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凝土配合比的耐久性

合集下载

浅谈混凝土配合比的耐久性性能优化

浅谈混凝土配合比的耐久性性能优化

浅谈混凝土配合比的耐久性性能优化一、混凝土配合比的耐久性性能优化探讨(一)原材料选定1、水泥水泥的选定必须考虑品种、强度、安定性,化学成份等,不同品种的水泥的矿物组成成份不同,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也不同,例如普通水泥收縮较小,其次是硫铝酸盐水泥,复合水泥的收缩最大,水泥中的C3A成份,由于水化热速度快,对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影响比较大,所以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非常重要。

水泥的安定性是重要的技术指标,氧化镁、三氧化硫,碱含量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在水泥的选用上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

2、骨料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骨料中的含泥量、泥块含量、有机物、硫化物、硫酸盐和碱含量,这些物质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很大。

含泥量和泥块含量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和易性、抗冻性、抗渗性、增加干缩,对混凝土耐久性产生严重的影响。

骨料本身的化学成份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中体现在碱-骨料反应,骨料中的二氧化硅与水泥中的碱生成化学反应,形成硅酸盐,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产生破坏,造成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差,所以在对骨料材料选用上,应选用碱含量小于3kg/m3的骨料。

3、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选用具有减水率高、工作性能好、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低、低收缩性的高性能减水剂。

由于高性能减水剂具有减水率高的特点,在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能时,能够实现低水灰比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出现毛细孔隙。

极低的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可有效地防止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低收缩性的特点能够降低混凝土发生收缩,提高抗冻性和抗碳化性,极大地提高了稳定性和耐久性,另外,由于高性能减水剂具有适应性好,品质稳定的特点,在生产环境复杂的条件下,可最大限度地保证混凝土品质的稳定性。

4、矿物掺合料常见的矿物掺合料有煤灰和矿渣粉。

混凝土掺入粉煤灰,水泥中的Ca(OH)2与粉煤灰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对混凝土能够增加强度和填充毛细孔隙,同时,粉煤灰本身还具有起润滑作用的晶体和较水泥细的颗粒,能够起减少用水和填充毛细孔隙的作用。

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及提高方法

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及提高方法

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及提高方法一、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结材料。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等高强度水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 骨料的质量: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

骨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优质的骨料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且不能含有过多的杂质。

3. 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合理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需求和材料性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耐久性。

4.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5. 环境因素:混凝土的耐久性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水质、土壤条件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的方法1. 选择优质材料:在混凝土施工中,应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等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测。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骨料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且不能含有过多的杂质。

2. 合理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需求和材料性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耐久性。

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应控制水灰比,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和开裂倾向。

3. 引入掺合料:掺合料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例如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

常用的掺合料有矿物掺合料、化学掺合料等。

4.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5. 加强混凝土的防护:混凝土的防护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防护材料,可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受到外界侵蚀,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检测研究

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检测研究

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检测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矿物质超细粉掺合料、水泥、外加剂和骨料等耐久性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分析了如何设计具有抗冻害、抗盐害、抗碳化、抗碱集料反应、抗硫酸盐腐蚀特性的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合比,并且对耐久性进行检测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耐久性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检测方法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安全性,通过增加耐久性,可达到延长结构使用寿命的目的。

如果混凝土缺乏耐久性,不仅意外着会大大增加后期使用时的维修成本,同时也会导致资源严重浪费。

导致混凝土路面性能减退的原因以恶劣环境及车辆载重为主,设计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精心设计配合比,并通过采取检测试验来确切混凝土的耐久性达标,1、耐久性混凝土的原材料及其选择1.1 掺合料的选择目前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矿物质超细粉掺合料可以使混凝土性能提高,使用寿命延长。

制成超细粉的原材料包括超细沸石粉、超细磷渣、Ⅰ级粉煤灰、超细矿渣和硅粉等,需采用先进工艺加工。

将部分水泥用等量超细粉代替能够使混凝土强度提高,比如将20%的水泥替换为超细粉,可以使强度提高10%左右,另外还能使浆体的致密性与流动性提高,增强混凝土的抗化学侵蚀能力与抗渗性,使其耐久性提高。

1.2 水泥的选择制作耐久性混凝土通常要采用比较稳定的水泥,比如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最好达到或超过42.5级。

施工过程中,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如28 d 干缩、抗压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另外水泥中的各项化学成分含量,如三氧化硫、氧化镁、碱含量等均应与国家规范要求相符。

为了使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与耐久性提高,应严格控制水泥孰料中C3 S与C3A的含量。

生产过程中加强检测水泥原料,注重其稳定性与质量的控制,从而确保耐久性与质量达标。

1.3 外加剂的选择引气剂、缓凝剂、高效减水剂等都是配制耐久性混凝土所需要的外加剂。

使用前应检测其成分,不能含有侵蚀钢筋的有害杂质。

对硫酸钠与氯离子的含量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有必要还要控制外加剂的总碱量。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耐久性评估与优化研究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耐久性评估与优化研究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耐久性评估与优化研究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材料,具有承重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结构材料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侵蚀,导致其性能逐渐下降。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耐久性评估与优化研究。

本文将通过介绍耐久性评估的方法和优化研究的内容,探讨混凝土结构材料的耐久性问题以及优化策略。

一、耐久性评估方法1.1 物理性能测试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是评估其耐久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应进行强度测试、容重测试、吸水性测试等,以评估混凝土的强度、结构紧密度和水分渗透性。

这些测试结果可以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耐久性提供有力的依据。

1.2 化学性能分析混凝土结构材料遭受环境侵蚀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影响其性能。

通过进行化学性能分析,例如酸碱性测试、电化学腐蚀测试等,可以了解混凝土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耐久性。

同时,该分析还可以确定其中的微量元素和矿物组成,为后续优化提供参考。

1.3 加速腐蚀试验为了模拟混凝土结构材料长期暴露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情况,可以进行加速腐蚀试验。

通过控制试验条件,例如湿度、温度等,可以加速混凝土的腐蚀过程,并评估其耐久性。

这种方法能够快速获取材料的性能数据,提高评估效率。

二、混凝土结构材料的耐久性问题2.1 混凝土碳化混凝土碳化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水进入混凝土中,造成碱性物质被中和,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钢筋腐蚀的一种现象。

混凝土碳化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甚至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失效。

因此,应通过加入合适的控制剂,减缓混凝土碳化的速度,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2.2 混凝土氯盐侵蚀混凝土结构在海洋环境或受盐湖影响的地区使用时,会受到氯盐的侵蚀。

氯盐会破坏混凝土中的氧化锈蚀层,进而导致钢筋腐蚀,使混凝土结构损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用添加剂,如氯离子抑制剂、混凝土密封剂等,减少混凝土的孔隙度,从而抑制氯离子的进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检测方法分析

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检测方法分析

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检测方法分析发布时间:2023-03-09T00:53:39.907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10月20期作者:雷露[导读] 基于耐久性砼的配合物配比、性能转换,对耐久性砼的使用率、质量管理等产生直接影响,雷露四川省禾力建设工程检测鉴定咨询有限公司四川德阳 618000摘要:基于耐久性砼的配合物配比、性能转换,对耐久性砼的使用率、质量管理等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耐久性砼配合比设计与检测分析主要从矿物质混合物(矿物掺合料、添加剂)、水泥以及骨料等方面着手,探讨耐久性砼的防冻性能、抗腐蚀性能。

在确定耐久性砼材料选取的前提下,整体分析混合物防碳化、防盐害、耐腐蚀等内容,经测试碱骨料反应、盐害预控效果等各项指标,采取渗透系数法、防漏标号法进行分析,由此为耐久性砼的运用和混合物配比规划带来借鉴依据。

关键词:耐久性砼;配合比;设计;检测1、序言耐久性砼结构要具有安全性、可靠性、防冻害以及耐腐蚀等特征,因此,从材料配比着手检测耐久性砼的性能、使用价值,这是提升耐久性砼使用价值、生产管理的重要部分。

车载重量、环境改变等均会影响耐久性砼的使用效果,因此,耐久性砼配比设计应当从耐久性砼使用条件、土质等方面进行探究,基于数据信息,整体设计耐久性砼的配合物配比计划、配比方式、测试方法等,其是提高耐久性能、使用价值的基础条件。

2、影响砼耐久性的主要因素2.1冰冻层的限制。

受水与寒冷环境的影响,砼耐久性一般受冰冻层限制,低温条件下水会凝结成固态,硬化成固态的状态下,水体积将扩大到原本的180%,如此就会形成膨胀应力,若是该种膨胀应力超出砼可承担的力量,就会损坏砼结构。

2.2碳化损坏砼。

因为空气里含有二氧化碳将和砼内部的碱性成分出现化学反应,由此改变砼内部水泥石的组分以及性能,进而影响砼的应用寿命及性能,砼表层碱性成分降低后,就会影响钢筋表层的钝化膜,加速钢筋砼腐蚀。

此外,碳化情况还将导致砼产生收缩情况,砼内部会被损坏,形成裂缝。

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原理

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原理

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原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其优点在于可塑性好、耐久性强、施工方便等等。

然而,随着建筑工程的日益发展,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逐渐浮现。

本文将就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原理进行探讨。

二、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冻融循环:在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当温度下降时,水分将结晶膨胀,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开裂等问题。

2.碳化:混凝土中的主要成分是水泥,而水泥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碳酸钙,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龟裂、脱落等问题。

3.氯离子侵蚀:氯离子能够破坏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腐蚀等问题。

以上问题都会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下降,进而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三、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原理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研究,采取一系列的试验手段,分析混凝土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和耐久性,进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原理进行介绍。

1.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测试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测试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基础。

其中,最常见的测试有强度测试、抗渗透测试、抗冻融测试、抗碳化测试、抗氯离子侵蚀测试等。

这些测试能够全面地了解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和耐久性,为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2.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测试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测试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最常见的测试有抗震性能测试、疲劳性能测试、循环荷载测试等。

这些测试能够全面地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和耐久性,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3.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分析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分析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最常见的分析有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等。

这些分析能够全面地了解混凝土微观结构的组成和性能,为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4.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抗碳化性能、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等。

浅析混凝土配合比的耐久性

浅析混凝土配合比的耐久性

到进度 目标 ,又有利 于节 约工程 费用 、提高工程质量。 ( 过 多工程变更或合 同变更的风险控 制主要在决策和设 3) 计 阶段 ,充分 的前期工作 和对设计全过程跟踪管理是提高设计 可建造性 、减少工程或设计变更 的关键所在 ,加强设计与施工 的融合有利于减少工程变更 ,施工 阶段工程变更 ( 同变更 ) 合 风险应对措施有 :尽可能控制变更发生 ,提高变更处理效率 , 以减轻其不利影响。 ( 业主供应材料不及 时的风险对策 : 4) 从保证经济性和材 料质量 出发 ,有必要 由业 主采购部分重要材料 ,建立多渠道的
Ab t a t h s atce f m r l n r e ii n ma i g a p cs e i n sa e s r c :T i ril r o p e i a y d cso - k s e t,d sg tg mi n
I fu n eRo d M a nt na c n e c a l i e n eEng ne r n i eig Pr g e sFa t ra d Pr v n i n M e s e o r s c o n e e to a ur
Y n ab i i Ja jn a gC ie,Xe inu
《 通用硅酸盐水泥 》( B15 0 7 G 7 —2 0 )最新规范中取消了普通 水泥等级中的 3. 3 . 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有很多, 2 5和 25 R, 尤其在低 标号 C1 、C 0和 C 5配合比设计时 ,显得尤为困难 。比如某单 5 2 2 位委托 C 5 2 混凝土要求采用 P 3 .水泥, C 25 机制砂 ( = . , Mx 3 0) 坍 9 落度 7 IT~ 0t i 0T I 9 o ,通过强度 ,水泥用量达到 4 0 g 左右才 n n 5 k/ m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一、背景介绍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配合比的设计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能承受的各种内外力作用而不发生破坏或失效的能力。

混凝土的耐久性不仅与混凝土本身的强度、质量有关,还与外界环境、使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内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的关系研究混凝土的强度与其耐久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强度越高,耐久性越好。

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强度的控制,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与耐久性的研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如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等,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同时,对不同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3.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耐久性的研究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如材料的种类、用量、水灰比、骨料级配等。

同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配合比,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4.混凝土的耐久性测试与评价混凝土的耐久性测试与评价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碳化深度测试、氯离子渗透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等。

通过测试结果,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评价,并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方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两种方法。

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实验获得混凝土的耐久性数据,为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碳化深度测试、氯离子渗透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等。

2.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另一种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理论分析获得混凝土的耐久性预测值,并为配合比设计提供指导。

常用的理论方法包括强度理论、损伤力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混凝土配合比的耐久性
作者:张运输
来源:《科学之友》2009年第30期
摘要:通过对混凝土结构物耐久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正确理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影响;耐久性;认识误区;配合比设计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020-02
调查表明,我国大多数结构工程在未达到使用年限已纷纷进入老化期,极大地影响了结构物的外观和使用性能,因此正确认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对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取决于混凝土材料的自身特性和结构的使用环境,同时与结构设计、施工及养护密切相关。

本文主要讨论现阶段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认识误区及改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两个方面来探讨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

1水泥的种类与水泥用量
不同的水泥种类直接影响了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抗渗及碳化速度等性能。

因此选用合适的水泥种类直接影响了其耐久性的长短。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最新规范中取消了普通水泥等级中的32.5和32.5R,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有很多,尤其在低标号C15、C20和C25配合比设计时,显得尤为困难。

比如某单位委托C25混凝土要求采用PC32.5水泥,机制砂(MX=3.90),坍落度70 mm~90 mm,通过强度,水泥用量达到450 kg/m3左右才
能满足C25设计强度要求,这样的配合比显然是不合理的。

虽然我国《普通混凝土设计规范》(JTJ055-2000)中就规定了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但仍然存在漏洞。

其一,没有明确规定水泥的最大用量,比如现实工程中,多数工程负责人在施工过程中私自加大水泥用量,确保结构强度满足要求,恰恰忽视了水泥用量越大带来的不良后果会更
大,引起的病害就越大。

其二,应当明确结构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水泥的最小用量和最大用量是不一致的。

2集料
混凝土配合比过程中选择骨料应遵循一定的原则:①坚硬而且有足够的强度;②适宜的粒度;③洁净,含有害杂质少。

除此之外,还应选择合理的颗粒级配和骨粒粒径。

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时,骨料的粒径的选择通常由混凝土结构物中钢筋的间距决定的,很多设计人员易于忽视结构物中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在新出版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中有专门规定见表1。

表1配筋混凝土中最大骨料粒径的要求
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 20 25 30 35 40 45 50 60
环境
作用Ⅰ-A ,Ⅰ-B 20 25 30 35 40 40 40 40
Ⅰ-C,Ⅱ,Ⅴ 15 20 20 25 25 30 35 35
Ⅲ,Ⅳ 10 15 15 20 20 25 25 25
注:①Ⅰ、Ⅱ、Ⅲ、Ⅳ、Ⅴ——环境类别分别为一般环境、冻融环境、海洋氯化物环境、除冰盐外其他氯化物环境和化学腐蚀环境;②A、B、C环境影响程度分别为轻微、轻度和中度。

此规范明确规定了不同的配筋混凝土中在不同环境作用下对集料的最大粒径有着不同的要求。

3外加剂对耐久性的影响
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外加剂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通常有碱水剂和引气剂等。

对于外加剂,人们最易于忽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掺加早强剂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

早强剂并不是所有的混凝土结构物都能加入早强剂,早强剂对耐久性的损害最为严重,另外在使用了早强剂后,能够明显提高结构物的早期强度,但同时会影响后期强度的增长,例如某工程混凝土掺入早强剂,28 d强度反而较7 d强度低。

实测强度见表2。

表2掺入早强剂后某混凝土实测强度表
水灰比水泥强度
7 d 28 d
0.39 480 46.4 30.4
(2)外加剂的用量,每种外加剂都应该有着自己相对精确的掺配组成,也应该有一定的掺量范围。

超过此范围,就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今年我试验检测室在进行某厂高效碱水剂检测时,其主要技术指标与出厂证明相差甚大,最后厂方代表亲自拿出一些化学物质,现场调配,这种随意变动的高效碱水剂是很难满足设计要求的,所带来的影响也最为严重。

4碱集料反应
所谓的碱集料反应就是指由于水泥水化所析出的KOH和NaOH与集料中活性的二氧化硅相互作用,形成了碱的硅酸盐凝胶,致使混凝土开裂破坏。

通常由于碱集料反应而造成的开裂破坏随时间变化而加剧,维修困难,费用十分昂贵,因此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碱集料反应发生的前提条件是水泥中碱的含量较高,而同时集料中含有特定的活性成分,只有当这两种不相容的物质配合在一起时才会发生问题。

因而抑制碱集料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有降低水泥中的碱含量和选用惰性集料两种。

另外,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活性氧化硅细粉或火山灰、粉煤灰等,也是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有效方法。

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配合比的设计过程中对于可能发生的碱集料反应的混凝土应采取下列方法予以控制。

(1)当集料含有活性成分时,水泥的含碱量应检测其小于0.6 %。

(2)控制混凝土中含碱量小于3 kg/m3,对于重要工程碱含量应小于1.8 kg/m3。

(3)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活性氧化硅细粉或火山灰、粉煤灰,以抑制碱集料的反应。

5混凝土氯离子含量
多数的混凝土外加剂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如我国常用的混凝土早强剂(或复合早强剂)主要的化学成分就有一些氯化物(NaCl、CaCl2、FeCl3),它能加快水化速度,促进了早期强度的提高。

又如传统的混凝土防冻剂的主要成分也含有氯离子,目的是可降低水溶液的冰点,利于冬季施工。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为使冬季施工方便,早期曾普遍使用氯化钙等氯盐作混凝土早强(防冻)剂,致使大量结构物因钢筋严重锈蚀而过早破坏,付出了昂贵代价。

目前国内外多数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已原则上不用氯盐早强(或防冻)剂。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中明确规定了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6,这就要求我们检测氯离子含量应成为水泥试验的一个重要参数。

6结论和建议
目前,我国混凝土工程针对耐久性的认识基本没有提到一个可操控的高度,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均不能有效对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进行“事前”控制,而工程最终验收也没有关于耐久性的详细要求,一般仅检测结构物的外观评价、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等,如何评价一个新建工程的结构耐久性,只能由时间来解答了。

这使得我国已建成工程的返修率高居不下,很多已验收“合格”的工程在使用阶段混凝土开裂,以至发生重大事故的事例层出不穷,因此针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就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笔者从事试验研究多年,如何才能让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更加合理,更好地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仅提供以下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1)有关耐久性设计规范的及时颁布。

国家应组织专门机构研究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从源头把握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而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依据的是《普通混凝
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J055-2000),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要求,对耐久性要求也不具体,应及时出台新的有关耐久性的设计规范与验收规范以指导实际工程。

(2)要尽快健全、完善我国的水泥检测制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试验室均没有检测水泥中氯离子含量、碱含量的能力,导致有关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无法控制。

(3)试验单位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把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从源头上减少不利于耐久性的混凝土报告的发出。

Brief Analysis Proportioning of Concrete’s Durable
Zhang Yunshu
Abstract: Through to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ura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proportioning of concrete design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urable influence.
Key words: influence; durability; knows the erroneous zone; mixture ratio desig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