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_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_李大元

合集下载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动态能力研究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动态能力研究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动态能力研究随着市场变化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及时调整其战略方向以适应市场需求。

这就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动态能力来不断发掘新的业务机会,同时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并持续地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

本文将重点探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动态能力研究。

一、动态能力的概念动态能力是指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和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换句话说,动态能力是企业快速响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并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来增强其竞争优势。

动态能力是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如果缺乏动态能力,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进而难以取得长足的发展。

二、动态能力的相关理论动态能力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杨博(Martin J. Teece)提出,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随着学者们对动态能力理论的深入研究,动态能力逐渐分为三个方面:外部敏捷能力、内部协同能力和学习能力。

外部敏捷能力是指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包括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和对市场资源变化的调整能力。

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内部协同能力是指企业内部资源协调和联动的能力。

企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协商合作来完成外部资源整合。

这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学习能力是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能力。

企业通过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

三、动态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动态能力对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大,企业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竞争力,这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动态能力。

在企业战略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应用动态能力。

1. 战略创新企业战略创新是企业动态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寻找新的业务机会,这需要企业具备创新精神。

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来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而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从中获取经验和知识,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企业动态能力本质属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企业动态能力本质属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企业动态能力本质属性与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本文从内涵与外延两个角度对企业动态能力的概念进行探析,并基于其动态性和能力性两个基本特征,提炼出4项本质属性:知识性、学习性、资源性和阶段性。

然后以其本质属性为基点,分别从4个角度对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研究发现知识获取、管理层认知、组织柔性以及其他因素对提升企业动态能力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动态能力;本质属性;影响因素当今时代,基于创新的竞争逐步成为企业竞争的主流,竞争形势的变化、环境特征的转换以及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使企业精心构筑的特异能力丧失效能,甚至成为企业获取新竞争优势的绊脚石。

传统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如产业定位理论、核心能力理论乃至资源观理论,都无法对动态环境下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机理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面对这种形势。

解释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动态能力理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得了持续发展,逐渐成为西方战略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理论分支。

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动态能力理论对企业经营实践的指导作用仍然有限,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的概念内涵和属性特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讨论,进而对企业如何提升动态能力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帮助企业在新环境下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挑战,变“危”为“机”,实现动态致胜。

一、动态能力属性动态能力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竞争能力进行整合、构建或者重置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能力”,它反映了企业在既定路径和市场位置约束下,获取新竞争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Teece,Pisano et al.1997),是通过组织学习获得的一个相对稳定的集体行为模式,用以产生和调整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根据Eisenhardt等人研究,动态能力可以具体划分为三种类型:整合资源的能力,例如产品开发能力、战略决策能力;企业内部资源重构的能力,例如资源分配流程、共同演化、修补流程等;获取和释放资源的能力,例如生产新知识的流程、联盟和并购流程、退出流程(Eisenhardt and Martin 2000)。

2022年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2022年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2022年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9]贺继红,谈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J],经济广场,, (2)
[10]王怡、王莉,物流成本管理的新方法一全面成本法[J],管理现代化,1998, (4 ) : 11-13
[11]贺鸿鸣,物流成本的黑洞[J],现代物流,, (1): 20-21
[12]何明坷,物流系统论[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13]张珊,章文芳.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探析.财会通讯,,(1):136-137
[14]沈波涛,张珍妮.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商业文化,, (4) :34-35
[15]张佩璐.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研究.高教论述,,(30):79-80
[16]薄建军.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山西财经大学,. 9:33-34
[17]吴晓靖.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 12:22-27
[18]张平.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研究.武汉理工大学,. 4
[19] Dejonckheere,Measuring and avoiding the bull whip effect:
A control theoretic approa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 Richard Metters,Quantifying the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Journal of Operational Management,1997,15.
[21]陈丹.基于供应链的汽车制造业物流一体化研究.武汉科技大学,
[22][日]汤浅和夫.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孙玉生译.深圳:海天出版社,. 6。

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理论与实践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变化迅速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若想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动态能力已成为关键所在。

企业动态能力是指企业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理论基础1、资源基础观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的独特资源和能力。

这些资源包括有形资产(如厂房、设备)和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技术)。

然而,仅仅拥有资源是不够的,企业还需要具备有效配置和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以创造出独特的价值。

2、核心能力理论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

核心能力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

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核心能力也可能会逐渐丧失其优势,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拓展核心能力,以保持动态竞争力。

3、动态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企业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

它包括感知环境变化的能力、抓住机会的能力以及重新配置资源的能力。

动态能力使企业能够快速调整战略和运营模式,以应对不确定性和变化。

二、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关键要素1、感知能力企业需要敏锐地感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市场趋势、技术创新、政策法规等。

这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以便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

2、学习能力持续学习是企业不断提升动态能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要鼓励员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

3、整合能力企业需要整合内部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实现协同效应。

同时,还要善于整合外部的合作伙伴、供应商等资源,拓展自身的能力边界。

4、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在动态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企业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三、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实践案例1、华为的技术创新与战略转型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企业,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动态能力。

环境动荡性、动态能力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

环境动荡性、动态能力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

环境动荡性、动态能力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环境动荡性和动态能力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的影响作用。

在当前全球经济快速变化和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企业如何有效应对环境动荡,利用其内部动态能力推动不连续创新,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环境动荡性的内涵及其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的影响。

环境动荡性包括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政策法规的频繁调整等方面。

这些变化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快速响应和适应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环境动荡性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及企业如何通过内部机制调整和创新策略应对环境动荡。

本文将深入探讨动态能力的概念及其在企业不连续创新中的作用。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在面对环境变化时,通过内部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实现快速响应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本文将分析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并研究这些能力如何共同作用于企业的不连续创新过程。

本文将综合环境动荡性和动态能力的影响,构建企业不连续创新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数据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和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环境动荡,提升动态能力,推动不连续创新,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挖掘内部潜力,推动不连续创新,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二、环境动荡性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环境动荡性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环境动荡性,通常被定义为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总和,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企业的战略制定、业务运营和创新发展。

从定义上来看,环境动荡性包含了三个主要维度:不稳定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不稳定性指的是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速度和频率,如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等。

环境不确定性、企业战略反应与动态能力的构建

环境不确定性、企业战略反应与动态能力的构建
dy a s ; n io me t lc mplxt n mim e vr n n a o ei y


引言
界与实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随着技 术进 步与全球 经济 一体化 进程 的加
速, 外部环境 日 趋动态和复杂, 市场竞争也越来越
些学者 已经 注意到 并验证 了创业 导 向与
策略 , 在承担相应风 险的基础上积极参 与产 品市
综上所述 , 本文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
H: 2 环境不确定性对 于组织学 习具有积极的
影响。
H a环境 复杂性对 于组织 学习具有 积极 的 2:
影响 。
场创新 , 并率先进入新 的领域。只有这样 , 企业才 能及时准确地感知与预测到外部环境的变动并通 过采取相应 的行 动来 获得 竞争优势。事实上 , 创 业导向也要 求与外部 环境 中的关 键要 素经常互 动。随着这些环境要 素变得越来越动态和复杂 , 如经营环境动态性越强、 竞争越激烈 , 企业就越需 要强化以创新性 、 超前行动性 以及风 险承担性 为 主要特征的创业导向。 综合以上分析 , 本文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 H : 1环境不确定性促进了创业导向的发展。 H a环境复杂性促进了创业导向的发展。 l:
的主要推动力 量。已有文献 的分析也表 明, 创业
然而 , 在环境不确定性影响下, 企业 战略反应 以及动态能力形成的整个过程 中依然存在着未能
打开的重要黑箱 : 创业导 向与组织学 习能否成 为
企业有效感知环境变化并采取相应行动 的战略反
导向也是企业 动态能力形成 与发展 的驱动因素。 因此 , 我们可以合理地设想, 环境不确定性可 以通
些具体行为 , 如公司内部与外部顾客的关 系管理 、 收购等视为战略反应 J 。综合考虑以上观点 ,

环境不确定性、管理会计工具整合与企业绩效

环境不确定性、管理会计工具整合与企业绩效

环境不确定性、管理会计工具整合与企业绩效环境不确定性、管理会计工具整合与企业绩效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日益增加的环境不确定性。

环境不确定性是指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化幅度的不确定度,包括市场需求、政府政策、技术创新等各种因素。

面对环境不确定性,企业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来提高企业绩效,其中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整合管理会计工具来应对环境不确定性,提升企业绩效。

二、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环境不确定性会使企业面临市场需求的波动,从而导致销售额的不稳定。

企业在面临市场需求波动时,需要相应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水平,以应对需求变化。

这种不稳定性对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环境不确定性也会改变企业所面临的政府政策和法规环境。

政府政策的变化可能涉及到税务和财务方面的问题,从而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和资金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某些政策可能会提高企业的成本,影响其盈利能力。

另外,环境不确定性也会推动技术的快速创新。

新技术的引入可能会带来市场的颠覆性变化,使企业原有的产品或服务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技术和运营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被新技术淘汰。

综上所述,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提高企业绩效。

三、管理会计工具整合与企业绩效管理会计工具是帮助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常见的管理会计工具包括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评估等。

这些工具通过提供有关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和管理。

在面临环境不确定性时,企业可以通过整合不同的管理会计工具来应对挑战,提高企业绩效。

首先,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成本分析,找出成本高、效益低的部分,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成本。

企业动态能力、创新特征与竞争优势调查问卷

企业动态能力、创新特征与竞争优势调查问卷

企业动态能力、创新特征与竞争优势调查问卷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本问卷旨在研究“企业动态能力、创新特征与竞争优势”之间的作用关系,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选择(电子版请用不同颜色标注)与您想法最为接近的答案。

您的回答对我们的研究结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非常感谢您的热情帮助!本问卷纯属学术研究之用,所获信息也绝对不会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请您放心并尽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回答,并请不要遗漏任何问项。

如果您对本研究的结论感兴趣,请在问卷结尾处注明,并留下您的通信方式,届时我们会将研究成果及时发您。

再次对您的热情帮助和认真回答表示感谢!一、企业基本信息1、企业名称: 2:企业成立时间:3、企业所在地: 4:企业主营业务所属行业:5、企业所有制类型:○国有;○民营;○外资;○合资;○其它。

6、企业最近三年平均每年的员工人数:○ 50人以下;○ 50人~99人;○ 100人~499人;○ 500人~999人;○ 1000人以上。

7、企业最近三年年均总资产规模:○ 100万元以下;○ 100万~1千万;○ 1千万~1亿;○ 1亿~10亿;○ 10亿元以上。

8、企业最近三年年均营业额:○ 100万元以下;○ 100万~1千万;○ 1千万~1亿;○1亿~10亿;○ 10亿元以上。

9、您对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非常不了解;○不太了解;○一般了解;○比较了解;○非常了解。

您辛苦了,请重新检查一下是否遗漏了对某些问项的回答!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您如果对该调研结果感兴趣,以及为了方便与您沟通,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联系电话:OR Email:。

最后,再次提醒您及时将问卷反馈给我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当前关于动态能力的维度及其功效还存在较大分歧,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动态能力毫无价值,应该摒弃动态能力研究。

本文从战略过程视角,依据相关文献与访谈调查,将动态能力分解为组织意会能力、柔性决策能力及动态执行能力,探讨了动态能力与持续优势的关系及环境不确定性在其中的影响作用。

通过对中国地区217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动态能力确实对持续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不确定性是动态能力的驱动因素而非调节变量,环境动态性对企业持续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敌对性则对持续优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本研究的结论澄清了动态能力的价值前提,探明了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机理,对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动态能力;持续优势;环境不确定性*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72044)、湖南省企业战略管理与投资决策研究基地课题(08jd zc14)资助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市场环境变幻莫测,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越来越难以获取并维持竞争优势。

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更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在如此不确定的环境下,解释持续优势来源的资源基础学派意识到了静态研究能力的缺陷,提出了诸多与能力动态性相关的概念,如吸收能力、组合能力、建构能力和高阶能力等等。

在实践诉求与理论铺垫的基础上,Te e c e 等将资源基础观延伸到动态环境背景下,认为企业必须不断调适、更新、重构、再造其资源与能力,比竞争者更能适应环境变化,才能有生存空间。

[1]这就是当前普遍关注的动态能力概念。

当前动态能力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内涵结构、影响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 李大元 项保华 陈应龙因素及作用功效等方面。

[2-17]然而,关于动态能力的作用功效,现有文献存在根本性的分歧。

[12-18]尽管概念首创者Te e c e 认为动态能力是持续优势的重要来源,但随后的许多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

首先提出质疑的是Eisenhardt 和Mar tin ,她们认为尽管动态能力在细节上是异质的,但也存在使企业获得同等绩效的“共性”,因此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而言是不充分的;[8]W i n t e r 更认为还存在“救急”等低成本问题解决方式,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而言根本不必要;[17]在世界领先的创新研究机构丹麦产业动力学研究所(D RU I D )2007年的研讨会上,L e v i n t h a l 和O c a s i o 甚至认为,动态能力研究已经进入死胡同,毫无研究价值;[18]而到2009年,这一争辩更上升到《战略型组织》(St r a t e g i c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这一组织战略领域知名期刊,A rend 和Brom iley 提出了与H e l f a t 和P e t e r a f 针锋相对的观点,认为应该摒弃动态能力研究,使其争论更趋白热化。

[13,14]那么,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到底如何?本文试图以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动态能力与持续优势的关系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理论回顾和研究假设1. 企业动态能力的结构动态能力的最初定义是“企业整合、建立与重构内外部竞争力来应对环境变化的能耐(A b i l i t y )”。

[1]E i s e n h a r d t 和M a r t i n 避开“用能力定义能力”的逻辑,将动态能力泛化为“企业运用资源来适应甚至创造市场变化的组织流程”。

[8] Z o l l o 和W i n t e r 则从惯例的视角,将动态能力定义为“为追求效能的改进,通过集体活动系统地创造与调整其运营惯例而习得的、稳定的模式”。

[5] Z a h r a 等高度重视管理者的作用,认为动态能力是主要决策者以适当的方式重构企业的资源和惯例的能力,并将动态能力概念扩展到新创企业。

[11] H e l f a t等基于既有文献,提出了一个简洁而综合的动态能力定义,即动态能力是企业有目的地创造、扩张或调整其资源基(Resou rce Base)的潜能(Capacit y)。

[2]“潜能”指完成任务所需的最低能耐,“能力(C a p a b i l i t y)”与“竞争力(C o m p e t e n c e)”并不是出色的“能耐(A b i l i t y)”,这些术语只是意味着潜在可能的高绩效。

因此,动态能力与高绩效并不是同义反复,资源基的变化只是说明组织以不同的方式做事,而并不一定比过去要好。

Te e c e等在给出动态能力定义的同时,提出了能力分析的3P框架,即过程(Processes)、位势(Posit ions)与路径(P a t h s)。

但接下来,Te e c e便发现这一框架只注重了企业“做什么”的一面,而忽视了“为什么做”,即“知”的一面,因此于1998年又提出了一个定义与框架,将动态能力分为机会感知能力和机会把握能力。

[19]到2007年,他更明确地提出了相对完善而具体的分析框架,认为动态能力包括机会感知、机会把握、战略重构三个维度。

[4]而在2007年与H e l f a t等一起合作编写的《动态能力:理解战略变革》一书中,他们更进一步提出,动态能力是由搜寻能力、选择能力与配置能力三部分共同组成的。

尽管配置,或者说实施方面的动态能力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搜寻与选择也是同等重要的。

[2]综合而言,当前文献认为动态能力主要有感知/搜寻、决策/选择、重构/配置三个维度。

因此,根据Te e c e、H e l f a t等的动态能力维度划分、战略过程理论及相关文献成果,再依据对企业高管的访谈,本文认为,动态能力是组织意会能力、[20,21]柔性决策能力[22,23]与动态执行能力[24,25]的整合。

组织意会能力是对参考框架中的刺激或变化的感知与解析,是主体开发对环境的认知地图的过程,是一个解析的过程,是企业为特定的战略目标而搜寻内外环境信息并进行有效解析的能力。

柔性决策能力是以时间为重要决策标准,快速地制定、评估、选择战略方案,同时又能随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并对之负责的能力;是既能快速制定决策又能及时调整决策的能力;[23]是根据环境变化改变初始决策的自由度。

[22]动态执行能力是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机制,协调各方力量,并保证正确方向的能力,由战略协同与动态控制两个要素构成,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与总体战略的协同是执行的核心,[26]使组织、战略、行为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是动态执行的重中之重。

上述能力结构从洞察内外环境及其变化开始,到进行柔性战略决策并形成协同与控制力量付诸实施,体现了企业从认知到决策再到行动的完整过程,动态能力实际上是组织意会能力、柔性决策能力与动态执行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晶,并且其效用的发挥也要依赖于三种能力的整体综合表现。

2. 企业动态能力的功效Wa n g和A h m e d认为,考察动态能力的功效更应该基于长期绩效,即持续优势的视角。

[10]事实上,寻求持续优势是企业亘古不变的中心话题。

然而在环境多变的情况下,企业获取与维持单一优势非常困难。

因此,D`Av e n i提出持续优势是系列短暂优势的集合。

[27]本文认为,持续优势是以自身实力为基础,能应付或创造环境变化,长期提供为顾客认可的产品或服务的状态。

动态能力作为动力性高阶能力的特质使其能有效改变组织赖以生存的,而自身不能适应内外环境目标变化而贬值甚至失效的战略资源、组织惯例与职能能力。

首先,动态能力通过对战略资源的创造、扩张、整合、重构与更新,创造新的资源结构,实现优势持续。

[2,28,29]随着企业目标使命、自身实力与外部环境三假设的变化,企业原有资源不一定能继续有效支撑组织发展,某些资源甚至可能成为企业继续前进的障碍。

此时,企业必须预先或反应性地改变资源基础,使之与变化的内外环境及目标使命相适应。

其次,动态能力通过促进组织惯例的演化而实现优势持续。

组织惯例可以维持内部结构与协调关系稳定,减少组织冲突,有助于降低组织成本,提高组织效率。

然而,组织惯例毕竟是机械的缺乏意图的组织活动,是相对固定、难于变化的习惯、程序和基因,[30]内外环境变化的改变将使组织记忆失去原有光彩,惯例模式能适应过去环境,而可能与当前环境格格不入,惯例可能变为惯性,此时必须进行有效调整与变革,必须通过惯例执行者的能动调适来达成与内外环境的演化性匹配。

最后,动态能力通过对职能能力的改变而实现优势持续。

职能能力是企业的谋生本能,企业必须有职能能力来使其不断完成任务来求得生存。

[17]但是,当环境变化加剧,职能能力可能反而成为企业行动桎梏。

此时,审时度势的动态能力能更新现有职能能力或发展新职能能力来适应或预应新环境,从而在不断从一轮技术性匹配到新一轮技术性匹配的过程中,实现演化性匹配,达成优势持续。

[2]上述动态能力的作用路径说明了其对持续优势的作用机理。

然而也正由于动态能力的非直接作用,一些学者认为,持续优势本质上源于新的资源、惯例、运营能力等所形成的新的资源结构(Conf iguration),而非动态能力本身。

[8]事实上,资源结构作为一个静态概念,本身不会自动产生新的资源结构,而须通过动态能力才能实现。

因此,表面上看,持续优势确实源于新的资源结构;但本质而言,动态能力扮演着类似发动机、企业心脏的功能,作为改变组织资源、运作惯例、职能能力的动力源,更显示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也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如Macher和Mower y、胡望斌等、邱钊等、曹红军和赵剑波等。

[31-34]因此,我们提出:假设1:动态能力对企业持续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1a:组织意会能力对企业持续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1b:柔性决策能力对企业持续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1c:动态执行能力对企业持续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 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环境最主要的特征是其不确定性。

现有研究一般将环境不确定性分为三个维度,即动态性、敌对性及复杂性。

总体来说,复杂性/异质性是与动态性相联系的概念,关于环境复杂性/异质性维度的深入研究较少,[35]因此,本文赞同K e a t s和H it t、[36]张映红[37]等的观点,即环境不确定性主要包含动态性与敌对性两个维度。

(1)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一些学者认为,不同环境下企业动态能力的功效不同。

[11,38]当环境相对稳定,技术进步不明显、顾客偏好相对固定时,强势的动态能力可能是无用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可能由于能力的维持成本而增加企业负担,有碍企业绩效。

[38]而在高度动荡的环境中,机会稍纵即逝,而威胁可能如影随形,环境动荡减少了现有能力和竞争地位的价值潜力,企业需要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实体能力进行频繁而难以预料的变革,此时动态能力尤其有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