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基本理论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认识和审美水平。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原则、方法和过程,掌握基本的设计技巧和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案例分析及实践操作。
1.理论基础: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设计理念。
2.设计方法:涵盖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分析、设计构思、方案制定和实施等。
3.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景观规划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应用。
4.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教师对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实用的景观规划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收集国内外景观规划设计案例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如画板、画具、设计软件等,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1、1景观规划设计得概念与特征1单选(2分)以下哪一句对风景园林三大基本方面得概念有误?A.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B、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 A 2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得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A.人体气泡B、单个台阶C、高大远山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 C 3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不就是风景园林规划得特征?A.规划得依据性B、规划得多样性C、规划得空间性D、规划得前瞻性正确答案: B4多选(3分)以下哪些项就是风景园林得哲学追求?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与谐得大背景B、创造美丽动人得空间形态C、组织风景园林得大系统D、构建繁荣昌盛得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 A、B、D5填空(3分)以风景园林三元论为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得三大基本方面就是(形态活动背景)6填空(3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得核心概念就是(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7填空(3分)谈谈对风景园林得哲学认识(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1、2景观规划设计得流程1单选(2分)以下哪一种比例尺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得要求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 正确答案: A2单选(2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活动类类规划设计A.带状景观规划设计B、城市公园规划设计C、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D、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正确答案: A3多选(3分)以下哪些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流程A.规划设计 B、方案设计C、施工图设计D、扩大初步设计正确答案: B、C、D4.多选(3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流程A.施工图绘制 B、空间规划――总体规划图C、现状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图D、造价预算正确答案: A、D5判断(2分)风景园林/景观先规划再设计得流程不可逆。
√正确6填空(3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得分/总分(背景类规划设计、形态类规划设计、活动类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7填空(3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包含哪些层面。
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

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1、景观类型(名词解释)自然景观:是自然界中未经人工实践所干涉,以天然景观元素构成的景物,包括天然存在的景观和人工景观的自然要素部分。
城市景观:是通过人类的艺术加工,以人工景观要素为主构成的景物。
2、景观设计概念景观可归纳为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物。
广义的景观设计是将一种景物通过整合、规划等科学合理的手段转化为另一种景物的过程,重点在于处理人、地关系,使环境中的各种构成系统更好地和谐发展。
狭义来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空间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布置道路、种植植被、修造建筑等手段创造美的自然和人工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环境心理学:霍尔的“空间关系学”,他将人际交往的身体距离划分为4种:亲密距离为0~0.45m,如爱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为0.45~1.2m,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交距离为1.2~3.6m,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共距离为3.6m以上,如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名词解释)景观美学是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美学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
它研究景观美的特性和构成,以及自然美的保护和加工,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
范围涉及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
它们的美学特征、审美价值、构造规律等,都是景观美学所研究的对象。
3、试述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论述题)自然因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绿化与植被情况、地质与水文条件、)功能因素(功能属性、功能构成、功能布局)空间因素(空间设计、空间类型、空间构成)人文因素(使用群体、地域文化)生态因素(保护自然元素、生态技术)技术因素(施工技术、新型材料)4、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一套分等级的系统,可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5、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一书是对城市认知地图富有开创性的重要成果。
他在书中将城市的物质行态归纳为五种元素,即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一、理论部分1.人文地理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结合人文地理环境特点,考虑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
2.生态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采用生态学理论,合理规划绿地、湿地等生态功能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空气质量、水环境等。
3.社会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健康运动等社交需求,提高居民的社会互动空间。
4.心理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居民的心理需求,打造愉悦、舒适的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方法部分1.整体规划思路: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从整体规划思路出发,统筹考虑居住区的功能布局、景观特色、社区设施等要素,形成合理的规划蓝图。
2.景观空间布局: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合理布局景观空间,包括公共绿地、街头景观、小区景观等,提供各类景观设施,满足居民的娱乐和休闲需求。
3.多样化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采用多样化的景观设计手法,比如景观组合、景观廊道、景观艺术等,提升景观的美感和艺术氛围。
4.绿色建筑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节能环保,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设节能环保的建筑物,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5.社区公共设施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社区公共设施的设计,包括休闲健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社交交流设施等,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区服务。
6.环境保护和改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改善,采取绿化、减少噪音、改善空气质量等措施,提高居住区的环境品质。
综上所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上应以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方法上应以整体规划思路、景观空间布局、多样化景观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社区公共设施设计和环境保护和改善为主要手段。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居住区的景观品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及方法资料重点

计
1.风景园林规划包含两个专业方向
▲ ·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
▲ ·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
▲ 大尺度——流域、风景区 ▲ 中尺度——城市、街道、庭院、花园
4.城市设计
▲ 4.1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
▲ 城市空间是由实体空间(建筑空间)和虚体空间(开敞空间)共同 组成的。城市空间质量的提高需要两者空间在质量上的共同提高来形 成。而景观规划设计学在城市领域更关注“开敞空间”的品质,因此 与城市设计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 由于城市设计更强调公共利益和福祉,因此城市设计的重点往往是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广场、街道、滨水区域等),因此和景观规划设 计关系十分密切。而广义地来看,公园和其他各类绿地设计也是城市 设计的组成部分。
▲ 2.4.2景观生态学
▲ 景观结构:具体生态系统或存在“元素”之间的关系——主要 指与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构形相关的能量、物 质、物种的分布。
▲ 景观功能:指空间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物质、能量、物种 在生态系统间的流动。
▲ 景观动态:生态镶嵌体的结构与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 景观生态学的一些重要的基本应用原则
建城市空间体系,城市实体和虚体的联系应取得良好的平衡关系。当 设计一个物体时,不仅要考虑它如何构成“图”,也要评估它的 “底”。
▲ 4.2.2联系理论(Linkage Theory) ▲ 联系理论强调在城市环境中的视觉和功能的联系,以及该环境中次
序的建立。这些联系可以用街道、人行通道、线状开放空间和其他连 接要素组成。该途径应用于城市设计是在于组织联系体系,或建立组 成空间次序结构的网络。和图底关系相比,联系理论强调城市的循环 图解,而不是城市的空间图解。
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

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景观规划与设计是指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条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城市、乡村、公园等地域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旨在创造美丽、可持续的景观空间,提升人们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基础、方法流程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基础1. 生态学理论生态学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
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保护和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2. 社会学理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的结构、过程和变化,以及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了解社会需求、评估社会影响、进行社区参与等。
3. 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参考理论。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发展,提出城市发展的战略和方案。
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城市的整体布局、交通规划、城市更新等方面。
二、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方法流程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方法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调研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规划和设计的区域进行详细调研,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
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到规划和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限制条件。
2. 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调研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规划和设计的目标、原则和策略。
同时,还需要进行景观评估,评估当前景观的优势和不足,为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方案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规划和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需要考虑景观的结构、功能、表现形式等方面,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要求,满足城市和社区的需要。
4. 实施和管理阶段在规划和设计方案确定后,需要进行实施和管理的工作。
实施阶段包括景观施工、植物配置、设备安装等工作;管理阶段包括景观的维护养护、管理体制的建立等。
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点

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点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空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和营造,创造出美观、舒适且有意义的室外环境。
它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点,包括设计原则、景观构成要素、景观规划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一、设计原则1. 统一性:景观设计需要保持整体的统一性,通过在材料、色彩、形状等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 适应性:景观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和手法。
设计师需要了解场地的自然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使设计与环境相融合。
3. 可持续性: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需要使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等手段,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创新性:景观设计需要具备创新精神,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景观形象。
二、景观构成要素1. 硬景观:硬景观是指景观中的建筑物、道路、广场等硬性构筑物。
它们是景观的骨架,能够为人们提供空间和功能。
2. 软景观:软景观是指景观中的植物、水体、草坪等生态要素。
它们赋予景观绿色和活力,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
3. 空间组织:空间组织是指通过不同的布局和形状来划分和连接景观空间,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4. 地形塑造:地形塑造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改变地势,打造出各种地形特征,如山丘、峡谷等,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5. 色彩运用:色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颜色的植物和材料,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三、景观规划1. 形式规划:形式规划是指根据景观设计的要求和场地条件,确定景观的形状、尺度、布局等基本要素。
2. 功能规划:功能规划是指确定景观设计的功能需求,如休闲娱乐、交通、环保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3.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将景观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绿化带、游憩区、交通区等,以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
4. 景观细部规划:景观细部规划是指对景观中的细节进行规划和设计,如座椅、雕塑、灯具等,使之与整体景观相协调。
园林与景观设计基础知识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5)建筑: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 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6)种植规划: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全园树木配置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 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墙、绿门、绿柱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 园内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常为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 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2)色彩美
园林中的黄栌、落羽杉、银杏、元宝枫等秋色植物以及绚丽多彩的花卉、彩叶植物,均能为 园林增辉添色。
园林中的色彩美
园林中的色彩美
(3)姿态美
园林中的植物为适应环境,自然形成了各种各样优美的姿态,如黄山松的奇特、大王椰子 的挺拔、雪松的秀丽等。
(4)芳香美
园林中还有很多香花、香叶植物,它们能产生特性各异的芳香气味,如茉莉花的清香、兰 花的幽香、含笑的甜香、桂花的浓香、紫罗兰的醉香等,还有松柏类、桉树、樟树等树木散 发出来的香气,都能引起游人美好的嗅觉感受。
园林美是园林师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优美的 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高度融合。它是衡量园林作品艺术表现 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园林美
园林艺术中的生活美 园林艺术中的自然美 园林艺术中的艺术美
1.园林艺术中的生活美
园林既是一处艺术空间,又是一处人们可以进入其中的现实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常常设 有若干可以挡风沙、避寒暑、遮风雪的园林建筑物,人们可在其中眺望、品茗、奕棋、抚琴、 阅读……形成一个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好环境。
四、常见园林布局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规划基本理论1、谈谈你“LANDSCAPE”、“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理解?Landscape—风景、景色、景观、地景。
Landscape Architecture——1858年由美国建筑师奥姆斯特丹提出,有很多译法与理解,分别为“景观建筑学”、“造园”(日本、台湾)、“风景园林”、“景园” 等。
译为“景观规划设计“较妥切,因其已超于风景园林专业的传统范畴,随现代的生活发展而变化,适应旧时代要求而设立的专业,1901年予哈佛大学由奥姆斯特丹创系,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建设,重点是各种环境的规划与设计。
另Landscape Gardening——景观园艺《中国园林》—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同时也可以理解为Landscape Planning + Landscape Design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异同?同: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也是园林的核心;异: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涵盖面更大,优美的景观为“风景”、“园林”的精华。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强调精神文化,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求经济和实用性。
面向群体是现代景观最大的特点。
随现代生活而发展,受城市规划,新材料应用,感官、感觉、变化、艺术的发展,生态保育要求等因素制约而不同,具体为:1、城市人多地少,讲究经济利用,还要善于从死角。
边料用地中创造景观;2、私人用地减少,公共绿地增多,与传统风景园林的私人使用不同;3、不再纯粹美观、游憩、重视教育性,防污染等实用的绿化环境;4、不像景园古典精致典雅,设计简单,抽象,常见大片花草树木;5、造型、线条、雕塑或其它设施、材料更富于现代感;6、受城市规划影响大,要考虑历史文脉融合延续,不如景园独创性强。
3、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设计区别?城市设计是从城市整体出发,具体地对某一城市、某一地段、某一街道、某个中心或场所进行综合设计,且的是最大可能地便利与舒适、美观,精髓是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着重于在型体方面构思。
现代景观设计在某些方面和设计手法上与之同,但景观设计不限于城市内,也包括风景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园、公园等多方面的景观规划,着重于景观构造和大众游赏行为策划。
范围更广。
在城市领域,建筑、规划、景观园林三个专业都有一席之地。
在已有大量实践的美国,主要是由建筑师和景观师来做,且景观建筑师占了大头。
城市设计在空间布局组织上,主要是由贯穿于整个城市开敞空间的景观来控制协调的。
景观规划设计强调意象在先,布局平面在后,更偏向于艺术作品;而城市设计则必须以功能为考虑的第一要素。
(P7)4、景观规划设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三个学科的关系?1、目标同——创造人类聚居环境;核心同——将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落实于具有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人类聚居的环境中。
2、就所设计的人居环境的客体而论,专业分工不同建筑:(1)空间塑造、设计;(2)建筑使用要求、建筑个性、人情味;(3)侧重空间组合,聚居空间的塑造,专业分工重在人为空间设计;城规:(1)以道路、用地为主的场所规划,聚居场所(社区)的建设,专业分工重在场所规划;(2)城市效率、土地利用。
功能分区,交通规划,基础设施,侧重于平面布局;景观设计:(1)景观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再创造。
主要指聚居领域的开发整治,土地、大气、水、动植物等,专业分工基础是场地规划与设计;(2)景观感受意、情、物三境的创造,生态平衡、行为,侧重环境的创造;(3)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在绿地系统规划等方面可以作为城市规划的分支。
建筑与城市规划也强调精神文化,但它们最基本的还是偏重于使用功能,偏重于技术,偏重于解决人类生存问题。
景观则要上一个层次,它要解决人类精神享受的问题。
就人居环境的主体而论,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规划设计三者各有侧重和分工,有机叠合,构思生活世界场域过程体系。
5、景观规划设计的四个基本层面?及其蕴含的三个层面不同的追求和相应的理论研究?四个基本方面:(1)宏观环境规划,土地使用和自然土地地貌的保护以及美学和功能上的改善强化;(2)场地规划,各类环境详细规划;(3)各类施工图,文本制作;(4)施工协调与运营管理。
蕴含着三个层次追求:(1)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3)景观感受层面。
(P205)6、景观规划设计中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基本内容?宏观: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工作过程包括对规划地域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的调查分类及分析;大地景观化,即绿化——蓝化——棕化规划,是现代景观建筑师宏观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
中观:场地规划,城市设计,旅游度假区,主题园,城市公园设计;呈递规划是中观环境规划设计的基础性内容。
微观: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景观小品等设计。
(P207)7、“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包含哪些内容?景观是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引起人心灵、精神上的愉悦感的自然的、人工的要素,在此意义上讲一切美的,尺度比艺术品大的东西都可称之为景观。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的具体要素有山、水、植物、建筑等,可分为硬质的人造景观如铺地、栏杆、建筑和软质的自然景观如树木、天空、阳关、细雨等,也包括人文活动。
景观是一种资源,如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景观甚至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的象征,也承载了地方文化特质,是流动的音乐。
(景观>风景)8、何谓景观三元论?(参看刘的论文《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景观三元论是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各个方面,对于迅速发展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实践,以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为议题的研究和实践理论,是由刘滨谊教授率先提出的,其主要包括: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即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①景观环境形象;②环境生态绿化;③大众行为心理。
笔者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视觉景观形象——主要是从环境生态绿化——生态:可持续景观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行为:心理精神感受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即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的三元包括多学科专业人员介入、层次明确的系统理性、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素质;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三元,即①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因入门,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游憩规划设计和以环境为主导的景观资源筹划;②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操作落实着手,研究各类景观活动项目空间与时间分布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规划设计;③从景观规划设计诸纲目因素的分析评价突破,分析判定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观念,把景观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大效益评价与景观规划设计关联的各个要素挂钩量化,寻求发现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在规律。
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三元即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三大专业。
9、谈谈你对景观三元论的理解?(同上,书P7)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元素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
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一体的综合作用。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包含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了的景观环境形态,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应。
一个优秀的景观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
从简单意义上讲,三元论要求的是(相对应)鲜明的个性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
10、景观规划设计中怎样反映文化特质?景观中先立意、后布局,有意识地组织主要的景色、景物,通过空间的组合和时间的推移以引发人心理文化的物——情——意三境的转换,以把景观设计中的意向再现开来。
11、景观规划设计中生态意识?在设计中应结合自然环境,将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考虑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2、环境规划设计与生态规划设计的异同?环境规划的对象主要是固定的、客观的,而生态规划动态性强,包括对有生命的物质实体的变化,主要对土壤、水、大气、动植物的整合。
同:都追求可持续发展,保持物种的多样性,自然的平衡,连续性。
异:景观规划设计主要考虑行为、景观等方面,生态方面主要考虑生态。
13、人类在景观中的三种基本活动?必要性活动:生存所必须的活动,不受环境品质影响;选择性活动:散步,游玩等,与环境质量关系密切;社交性活动:聚会等,与环境品质有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P13)14、写出你所知道的在景观中的人的活动类型?必要性活动:等候公共汽车上班;选择性活动:饭后散步、周末外出游玩;社交性活动:聚会,party等。
(P13)15、谈谈你对“空间SPACE”、“场所PLACE”“领域DOMAIN”理解?三者都是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出来的,但界定的严密精确度越来越松散。
Space——空间通过生理感受限定,20~25m见方的空间,可辨认脸部表情和声音,交流自由;Place——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超过110m后,只能辨认大略的人行和大致的动作,有广阔感,这是形成景观场所感的尺度;Domain——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领域感,390m左右,看不清东西,浑远,宏伟感。
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
16、与空间、场所、领域相对应的景观尺度?(近景、中景、远景的尺度范围)由上题回答17、私交距离、社会距离、公共距离、隔绝距离的景观尺度?私交距离——0~0.45m是一种比较亲昵的距离0.45~1.3m为个人距离或私交距离,其中0.45~0.6一般出现在思想一致,感情融洽、热情交谈的情况之下,0.6~1.3m是一种不自觉的感官感受逐渐减少的距离;社会距离——3~3.75m;公共距离——3.75~8m;隔绝距离——>30m。
(P18)18、何谓景观感受?景观感受的基本结构、元素?景观规划设计中怎样考虑景观感受?与景观有关的人的感受即感官、沟通与尺度。
基本结构:景观感受空间:生理、精神、灵魂空间视觉空间结构模型:三层次风景旷奥元素:主体:人客体:景物距离:环境、速度、方式、密度、角度、生理心理感受19、景观规划设计的图纸成果包括那些内容?随阶段、深度要求而不同,一般而言有:现状图(可以是一个系列,如交通现状图等);总平面;鸟瞰效果图;交通(分析)图;功能分区图,景观与视线分析图;环境生态或绿化分析图;景观意向图;景观小品等图纸。
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或1:2000,比例尺较大大的也可以是1:500。
20、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建设;重点是各种环境的规划与设计;基础是生态与人类行为学;终极目标是创造人类需求与客观环境的协调关系;专业基础是场地规划与设计;核心课程是场地规划和景观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