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通信网络基本知识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2
1.2.2 通信网的分类(6/ 19 )
业务网介绍
电话网:
传输设备:分为本地回路与干线。
本地回路:连接电话局和客户楼群设备,多采用双绞线,新设
备多采用光缆;
干线:传送由很多用户产生的话务量,可采用双绞线、同轴电
缆、微波、卫星、光纤等。
完整版PPT课件
13
1.2.2 通信网的分类(7/ 19 )
业务网介绍
数据网(计算机网):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或数 据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分类(按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
广域网(WAN)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完整版PPT课件
16
1.2.2 通信网的分类(10/ 19 )
业务网介绍
数据网
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
覆盖பைடு நூலகம்围:几公里~几千公里 组成:
低速数据网的三合一网体制。
完整版PPT课件
14
1.2.2 通信网的分类(8/ 19 )
业务网介绍
传真网(利用电话通信网完成传真的发送与接收)
构成形式:
租用电话线路,建立专用传真通信网; 将电话专线加接交换设备以构成专用传真网; 由某一部门或邮电部门组建传真网络。
完整版PPT课件
15
1.2.2 通信网的分类(9/ 19 )
业务网介绍
卫星网络:只有一个中继的微 波无线电系统
上行线路
下行线路
地面站
卫星
优点:通信距离远、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高;
缺点:时延大。
完整版PPT课件
21
1.2.2 通信网的分类(15/ 19 )
业务网介绍
现代通信网概论-第3章

随着具有程控交换机的数字通信网的 建立,我国No.7公什号共么信信是令道N网信O?令.7 系统的应 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所有No.7信令公共信道组成的一个网 络,就称为No.7信令网。
No.7信令网是现代通信网中一个十分 重要的支撑网。
1.No.7信令系统有哪些特点? ➢(1)最适合传输 64kb/s的数字信道, 也适合模拟信道和较低速率下的工作。
(6) 前向拆线信令(CLear Forward,CLF) 是发端局发出的前向释放电路信令。
(7) 释放监护信令(ReLease Guard,RLG) 是收端局对CLF的响应。收端局收到CLF后 立即释放话路,并发出RLG。
3.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SCCP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是适配上层需求与MTP-3提供的服务之间 不匹配的问题。
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系统被管系统代理被管对象具体见教材p59被管系统或设备管理代理网络管理工作站网络管理协议管理信息数据库被监视的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客户机用来跟踪管理被管设备的特殊软件固件扩展卡在不同的被管节点中代理通信被管信息的集中点被管工作站与代理之间的协议提供有关管理信息的设备图318网络管理系统结构图高层管理提交控制大量软件固件5网络管理的参考模型图319osi系统管理实体模具体见教材p60332tmn1tmn的产生人工分散管理方式综合化智能化标准化宽带化综合统一的tmn管理方式专业计算机集中管理方式具体见教材p622tmn的总体介绍在itutm3010标准指出
令
端到端方式
方 信令的 式 传送方式 逐段转发方式
混合方式
起 双多 止 频频 式 二编
信令的
非互控方式 半互控方式
单 进码 频 制方 编 编式
控制方式 全互控方式
《通信技术基础》课件——任务1 通信的一般概念

— 25 —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1.1 通信技术的一般概念
数字信号: 如:电传机(键盘字符→ 数字信号)、计算机等各种数字终端
— 26 —
数字信号:特征量取值离散的信号(幅度、频率和相位)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1.1 通信技术的一般概念
— 27 —
模拟信号与数宇信号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模拟信号可以通过 A/D转换变为 数字信号,而数宇信号通过 D/A 转换又可以变为模拟信号,在通信中常见的 A/D转换方式有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以及在此基础上改进的各种方式。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1.1 通信技术的一般概念
— 30 —
通信系统
通信是将信号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输的过程。用于完成信号的传递与处理的系统 称为通信系统(Communication System)。现代通信要实现多个用户之间的相互连接,这种 由多用户通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称之为通信网络(Communication Network)。通信网络 以转接交换设备为核心,由通信链路将多个用户终端连接起来,在管理机构(包含各种通信 与网络协议)的控制下实现网上各个用户之间的相互通信。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1.1 通信技术的一般概念
信道
— 29 —
广义信道,可以分为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两类。 调制信道是指信号从调制器的输出端传输到解调器的输入端经过的部分;编码信道是指 数字信号由编码器输出端传输到译码器输入端经过的部分。 本书中我们讨论的信道主要指有线信道和无线电波信道这两类狭义信道。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1.1 通信技术的一般概念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通信系统将是信源指产通生信的中所需要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介构成的总体。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通信网络基础

FDMA是以不同的频率信道实现通信 的.
频分就是把整个可分配的频谱划分成 许多单个无线电信道(发射和接收载 频),每个信道可以传输一路话音或 控制信息.模拟蜂窝系统是FDMA结构 的一个典型例子,但GSM系统也采 用了FDMA.
多址技术
时分多址TDMA 时分多址
TDMA是以不同的时隙实现通信
时分多址是指在一个宽带的无线 载波上,将某一信道按时间加以 分割,各信号按一定顺序占用某 一时间间隙(时隙).即多路信号 利用同一个信道在不同时间各自 独立地传送.
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 – 3G系统特点:提供更高的容量、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及多媒 系统特点: 系统特点 提供更高的容量、 体业务。 体业务。 – 主要通过在现有网络上发展 主要通过在现有网络上发展2.5G技术来实现。 技术来实现。 技术来实现 – 核心技术:CDMA(扩频)以及更先进的空中接口技术。 核心技术: (扩频)以及更先进的空中接口技术。 – 传输速率:384Kbps-2Mbps 传输速率: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 特点:高容量、更强的多媒体的传输。将多媒体包括语音、数 特点:高容量、更强的多媒体的传输。将多媒体包括语音、 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输,提高传输质量。 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输,提高传输质量。 – 核心技术:OFDM(正交频分复用)。 核心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 – 其它技术:CDMA、无线区域环路(WLL)和数字音讯广播 其它技术: 、无线区域环路( ) (DAB)等 ) – 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 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10Mbps~20Mbps ~
VLR
HLR功能与作用 功能与作用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频分就是把整个可分配的频谱划分成 许多单个无线电信道(发射和接收载 频),每个信道可以传输一路话音或 控制信息.模拟蜂窝系统是FDMA结构 的一个典型例子,但GSM系统也采 用了FDMA.
多址技术
时分多址TDMA 时分多址
TDMA是以不同的时隙实现通信
时分多址是指在一个宽带的无线 载波上,将某一信道按时间加以 分割,各信号按一定顺序占用某 一时间间隙(时隙).即多路信号 利用同一个信道在不同时间各自 独立地传送.
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 – 3G系统特点:提供更高的容量、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及多媒 系统特点: 系统特点 提供更高的容量、 体业务。 体业务。 – 主要通过在现有网络上发展 主要通过在现有网络上发展2.5G技术来实现。 技术来实现。 技术来实现 – 核心技术:CDMA(扩频)以及更先进的空中接口技术。 核心技术: (扩频)以及更先进的空中接口技术。 – 传输速率:384Kbps-2Mbps 传输速率: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 特点:高容量、更强的多媒体的传输。将多媒体包括语音、数 特点:高容量、更强的多媒体的传输。将多媒体包括语音、 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输,提高传输质量。 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输,提高传输质量。 – 核心技术:OFDM(正交频分复用)。 核心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 – 其它技术:CDMA、无线区域环路(WLL)和数字音讯广播 其它技术: 、无线区域环路( ) (DAB)等 ) – 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 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10Mbps~20Mbps ~
VLR
HLR功能与作用 功能与作用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现代通信概论:卫星通信

可用带宽500MHz,可设12个转发器,40MHz/转发器,
卫星通信上下行通信频率
政府、军事:x频段的8/7GHz频段
上行频率为7.9GHz~8.4GHz 下行频率为7.25~7.75GHz。
这样,将民间卫星通信频段和政府部门、军事 部门卫星通信频段分开,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 干扰。
5.4.1概述
波通信系统。
5.4.1概述
卫星通信是地球上多个地球站(包括陆地、 水面和大气层)利用空中人造通信卫星作为 中述
2.卫星的轨道 卫星通信的轨道 (1)轨道形状 圆形:地球的中心处于圆形轨道的圆心 椭圆形:地球的中心应处于椭圆轨道一个焦点上 (2)卫星轨道倾角 赤道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
多颗静止卫星)
5.4.2卫星通信的发展及应用
1.卫星通信的发展 卫星通信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45年,英
国空军雷达军官阿瑟.克拉克在《无线电世 界》上发表了“地球外的中继站”,最先提 出了利用静止卫星进行通信的设想,约20年 之后,人类就实现了这个设想。
下面分别介绍国际上卫星通信的发展和我国 的发展。
一是在国际卫星通信系统中,如果两个相距甚远,分别 位于两个卫星覆盖区内,而处于它们的“共视区”之外 的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必须采用双跳工作方式才能进行 卫星通信,参见图5-28(a)所示情况。
二是在被同一颗卫星所覆盖的、卫星通信“星形网络” 远、近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必须采用如图5-28 (b)所示 的双跳工作方式才能进行卫星通信。注意,图5-28 (b) 中的中央主站,就是星形网络的中心结点。
ku 频段的14/11GHz频段
上行频率为14~14.5GHz 下行频率为11.7~12.2GHz, 或为10.95~11.2GHz和11.45GHz~11.7GHz 并已用于卫星通信和卫星广播业务中。
卫星通信上下行通信频率
政府、军事:x频段的8/7GHz频段
上行频率为7.9GHz~8.4GHz 下行频率为7.25~7.75GHz。
这样,将民间卫星通信频段和政府部门、军事 部门卫星通信频段分开,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 干扰。
5.4.1概述
波通信系统。
5.4.1概述
卫星通信是地球上多个地球站(包括陆地、 水面和大气层)利用空中人造通信卫星作为 中述
2.卫星的轨道 卫星通信的轨道 (1)轨道形状 圆形:地球的中心处于圆形轨道的圆心 椭圆形:地球的中心应处于椭圆轨道一个焦点上 (2)卫星轨道倾角 赤道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
多颗静止卫星)
5.4.2卫星通信的发展及应用
1.卫星通信的发展 卫星通信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45年,英
国空军雷达军官阿瑟.克拉克在《无线电世 界》上发表了“地球外的中继站”,最先提 出了利用静止卫星进行通信的设想,约20年 之后,人类就实现了这个设想。
下面分别介绍国际上卫星通信的发展和我国 的发展。
一是在国际卫星通信系统中,如果两个相距甚远,分别 位于两个卫星覆盖区内,而处于它们的“共视区”之外 的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必须采用双跳工作方式才能进行 卫星通信,参见图5-28(a)所示情况。
二是在被同一颗卫星所覆盖的、卫星通信“星形网络” 远、近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必须采用如图5-28 (b)所示 的双跳工作方式才能进行卫星通信。注意,图5-28 (b) 中的中央主站,就是星形网络的中心结点。
ku 频段的14/11GHz频段
上行频率为14~14.5GHz 下行频率为11.7~12.2GHz, 或为10.95~11.2GHz和11.45GHz~11.7GHz 并已用于卫星通信和卫星广播业务中。
通信技术基础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信宿:与信源相对应对传输过来的电信号进行还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发送设备与信源、接收设备与信宿往往合二为一称为终端设备 (Terminal Equipment),在双向通信时终端设备中既有信源又有信宿, 通信设备中既有发送设备又有接收设备;
双向的传输系统可以实现信号在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连,因此也被
第 1章 通信技术概论 新世纪高职高专通信类课程规划教材
国家级精品课件配套教材
通信技术基础
主编:于宝明 王钧铭
主审:宫锦文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1.课程性质: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与信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根据电子信
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 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建立完整的通信系统的概念;理解无线电 发送与接收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能画出基本通信设备的组 成框图并能叙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了解常见通信网络的组成方案及工作特点,了解数字与模拟信号 的一般处理方法,了解卫星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 及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
按转接方式分: 广播网络: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自动地被所有其他终 端设备接收,典型例子是有线电视网。
交换网络:信号要通过中间网点才能通信. 典型例子是公
共交换电话网。 混合终端网络:由以上两种类型的网络混合构成。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信号交换
定义:通信网络上的各个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由网上的设 备根据用户要求选择通信对象,这就是信号的交换。
收信设备(Receiver)
发信设备(Transmitter)
其中信源、信宿统称为终端设备(Terminal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发送设备与信源、接收设备与信宿往往合二为一称为终端设备 (Terminal Equipment),在双向通信时终端设备中既有信源又有信宿, 通信设备中既有发送设备又有接收设备;
双向的传输系统可以实现信号在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连,因此也被
第 1章 通信技术概论 新世纪高职高专通信类课程规划教材
国家级精品课件配套教材
通信技术基础
主编:于宝明 王钧铭
主审:宫锦文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1.课程性质: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与信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根据电子信
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 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建立完整的通信系统的概念;理解无线电 发送与接收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能画出基本通信设备的组 成框图并能叙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了解常见通信网络的组成方案及工作特点,了解数字与模拟信号 的一般处理方法,了解卫星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 及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
按转接方式分: 广播网络: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自动地被所有其他终 端设备接收,典型例子是有线电视网。
交换网络:信号要通过中间网点才能通信. 典型例子是公
共交换电话网。 混合终端网络:由以上两种类型的网络混合构成。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信号交换
定义:通信网络上的各个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由网上的设 备根据用户要求选择通信对象,这就是信号的交换。
收信设备(Receiver)
发信设备(Transmitter)
其中信源、信宿统称为终端设备(Terminal
现代通信网-通信网络概论

1.4.3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是一个定义及其宽松的术语,一般 泛指采用了比目前的网络更为先进技术或 能够提供更先进业务的网络。
NGN的主要特征
(1)基于分组传输; (2)控制功能与承载能力、呼叫与会晤、应用与服务分离; (3)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并提供开放接口; (4)支持广泛的业务,包括实时/流/非实时和多媒体业务; (5)具有端到端透明传递的宽带能力; (6)与现有传统网络互通; (7)具有通用移动性,即允许用户作为单个人始终如一地使
设置,以达到在任何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使用网络中一切可以 利用的设备,使尽可能多的通信得以实现。
后三种网络又统一称为支撑网,
2.按业务类型划分
(1)电话网—传输电话业务的网络,交换方 式一般采用电路交换方式;
(2)电报网—传输电报业务的网络; (3)传真网—传输传真业务的网络; (4)广播电视网—传输广播电视业务的网络; (5)数据通信网—传输数据业务的网络,交
用和管理其业务,而不管采用什么接入技术; (8)提供用户自由选择业务提供商的功能。
2.信道编码
1.2.2 差错控制技术
差错控制可分为三种方式: 差错重发(自动请求重发ARQ) 前向纠错(FEC) 混合纠错方式(FEC+ARQ)
(1)差错重发
差错重发又称为自动请求重发(ARQ),它是指发 送端信源送出信息序列,一方面经编码器编码由发 送机送入信道,另一方面把它存入存储器以备重传。
3~30GHz 10~1cm
30~300GHz 10~1mm
105~107GHz 3~0.03m
传输介质
有线线对 极长波无线电
有线线对 超长波无线电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件

详细描述
物理学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等。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现代科技 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对电子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影响,光学技术对激光和光通信 的贡献等。
化学
总结词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学科,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
详细描述
化学在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反应和 合成方法,人们可以创造出新的材料和能源,解决环境问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例如,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生物学
总结词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生长、发育和演化的学科,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
CHAPTER 03
现代科技的应用领域
能源与环境
详细描述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能 源的利用效率和稳定性,降低了 能源浪费。
总结词: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 不断增长,现代科技在能源领域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为环 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 源的开发利用,减少了化石燃料 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案例三: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可以通过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来治疗遗传性 疾病和传染病等。目前,最著名的基因编辑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案例包括治疗罕见病、改善农作物抗病性等。未来,基因编 辑技术还有望应用于人类胚胎编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航天与深空探测
总结词:现代科技在航天 与深空探测领域的应用, 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和探索。
详细描述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为 地球观测、气象预报等领 域提供了重要数据。
物理学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等。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现代科技 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对电子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影响,光学技术对激光和光通信 的贡献等。
化学
总结词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学科,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
详细描述
化学在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反应和 合成方法,人们可以创造出新的材料和能源,解决环境问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例如,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生物学
总结词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生长、发育和演化的学科,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
CHAPTER 03
现代科技的应用领域
能源与环境
详细描述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能 源的利用效率和稳定性,降低了 能源浪费。
总结词: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 不断增长,现代科技在能源领域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为环 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 源的开发利用,减少了化石燃料 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案例三: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可以通过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来治疗遗传性 疾病和传染病等。目前,最著名的基因编辑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案例包括治疗罕见病、改善农作物抗病性等。未来,基因编 辑技术还有望应用于人类胚胎编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航天与深空探测
总结词:现代科技在航天 与深空探测领域的应用, 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和探索。
详细描述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为 地球观测、气象预报等领 域提供了重要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27第3章 电话通信 283.1 电话通信过程 333.2 多路复用技术 333.2.1 频分多路复用
49第4章 数据通信 504.1 数据通信概述 504.1.1 数据、信号与信息 514.1.2 系统组成 534.1.3 数据通信网络互连
343.2.2 时分多路复用 343.2.3 码分多路复用 353.2.4 波分多路复用
1456.4 SDH 1456.4.1 SDH的产生 1476.4.2 SDH的帧格式和速率 1486.4.3 SDH的基本网络单元
1496.5 WDM 1496.5.1 光波分复用的基本概念 1516.5.2 光波分复用的特点 1516.5.3 波分复用系统基本结构 1526.6 全光网络 1526.6.1 全光网的基本概念 1536.6.2 全光网的特点 1536.7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153小结 154思考题与练习题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第7章 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 1577.1 微波通信 1577.1.1 微波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1597.1.2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1617.1.3 微波站设备 1667.1.4 微波的传播特性与补偿技术 1727.1.5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737.2 卫星通信 1737.2.1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1747.2.2 卫星通信系统 1777.2.3 通信卫星 1807.2.4 地球站 1837.2.5 卫星通信的多址方式 1857.2.6 卫星通信的主要应用 1907.3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1907.3.1 数字卫星电视接收 1917.3.2 GPS导航定位 191小结 192思考题与练习题 193第8章 接入网 1948.1 接入网概述 1948.1.1 接入网的概念和特点 1978.1.2 接入网技术综述 2018.2 xDSL技术 2028.2.1 xDSL技术概述 2048.2.2 HDSL技术 2048.2.3 ADSL技术 2058.2.4 VDSL技术 2078.3 光接入网 2078.3.1 光接入网概述 2088.3.2 参考配置和应用类型 2108.3.3 PON技术 2148.4 HFC技术 2148.4.1 HFC网络结构 2168.4.2 双向通信
774.4.3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
453.5.3 No.7信令系统 463.6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46小结
784.4.4 中国公用帧中继网
784.4.5 Internet 814.5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814.5.1 拨号接入
47思考题与练习题
824.5.2 局域网专线入网 834.5.3 使用ADSL接入Internet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第1章 绪论 2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1 什么是通信 31.1.2 简单通信过程 41.2 电信技术的发展 41.2.1 电信技术发展史 61.2.2 我国电信现状与发展趋势 81.3 通信的分类 81.4 电信业务分类 101.5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10小结 11思考题与练习题 12第2章 电信系统 132.1 电信系统构成 142.1.1 系统组成模型 152.1.2 电信系统的三大硬件设备 172.1.3 模拟通信系统 172.1.4 数字通信系统 182.2 电信网 182.2.1 网络拓扑结构 212.2.2 电信网的分类 222.2.3 电信网的分层结构 232.2.4 电信管理网 252.3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25小结 25思考题与练习题
574.1.4 通信协议 604.2 数据传输 604.2.1 传输方式 644.2.2 数字数据编码
353.3 数字通信技术 353.3.1 PCM30/32系统简介 373.3.2 数字复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64.2.3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 量指标 684.3 数据交换 684.3.1 电路交换
383.4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383.4.1 数字程控交换机组成 403.4.2 数字程控交换原理
694.3.2 704.3.3 724.3.4 734.3.5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帧中继技术 ATM技术
433.4.3 电话交换的呼叫接续过程 754.4 数据通信网
433.5 信令系统 433.5.1 信令的基本概念
754.4.1 通信网的发展历史 764.4.2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 网
443.5.2 信令的分类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127第6章 光纤通信 1286.1 光纤通信概述 1286.1.1 光纤通信的发展 1296.1.2 光纤通信的工作波长 1306.1.3 光纤通信的特点 1306.2 光纤与光缆 1316.2.1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1336.2.2 光纤的导光原理 1356.2.3 单模传输条件 1366.2.4 光纤的传输特性 1396.2.5 光缆 1416.3 光纤通信系统 1416.3.1 光源与光发送机 1426.3.2 光电检测器与光纤数字接收机 1436.3.3 中继器 1446.3.4 光纤通信系统的码型
84小结
85思考题与练习题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87第5章 移动通信 885.1 移动通信概述 885.1.1 什么是移动通信 895.1.2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 895.1.3 移动通信的特点 915.1.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925.1.5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方式 935.1.6 移动通信服务区体制 965.1.7 我国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分配 985.2 GSM移动通信系统 995.2.1 GSM网络系统的组成 1015.2.2 GSM的网络结构 1035.2.3 移动电话的编号方式 1055.2.4 数字移动台的构成 1075.2.5 GSM无线接口信令 1105.3 CDMA移动通信系统 1115.3.1 码分多址技术的基本原理 1135.3.2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1145.3.3 码分多址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1165.3.4 CDMA系统的主要优势 1175.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1175.4.1 3G发展概述 1185.4.2 3G标准 1195.4.3 3G标准比较 1205.4.4 3G通信业务应用 1215.5 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1215.5.1 无线寻呼系统 1215.5.2 集群调度系统 1225.5.3 小灵通系统简介 1235.5.4 大灵通系统简介 1245.6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124小结 126思考题与练习题
27第3章 电话通信 283.1 电话通信过程 333.2 多路复用技术 333.2.1 频分多路复用
49第4章 数据通信 504.1 数据通信概述 504.1.1 数据、信号与信息 514.1.2 系统组成 534.1.3 数据通信网络互连
343.2.2 时分多路复用 343.2.3 码分多路复用 353.2.4 波分多路复用
1456.4 SDH 1456.4.1 SDH的产生 1476.4.2 SDH的帧格式和速率 1486.4.3 SDH的基本网络单元
1496.5 WDM 1496.5.1 光波分复用的基本概念 1516.5.2 光波分复用的特点 1516.5.3 波分复用系统基本结构 1526.6 全光网络 1526.6.1 全光网的基本概念 1536.6.2 全光网的特点 1536.7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153小结 154思考题与练习题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第7章 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 1577.1 微波通信 1577.1.1 微波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1597.1.2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1617.1.3 微波站设备 1667.1.4 微波的传播特性与补偿技术 1727.1.5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737.2 卫星通信 1737.2.1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1747.2.2 卫星通信系统 1777.2.3 通信卫星 1807.2.4 地球站 1837.2.5 卫星通信的多址方式 1857.2.6 卫星通信的主要应用 1907.3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1907.3.1 数字卫星电视接收 1917.3.2 GPS导航定位 191小结 192思考题与练习题 193第8章 接入网 1948.1 接入网概述 1948.1.1 接入网的概念和特点 1978.1.2 接入网技术综述 2018.2 xDSL技术 2028.2.1 xDSL技术概述 2048.2.2 HDSL技术 2048.2.3 ADSL技术 2058.2.4 VDSL技术 2078.3 光接入网 2078.3.1 光接入网概述 2088.3.2 参考配置和应用类型 2108.3.3 PON技术 2148.4 HFC技术 2148.4.1 HFC网络结构 2168.4.2 双向通信
774.4.3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
453.5.3 No.7信令系统 463.6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46小结
784.4.4 中国公用帧中继网
784.4.5 Internet 814.5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814.5.1 拨号接入
47思考题与练习题
824.5.2 局域网专线入网 834.5.3 使用ADSL接入Internet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第1章 绪论 2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1 什么是通信 31.1.2 简单通信过程 41.2 电信技术的发展 41.2.1 电信技术发展史 61.2.2 我国电信现状与发展趋势 81.3 通信的分类 81.4 电信业务分类 101.5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10小结 11思考题与练习题 12第2章 电信系统 132.1 电信系统构成 142.1.1 系统组成模型 152.1.2 电信系统的三大硬件设备 172.1.3 模拟通信系统 172.1.4 数字通信系统 182.2 电信网 182.2.1 网络拓扑结构 212.2.2 电信网的分类 222.2.3 电信网的分层结构 232.2.4 电信管理网 252.3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25小结 25思考题与练习题
574.1.4 通信协议 604.2 数据传输 604.2.1 传输方式 644.2.2 数字数据编码
353.3 数字通信技术 353.3.1 PCM30/32系统简介 373.3.2 数字复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64.2.3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 量指标 684.3 数据交换 684.3.1 电路交换
383.4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383.4.1 数字程控交换机组成 403.4.2 数字程控交换原理
694.3.2 704.3.3 724.3.4 734.3.5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帧中继技术 ATM技术
433.4.3 电话交换的呼叫接续过程 754.4 数据通信网
433.5 信令系统 433.5.1 信令的基本概念
754.4.1 通信网的发展历史 764.4.2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 网
443.5.2 信令的分类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127第6章 光纤通信 1286.1 光纤通信概述 1286.1.1 光纤通信的发展 1296.1.2 光纤通信的工作波长 1306.1.3 光纤通信的特点 1306.2 光纤与光缆 1316.2.1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1336.2.2 光纤的导光原理 1356.2.3 单模传输条件 1366.2.4 光纤的传输特性 1396.2.5 光缆 1416.3 光纤通信系统 1416.3.1 光源与光发送机 1426.3.2 光电检测器与光纤数字接收机 1436.3.3 中继器 1446.3.4 光纤通信系统的码型
84小结
85思考题与练习题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87第5章 移动通信 885.1 移动通信概述 885.1.1 什么是移动通信 895.1.2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 895.1.3 移动通信的特点 915.1.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925.1.5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方式 935.1.6 移动通信服务区体制 965.1.7 我国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分配 985.2 GSM移动通信系统 995.2.1 GSM网络系统的组成 1015.2.2 GSM的网络结构 1035.2.3 移动电话的编号方式 1055.2.4 数字移动台的构成 1075.2.5 GSM无线接口信令 1105.3 CDMA移动通信系统 1115.3.1 码分多址技术的基本原理 1135.3.2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1145.3.3 码分多址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1165.3.4 CDMA系统的主要优势 1175.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1175.4.1 3G发展概述 1185.4.2 3G标准 1195.4.3 3G标准比较 1205.4.4 3G通信业务应用 1215.5 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1215.5.1 无线寻呼系统 1215.5.2 集群调度系统 1225.5.3 小灵通系统简介 1235.5.4 大灵通系统简介 1245.6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124小结 126思考题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