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与猪病防治简明教程
猪的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

猪的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
猪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养殖动物之一,是人类的重要食品来源。
猪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是养殖户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下面将分别介绍。
1. 圈舍选择
猪舍应选在中等高度、背风面的地方。
圈舍分为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和育肥舍,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圈舍。
2. 饲料选择
成年猪每天需要1000克左右的饲料,幼猪每天需要约300克的饲料。
饲料应该均衡、有营养、易于消化吸收。
3. 疾病预防
定期注射疫苗可帮助预防多种疾病。
另外,做好环境卫生,保持圈舍干燥卫生,也能预防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4. 养殖管理
养殖管理包括定时清理圈舍、妥善处理粪便、饲料供应、体检等。
特别是对于妊娠猪和幼猪,需要更为严格的管理。
1. 猪瘟
猪瘟是病死率很高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咳嗽、高烧、呕吐和腹泻。
预防猪瘟的最好方法是注射疫苗并隔离病猪。
2. 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是由瘤胃内的细菌分解饲料而产生的强酸所致。
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便秘、消瘦等,预防方法是督促猪不要过度进食。
3. 肺炎
肺炎是猪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病毒和细菌引起。
主要症状是呼吸急促、咳嗽、鼻子流涕等。
预防方法是为幼猪注射相应的疫苗。
4. 猪霍乱
猪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症状是严重的腹泻和呕吐。
预防方法是保持圈舍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养殖户在养殖猪时要注意猪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保持圈舍的卫生和饲料的质量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还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效益。
猪的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

猪的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猪是一种重要的家畜,具有高蛋白、高脂肪和高营养素的特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养殖。
猪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是影响猪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猪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养殖技术1. 猪舍建设猪舍建设是猪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猪舍能够有效保障猪的生长发育,降低疾病发生率。
猪舍的建设应符合规范要求,通风良好、采光充足,保持舍内干燥卫生,防止染病传播。
2.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能够提高猪的生长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猪的饲料要具有足够的营养和适宜的口感,定时定量喂养,避免浪费,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避免饲料变质发霉,导致猪生病。
3. 生长发育管理猪的生长发育是猪养殖的核心问题,通过合理的管理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
包括定期体重称量,对生长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定期进行疾病筛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4. 疾病防治猪的疾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能有效地降低猪的死亡率,提高猪的免疫力。
常见的疾病包括猪瘟、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等,猪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感染病原体,因此要加强疫苗的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对猪舍和饲料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5. 猪的疫苗接种猪的疫苗接种是预防猪疾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疫苗包括猪瘟、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等。
养殖户需定期和规范地进行疫苗接种,根据不同的养殖目的和疫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猪的健康成长。
6. 选种及繁殖管理选择优良的种猪进行交配,繁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仔猪,是猪养殖的前提条件。
要根据种猪的性状和遗传背景进行选配,进行科学的繁殖管理,提高仔猪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
7.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周围环境的卫生是预防猪疾病的基本前提,要做好粪便清理、沼液处理、饮水卫生等工作,减少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降低染病风险。
二、疾病防治1. 猪瘟猪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严重危害猪的健康。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禽物种之一,其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对于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猪的饲养技术和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一、猪的饲养技术1. 圈舍建设猪舍的建设要考虑保温、通风、采光等因素。
并要确保充足的饮水设施和合适的饲料储存设施。
根据猪的生长发育不同,要有合适的分娩舍、哺乳舍和育肥舍。
2. 饲料管理猪的饲料应根据其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合理配比。
小猪应以易消化的饲料为主,如乳粉、玉米、豆粕等。
中小猪阶段可以逐渐添加高粱、麸皮等饲料。
育肥猪阶段应以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为主,如玉米和豆饼。
3. 疫病预防猪的疫病预防非常重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给猪进行免疫接种,如疫苗接种等;定期检查猪舍的卫生情况,保持舍内干净卫生;隔离病猪,预防疾病的传播;定期消毒猪舍,杀灭病原菌等。
4. 细菌防治细菌性疾病是猪养殖中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防治:定期检查猪舍环境和饲料情况,避免细菌感染的积累;维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饲喂高质量的饲料,增强猪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的概率。
二、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1. 猪瘟猪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为高烧、呼吸困难和皮肤发红等。
防治措施包括:严格隔离患病猪,杀灭病死猪;消毒饲料和饮水,杀灭病原体;接种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
2. 猪圆环虫病猪圆环虫病是由寄生在猪体内的圆环虫引起的。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给猪做驱虫处理,清除猪体内的寄生虫;定期消毒猪舍,杀灭环境中的虫卵。
3. 霍乱霍乱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和脱水等。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给猪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猪的抵抗力;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避免霍乱病菌滋生;提供干净安全的饮水和饲料。
养猪技术猪病防治

养猪技术猪病防治
养猪技术猪病防治
养猪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技术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猪技术和猪病防治方法:
1.猪舍建设
猪舍的建设需要考虑猪只数量、品种、冬夏季气温多少等因素。
猪舍内部需要铺设防滑地面,保持清洁卫生,控制湿度和风速,以确保猪只的健康和舒适。
2.饮水管理
猪只需要新鲜清洁的水源,水源应该保持清洁,没有杂质。
喂食时间需要固定,按时供给水源,以稳定猪只的体内环境。
3.饲料
应该根据猪只的品种、年龄、生产阶段和体重等因素来饲料。
饲料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应该饱满,有一定的蛋白质含量。
不宜乱喂,要避免过量和不适当的饲料。
4.猪病防治
猪只易感染许多疾病,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是防治疾病的关键。
常见猪病有猪瘟、口蹄疫、猪肺炎、猪痢疾等。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加强猪只环境卫生、定期检查和隔离患病猪只等措施。
总之,养猪技术和猪病防治需要细心、耐心和科学方法,长期关注猪只的健康和安全,才能实现良好的养殖效果。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保育猪是指出生不久的小猪,因为它们的生长阶段最为脆弱,所以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
饲养保育猪需要掌握专门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
一、饲养技术1. 猪舍环境保育猪的舍饲环境应该保持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状态。
特别是在冬季,要及时给保育猪加温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2. 饲料配制对于保育猪的饲料,要选用易消化的营养饲料,同时需注意保证饮水质量。
一般来说,母猪产后的前3-5天内,要给予糖、盐水等易消化、易吸收的饮料,保持母猪的体力和健康状态。
3. 饲养管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细心耐心,定期对其进行观察和体检,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要保证保育猪的运动和活动空间,避免长时间囚禁和无聊导致情绪不良。
4. 营养补充对于刚出生的保育猪,需要给予额外的营养补充,比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
这些营养物质能够帮助小猪更好的成长和发育。
二、疾病防治1. 新生猪腹泻新生猪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猪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饲料、改善饲养环境和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来解决。
2. 猪瘟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病死率非常高。
预防猪瘟需要加强猪圈的卫生管理和疫苗预防,一旦发现猪瘟疫情,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避免蔓延扩散。
3. 痢疾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猪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烧、腹泻等症状。
预防痢疾要做好环境卫生,保持猪圈的干燥和清洁,并注重饮水的卫生。
4. 肺炎猪的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和死亡。
预防肺炎要加强猪圈的通风和防寒工作,保持空气清新,避免感染传播。
5. 疟疾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农场主和饲养员们高度重视。
只有做好了饲养技术的细节工作和疾病的预防控制,才能保证猪的健康成长,提高养猪效益,实现猪场的可持续发展。
猪的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

猪的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猪是我国重要的肉类畜禽之一,具有生殖能力强、生长快、肉质好等优点。
猪的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是猪养殖的重要内容,下面将就此进行介绍。
一、养殖技术1. 环境管理:猪舍的环境管理对猪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
要保持猪舍的卫生和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猪的食欲和生长。
合理的照明也很重要,因为猪需要充足的光线来保持健康。
2. 饲料管理:猪的饲料应该充分满足其营养需求。
饲料应该选择优质的谷物、豆粕、鱼粉、肉骨粉、蛋白粉等,并注意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
此外,对幼猪应该特别注意,因为其消化系统还不完全发育,容易引起营养不良等疾病。
3. 疾病防控:及时识别和治疗猪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猪会患上各种病害,如生病、寄生虫、肠道感染等。
猪的身体指标、外貌、体温等状况都可以帮助饲养者判断猪是否患病。
对于出现疾病的猪,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或采取药物或疫苗预防措施。
二、疾病防治常见的猪病有以下五种:1. 猪蓝耳病:是由蓝耳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病害,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临床表现为高烧、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
这种病一旦发生,会对养殖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猪的管理和注意预防措施。
2. 猪瘟热:也叫做非洲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
临床表现为高热、体重下降、呼吸急促、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
这种病的传播范围非常广,而且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要加强预防它的发生。
3.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引起猪的各种病症,如菌血症、关节炎、肺炎、瘤胃炎等。
在预防方面,应加强猪群卫生管理,提高环境卫生,并通过合理用药预防它的发生。
5. 猪脑炎:是由豚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蚊虫传播。
猪脑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畜牧业都会造成危害。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病媒的繁殖,定期进行消毒等。
结语猪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是保证猪生命健康和良好品质的重要因素。
养猪技术与猪病防治简明教程

养猪技术与猪病防治养猪科学技术外购苗猪十注意一看嘴形。
嘴短而团,大而齐,口又深,特别是下颌要薄。
下颌与上颌相平整齐的苗猪吃得多,不挑食,易养,长得快。
二看眼睛。
眼毛短,睛亮有神的猪,健康活泼,生长良好,绝大多数无病。
三看耳鼻。
鼻孔要大,与嘴相称。
耳朵大而薄,耳根厚而硬,双耳距离宽的猪能吃会长。
四看脖子。
不粗不细,并有一定长度,母猪可长点,公猪适当短点,育肥猪的不宜太粗。
五看躯干。
肩背要宽。
苗猪前肩高,背胸部宽阔发育良好,背平坦而直长,腹板宽平稍下垂,腹形以"黄瓜肚"为好,呼吸和血液相应旺盛,生长也迅速。
六看尾巴。
俗话说:“尾巴象根钉,一天长一斤”。
苗猪尾巴根子粗,尾稍红,尾皮薄,呈“丁字状”,不但长得快,而且性情温驯。
七看奶头。
奶头明且稀,但不少于6对。
最好交叉均匀排列,前稀后密。
7+6相对或7+8相对,8+9相对最为理想。
八看四肢。
要求四腿强健、圆直粗长、大腿肌肉丰满,蹄甲圆厚,蹄叉大而明显,体长与体高比例适中,骨架大,生长快。
九看皮毛。
皮薄红润干净,肋间毛向下垂,被毛整齐,毛稀、平滑、光亮的苗猪体质好,长得快。
皮粗毛乱,苍白无光泽的猪多为病猪、僵猪。
十看体重。
同窝苗猪断奶,体重越大的,一般育肥时增重速度越快,故宜选购体重大的苗猪,即"抢重不抢轻",便于短期育肥,满大月,体重超过10千克的苗猪,抗病能力比未满大月的要强。
初春购猪苗注意防疫、应激、驱虫初春外购仔猪应注意疫病的预防,进入猪场时要注意消毒和隔离,对于仔猪疫病的防治,可以按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外购仔猪应该及时接种猪瘟苗,其他疫苗可根据季节和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各种菌苗尽量不做或少做,可通过细心管理,定期投药来预防细菌疾病;加强消毒。
对疫苗过敏的仔猪可注射2ml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缓解。
第二步,仔猪购入2个小时后给水,少给勤添,避免引起应激性腹泻,水里应添加各种调节应激的添加剂或药物。
猪的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

猪的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猪的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是保障猪的健康生长和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
本文将从猪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圈舍建设:猪圈的建设要注意保持通风、卫生和温度适宜。
应选择露天饲养或半露天饲养,保证猪圈的空气流通。
猪圈内地面要平整、坚固,保持干燥,以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
2.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确保猪健康生长的关键。
要科学配合饲料,保证猪获得足够的营养。
同时要合理安排进食量和喂食次数,避免过度喂食导致肠道消化不良。
要定期给猪进行清洗和消毒,维持猪圈的卫生。
3. 疫苗免疫:免疫是猪养殖中最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
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
常见的猪病疫苗包括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及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猪的感染。
4. 控制环境污染:猪是杂食动物,便于传播病原微生物。
要注意控制环境污染,包括猪圈内水源和饲料源的消毒,以及及时清除猪圈内的粪便和废料,并进行妥善处理。
二、疾病防治1. 猪瘟: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死率极高。
预防猪瘟的关键是加强疫苗免疫和猪场的消毒工作。
要严格禁止猪场人员和物资的随意进出,避免病毒的传播。
2. 猪蓝耳病: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对猪的生产效益有很大影响。
预防猪蓝耳病的关键是加强疫苗免疫和猪圈的卫生管理。
要定期进行猪场的消毒,定期检查猪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隔离和治疗病猪,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3. 肠道疾病:肠道疾病对猪的生长和发育会造成很大影响。
要加强饲料和水源的卫生管理,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引发抗药性。
4. 寄生虫病:猪常常受到蛔虫、钩虫、细小蚤等寄生虫的侵害。
要定期给猪进行驱虫,避免寄生虫病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寄生虫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技术与猪病防治养猪科学技术外购苗猪十注意一看嘴形。
嘴短而团,大而齐,口又深,特别是下颌要薄。
下颌与上颌相平整齐的苗猪吃得多,不挑食,易养,长得快。
二看眼睛。
眼毛短,睛亮有神的猪,健康活泼,生长良好,绝大多数无病。
三看耳鼻。
鼻孔要大,与嘴相称。
耳朵大而薄,耳根厚而硬,双耳距离宽的猪能吃会长。
四看脖子。
不粗不细,并有一定长度,母猪可长点,公猪适当短点,育肥猪的不宜太粗。
五看躯干。
肩背要宽。
苗猪前肩高,背胸部宽阔发育良好,背平坦而直长,腹板宽平稍下垂,腹形以"黄瓜肚"为好,呼吸和血液相应旺盛,生长也迅速。
六看尾巴。
俗话说:“尾巴象根钉,一天长一斤”。
苗猪尾巴根子粗,尾稍红,尾皮薄,呈“丁字状”,不但长得快,而且性情温驯。
七看奶头。
奶头明且稀,但不少于6对。
最好交叉均匀排列,前稀后密。
7+6相对或7+8相对,8+9相对最为理想。
八看四肢。
要求四腿强健、圆直粗长、大腿肌肉丰满,蹄甲圆厚,蹄叉大而明显,体长与体高比例适中,骨架大,生长快。
九看皮毛。
皮薄红润干净,肋间毛向下垂,被毛整齐,毛稀、平滑、光亮的苗猪体质好,长得快。
皮粗毛乱,苍白无光泽的猪多为病猪、僵猪。
十看体重。
同窝苗猪断奶,体重越大的,一般育肥时增重速度越快,故宜选购体重大的苗猪,即"抢重不抢轻",便于短期育肥,满大月,体重超过10千克的苗猪,抗病能力比未满大月的要强。
初春购猪苗注意防疫、应激、驱虫初春外购仔猪应注意疫病的预防,进入猪场时要注意消毒和隔离,对于仔猪疫病的防治,可以按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外购仔猪应该及时接种猪瘟苗,其他疫苗可根据季节和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各种菌苗尽量不做或少做,可通过细心管理,定期投药来预防细菌疾病;加强消毒。
对疫苗过敏的仔猪可注射2ml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缓解。
第二步,仔猪购入2个小时后给水,少给勤添,避免引起应激性腹泻,水里应添加各种调节应激的添加剂或药物。
购入四个小时后喂料,购入前三天适量限料,每天喂六七分饱即可。
第三步,仔猪购入第二周驱虫,可通过注射或饲料添加合适的驱虫药物,根据驱虫药物的使用方法制定合理的驱虫程序。
仔猪的逐渐断奶法在仔猪断奶前4~6天,把母猪赶到离原圈较远的地方,然后每天将母猪放回原圈数次,并逐日减少放回哺乳的次数,第1天4~5次,第2天3~4次,第3~5天停止哺育。
这种方法可避免引起母猪乳房炎或仔猪胃肠疾病,对母、仔猪均较有利,但较费时、费工。
育肥仔猪如何选择有技巧一、选购优良的杂交仔猪在一般情况下,杂交猪比纯种猪长得快,而且多品种杂交猪又比二品种杂交猪长得快,目前选择三品种瘦肉型杂交猪,生长快,抗病力强,饲料报酬高,瘦肉多,出栏好卖,价格高,经济效益好。
二、选购体大强壮的仔猪体重大,活力强的仔猪,育肥期增重快、省饲料,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大家的经验是“初生多一两,断奶多一斤;入栏多一斤,出栏多十斤”。
50~60日龄的仔猪,体重不能低于11kg~15kg。
只图省本钱而购买生长落后的弱小仔猪育肥,往往得不偿失。
三、选购体形外貌良好的仔猪选购的仔猪应该具备身腰长,体形大,皮薄富有强性,毛稀而有光泽,头短额宽,眼大有神,口叉深而唇齐,耳廓薄而根硬,前躯宽深,中躯平直,后躯发达,尾根粗壮,四肢强健,体质结实。
四、就近选购,挑选同窝猪如附近有杂交繁殖猪场,应优先作为选购对象。
就近购猪,节省运输费用,使仔猪少受运输之苦,又易了解猪的来源和病情,避免带入传染病。
如果一次购买数头或几十头仔猪,最好按窝挑选,买回来按窝同圈饲养,这样可避免不同窝的猪混群,互相殴斗,影响生长发育。
五、选购健康的仔猪某些慢性疾病,如猪气喘病、萎缩性鼻炎、拉稀等,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猪的生长速度,拖长育肥期,浪费饲料,降低养猪的经济效益。
因此,选购仔猪时必须给予重视,一般来说,凡眼神精神,被毛发亮,活泼好动,常摇头摆尾,叫声清亮,粪成团,不拉稀,不拉疙瘩粪和干球粪,都是健康仔猪的表现。
反之,精神萎靡不振,毛粗乱无光泽,叫声嘶哑,鼻尖发干,粪便不正常,说明仔猪有毛病。
另外,选购仔猪时,一定要问明是否做过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预防接种工作。
如何选择优质而能多繁殖仔猪的母猪?如何选择优质而能多繁殖仔猪的母猪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选好母猪应从高产的母猪后代中选留,且品种要纯奶头多的母猪。
二是应在母猪6-8月龄开始配捉最合适。
三是要用先进的配种方式。
四是母猪怀孕期前以喂好青绿饲料为主怀孕两月后要单圈饲养,适当活动和晒太阳。
怀孕三月后,青饲料应当减少而精饲料要比前期增加一倍到快生小猪时,精饲料应适当减少养猪新法四则一、刷拭猪体法。
每天早、晚给育肥猪刷拭(用硬毛刷遍身刷拭)每次10―15分钟。
据试验,在其它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刷拭猪体的猪,增重率可提高15―20%。
二、红光照射法。
在猪的生长育肥阶段照射红光,饲料利用率可提高%,日增重比原来增加近150克,并可提高成活率。
日照射红光以12小时,光照强度10―12勒克司为宜。
在每平方米的猪舍中,离地面一米处安装一盏15瓦的红色灯泡即可。
三、喂松针叶法。
在猪的日粮中添加―%的松针叶粉,平均每头猪增重率可提高30%左右,一头猪从10公斤养到100公斤,饲养周期可缩短50―60天,并显著增强抗病力。
四、添加中草药法。
取陈皮10克,白萝卜籽10克,大麦芽20克,神曲10克与少量饲料混合,在早晨喂猪之前让猪吃净,每7天一次,能使猪增进食欲,好静爱睡,每天每头猪增长肉1公斤多。
如何给产后母猪投料提高母猪的泌乳量和仔猪的断奶重,除了合理搭配配合料、加强妊娠母猪的管理外,对母猪的投料也很重要。
投料指标能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母猪下次的发情配种。
前期(产后5~16天)母猪产后体质较弱,消化力不强,一般产后5天才能恢复正常饮食。
所以给产后母猪投料时要少给勤添,逐渐增加饲料供给。
一般日喂3~4次,到第7天的投料量要达到或略高于妊娠后期的投料标准。
如果投料过少,仔猪生长缓慢;投料过高,母猪乳汁分泌过浓,易引起仔猪消化不良和造成母猪顶食,影响中期投料。
对于个别带仔少的母猪可将投料标准降低到一般水平以下。
如果说初产母猪的膘情差,但食欲正常,可适当增加投料量,每日多喂料千克。
总的饲养原则是该期的投料量必须比妊娠后期多千克左右。
母猪产后8~13天,可按哺乳期日粮标准配制饲料。
如果发现仔猪生长缓慢或者下痢,可适量补喂些高蛋白饲料,如鱼粉、豆饼等。
饲喂时一定要定时、定量,而且饲料要多样化,以满足哺乳母猪的营养要求,每天除了供给清洁饮水外,还要加喂一些优质多汁青饲料。
中期(产后14~30天)此时饲养母猪要掌握“吃饱、吃好、吃光”的原则,母猪产后15天,每天后半夜增喂一次料,以避免母猪因白天采食过量而发生顶食。
如果母猪食欲旺盛、膘情差,可提前几天加料,相反要酌情推迟加料。
仔猪开食前,要尽量促使母猪多泌乳,让仔猪吃到较多奶水。
这样,使仔猪胃肠能正常发育,为开食、旺食创造条件。
仔猪长到20日龄后,活动量逐渐加大,对营养的需要量也增多,而母猪的产奶量满足不了仔猪的要求。
所以此时及时给仔猪补料是非常重要的。
后期(30~60天)母猪产后30天,要停止加料,一直到断奶。
该期是母猪生产程序中最后的一个环节,既关系到母猪1年产仔潜力的发挥,也关系到仔猪的生长发育。
母猪产后1个月后要注意保膘。
这样,既保证母猪有一定的膘情,防止母猪产后瘫痪,又保证母猪按时发情,利于以后再生产仔猪诱导开食四法仔猪出生后第七天,就可以开始对其进行调教,诱导仔猪开食。
诱食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自由采食法可在仔猪经常活动的地方放些颗粒饲料,因颗粒性饲料香脆可口,仔猪特别爱吃;或在水泥地上撒些切碎的细嫩青菜叶,让母猪带引仔猪自由采食。
每天训练4~5次,一般4~5天后仔猪就能学会吃料。
2.人工塞食法在仔猪熟睡时,用小铁勺或用手将饲料塞进仔猪口中,每天3~5次,诱食效果很好。
3.以大代小法将两窝仔猪放在同一补料间,其中一窝稍大的仔猪已学会吃料,利用仔猪抢食的生活习性,促进另一窝仔猪快速学会吃料。
4.甜食引诱法可利用仔猪爱吃甜食的习性,在饲料内添加适量的糖精或白糖,最好拌一点红塘,使饲料略带甜味,另外加入一些炒熟的玉米或黄豆,让仔猪自由舔食。
初春养猪要提高抵抗力进入初春季,生猪生长缓慢,抵抗力降低,饲养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关键是提高猪的抵抗力。
方法如下:提高猪舍温度。
一是开放式猪舍要覆盖塑膜,最好是覆盖双层塑膜,这种办法适宜肥猪舍和非哺乳母猪舍。
二是密封式养猪车间实行锅炉式暖气供热。
三是暖气供热加电热器,适宜于哺乳母猪舍。
提高饲料能量水平。
调整思维方法,喂干料,饮清洁温水。
如喂湿料,要用清洁温热水拌料,以保持一定的料温,并于每次食后清理饲槽。
防止饲料霉变,注意加入脱霉剂。
增强猪舍空气流通。
由于天气冷,猪舍长期处于相对密闭状态,空气不能得到及时更换,易造成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因此要定时打开气窗换气,排除有毒有害气体。
搞好清洁卫生,做好消毒工作。
猪舍要勤消毒,消毒剂可选用碘制剂、氯制剂及其他高效消毒剂,也可用20%的生灰乳或2%的烧碱热水进行泼洒消毒(用烧碱不准带畜消毒)。
圈舍用常规消毒药每周消毒一次,视动物疫病情况可适当调整。
饲槽用具洗涤消毒每3天一次。
大门、人畜通道出入口应设消毒池或垫消毒地毯,并定时更换。
外来人员出入、车辆进出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搞好免疫接种,防止疫病发生。
重点做好风寒感冒、胃肠炎及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等疫病的预防。
春季养猪科学饲养的管理要点通风和保温1、遇降温或阴雨大风天气时,要迅速给猪舍升温和加垫草。
2、做到“春捂”,草帘、塑料膜、火炉等保温设施不能撤得过早。
随时挂好门帘,查堵猪舍漏洞,防止贼风入侵。
3、重视产房子猪和保育猪的保温情况,尤其是腹部的有效温度。
4、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要坚持夜间巡圈制度,根据猪群状况随时调控圈舍温度。
5、封闭式猪舍要在离地面1米处设置通风口,每天下午1点~3点温度较高时清粪和通风换气;大棚猪舍棚顶通风口晚上加盖草帘。
猪舍内外消毒1、彻底清除猪舍周围阴沟、排粪沟的杂草和淤泥,防止病原菌和蚊蝇的滋生。
2、猪场门口设消毒池,每间猪舍门口放消毒盆,内加2%~3%火碱液或3%~5%来苏尔液;进出人员必须消毒,每2天~3天添加一次消毒液。
3、对猪舍内外的门窗、天花板、墙壁、猪栏等卫生死角彻底清扫后,再用2%~3%火碱液喷洒。
4、对猪饲料槽、料盘、保温箱等用具彻底清洁后,再用3%~5%来苏尔液消毒,用清水冲洗晒干后备用。
5、禁止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猪场,特别是生猪和病死猪以及收购人员和车辆。
6、饲养员应穿专用鞋和衣服并经过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猪舍。
7、猪舍及猪群提倡使用1:500~1:1000浓度过氧乙酸熏蒸消毒,这样可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