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介绍了我国在1950年代进行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三大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三大改造的意义和过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过程,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三大改造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和过程,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内容和过程,三大改造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理解三大改造是如何改变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大改造的过程。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造案例,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教材、案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我国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三大改造的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大改造的过程。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然后呈现三大改造的内容和过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造案例,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教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改造的么?学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教师: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展示:第5课三大改造(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顺势而行的抉择——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教师:我们来看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代表人物王国范生活和心情的变化||。

展示:教师:王国范:河北省遵化市西留村乡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颜开||。

展示:教师:这张图片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运动?学生:土地改革运动教师:对||,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让王国范分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做了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展示:教师:有了自己的土地||,王国范生产时的干劲分外足||,动员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播种、耕种到灌溉||,早出晚归||,勤勤恳恳||。

上天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一家人都乐开了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展示:教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滴水未降||。

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国范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这可怎么办好???教师:1953年||,中共中央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同克服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联系理解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归纳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唯物史观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进程导入新课温习提问:1、“一五”打算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不同?(工业进展迅速,农业进展相对缓慢。

)2 、什么缘故会产生如此的不同?(工业的进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够采纳先进的科技和设备,因此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因此进展缓慢。

)承先启后,教师教学:农业生产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掉队的小农经济,成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讨新课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什么缘故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进展,农产品知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采纳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人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一起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人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要紧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利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人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

到1956年,农人和手工业者的要紧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大体完成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目标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导言:(了解学生知道多少有关三大改造以及农村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发展域,即了解这段知识的方法、途径、以及和老师沟通的方式等,所谓“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生:(可能会摇头)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板书:三大改造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生:不知道。

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师: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

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5课 三大改造导学目标:1、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3、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友情提示】:学习本课,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知识线索,明确本课主要内容是三大改造,而三大改造是针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学海导航:一、农业的改造1、原因:____________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____________建设的需要。

2、方法: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果:____________年,全国大多数农户参加了________二、手工业的改造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下,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时间:____________2、方法:逐步发展企业____________。

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_政策。

四、三大改造的评价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_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____________阶段.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基础知识检测(一) 选择题1、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在:A 1949年B 1956年C 1951年D 1953年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 A 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领导权 B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C 党和政府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 D 土地改革的完成3、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标志是: ( ) A 农民的手工业者参加了生产合作社B 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4、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 、建立生产合作社B 、实行公私合营C 、完全没收D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5、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 、 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 、由资本家自已决定 C 、组织生产合作社 D 、实行公私合营6、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 )A 、自愿互利B 、全部没收C 、赎买D 、劳资两利 (二)材料解析题(1)右图片反映的是农业实现____后,农民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的场面。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了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大屏幕展示同仁堂图片,介绍该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

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5课《三大改造》。

第一篇章顺势而行的抉择1.结合教材P23第1段,思考: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是如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呢?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合教材P24第1段,说一说农业合作化经历了哪些阶段。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4.阅读教材P23、P24的图片及“相关史事”,说说对农业改造的结果是怎样的。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思考: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第二篇章和平过渡的创举1.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有独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课题三大改造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

知识目标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和结果、实质和意义。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学生欣赏。

教师:歌词中提到社会主义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社会主义有这么高的优越性,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二、思考问题阅读教材23—26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此进行改造?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4.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存在什么缺点?三、学习新课(一)农业合作化情景设置一:多媒体展示《王老汉的困惑一》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718公顷农民刚获得的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师问:什么事情让王老汉困惑?学生答:农民把刚分到的土地卖掉,又去借高利贷和租种别人的土地。

师:为什么农民要卖掉土地?(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3页第一自然段)师补充:王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后,王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导言:(了解学生知道多少有关三大改造以及农村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发展域,即了解这段知识的方法、途径、以及和老师沟通的方式等,所谓“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生:(可能会摇头)
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板书:三大改造
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不知道。

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师: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生:国家为什么要对这三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生:国家又是怎样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生:改造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会有什么创举呢!
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结果会怎么样对我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师:同学们提得好。

的确,要想把关于三大改造的内容理解明白是需要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掉,下面我们就对上述问题逐一解决。

首先是对农业的改造。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有关土地方面的一些问题,请你把知道的有关知识说一下。

生: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生: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
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师:的确,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对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地、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然而,我们在享受巨大欢喜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我们的国情,那就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会采取什么办法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我国在农业方面具体是怎样解决的包括时间、目的、原则、形式、结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对我国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改造加以解答。

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师: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农业走生产合作化道路,同时对手工业亚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农业走合作化道路。

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中国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占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

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对高度的公有制缺乏思想准备。

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对农村和城市的个体私有制经济改造过程中,必须本着有利于国家建设,又能够满足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原则,采取稳妥的步骤。

为此,党的政府采取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方针,即继续保留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逐步进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
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师:同学们,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在这里请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有独创。

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我给大家一点时间,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

师:在探讨的时候,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解决。

生:什么是公私合营
生:赎买政策怎么进行
生:为什么要进行赎买政策
生:对待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采取的态度和农业、手工业为什么不一样
师: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把他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还合理调整工商业,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

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近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剥削工人的劳动赚取利润,但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希望国家富强的一面。

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因此,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制定了稳妥的政策,逐步实现改造。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所谓
“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全行业公私合营就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区定息,年息为5%,就是有代价的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师: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党和政府采取了赎买政策,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

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

师:公私合营的解释(影音文件)
师:用事例进行解释(包括图片)
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弄明白了三大改造的过程,下面我们就要分析三大改造究竟有什么重大意义了,同时探究三大改造的评价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学习过程,归纳总结三大改造的结果和意义。

生: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三大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生:同时,标志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我们的农村经济发展,手工业繁荣,工业兴旺。

师:同学们说得好,的确,三大改造取得巨大成功,成绩辉煌。

但是同学们请想一想,当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时候,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总会发现历史在进步。

下面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政治才能和经济才能的机会,你们设想一下,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的发展之路会有什么变化呢同时会有什么发展的阻碍呢课文交待了改造过程当中的弊端,请你
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怎么解决呢
生:……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教师小节: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经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我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新中国的美好前景正在拉开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