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和创新意识易混易错

辩证否定观和创新意识三、易错易混点:【1】否定就是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破坏或毁灭。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而该观点认为否定是借助外力作用实现的事物的变化,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扬弃就是抛弃。
这种观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扬弃是……。
把扬弃理解为抛弃,是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上是否定了事物的发展。
【3】创新就要怀疑一切。
创新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
创新必然要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点旧思想进行怀疑和突破。
但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4】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人们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用新的观点和办法去解决。
要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创新,但创新仅是其中的一个主观条件。
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原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
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
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造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
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内容,保留其积极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田螺遗梦》的创作就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它剔除了原有传说中的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保留了积极的价值理念,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融入国际元素,使之发扬光大,是一次成功的“扬弃”。
(2013深圳二模)36.(2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1.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bcd)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C.抽象的否定D.主观、任意的否定2.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bcd)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而得到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6.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abcd)A.原因和结果B.必然性和偶然性C.可能性和现实性D.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
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bd)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和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9.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克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
克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纪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纪录本来就是用来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abcd)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10.联系的重要形式有:(abcd)A.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B.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C.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D.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11.下列关于时间空间的正确说法是:(abc)A.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B.时空都具有客观性C.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三维的D.时空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2.下列关于物质和运动的正确说法是:(abcd)A.物质都是运动的B.运动都是物质所作的运动C.脱离开物质的纯精神运动和不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3.实践活动的特点有:(abc)A.客观性B.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主观性14.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bd)A.国家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B.阶级斗争C.爱因斯坦进行思维实验D.化学化家进行化学实验15.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是:(abd)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C.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意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D.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17.下列关于人与客观规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c)A.一切规律都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单独存在B.人类不能选择规律C.人类不能改造规律D.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有能力摆脱规律的支配18.下列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d)A.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C.整个世界都是人类实践的结果D.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19.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尊重规律为借口,不敢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的观点和做法犯的错误有:(bcd)A.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B.贬低或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犯了机械决定论的错误D.犯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一)20.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完全否认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在实践中急躁冒进的观点和做法犯的错误有:(abd)A.否认了质变要以量变为前提和准备B.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C.犯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D.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21.二元论的错误有:(abc)A.否认了世界的统一性B.最终仍然属于唯心主义C.认为世界上存在物质和精神两种本原D.否认了世界的变化和发展22.关于物质和存在,正确的说法有:(abcd)A.万事万物的最高共性是客观实在性B.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都具有可知性2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abc)A.离子和场B.生产关系C.人的阶级属性D.经济基础24.辩证法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承认:(cd)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物质统一性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D.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性25.联系的特点有:(abd)A.客观性B.多样性C.斗争性D.普遍性2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A.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B.一定形式的运动意味着一定的变化C.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7.发展的特点有:(abd)A.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B.世界处于发展中,但是仍然存在发展中的复辟和倒退C.世界处于发展中,因而每一个具体事物都处于前进和上升的过程中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28.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共同之处是:(abc)A.都是统一的物质运动规律的表现形式B.都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C.都表现为特定的必然性D.都无需有意识的人的参与29.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30.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abcd)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与具体D.逻辑与具体。
马原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原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大家还一定要多做梳理,查漏补缺,放眼全局,把复习过以及没复习到的地方梳理一遍,下面传媒研考小编整理了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2.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
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
3.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
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
复”,是“扬弃”的结果。
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体现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以上是传媒研考为考生整理的考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传媒研考小编预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马哲 辨析题(重点)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2、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3、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世界统一于存在。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5、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这一观点不准确。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轮复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十课考点一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要么肯定一切, 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发 展和联系 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 的关系 的环节
是发展的中断 和停止
盲点排查
判断: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2.扬弃包含抛弃、保留、发扬和提高的意思 3、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解析: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实质是扬弃 √2. ×3.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4.辩证的否定是根本途径
知识小结
辩证 否定 观 (世 界观)
1、内涵: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的两个特点:是发展的环节 是联系的环节
3、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 (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
当堂检测
C 下列成语中体现辩证否定原理的是( )
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④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肯定一切——蝴蝶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 否定一切——蝴蝶将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火眼金睛
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分
否定的动 力
辩证否定观 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形而上学否定观 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否定与肯 定的关系
是既肯定又否定。既 “克服”又“保留”。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 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辩证否定的特点
3、从哲学意义上看,破茧而出后的蝴蝶还是不是 原来的蝴蝶?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破茧而出前的蛹是旧事物;破茧而出的蝴蝶是 新事物。
新事物总是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 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
2018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考点:形而上学否定观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8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考点:形而上学否定观
每每提到千古奇冤的故事我们就想到窦娥,可是,其实有这么一个角色它比窦娥还冤,它就是否定。
否定通常像是还珠格格中的容嬷嬷、情深深雨蒙蒙中的雪姨一样让人觉得反感,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不了解否定,没有对否定形成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一不小心掉入形而上学的陷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否定观即形而上学否定观。
其实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扬弃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看下什么是形而上学否定观?
2018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考点:形而上学否定观
什么叫形而上学否定观?
一方面是认为否定是外在的、主观任意的否定,比如,我一回头把一只小狗吓死了,我就是否定了小狗;我劈头盖脸骂你一顿,我就否定你了;另一方面就是认为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的否定,换句话说,就是将否定和肯定看作是火与水的关系,认为否定和肯定是绝不相容的。
要么肯定一切,眼中只看到了好的地方,看不到坏的地方;要么否定一切,即眼中一切都是不利、不好的,没有一点有利、有用之处。
生活中很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次失败就觉得自己的天塌下来,从此一蹶不振;或者是因为一次成绩的提升就傲娇起来,认为自己自此踏入人生的巅峰不用再去努力了。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高中政治-71 辩证否定观

71 辩证否定观【基础回顾】1.辩证否定(1)辩证否定的内涵。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的实质。
(4)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5)方法论要求: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2.形而上学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技能方法】1.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
(1)把一只昆虫踩死,把一粒麦种磨碎,或者写上一个“A”字,然后又把它涂掉,这是一种否定,是一种来自外力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中断。
这是形而上学所理解的否定。
(2)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它不是事物外在的否定,而是其内在的否定;不是他物对此物的否定,而是从此物自身中发展出来的否定,即此物通过其内在矛盾而达到的对自身的否定。
事物正是通过这种自我否定而实现“自己运动”的。
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
2.识别辩证的否定的关键词:吸取、保留和改造、肯定又否定、克服消极的保留合理的、继承与发展、继承与创新、对待传统文化、突破传统、理论创新、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突破陈规旧俗、创新、新产品,新思路,新方案,新突破、解放思想、大胆吸收借鉴;反面的有:抛弃、全盘否定、完全彻底否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等。
【基础达标】1.近年来,各种振兴传统文化的呼声颇多,各种建议、倡议和实际行动也在轰轰烈烈地展开。
2020年高考政治母题探究及变式训练专题38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解析版)

专题38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考向1辩证否定观母题 1.(2017·江苏高考) 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传统社区是一种“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血缘、地缘、感情为纽带,身边都是亲人、熟人,人情交往密切。
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节奏加快,社区已近乎一个“陌生人社会”,个人权利得到更多尊重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分明,居民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助和互动,甚至出现“对门不相识”的状况。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已逐渐成为时代潮流,这为建设新型“熟人社区”提供了新思路。
社区通过建设“云平台”,公示政府公共服务政策、社区业务办理流程、活动通知等,实现信息共享。
此外,还在“云平台”上专设“邻里互助”“邻里商圈”等专栏,使玩具、图书等闲置物品顺利置换,实现物品共享;私人厨房、书房、车位临时出借,实现空间共享。
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还通过“云平台”与居民加强互动交流,实现共同治理……共享、共治使得“邻里之间不再陌生”成为可能。
展望共享社区的未来,有人说,“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
请运用一个最恰当的哲学道理评析上述观点。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答案】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共享社区吸收、保留了传统社区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共享社区改造了传统社区中的消极因素,增添了社区中所没有的现代因素,从这个角度说,共享不是简单的回归。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共享是社区建设向更高层次的创新发展。
【解析】本题要求用一个原理解答,仔细分析“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这个观点,结合哲学原理,只能选用辩证否定观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④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单项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兔子和乌龟赛跑,乌龟肯定输,但并不能够证明乌龟无能,而是安排比赛的人无能。
这是因为安排比赛的人()。
①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②没有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③没有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兔子和乌龟的能力
④用主体的同一需要评判不同事物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分析】安排比赛的人无能,这是因为安排比赛的人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①当选;②不选,没有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属于无关选项;③不选,材料不涉及没有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兔子和乌龟的能力;④当选,材料表明用主体的同一需要评判不同事物的价值。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