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声》测试卷

合集下载

第一章声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声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声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一、选择题1.近年来,广场舞在都市中逐渐流行开来。

许多公园的广场成了“广场舞大妈”的“活动中心”,这一方面为中老年人提供了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好场所,也同时因声污染,而让附近居民不堪其扰。

近日,在浙江温州市发生的一件事在网络上引发不小关注:一个居民小区的业主委员会花26万元买来“高音炮”,“还击”旁边广场上的噪声。

“高音炮”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B.“高音炮”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C.操作人员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15℃高达150分贝的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在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不止。

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3.为了探究“声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A.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B.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会有震感C.吹响笛子后,按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D.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波形4.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6.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7.三位同学在铁路边议论,用哪种方法尽早听到远在视野外的火车开过来的声音()A.在路基上,全神贯注,侧耳细听B.趴在路基上,把耳朵紧贴在枕木上听C.趴在铁轨上,把耳朵紧贴在铁轨上听D.三种办法都不行8.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9.小徐在自修课时,突然听到窗外传来小金优美的歌声,这歌声()A.通过空气传入小徐的耳朵B.是先由空气振动产生的C.小金的判断依据是响度与他人不同D.越靠近小徐音调就越高10.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测试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测试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测试一、夯实基础1.下列四幅图中,没有产生声音的是( )A. 吹着的哨子B.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C. 关闭的收音机D. 敲击的水瓶琴2.大地震中的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中是通过敲打铁管、预制板等物体而获得营救的,这是因为这些物体的( )A. 导热性好B. 传声性好C. 硬度大D. 挡光性好3.在敲响大古钟时,停止对大古钟的敲击后,大古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 钟声的回音B. 大古钟还在振动,空气也还在振动C. 声音传入人耳需要一段时间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4.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 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 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 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 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5.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到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宋词《解语花·上元》中写道“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其中“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________产生的。

7.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可以推理得出________不能传声。

二、能力提升8.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目的是验证( )A.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B. 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9.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同步自测 第一章 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科学试卷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同步自测 第一章 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科学试卷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同步自测第一章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科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如图所示,8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2 . 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的先天性行为的是A.青梅入口,分泌唾液B.看见青梅,分泌唾液C.听到青梅,分泌唾液D.看见青梅图,分泌唾液3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以下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铝、海水、空气B.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音色C.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在道路两旁设立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4 . 随着妹妹大声地叫喊,小蝌蚪被叫声吓地四处乱窜,这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水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5 . 如图,关于声音的四幅图片的说明,正确的是()A.图片a 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B.图片b表明月球上的宇航员能直接交谈C.图片c所示的隔音墙表明噪声可以在声源处减弱D.图片d表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6 . 下列是《声现象》教学活动中会做到或引用到的几个实验,其目的是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

下列有关四个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第二个实验中纸片能上下跳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B.乒乓球的目的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四个实验,都是为了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停止敲鼓,鼓面的纸屑会立即停止跳动,因为停止敲鼓,鼓会立即停止振动。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 声3 噪声习题精选七十九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 声3 噪声习题精选七十九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声3 噪声习题精选七十九第1题【单选题】因衣物没有放平而引起洗衣机的振动产生噪声,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B、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区分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的音调不同B、听到上课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高架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一定会对人产生伤害B、在家中,音响播放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C、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D、从环保角度来看,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是最合理的?(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在教室周围植树【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第一章声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练习

第一章声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练习
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
B.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C.“震耳欲聋”说明卢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14.下列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①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②蝙蝠发出频率为100000赫的振动;③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赫的音叉,对以上物体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赫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赫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25.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_______;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________;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17.小明发现电吉它的发音是通过电磁拾音装置连接扬声器而实现的。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 1 所示,由铜线绕成线圈,金属吉他弦被磁化成一个磁体,波动吉他弦的时候就相当于铜线圈在切割弦的磁场,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越大声音越响。小明想探究吉他的响度与什么有关。用电流检测仪器测得某一次拨弦的电流情况,如图 2 所示。小明得出吉他的响度与弦振动的幅度有关,越用力拨弦(使弦拉伸幅度变大,振动变快),声音越响的结论。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8.星期天,徐老师带着儿子到温瑞塘河去钓鱼,儿子非常兴奋,当看到水中有很多鱼游来时,便大声地叫喊:爸爸、鱼来了!刚要上钩的鱼都被叫声吓跑了,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A.①、②、③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测试卷(含答案)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测试卷(含答案)

第1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C.振动停止,发声停止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2.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第2题)(第3题)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过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吹气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5.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6.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计时员分别根据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成绩,若甲的记录结果为11.3 s,则乙的记录结果约为()A.11.0 s B.11.3 s C.11.6 s D.11.9 s 7.下列哪一个因素会影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声源种类B.响度大小C.音调高低D.空气温度高低8.小明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原因可能是()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C.香火使振动的幅度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10.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D.可以用超声声呐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11.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

第一章 声音-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华东师大版科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声音-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华东师大版科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声音期末复习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期末模拟练习题1.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B.弹拨吉他的弦后,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上C.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2.如图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其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

这一现象表明()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在真空中音调变低D.闹铃在真空中无法振动3.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B.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C.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D.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4.有一根铺设在开阔地面上长17米的已供水的铁质水管,甲同学用小铁棒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已知声音的响度足够让乙同学听到,声音的频率也在乙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无法确定5.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这样做的其目的是()A.减弱回声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C.改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D.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每位观众都能听清楚6.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听到上课铃响同学们都走进教室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7.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有经验的工人通过听机器的运转声判断机器是否正常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脏工作情况C.牙医用超声波清洁牙齿D.雾中航行的船员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距离8.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m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鸣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声单元测试卷(B)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声单元测试卷(B)

第一章声单元测试卷(B)(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第1题第2题第4题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C.声音的传播速度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D.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3.如图所示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B.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4.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5.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又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第5题第6题6.手机接收到来电信号时,指示灯发光并发出声音(或振动);拨打别人的手机,如对方接收不到信号,会听到“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现用两部手机、硬纸鞋盒和金属点心盒做“探究不同材料对接收电磁波的影响”实验:将一部手机先后放到鞋盒和点心盒内(盖严盒盖),再用另一部手机拨打盒内手机,如图所示.在下列判断盒内手机能否接收到信号的方法中,不可靠的是( )A.听是否有“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B.盒内手机设为振动,触摸盒子感觉是否振动C.盒内手机设为响铃,听是否传出声音D.在盒盖上开一个小孔,看盒内手机指示灯是否发光7.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第12题第7题8.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存放者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9.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10.“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1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研究声音如何传播时,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物理学中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A.推理法B.类比法C.替代法D.转换法12.如图所示,施工人员正在为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二、填空题13.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产生的.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_______(快/慢)的缘故.14.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足够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_______次声音,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传来的;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_______次声音,月球上的宇航员_______(能/不能)直接对话,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六月的上方山森林公园,到处都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中传播;我们还能分辨出黄鹂的歌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种类的小鸟发出声音的_______(响度/音调/音色)不同.16.小鸟的叫声与老牛的叫声是不同的,其中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小鸟与老牛的声带在振动过程中,_______的振幅较大,_______的频率较大.另外,小鸟和老牛叫声的_______也不同.17.当声音从空气中发出再传入水中时,声音的_______增大,而_______保持不变.(传播速度/音调)18.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大雨,这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19.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按动琴弦,改变振动部分的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_______;在弹奏时时而用力弹、时而轻弹,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第19题第20题20.如图所示是小岩自制的小乐器,他将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上,又在小盒的两端各放一根木条,用来拉紧橡皮筋,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_______发出声音,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_______不同,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也不同.21.人的手臂不停地上下振动,(是/不是)声源,,人耳(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C.振动停止,发声停止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2.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第2题)(第3题)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过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吹气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5.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6.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计时员分别根据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成绩,若甲的记录结果为11.3 s,则乙的记录结果约为()A.11.0 s B.11.3 s C.11.6 s D.11.9 s 7.下列哪一个因素会影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声源种类B.响度大小C.音调高低D.空气温度高低8.小明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原因可能是()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C.香火使振动的幅度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10.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D.可以用超声声呐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11.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

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的声音?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第11题) (第12题) 12.如图所示的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甲和丁13.“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 、re 、mi 、sol 、la 。

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速度14.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15.机动车鸣笛所产生的声污染,其主要原因在于鸣笛声的(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时间16.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

甲、乙相比( )(第16题)A .乙音调较高B .甲响度较大C .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D .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17.音乐小组的两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7题)A .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70 1 100 乙 110 700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18.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已建成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

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19.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C.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D.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20.图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第20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________(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22.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

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__中传播。

小儿招手________(填“会”或“不会”)产生波动,鱼儿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见。

23.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________(填“快”或“慢”)的缘故。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m/s。

24.如图,小明用硬卡片两次快慢不同地划过梳齿,主要是比较两次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探究的声源是________(填“梳齿”或“硬纸片”)。

(第24题)(第25题)(第26题)(第27题)25.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均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6.(1)学习物理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 ℃时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

”从描述中反思,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2)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

如图甲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发声体A和B振动产生声音的波形图。

其中________的音调高,而乙、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________是乐音。

27.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

28.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________,“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是在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

三、实验探究题[其中31题(1)(2)每空1分,其他每空2分,共24分]2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9题)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为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为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30.实验桌上有A、B两个能正常使用且体积较小的手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一个金属刀,满足实验要求的塑料袋、泡沫塑料、细线若干,小明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水能够传声。

小明的主要实验步骤知下:①将手机A放入塑料袋,用细线封口,手提细线,将装有手机A的塑料袋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且不接触容器。

②用手机B拨通手机A。

小明听到了手机A发出的声音。

于是小明认为:水能够传声。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针对小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所进行的操作,都运用了__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32.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 500 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33.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空气温度/℃-20 -10 0 10 20 30声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