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百年的校服变化

合集下载

《中国百年服装变迁》PPT课件

《中国百年服装变迁》PPT课件

h
10
h
11
六十年代:服装以粗布、棉布为主,品 种单一,色调单一,补丁衣服极为普遍。
七十年代:服装以棉布、化纤为主,布 料色调单一,以中山装为主。颜色以蓝色 和绿色为主。
八十年代:服装颜色渐趋丰富,款式开 始新奇,中山服已失去主导地位,西装大 量出现,喇叭裤、牛仔服深受青年欢迎。
九十年代:服装款式新奇,色调齐全, 纯棉、纯毛、真皮等高档面料普遍,但化 纤服装仍然有很大市场,高档西服、休闲 装、时尚服饰、在市场上大量涌现。
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然而,追
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
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几
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
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
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
服饰文化的精神文明内涵。
h
4
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马褂为加于袍的外
了我国厚重的历史文化,体现了
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她的基本设
计,尤其符合亚洲女性体型,深
得女性喜爱。旗袍在以鲜明的民
族特色、强烈的喜庆色彩和流行
时尚、装扮着人们多姿多彩的生
活的同时,其本身也就拥有了一
种隽永而美丽的价值。
h
9
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标志,中国服 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改 革开放以后,伴随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技 术涌入中国的,有作为西方现代文明一部 分的西式服饰。先是喇叭裤、太阳镜受到 国内青年的热衷追逐,随后的牛仔服有逐 渐时髦。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服 饰新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夹克衫、花 格子衬衫、运动服、休闲服、文化衫乃至 乞丐服等纷纷亮相,筒裤、牛筋裤、裤裙、 百褶裙等等,共同辉映成现代服饰中一道 奇异的风景。有个性化,自由化,审美化 等特征。更有人,开始穿起古代的服饰。 不过,这些服饰都是经过现代处理的.

历史小作文对校服变迁的认识

历史小作文对校服变迁的认识

历史小作文对校服变迁的认识校服,这个陪伴我们度过青春岁月的“小伙伴”,它的变迁可是大有来头哦!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校服的历史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还没有发明校服呢!那时候,学生们都是穿着自己的衣服去上学的。

有的人家境好,穿的是锦衣华服;有的人家境一般,穿的是粗布麻衣。

虽然大家都是学生,但是穿着却千差万别,有的同学甚至还穿着拖鞋和短裤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校服逐渐成为了学校的一种象征。

为了体现学校的特色和风格,各个学校开始设计自己的校服。

这时候,校服的设计也开始变得丰富多样起来。

有的衣服上面绣着学校的标志,有的衣服上面印着学校的口号。

而且,校服的颜色也越来越鲜艳,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是哪个学校的。

校服的变迁并不仅仅是在设计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校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比如说,过去的衣服都是用棉布做的,而现在的衣服则是用各种高科技面料制作的。

这些面料不仅透气性好,而且还具有防紫外线的功能。

这样一来,同学们在夏天也能穿上舒适的衣服去上学了。

当然啦,校服的变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时尚潮流的变化。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追求时尚和个性化,所以校服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有些学校会定期举办时装秀,让同学们展示自己设计的校服。

这样一来,同学们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还能感受到时尚的魅力。

校服的变迁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它既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和风格,又满足了同学们对舒适和时尚的需求。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校服还会继续发展和创新,成为我们青春记忆中更加美好的存在!。

中国近百年以来服装的变化儿童版解说

中国近百年以来服装的变化儿童版解说

中国近百年以来服装的变化儿童版解说以下是我写的关于中国近百年以来服装的变化儿童版解说,仅供参考:民国服装受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的双重影响,即保留了中国的华丽和保守,又体现了西方的随心所欲。

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男子长袍马褂和西装、女子旗袍和洋装以及学生装。

民国时候男人的服饰主要为西装、长袍马褂和中山装三类。

一些文人认为当时西方文化代表世界上先进文化,要全面学习西方,包括服装。

另一些文人觉得中国人穿洋装不像话,所以依旧穿长袍马褂,但是在正式场合也不排斥穿西装。

民国穿旗袍不仅仅是美观,更代表了女性在民国建立后身心上的解放,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

女性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可以在服装上随意打扮,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女性美。

个人认为民国的学生装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学生装,没有之一。

男的一般为深色西装和中山装的结合,穿上英俊帅气。

女生一般淡色或蓝色上衣,下配中裙,穿上特别有知性美。

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全民一心建设新中国,勤俭、劳动最光荣。

男性一般穿中山装、工作装,颜色也以黑、蓝、灰等深色为主。

受苏联老大哥影响,女性一般穿工作服、列宁装、布拉吉连衣裙,也有一部分人穿旗袍。

男性的多为中山装和工作装,颜色以深色为主,耐磨耐脏,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受苏联文化影响,女性多为列宁装和布拉吉连衣裙。

列宁装是那个时代人们进步、独立、光荣的象征。

布拉吉是俄罗斯语“连衣裙”的音译,属于那个年代时尚的代名词。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观念也打开了,街上开始出现颜色鲜艳的服装。

市场经济的到来,人们也有条件去追求服装的美和时尚。

这个阶段有很多漂亮的衣服,有的款式就是现在穿也不会显得太落伍,这里贴几张经典的图。

1985年后一段时间,男士的流行标准就是蛤蟆镜、喇叭裤、烫头发。

喇叭裤长的能踩住裤脚,烫头有爆炸头和波浪头,波浪一层一层的,十分美丽。

当然,九十年代还流行过皮衣潮和日韩潮,的确良的布料也风靡了整个八十年代。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物质条件的提升,世界知名品牌也能在街上看到,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

历史小作文对校服变迁的认识

历史小作文对校服变迁的认识

历史小作文对校服变迁的认识说到校服的变迁,感觉就像翻看了一本穿衣风格的历史书。

不过这本书没什么华丽的插图,只有几张被时间磨得有点发黄的照片。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段有趣的历史,看看咱们的校服是如何从“僵尸式”到“时尚潮流”一路演变过来的。

首先,咱得回到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的校服可真是“经典”。

我记得奶奶总是说她的校服就是一身沉闷的灰色制服,穿上去感觉像是“运动会”的志愿者。

她还笑着说,那个时候的校服设计师们肯定是把“严肃”当作了最高美学追求。

奶奶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那些老旧的校服大多以保守为主,颜色单一,设计呆板。

谁能想到,那时候的学生们,早上穿上校服,整天仿佛都在参加“校服模特大赛”。

别说不潮了,连“舒适”都和他们无缘。

不过,奶奶也经常吐槽:“起初觉得好看,穿久了感觉就是被压抑的学霸”。

接下来就是60年代的变革期。

那时候,校服的设计开始尝试有点小花样,领口的设计、扣子的变化都让学生们觉得新奇。

爸妈总说那时候流行蓝色的西装和裙子,搞得他们每次放学后都像小型的蓝色大军在街上游行。

要是那时的爸妈去参加现今的时尚秀,绝对能让大家瞠目结舌:哦,原来校服还能这么酷!到了80年代,校服的变化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时候,设计师们终于放下了那些陈旧的理念,开始考虑舒适性和时尚感。

爸爸说那时候的校服加了拉链和弹性面料,大家穿上去感觉像穿上了一件“运动装备”,能自由活动,打篮球时都不担心衣服紧绷。

不过,爸爸也提到,虽然穿着舒适,但偶尔流行的“休闲风”导致大家的校服看起来有点“乱七八糟”。

而到了90年代和新千年,校服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现在的校服设计越来越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仅有了更多颜色和款式选择,还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

就连我小时候的校服,都能找到时尚和舒适的平衡点。

上课的时候,老师也能看到学生们穿着各种别致的校服走进教室,仿佛一场“小型时装秀”。

有时候,我还会和同学们开玩笑,今天谁的校服最炫,看看谁能在班级里夺得“最佳穿着奖”。

中国校服百年变迁史

中国校服百年变迁史

┃ 图 史 ┃
1930 年,身着校服的女子。
1948 年,清华大学,当时大学生穿着校服参加体育活动。
1965 年,“人民小学红色小民兵”合影,能够看出当年校服பைடு நூலகம்风格特色。 8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 图 史 ┃
20 世纪 70 年代,白衬衣配蓝裤子的校服开始流行。
2007 年,香港街头的中学生。
2008 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颖林学校的学生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
2014 年 3 月 25 日,美国前总统夫人米歇尔在成都七中通过学校的远程教育系统与温 江二中的学生进行远程交流。
2016 年,江苏省南京市,身穿校服的小学生。
8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 世纪 80 年代的校服 8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 图 史 ┃
1916-2016 中国校服百年变迁史
20 世纪 90 年代,“面口袋”校服开始流行,成为很多 80 后的回忆。
2001 年春,北京天安门广场,几位身穿印有奥运五环图案校服的小学生。
中 国 校 服 百 年 变 迁 史
1916 年,林徽因与表姐妹们的合影。她们身上穿的是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校服在当时是社会进步的一 种象征,尤其是女性校服的出现。
1927 年,广州校园中的女大学生。 84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的师生合影。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小作文对校服变迁的认识

历史小作文对校服变迁的认识

历史小作文对校服变迁的认识校服,这个看似平凡的小东西,却承载着我们青春的回忆。

它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无数个清晨和傍晚,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校服的历史变迁,感受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青涩时光。

小时候,我们的校服可谓是“千篇一律”。

那时的校服大多都是蓝白相间的条纹衫,搭配一条黑色的裤子。

虽然款式简单,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的我们,总是穿着校服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放学后也是满怀期待地换上校服,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打闹。

那时的校服,是我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服也在不断地改变。

初中时,我们迎来了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校服——白色的衬衫搭配深色的裤子。

那时的我们,对这套新校服充满了好奇和喜爱。

我们穿着它,仿佛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

而高中时,我们的校服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

那时的我们,穿着更加时尚的校服,有的同学甚至还加入了各种个性的元素,让校服变得更加独特。

校服的变迁并不仅仅是在款式上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我们的校服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比如,为了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我们的校服开始采用多种面料制作;为了提高学生的舒适度,我们的校服也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可以说,校服的变化,正是我们教育观念不断进步的一个缩影。

尽管校服在不断地变化,但它始终是我们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当我们穿上校服的那一刻,我们都会想起那些曾经一起度过的日子。

那时的我们,懵懂无知,却又充满活力;那时的我们,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隔阂,只有纯真的友谊。

而如今,虽然我们已经各奔东西,但那些关于校服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校服的变迁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变化,也承载了我们无数的回忆。

让我们珍惜那些陪伴我们度过的美好时光,感恩那些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珍贵的记忆,勇敢地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校服的变迁

校服的变迁

朝鲜的校服就简单许多了。从颜色上看基
本就两种:白色+蓝色。好像中国改革开放 前的风格。

面口袋校服一统天下。绝对的校服过渡阶段。 各省各市众多的小、初中、高中的同学们都 裹在宽大的运动服里度过了6年的豆蔻年 华……非常精神的运动服,作为少男少女的 “校服”,却也真是让人提不起精神;于是 学生的反抗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英国校服款式经典、简洁大方,中学生必须 穿着正统西式校服,严谨细致的服饰搭配,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英国学生的气质和审美。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旧军装 接二连三的 “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 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看看这时 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 要的色彩。

改革开放,80年代后期,校服逐渐重回视线。 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 更没什么统一的要求,所以样式也是各有千 秋。
才女林徽因(左一) 1916年在北京培 华女子中学。受曰 本式服装影响出现 的款式,在当装相 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这时也进 入了校园,成为她们的新宠。而男生常 是上身穿长布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 穿布鞋。
四十年代的校服在外型上没有多大的
变化,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但却依然很受欢迎!

当时的学习经常是上身穿长布袍、下身穿西式裤 子、脚穿布鞋。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 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

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 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 本退出历史舞台。五十年代没什么特定的校 服,通常是入了队的学生穿白衬衫,男生蓝 裤子女生蓝裙子,看上去很整齐
不丹学生的校服充
满了宗教的特点。 不过这宽大的校服 到是让学生省了不 少力:据说学生上 学不用背书包,所 有文具和书本都揣 在怀里。

近代中小学生校服形制及沿革

近代中小学生校服形制及沿革

近代中小学生校服形制及沿革近代中小学生校服是教育制度的一部分,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仪式感和规范化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中小学生校服形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校服的起源与历史发展、近代校服形制变革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服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校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当时,欧洲一些教育家提出了在学校实行着装统一的建议,呼吁学校应该给学生规定一种统一的着装,以减少社会地位的差异,增加学生之间的平等感。

于是,一种统一的校服开始在欧洲的一些学校中推广,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专注和纪律性的培养,还有利于减少学生的服装消费支出。

校服的出现为学生树立了学校的身份感和纪律感,有利于学校管理和教育的实施。

20世纪初,校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成为全球范围内中小学生的标准着装。

中国的校服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学堂,当时,中国的一些学校为了模仿西方的教育制度和着装习惯,开始在学校内规定学生着装统一,形成了中国学生校服的雏形。

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中小学校服也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

二、近代校服形制变革及其影响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小学校服形制经历了许多变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校服: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中小学校服主要以西式校服为主,师生着装比较正式,男生通常穿着西装或制服,女生穿着制服或校服裙。

校服以浅色为主,款式简洁大方,体现了学生的严谨和纪律性。

2. 文革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的校服形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一时期,学校取消了校服,学生穿着“革命道路坦荡”的军装,以显示出革命风采和红旗飘扬。

3. 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中小学校服形制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一时期,学校开始逐渐恢复了校服制度,但校服的款式和颜色也在不断调整与改革,配套的校服鞋、校服袋等也开始出现在学生的日常服装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里,中国一百年的“校服”变化
图解: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盍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

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图解: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名校女生是当时的时尚。

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

1930年10
月参加国货时装展览会表演的务本女中学生。

图解:1930年.制服式校服依然受欢迎;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时代
图解:1931年上海四所大学英语比赛前四名皆女生。

图中坐者为冠军梁培树,站者为亚军王保敏,两人同为复旦大学学生。

图解:当时的大学生,经常是上身穿长布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

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

图解: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

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图解:据说当时有些地方领导,还提出了“人人穿花衣裳”的口号,因为当时国民经济基础还非常薄弱,它没有群众基础,口号像一阵风吹过去了。

图解: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现。

改革开放咯,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锵、锵~~~80年代后期,“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

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