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重难题型补充题库实用文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0分)

自然界中千奇百怪的舌头

①舌头是我们口腔里非常重要的器官,它能帮我们感知各种味道,而且,舌

头还和我们的语言功能有很大关系,舌头灵活,发音才能清晰。人的舌头有这么

多功能,那其他动物的舌头又有什么作用呢?

②一到夏天,我们就会看到路边的小狗总是伸着舌头,不停地喘气,其实这

是小狗独特的散热方式。狗的汗腺位于爪子和口鼻处,但是这些部位太小了,想

把多余的热量全部散发出来根本不够用。所以,小狗就喜欢把舌头伸出来,张着

嘴巴,喘着粗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快舌头上液体的蒸发,让身体快速降温。

舌头对小狗来说简直就是空调呀。

③自然界还有一种动物把舌头当眼睛来用,那就是蛇。蛇的眼睛虽然看起来

凶,可实际上视力差得很,说白了就是睁眼儿瞎。那为什么蛇在攻击猎物的时候

还能那么准确呢?这就是舌头的功劳了,蛇在伸舌头的时候,就会把空气中的气

味分子收集起来,收回舌头的时候,就会把这些气味分子加以分析,然后传给大

脑。通过这个过程,蛇就能判断出气味的来源和自己周围大致的环境了。

④“森林医生”啄木鸟成天对着树干叮咣一顿敲,它们每秒可以啄击20次,撞击瞬间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5公里,这要换成人这么敲的话,早都脑震荡

了,可啄木鸟为什么啥事儿没有呢?这也和它们的舌头有关,啄木鸟的舌头就像

一条安全带一样,把啄木鸟的整个头骨给绑住,每次在啄树干的时候,舌头的肌

肉就会收缩,起到减震的效果,再加上啄木鸟头骨比较厚,这两个结构可以有效

地保护啄木鸟的大脑。啄木鸟舌头的功能还不止这些,在把树干啄出小洞之后,

啄木鸟就可以把长长的舌头伸进洞里,把虫子给钩出来。

⑤再看看长颈鹿,别看长颈鹿长那么大个儿,却只吃素,树叶的营养不如肉,所以得大量的吃,长颈鹿一周就能吃掉几百公斤的植物,吃的这么快主要还是舌

头的功劳。长颈鹿最喜欢吃金合欢树的小嫩芽,但是金合欢树也会自我保护,它

们会长出一堆尖刺来保护这些小嫩芽,不过这可难不倒长颈鹿。首先长颈鹿的舌

头有50厘米长,不怕够不着;其次长颈鹿的舌头皮糙肉厚,合欢树的尖刺根本

对它根本造不成伤害。如果有刺被带进嘴里,那也没关系,长颈鹿的嘴里还能分

泌一种特殊的唾液,把这些尖刺给包上,这样就不至于划伤口腔。

⑥最奇葩的舌头要数穿山甲的舌头,一般穿山甲不会超过1米长,它的舌头却能伸出40多厘米,而且这还只是一部分而已,还有一大截舌头在身体里,这

么长的舌头,嘴里当然是装不下的,所以穿山甲的舌根在屁股上。长这么长的舌

头有什么用呢?舌头能帮穿山甲提高进食的速度,穿山甲可以每分钟吃100多只蚂蚁。

⑦你看,这就是基因进化的美妙之处,一根小小的舌头,在环境的刺激之下,也能衍生出如此之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选文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作用。(4分)

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3分)

3.第⑥段中的加点词“一般”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1.(4分)①内容上,承接并总结前文内容,人的舌头有很多功能,并提出疑问:

其他动物的舌头有什么作用;②结构上,引出本文说明对象——自然界中千奇百

怪的舌头,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句子作用多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画线句在第①段的结尾,包含两

个分句,在内容上,前一分句是说“人的舌头有这么多功能”,其前面文字都是对人的舌头的具体功能的介绍,可知这一分句承接并总结了前文;后一分句是说

“那其他动物的舌头又有什么作用呢”,提出了疑问。在结构上,这一句话,既

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自然界中千奇百怪的舌头,又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发了

读者思考,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分)画线句中使用“每秒可以撞击20次,撞击瞬间的速度可达每小时25公里”这样具体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啄木鸟啄树速度快和撞击树木力度大

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画线句中的数据分别是:每秒可以撞击20次和速度可达每小时25公里,说明的具体内容是啄木鸟啄树,可见这两个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啄木鸟啄树速

度之快和撞击的力度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同时,具体、准确的数

据的使用也增加了文章内容的说服力。

3.(3分)不能。“一般”是说通常情况下,强调通常情况下穿山甲的长度不会超

过1米,但不排除个别情况,删去该词,句意过于绝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与科学性。

【解析】说明文中的这类题,先回答不能删,之后,明确“一般”的本义是“通

常”,再结合具体的语境明确说明的内容(穿山甲的长度),并结合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进行分析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

中国菜系的形成

万建中

①古人认为,美味佳肴,“物无定味,适口者珍”。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论治庖时,也认为“烹调得宜,便为美馔”“饮食一道,如方言各处不同,只要对

口味”。如黄河流域的人们就普遍喜爱腌制食品,口味较重,它以齐鲁饮食文化

为代表。古籍中记载齐鲁地区人们的经常性菜肴有:醢、菹菜、酱等,这都是用

盐腌制的食物。所以,生活在鲁国的孔子,平日饮食是“不得其酱,不食”(《论语·乡党篇》)。而长江流域人们的饮食口味就与黄河流域大相径庭,它以荆楚饮

食文化为代表,楚人饮食大体是遵循“大苦咸酸、辛甘行些”(《楚辞·招魂》)来调和五味的。

②这种不同地区口味的偏差,成为中国饮食格局构建的基础。中国饮食文化

的一大特点,就是在艺术烹调的基础上,根据各地不同的味觉习惯,在选料方式、操作方法、色泽搭配等方面,逐渐构成了区域性的食谱程式——菜系,以及由此

而衍化的各种风味饮食、食用惯制。

③由于地理条件、气候环境和食品种类的不同,各地人们的饮食口味和饮食

结构都有明显差异。纵观中国饮食文化的分布格局,大致可以划分为11个相对独立的特色板块: 1.东北圈;2.京津圈;3.黄河下游圈; 4.长江下游圈; 5.东南圈;6.中北圈;7.黄河中游圈;8.长江中游圈;9.西南圈;10.西北圈;11.青藏高原圈。

④各地饮食的差异乃自然形成,自然环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譬如,傣族地

区气候炎热、潮湿,食品容易发酵。发酵食品的一大特色是酸。久而久之,形成

了傣族人酸食的饮食个性。而酸味食品恰恰满足了炎热地区人们对口味和健康的

需求。因为酸食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刺激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二是有消暑解热的效用。

⑤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中国饮食调制的地方风味差异,其形成时间可以

追溯到先秦时代。《礼记·内则》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西周时代天子食用八样美味

菜肴(号称“八珍”)的烹饪方法,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中国北方菜的最早食谱。

其用料多为陆产,属黄河流域地方风味;而《吕览·本味》《楚辞·招魂》所列举的菜肴,其用料多为水产禽类,属长江流域地方风味。两汉以后,西南部的巴

蜀、益州以及东南部的吴越广陵成为天下重镇,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富饶的物产

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及至唐代,中国饮食调制法的风俗传承在南方形成

三大各具特色的区域:西南长江中上游的川味,中南长江中下游的淮扬味以及岭

南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粤闽味。

⑥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发源地之一,秦汉时期,冶铁、煮盐、纺织三大手

工业尤其发达,生产力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山东烹饪的发展和提高。到了宋代,“川食”“虏食”“南烹”之名见于典籍。川、鲁、苏、粤四大风味菜实际已基本形成,

元、明、清三代,特别是清代,各地方风味有明显发展,《清稗类钞》“各省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