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现代通信技术》课件

频率和波长
在无线通信中,频率和波长是密不可分的概念。频率越高, 波长越短,波长和频率之间存在倒数关系。频率高意味着 信号传输距离短,但具有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
● 04
第四章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的基本原 理
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包括IP地址的分配、域名解析以及数据 包交换。IP地址是互联网中设备的标识符,域名解析则将 易记的域名映射到IP地址,数据包交换是信息在网络间传 输的方式。
互联网协议
TCP/I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互 联网协议
DNS协议
域名系统
HTTP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
01 电子邮件
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
02 文件传输
将文件传输到远程主机
03 远程登录
远程控制其他计算机
互联网安全
防火墙
监控网络通信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加密通信
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防止数据被窃取
权限控制
蜂窝通信系统
GSM
全球系统移动通信
LTE
长期演进
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 术
CDMA
码分多址
01 WiFi
无线局域网
02 蓝牙
短距离通信技术
03 ZigBee
低功耗短距禖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标准
3G 4G 5G
移动通信协议
TCP/IP HTTP SMTP
移动通信安全
加密技术 认证协议 防火墙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和加密货币的 新型通信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性高等特点。
虚拟现实与通信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3D图像传输,提供交互式体验, 并实现视听融合,为通信领域带来全新体验和可能性。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区分敌人的进攻方向
东
南
两个比特表示四个信息
西
北
n比特可表示的信息数为2n
可以传送2个消息
(0 1)
21
可以传送4个消息
(00 01 10 11)
22
23
101 110 111)
可以传送8个消息
(000 001 010 100 011
可以传送16个消息
24
(3)ITU对电信的定义
国际电信联盟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 ITU)
– 数字系统:每秒所传输的位数来计量(bit/s)
• ADSL上网的速率: 上行:0.54Mbit/s 下载: 8Mbit/s • 以太网上网的速率: 10Mbit/s 、100Mbit/s 到桌 面
宽带:2Mbit/s 作为划分点
1.2 电信技术的发展
电信技术的发展简史 我国电信的现状 电信的发展趋势
87第5章 移动通信 885.1 移动通信概述 885.1.1 什么是移动通信 895.1.2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 895.1.3 移动通信的特点 915.1.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925.1.5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方式 935.1.6 移动通信服务区体制 965.1.7 我国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分配 985.2 GSM移动通信系统 995.2.1 GSM网络系统的组成 1015.2.2 GSM的网络结构 1035.2.3 移动电话的编号方式 1055.2.4 数字移动台的构成 1075.2.5 GSM无线接口信令 1105.3 CDMA移动通信系统 1115.3.1 码分多址技术的基本原理 1135.3.2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1145.3.3 码分多址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1165.3.4 CDMA系统的主要优势 1175.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1175.4.1 3G发展概述 1185.4.2 3G标准 1195.4.3 3G标准比较 1205.4.4 3G通信业务应用 1215.5 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1215.5.1 无线寻呼系统 1215.5.2 集群调度系统 1225.5.3 小灵通系统简介 1235.5.4 大灵通系统简介 1245.6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124小结 126思考题与练习题
通信概论1章--通信概述.ppt

2021/6/14
《现代通信概论》第1章 通信概述
33
1.2.1 通信网的构成 1.2.2 通信网的分类 1.2.3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1.2.4 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1.2.5 通信网络的发展历史及动向
2021/6/14
《现代通信概论》第1章 通信概述
34
1.2.1 通信网的组成(1/5)
构成通信网的基本要素: 终端设备、传输链路、交换设备。
17
1.1.4 通信系统的分类(5/7)
数字通信
❖ 数字通信系统框图
加入用于差错检测和控制
的监督码,以提高数字
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模拟信号
信 信源 源 编码
信道信 编码源
调 制 器
信道
解 调 器
信道 宿译码
信源 信 译码 宿
经过模/数变换(即A/D变换)
形成数字序列,以适宜在数 字系统中的传输。
噪声 数字调制
2021/6/14
《现代通信概论》第1章 通信概述
23
1.1.5 通信系统的质量要求(4/7)
有效性
❖ 频带利用率是指单位频带内的传输速率,通信系统 占用的频带越宽,传输信息的能力应该越大。
单位频带内传输速率
符号传输速率
η=
频带宽度
或
η=
信息传输速率 频带宽度
2021/6/14
《现代通信概论》第1章 通信概述
几个重要的标准化组织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
2021/6/14
《现代通信概论》第1章 通信概述
28
1.1.6 标准化组织(2/2)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
153小结
•
154思考题与练习题
2020/1/31
•
第7章 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
•
1577.1 微波通信
•
1577.1.1 微波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
1597.1.2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
1617.1.3 微波站设备
•
1667.1.4 微波的传播特性与补偿技术
•
1727.1.5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1366.2.4 光纤的传输特性
•
1396.2.5 光缆
•
1416.3 光纤通信系统
•
1416.3.1 光源与光发送机
•
1426.3.2 光电检测器与光纤数字接收机
•
1436.3.3 中继器
•
1446.3.4 光纤通信系统的码型
•
1456.4 SDH
•
1456.4.1 SDH的产生
•
1476.4.2 SDH的帧格式和速率
47思考题与练习题
•
49第4章 数据通信
•
504.1 数据通信概述
•
504.1.1 数据、信号与信息
•
514.1.2 系统组成
•
534.1.3 数据通信网络互连
•
574.1.4 通信协议
•
604.2 数据传输
•
604.2.1 传输方式
•
644.2.2 数字数据编码
•
664.2.3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
– 1969年5月17日,决定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 日”。
• ITU对电信的定义
– 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输 、发射、接收或者处理语音、文字、数据、图像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课件第1章绪论

图1.10 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
1972年-1980年的这8年间,国际电信界集中研究电信 设备数字化,这一进程,提高了电信设备性能,并改善了 电信业务质量。
1977年美国、日本科学家制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0平 方毫米的硅晶片上集成了13万个晶体管。
1979年,发明局域网;
1982年,发明了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分别是欧洲 标准的GSM,美国标准的D-AMPS和日本标准的D-NTT
1957年,发明电话线数据传输;
1959年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从此微 电子技术诞生了(如图1.9所示)。
图1.9 第一块集成电路
1962年,地球同步卫星发射成功;
1964年,美国Tand公司Baran提出无连接操作寻址技术 ,目的是在战争残存的通信网中,不考虑实验限制,尽可 能可靠的传递数据报;
1882年2月21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开通了第一 个人工电话交换所。当时有用户二十多家,每个话机年租 金为银元150元。
1887年,在当时的台湾巡抚刘铭传的主持下,花费重金 敷设了长达433里的福州至台湾的电报水线--闽台海缆, 于1887年竣工。它使台湾与大陆联通一气,对台湾的开 发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
1907年,北京市内电话改为共电式,同年5月15日,英 商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的万门共电式交换设备投入使用。
1908年,英商在上海英租界的汇中旅馆私设了一部无线 电台,这是上海地区最早的无线电台。
1911年,德商西门子德律风公司向清政府申请,要求在 北京、南京设立无线电报机,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试验 。电台分设在北京东便门和南京狮子山,通报试验结果良 好。辛亥革命时,南北有线电通信阻断,南北通信就靠这 两地的试验电台沟通。
现代通信系统概论

三、 数字通信系统
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 统,它包括以下三种:
2019/12/6
7
1. 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
信 源
加 密 器
编 码 器
调 制 器
信道
噪声源
解 调 器
译 码 器
解 密 器
信 宿
同步
图1-3 数字频带通信系统的模型
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的模型
2019/12/6
8
2. 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
2019/12/6
16
二、有效性指标的具体表述 1. 码元传输速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传输码元的数目; 单位:波特(Baud),用符号“B”表示; 符号:Tb为码元宽度。Rb 2. 信息传输速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 单位: 比特/秒(bit/s) ,简记为b/s或bps; 符号: Rb,它与N有关。
数字 通信系统
数模 转换器
图1-5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系统模型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系统模型 Nhomakorabea受信者
发端将模拟信号数字化,即进行A/D转换; 接收端需进行相反的转换,即D/A转换。
2019/12/6
10
四、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1.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差错可控; (3)易加密; (4)易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18
2. 信息差错率(误信率) 发生差错的信息量在信息传输总量中所占的
比例,或者说,它是码元的信息量在传输系统中 被丢失的概率。
系统传输中出错的比特数 Peb 系统传输的总比特数
2019/12/6
19
基带
信
信号
源
形成
器
信道
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 统,它包括以下三种:
2019/12/6
7
1. 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
信 源
加 密 器
编 码 器
调 制 器
信道
噪声源
解 调 器
译 码 器
解 密 器
信 宿
同步
图1-3 数字频带通信系统的模型
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的模型
2019/12/6
8
2. 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
2019/12/6
16
二、有效性指标的具体表述 1. 码元传输速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传输码元的数目; 单位:波特(Baud),用符号“B”表示; 符号:Tb为码元宽度。Rb 2. 信息传输速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 单位: 比特/秒(bit/s) ,简记为b/s或bps; 符号: Rb,它与N有关。
数字 通信系统
数模 转换器
图1-5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系统模型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系统模型 Nhomakorabea受信者
发端将模拟信号数字化,即进行A/D转换; 接收端需进行相反的转换,即D/A转换。
2019/12/6
10
四、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1.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差错可控; (3)易加密; (4)易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18
2. 信息差错率(误信率) 发生差错的信息量在信息传输总量中所占的
比例,或者说,它是码元的信息量在传输系统中 被丢失的概率。
系统传输中出错的比特数 Peb 系统传输的总比特数
2019/12/6
19
基带
信
信号
源
形成
器
信道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ppt

以将通信系统分成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2)按传输媒质分类 • 通信系统按照使用的传输媒质的形态可以分成有
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两大类。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3)按传输方式分类 • 根据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是否进行了调制,可将
通信系统分成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两种。
(4)按工作波段分类 • 按照通信系统工作的不同频段可以将其划分为长
(1)模拟通信系统
工作过程主要完成两类变换:
模拟通信系统可分为: • 连续波调制系统 • 脉冲波调制系统
已调信号 基带信号→频带信号 频带信号→基带信号
消息→电信号
电信号→消息
图1.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模拟通信系统有 什么优、缺点?
优点: • 占用频带窄 • 频带利用率高 • 设备简单 • 成本低
噪声。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Ⅰ.人为噪声 Ⅱ.自然噪声 Ⅲ.内部噪声
① 外台信号 ② 人为施放的干扰源 ③ 工业点火辐射 ④ 荧光灯干扰 ⑤ 闪电 ⑥ 大气中的电暴 ⑦ 银河系噪声 ⑧ 其它宇宙噪声 ⑨ 热噪声 ⑩ 霰弹噪声 11 电源噪声 12 接触不良 13 自激振荡 14 各种内部谐波干扰
……
?
最大缺点:
就是占用频带较 宽,为了保证数 字通信的质量, 需要严格的同步 系统,使设备复 杂,体积增大。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思考】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相比,有 什么优、缺点?
?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1.3 信道与噪声 1.3.1 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1. 狭义信道---信号的物理传输媒质。 • 分类:①有线信道(有形而看得见,摸得着!) ②无线信道(无形而看不见,摸不着!)
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两大类。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3)按传输方式分类 • 根据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是否进行了调制,可将
通信系统分成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两种。
(4)按工作波段分类 • 按照通信系统工作的不同频段可以将其划分为长
(1)模拟通信系统
工作过程主要完成两类变换:
模拟通信系统可分为: • 连续波调制系统 • 脉冲波调制系统
已调信号 基带信号→频带信号 频带信号→基带信号
消息→电信号
电信号→消息
图1.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模拟通信系统有 什么优、缺点?
优点: • 占用频带窄 • 频带利用率高 • 设备简单 • 成本低
噪声。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Ⅰ.人为噪声 Ⅱ.自然噪声 Ⅲ.内部噪声
① 外台信号 ② 人为施放的干扰源 ③ 工业点火辐射 ④ 荧光灯干扰 ⑤ 闪电 ⑥ 大气中的电暴 ⑦ 银河系噪声 ⑧ 其它宇宙噪声 ⑨ 热噪声 ⑩ 霰弹噪声 11 电源噪声 12 接触不良 13 自激振荡 14 各种内部谐波干扰
……
?
最大缺点:
就是占用频带较 宽,为了保证数 字通信的质量, 需要严格的同步 系统,使设备复 杂,体积增大。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思考】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相比,有 什么优、缺点?
?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1.3 信道与噪声 1.3.1 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1. 狭义信道---信号的物理传输媒质。 • 分类:①有线信道(有形而看得见,摸得着!) ②无线信道(无形而看不见,摸不着!)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完整版

精选ppt
5
第7章 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 1577.1 微波通信 1577.1.1 微波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1597.1.2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1617.1.3 微波站设备 1667.1.4 微波的传播特性与补偿技术 1727.1.5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737.2 卫星通信 1737.2.1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1747.2.2 卫星通信系统 1777.2.3 通信卫星 1807.2.4 地球站 1837.2.5 卫星通信的多址方式 1857.2.6 卫星通信的主要应用 1907.3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1907.3.1 数字卫星电视接收 1917.3.2 GPS导航定位 191小结 192思考题与练习题 193第8章 接入网 1948.1 接入网概述 1948.1.1 接入网的概念和特点 1978.1.2 接入网技术综述 2018.2 xDSL技术 2028.2.1 xDSL技术概述 2048.2.2 HDSL技术 2048.2.3 ADSL技术 2058.2.4 VDSL技术 2078.3 光接入网 2078.3.1 光接入网概述 2088.3.2 参考配置和应用类型 2108.3.3 PON技术 2148.4 HFC技术 2148.4.1 HFC网络结构 2168.4.2 双向通信
1456.4 SDH 1456.4.1 SDH的产生 1476.4.2 SDH的帧格式和速率 1486.4.3 SDH的基本网络单元
1496.5 WDM 1496.5.1 光波分复用的基本概念 1516.5.2 光波分复用的特点 1516.5.3 波分复用系统基本结构 1526.6 全光网络 1526.6.1 全光网的基本概念 1536.6.2 全光网的特点 1536.7 实做项目及教学情境 153小结 154思考题与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电、电报、电话机的发明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现象。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 1864年,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1875年,贝尔发明电话机。
6
计算机、光通信和互联网的发明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194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蜂窝移动通信。 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提出光通信的设想。 1969年,ARPA网形成互联网雏形。 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 划,从此进入互联网时代。
光通信、移动电话、互联网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标志,计算机技 术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二者密不可分。
7
1.1.2.国内通信发展简史
1980年代以前,国内通信水平十分落后。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对通信需求的日益膨胀,我国通信业务以超 常规、成倍数、跳跃式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 就。
2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发展简史 1.2 信号与通信 1.3 通信系统的模型与指标 1.4 通信系统的分类 1.5 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 1.6 通信信道 1.7 调制与解调
3
1.1 通信发展简史
现代通信源于西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技的发展与进步,通信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 科技进步史。
我国通信事业经历了从早期非常落后到后来跨越式发展的变化 历程,目前已经处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8
鼓励引进、消化与吸收
1982年,福州开通了第一套万门程控交换机。 1984年,东方红二号同步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6年,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减免10年关税。 1991年,以大唐、中兴、华为等为代表的民族通信 制造业实现了群体突破。 1993年,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开通。 1994年,广东开通GSM数字蜂窝移动电话网。 1998年,TD-SCDMA标准成为第一个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
9
形成良性竞争,争取自有知识产权
2002年,中国移动迈入2.5G时代。 2006年,TD-SCDMA成为国家通信行业标准。 2009年初,3G牌照正式发放,标志3G普及阶段到来。
目前我国通信行业已形成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几大运营商互相竞 争互相合作的格局。中国移动用户总数世界第一,移动和固话用户总数 合计接近10亿。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3亿,我国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 通信大国。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第1章 绪论
通信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永恒的话题,它是把消息从信源传送到 信宿的一个过程。
本章将在简要回顾国内外通信发展史的基础上,对与通信系统技 术相关的一些经典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通信信号、 系统模型与指标、系统的分类、系统传输方式、信道特性和调制解 调等基本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在整体上初步建立起关于通信 的一些基本概念。
10
了解通信发展史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过去、把握现状、 展望未来。
4
1.1.1 国际通信发展简史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电报、电话的发明以及电磁波的发现, 人类的通信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开创了电气通信新时代。随 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相继出现了无线电、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互联网等各种通信手段,真正让神话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 耳”变成了现实。
电、电报、电话机的发明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现象。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 1864年,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1875年,贝尔发明电话机。
6
计算机、光通信和互联网的发明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194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蜂窝移动通信。 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提出光通信的设想。 1969年,ARPA网形成互联网雏形。 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 划,从此进入互联网时代。
光通信、移动电话、互联网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标志,计算机技 术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二者密不可分。
7
1.1.2.国内通信发展简史
1980年代以前,国内通信水平十分落后。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对通信需求的日益膨胀,我国通信业务以超 常规、成倍数、跳跃式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 就。
2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发展简史 1.2 信号与通信 1.3 通信系统的模型与指标 1.4 通信系统的分类 1.5 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 1.6 通信信道 1.7 调制与解调
3
1.1 通信发展简史
现代通信源于西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技的发展与进步,通信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 科技进步史。
我国通信事业经历了从早期非常落后到后来跨越式发展的变化 历程,目前已经处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8
鼓励引进、消化与吸收
1982年,福州开通了第一套万门程控交换机。 1984年,东方红二号同步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6年,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减免10年关税。 1991年,以大唐、中兴、华为等为代表的民族通信 制造业实现了群体突破。 1993年,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开通。 1994年,广东开通GSM数字蜂窝移动电话网。 1998年,TD-SCDMA标准成为第一个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
9
形成良性竞争,争取自有知识产权
2002年,中国移动迈入2.5G时代。 2006年,TD-SCDMA成为国家通信行业标准。 2009年初,3G牌照正式发放,标志3G普及阶段到来。
目前我国通信行业已形成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几大运营商互相竞 争互相合作的格局。中国移动用户总数世界第一,移动和固话用户总数 合计接近10亿。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3亿,我国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 通信大国。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第1章 绪论
通信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永恒的话题,它是把消息从信源传送到 信宿的一个过程。
本章将在简要回顾国内外通信发展史的基础上,对与通信系统技 术相关的一些经典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通信信号、 系统模型与指标、系统的分类、系统传输方式、信道特性和调制解 调等基本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在整体上初步建立起关于通信 的一些基本概念。
10
了解通信发展史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过去、把握现状、 展望未来。
4
1.1.1 国际通信发展简史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电报、电话的发明以及电磁波的发现, 人类的通信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开创了电气通信新时代。随 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相继出现了无线电、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互联网等各种通信手段,真正让神话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 耳”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