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四十五)

合集下载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之知能演练高分跨栏(新课标通用)第七章第二节知能演练高分跨栏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之知能演练高分跨栏(新课标通用)第七章第二节知能演练高分跨栏

1.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 、Y 、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 、Y 、Z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 ,同时生成2n mol Y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解析:选C 。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可知,可逆反应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④错误;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等的反应,其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故②、③正确;但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①错误,故选C 。

2.实验室用4 mol SO 2与2 mol O 2进行下列反应:2SO 2(g)+O 2(g)2SO 3(g) ΔH =-196.64 kJ/mol ,当放出314.624 kJ 热量时,SO 2的转化率为( )A .40%B .50%C .80%D .90%解析:选C 。

根据放出314.624 kJ 的热量可知参加反应的SO 2的物质的量为:314.624 kJ 196.64 kJ/mol×2=3.2 mol ,故SO 2的转化率为:3.2 mol 4 mol×100%=80%。

3.(2013·石家庄教学质量检测)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B .混合气体的密度C .B 的物质的量浓度D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解析:选A 。

解答该题,首先明确:反应条件——定温定容,反应特点——A 为固体,气体体积不变。

气体的体积不变,则反应过程中压强始终不变,A 不能说明;气体的密度ρ=m V,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M r =m n,V 、n 不变,反应未达到平衡时气体的m 发生变化,ρ、M r 随之发生变化,平衡时m 不变,ρ、M r 不变,B 、D 能说明;C 项属于根本标志,能说明。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之知能演练高分跨栏(新课标通用)第八章第三节知能演练高分跨栏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之知能演练高分跨栏(新课标通用)第八章第三节知能演练高分跨栏

1.(2013·吉林高三检测)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促进盐类水解的是( ) A .升高温度 B .增大压强 C .加酸 D .加碱解析:选A 。

盐类的水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A 正确。

2.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 .CN -+H 2O HCN +OH -B .NH 3·H 2O NH +4+OH -C .HCO -3+H 2OH 3O ++CO 2-3D .H 2CO 3HCO -3+H +解析:选A 。

B 、C 、D 项均属于电离,故错误。

3.下列溶液在空气中加热、蒸干、灼烧后,所得固体为原溶液中的溶质的是( ) A .NaHCO 3 B .KMnO 4 C .FeCl 3 D .NaCl解析:选D 。

NaHCO 3溶液加热后得到Na 2CO 3;KMnO 4溶液最后得到K 2MnO 4和MnO 2;FeCl 3溶液最后得到Fe 2O 3。

4.(2013·茂名高三调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NaHCO 3溶液中碳元素主要以HCO -3存在B .Na 2CO 3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红色,加热红色变深C .NH 4Cl 溶液呈酸性这一事实能说明一水合氨为弱碱D .在稀醋酸中加醋酸钠固体能促进醋酸的电离 解析:选D 。

A 选项,碳酸氢钠电离出的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和水解均相当微弱;B 选项,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碱性增强,红色加深;C 选项,铵根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使溶液呈酸性;D 选项,增加了醋酸根离子的浓度,醋酸的电离受到抑制。

5.(2013·益阳高三检测)在一定条件下,Na 2CO 3溶液存在CO 2-3+H 2O HCO -3+OH -平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稀释溶液c (HCO -3)·c (OH -)c (CO 2-3)增大 B .通入CO 2,溶液pH 减小 C .升高温度,此平衡常数增大D .加入NaOH 固体,c (HCO -3)c (CO 2-3)减小解析:选A 。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之知能演练高分跨栏(新课标通用)第八章第一节知能演练高分跨栏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之知能演练高分跨栏(新课标通用)第八章第一节知能演练高分跨栏

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强酸、强碱及大部分盐类属于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属于弱电解质B.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所有的共价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解析:选A。

H2SO4、HCl等都是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B错;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联系,C错;CO 2的水溶液导电,是因为CO2+H2O H2CO3,H2CO3H++HCO-3,H2CO3是电解质,CO2是非电解质,D错。

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H 3COOH H++CH3COO-B.NaHSO 4Na++HSO-4C.H 3PO43H++PO3-4D.NaHCO 3Na++H++CO2-3解析:选A。

B项应为NaHSO4===Na++H++SO2-4;C项中H3PO4为多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应分步书写;D项应为NaHCO 3===Na++HCO-3、HCO-3H++CO2-3。

故A项正确。

O H++OH-。

下列叙述正3.(2013·聊城高三检测)室温下,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确的是()A.将水加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 w不变B.向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增大C.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D.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H-)=c(H+)解析:选B。

H2O电离吸热,加热促进水的电离,K W增大,A不正确;加入NaOH,c(OH -)增大,C不正确;加入CHCOONa,因CH3COO-与H+结合生成CH3COOH,使c(OH-)>3c(H+),D不正确。

4.(2013·秦皇岛高三检测)高氯酸、硫酸、硝酸和盐酸都是强酸,其酸性在水溶液中差别从以上表格中判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冰醋酸中这四种酸都没有完全电离B.在冰醋酸中高氯酸是这四种酸中最强的酸C.在冰醋酸中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2-4D.水对于这四种酸的强弱没有区分能力,但醋酸可以区别这四种酸的强弱解析:选C。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学案(基础知识+高频考点+解题训练)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含解析)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学案(基础知识+高频考点+解题训练)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含解析)

第一节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知识能否忆起]1.实数大小顺序与运算性质之间的关系a -b >0⇔a >b ;a -b =0⇔a =b ;a -b <0⇔a <b .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小题能否全取]1.(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ac >bc ⇒a >b B .若a 2>b 2⇒a >b C .若1a >1b ⇒a <bD .若a <b ⇒a <b答案:D2.若x +y >0,a <0,ay >0,则x -y 的值( ) A .大于0B .等于0C .小于0D .不确定解析:选A 由a <0,ay >0知y <0,又x +y >0,所以x >0.故x -y >0. 3.已知a ,b ,c ,d 均为实数,且c >d ,则“a >b ”是“a -c >b -d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 若a -c >b -d ,c >d , 则a >b .但c >d ,a >b ⇒/ a -c >b -d .如a =2,b =1,c =-1,d =-3时,a -c <b -d . 4.12-1________3+1(填“>”或“<”). 解析:12-1=2+1<3+1. 答案:<5.已知a ,b ,c ∈R ,有以下命题:①若a >b ,则ac 2>bc 2;②若ac 2>bc 2,则a >b ; ③若a >b ,则a ·2c >b ·2c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请把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解析:①若c =0则命题不成立.②正确.③中由2c >0知成立. 答案:②③1.使用不等式性质时应注意的问题:在使用不等式时,一定要搞清它们成立的前提条件.不可强化或弱化成立的条件.如“同向不等式”才可相加,“同向且两边同正的不等式”才可相乘;可乘性中“c 的符号”等也需要注意.2.作差法是比较两数(式)大小的常用方法,也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要注意强化化归意识,同时注意函数性质在比较大小中的作用.典题导入[例1] 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a 1>0,q >0,前n 项和为S n ,试比较S 3a 3与S 5a 5的大小.[自主解答] 当q =1时,S 3a 3=3,S 5a 5=5,所以S 3a 3<S 5a 5;当q >0且q ≠1时,S 3a 3-S 5a 5=a 1(1-q 3)a 1q 2(1-q )-a 1(1-q 5)a 1q 4(1-q )=q 2(1-q 3)-(1-q 5)q 4(1-q )=-q -1q 4<0,所以S 3a 3<S 5a 5. 综上可知S 3a 3<S 5a 5.若本例中“q >0”改为“q <0”,试比较它们的大小. 解:由例题解法知当 q ≠1时,S 3a 3-S 5a 5=-q -1q 4.当-1<q <0时,S 3a 3-S 5a 5<0,即S 3a 3<S 5a 5;当q =-1时,S 3a 3-S 5a 5=0, 即S 3a 3=S 5a 5;当q <-1时,S 3a 3-S 5a 5>0,即S 3a 3>S 5a 5.由题悟法比较大小的常用方法 (1)作差法:一般步骤是:①作差;②变形;③定号;④结论.其中关键是变形,常采用配方、因式分解、有理化等方法把差式变成积式或者完全平方式.当两个式子都为正数时,有时也可以先平方再作差.(2)作商法:一般步骤是:①作商;②变形;③判断商与1的大小;④结论. (3)特值法:若是选择题、填空题可以用特值法比较大小;若是解答题,可先用特值探究思路,再用作差或作商法判断.[注意] 用作商法时要注意商式中分母的正负,否则极易得出相反的结论.以题试法1.(2012·吉林联考)已知实数a 、b 、c 满足b +c =6-4a +3a 2,c -b =4-4a +a 2,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 .c ≥b >aB .a >c ≥bC .c >b >aD .a >c >b解析:选A c -b =4-4a +a 2=(2-a )2≥0, ∴c ≥b .将题中两式作差得2b =2+2a 2,即b =1+a 2. ∵1+a 2-a =⎝⎛⎭⎫a -122+34>0,∴1+a 2>a . ∴b =1+a 2>a .∴c ≥b >a .典题导入[例2] (1)(2011·大纲全国卷)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 >b 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 )A .a >b +1B .a >b -1C .a 2>b 2D .a 3>b 3(2)(2012·包头模拟)若a >0>b >-a ,c <d <0,则下列结论:①ad >bc ;②a d +bc <0;③a -c >b -d ;④a ·(d -c )>b (d -c )中成立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自主解答] (1)由a >b +1得a >b +1>b ,即a >b ;且由a >b 不能得出a >b +1.因此,使a >b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a >b +1.(2)∵a >0>b ,c <d <0,∴ad <0,bc >0, ∴ad <bc ,故①错误.∵a >0>b >-a ,∴a >-b >0, ∵c <d <0,∴-c >-d >0, ∴a (-c )>(-b )(-d ),∴ac +bd <0,∴a d +b c =ac +bdcd <0,故②正确.∵c <d ,∴-c >-d ,∵a >b ,∴a +(-c )>b +(-d ), a -c >b -d ,故③正确.∵a >b ,d -c >0,∴a (d -c )>b (d -c ), 故④正确,故选C. [答案] (1)A (2)C由题悟法1.判断一个关于不等式的命题的真假时,先把要判断的命题与不等式性质联系起来考虑,找到与命题相近的性质,并应用性质判断命题的真假,当然判断的同时可能还要用到其他知识,比如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性质.2.特殊值法是判断命题真假时常用到的一个方法,在命题真假未定时,先用特殊值试试,可以得到一些对命题的感性认识,如正好找到一组特殊值使命题不成立,则该命题为假命题.以题试法2.若a 、b 、c 为实数,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a >b ,c >d ,则ac >bd B .若a <b <0,则a 2>ab >b 2 C .若a <b <0,则1a <1bD .若a <b <0,则b a >ab解析:选B A 中,只有a >b >0,c >d >0时,才成立;B 中,由a <b <0,得a 2>ab >b 2成立;C ,D 通过取a =-2,b =-1验证均不正确.典题导入[例3] 已知函数f (x )=ax 2+bx ,且1≤f (-1)≤2,2≤f (1)≤4.求f (-2)的取值范围. [自主解答] f (-1)=a -b ,f (1)=a +b . f (-2)=4a -2b .设m (a +b )+n (a -b )=4a -2b .则⎩⎪⎨⎪⎧ m +n =4,m -n =-2,解得⎩⎪⎨⎪⎧m =1,n =3. ∴f (-2)=(a +b )+3(a -b )=f (1)+3f (-1). ∵1≤f (-1)≤2,2≤f (1)≤4,∴5≤f (-2)≤10.即f (-2)的取值范围为[5,10].由题悟法利用不等式性质可以求某些代数式的取值范围,但应注意两点:一是必须严格运用不等式的性质;二是在多次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时有可能扩大了变量的取值范围.解决的途径是先建立所求范围的整体与已知范围的整体的等量关系,最后通过“一次性”不等关系的运算求解范围.以题试法3.若α,β满足⎩⎪⎨⎪⎧-1≤α+β ≤1,1≤α+2β ≤3,试求α+3β的取值范围.解:设α+3β=x (α+β)+y (α+2β)=(x +y )α+(x +2y )β.则⎩⎪⎨⎪⎧ x +y =1,x +2y =3,解得⎩⎪⎨⎪⎧x =-1,y =2. ∵-1≤-(α+β)≤1,2≤2(α+2β)≤6, 两式相加,得1≤α+3β≤7. ∴α+3β的取值范围为[1,7].1.已知a 1,a 2∈(0,1),记M =a 1a 2,N =a 1+a 2-1,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是( ) A .M <N B .M >N C .M =ND .不确定解析:选B 由题意得M -N =a 1a 2-a 1-a 2+1=(a 1-1)·(a 2-1)>0,故M >N . 2.若m <0,n >0且m +n <0,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n <m <n <-m B .-n <m <-m <n C .m <-n <-m <nD .m <-n <n <-m解析:选D 法一:(取特殊值法)令m =-3,n =2分别代入各选项检验即可. 法二:m +n <0⇒m <-n ⇒n <-m ,又由于m <0<n ,故m <-n <n <-m 成立. 3.“1≤x ≤4”是“1≤x 2≤16”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由1≤x ≤4可得1≤x 2≤16,但由1≤x 2≤16可得1≤x ≤4或-4≤x ≤-1,所以“1≤x ≤4”是“1≤x 2≤16”的充分不必要条件.4.已知0<a <1b ,且M =11+a +11+b ,N =a 1+a +b 1+b ,则M 、N 的大小关系是( )A .M >NB .M <NC .M =ND .不能确定解析:选A ∵0<a <1b ,∴1+a >0,1+b >0,1-ab >0,∴M -N =1-a 1+a +1-b 1+b =2-2ab(1+a )(1+b )>0.5.若1a <1b <0,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a 2<b 2 B .ab <b 2 C .a +b <0D .|a |+|b |>|a +b |解析:选D ∵1a <1b <0,∴0>a >b .∴a 2<b 2,ab <b 2,a +b <0,|a |+|b |=|a +b |.6.设a ,b 是非零实数,若a <b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a 2<b 2 B .ab 2<a 2b C.1ab 2<1a 2bD.b a <a b解析:选C 当a <0时,a 2<b 2不一定成立,故A 错. 因为ab 2-a 2b =ab (b -a ),b -a >0,ab 符号不确定, 所以ab 2与a 2b 的大小不能确定,故B 错. 因为1ab 2-1a 2b =a -b a 2b 2<0,所以1ab 2<1a 2b ,故C 正确.D 项中b a 与ab的大小不能确定.7.若1<α<3,-4<β <2,则α-|β|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4<β <2,∴0≤|β|<4. ∴-4<-|β|≤0.∴-3<α-|β|<3. 答案:(-3,3)8.(2012·深圳模拟)定义a *b =⎩⎪⎨⎪⎧a ,a <b ,b ,a ≥b . 已知a =30.3,b =0.33,c =log 30.3,则(a *b )*c=________.(结果用a ,b ,c 表示)解析:∵log 30.3<0<0.33<1<30.3,∴c <b <a , ∴(a *b )*c =b *c =c . 答案:c9.已知a +b >0,则a b 2+b a 2与1a +1b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解析:a b 2+ba 2-⎝⎛⎭⎫1a +1b =a -b b 2+b -a a 2 =(a -b )⎝⎛⎭⎫1b 2-1a 2 =(a +b )(a -b )2a 2b 2.∵a +b >0,(a -b )2≥0, ∴(a +b )(a -b )2a 2b 2≥0.∴a b 2+b a 2≥1a +1b . 答案:a b 2+b a 2≥1a +1b10.若a >b >0,c <d <0,e <0.求证:e (a -c )2>e(b -d )2. 证明:∵c <d <0,∴-c >-d >0. 又∵a >b >0,∴a -c >b -d >0. ∴(a -c )2>(b -d )2>0. ∴0<1(a -c )2<1(b -d )2. 又∵e <0,∴e (a -c )2>e (b -d )2. 11.已知b >a >0,x >y >0,求证:x x +a >y y +b .证明:x x +a -yy +b =x (y +b )-y (x +a )(x +a )(y +b )=bx -ay(x +a )(y +b ).∵b >a >0,x >y >0, ∴bx >ay ,x +a >0,y +b >0, ∴bx -ay(x +a )(y +b )>0,∴x x +a >y y +b. 12.已知函数f (x )=ax 2+bx +c 满足f (1)=0,且a >b >c ,求ca 的取值范围.解:∵f (1)=0,∴a +b +c =0, ∴b =-(a +c ).又a >b >c , ∴a >-(a +c )>c ,且a >0,c <0, ∴1>-a +c a >c a ,即1>-1-c a >ca.∴⎩⎨⎧2ca<-1,ca >-2,解得-2<c a <-12.1.已知a 、b 为实数,则“a >b >1”是“1a -1<1b -1”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由a >b >1⇒a -1>b -1>0⇒1a -1<1b -1,当a =0,b =2时,1a -1<1b -1,∴1a -1<1b -1⇒/ a >b >1,故选A. 2.(2012·洛阳模拟)若-1<a <b <1,-2<c <3则(a -b )·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1<a <b <1,∴-2<a -b <0,∴2>-(a -b )>0. 当-2<c <0时,2>-c >0, ∴4>(-c )[-(a -b )]>0, 即4>c ·(a -b )>0; 当c =0时,(a -b )·c =0;当0<c <3时,0<c ·[-(a -b )]<6, ∴-6<(a -b )·c <0.综上得,当-2<c <3时,-6<(a -b )·c <4. 答案:(-6,4)3.某企业去年年底给全部的800名员工共发放2 000万元年终奖,该企业计划从今年起,10年内每年发放的年终奖都比上一年增加60万元,企业员工每年净增a 人.(1)若a =10,在计划时间内,该企业的人均年终奖是否会超过3万元? (2)为使人均年终奖年年有增长,该企业每年员工的净增量不能超过多少人? 解:(1)设从今年起的第x 年(今年为第1年)该企业人均发放年终奖为y 万元. 则y =2 000+60x 800+ax (a ∈N *,1≤x ≤10).假设会超过3万元,则2 000+60x800+10x >3,解得x >403>10.所以,10年内该企业的人均年终奖不会超过3万元. (2)设1≤x 1<x 2≤10, 则f (x 2)-f (x 1)=2 000+60x 2800+ax 2-2 000+60x 1800+ax 1=(60×800-2 000a )(x 2-x 1)(800+ax 2)(800+ax 1)>0,所以60×800-2 000a >0,得a <24.所以,为使人均年终奖年年有增长,该企业每年员工的净增量不能超过23人.1.已知0<a <b ,且a +b =1,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log 2a >0 B .2a -b >1C .2ab >2D .log 2(ab )<-2解析:选D 由已知,0<a <1,0<b <1,a -b <0,0<ab <14,log 2(ab )<-2.2.若a >b >0,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a +1b >b +1aB.b a >b +1a +1 C .a -1b >b -1aD.2a +b a +2b >a b解析:选A 取a =2,b =1,排除B 与D ;另外,函数f (x )=x -1x 是(0,+∞)上的增函数,但函数g (x )=x +1x 在(0,1]上递减,在[1,+∞)上递增,所以,当a >b >0时,f (a )>f (b )必定成立,但g (a )>g (b )未必成立,可得,a -1a >b -1b ⇒a +1b >b +1a.3.甲、乙两人同时从寝室到教室,甲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跑步,乙一半时间步行,一半时间跑步,如果两人步行速度、跑步速度均相同,则 ( )A .甲先到教室B .乙先到教室C .两人同时到教室D .谁先到教室不确定解析:选B 设甲用时间为T ,乙用时间为2t ,步行速度为a ,跑步速度为b ,距离为s ,则T =s 2a +s2b =s 2a +s 2b =s (a +b )2ab ,ta +tb =s ⇒2t =2s a +b,T -2t =s (a +b )2ab -2s a +b =s ×(a +b )2-4ab 2ab (a +b )=s (a -b )22ab (a +b )>0,即乙先到教室.4.若x >y, a >b ,则在①a -x >b -y ,②a +x >b +y ,③ax >by ,④x -b >y -a ,⑤ay >bx这五个式子中,恒成立的所有不等式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令x =-2,y =-3,a =3,b =2,符合题设条件x >y ,a >b ,∵a -x =3-(-2)=5,b -y =2-(-3)=5, ∴a -x =b -y ,因此 ①不成立.又∵ax =-6,by =-6,∴ax =by ,因此③也不正确.又∵a y =3-3=-1,b x =2-2=-1, ∴a y =b x,因此⑤不正确. 由不等式的性质可推出 ②④成立.答案:②④。

201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方案配套测评: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16套)(测评手册详细答案

201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方案配套测评: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16套)(测评手册详细答案

参考答案(测评手册)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一)1.A[解析] 这里的票价是指开幕式门票的价格,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①③正确。

材料中没有发生商品交换,所以没有体现流通手段职能,排除②④。

2.D[解析] 此题考查纸币发行量与实际需要货币量的关系。

解答此题首先要计算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10 000÷4=2 500(亿元),而央行发行了5 000亿元,可见纸币发行量过多,纸币贬值,所以导致物价上涨,答案为D。

3.D[解析] 此题考查信用卡的特点。

此题没有特别指明透支现象,所以没有体现银行的贷款数量,排除A。

银行信用卡消费必须在指定的购物场所,排除B。

信用卡消费增长主要是因为其便捷性和安全性,而不是利率高低,故排除C,答案为D。

4.C [解析] 此题考查货币流通规律。

第一步,计算出2011年甲国生产的商品价格总额:12 000×5=60 000(亿元)。

第二步,根据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算出2012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60 000×(1+30%)÷[5×(1+20%)]=13 000(亿元)。

第三步,要保持币值稳定,依据纸币的发行量应当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这一知识,可以确定C为正确答案。

5.B[解析] 此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

开发商的投入反映了商品房的成本,属于商品的价值;购房者的收入主要反映了需求问题,故答案为B。

6.B[解析] 此题考查价格变动与供给量的关系。

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导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从而抑制需求,不利于供给量增加,排除②。

人民币汇率提高,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量降低,外需减少,不利于供给量增加,故排除④。

7.C[解析] 此题考查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量为:10÷(1+25%)=8(元)。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之知能演练高分跨栏(新课标通用)选修3第三节知能演练高分跨栏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之知能演练高分跨栏(新课标通用)选修3第三节知能演练高分跨栏

1.(2012·高考上海卷)氮氧化铝(AlON)属原子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AlON和石英的化学键类型相同B.AlON和石英晶体类型相同C.AlON和Al2O3的化学键类型不同D.AlON和Al2O3晶体类型相同解析:选D。

石英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SiO2,是原子晶体,而原子晶体中的化学键为共价键,选项A、B正确;AlON晶体中存在共价键,而Al2O3晶体中存在离子键,故D错误。

2.钡在氧气中燃烧时得到一种钡的氧化物晶体,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B.晶体的化学式为Ba2O2C.该晶体晶胞结构与NaCl相似D.与每个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12个解析:选B。

对比NaCl晶体结构发现此晶体相当于用Ba2+代替Na+,O2-2代替Cl-,故Ba2+与O2-2物质的量之比为1∶1,化学式为BaO2。

3.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A.熔点:CO2>KCl>SiO2B.水溶性:HCl>H2S>SO2C.沸点:乙烷>戊烷>丁烷D.热稳定性:HF>H2O>NH3解析:选D。

选项A,SiO2是原子晶体,熔点最高。

选项B,HCl、SO2、H2S分子中键的极性依次减弱,在极性溶剂H2O中的溶解性也依次减小。

选项C,戊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其沸点最高。

选项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正确。

4.以下关于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根据结构和性质只可分为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四大类B.任何晶体中都含有化学键,如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等C.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干冰和冰都属于分子晶体解析:选D。

A项,还有混合型晶体,如石墨;B项,由稀有气体组成的分子晶体中不含任何化学键,只有范德华力,且氢键不属于化学键;C项,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4章《平面向量、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3课时)知识过关检测 理 新人教A版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4章《平面向量、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3课时)知识过关检测 理 新人教A版

2014届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知识过关检测:第4章《平面向量、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3课时)(新人教A 版)一、选择题1.在Rt △ABC 中,∠C =90°,AC =4,则AB →·AC →等于( )A .-16B .-8C .8D .16解析:选D.如图,AB →·AC →=(AC →+CB →)·AC →=AC →2+CB →·AC →=42+0=16.2.(2012·高考辽宁卷)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a -b |,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a ∥bB .a ⊥bC .|a |=|b |D .a +b =a -b解析:选B.两边平方求解.由|a +b |=|a -b |,两边平方并化简得a ·b =0,又a ,b 都是非零向量,所以a ⊥b .3.(2011·高考重庆卷)已知向量a =()1,k ,b =()2,2,且a +b 与a 共线,那么a ·b 的值为( )A .1B .2C .3D .4解析:选D.a +b =()1,k +()2,2=()3,k +2. ∵a +b 与a 共线,∴k +2-3k =0,解得k =1. ∴a ·b =()1,1·()2,2=4.4.(2013·辽阳调研)已知向量a =(2,3),b =(-5,-1),若m a +n b (m ≠0)与a 垂直,则n m等于( )A .-1B .0C .1D .2解析:选C.∵(m a +n b )·a =0,∴(2m -5n,3m -n )·(2,3)=4m -10n +9m -3n =0,∴nm=1,故选C. 5.(2011·高考辽宁卷)若a ,b ,c 均为单位向量,且a ·b =0,(a -c )·(b -c )≤0,则|a +b -c |的最大值为( )A.2-1 B .1 C. 2 D .2解析:选 B.由(a -c )·(b -c )≤0,a ·b =0,得a ·c +b ·c ≥c 2=1,∴(a +b -c )2=1+1+1-2(a ·c +b ·c )≤1.∴|a +b -c |≤1. 二、填空题6.已知向量a 、b 满足(a +2b )·(a -b )=-6,且|a |=1,|b |=2,则a 与b 的夹角为________.解析:由(a +2b )·(a -b )=-6得a 2-2b 2+a ·b =-6.∵|a |=1,|b |=2,∴12-2×22+1×2×cos〈a ,b 〉=-6,∴cos 〈a ,b 〉=12.∵〈a ,b 〉∈[0,π],∴〈a ,b 〉=π3.答案:π37.(2013·日照质检)已知向量a =(-3,2),b =(-1,0),若(λa +b )⊥a ,则实数λ的值为________.解析:λa +b =(-3λ-1,2λ),由(λa +b )⊥a ⇒(-3λ-1)·(-3)+2λ·2=0,解得λ=-313.答案:-3138.(2012·高考安徽卷)设向量a =(1,2m ),b =(m +1,1),c =(2,m ).若(a +c )⊥b ,则|a |=________.解析:a +c =(3,3m ),由(a +c )⊥b ,可得(a +c )·b =0,即3(m +1)+3m =0,解得m =-12,则a =(1,-1),故|a |= 2.答案: 2 三、解答题9.已知向量a =(1,2),b =(2,-2). (1)设c =4a +b ,求(b ·c )a 的值; (2)若a +λb 与a 垂直,求λ的值; (3)求向量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 解:(1)∵a =(1,2),b =(2,-2), ∴c =4a +b =(4,8)+(2,-2)=(6,6).∴b ·c =2×6-2×6=0,∴(b ·c )a =0a =0.(2)a +λb =(1,2)+λ(2,-2)=(2λ+1,2-2λ), 由于a +λb 与a 垂直,∴2λ+1+2(2-2λ)=0,∴λ=52.(3)设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θ, 则向量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为|a |cos θ=a ·b |b |=1×2+-22+-2=-222=-22.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1,-2),B (2,3),C (-2,-1).(1)求以线段AB 、AC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2)设实数t 满足(AB →-tOC →)·OC →=0,求t 的值.解:(1)AB →=(3,5),AC →=(-1,1),求两条对角线的长即求|AB →+AC →|与|AB →-AC →|的大小. 由AB →+AC →=(2,6),得|AB →+AC →|=210, 由AB →-AC →=(4,4),得|AB →-AC →|=4 2. (2)OC →=(-2,-1), ∵(AB →-tOC →)·OC →=AB →·OC →-tOC →2,易求AB →·OC →=-11,OC →2=5,∴由(AB →-tOC →)·OC →=0,得t =-115.一、选择题1.在△ABC 中,(BC →+BA →)·AC →=|AC →|2,则三角形ABC 的形状一定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选C.由(BC →+BA →)·AC →=|AC →|2, 得AC →·(BC →+BA →-AC →)=0, 即AC →·(BC →+BA →+CA →)=0, ∴AC →·2BA →=0,∴AC →⊥BA →,∴∠A =90°.故选C.2.(2012·高考湖南卷)在△ABC 中,AB =2,AC =3,AB →·BC →=1,则BC =( ) A. 3 B.7 C .2 2 D.23解析:选A.设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B →·BC →=1,即ac cos B =-1.在△ABC中,根据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及AB =c =2,AC =b =3,可得a 2=3,即a = 3.二、填空题3.(2011·高考湖南卷)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 中,设BC →=2BD →,CA →=3CE →,则AD →·BE →=________.解析:由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取一组基底{AB →,AC →},结合图形可得AD →=12(AB →+AC →),BE →=AE→-AB →=23AC →-AB →,∴AD →·BE →=12(AB →+AC →)·⎝ ⎛⎭⎪⎫23AC →-AB →=13AC →2-12AB →2-16AB →·AC →=13-12-16cos 60°=-14. 答案:-144.已知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DC =90°,AD =2,BC =1,P 是腰DC 上的动点,则|PA →+3P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法一: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所在直线为x 、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DC =a ,DP =x .∴D (0,0),A (2,0),C (0,a ),B (1,a ), P (0,x ),PA →=(2,-x ),PB →=(1,a -x ),∴PA →+3PB →=(5,3a -4x ),|PA →+3PB →|2=25+(3a -4x )2≥25, ∴|PA →+3PB →|的最小值为5.法二:设DP →=xDC →(0<x <1), ∴PC →=(1-x )DC →,PA →=DA →-DP →=DA →-xDC →, PB →=PC →+CB →=(1-x )DC →+12DA →,∴PA →+3PB →=52DA →+(3-4x )DC →,|PA →+3PB →|2=254DA →2+2×52×(3-4x )DA →·DC →+(3-4x )2·DC →2=25+(3-4x )2DC →2≥25,∴|PA →+3PB →|的最小值为5. 答案:5 三、解答题5.已知A ,B ,C 的坐标分别为A (3,0),B (0,3),C (cos α,sin α),α∈⎝ ⎛⎭⎪⎫π2,3π2.(1)若|AC →|=|BC →|,求角α的值;(2)若AC →·BC →=-1,求2sin 2α+sin2α1+tan α的值.解:(1)∵AC →=(cos α-3,sin α),BC →=(cos α,sin α-3), ∴AC 2→=(cos α-3)2+sin 2α=10-6cos α, BC 2→=cos 2α+(sin α-3)2=10-6sin α, 由|AC →|=|BC →|,可得AC 2→=BC 2→,即10-6cos α=10-6sin α,得sin α=cos α.又∵α∈⎝ ⎛⎭⎪⎫π2,3π2,∴α=5π4.(2)由AC →·BC →=-1,得(cos α-3)cos α+sin α(sin α-3)=-1,∴sin α+cos α=23.①又2sin 2α+sin2α1+tan α=2sin 2α+2sin αcos α1+sin αcos α=2sin αcos α.由①式两边分别平方,得1+2sin αcos α=49,∴2sin αcos α=-59.∴2sin 2α+sin2α1+tan α=-59.。

(新课标通用)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知能演练高分跨栏 选修3第一节

(新课标通用)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知能演练高分跨栏 选修3第一节

2014届高考一轮化学复习备考之知能演练高分跨栏(新课标通用):选修3第一节1.下列有关表达正确的是( )A.硫离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B.H2O的电子式:C.N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图:D.的名称:2乙基丙烷解析:选B。

S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A错;1s不属最外层,C错;名称应为2甲基丁烷,D错。

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分别为1、3、5、7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解析:选A。

各能层的能级之间存在着交错现象,B错;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C 错;2n2是各能层中可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很多情况下电子达不到这个数。

3.(2013·大同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C.2p轨道上只有2个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2个电子的Y原子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A项中1s2结构的原子为He,1s22s2结构的原子为Be,两者性质不相似。

B项X原子为Mg,Y原子N层上有2个电子的有多种元素,如第四周期中Ca、Fe等相符合,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

C项为同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D项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第ⅠA族元素都可以,过渡元素中也有很多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故性质不一定相似。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B.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C.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L层上的电子能量高D.如果某一基态原子3p能级上仅有2个电子,它们的自旋状态必然相反解析: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四十五)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与这种说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2、钱穆说:“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

……由于当时士大夫之觉醒……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

”宋朝时期最符合钱穆所讲的“自觉精神”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浃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4、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 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C.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 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5、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途径是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6、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朱熹此话的意图是A.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B.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7、“存天理灭人欲,它本来是理学思想中一种卓越的自我修养,属于精神的领域,现在却成为面对广大民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伦常,沦落为扼杀人性的软刀子。

”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理学的理论缺陷 B.理学的教条化 C.理学的逐渐落伍 D.理学的官方化8、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

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

”下列与其认识论思想一致的是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学者须先立志”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与这一言论的观点最相符的是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10、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11、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1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这段话应该是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 D荀子13、理学最为推崇的《大学》出自《礼记》,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反映出来宋明理学( )A.以修身为本 B.以格物为本 C..以平天下为本 D.以礼记为本14、《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15.“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

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

”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知行合一”C.颠覆了理学传统D.宣扬人伦即天理16.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日:“地势觅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南辕北辙B.大同小异 C .水火不容D.大异小同17、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18、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

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19、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20、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

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

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

……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

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

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

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

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

……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四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原因何在?(8分)(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7分)(3)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推广其成果”?(2分)(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3分)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四十五)答案一、选择题1、B.2、B A不能反映这种“自觉精神”而是对人性的压抑;C、D是明清时期的顾炎武提出的;B是范仲淹提出的,体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3、A从材料看,作者认为不断地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才能体会到各种知识,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这是“二程”提出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故选A。

B是陆九渊的心学思想,C是王守仁的心学思想,D属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B、C、D均与材料信息无关。

4、D5、B6、B7、D8、A9、C 10、C 11、D12、A 13、【答案】A本据题干分析,格物只是程朱一派修身的出发点;平天下是修身的终极目标。

14、B 15.【答案】A 梁启超认为桐城派与汉学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说桐城派主张学以致用,而不是专门训诂考据,选择A项。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的观点。

C、D两项项则不是文学创作领域的。

16.【答案】B 解题时首先应注意诗歌的开头结尾“地势无南北”……应知合处同”,这反映朱熹的认识是从大处着眼,双方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相同的,都是孔孟的纲常。

17、A 18、D 19、【答案】B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意在强调通过对一物的探究,获得一物的道理、知识,明显带有科学性,故选B项。

A、C、D三项均在强调伦理道德,可排除。

20、D21、(20分)(1)不同: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文艺复兴提倡思想自由。

(4分)原因: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以农耕经济为基础;文艺复兴服务于资产阶级,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4分)(2)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

(3分)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

(4分)(3)原因:农耕经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商业的影响力小。

(2分)(4)不利因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农业经济的落后;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

(任答3点,共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