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精品资料

合集下载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

过共析钢
白口 铸铁 亚共晶白口铸铁
0.77-2.11
2.11-4.30
珠光体+二次渗碳体
珠光体+二次渗碳体 +莱氏体 莱氏体 莱氏体+二次渗碳体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共晶白口铸铁 过晶白口铸铁
4.30 4.30-6.69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hh
3

纯铁的室温平衡组织(0.01C/%) 铁素体
材料
工业纯铁 45 T8 T12 亚共晶白口铁 共晶白口铁 过共晶白口铁
处理状态
退火 退火 退火 退火 铸造 铸造 铸造
侵蚀剂
3-4%硝酸酒精溶液 3-4%硝酸酒精溶液 3-4%硝酸酒精溶液 3-4%硝酸酒精溶液 3-4%硝酸酒精溶液 3-4%硝酸酒精溶液 3-4%硝酸酒精溶液
放大倍数
×450 ×450 ×450 ×450 ×450 ×450 ×450
hh 7
绘出所观察的显微组织示意 图,画时抓住组织形态的典型特 征,并在图中表示出来。 根据显微组织近似确定亚共 析钢的含碳量: C%= (P×0.77)/ 100 + (F×0.0218)/100, 式中:P和F分别为珠光体 和铁素体所占面积(%)
hh 8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 画出所观察显微组织示意图,并注明 材料名称、含碳量、侵蚀剂和放大倍数, 显微组织画在直径为30-50mm的圆内, 并将组成物名称以箭头引出标明。 根据所观察的显微组织近似确定一种 亚共析钢的含碳量。 分析和讨论: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的组 织和性能的影响。 实验后的感想与体会
hh
6
实验设备及材料 金相显微镜; 金相图册; 各种铁碳合金的显微样品 实验内容及步骤 验前学生应复习讲课中的有关内容和阅读实 验指导书,为实验做好理论方面的准备; 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标准试样的 平衡组织,识别钢和铸铁组织形态的特征,根 据Fe-Fe3C相图分析各合金的形成过程;建立 成分、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铁碳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其性能与组织密切相关,而组织的形成与平衡相变过程密切相关。

为了深入了解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形成机制,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

实验一:样品准备科学家们准备了一系列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样品,按照质量百分比控制了碳含量在0.02%到6.7%之间。

样品制备过程中需注意保持样品的纯净度,避免其他杂质的影响。

实验二:样品加热处理将样品置于高温炉中,进行加热处理。

加热过程中需控制加热速率,以免样品出现不均匀加热的情况。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科学家们可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热处理过程。

实验三:金相显微镜观察经过加热处理后的样品,科学家们使用金相显微镜进行观察。

金相显微镜是一种特殊的显微镜,可以通过对样品进行酸蚀或电解抛光等处理,使得样品表面显露出不同的组织结构。

通过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可以了解铁碳合金的相变规律和组织形成机制。

实验四:相图分析除了金相显微镜观察外,科学家们还进行了相图分析。

相图是描述材料相变行为的图表,可以直观地显示出不同组分和温度条件下的相变情况。

通过对铁碳合金的相图分析,可以确定相变温度和组织形成的规律。

实验五:数据分析与总结科学家们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总结。

他们对不同成分和温度条件下的铁碳合金组织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比较,找出了组织形成的规律。

同时,他们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验证了实验观察的准确性。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验观察,科学家们对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发现,铁碳合金的组织形成与碳含量、温度和冷却速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不同条件下,铁碳合金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如珠光体、渗碳体、马氏体等。

这些组织结构的形成直接影响着铁碳合金的性能。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的结果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以获得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同时,也为铁碳合金的合金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实验报告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实验报告引言:铁碳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其性能与其组织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对于深入了解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热处理实验,观察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变化,并分析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选择合适比例的铁和碳粉末,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均匀混合。

2. 热处理实验:将混合后的铁碳粉末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热处理。

根据实验要求,设定不同的温度和保温时间。

3. 试样制备:将热处理后的铁碳合金坯料进行切割和打磨,制备成适合观察的试样。

4. 金相显微镜观察:使用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进行观察,分析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得到了一系列铁碳合金的金相显微照片。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主要包括珠光体和渗碳体。

珠光体是由铁和少量的碳组成的固溶体,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渗碳体是由碳在铁基体中的扩散形成的,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2. 随着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铁碳合金的珠光体含量逐渐减少,而渗碳体含量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碳原子更容易扩散到铁基体中,形成渗碳体。

3. 铁碳合金的渗碳体形态也会随着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在较低的温度和短时间保温条件下,渗碳体呈点状分布;而在较高的温度和长时间保温条件下,渗碳体呈连续分布。

4.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对其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珠光体的存在可以提高铁碳合金的韧性和延展性,而渗碳体的存在可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节热处理参数来控制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以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变化规律以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是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其含量和形态会随着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控制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可以调节其韧性、延展性、硬度和强度等性能,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剖析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剖析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剖析铁碳合金是指铁与碳组成的合金,是冶金行业中最重要的一类材料之一。

铁碳合金的组织与性能在冶金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将通过钢材的制备过程,观察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并对其组织特征进行剖析。

1.实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所采用的材料为50#的碳素结构钢丝材,化学成份如下表所示:|元素 |C |Si |Mn |P |S ||----|----|----|----|----|----||含量%|0.48-0.55|0.17-0.37|0.50-0.80|≤0.035|≤0.035|1.2 实验设备本实验所采用的设备如下:1)电阻炉:电炉高度为5.5cm,直径为8cm,进口宽度为4cm。

2)普通砂轮机:砂轮直径20cm,转速为3000转/min。

4)金相显微镜:倍率为100-1000倍。

1)样品制备:首先将丝材放入电阻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20℃,保温时间为10min,然后将丝材从电炉中取出,经过空冷和水淬火处理。

用砂轮机和水平磨床对样品进行粗磨和细磨,得到镜面试样。

2)组织观察:用金相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和分析。

2.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热处理后,50#的碳素结构钢丝材的平衡组织一般为珠光体和石墨。

珠光体主要包括渗碳体、铁素体和贝氏体等,其中渗碳体是最主要的组织类型。

在珠光体和石墨之间可能还会存在一些肥粒铁素体。

珠光体中的渗碳体是由固溶的碳在铁中析出的,具有球状、颗粒状、板层状等不同的形态。

石墨主要分为层状和点状两种。

层状石墨多分布在钢材的表面和内部的缺陷处,而点状石墨则多分布在片状区域中。

肥粒铁素体是一种类似于珠光体的组织,但其珠粒较大,多分布于工件的表面或附近。

通过金相显微镜的观察,可以看到在钢材的细磨表面上,珠光体的颗粒直径较小,分布均匀,并且铁素体、贝氏体和渗碳体之间的边界很明显。

在大颗粒肥粒铁素体的位置,珠光体的颗粒颗粒直径较大,而且形状不规则。

对于珠光体和石墨共存的情况,石墨的形态和分布对钢材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Word版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Word版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一、实验目的:1、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及研究碳钢在平衡状态下的组织特征,(包括白口铸铁)并建立组织与铁碳状态图间的关系。

2、分析成分(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铁碳合金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和分析钢铁材料的基础,所谓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是指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条件下(退火状态,即接近平衡状态)所得到的组织。

我们可根据Fe—Fe3C相图来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主要是指碳钢及白口铸铁的组织其中碳钢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其显微组织密切相关。

另外碳钢和白口铸铁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Fe—Fe3C相图的理解。

从Fe—Fe3C相图上可以看出,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室温显微组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这两个基本相所组织。

但是由于含碳量不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析出条Fe—Fe3C相图铁素体(F)—是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

铁素体为体心立方晶格,具有磁性及良好的塑性,硬度较低。

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明亮的等轴状的晶粒;在纯铁和亚共析钢中呈多边形块状分布,当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呈现不连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体周围。

渗碳体(Fe3C)—铁与碳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含碳量为6.67%,硬度高而脆,耐蚀性强,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呈白亮色,若用苦味酸钠溶液浸蚀,则渗碳体会被染成暗黑色或棕红色,而铁素体仍为白色。

可由此区分铁素体和渗碳体。

按成分和是形成条件不同,渗碳体可呈不同形态:一次渗碳体(初生相)是直接从液态中析出的,所以在过共晶白口铸铁中呈粗大的条片状;二次渗碳体(次生相)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往往呈网络状沿高温下的奥氏体晶界分布,在室温下的过共析钢中沿珠光体呈网络状分布;三次渗碳体是由铁素体中析出的,通常呈不连续的片状存在于铁素体晶界处,数量极微,一般可忽略不计。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的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的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的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简介
本实验旨在分析一块铁碳合金材料的平衡组织,观察它们在断口以及深度位置所呈现
的组织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力学性质提供参考。

实验设备
本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立体观察显微镜(OM)、圆锥材料磨床、磨床磨具(橡胶滚珠磨头)。

实验程序
1. 使用特定工具将试样轴状材料磨削至任意一侧,精磨厚度至0.1mm,以清晰地观察断口及深度位置的组织结构;
2. 断口的OM观察和测量;
4. 根据观察和测量结果,给出相应的报告。

实验结果
1. 断口的OM观察:实验结果显示,铁碳合金在断口处具有大量的析出相,表现为类
囊状的析出物,呈不规则分布;
2. 深度位置:深度位置OM观察到,深度位置相对来说更加均匀,析出物分布较为均匀,析出物具有小尺寸细腻的类囊状,以及大尺寸的类棒状。

总结
本实验采用显微镜等设备,观察和测量了一块铁碳合金材料的平衡组织,并给出相应
的报告。

实验结果证实,铁碳合金在断口处表现出大量的析出相,析出相呈不规则分布;
而在深度位置,析出物呈现在尺寸较小类囊状,以及尺寸较大类棒状。

本实验所得结果,
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其力学性质提供有力参考。

铁碳合金相图及平衡组织分析

铁碳合金相图及平衡组织分析
P F
T8钢(4%硝酸酒精溶液)
P
T12钢(4%硝酸酒精溶液)
P Fe3CⅡ
T12钢(碱性苦味酸钠水溶液)
Fe3CⅡ P
共晶白口铁(4%硝酸酒精溶液)
L'd
亚共晶白口铁(4%硝酸酒精溶液)
Fe3CⅡ
P
L'd
过共晶白口铁(4%硝酸酒精溶液)
Fe3CⅠ L'd
小结: 不同含碳量旳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形貌特征
腐蚀剂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碱性苦味酸钠水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工业纯铁(4%硝酸酒精溶液)
F 晶 界
15钢(4%硝酸酒精溶液)
F P
45钢(4%硝酸酒精溶液)
F
P
65钢(4%硝酸酒精溶液)
铁碳合金相图及平衡组织分析
一、试验目旳: 1. 熟练利用铁碳相图,提升分析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 及组织变化旳能力; 2. 掌握碳钢和白口铁旳显微组织特征。
二、试验概述: 1. 铁碳相图旳分析; 2. 铁碳合金中常见旳固态组织及特征; 3. 工业纯铁、碳钢和白口铁旳显微组织特征。
三、试验内容、措施及要求: 1. 讨论Fe-Fe3C相图(相、组织、性能与含碳量旳关系); 2. 借助显微镜和电脑对金相试样实物及其电子组织图片进行 观察,分析不同成份铁碳合金旳室温平衡组织形貌特征; 3. 随堂完毕电子试验报告。
为确保工业用钢应具有 足够旳σb 和一定旳δ 、Ak , 故其碳含量一般都不超出 Wc1.3% ~1.4%。
Ψ HB σb
δ Ak
1.0
试样名称 工业纯铁

实验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2学时)一、实验目的1. 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 结合课堂内容了解含碳量对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状态和相对量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材料、仪器、装置XJP-6A双目金相显微镜(配数字图像采集系统)、XJP-3C双目金相显微镜、45钢20钢。

三、实验原理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和分析钢铁材料性能的基础。

所谓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如实际生产中的退火状态,即接近平衡状态)所得到的组织。

根据课堂讲授相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均由铁素体(α)和渗碳体(Fe3C)的这两个基本相组成。

但由于含碳量不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量、析出条件以及分布情况均有所不同,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的组织形态。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及特征:(1)铁素体(α)用3%-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明亮的等轴晶粒,如图1所示。

图1 铁素体图2 二次渗碳体图3 三次渗碳体(2)渗碳体(Fe3C)渗碳体是Fe与C的化合物,含量为6.69%,质硬而脆,耐腐蚀。

经3%-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Fe3C呈亮白色;若用苦味酸钠浸蚀,则Fe3C被染成暗黑色或综红色。

按成分和形成条件的不同,Fe3C可呈现不同的形态。

Fe3CⅠ是直接从液体中析出的,故在白口铸铁中呈粗大的条件片状,如图2所示; Fe3CⅡ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往往呈网络状沿奥氏体晶界分布,如图3所示;Fe3CⅢ是由铁素体中析出,通常呈薄片状存在于铁素体晶界处,数量极微,可忽略不计。

(3)珠光体(P)珠光体是α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在一般退火处理情况下(近于平衡状态)是由铁素体与渗碳体相互混合交替排列形成的层片状组织,如图4所示。

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具有不同特征的珠光体组织。

在高倍放大时能清楚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由于显微镜的鉴别能力小于渗碳体片厚度,这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就吸能看到是一条黑线,当组织较细或放大倍数再低时,珠光体的片层就不能分辩,而呈黑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
一、实验目的:
1、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及研究碳钢在平衡状态下的组织特征,(包括白口铸铁)并建立组织与铁碳状态图间的关系。

2、分析成分(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铁碳合金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
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和分析钢铁材料的基础,所谓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是指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条件下(退火状态,即接近平衡状态)所得到的组织。

我们可根据Fe—Fe3C相图来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主要是指碳钢及白口铸铁的组织其中碳钢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其显微组织密切相关。

另外碳钢和白口铸铁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Fe—Fe3C相图的理解。

从Fe—Fe3C相图上可以看出,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室温显微组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这两个基本相所组织。

但是由于含碳量不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析出条
类别含碳量(%)显微组织浸蚀剂工业纯铁C<0.02铁素体(F)4%硝酸酒精溶液碳

亚共析钢0.02<C<0.77铁素体+珠光体4%硝酸酒精溶液
共析钢=0.77珠光体(P)4%硝酸酒精溶液
过共析钢0.77<C<2.03珠光体+二次渗碳体(网状)4%硝酸酒精溶液白口
铸铁
亚共晶白口铸铁 2.03<C<4.30珠光体+二次渗碳体+莱氏体4%硝酸酒精溶液
共晶白口铸铁=4.30莱氏体4%硝酸酒精溶液
过共晶白口铸铁 4.30<C<6.67一次渗碳体+莱氏体4%硝酸酒精溶液
Fe—Fe3C相图
铁素体(F)—是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

铁素体为体心立方晶格,具有磁性及良好的塑性,硬度较低。

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明亮的等轴状的晶粒;在纯铁和亚共析钢中呈多边形块状分布,当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呈现不连续的网状
分布于珠光体周围。

渗碳体(Fe3C)—铁与碳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含碳量为6.67%,硬度高而脆,耐蚀性强,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呈白亮色,若用苦味酸钠溶液浸蚀,则渗碳体会被染成暗黑色或棕红色,而铁素体仍为白色。

可由此区分铁素体和渗碳体。

按成分和是形成条件不同,渗碳体可呈不同形态:一次渗碳体(初生相)是直接从液态中析出的,所以在过共晶白口铸铁中呈粗大的条片状;二次渗碳体(次生相)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往往呈网络状沿高温下的奥氏体晶界分布,在室温下的过共析钢中沿珠光体呈网络状分布;三次渗碳体是由铁素体中析出的,通常呈不连续的片状存在于铁素体晶界处,数量极微,一般可忽略不计。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在一般退火处理情况下是由铁素体与渗碳体交错排列的层片状混合组织。

经硝酸酒精浸蚀后,在高的放大倍数下能较清晰地看到平行相间的组织,相对较宽的为铁素体,细条的为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珠光体的片层则不能分辩清,而呈黑色。

性能组成物硬度(HB)抗拉强度σb
(MN∕m2)
断面收缩率
ψ(%)
相对延伸率
δ∕(%)
冲击韧性
A K(J)
铁素体60―90120—23060—7540—50160
片状珠光体190—230860—90010—159—1224—32
渗碳体750—82030—35——≈0
莱氏体(Ld‵)—是在室温是珠光体及渗碳体以及二次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含碳量为4.3%的共晶白口铸铁1147℃时形成的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晶体,其中奥氏体冷却时析出二次渗碳体,并在723℃以下时分解为珠光体,。

莱氏体的显微组织特征是在白色的渗碳体的基底分布着黑色斑点及细条的珠光体。

二次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混在一起,从形态上难以区分。

根据组织特点及含碳量不同,铁碳合金可分为工业纯铁、钢和铸铁三大类:
(一)、工业纯铁
纯铁在室温下具有单相铁素体组织。

含碳量<0.02%的铁碳合金一般称为工业纯铁,它为两相组织即由铁素体和少量三次渗碳体组成。

黑色网络线条是铁素提的晶界,白色不规则块状是铁素体,在某些晶界处有不连续的薄片状的三次渗碳。

二)、钢
1、亚共析钢:
亚共析钢含碳量大于0.02%而小于0.77%,其组
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素
体的数量逐渐减少,而珠光体数逐渐相应增加,两者
的相对量可由杠杆定理求得。

例如:含碳量为0.45%
的钢(45钢)珠光体的相对量为
P%=45/0.8×100%=56%。

铁素体的相对量
(工业纯铁 F%=08-045/08×100=44%。

另外,也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珠光体和铁素体各自所占视场面积的百分数,近似的计算出钢的含碳量,即C≈P×0.8%,(P为珠光体占视场面积的百分数)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珠光体所占视场面积的百分数为50%,则该钢的含碳量C%≈50×0.8%≈0.4%(因室温下铁素体的含碳量极微,约为0.008%则可忽略不计)。

相当于40#钢。

20#钢退火45#钢退火
60#钢退火 T8钢退火
2、共析钢:
含碳量为077%的碳钢称为共析钢,它由单一的珠光体组成,是由铁素体与渗碳体交错排列的层片状混合组织。

3、过共析钢:
含碳量超过0.77%而小于2.06%的钢称为过共析钢,它在室温下的组织由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组成。

当钢中含碳量越多网状的二次渗碳体也越多。

组织形态为片层珠光体和网络状的渗碳体,经硝酸酒精浸蚀后珠光体呈暗黑色,而二次渗碳体呈白色细,若用苦味酸钠溶液浸蚀,则体会被染成暗黑色。

T12#钢退火 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 T12#钢退火苦味酸钠溶液浸蚀
(三)白口铸铁
1、亚共晶白口铸铁:
含碳量大于2.06%小于4.30%的白口铸铁称为亚共晶白口铸铁。

在室温下亚共晶白口铸铁的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

经硝酸酒精浸蚀后珠光体呈暗黑的树枝状的组织,。

莱氏体的显微组织特征是在白色的渗碳体的基底分布着黑色斑点及细条的珠光体。

二次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混在一起,从形态上难以区分。

2、共晶白口铸铁:
共晶白口铸铁的含碳量等于 4.30%,在室温下共晶白口铸铁的组织由单一的莱氏体组成。

经硝酸酒精浸蚀后在显微镜下黑色斑点及细条状的珠光体分布在白亮色的渗碳体的基体上的组织就是莱氏体
3、过共晶白口铸铁:
含碳量大于4.30%的白口铸铁称为过共晶白口铸铁。

在室温下过共晶白口铸铁的组织为一次渗碳体和莱氏体组成。

经硝酸酒精浸蚀后在显微镜下黑色斑点及细条状的莱氏体的基体上分布着亮白色粗大条片状的一次渗碳体。

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
过共晶白口铸铁
三、实验步骤:
1、观察工业纯铁、20#、45#、60#、T8、T12钢及亚共晶、共晶、过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分析及仔细辨认组织组成物。

2、分析工业纯铁、20#、45#、60#、T8、T12钢及亚共晶、共晶、过共晶白口铸铁的中随含碳量增加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四、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每个试样的显微组织特征。

2、分别绘出一个亚共析钢、(20#或45#)共析钢(T8)、一个过共析钢的组织。

3、分别绘出一个亚共晶白口铸铁、一个共晶白口铸铁、一个过共晶白口铸铁的组织。

用引线标注出各组织组成物的名称,并在每个图的下面标明;材料、状态、组织组成物、放
大倍数、浸蚀剂。

4、根据组织随含碳量变化的特征,分析组织及性能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