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测试原理
C3510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磁珠法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分析仪器法)1实验原理:光电磁珠法测试杯两侧的有一组驱动线圈,它们产生恒定的交替电磁场,使测试杯内特制的去磁小钢珠保持等幅振荡运动。
凝血激活剂加入后,随着纤维蛋白的产生增多,血浆的粘稠度增加,小钢珠的运动振幅逐渐减弱,仪器根据另一组测量线圈感应到小钢珠运动的变化,当运动幅度衰减到50%时确定凝固终点。
2标本采集2.12.23.831长时间4566.16.2 ,室温保存7.7.17.27.37.4 仪器技术参数:7.4.1 速度:最快检测速度35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7.4.2 试剂位:24个,具冷藏功能。
7.4.3 样本位:8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
7.5 仪器校准程序:7.5.1 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校准。
7.5.2 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8. 操作步骤:8.1 检查前准备:8.1.1 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
8.1.2 添加足够反应杯(不能超出警告线)。
8.1.3 添加清洁液试剂,清洗用蒸馏水等。
8.2 开机先开打印机再开主机,开机后仪器自检,约15分钟,屏幕上方“Not Ready”变为“Ready”,8.38.3.1试项目8.48.5 按,→测8.6 每日维护:完成每日的测定后,关机前维护。
8.6.1 用蘸有清洗液的纱布或棉签擦拭加样针和试剂的外表面。
8.6.2 清空废液瓶,和已使用过的反应杯,检查清洗液是否充足。
8.6.3 检查预温及测量通道内是否有掉落的钢珠,如果有请清除。
8.6.4仪器连续工作24小时后需要关机1次。
9 检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9.1 仪器测定FIB的线性范围在5-120秒,测定完成后仪器显示FIB秒数等参数。
若不能对参数进行正确计算,将出现下列信息:﹡﹡﹡.﹡出现错误,不能得到分析数据ˉˉˉ.ˉ不能计算参数+++.+数值超出线性范围.9.2 仪器设定FIB参考范围在2-4g/L,如果得不到一个正常数值,在数据的左侧将出现下列标记:﹡出现错误信息< 数据低于可报告的低限> 数据高于可报告的高限10. 质量控制:每批样本同时测定两个浓度水平(高值和正常值)的质控品,以2S为警告限,3S为失1111.111.1 F11.1.1所致。
纤维蛋白原测定

PT-der与Clausinogen )一种由肝 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 白的前体。分子量340,000,半衰期4~6日。 血浆中参考值2~4克/升。纤维蛋白原由α、β、 γ三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以二硫键 相连。
我们科室现在使用的SYSMEX-CA1500全自 动凝血仪与贝克曼 ALC-ELITE-PRO全自动 凝血仪都可以同时用Clauss法与PT-Der法对 FIB进行测定。其中贝克曼 的仪器可以在定 标PT的同时自动得到PT-Der法测定FIB的比 浊曲线,而SYSMEX的仪器则必须定标PT后 使用仪器测出标准品各种浓度下的OD值与 Clauss法测出的FIB值,然后自行设定曲线对 应关系。
(2)免疫学测定法:将纯纤维蛋白原作为抗原免疫动物, 制成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然后用免疫胶乳、被动血凝或反 向血凝、单向免疫扩散、火箭电泳以及ELISA等方法测定。 优点是大部分方法简便,但缺点是所测的不仅是可凝固的纤 维蛋白原,可能包括了它的降解产物(因为它们有共同抗 原),也可能包括了障碍性纤维蛋白原(dysfibrinogens即N 端谷氨酸γ位未羧化的无功能的纤维蛋白原,又称缺维生素K 引起的蛋白质,PIVKA)。但免疫法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 用来测定PIVKA。如果一个患者总纤维蛋白原(用免疫学测 定结果)不低,甚至增高,而功能性(即可凝固性)纤维蛋 白原却明显减少,即可判断为存在PIVKA。肝病、维生素K 缺乏等均可导致PIVKA升高,有临床诊断价值。总的说来, 免疫学方法用于临床常规实验室仍存在一定问题。
在凝血酶作用下,α链与β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 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 多肽,负电性降低,单体易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 体。但此时单体之间借氢键与疏水键相连,尚可溶 于稀酸和尿素溶液中。进一步在Ca+2与活化的ⅩⅢ 因子作用下,单体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则变成稳定 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过程。肝功能严 重障碍或先天性缺乏,均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 下降,严重时可有出血倾向 。
纤维蛋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纤维蛋白原的定量测定原理。
2. 熟悉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3. 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原,是凝血系统中的关键成分。
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网状结构,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纤维蛋白原的定量测定对于诊断血栓性疾病、血液凝固功能异常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
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凝胶。
通过测定凝胶的溶解度,计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1. 纤维蛋白原标准品2. 凝血酶3. 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4. 水浴箱5. 移液器6. 721型分光光度计7. 实验室用纯水8. 试管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1)取六支试管,编号为1-6,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原标准品,加入纯水稀释至100μl。
(2)向每支试管中加入1ml凝血酶,混匀。
(3)将试管放入水浴箱,恒温37℃反应60分钟。
(4)取出试管,向每支试管中加入1ml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混匀。
(5)在721型分光光度计上,以纯水为空白,测定各试管在540nm处的吸光度值。
(6)以纤维蛋白原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00μl待测样品、100μl纯水和100μl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
(2)按照步骤1中的方法进行反应、溶解和测定。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如下:```纤维蛋白原浓度(mg/L)吸光度值0.00 0.0000.50 0.5001.00 1.0001.50 1.5002.00 2.0002.50 2.500```2. 样品测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样品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为1.20mg/L。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FIB)一、测定原理:1、仪器自动加样并记录待测血浆在凝血活酶的参与下所需的凝固时间。
2、仪器检测原理(凝固法):检测杯两侧独立的线圈产生相反的磁场,驱动钢珠在杯底沿弯曲的轨道运动。
一旦被测血浆开始凝固(加入少激活试剂),血浆粘度增加,改变了钢珠的运动,使其减慢,并且振减小。
此振幅的变化由数学算法通过计算得到凝固时间。
二、标本要求:1、凝血专用管(CTAD管,枸椽酸钠0.109M,蓝帽)抽取静脉血至刻度线,充分混匀。
2500转离心10分钟后2小时内测定完毕。
2、测定量 5ul血浆1:20稀释三、试剂:1、STAGO公司原装试剂STA®-FIBRINOGEN、OWREN-KOLLER(稀释液)2、保存条件:2-8°C3、使用条件:使用前加蒸馏水5ml混匀,条码扫描后放入仪器试剂柜。
使用时试剂柜内(17±2°C)稳定4天四、仪器和材料:1、STA 全自动血凝仪2、含有磁珠的反应杯五、标准和质控:1、标准:预定标,标准曲线由厂家在试剂中提供。
2、质控品为原装STA-COAG CONTROL N+P两批号定值血浆干粉,保存条件2-8℃。
使用前加蒸馏水1ml,混匀,开启后试剂柜内稳定8小时。
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六、操作程序:1、装卸试剂:F2键打开试剂柜,条码扫描后确认试剂量,放入合适孔即可。
2、定标与室内质控:更换试剂批号时仪器自动定标,24小时室内质控自动测定一次,未通过仪器有提示报警。
3、标本测定:F1键打开标本柜,输入号码后随机插入标本孔,选择测定项目后关闭标本柜。
仪器1:20稀释血浆加100ul入反应杯,预温240秒后加入50ul试剂并开始计时,根据曲线自动得出含量。
4、传送并核收结果。
七、注意事项:1、血量与抗凝剂比例适宜,离心时间充分以确保血浆中无血小板干扰测定结果。
2、标本无凝固。
七、计算和参考值计算由仪器自动完成,正常参考值:2-4g/L八、方法学特性1、分析范围:1.5-9g/L,低于1.5g/L仪器可自动减少稀释倍数重测2、不精密度:CV 3.85% (批内)CV3.57%(批间)3、干扰实验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测定1. 实验原理将试剂加入稀释的抗凝血浆中,试剂中过量的牛凝血酶可直接作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此反应过程的速率即反映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和功能。
通过660nm光照射血浆,测定其凝固反应的散射浊度变化。
2. 标本采集2.1 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全血贮存在4~10oC不超过2小时,最好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此血浆在室温22~24oC 下可存放2小时,在2~4oC可存放4小时,在-20oC可存放2周,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在-70oC可存放6个月。
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血浆的容器置37oC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以免凝血因子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冷冻过的标本不能再次冷冻,否则结果不准确。
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6.1每个试剂均购自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公司。
1)FIB-C测定试剂盒(代号P/N:8469110)冻干牛凝血酶(>35uNIH/ml)8瓶异常质控血浆2瓶2)定标血浆Calibration Plasma(代号P/N: 20003700)3)正常质控血浆Normal control plasma(代号P/N: 20003110)4)低纤维蛋白原质控血浆 Low fibrinogen control(代号P/N:20004200)5)因子稀释液(代号P/N:9757600)6)清洗液A Cleaning solution(代号P/N:9831700)7)清洗液B Cleaning agent(代号P/N:9832700)6.2试剂准备牛凝血酶:用2mL NCCLS II型或相同质量的蒸馏水溶解1瓶牛凝血酶,盖上盖子,轻摇至完全溶解,置15~25oC 30分钟,用前摇匀,勿用力振摇。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它参与了机体的止血过程。
因此,准确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对于诊断和评估血液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一、测定原理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方法主要基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特定试剂的反应原理。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免疫比浊法、免疫电泳法、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二、免疫比浊法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使溶液的浊度增加。
通过测量溶液的光密度变化,可以计算出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三、免疫电泳法免疫电泳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电泳的原理,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通过电泳分离。
根据纤维蛋白原在电泳中的迁移距离,可以确定其含量。
四、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结合,并标记荧光物质。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中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确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五、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结合,并标记酶类物质。
通过测量酶的活性或底物的反应产物,可以确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六、测定结果的解读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正常浓度范围在2-4 g/L之间。
如果测定结果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机体合成纤维蛋白原的能力减弱,或者存在纤维蛋白原消耗过多的情况。
而高于正常范围的测定结果,则可能意味着机体正在经历炎症、肿瘤、肝脏疾病等情况。
七、测定方法的优缺点不同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免疫比浊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但对样品的干扰较大;免疫电泳法分离效果好,但操作复杂、耗时较长;免疫荧光法灵敏度高,但设备要求较高;酶联免疫吸附法操作简便,但对样品的处理要求较高。
八、总结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方法操作规程一.【产品名称】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试剂盒(凝固法)二.【预期用途】用于体外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用于辅助诊断。
三.【临床意义】FIB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FIB含量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四.【检验原理】采用Clauss凝固法原理,高浓度凝血酶存在时,待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其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成反比关系。
五.【主要组成成分】1.FIB凝血酶:5瓶/6瓶(内含凝血酶、缓冲液、高岭土、稳定剂、防腐剂)2. FIB定值血浆:1瓶,定值见瓶标FIB定值血浆经HBsAg、HIV抗体、HCV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仍需如病人样本一样小心处理。
3.FIB缓冲液:2瓶(内含缓冲液、防腐剂)4.说明书:1份注: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份不可互换。
六.【储存条件及有效期】未开启试剂于+2℃~+8℃保存可稳定至标签所示失效日期。
FIB凝血酶试剂复溶后于+2℃~+8℃可保存7天;4小时内-20℃冻存,可稳定20天,使用时37℃迅速解冻,勿反复冻融。
FIB定值血浆复溶后于+2℃~+8℃可保存8小时。
七.【适用仪器】血凝分析仪。
八.【样本要求】1. 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橼酸酸钠抗凝液(1份抗凝液+9份全血)的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中,轻轻颠倒混匀,3000rpm(或2500g)离心15分钟,收集上层液(血浆,黄色)。
2.不宜使用EDTA●Na2、肝素、草酸盐作为抗凝剂。
3.红细胞比容超过55%或小于20%时,应调整抗凝剂用量。
抗凝剂体积(ml)=0.00185x血液体积(ml)x(100 - 比容)。
4.样本采集避免溶血及组织液污染。
5.样本保存时间如下:+2℃~+8℃保存,不宜超过8小时。
九.【检验方法】1. 试剂重建与保存每瓶FIB凝血酶加入瓶标标示体积的蒸馏水,轻摇溶解。
纤维蛋白原测定(FIB)标准操作规程(SOP)

纤维蛋白原测定(FIB)标准操作规程(SOP)原理:在确定量的血浆样本经过一定时间的加温后,加入试剂。
加入试剂后,采用波长为660nm的光照射样本。
凝血过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中血的浑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
从散射光光强度的测定,可以做出凝血曲线,通过Percentage Detect ion Method方法求得凝血时间。
一、仪器:(一)型号:Sysmex CA—1500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二)分析和计算参数:1.处理量:约120个测试/小时2.所需样本量:10μl3.检验时间:在最长检验时间之内测出结果,典型最长检验时间:100秒4.重复性:CV≤4%5. 计算参数:纤维蛋白原浓度(Fbg)二、试剂及配套品:(一)试剂:1. 凝血酶试剂(Thrombin Reagent)(1)商标:德灵(DADE BEHRING)(2)包装规格:Pack for 10×1ml(3)代码:B4233 G25 E0533 (961) W(4)成分:牛凝血酶冻干粉(lyophilized preparation of bovine thrombin)(近似100 NIH units/ml)(3)代码:B4234-25(4)成分:1)2.84×10²M的巴比妥钠 (sodium barbital)2)1.25×10¹M 的氯化钠 (sodium chloride)3) PH 7.35±0.13. 清洗液(Cleaning)2%次氯酸钠溶液(自配)(二)配套品:1.标准血浆(Standard Human Plasma)(1) 商标:德灵(DADE BEHRING)(2) 代码:No. ORKL2.校准质控血浆(Ci-Trol®)(1) 商标:德灵(DADE BEHRING)(2) 代码:Level 1, B4244-10Level 2, B4244-20Level 3, B4244-303.质控血浆(Control Plasma)(1) 商标:太平洋(Pacific Hemostasis)(2) 代码及规格:Level 1 (Normal), 100595 10×1mlLevel 2 (Abnormal), 100596 10×1mlLevel 3 (Abnormal), 100597 10×1ml三、操作步骤:(一)开机:开机前,先打开连机的打印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蛋白原测试原理
纤维蛋白原测试原理
什么是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是一种在血浆中存在的蛋白质。
它是
凝血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可以转变为血凝块,起到止血和修复组织的
作用。
为什么需要测试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测试被用于评估血液系统的凝血功能。
高或低的纤维
蛋白原水平可能与出血或血栓相关。
通过准确测量纤维蛋白原浓度,
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与凝血有关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等。
纤维蛋白原测试的原理是什么?
纤维蛋白原测试基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APTT)两种常用的方法。
凝血酶原时间(PT)法
1.准备血浆样本。
2.在一定条件下,将血浆加入试剂盒中。
3.添加凝血酶原激活剂和钙离子,观察血浆的凝聚情况。
4.计时,记录血浆的凝聚时间。
5.根据一个标准曲线,可以推算出纤维蛋白原浓度。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法
1.准备血浆样本。
2.在一定条件下,将血浆加入试剂盒中。
3.添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激活剂和钙离子,观察血浆的
凝聚情况。
4.计时,记录血浆的凝聚时间。
5.根据一个标准曲线,可以推算出纤维蛋白原浓度。
纤维蛋白原测试的注意事项
•这些测试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
•在进行纤维蛋白原测试前,需要遵循设备和试剂盒的操作规范。
•准确测量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有助于医生诊断和监测相关疾病,但仍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数据进行判断。
结论
纤维蛋白原测试是评估血液凝聚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了解
纤维蛋白原的测试原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意义。
然而,这项测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以便为临床医生提
供更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
纤维蛋白原测试的潜在问题和未来发展
纤维蛋白原测试虽然在临床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
在一些潜在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纤维蛋白原测试的结果受到一些生
理因素的影响,例如年龄、性别、药物使用等,这可能导致结果的误差。
因此,为了提高测试的准确性,需要建立更准确的参考值范围,
并结合其他临床数据进行综合判断。
其次,纤维蛋白原测试在血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指导作
用有待深入研究。
虽然纤维蛋白原是相关疾病的标志物之一,但如何
根据测试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仍然是一个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
其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建立更完善的评估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临
床决策。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纤维蛋白原测试也在逐渐改进和演进。
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如质谱法、流式细胞术等,已经被用于纤维
蛋白原的测定,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精确性。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使
纤维蛋白原测试更加便捷和可靠。
综上所述,纤维蛋白原测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
其测试原理和潜在问题,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纤维蛋白原测试将逐渐发展壮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