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要成功就得努力,初三的同学们在初三语文的考试中要加油努力。

以下是给你介绍的初三语文醉翁亭记复习题及参照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阅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5 分)(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但是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别有用心不在酒,在意山川之间也。

山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一样,而乐亦无量也。

(3)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拔,来往而不停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 山肴野蔌,杂但是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织,坐起而吵闹者,众宾欢也。

苍然鹤发,颓乎此中者,太守醉也。

(4)已而斜阳在山,人影凌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解说以下加点字词。

(4 分)(1)苍颜鹤发 ( ) (2) 别有用心 ( )(3)树林阴翳 ( ) (4) 述以文者 ( )2、将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山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 、第 (3) 段描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同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情之作。

请依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要旨或许光景特色有关的词语。

(2 分)《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睦之音。

《小石潭记》洋溢着悄怆幽深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俊逸着的理想之风。

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介绍醉翁亭的环境和得名2、简述醉翁亭的环境和得名2分醉翁亭环绕着滁州山水,景色优美。

得名是因为亭子建在泉水旁边,醉翁常常来这里饮酒。

第二段:8分1、太守和客人来到醉翁亭的目的是什么?2分来这里饮酒。

2、为什么太守自称醉翁?2分因为他年纪最大,饮酒后容易醉,所以自称醉翁。

3、醉翁之意在哪里?2分在于山水之间,而不是酒。

4、山水之乐是怎么得到的?2分是通过感受山水之美,然后用酒来表达出来的。

第三段:9分1、山肴野蔌是什么?2分在山中采集的食材。

2、太守宴的场景是怎样的?2分XXX杂然摆放着,觥筹交错,气氛热烈。

3、太守为什么会醉倒?2分因为他已经老了,喝酒容易醉。

4、人们对太守的看法是怎样的?3分人们认为太守很享受这种宴乐,但并不知道他内心的感受。

第四段:9分1、太守在醉酒时有什么表现?2分他感到很陶醉,颓然乎其中。

2、为什么人们不知道太守的内心感受?2分因为他们只看到太守的表面,不了解他的内心。

3、太守在醒来时会怎么做?2分他会用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4、太守认为自己的乐趣与众不同吗?3分是的,太守认为他的乐趣与众不同,但人们并不了解他的感受。

总分:66分二、改错第一段:删除第二段第二段改写:作者从远处到近处,按照顺序观察了醉翁亭的环境。

首先是环滁之山,然后是林壑、XXX、亭阁、花木和人物。

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景色,春天有翠竹、夏天有莲花、秋天有菊花、冬天有松柏。

作者抓住了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描绘它们。

在这段中,作者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具体化了山水之乐的概念。

第三段改写:本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描写滁人游,他们兴高采烈地出游,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然后是太守宴,他与宾客们一起欢聚,享受美食美酒。

最后是XXX,大家一起欢笑,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在这段中,作者通过描写生动的场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同时,“醉能同其乐”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快乐中可以忘却烦恼的思想。

醉翁亭记复习知识点

醉翁亭记复习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作者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二、按课文原句填空:1、醉翁名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4、点出太守之乐,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三、注音:环滁(chú)诸(zhū)峰林壑(hè)尤(yóu)美琅琊(láng y á)潺(chán)潺林霏(fēi)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伛(yǔ)偻(lǚ)提携(xié)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宴酣(hān)弈(yì)者觥(gōng)筹(chóu)颓(tuí)然阴翳(yì)四、解释词语:(一)一词多义: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②山水之乐: 乐趣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谓:①太守自谓也:称呼②太守谓谁?:是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②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舒缓语气(二)重点词语:1.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 皆:全、都。

3. 林壑:树林和山谷。

4.尤:格外、特别。

5. 蔚然:茂盛的样子。

6. 深秀:幽深秀丽。

7.山:沿山路。

8. 潺潺:形容流水声。

9.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醉翁亭记》是哪位文学家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C2.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下一句是什么?A. 而在乎山水之间也B. 而在乎山水之间乎C. 而在乎山水之间乎D. 而在乎山水之间矣答案:A3.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提到了哪些自然景观?A. 山、水、亭B. 亭、湖、林C. 湖、山、亭D. 林、湖、山答案:A4.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是如何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的?A. 通过饮酒B. 通过写诗C. 通过绘画D. 通过游历答案:A5.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提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A. 饮酒作乐B. 寄情山水C. 逃避现实D. 享受生活答案:B二、填空题6.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描述了“_________”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喜爱。

答案:环滁皆山也7.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提到“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酒的依赖。

答案:饮少辄醉8. 文中“_________”,是欧阳修对醉翁亭的直接描述。

答案: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9. 欧阳修在文中提到“_________”,形容自己饮酒后的心情。

答案:颓然乎其间者10. 文中“_________”,是欧阳修对醉翁亭周围环境的赞美。

答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三、简答题11. 请简述《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对醉翁亭的描写。

答案:《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对醉翁亭的描写充满了诗意和赞美。

他首先描述了亭子的地理位置,位于山水之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形象地描绘了亭子的优美环境。

接着,他通过自己的饮酒体验,表达了对亭子周围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喜爱。

12.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答案: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达了一种寄情山水、超脱世俗的人生观。

他认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的享受,而在于心灵的满足。

通过欣赏自然美景,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愉悦,这种愉悦是超越物质的,是通过心灵与自然的交流而获得的。

《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一解释划线词语:1、环滁皆山:2、林壑尤美: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4、峰回路转:,。

5、翼然临于泉上:6、作亭者谁:7、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谓:8、辄醉: 9、醉翁之意: 10、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寓:11、日出而林霏开:霏:;开: 12、云归而岩穴暝:归:;瞑:13、晦明变化: 14、野芳发而幽香: 15、佳木秀16、山间之四时: 17、似乐亦无穷: 18、负者歌于途:19、伛偻:,这里指 20、不绝: 21、临溪:22、酒洌: 23、野蔌: 24、杂然而前陈:杂然:;陈:25、宴酣: 26、非丝非竹:丝竹: 27、觥筹交错:28、苍颜白发: 29、颓然: 30、已而夕阳在山:31、阴翳:。

翳:。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一、试题1. 简述《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

2. 描述文中翁主人的性格特点。

3. 分析文中“酷热”和“湖光山色”两个景象在情感和意义上的差异。

4. 解释文中“十翁九醉”这一表达的意义。

5. 从醉翁亭的建筑特点及历史背景来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意义。

6. 分析醉翁亭中的“酒”,对于翁主人的意义以及整个文章的主题有何影响。

7. 就翁主人最后“愿临终不临霜”一句进行解读。

8. 指出文章的描写手法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段,并分析其效果。

二、答案1. 《醉翁亭记》主要描写了作者到苏州时游览醉翁亭的经历。

在游览过程中,作者赞美了苏州的美景,并以醉翁亭为依托,反思了人生的屈辱与短暂。

文章通过对景物描写及主人公翁主人的刻画,表达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思考。

2. 翁主人被描绘为一个性情豪放、潇洒洒脱的人物。

他对酒充满了激情,醉生梦死中表达着他对人生的态度。

他嘲笑世俗的名利,倡导自由不羁的生活方式。

他以自嘲的方式,将自己与其他浮躁的人们进行对比,凸显出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追求。

3. “酷热”和“湖光山色”是文章中两个不同的景象描述。

其中“酷热”代表了世俗的名利和压力,它是对人生的拘束和煎熬的象征。

而“湖光山色”则代表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它是对人生悠闲与追求自由的表达。

通过这两个景象的对比,文章中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4. “十翁九醉”这一表达意味着翁主人在世俗中游走,但他并不为世俗所累,更愿沉醉于自己创造的自由世界中。

这句话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也暗示了人们应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真谛。

5. 醉翁亭是苏州的一座名胜古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特色。

文章中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自由和不被束缚的思考。

醉翁亭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由境地的理念,同时也是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和不受拘束的一个象征。

6. 在文章中,“酒”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物。

对于翁主人来说,酒代表了他对于自由和追求的热爱。

他常常沉醉在酒的世界里,以此来逃避压力和烦恼。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1、解释加点的词。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到、靠近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之:的环滁皆山也环:围绕(环绕)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意趣、兴趣) 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开) 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临溪而渔渔:捕鱼(钓鱼)杂然而前陈者陈:摆开(陈列)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快乐2、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

(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穷:穷尽、完结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贫穷(穷困)3、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文: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5、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介绍了“西南诸峰”、“ 琅琊(山) ”“ 酿泉”、“醉翁亭”等景物。

6、概括文章第②段的内容。

(2分) 答: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7、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分)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8、《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3分)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导语:《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山间之四时也杂然而前陈者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乐亦无穷”在选文本段中指何而言?(2分)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和 (2分)5.“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1分)6.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
一、把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滁州()林壑()蔚然()琅琊()
辄()暝()晦明()伛偻()
酒洌()山肴()野蔌()觥筹()
阴翳()城阙()绮户()踌蹰()
二、把握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蔚然而深秀者()②环滁皆山也()
③佳木秀而繁阴()④蔚然而深秀者()
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⑥若夫霪雨霏霏()
⑦野芳发而幽香()⑧太守谓谁()
⑨醉翁之意不在酒()⑩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⑾日出而林霏开( ) ⑿云归而岩穴暝( ) ⒀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 ⒁吾谁与归( ) ⒂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 ⒃朝而往暮而归( ) ⒄太守之乐其乐也 ( ) ⒅而不知人之乐(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四、把握出自《醉翁亭记》中的几个成语
1、: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2、:本来是写自然景色,后转用来比喻情况的真相完全暴露。

3、:比喻情况有所转机。

五、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1、《醉翁亭记》中写景的方式有哪些?文中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2、《醉翁亭记》表达了如何样的思想感情?它与《岳阳楼记》差不多上抒情散文两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用原文回答)
P
5、请写出归后情形的句子。

(用原文回答)
6、概括本文的主旨。

7、总领全文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 |
8、照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句子是(用原文回答)
9、表达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乐趣所在)的句
子是:(用原文回答)
10、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用原文回答)
11、假如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全文的主线,那个字应该是:
12、本文表达了作者如何样的思想感情?
附:参考答案
一、滁州(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láng yá)
辄(zhé)暝(míng)晦明(huì)伛偻(yǔlǚ)
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觥筹(gōng)
阴翳(yì)城阙(què)绮户(qǐ)踌蹰(chóu chú)
二、①(秀丽,形容词)
②(围绕)
③(发荣滋长,动词)
④(幽深)
⑤(雾气)
⑥(雨或雪的繁密的模样)
⑦(开放)
⑧(为,是)
⑨(乐趣)
⑩(跟从)
⑾(散开,散尽)
⑿(聚拢,归集)
⒀(回家)
⒁(归依)
⑸ (表承接关系)
⒃(表修饰关系)
⒄(以为……乐趣,动词)
⒅(表转折关系)
三、1、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专门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2、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慢慢的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3、醉翁的乐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景色中啊!
4、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中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确实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

5、游人明白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明白太守以他们的欢乐为欢乐啊!
四、1、醉翁之意不在酒
2、水落石出
3、峰回路转
五、1、(1)文中的写景有自远而近的描写,也有从早到晚、自春至冬的描写,也有由外而内的描写,也有山间夕照的全景描写。

(2)文中的写景要紧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也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也寄予了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1)《醉翁亭记》一文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民同乐)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愁怀的复杂感情。

(2)《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方面:《醉翁亭记》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岳阳楼记》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思想。

这两种思想境域差不多上积极向上的,专门可贵的。

两者的不同点是:《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鼓舞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域。

《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
5、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的句子)
7、环滁皆山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