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合集下载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数学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题分数:150分 命题人:卢永娜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集合{}3,5,6,8,A =集合}8,7,5{=B ,则=B A A 。

{5,8} B. {3,6,8} C 。

{5,7,8} D.{3,5,6,7,8} 2. 函数()13f x x x =+-A.[1,)-+∞ B.(,1]-∞- C.[3,)+∞ D 。

[1,3]-3。

下列函数中是同一函数的为A 。

0()f x x= 与()0f x = B 。

2()x f x x=与()f x x =C.12()f x x-= 与1()2f x x =- D. 2()f x x 与()f x x =4.集合{2,4,6,8}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A 。

16 B. 15 C 。

14D. 135.函数111y x =+-的图象是yx OyxOyOxOyxA B C D6.已知函数xx f -=2)(和函数x x g 21log )(=,则函数)(x f 与)(x g 的图象关于( )对称 A .x 轴 B .直线y x = C .直线y x =-D .原点7.函数1)1lg()(-+=x x x f 的定义域是A .(﹣1,+∞)B .上是增函数,则A .)2()1()23(f f f <-<-B .)2()23()1(f f f <-<-C .)23()1()2(-<-<f f fD .)1()23()2(-<-<f f f12.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x f ,满足0)21(=f ,且在),0(+∞上单调递减,则0)(>x xf 的解集为A.⎭⎬⎫⎩⎨⎧>-<2121x x x B 。

⎭⎬⎫⎩⎨⎧><<-21021x x x 或 C.⎭⎬⎫⎩⎨⎧-<<<21210x x x 或 D.⎭⎬⎫⎩⎨⎧<<-<<021210x x x 或第Ⅱ卷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32)则它的解析式是 .14.已知函数)(x f 14x a -=+的图象恒过定点P ,则点P 的坐标是 .15.函数xx x f 2231)(-⎪⎭⎫ ⎝⎛=的值域是_________。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2021学年)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2021学年)

甘肃省庆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甘肃省庆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甘肃省庆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2016—-2017—(2)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切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人物形象的创造,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个类型,它同样具备电影艺术的所有文化品质和美学特征,动画形象塑造是动画电影创作成败的关键.国外的动画电影,其美学特征非常清晰,一看就知道,这是美国的,这是日本的,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比如日本的动漫,尤其注意塑造自己的民族英雄形象,赋予人物极强的民族个性特征,他们的动漫形象已成为日本公民中的一个成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出现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品格和美学特征的动画形象,至今深入人心。

比如孙悟空、阿凡提、哪吒、三毛、葫芦兄弟、小蝌蚪、三个和尚等等。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尤其是动漫产业的推进,中国动画电影从资金投入到题材拓展、风格定位等诸方面全面开始学习好莱坞和日本.遗憾的是,这种学习很多却变成了跟风和模仿,跟在好莱坞和日本之后亦步亦趋,除了学到了别人的风格和技术,并没有学到好莱坞和日本动画中最动人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反而因为太想追求国际化而丢弃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到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们看到很多中国动画作品不是太像日本动画形象就是照搬好莱坞的创意。

2016—2017学年度北京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北京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初一语文2017.01(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共6分)北方风筝的制作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借鉴、溶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真正形成流派,还是从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开始的。

书中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风筝的制作工艺。

这部书激发了广大手工艺人的热忱,受到他们的推许;那些身无长技的贫苦者也沉尽其中。

一时间,北京前门附近出现了很多受益于《南鹞北鸢考工志》的风筝艺人,他们所扎的风筝被称为“曹氏风筝”。

“以天为纸,书画琳琅于青笺;将云拟水,”,是曹氏风筝动态美的精髓所在。

在制作上,曹氏风筝将传统的扎糊手法演变成了一门综合性艺术,通过扎、糊、绘、放四个工艺流程,最终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热忱(zhěn)悠久B.热忱(chén)溶合C.精髓(suí)沉尽D.精髓(suǐ)演变(2)文中“推许”中加点的“推”字正确的义项是(2分)A.推迟 B.推崇 C. 推搡 D.推测(3)在文中画线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泼洒笔墨于纸端 B.飞燕翱翔于蓝天C.鱼蟹游行于碧波 D.小船飘荡于江海2. 下面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选取两种令人伤感的事物,描绘出暮春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B. “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表达了作者在听说王昌龄走过了“五溪”艰难之地后的欣慰之情。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作者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去传送自己对朋友的劝勉和安慰。

D.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字里行间都饱含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 学校举办拔河比赛,各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双基随堂练习卷九年级语文(本试卷共23道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簇新(zù)旗帜(zhì) 惆怅(chóu ) 心矿神怡(kuàng )B. 捷报(jié)探视(tàn ) 谚语(yàn ) 无精打采(cǎi )C. 装饰(shì)却懦(qiè) 歌谣(yáo ) 不屑置辩(xiāo )D 拘泥(ní) 鼎盛(shèng ) 犀利(lèi ) 取义成仁(rén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不断地受到传统文化的________,如同微风________心田,渐渐塑造了我们的灵魂。

________的情感,如同清泉流淌,洗净了世俗的尘埃,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纯净。

我凝视着远方,思绪万千,________心怀真诚,就能在生活中找到那一抹独特的色彩,就能让心灵绽放出最美的光芒。

A. 熏陶 轻拂 真挚 只要B. 熏染 轻拂 真正 只有C. 熏陶 轻抚 真正 只有D. 熏染 轻抚 真挚 只要3.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历史的厚重。

②它如同一座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③文化自信,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豪与坚守,更是我们在时代洪流中挺立潮头的力量源泉。

④它让我们以更加坚固的信念和昂扬的姿态,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魅力。

A. 第①句中,“千年的智慧与历史的厚重”是并列短语。

B. 第②句中的“它”,指的是“传统文化”。

C. 第③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D. 第④句有一个词运用不当,应该将“坚固”改为“坚定”。

1.1.1 沁园春·长沙(限时测试)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册(必修1)(原卷版)

1.1.1 沁园春·长沙(限时测试)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册(必修1)(原卷版)

《沁园春·长沙》限时测试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寥.廓缪.姓未雨绸缪.戮.力同心B.遒劲.劲.头疾风劲.草强劲.有力C.啁.啾稠.密风流倜.傥未雨绸.缪D.悲怆.苍.茫沧.海桑田呼天抢.地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辽阔寥落碧绿珠联璧合B.橘子桔梗诤谏铮铮铁骨C.竞争竞然境况以铜为镜D.飞翔翔实安详祥和气象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怪诞、变形、夸张的形象塑造与生活细节的真实、环境的真实相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B.通过在中国基层这几个月的生活,我已经把这不同寻常的一点深深地感觉到了。

C.由于京沪高速铁路投资巨大,不仅对我国民族铁路工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德、法、日等国企业甚至政府都极具吸引力。

D.我们虽然身处雪域边关,但是全国人民一直关心着我们,一直没有忘记我们。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在玉壶....总是春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意趣贯通的两个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对仗,如“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

下面哪些句子可以组成对仗句?请选出来。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②二水中分白鹭洲③芳草凄凄鹦鹉洲④溪云初起日沉阁⑤山雨欲来风满楼⑥入山深处闻鸣啼⑦乌云磅礴走泥丸⑧三山半落青天外⑨近水浅时听鱼声⑩晴川历历汉阳树二、阅读诗词,完成各题。

(共25分)(一)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本词作于一九二九年十月。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他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也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试卷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伫(zhù)立酝酿(rǎng) 枯涸(hé) 骇(hài)人听闻B.附和(hè) 落难(nàn) 看(kān)护忍俊不禁(jìn)C.诱(yòu)惑雏(chú)形收敛(liǎn) 猝(zhú)然长逝D.玷(diàn)污泯(mǐn)灭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诀别头晕目眩憔悴可望而不可及 B.倔强班门弄斧磅薄一年之际在于春C.闲适心旷神贻慷慨玲珑剔透 D.行乞走投无路迷漫多姿多采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C、嫦娥三号向太空飞去,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

D、我独自一人形影不离地来到思源广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B.非常雪白的墙壁,晃得人的眼睛都睁不开。

C.刘老师虽然年过六十,而且身体很健康。

D.经历了千山万水,他千里迢迢地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了青神。

5、下面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A、因为看了《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B、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C、又有人附和:“收下吧,老来也有个靠。

”D、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6,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__________ ,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

《优化方案》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习题第2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Word版含答案

《优化方案》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习题第2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Word版含答案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B .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好像 D .晋军.函陵 军:驻军 解析:选C 。

C 项,犹:尚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以其无礼..于晋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选C 。

A 项,古义:那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B 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D 项,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解析:选A 。

A.辞:推辞。

B.若:如果,假如;及,比得上。

C.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隐约。

D.敝:损害;疲劳,困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敢以.烦执事 C.⎩⎪⎨⎪⎧ 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选D 。

D.焉:句末语气词。

A.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以:连词,因为;介词,拿。

C.其:代词,代指郑国;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夫晋,何厌之有B .以其无礼于晋C .佚之狐言于郑伯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选A 。

A 项为宾语前置句,B 、C 、D 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1练习:4.11 陈情表A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1练习:4.11 陈情表A 含解析

11陈情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险衅./河畔.祚薄./薄.饼行.伍/行.年四岁B.床蓐./被褥.陨.首/殒.命应.征/应.门之僮C。

日笃./辱骂.拔擢./濯.足掌握./宠命优渥.D。

盘桓./永恒.逋.慢/晡.时萤.火/茕.茕孑立解析:A项,xìn/pàn,bó/báo,háng/xíng;B项,rù,yǔn,yìng;C项,dǔ/mà,zhuó,wò;D项,huán/héng,bū,yíng/qióng.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躬.亲抚养(亲自)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望)B.门衰祚.薄(福气)夙婴.疾病(缠绕)C。

未曾废.离(废止) 刘病日笃.(病重)D。

晚有儿息.(子)诏书切峻.(严厉)解析:A项,“期”,古代丧服的名称,句中指穿这种丧服的亲族。

答案:A3。

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⑤辍耕之.垄上⑥子犯请击之.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③④/②/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①②助词,的.③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动词,到。

⑥代词,他。

答案:A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则刘病日.笃A。

臣具以表闻.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非臣殒首所能上.报D。

历职.郎署解析:例句中的“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

C项,名词作状语,向上。

A项,使动用法,使……闻。

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D 项,名词用作动词,担任……职位.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名篇名句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4小题作答。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出了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气势,曹操站在船头“_______,________”,可谓“一世之雄”。

(苏轼《赤壁赋》)(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4)或取诸怀抱,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5)_____,____。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二、文言文阅读(23分)(一)课内基础知识(15分)2.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不能:不到,不及。

C.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光亮。

D.常在于险远..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

(2)下列各项对文中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译文: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极致之景就更少了。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我也后悔那时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译文: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

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和:唱和,同声相应。

B.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确实。

D.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比:比较。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疑其.有改悔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B.皆白衣冠以.送之以.其无礼于晋C.嘉为.先言于秦王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仆所以..游目骋怀..留者所以(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B.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

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

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

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

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4.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B.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C.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D.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三、古代诗歌阅读(15分)(一)课内基础知识(6分)6.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2)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孔雀东南飞》)(3)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离骚》)(二)课外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落日郡西斋望海山①【梁】萧子云渔舟暮出浦,汉女采莲归。

夕云向山合,水鸟望田飞。

蝉鸣早秋至,蕙草无芳菲。

故隐②天山③北,梦想日依依。

【注释】①此诗当作于大同七年(541)作者出为东阳太守之后。

海山:泛指远离京都而近海滨的地区。

②故隐:归隐。

③天山:此指钟山,因在京都(今南京市)故云。

7.诗歌中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8.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情与景的关系。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月的玉米地(1)十月的玉米,熟了。

(2)这情景,如诗如画,几米阳光潋滟在玉米地里,那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收获国度。

这个世界,是秋歌的演奏,玉米叶儿在歌声中轻轻舞动小手,顺着节拍,光影流转,上演一场精美绝伦的华尔兹。

(3)十月的玉米香,近了。

(4)玉米香,弥漫在村落的每一个角落里,在乡村清新的空气里肆无忌惮地传播着,沁人心脾,甚至让人的嗅觉里也残留着那种淡淡的香味。

乡亲们的眸子里充溢的都是金黄的玉米粒。

他们小心地把玉米写成一首小诗,然后牢记在心里。

阵阵玉米香化成了千年老白干,让乡亲们醉得酥麻、舒畅。

(5)月光下的玉米地,很美。

(6)一轮明月在浅蓝的天幕上和整个玉米地对望,那天地间垂撒着的清辉,托寄着月儿的一片深情。

壮硕的玉米棒子在朦胧的月色下闪烁着梦幻的光芒,并且这些光芒“哗哗哗”地连成一片,蔓延到天边,与月对饮,共赋秋韵。

(7)看,月色里,一位中年农妇远远地从田埂上走来了。

她依旧顶着白天戴的那顶草帽,盘起的发髻藏在草帽里面,但偶尔还是有几根不安分的头发调皮地探出头来,看看那外面的世界。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岁月的痕迹已在她原本乌黑的头发上洒下了一把白色的盐花——几根白发飘散,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清晰。

她伸出一只手抚摸着埂边的玉米棒子,棒子上长出的“胡须”轻轻挠着她的手,可她早已布满老茧的手早就不能察觉到那微妙的感觉了。

(8)黄灿灿的玉米粒十分饱满,一粒挨着一粒,一排靠着一排,像一群渴望回家的孩子,迫不及待,焦躁不安。

她轻轻地摩挲着玉米杆、玉米叶、玉米棒、玉米粒,像摩挲着自己的儿女。

她温柔的目光掠过玉米地,玉米们就像感受到了母亲的注视,要瞬间就投入她的怀抱。

(9)这时,几只觅食的夜鸟盘旋在空中,它们的影子投在玉米地里,也投影到了她的心头。

(10)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⑾在母亲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一幅收获的场景:人们背着背篓,戴着草帽,哼着歌谣,猫腰钻进玉米地,霎时便没了踪影,只能听见那独属收获的天籁之音。

那里,农人用最虔诚最古老的方式收获劳作。

晶莹的汗水滴入土壤,但它们绘画出来年的甘霖,滋养着玉米新苗。

这,就是藏在母亲心中的图画。

⑿这样的劳作是辛苦的。

一天下来,母亲的手上总会添几个新的水泡,肩上总会多几道印痕。

可是在母亲的心里,她认为这才是农民,农民就应该是这样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她的生活写照,“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她的劳作方式,“挥汗成雨”则是她最本真的表达。

⒀母亲又想起多年前的一天,玉米地依旧是现在的玉米地。

听说连绵的秋雨即将抵达,我们全家人都动起来了。

于是,一场抢收玉米的战斗拉开了帷幕。

一排排玉米棒子齐刷刷地倒下,笑吟吟地躺在了背篓里。

十月,“晒秋老虎”的太阳烘烤着我们,但汗涔涔的皮肤上却可以辨清我们的一张张笑脸。

终于,在秋雨到来之前,我们抢收完毕,坐在自家的吊脚楼上,望着那濛濛雨幕,心里乐开了花。

⒁四季的变换赋予了土地最为神奇的色彩,而秋日虫鸣则是母亲心中不变的风物,是最动听的乡村音符。

⒂母亲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过饥饿了。

但许多年前那饿得昏天黑地的感觉她从来就不曾忘记。

那是怎样的一段岁月啊!缺米少粮的生活,一对儿女被饿得很瘦很瘦。

最令人心痛的,是冰雹过后的五亩五分玉米地就只有几株残苗了。

看到这些,母亲不知道背着孩子和丈夫哭过多少次。

听到孩子叫“饿了”,却难为“无米之炊”,那种心情她记得清清楚楚。

但农民的泪水,只能为土地而流。

泪流过后,生活还得继续。

田里的苗没有了,但还得想着法子种,因为总有收获的那天!⒃现在,深秋的风吹得玉米左摇右摆,玉米棒你碰我我碰你地发出“沙沙”声,好像在同母亲对话,诉说着心里的秘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