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

目前,心理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几个主要来源是学习问题、专业发展问题、经济及连带问题、情感问题和就业问题。大学生如不能正确地面对这些问题带来的压力,心理上承受不起困难和挫折,心理健康会受到极大威胁,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后果。文章最后提出了三点应对措施。

一、心理压力及其表现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是造成他们出现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由依附性向独立性过渡,心理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共性。在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交往与闭锁、个人意愿与家庭期望等诸多压力和冲突面前,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孤独、苦闷、情绪低落、思想消沉、冷漠、偏异、反感和厌倦等等。做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看上去好似泰山压顶,包袱沉重。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活得很累”、“没劲”、“真烦”。

二、压力来源及不良后果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有时正确深刻,有时错误肤浅;有时客观全面,有时主观片面,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初步成熟和不完善的矛盾。

1. 学习问题。大学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中学有很大的

不同。中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是以老师教学为主,学生自己

理解少练习多,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然而大

学则不同。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内容多,教材有取舍,

授课方式是以教师指导性讲解、学生自学为主。这要求大

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态度上

的被动从而做到主动自觉。然而许多学生特别是刚进大学

的新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仍然抱着过去学习的心

理,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

便有茫然失措的感觉,进而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从而由兴

奋转为自卑、消沉,部分学生处于难以适应的境地,久而

久之倍感学习压力,产生厌学心理。认知是刺激和反映的

中介,外界刺激正是通过认知这一中介发生作用而使人产

生各种心理行为。

2. .专业发展问题。专业发展问题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一类是由于高考填志愿盲目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

业,如电信、计算机、电子等专业。但是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热门专业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时倍感压

力,困难重重另一类是由于高考分数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专业的分数线,只能服从分配调剂到学校生源不足的冷门专业。这类学生觉得自己以后的前途暗淡,不能静下来学

习。这两类同学中有的屈服于现状,极度冷淡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在学习上得过且过,毫无钻研精神。严重的还悲观厌世,长期失眠,精神错乱,容易产生失范行为,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自杀等行为。另一极端类型却是成才压力导致超负荷运转,“累”、“苦”难熬,有些大学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他们普遍重视专业实用课程和社会急需课程的学习。热门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而长线专业和面向艰苦行业的学生则想方设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甚至不惜花钱去辅修有实用价值的热门课程,如计算机、外语、法律、财经等等。他们废寝忘食,超负荷运转,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重重。

3. 经济及连带问题。因家庭困难造成学生经济紧张而陷入困

境的学生在学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每年全国

26.4%大学生支付不起学费,13.5%大学生甚至生活费用都

有问题。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支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4. 情感问题。情感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

对于保持和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其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情感寄托对象主要有家庭、同辈群体、恋人以及网络。大学生情感都是基于现实而生的,而一旦当他们不能从一种理性的角度来对自我情感问题进行分

析、判断和评价时,矛盾和冲突就会产生。上大学前,大学生情感寄托对象主要是家人和好友。进入大学后,他们面对一个新的异质性很强的同辈群体,尽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友情,但是大学的情感问题都似乎比以前更成为一个难题。远离家乡和父母的大学生总会有一种孤独感,一旦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其他冲

突,这种孤独感就会进一步加剧,从而产生心理焦虑和压力。有的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交往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封闭起来。

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

容易导致孤独症、抑郁或自卑。还有的是因为性格上的不

合群,他们在同学中不被理解而被排斥,其中一部分人独

往独来,不和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

格孤僻、残暴等心理倾向。也有的被失恋、单相思困绕而

产生苦闷、惆怅、失望、悔恨、愤怒等情绪。这些都给给

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为精神疾病。某

大学一名男生与女同学建立了恋爱关系,女同学提出分

手,他认为遭到了抛弃,极度悲伤之下,企图自杀。总

之,人际关系长期不和谐、周围的紧张空气和竞争环境都

极易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正

常发展。

5. 就业问题在原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

行统一分配,不论什么性质的学校和专业只要拿到文凭,

就可以捧上“铁饭碗”。大学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没有

竞争意识,更没有危机感和失业感。如今,大学生找不到

工作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03年是

高校扩招后第一年毕业生,2003年毕业生比上年增加30%,

人数达到330万。截止2003年六月底就业统计,研究生就业

率为70%,本科生就业率为50%,专科就业率为35%,全国

总体就也率为52%。数据意味着有100多万大学毕业生没有

找到工作。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毕业生成

为“商品”,是人才还是庸才都要到市场上去亮相,供需见

面,双向选择。专业和社会需要对口,有真才实学的大学

生成了“抢手货”,而滥竽充数者则无人问津。毕业分配制

度的重大变革,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即使大学毕业很可

能找不到工作或者称心如意的工作,残酷的现实令部分大

学生忧心忡忡。有的毕业生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

己,我行我素,与社会需求产生明显的反差,难以找准自

己的定位,有的毕业生心情烦躁、精神不振、自卑恐慌、

无所适从。

三、对策

怎样才能最大化地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保持健康心理,在大学期间更好地全面健康发展,成为有用于社会的真正人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大学生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自己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是不可避免客观存在的。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