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的掏空方式与过程分析概述PPT(共 46张)
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路径及其制衡机制研究

、
问 题 的 提 出
自Br el Men (9 2 的< h dm oprt n 提 出 ,他 们研 究 了控 制 权 与 现 金 流权 分 离 产 生 的代 理 问 e& a s 13 ) ( eMoe C roao T i adP vt Poet) n r a rp r ) i e y  ̄书问世 以来, 司治理理论与 实践 题 。通过全世界 2 公 7个发达经济体 的实证研究发 现 , , 江 湖 州人 , 济 学博 士 , 17 一 , 浙 经 中南
财 经政 法 大 学金 融 院 教授 、 士 生 导 师 。 博
缮 南能
2l年 1 01 第1期
股东 向上 市公 司支付借 款利息 . 市公 司则将该利 息支 上 出充做合 法的公 司利 润予以披露 , 这样便 将资金 占用行
掏 空 上 市公 司 、 小股 东 的权 益 弱 化 , 利 于 社 会 财 富 的 中 不 掌 握 着 公 司 的 实 际控 制权 . 自利 天 性 与 机 会 主 义 行 为 导
合 理配置 . 也凸现出弱 势金融群体权利 的缺失 。因此 , 解 致其寻机运用公 司控 制权损害 中小股 东 的利益, 而产 从 决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问题 ,切实构建 中小投资者 的保 生 了 大 股 东 或 控 股 股 东 与 中小 股 东 之 间 的利 益 冲 突 。 即
径, 并在 此基础 上 , 内部 治理 与外部制衡 两个 角度构建针对上 市公 司大股 东掏空 问题的政 策建议 与相 关制度安排 。 从
关 键 词 : 市公 司 ; 上 大股 东掏 空 ; 制衡 机 制
中 图分 类 号  ̄2 5 F 7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 :03 9 3 (0 11- 0 8 0 OI1.9 9 .s.03 9 3 . 1 .1 5 -10 - 0 12 1 )1 0 1- 4 D :036 0i n10 - 0 1 0 1 . s 2 10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掏空方式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掏空方式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股市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借助大股东与高管合谋的手段进行掏空公司资产,对股东和投资者利益造成严重损失。
大股东和高管在掏空公司资产的往往能够获取丰厚的利润,而一旦公司陷入困境,股东和投资者往往难以挽回损失。
这种现象不仅对公司运转造成严重影响,也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了股市的稳定发展。
对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的掏空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的掏空方式,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对策和监督机制,进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维护股市秩序和保护投资者权益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解决这一问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问题意义问题意义是指明本研究对金融监管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的掏空行为不仅损害公司的财产利益,也损害了全体股东的利益,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稳定发展和市场信誉。
在当前金融市场背景下,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掏空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和隐蔽化,给监管部门带来极大挑战。
对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掏空方式的深入分析和预防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的掏空手段,可以更好地揭示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操作规律,有助于相关监管机构加强对这类行为的识别和打击。
研究预防对策可以为公司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帮助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公司治理,提升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
完善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和手段,确保市场秩序的稳定和规范。
本研究对于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的掏空方式以及分析其具体手段,同时提出预防对策建议,以保护企业及股东利益。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的掏空方式,揭示其内部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掏空行为的本质和规律性,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防范措施。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的掏空方式与过程分析

大股东或高管利用其控制地位,未经适当审批程序,为公司 或关联方提供担保,一旦发生违约情况,公司将承担担保责 任,导致财务损失。
操纵财务报表
总结词
操纵财务报表是大股东与高管合谋掏空的隐蔽手段,通过虚假编制财务报表,误 导投资者和债权人对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
详细描述
大股东或高管为了达到特定目的,通过虚增收入、隐瞒成本费用、调整存货价值 等方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使报表使用者难以发现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 务状况。
展望四
鼓励学术界和实务界加强合作,共同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 防范机制和政策措施,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维护资 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资金链路的作用
资金链路分析有助于发现隐蔽的资金流动,防止不法分子 利用资金链路进行洗钱、恐怖主义资金等不法活动,维护 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资金链路的实施方式
资金链路的实施需要收集企业的银行账户信息、交易对手 方信息、交易目的等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和关联分析等技 术手段,发现潜在的资金流动和掏空行为。
控制链路分析
通过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 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会、 监事会和高管层的职责权限,防止权 力滥用。
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部门应保持独立性,定期对 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 理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 问题。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关联交易等信息,防止大股东 和高管利用信息优势进行利益输送。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的掏 空方式与过程分析
• 引言 •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掏空的常见方式 •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掏空的过程分析 • 案例研究 • 防范大股东与高管合谋掏空的建议 • 结论与展望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掏空方式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掏空方式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掏空公司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资产置换:利用公司内部关联交易或向大股东控制的公司转移资产,使公司减少
资产规模,降低公司价值。
2. 利润转移:通过虚构交易或转移公司利润,使公司财务状况看似良好,实际上大
股东和高管已经将利润转移到其他地方。
3. 高薪低业绩:大股东和高管为了合谋下掏空公司,可能会将自己的薪酬设定得异
常高,而不考虑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能力。
4. 股东资金占用:大股东和高管可能会占用公司的资金,用于私人消费或其他投资,而不是用于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1. 加强公司治理: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明确权责分配,加强对大股东和高管
行为的监管和约束。
2. 增加透明度:加强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提高公司经营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信息
不对称的可能性,增强投资者的知情权。
3. 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和流程,提高监督和
审计机制的效力。
4. 加强独立性: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提高公司决策的独立性,减少大股东和高管
的操纵空间。
5. 监管加强: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大股东与高
管合谋下掏空公司的行为。
6. 加强投资者保护: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降低投资风险。
预防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掏空公司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加强公司治理、增加透
明度、强化内部控制、加强独立性、监管加强和加强投资者保护等方面。
只有全方位的预防,才能有效地保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其原因探析

-1-
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丧失殆尽,中小股民损失惨重,严重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掏 空行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资本市场要发展必须要治 理大股东这种肆无忌惮的掏空行为。
表 1 2001 年-2005 年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统计
国有股
0-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比例
%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01 267 53
44
83
94
108 134 149
1. 引言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基本上都是基于 Berle 和 Means(1932)关于现代公司所有权 和控制权高度分离这一基本特征的观点来展开的,特别是 Jensen 和 Meckling (1976)首次 使用代理理论对现代股份公司股东和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进行研究之后,更是掀起了关 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热潮。尽管不同的学者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但是他们遵循同一个研 究前提,即股份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会导致经理人转移股东资源并将其归为己 有。因此,公司治理文献长期主要关注的是经理人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及相应的治理结 构和治理机制。但是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一些学者发现,除了美国和英国等世界上少数几 个国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股权是相当集中的(La Porta, Lopez-de-Silanes 和 Shleifer, 1999;Claessens,Djankov 和 Lang,2000;等等)。甚至在美国,所有权也并不是完全分散 的,家族和富有的投资者的集中持股也很常见。在股权集中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利用自己 控制性地位,将上市公司的现金资源和利润转移到大股东及其附属公司中,损害中小股东的 利益。于是,现代公司治理研究的逻辑起点发生了转变,传统公司治理中存在经理人和投资 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被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冲突、控股股东疯狂掠夺中小股东之间 的问题所取代。
大股东掏空A公司行为研究

大股东掏空A公司行为研究近年来,大股东掏空公司的行为屡屡见诸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小股东和公司利益,对公司经营和市场影响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大股东掏空A公司行为展开研究,探讨其特点、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相关行为提供深入的认识和应对方法。
一、大股东掏空A公司的特点1. 控制权过大:大股东通常拥有公司绝对控制权,可以在决策、资金运作等方面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对公司运营和管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力。
2. 利益冲突:大股东往往会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利用其控制权谋取私利,导致公司经营方向偏离、资源被挪用等问题。
3. 资金占用:大股东通过各种手段将公司资金挪用至自己控制的公司或个人账户,造成公司现金流紧张、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4. 财务造假:大股东可能会通过虚假交易、不当资金调配等手段,使公司财务数据产生偏差,掩盖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1. 经营破产:大股东掏空公司导致公司经营陷入困境,长期亏损、资金链断裂,最终可能导致公司经营破产,给员工、供应商、投资者等各方造成巨大的损失。
2. 市场信任瓦解:大股东掏空公司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市场信任度,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市场价值大幅下跌,公司股价暴跌,市场影响巨大。
3. 法律风险增加:公司由于大股东掏空行为可能陷入法律诉讼漩涡,面临巨额赔偿、法律制裁等风险,给公司经营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4. 股权结构紊乱:大股东掏空公司可能导致公司内部股权结构变得复杂,小股东利益受损,公司治理结构紊乱,难以正常运营。
1. 完善内部治理: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治理机制,强化监事会、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加强独立董事、监事的人选与安排,摒弃控股股东全盘独裁的管理模式。
2. 增强信息披露:公司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披露,及时公布经营数据及财务报告,增强对外投资者的透明度和诚信度。
3. 加强监管力度: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公司大股东掏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公司财务数据的审计,严格监管公司治理结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追究力度。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的资金占用问题探究文献综述9000字》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的资金占用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概念界定 (1)1.1 大股东 (1)1.2 资金占用 (1)1.3 合谋 (2)2 理论基础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4 合谋理论 (3)3 大股东资金占用相关研究 (4)3.1 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因素 (4)3.2 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方式 (5)3.3 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后果 (6)3.4 大股东资金占用的防范对策 (7)4 合谋相关研究 (8)4.1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动机 (8)4.2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影响因素 (8)5 文献评述 (9)参考文献 (10)1 概念界定1.1 大股东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从持有股份比例分类,可分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
因中小股东持股比例低,缺乏足够的能力和动力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及时监督,往往会把自身的监督权交给大股东,而这种委托代理并非是契约性质。
大股东想要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需要持有公司的多数股份,且数量上有相对优势,才能掌控股东大会上的话语权,从而深刻地影响公司战略和日常经营等。
ST舍得正是如此,天洋集团持有舍得集团70%的股权,而舍得集团持有ST舍得29.85%的股权,该股权比例远高于其他前十大股东,因此本文将天洋集团定义为ST舍得的大股东。
1.2 资金占用违规资金占用,是指股东利用自身的权力,通过直接占用、关联交易、关联担保和对外投资等手段将公司的营运资金挪作自用的行为。
大股东资金占用是指对公司具有控制权的股东出于满足自身利益的动机对公司资金进行占用,从而损害到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1.3 合谋合谋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进行串通勾结以获取经济利益,从而损害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本文的合谋指的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合谋,大股东利用自身的权力和信息优势,与高管进行合谋,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从而损害了上市公司绩效和中小股东利益。
大股东掏空分析报告书

大股东掏空分析报告书题目:大股东掏空分析报告书一、背景大股东掏空是指大股东利用其在上市公司中的控制地位,通过各种手段将公司资产转移至自己或与其关联方的行为。
这种行为往往导致上市公司的利益受损,损害了中小股东和公司的整体利益。
因此,对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进行深入分析非常重要。
二、现象描述1. 大股东非法挪用资金:通过虚假交易、内部关联交易等手段,将公司资金转移至其他个人账户或关联公司账户,并以此牟取私利。
2. 股权质押风险:大股东通过将所持股权质押给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并将融资资金挪作他用,导致股权质押风险暴露。
3. 资产剥离:大股东将公司重要资产以低价出售给关联公司或个人,低价截留公司利润。
4. 内幕交易:大股东通过获取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获取非法收益。
三、风险影响1. 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会导致公司利润下滑,影响中小股东的获利能力。
2. 影响公司声誉: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会让投资者失去对公司的信任,降低公司的声誉。
3. 破坏市场秩序: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破坏市场秩序,增加市场风险。
四、原因分析1. 缺乏有效监管:监管机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监管不力,缺乏切实可行的手段来预防和惩治掏空行为。
2. 权力集中导致:公司大股东往往掌握着公司的重要决策权,对其他股东和董事会的监督权形成制约。
3.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薄弱,监管机制不健全,容易为大股东掏空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五、防范措施1.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果,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公司治理:加强董事会独立性,完善内部监控机制,提高中小股东的参与度。
3. 加强信息披露:加强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及时向投资者披露大股东的相关行为。
4. 激励机制改革: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其对公司整体利益的关注。
六、结论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造成了严重的风险与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7月,珠海信实还打算继续以2656.45万元价格收购金泰天创54% 以实现控股的名义在2013年3月买下金泰天创11%的股权,交易价格545万元
综合计算,中技系仅从珠海信实这家子公司便挪走资金7104万元.而 怎样的资产呢?经证监会查证,天瑞酒店是家无实际经营业务的壳公 司 售的金泰天创,其净资产才1663万元,还不够2000万的注册资本。这些劣 的标签:是被中技系实际控制的“毒资产”。
王明华说,当年余蒂妮以“上市公司账户被冻结”的理由告诉他将 述两家新成立的子公司账户中,正如公告披露,王明华于2011年4月28日 了3800万元和3769.97万元到两家子公司账户,这7570万元被分批相继挪进中
2010年7月28日,珠海信实出资4559万元(3159万现金与上述提到的1400 瑞酒店进行增资扩股;
这笔合同在2010年4月被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决议撤销,按 海震宇需返还销售公司1400万元的预付款,但这笔资金又被另 款转化成债权对天瑞酒店进行增资扩股)截留在中技系的腰包 中技系开始了对上市公司的资本腾挪。
余蒂妮在竞拍股权正式上位后,在其大本营珠海注册了两 华投资有限公司和珠海信实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这两家公司名义上是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事后被证明实际 事会控制,进行伪造金融凭证、资本腾挪的关键枢纽。
ST博元
2015年A股市场最具悲剧色彩的要数ST博元,它曾是沪市老八 一 “凤凰化工”,原本顶着明星股的光环,如今却因涉嫌多重
名被中止上市,更严重的是,还可能沦为新退市制度下的“勒 市第一股”。
闯荡资本江湖25年,这已不是它初次站在退市的十字路口, 1990年上市起,因持续亏损多次触碰退市红线,幸运的是,每一 都能通过重组斩获新生,从“凤 凰化工”到“ST源药”、“S 和“ST博元”;遗憾的是,在实际控制人旁落“中技系”后, 玩家的恶意操纵,让“不死鸟”最终飞向末路。
公司成立的目的: 为了集团公司更方便地圈钱
猴王集团
将固定资产、土地 出售给子公司
将购得的固定资 土地租给母公司 金永远挂在应收 猴王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猴王集团
1995年至2000年间, 集团拖欠上市子公
亿元,并且还让子 其担保2.44亿元,
股份实际上拥有母 的债权高达11亿元之
猴王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不可否认的是,虚假出资令中技系在ST方源站稳了脚跟,更 是,为唱资本腾挪大戏搭好了舞台。
关联交易输出利益超7000万
毫无疑问,余蒂妮是中技系力捧的“女一号”,她在上演 ST方源股权”、“再斥巨资支付股改款”的戏份前,已经在 舞台上崭露头角了。
2009年6月,麦校勋与ST国恒的控股股东深国恒洽谈重组, 议才6天,突然宣布把重组权责转给不明来路的自然人余蒂妮
2014年6月17日博元投资出资造假的罪行被曝光
“经查,博元投资2011年4月29日公告的控股股东华信泰已经 付的股改业绩承诺资金 38,452.845万元未真实履行到位”,在 交易所发出的《关于通报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信 违法违规案被中国证监会移送公安机 关的函》中写道。
撒一个谎要用无数个谎去圆,为了掩盖虚假出资,“博元投 年至2014年期间,多次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虚构用股改业绩承 买银行承兑汇票、票据置换、贴现、支付预付款等重大交易, 财务信息严重虚假的定期报告”。
时值麦校勋因股权转让纠纷及违规资金划转被监管勒令整 公司支付6450万元,新人余蒂妮承诺用1400万元现金和湖北天 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瑞酒店”)33.9%的股权(作价498 履约,初来乍到便顺利入选了董事会。
众人纷纷认为这是为重组表诚意而慷慨解囊,但实际上, 火打劫。除了拿下ST方源的实际控制权(据证监会2011年的 书,自2009年6月 24日起,ST方源的实际控制人由麦校勋变 恒董事长李晓明)以外;还将一块事后被证明是“毒资产” 店置入上市公司体内,成为中技系输送利 益的关联公司之一 店的实际控制人正是中技系李晓明。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的掏空方式 与过程分析
薛晓东
方式
一、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挪用上市子公司资金 二、大股东虚假出资 三、控股股东定向增发掏空行为 四、大股东通过高位减持套现掏空企业
一、母公司挪用上市子公司资金
集团公司 (母公司) 方式:关联交易、虚构交易
上公司
资
(子公司)
案例:猴王股份有限公司
二、大股东虚假出资
大股东虚假出资是指上市公司在设立或增资配股中,大股东 市公司投入了所认缴的资本或现金,但实际上实物资产或现金的 交割至上市公司户头,而仍然保留在原来大股东的企业中。大股 资后,并没有对上市公司投入资产或者现金,但是却通过串通有 具假出资证明,拥有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这种行为不仅严重影响 司的正常经营活动,而且损害了上市公司的信用,侵占了中小股 权益。我国比较有名的虚假出资事件有:ST博元的资本悲剧:如 技系"的殉葬品;华立高科上市时,华立集团将已抵押的土地使用 为资产投入,一直没有过户;ST金马控股股东潮州市旅游总公司 五年之后公司亏损累累时才得以暴露等等。
蹊跷的是,余蒂妮支付1400万元现金后,上市公司又以 名义支付给余蒂 妮的关联公司一笔资金,金额恰好也是140 2009年报显示,ST方源的控股子公司东莞市方达环宇环保产 限公司(以下简称“销售公司”) 与上海震宇实业有限公司 称“上海震宇“)签订了一笔《沥青购销合同》,预付款14 而上海震宇股东李勇是李晓明弟弟,实际控制人也是李晓明
神秘失踪的资产
最蹊跷的是,这些被上市公司买回来的中技系资产,最后竟神秘失 在博元投资2014年的整篇年报中,无法找到这家持有33.9%股权的天瑞 参股、控股公司名单中没有天瑞酒店,网易财经致电、致邮件给博元投 复;至于持股51%的金泰天创,2014年报中则以“经营层拒绝配合工作, 不再合并报表,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 309.32万元”画上句号。 “毒资产”们令上市公司亏空严重。网易财经根据历年年报数据梳 2010年至2013年,累计亏损4940万元;另一家公司金泰天创,自2011年至201 了288.54万元。 而天瑞酒店在2010年以4559万元(3159万现金加上销售公司对上海振宇 对其进行的所谓增资扩股,直到2013年底年报披露时都未 进行,到2014年 店的记录。而这笔资金一直以应收账款的名义被天瑞酒店占用,直到20 海华信泰(博元投资大股东公 司,由余蒂妮100%持股)代其归还了2400万 元,恐怕难以追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