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江阴半岛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江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江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前言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更好的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江苏省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以及《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结合江阴市实际情况,编制《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向,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导向,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在本区域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土地利用的专项规划和行业用地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江阴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总面积98753.5公顷。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第三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章规划目标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调整第四章农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第二节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度第三节合理利用安排各类农用地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第一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布局与控制第二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第三节保障重点基础设施用地第六章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基础性生态用地规模与布局第二节构建生态屏障廊道第三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第七章土地用途区及管制规则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第一节土地整治规模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工程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第一节中心城区范围与发展方向第二节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边界划定第十章镇(街道)土地利用调控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第一条地理位置江阴市地处长江下游,位于北纬31°40′34″至31°57′36″,东经119°59′至120°34′30″,北有长江公路大桥与靖江市相连,南近太湖,有锡澄高速公路与无锡惠山区相接,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
福清地理环境

三、福清地理气候
福清属南亚热带,有短暂冬季,暖热湿润。年平均气 温一般在17~20摄氏度之间,1月平均气温10.8摄氏度,7 温一般在17~20摄氏度之间,1月平均气温10.8摄氏度,7 月平均气温28.2摄氏度,积温6532摄氏度。年日照2025小 月平均气温28.2摄氏度,积温6532摄氏度。年日照2025小 时。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10月至翌年2 时。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10月至翌年2月月降水量少 于30~50毫米,秋冬旱明显。年均相对湿度在75~80%之 30~50毫米,秋冬旱明显。年均相对湿度在75~80%之 间。 年降雨量丰沛,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蒸发量大。 经常发生旱灾,有“十年九旱” 经常发生旱灾,有“十年九旱”之称。沿海地带大风日数 多,中部平原和内陆山区大风日数较少,且多出现在台风 影响的时段。台风侵袭时常有大风暴雨,既带来灾害,也 带来较多的雨水,缓解旱情。
四、福清地理资源
山林资源较丰富。用材林所占比重不大(约占32%),灌木 山林资源较丰富。用材林所占比重不大(约占32%),灌木 林地、薪炭林、经济林等所占比重较大。 光温资源丰富,温雨同季,最适宜喜温喜湿的水稻、甘薯、 甘蔗等作物生长,具备荔枝、龙眼、枇杷等亚热带果树生 长的气候条件。种植业以花生、甘薯、小麦为主,复种指 数只有190%。 数只有190%。 有发展水产养殖、海洋捕捞和海运的资源 条件。部分海滩地还可辟为牧场和植树造林,既绿化又排 碱。
福清地理环境
授课人:吴保朝 单位:福清消防大队
主要内容
一、福清地图 二、福清自然地理 三、福清地理气候 四、福清地理资源 五、福清交通 六、福清地域经济。
海 拔 1000.3m 1000.3m 911平方 公里Leabharlann 1519 平方公里84
市海洋与渔业局争取百日攻坚 完成全年任务新闻模板

福清侨乡报-福清新闻网8月19日讯(记者:林文捷)近日,市海洋与渔业局按照市委工作部署,推出“大干150天”目标,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在海洋工作方面,该局以服务项目用海为重点,完成了江阴半岛壁头角东侧机械制造1号、2号项目海域使用权挂牌出让。
目前,我市正推进江阴工业区东部区域建设,为保障项目用砂,下一步,该局将做好江阴工业区J区块和蓝色产业园J2区块的海砂开采报备工作。
同时,加强综合执法,动建一艘百吨级钢质船,目前该项目已经按照相关程序进入招标阶段。
在渔业工作方面,该局大力推进渔港建设,目前,东瀚镇海亮沃口二级渔港建设项目已经立项,被定为2016年福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今年新增补的东瀚镇莲峰国家二级渔港及避风锚地项目,也进入前期筹划阶段。
同时,该局还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推进现代设施渔业建设。
上半年,全市共发展封闭式工厂化养殖面积2.8万平方米,下半年拟再发展1.2万平方米,并提升改造渔业基地,确保全年渔业生产总产量达到44.66万吨。
此外,该局还积极推进创新区域试点工作,新大泽、京海、宏峰泰、海兴、福铭、胜田等6家企业承担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创新区域发展示范项目,已按照总验收的要求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在年底前有3家企业提交验收申请报告。
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该局制定了《福清市海漂垃圾清理工作方案》,组织人员对正在实施海漂垃圾清理整治的新厝镇江兜村、峰头村和东瀚镇莲峰村、沙埔镇锦城村进行验收,并争取让东瀚镇文关、后营两个村的海洋环境整治项目尽早实施。
此外,督促城头镇吉钓岛、高山镇北垞村、江阴镇小麦岛等,开展渔港清理整治工作。
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近期,该局持续消除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盲点,利用水产品药残快检设备,加强对水产养殖企业的抽检,严厉打击违法用药行为。
下半年,将进行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53批次,制止不合格水产品上市销售。
福清兴化湾复杂地质条件下海上风电钢管桩沉桩分析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 发展与创新 |·253·2020年第10期福清兴化湾复杂地质条件下海上风电钢管桩沉桩分析李爱美,项建强,周兴政(福清海峡发电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322)摘 要:福清兴化湾海域地层岩性具有鲜明的福建海域花岗岩特性,地层复杂多变,给海上风电桩基础施工带来较大的难度。
文章通过分析和总结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沉桩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花岗岩特殊岩层中钢管桩沉桩控制措施。
关键词:兴化湾;花岗岩复杂地质;瘪桩;塌孔中图分类号:TM614;TU75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0)10 -0253-02作者简介: 李爱美,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测绘,地质勘察。
1 工程概况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江阴半岛东南侧和牛头尾西北侧,场区位于福清市南部兴化湾海域内,场址泥面高程-28~-3m ,中心离岸距离约4.7km ,面积约18.5km²。
该工程基础形式主要为斜桩(6∶1)高桩承台;承台直径15.6~18m ,钢管桩桩径1.9~2.1m ,桩厚28mm [1]。
规划装机容量280MW ,安装10台5MW ,32台6.XMW ,2台8MW ,1台10MW 。
2 兴化湾地质情况分析福建海域广泛有花岗岩分布,花岗岩属于特殊性岩土,地层岩性复杂多变[2]。
兴化湾海上风电场场区海底地形起伏、局部有深槽、暗礁,覆盖层厚度以及岩面、变化起伏大,局部有孤石分布,尤其是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具有不均匀性、离散性、差异性、突变性,给工程建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3]。
风机位自海床面以下最大钻探深度60.00m ,根据岩土层按其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及岩土性质差异共分成7个大层,部分土层因土性特征差异又细分若干个亚层[4]。
主要地层情况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地层(Q 4)。
①1层淤泥:灰色,饱和,土质不均匀,场址区分布较广泛,大致分布在-9.99~-26.10m ,标贯击数N =1.7;①2层淤泥混砂:灰色,饱和,土质不均匀,高等压缩性,场址区普遍分布,大致分布在-6.79~-29.65m ,标贯击数N =2.0~6.1;②2层中砂:灰~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状,土质不均匀,高等压缩性,层薄且只存在个别机位附近;③层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饱和,土质不均匀,高等压缩性,层薄且只存在个别机位附近;④1层粉质黏土:局部为黏土,灰黄~黄褐色,饱和,局部土质不均匀,中等压缩性,分布不均,大致分布在-11.24~-31.72m,标贯技术13.2-23.9;⑤层黏土或淤泥质黏土:灰色,饱和,土体整体较均匀,高等压缩性,层薄且只存在个别机位附近。
江阴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环评报告书简本

江阴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环评报告书简本1 规划概述1.1 规划背景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位于福州市福清境内的江阴岛,具有深水岸线优势和自然资源、土地、电力供应等优势条件。
2000年底福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共同开发江阴工业区的重大决策, 2004年12月,福州市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
近年来,已有部分企业入驻该区。
为加快江阴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确保整个江阴岛区域的同步协调发展,江阴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组织开展了江阴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环评的编制。
1.2 规划目标、规划定位与产业布局规划目标:以江阴港口和江阴工业区为龙头,沿陆上交通干线为两翼展开布局,突出以江阴岛南部为中心的港口重工业区的开发,辐射渔溪、新厝、上迳和龙高半岛各开发区,形成一个中心和二个轴线的分工明确、各具特色、互相关联、协调发展的港口经济区。
规划定位:福州市域和福清市域重要的现代化外海深水港口和临港基础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工业集中区。
产业发展方向:依托港口优势发展钢铁、能源、化工、机械、修造船等临海基础型工业以及其延伸工业;积极发展港口运输业和物流业。
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工业集中区发展要求、自然条件及周边基础设施条件,形成“一主、三副”的布局结构。
“一主”即江阴组团,“三副”即指新厝组团、渔溪组团和岛北组团。
1.3 规划范围与规模江阴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江阴本岛、福厦路沿线渔溪、新厝镇,规划区面积158.6 km2,包括:北到规划渔溪镇区北侧—龙高高速公路和柯屿垦区水面为界,西至福厦铁路,东至兴化湾,南至过桥山和江阴港区,涉及江阴全镇、渔溪镇南部、新厝镇区及其北部行政村。
其中:江阴组团规划范围在下宅村―后庄村―南渚村的规划路一线以南的半岛区域,面积67.51km2。
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35万。
1.4 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布局用地功能包括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生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类型。
(1) 江阴组团规划布局与结构江阴组团规划用地范围67.51km2,规划建设用地51.65km2。
区域环境概况

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纬25˚18′-25˚52′,东经119˚03′-119˚42′,东临大海,隔海坛海峡与平潭县相望,东北至西北与长乐、闽侯、永泰市(县)毗邻,西部与莆田市相连,南面濒临兴化湾,隔海与笏石半岛、南日群岛遥望。
江阴半岛坐落于福清市南部,位于兴化湾西北湾顶,西面分别与福清市鱼溪镇、新厝镇接壤,与莆田市江口隔海相望。
江阴半岛岛形似柳叶状,原为福建省第五大岛,东西宽3.45km,南北长18.48km,面积89.8km2,海岸线长54.98km,东为东港,西为西港,南为兴化湾,自1970年来陆续建成后朋、柯屿、墨山、过桥山等与陆地相连接的海堤,从此便成为半岛。
江阴半岛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距福厦高速公路及筹建中的福厦铁路均12km,距福州市85km、福清市44km、莆田市65km;距长乐国际机场81.7(80.7)km;距马尾港113海里、上海532海里,香港360海里;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距基隆150海里、台中100海里。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启动区位于福清市江阴半岛的西南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9′,北纬25°26′,规划范围为北起过桥山,东至新江公路,南至规划江阴港区界线,西至规划海堤。
启动区基本呈1/4扇形布局,东面、北面紧靠新江公路,南面、西面靠海,新江公路向南延伸约2公里接江阴5万吨码头。
具体地理区位详见图2-1。
3.1.2地质地貌与沉积物类型(1)地形地貌福清市地处戴云山脉向东蜿蜒的支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长乐——南澳大断裂带大致经融城至渔溪斜贯中部。
西北部属戴云山脉东向支脉,多低山丘陵,山间谷地有洪积——冲积平原,全市最高峰古崖山尾海拔1000米;东南部以台地、低丘为主,融城——海口,及江镜、渔溪为冲积——海积平原;南部龙高半岛楔入福清湾、兴化湾中。
海岸为具有沙泥滩的回升侵蚀漏斗型低丘、台地岩岸,岛屿100多个,港湾众多。
江阴市实施地下水禁采的成效与举措

质灾 害发生发展得到了初步控制 。 据 统 计, 苏锡 常地 区地 下水 漏斗区面积 比禁采前减 少了 15 24 m . 少 了 5 . :减 k
地下水的决定》 以下简称《 ( 决定》颁 )
布实施 以来 , _
市 , 真贯彻 《 定》 神 , 认 决 精 采取有 效 措施 , 积极 开展禁采 工作 , 地下水 水 位 已显著 回升 . 地面沉 降速率得到 了
果是地质环境 得到了明显 的改善 . 地
积达 1 k 2 万 r 的降落漏斗 , 大沉降 n 最
量达到 1 8 造成 了道路 、 . m, 0 桥梁 、 码
禁采以来 。我市 累计组织企业节 水、 改水项目6 个。 O 年减少用水约 1 0 0 5 万t ,其中减少地下水用水量约 1 0 0 0 万 t 积极推 广改水节水新技术 , 。 本着 “ 优水 优用 、 质供水 ” 分 的原则 . 少 不 乡镇 、 企业兴 办 了工业水 厂 。 采用 相 对 简单 工艺将 地表水 处理后 用 于工 业 生产 ,既节 约了企业用水成本 , 叉 满 足了经济发展 需要 . 现了水 资源 实 的优水 优用 ,取得 了 良好 的社会 效 益、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举报非法凿井等违法行 为 . 力地促 有
进了禁 采工作 的顺利实施。 二、 地下水禁采具体举措
l 广 泛 宣传 _
争取社会 支持 、 赢得 各方 配合是 完成地下水禁采工作任务的关键 。 地 下水禁采工作是一项 系统 工程 , 牵涉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5 06 期
江苏水利
苏 锡常地 区是 江苏 省改 革开 放 最活跃 、 经济社会最发达 的地 区。 自 2 O世纪 8 O年代 以来 ,随着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 ,地表水 污染 日趋严重 . 企业生产用水大部分依赖地下水 。由 于长期超采地下水 . 引起 了区域性 地 面沉降与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 . 到上世 纪9 0年代末 .苏锡常地 区形 成了面
江阴市三条河道低效防护林现状与改造策略

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御自然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效保障了国家生态安全。
近年来,营造的防护林普遍存在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初植密度不合理、林分生长不良等情况,加之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防护功能下降、病虫害加重、林木损失加大,影响林业生态建设作用的发挥。
因此,加强对低效防护林的科学改造工作,保障防护林健康有序更替,关系我国生态修复成果的巩固,关系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关系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强大功能的发挥。
江阴市地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水网地区,境内河网密布,多年来,江阴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河道两侧防护林建设,以营造河道两岸森林生态景观廊道,构建连续完整、结构稳定的河道两岸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河道防护林系统。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上受到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部分河道两侧防护林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和丧失,成为低效防护林。
低效防护林改造是国土治理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林种树种结构、提升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最大限度提高森林资源三大效益的重要森林经营措施。
本文在对江阴市内东青河、青祝河和冯泾三条河两岸的森林资源分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低效林现状,分析了成因,并根据对河道沿岸森林质量提升的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提出了三条河道低效防护林改造策略。
对江阴市河道防护林科学改造、增强河道防护林的防护功能、发挥河道防护林的生态屏障作用和美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类似河道低效林改造提供参考。
1 江阴市自然条件1.1 地理位置江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北面长江与靖江隔江相望,南面与太湖和无锡惠山区、锡山区接壤,东面紧靠常熟市和张家港市,西面连接常州市,地处江尾海头、长江咽喉,是长江南北较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江海联运的天然良港城市,地理位置介于北纬 31°40′34″至 31°57′36″,东经 119°59′0″至 120°34′30″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清市江阴半岛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
[摘要] 该文以江阴半岛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2009年2期TM遥感图像,对2006~2009年江阴半岛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2006~2009年,江阴半岛土地利用总体表现为道路、工矿用地、居民点的增加,林地、耕地、水体和养殖区的减少。
(2)江阴半岛土地利用程度逐年提高,变化量较大,说明江阴半岛土地利用集约度进一步提高,处于土地利用快速发展时期;(3)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动态度较大,特别是工矿用地和道路、居民地;(4)生态环境效应分析表明,江阴半岛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