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 预习单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预习单

五年级下册语文预习单

1《草原》预学单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感觉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要点),领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产生认识西部的兴趣。

(难点)2.领会作者表达的方法,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难点)3.背诵 1、2 自然段。

【预习导航】一、读句读段绘声绘色我是用()语气读本文的,读了()遍,已达到()程度。

小组显现中我得了()颗星。

二、认字认词活学活用1. 看拼音写词语gāo g ēgōu lèdīyín shuāi jiāo()()()()j íchísǎ tuōlǐm ào xiūsè()(yíb ìqi ān lǐ()j()(īn piāo dài w)(ǔcu)()ìs èy ùli)ú2.形近字组词迂()襟()貌()迁()禁 ()豹()毯()渲()勒()毡()喧()勤()谈()宣()勃()3.多音字组词mēng蒙 m éngměng4.写出以下加点字的意思葱翠欲滴(.)各抒己见(.)风雨飘摇(.)食欲(.)奋笔疾书(.)积劳成疾(.)疾恶如仇(.)疾苦(.)三、品句品段入情入境1.走近作者老舍2. 这篇文章依据的场面,最后描绘了次序,经过作者记述第一次接见内蒙古大草原时,先描绘了风景,再描绘情况,赞叹了草原,颂扬了。

3.默读第1 自然段,让你感觉到草原的什么?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句子中感觉到的?4.默读 2—— 5 自然段,你感觉到蒙古族人民的什么?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中感觉到的?5.联系课文,谈谈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夕阳。

”这句话的理解和领会。

四、见仁见智有根有据采集我国各民族的待客方式五、化人化文相辅相成1. 这篇课文写作特点是先写(),再写()。

这类方法叫()。

2.用上边的方法写《我们的校园》2《丝绸之路》预学单班级姓名【教课目的】1.认识 9 个生字,读记“等候、矗立、绘声绘色、五彩斑斓”等词语。

1.草原 作业超市

1.草原 作业超市

作业超市1.《草原》预习单班级:姓名:一、我会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课文,读通句子,相信你能超过三遍。

二、我会写☆☆☆☆☆认真读课文,正确读写以下字词:毯陈鞭忍草原线条柔美境界惊叹回味乐趣洒脱衣裳彩虹飞驰马蹄礼貌拘束干部举杯羞涩感人会心微笑摔跤目的地蒙古包热乎乎奶豆腐襟飘带舞三、我会做☆☆☆☆☆通过读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四、我会查☆☆☆☆☆把你搜集到的关于草原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写下来,或者剪下来粘贴在后面吧。

课堂练习:第一课时一、写好每一个字毯鞭羞涩二、填一填一()千里()色()流()飘()舞这种(),()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一首()的小诗。

三、读一读,写一写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小,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文中画“_____”的句子中,“绿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

(2)作者在写景物的同时,不忘写自己的感受。

请用“﹏﹏﹏”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出来。

(3)这段话主要写了。

四、课外延伸:熟练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读一读,写一写。

(1)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

()(2)国画的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3)用线条画出轮廓。

()(4)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二、填一填。

()的空气()的天空()的绿毯()的线条()的小诗()的乐趣()的小鸟()的衣裳()的草原()的主人()的帽子()的微笑静立()一碧( ) 翠色()三、想一想,填一填。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课预习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课预习单》

1草原学生预学案设计课题草原时间建议10~15分钟1.课文共有熟读课预学内容文()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1.读一读本课的生字,给下面的字补全音节预习字词。

____ǔx________ǎn ____è毯腐羞____ēi涩微2.根据书写提示,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读课文,试着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羞涩微笑衣裳彩虹拘束惊叹)(1)一场大雨过后,天边挂起了一道(。

(2)小鸟属于天空,是不受()的。

《草原》这篇文章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内容感知问____________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____________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的特点,以及____________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老舍原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中国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剧本《____________》等资料搜集。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质疑_2丁香结学生预学案设计课题丁香结时间建议10~15分钟1.课文共有熟读课预学内容文()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1.读一读下面的两个多音字,把它们在文中的读音用“√”选出来预习字词。

单薄.(bòbáo)参差.(chācī)2.工整地抄写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缀拙幽恍雅3.读课文,试着理解下面的词语,并选词填空。

恍然模糊单薄幽雅笨拙(1)那个小山村环境(),人民纯朴,简直像一个世外桃源。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预习卡 1 草原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预习卡 1 草原

状元预习卡 1 草 原
★生字识记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小丘(qi$ qi%)
渲染(xu`n xu3n )
迂回(y$ y%)
蒙古包(m9ng m0ng )
襟飘带舞(j~n j~ng )
2.仔细观察下列字的结构,再认真写一写。




★词语理解 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奇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迂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翠色欲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碧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感知
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本文通过描绘草原___________和蒙古同胞热情欢迎汉族兄弟的动人情景,表现了蒙汉人民____________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___的无限珍惜之情。

★质疑问难
作者写作时是怎样突出中心,并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预习单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预习单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预习单知识点1.生字组词:学习文中出现的新字,并进行组词练习。

2.多音字:掌握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如“行”、“蒙”等,并能够正确读音及组词。

3.近义词和反义词:识别并理解文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4.理解词语: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重要词语进行解释,如“一碧千里”表示草原广阔无垠,全是绿色。

5.句子解析:分析一些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描绘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6.问题归纳: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7.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即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预习单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预习单课题:《草原》作者:老舍时间建议:10~15分钟预学内容: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注意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手法。

3.对文章中的生词和难句进行标注,并尝试理解其含义。

预习字词:1.朗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纠正发音。

2.抄写生字新词,加强记忆。

3.使用生词造句,加深理解。

内容感知:1.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分析文章的结构,尝试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对文章中的典型场景进行想象和描绘,提高阅读的趣味性。

资料搜集:1.收集有关老舍的生平资料,了解他的其他作品。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和习俗。

阅读质疑:1.对文章中的难句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

2.尝试解答同学或老师提出的关于文章的问题。

写作要求:1.根据对《草原》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2.在读后感中,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对草原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的感受。

3.使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草原,展现文章带给自己的启示。

请根据以上预习单进行准备,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探讨《草原》这篇课文。

记得在预习过程中做好笔记,以便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学生课前预习单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学生课前预习单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学
生课前预习单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我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段落分层
第一部分(1):写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美景的感受。

第二部分(2~5):写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热情地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依依话别四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草原的风光美和民俗美,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与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结构梳理
这篇游记散文按照地点转换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出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可以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草原风光,第二部分写蒙古人民热情好客。

其中第二部分又可以细分为蒙古族同胞迎接远客及主客见面时的情景和主客联欢并话别的情景。

多音字提示
勒,①读音:lè,组词:勾勒、勒令、勒索、悬崖勒马;
②读音:lēi,组词:勒紧、勒一勒。

蒙,①读音:mēng,组词:蒙骗;②读音:méng,组词:启蒙、蒙蒙细雨;③读音:měng,蒙古、蒙古包。

第一课草原预学单延学单

第一课草原预学单延学单

1草原学生预学单学校班级学生座号1草原延学单学校班级学生座号一、在划线字的正确音节上打“√”。

迂回(yūyú)衣裳(shānɡshanɡ)拘束(sùshù)渲染(xuān xuàn)二、我会读,并能用带点的词造句。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既……又……既……又……三、我能理解句子,并填空。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还把()比作()。

2.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迂回”的意思是();“迂回”写出了()明如玻璃”的意思是(),“明如玻璃”说明了()。

八、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来。

3.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用“~~~~~~”画出来。

4.最后一句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A.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D.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 草原 预习单(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  草原 预习单(附答案)

1 草原 2.本文共有个自然段,我会给自然段标上段落。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渲.染()勾勒.()天涯.
() 摔跤.()羞涩.()低吟.
() 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3.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露 ( ) 宿 ( ) 勒 ( ) ( ) ( ) ( )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草原 线条 柔美惊叹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蒙古包 热乎乎 奶豆腐 礼貌 拘束 干部 举杯 羞涩 感人 会心 微笑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初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赞美了草原风光的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参考答案
2.本文共有 5 个自然段,我会给自然段标上段落。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渲.染(xu àn )勾勒.(l è)天涯.
(y á) 摔跤.(ji āo )羞涩.(s è)低吟.
(y ín ) 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3.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露 l ù(暴露) 宿 ch áo (朝鲜) 勒 l è(勒令) l òu (露水) zh āo (朝阳) l èi (勒紧)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虹 裳 陈 蹄 腐
涩 微
羞 毯
虹 裳 陈 蹄 腐 涩 微
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
五年级下册语文 1 草原自主预习单
一、朗读课文
1.我已读了()遍课文。

并且重点背诵了第一、二自然段。

2.本课共有()自然段,我已在重点语句上做了批注。

二、生字新词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并组词。

毯()渲()羞()涯()
貌()襟()涩()拘()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一碧千里
勾勒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洒脱
三、主要内容
《草原》是一篇散文,作者按照顺序记叙,县描写草原;在描写草原场面和的情形。

作者,,最后,一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和的写法,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根据第一自然段内容填空
1.这段话描写的是( )的美好风光,概括为小标题是( )图。

2.这段话写出了草原( )、( )、( )的特点。

3.文段中“天底下”这一部分写了( )、( )、( )、
( )、( )等事物,着重写的是( )和( )。

4.“一碧千里”描写了( ),“翠色欲流”描写了( )。

(选择序号填空)
A.绿的程度
B.绿的形态
C.绿的范围
5.文中画“( )”的句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这句中看似在写( )
和( ),实际上是写( ),突出了( )。

6.文中画“”的句子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这句中把( ) 比作
( ),用( )比喻( )。

7.在文中用“”划出一句是用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并说出把
( )比作( )。

8.用“//”给这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9.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的( )和( )的特点。

10.(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中的“这次”说明了( )。

(2)“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中的“一碧千里”说明( )。

“茫茫”的意思是( ),“而并不茫茫”是因
为( )
五、收集资料(作者简介‘作品’成就等)
老舍
六、质疑问难
预习之后,我想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