~ 10 mg/ d, 急性炎性反应时每天合成大于1 g。

CRP不能通过胎盘, 在体内分布甚广, 除血液外, 胸腔积液、腹水、心包液、关节液中均可测出。

2 常用检测方法目前, CPR 的检测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扩散法, 乳胶凝集试验, 放射免疫法测定( RIA) 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等。

2. 1 ELISA 法该检测采用双抗夹心法, 将检测缓冲液和血液样本在检测瓶中进行混合, 荧光标记缓冲液中的抗CRP抗体和血液中的CRP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当混合样品被放到检测板的样本上并且通过毛细血管作用扩散到硝化纤维基质的测试带上, 该复合物被测试带上的抗CRP抗体所捕获, 荧光抗体的信号强度反映了被捕获的CRP数量, 经过免疫荧光分析仪的检测, 能够反映出血中CRP的浓度。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何伶俐; 杨敏【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年(卷),期】2006(010)009【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CH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测定30例正常对照组和31例CHD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将CHD患者分为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心绞痛组(UAP)。

分析治疗前后hsCRP 水平的差异。

结果AMI组hsCRP水平最高,UAP组次之。

它们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且AMI组的hsCRP与UA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CHD各组的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hsCRP水平的增高与CHD的发生和发展显著相关,可作为诊断CHD与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总页数】2页(P812-813)【作者】何伶俐; 杨敏【作者单位】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贵州六盘水55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J], 何伶俐;杨敏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J],王海苗;冯晔子3.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李小林;程伟宁;黄龙虎;朱静;李大主4.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常规指标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J], 陈端英5.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张艳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汤晓萍1.C反应蛋白‎的发现和结‎构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研究发现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能和‎肺炎双球菌‎细胞壁上的‎C多糖发生‎沉淀反应,后证实参与‎反应的是一‎种蛋白质,故称之为C‎反应蛋白[1] 。

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q‎23,序列上高度‎保守,C反应蛋白‎属于穿透素‎家族成员之‎一,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形成对称的‎环状五球体‎,中间环绕一‎孔型结构,其凹面含有‎配体结合位‎点,每个亚单位‎有206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23×103 [2-3]。

正常状态下‎,分子以五聚‎体形式存在‎ ,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也‎可分解为单‎体, 从而引起某‎些免疫反应‎ ,但由于C反‎应蛋白单体存在于‎细胞膜而非‎血清中, 故很难检测‎[4-5]。

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在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的刺激下‎,主要由肝脏‎生成并可在‎其他组织局‎部如神经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合‎成[6-7] 。

2.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作‎用C反应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多种自‎身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与磷脂胆碱‎残基具有高‎度亲和力,并且可以和‎多种自身配‎体如浆细胞‎脂蛋白,损伤细胞的‎细胞膜,小核糖体蛋‎白颗粒,调理素细胞‎等或外来配体‎如多聚糖、磷脂以及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组分‎相结合,与这些配体‎结合后,可以激活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8-9] ,但经典途径‎的激活仅限‎于其初级阶‎段,即产生调理‎素几乎不能‎激活晚期补‎体蛋白。

因此不激活‎膜攻击复合‎体的强烈促‎炎作用,限制补体激‎活晚期炎症‎反应的发展‎及强度[10-11]。

同时,还能通过因子的介导‎抑制补体激‎活替代途径‎。

可以看出C‎反应蛋白一‎方面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另一方面对‎补体激活后‎的炎症反应‎所带来的潜‎在破坏性具‎有限制作用‎[10]。

CRP检测及临床意义

CRP检测及临床意义
10
9.CRP检测方法
• 1、免疫比浊测定法(散射、透射)。 • 2、标记免疫测定法(RIA、ELISA、发光) • 3、POCT(免疫渗滤和免疫层析、酶标记、生物
传感器、生物芯片)
11
二、CRP测定的临床意义
CRP虽然是炎症及其它不同刺激物的非 特异性蛋白,但是对于对器官性疾病的筛 选;鉴别诊断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心 脑血管疾病的预测;监测疾病的活动和严 重度,以及观察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导向作 用。特别是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提示性 作用。各种疾病时的CRP变化归纳如下:
19
4.婴儿和儿童感染
• 婴儿时期严重感染的临床特征往往模糊不清。 CRP增高对婴儿感染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连续的CRP测定对诊断更有价值。发热患儿如果 症状持续〉12h之间再测CRP水平〈20mg/L,临 床上不能确诊细菌感染,可以怀疑病毒感染。或 在8-12h之间再测CRP的值可排除或证实细菌感 染的可能。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中CRP水平与90天内的死亡 率有很强的相关性。 • CRP检测比公认的非侵入性检验,在90天应激力 测试评估风险预测90天内死亡和AMI的发生更具 优势。
28
如果可能,抽1-3个月时的血样进行动态监测,因为 CRP水平持续升高的患者将来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性高。 • 美国和欧洲大规模前瞻性的研究有力的证明,CRP浓度的 增长是健康人将来发生心肌梗死,猝死和外周血管疾病的 强预测因子。 • 例如,在22000健康的中年人中,CRP浓度处于最高25%人 群发生猝死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是其他人的2倍,发生心 肌梗死的危险是其他人的3倍。
2
2.CRP与hs-CRP区别
hs-CRP并不是一种新的CRP,是根据测定方法 更敏感而命名。常规测定CRP的方法检测范围一般 为0.3-300mg/L,因缺乏较高的灵敏性已不足以预 测疾病的潜在危险。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等 技术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检测底限为0.05-20 mg/L不等),在低浓度CRP(如0.15-10mg/L)测 定范围内有很高的准确度。更敏感的方法所进行测 定的CRP称为高敏感或超敏感(ultrasenditive)CRP, 国内一般简称为超敏或高敏CRP(英文缩写为hsCRP)。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Z N u u, N il g, H N u ag, l E G Yh i UA G Qui C E R i n e a n f t
【 摘 要 】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 C ) A S 患者 c一 应蛋 白( R 、 反 C P) 纤维蛋 白原 ( i) Fg 的水平 变化
A S组 血 C P Fg水 平 明 显 高 于 S P组 和 健 康 对 照 组 ( P<00 ) C R 、i A 均 .5 ,
升高 , 同时测定上述指标能为 A S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 更多依据 。 C
【 关键词 】 急性冠脉综合征
c一反应蛋 白 纤维蛋 白原
d i1 .99 ji n 17 —32 .0 9 0 .3 o :0 36 /.s .6 1 3 X 2 0 .2 0 6 s
急性冠脉综合征 ( ct C rnr sn rm , C ) A ue ooay y d eA S 是临床 o
现代医院 2 0 0 9年 2月第 9卷 第 2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 dm sil e 09V l o o e Hopt b20 o 9N aF 2
急 性冠 脉 综 合 征 患者 C一反 应 蛋 白和 纤 维 蛋 白原 水 平 变化 及 其 意 义
曾育 辉 梁秋 玲 陈瑞芳 尹金 柱
[ ] P R U '. 2 E S TI WH, O BN .ig mb i l r r: l iae E H B I SJSnl u ic t yacncl — e laae i
n m oe i o s J . la u dos r yeo, 9 , : i a n d m d ns [ ] Ut s n t nel1 5 8 g im g i ro beg 9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范围区别、临床意义区别、适用人群及WCRP检测应用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范围区别、临床意义区别、适用人群及WCRP检测应用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区别、临床意义区别、适用人群及WCRP检测应用CRP和hs-CRP在化学本质上为同一种蛋白—C反应蛋白,但在检测方法、检测范围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并不相同。

检测范围区别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如机体遇到细菌和病毒感染或发生多种结缔组织病时可出现明显升高,成为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炎症指标。

CRP 对于鉴别、判断上述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活动性等有重要价值,临床常规检测CRP方法如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缺乏足够的敏感性,线性范围一般为3-200 mg/L。

超敏C反应蛋白特点在于高敏感度,是对低浓度CRP具有较高敏感度,可检测到极微 CRP,hs-CRP 由于其检测方法比 CRP 更敏感而得名。

hs-CRP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胶乳增强的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投射比浊法、免疫发光法等技术可使检测限度低至0.005-0.10 mg/L。

临床意义区别CRP和hs-CRP本质相同,其临床意义并不一样。

CRP 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反映机体炎症状态;hs-CRP是对低浓度CRP 检测的结果,反映低水平炎症的灵敏指标。

心血管疾病主要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

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内皮细胞发生损伤,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可以引起肝脏急性时相反应,导致低浓度CRP增高;反之,CRP可影响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因此低浓度CRP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独立预测因子之一。

hs-CRP 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1、< 1 mg/L 心血管疾病低危险2、>1-3 mg/L 心血管疾病中风险3、>3mg/L 心血管疾病高风险hs-CRP 和传统血脂结合,可将患者区分成高、中、低三种风险层级:心血管疾病高风险 (符合下列二者之任一种):Chol/HDL-c>7.0且 hs-CRP>1.0mg/LChol/HDL-c 5.0-7.0且hs-CRP> 3.0mg/L。

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1930年TILLETHE和FRANCIS在肺炎患者血清中发现了一种反应素,它能沉淀肺炎球菌的C多糖,被称为C反应蛋白。

CRP是炎症标志物,在发热性疾病、各种炎症状态和创伤时,血清CRP水平会明显增高。

长期以来,临床常以健康群体CRP的95%参考值上限判断患者有无明显的感染性炎症。

但是,高灵敏度CRP(Hs-CRP)检测方法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原先认为是正常的血清CRP水平(例如<3mg/L)的高低却同未来的心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动脉粥样化的血栓形成除了是脂肪堆积过程外,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而CRP是动脉粥样化的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导和标志物。

CRP对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行经皮血管成形术患者,具有预测心肌缺血复发危险和死亡危险的作用。

1、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CRP是一种Υ球蛋白,分子量为105KD,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有:(1)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消耗补体,释放炎症介质,促进粘附和吞噬细胞反应,使细胞溶解;(2)作用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受体,导致淋巴细胞活化、增生,促进淋巴因子生长,并促进抑制性T淋巴细胞增生,也增强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还能妨碍血小板引起血块收缩。

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由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的刺激,CRP主要由肝脏生成,其血中半衰期稳定在19小时,其浓度依赖于肝脏的生成量。

CRP水平是判断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在损伤的6-8h内,血清CRP量迅速升高,并在48~72小时达高峰。

最近研究显示,在动脉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CRP可能是反映疾病演进的一个标志。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和进展中有许多炎性细胞的参与。

炎症反应标志物CRP能激活补体,引发脂质沉积,此为AS的始动因素之一。

CRP可与脂蛋白结合,由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造成血管内膜受损。

内皮损伤导致的炎性物质释放促进了内皮细胞与循环血白细胞的相互作用,而与AS的发生发展有关。

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金纪伟;葛冰磊;方利红;王新辉【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33)018【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将94例ACS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体检健康者30例纳入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外周静脉血hs-CRP水平.结果 UAP组、AMI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SAP组(P<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预测ACS危险分层的参考指标之一.【总页数】2页(P2285-2286)【作者】金纪伟;葛冰磊;方利红;王新辉【作者单位】宣城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宣城,242000;宣城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宣城,242000;宣城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宣城,242000;宣城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宣城,242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血清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及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J], 杨亚荣;张润希;谢滨萱;马锐2.肌钙蛋白I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J], 郑兵3.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杨秀君;尹绪莲;唐永玲4.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查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J], 薛兴翠;赵新卫5.超敏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J], 张宗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