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老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1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2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草原的独特感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拓展任务。
教学重点:1. 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草原的兴趣和感受。
2. 学会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难点:1. 通过描写草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2.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草原》的课本和电子板书2. 描述草原特点的图片或实物3. 各小组的合作角色卡片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 出示或展示具有草原特点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关于草原的,请大家先说一说你对草原有什么了解或感受?Step 2 阅读课文(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大意。
2.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内容。
Step 3 分组合作(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有4-5名学生。
2. 每个小组从草原的不同角度来进行合作探究,角色卡片分为:草原观察家、草原画家、草原大家、草原记者。
3. 角色卡片的分配和要求由教师提前与学生说明。
4.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角色,合作来完成以下任务:- 草原观察家:观察草原的景色和动植物,描述草原的特点;- 草原画家:用画笔或颜色制作草原的画,并且用文字描述画面;- 草原大家:从草原的意义和价值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草原记者:以采访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草原的特点和意义。
5.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任务。
Step 4 合作展示(15分钟)1. 各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2. 学生可以通过演讲、展示草原画作、采访等形式进行合作展示。
Step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草原的特点和意义。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共37张PPT)

总结课文:
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 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主题思想:
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 及受到蒙古族社员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 厚情谊。
研读第一部分: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 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想一想,“更可爱”的原因是什么? ②“那么……那么……”能换成“非常、很”等词语吗?
研读第一部分: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体会草原的碧绿 和辽阔。
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 象画面。
当我们领略了草原的羊群、小丘、天空之美后,再读这句话, 我们读出了什么?
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老舍先生是第一次到草原,更写出老舍先生的 欣喜、愉悦之情。
研读第一部分:
句子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 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种境界,既
,又
。
研读第一部分:
句子2: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 草原的无限乐趣。
学习词语:
勾勒 境界 洒脱 鞭子 疾驰 彩虹 马蹄 豆腐 拘束 羞涩 摔跤 襟飘带舞
理解词义: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用线条描画出轮廓。 回味:在回忆中细细体会。 疾驰:飞快地奔跑。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 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教学课件

1草原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作时 者 简 介
老舍(1899-1966年)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
家、作家,有“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 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 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知识备查
草原:指半干旱地区杂草丛生的大片 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
shang
裳
易写错
不要少写“点、横”
衣裳
sè
涩
不要少写一“点”。
苦涩 羞涩
我要去草原
识字游戏
襟衣绿彩境鞭马飘裳毯虹界子蹄带舞
多音字
měng (蒙古族)
蒙 mēng (蒙骗)
méng (启蒙)
例:我的启蒙( méng )老师是蒙(měng) 古族人,他教导我做人要正直,不能蒙 (mēng)骗别人。
明朗——晴朗 奇丽——瑰丽 迂回——曲折 拘束——拘谨
勾勒——勾画 洒脱——潇洒 疾驰——飞驰 羞涩——害羞
明朗——阴暗 低吟——高唱 迂回——笔直 团结——分裂
舒服——难受 洒脱——拘束 静寂——喧闹 羞涩——大方
词语解释
一碧千里:指一片碧 绿的颜色,十分宽广。 本课指呼伦贝尔大草 原一眼望去全部都是 绿色的意思。
书写指导:整体要写紧凑,左 边是双人旁,中间山和几字 要扁小、两字中间有一横。
识字方法 加一加
毛+炎=毯 革+便=鞭 虫+工=虹
土+竟=境 尚+衣=裳 足+帝=蹄
识字方法
换偏旁: 江—虹
字理识字: 裳
形声字。衣表意,其古文字形体像 一件衣服,表示和衣服有关;尚表声, 有崇尚义,反映出古时人们崇尚服饰。 本义指下身的衣服。后泛指衣服。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1课《草原》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1课《草原》重要知识点归纳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之旅中,我们首先踏入了第一单元的精彩篇章,开篇之作便是老舍先生的《草原》。
本文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辽阔、美丽而又充满民族风情的草原世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并归纳这篇课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课文主题与文学体裁课文主题:本文描绘了作者初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动人情景,展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民族团结的美好画面。
文学体裁:散文。
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所见所感。
二、作者信息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著称,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三、重点字词1.生字:●毯(tǎn):毛毯,毯子,指铺设的地面装饰物。
●渲(xuàn):渲染,中国画技法之一,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勒(lè):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2.多音字:●行(háng, xíng):在此文中“一行行”读作háng,表示成行的东西;而“行走”则读作xíng,表示走动。
3.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辽阔—广阔,热情—热烈●反义词:热情—冷漠,清晰—模糊四、修辞手法1.比喻: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将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草原上的美景。
2.拟人:文中虽未直接出现典型的拟人句,但通过对草原、天空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力和情感色彩。
3.排比: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五、经典语句与段落1.经典语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草原风貌及作者的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描绘事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的壮丽风光,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草原风貌。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感悟作者对草原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魅力。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教师辅导,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如“碧绿”、“辽阔”等。
学生再次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草原的哪些特点?教师提问: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草原的哪些情感?4.课文解析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草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重了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4.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草原》作者:老舍原文略。
2.生字词表碧绿、辽阔、美丽、赞美、向往、丰收、牧歌、骏马、牛羊、毡房等。
3.教学课件制作关于草原的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辅助教学。
4.家长签字表家长签字确认表,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

• 1.从全文看,前一段写什么?后四段段写什么?
• 总结
草原的美丽景色
• 这篇课文着重写了作者见到的
和
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景
赞美了 蒙古,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助的深情厚谊
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和人一样的感情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和。动作。
拟人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某物人格化,赋予人的动作和情 感,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 xx特点,表达了......的感情。极 为传神,富有表现力。
<2>拟物:把 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 作或情态。
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
亲切相见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
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也不知道是谁的
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
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
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心情激动
主
客
民族团结互助
情谊深厚
热情款待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 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 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 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 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 们再回敬。
小丘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读句子想象:一个“流”字给你怎样的感觉? 翠色欲流:颜色非常苍翠郁郁葱葱像水一样要流出 来一般.(也称“翠色欲滴”) 欲:想要;几乎;好像
[课件]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课件]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https://img.taocdn.com/s3/m/17645a8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b.png)
角色扮演:体验草原民族生活习俗
01
角色扮演的目的: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 草原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04
学生选择角色,了解该角色的生活习俗和特点。
02
角色设置:设置牧民、马头琴手、摔跤手等草原民族角色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扮演。
05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草原民族的生活场景和文化特色 。
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进而影响草原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开垦耕种
将草原开垦为农田会导致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也会 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和破 坏,同时也会对当地气候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旅游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草原地区旅游观光,体验草原文化和生活习俗。 这促进了草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文化创新
在传承草原文化的同时,当代社会也注重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例如,将传统马头琴与现 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将传统游牧文化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推动 草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03
活动流程
06
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角色扮演的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分享交流:我最喜欢的草原美景或活动
分享交流的目的:通过分享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草 原美景和活动,增加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分享方式
分享内容: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草原美景或活动,可 以包括草原日出日落、骑马奔驰、蒙古包住宿体验等。
学生提前准备好分享内容,可以是图片、视频或文字描 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 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 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 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为什么把迎接的人群比作彩虹呢? 因为写马群,突出一个“快”。 “忽然,像被一阵风
朗读时通过轻快的语速就能表现出喜爱之情。背诵
可以通过抓主干(重点景物)的方法进行,也就是抓住
“明朗的天空、一碧千里、白色的羊群、柔美的小丘、
静立不动的牛羊”等背诵。
这是课后第1题哦!
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
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
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迎接、款待、送别客人的? (串珠问题2)
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
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
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倒上了、摆上了、不大一会儿”写出了蒙古族同胞早 有准备。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客人, 这充分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奶茶
奶豆腐
手抓羊肉
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 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 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啊!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马壮,这里的人们勤劳好客,美 丽善良。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当我再次深情地望着它时,我听见一阵接一阵的歌声:“美丽 的草原,我的故乡……”
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夏日草原(节选)
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 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如 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那极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 我转一圈而无始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 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学习目标
1. 会认会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绿毯、境界、皮鞭、彩虹、马蹄、羞涩、摔跤、” 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重点) 3.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衣( 裳 ) fu
( 稍微 ) 马( ) 蹄
奶豆( ) 腐
二、选择填空。 “一”有以下解释: A.相同 B.数目字 C.纯,专 D.满,全 “一碧千里”的“一” 应取______解释; “一模一样”的“一” 应取__DA____解释; “一百五十里”的“一” 应取______解释。 B
1 草原
第 二 课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
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பைடு நூலகம்
颜色非常苍翠郁郁葱葱 像水一样要流出来一般。
中国画
练一练: 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绿草如茵 绿意盎然 绿意葱茏 青山绿水 披红挂绿 绿盖叠翠
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 的感受。并背诵。
从蒙古族人民跑几十里去迎接客人、盛情款 待远客、敬酒联欢、深情话别等可以看出蒙古族 和汉族之间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一种人情美。
两个“一百五十里”的反复,既表现了草原的辽 阔,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 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 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 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 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回旋,环绕。 行动自然,无拘无束。 用线条画出轮廓。 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1. 能找出描写草原的优美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 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揣摩优美的语句,领会 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者情景交融表达方法。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 感情。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 (核心问题)
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这篇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 先景后情,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 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第一次见到 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 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 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推荐阅读
藏北草原
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星星点点的帐篷,在 这绿色的海洋中,好像害羞的姑娘,用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自己。 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藏北的草原是温柔的。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最吸 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群,羊儿在牧羊姑娘轻轻的歌声中,静静地吃着 嫩草。放牧的藏族小伙子,骑在高大的马背上,奔跑着,玩耍着,说 笑着……
那时,漂亮的姑娘会穿上美丽的衣服,手捧洁白的哈达和珍贵 的木碗,盛上满满的青稞酒,伴着甜美的歌声,为来自各地的客人 们敬酒。
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子声,赛马开始了!勇敢的小伙子们骑上自 己的马,在草原上飞奔。前边的小伙子,在阳光下,黑黑的脸儿、 强壮的身体给人一种蓬勃的力量。看着他,你就会想到草原上高高 飞翔的雄鹰。
思考:文章“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大圆周的唯一的中 心点”这句话中,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一错觉?
习题源于《点拨》“当堂练习”第三题
三、阅读理解。(根据课文第1 自然段,完成练习) 1. 用“√”选出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 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 满心的愉快。 2. 文段中有两个表示“绿”的四字词语,分别是___一__碧__千__里____和 __翠__色__欲__流____。我还从课外积累了一个,它是 __苍__翠__欲__滴_____。
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 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我当然明白我的祖先在游牧生活里有许多的艰难之处,可是,七八 月间,时当草原的盛夏,阳光静好,青草繁茂,鹰雕从云层下低飞掠 过,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zhà)蜢(měng)和草虫,在身前 身后弹跳得好远,还不断发出“嘎”的鸣叫,旷野无人,只有轻柔的 风声,这里,应该就是天堂了吧?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 朋友。
hǎo(好像)
好
hào(好奇)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 :看娘着睁天着大空眼中睛火好红. (的h太ào阳)奇好地. (看hǎ着o),像妈一妈个发大现气了球急,忙三拉岁她的进小屋姑。
理解词语
【翠色欲流】 【渲染】 【洒脱】 【迂回】 【羞涩】 【勾勒】
整个草原全是碧 绿碧绿的,一眼 望不到边。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概括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 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 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
比作白色的大花。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怎样来理解这句诗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
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 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课文结构
景色美
草
空气新鲜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天空明朗 并不茫茫 回味无穷
原
群马疾驰 欢迎远客
人情美 载歌载舞 盛情款待
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习题源于《点拨》“当堂练习”第一、二题
一、读拼音,写汉字。
tǎn
chén
shang
绿( 毯 ) shāo wēi
( 陈 )列 tí
1 草原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当堂检测
陈 巴 尔 虎 旗
我们一起跟随作者,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独特吧!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 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 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 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 堂》、剧本《茶馆》等。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点缀着一些星星般的五 颜六色的花儿,像是许多花蝴蝶在草地上飞舞。远处,小河像一条 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酥油茶、青稞酒和牛肉飘散着香 味,为藏北草原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气息。我心中不禁赞叹:美呀! 实在令人兴奋。
8月,这里要过隆重的丰收节。农民们要到田里去看看庄稼,还 要举办赛马、赛牛、射箭等活动。
课文从草原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远迎款待汉族同胞的
人情美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美。
阅读方法解密 找中心句 概念:中心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自 己的态度,抒发自己情感的句子。 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 出现的句子。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 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串珠问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