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呼吸系统简介

合集下载

动物的呼吸系统

动物的呼吸系统

动物的呼吸系统动物的呼吸系统是保证其生存的重要器官之一。

它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方式,提供身体所需的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废气排除。

不同种类的动物拥有各自适应环境的呼吸系统,下面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呼吸系统。

鱼类的呼吸系统鱼类是水生动物,其呼吸系统具有特殊的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

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它位于鱼的侧面,通过鳃裂与水环境接触。

当鱼通过口吸入水后,水经过鳃腔,氧气通过薄壁的鳃丝进入鳃腔,同时二氧化碳被排出。

这种呼吸方式称为鳃呼吸,能够有效地从水中获取氧气。

昆虫的呼吸系统昆虫则通过气管系统进行呼吸。

它们具有一对显著的外呼吸孔,称为气门,位于昆虫的腹部。

气门通向昆虫体内的一系列气管,气管分为细小的管道,可以分布到昆虫身体的各个部位。

昆虫通过体壁肌肉的收缩和扩张来改变气管中气体的压强,实现气体交换。

氧气通过气门进入气管,再通过气管分布到细胞,完成呼吸作用。

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由气管、支气管、肺以及一对肺泡组成。

当哺乳动物呼吸时,空气通过鼻孔或口腔进入气管,然后经过支气管进入肺部。

肺部内有许多小囊泡状结构,称为肺泡。

肺泡内的壁非常薄,能够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

当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时,二氧化碳通过相反的过程从血液中释放出来,并随呼出气体排出体外。

这种呼吸方式称为肺呼吸。

爬行动物和鸟类的呼吸系统爬行动物和鸟类的呼吸系统与哺乳动物类似,但有一些特殊适应。

它们的肺部相对较小,不能像哺乳动物那样扩张,但它们的肋骨和肌肉架构允许胸腔在呼吸中进行更大的运动。

此外,爬行动物和鸟类还拥有空气囊,这些空气囊与肺部相连,并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提供额外的空气储备。

这种呼吸方式能够使它们在飞行或潜水时维持更高效的呼吸。

总结:不同的动物根据其生活环境和身体结构,拥有各自适应的呼吸系统。

鱼类通过鳃呼吸从水中获取氧气,昆虫通过气管系统实现气体交换,哺乳动物依靠肺呼吸呼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而爬行动物和鸟类则通过肺部和空气囊的结构进行更高效的呼吸。

动物的呼吸系统

动物的呼吸系统

动物的呼吸系统动物的呼吸是指动物体内发生的呼吸作用,通过呼吸作用,动物可以有效地吸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活动。

动物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多样,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动物的呼吸系统。

Ⅰ. 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器官和辅助器官组成的。

呼吸器官包括鳃、肺、皮肤等,而辅助器官则包括嗉囊、气管等。

不同动物的呼吸系统结构存在差异。

(一)鱼类的呼吸系统大部分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

鱼类的鳃通过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将氧气吸入血液中,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鳃的表面积大,可以提高氧气的吸收效率。

此外,鱼类还通过咽部与气管相连的气囊,可以用来调节浮力和吸入氧气。

(二)哺乳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肺。

哺乳动物通过嗉囊和气管将空气引入肺中,进行气体交换。

肺的内部有大量的肺泡,肺泡表面积广阔,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哺乳动物通常通过鼻腔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三)昆虫的呼吸系统昆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昆虫的气管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通过气管导管和气孔与外界相连。

气管内部含有氧气,氧气通过气管导管输送到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昆虫的气管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可以满足其高代谢需求。

Ⅱ. 呼吸过程的机制动物的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通过运动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差进行,从而保证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一)吸气过程吸气是指将氧气引入到呼吸器官中的过程。

在呼吸系统中,氧气的浓度较高,而体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较低。

这种浓度差会让氧气自然地进入到呼吸器官中,并进一步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部位。

(二)呼气过程呼气是指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由于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而外界的氧气浓度较低,这种浓度差会让二氧化碳自然地从呼吸器官中流出,排出体外。

Ⅲ. 呼吸系统的适应性进化动物的呼吸系统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一)水生水生动物如鱼类的呼吸器官鳃可以提高水中氧气的吸收效率,从而适应水中生活。

家畜解剖生理 第五章 呼吸系统

家畜解剖生理 第五章  呼吸系统

声门 梨状隐窝 会厌
1、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和勺状软骨。 2、喉腔:喉腔以声带为界,可分为喉前庭,声门裂和喉后腔。
勺状软骨
环状软骨
会厌软骨
甲状软骨
四、气管和肺外支气管: 牛、羊、猪的气管在肺门附近分为左右肺外支气管和尖叶 支气管三支。
第二节 肺 为一对实质性器官,是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最重要的器官。 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
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
一、胸膜: 为分布于肺表面和胸腔内表面的一层浆膜, 依分布部位不同,可分为肺胸膜、肋胸膜、纵隔胸膜、 膈胸膜。 胸膜按部位分为胸膜脏层和胸膜壁层,脏层包括肺 胸膜,壁层包括肋胸膜、纵隔胸膜、膈胸膜,脏层和 壁层在一定部位相互折转或延续,其间为一潜在的间 隙,称为胸膜腔,吸气时由于胸壁扩张而为负压状态, 促使肺扩大,气体进入。
第五章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其中鼻、咽、喉、气管和肺外支气管组成呼吸道,鼻、咽、 喉组成上呼吸道,气管和肺外支气管组成下呼吸道。感冒 就是上呼吸道感染。
第一节 呼吸道
一、鼻 1、鼻腔:为呼吸道的起始部,由鼻骨、上颌骨,切齿骨, 筛骨,额骨等围成。前端以鼻孔与外界相通,后端以鼻后孔 通咽。 ①鼻孔:鼻翼、鼻翼软骨、鼻唇镜
二、纵隔:
两侧纵隔 胸膜沿侧矢状面分布, 中间夹杂心、淋巴结、 食管、气管、大血管, 迷走神经等共同构成 纵隔,成为分隔左右 胸膜腔的屏障。
平第6胸椎横 切面
胸膜、纵隔与胸膜腔:
家畜鼻孔:
②鼻前庭:特征是内表面衬有有毛的皮肤。 ③固有鼻腔:两侧鼻腔由鼻腔中隔隔开,每侧鼻腔内有背腹 两个鼻甲,将固有鼻腔划分为四个鼻道。固有鼻腔按粘膜结 构又分为呼吸区和嗅区。

动物的呼吸与循环系统

动物的呼吸与循环系统

动物的呼吸与循环系统呼吸和循环系统是动物生命中至关重要的过程。

通过呼吸,动物可以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为身体提供所需的氧气。

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体外。

本文将详细探讨动物的呼吸与循环系统,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

一、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腔、喉管、气管和肺组成。

动物通过鼻腔将空气引入体内,经由气管到达肺部,然后从肺泡中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

氧气被吸入血液中,而二氧化碳则被排出体外。

不同的动物在呼吸方式上存在差异。

例如,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通过肺进行呼吸,鱼类则通过鳃进行呼吸,昆虫利用气孔进行呼吸。

但无论呼吸方式如何,动物都必须保证氧气进入体内,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它通过收缩和舒张的动作,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血管则将血液连接起来,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

动物的循环系统可分为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

开放式循环系统存在于昆虫和软体动物中,血液由心脏泵送到体腔中,然后通过血窦回流。

闭合式循环系统则存在于脊椎动物中,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路线。

除了通过心脏和血管进行氧气输送外,循环系统还负责排除二氧化碳和废物。

二氧化碳从体组织中回到心脏,在肺部被排出体外。

废物则通过肾脏和肝脏等器官进行分解和排泄。

三、呼吸与循环的关系呼吸与循环系统密切相关,彼此互相合作,共同维持着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呼吸系统提供氧气,而循环系统将氧气输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此外,循环系统也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到呼吸系统,以便排出体外。

通过呼吸和循环,动物能够实现供氧、排废、调节体温等功能。

在运动时,呼吸和循环系统会更加活跃,以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

同时,它们也参与调节血压、酸碱平衡等重要生理过程,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总结:动物的呼吸与循环系统是生命活动的关键过程。

呼吸系统通过气体交换提供氧气,循环系统通过心脏和血管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并排除废物。

动物的呼吸系统

动物的呼吸系统

动物的呼吸系统动物的呼吸系统是其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本文将探讨动物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哺乳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主要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当哺乳动物呼吸时,空气经过鼻腔进入喉咙,然后通过气管进入支气管和肺。

气管内有许多细小的支气管,它们进一步分支成肺泡,这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交换场所。

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薄膜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释放到肺泡中,最终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二、鸟类的呼吸系统鸟类的呼吸系统与哺乳动物有些不同。

鸟类具有一对空气囊,它们位于鸟类体内并与鸟的骨骼相连。

当鸟呼吸时,空气先通过喉咙进入鸟的气囊,然后进入后肺和腹气囊。

这种独特的呼吸系统使得鸟类能够在飞行时保持氧气的持续供应。

鸟类呼吸系统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也发生在肺泡中。

三、爬行爬行动物(如蛇和蜥蜴)的呼吸系统与哺乳动物和鸟类有所不同。

它们的呼吸主要依赖于肌肉的收缩和膨胀。

当爬行动物向外呼气时,肌肉收缩,压缩内部器官,推动气流从肺部排出。

而吸气时,肌肉膨胀,使肺部扩张,空气通过鼻腔进入肺。

爬行动物的呼吸系统更加适应干燥的环境,能够减少水分的丢失。

四、两栖两栖动物(如青蛙和蟾蜍)具有特殊的呼吸系统。

它们有肺和皮肤两种呼吸方式。

在水中,两栖动物通过皮肤吸收氧气,同时还可以通过口腔和肺吸入氧气。

在陆地上,两栖动物主要靠肺进行呼吸。

它们能够通过调节皮肤的湿润程度来控制氧气的吸收量。

五、无脊椎无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因种类不同而各异。

下面以昆虫为例,介绍其呼吸系统。

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管组成,它们通过一系列细小的管道将空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昆虫呼吸系统的气管与外界相连的孔称为气门,昆虫通过调节气孔的开合来控制氧气的吸入量。

昆虫的气管是一种高效的呼吸系统,可以满足它们高代谢率的需求。

总结:动物的呼吸系统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是为了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动物呼吸学探索动物的呼吸系统和呼吸疾病

动物呼吸学探索动物的呼吸系统和呼吸疾病

动物呼吸学探索动物的呼吸系统和呼吸疾病动物呼吸学:探索动物的呼吸系统和呼吸疾病动物的呼吸系统是维持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呼吸系统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本文将探索不同动物的呼吸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呼吸疾病。

一、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当哺乳动物吸气时,空气进入鼻腔经过喉咙进入气管,然后到达支气管,最后进入肺。

在肺中,氧气被吸收,二氧化碳则被排出。

二、鸟类的呼吸系统鸟类的呼吸系统与哺乳动物有所不同。

鸟类具有较为发达的气囊,它们可以存储空气,使得空气在呼吸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利用。

鸟类的呼吸系统还包括气囊、气管、支气管和肺。

鸟类的肺由许多细小的气囊组成,空气经过气囊,最终进入肺被吸收。

三、爬行动物的呼吸系统爬行动物的呼吸系统比较简单,它们缺乏气囊,呼吸系统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

在爬行动物的呼吸过程中,空气通过气管进入支气管,然后到达肺,氧气被吸收,二氧化碳被排出。

四、鱼类的呼吸系统鱼类的呼吸系统则与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有很大差异。

鱼类主要依靠鳃呼吸。

鳃是鱼类身上的一对薄薄的片状结构,通过鳃,水中的氧气被吸收,同时二氧化碳被排出。

动物的呼吸系统和环境息息相关,一旦受到疾病的影响,动物的健康状态将受到极大威胁。

五、动物呼吸疾病1. 哺乳动物呼吸疾病a. 支气管炎: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呼吸道发炎,引起咳嗽、气喘等症状。

b. 肺炎: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症状包括发热、呼吸困难等。

c. 哮喘:呼吸道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常见于哺乳动物。

2. 鸟类呼吸疾病a. 鸟类流感: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症状包括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等。

b. 鸟气囊炎:气囊感染导致炎症,引起呼吸不畅、疲劳等。

3. 爬行动物呼吸疾病a. 呼吸道感染: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等。

b. 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于爬行动物。

4. 鱼类呼吸疾病a. 鳃霉菌病:由霉菌感染鱼类的鳃组织而引起的疾病,会导致鳃破坏,影响呼吸功能。

动物解剖 呼吸系统

动物解剖   呼吸系统
第五章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动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 交换的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 支气管、肺及胸膜和胸膜腔。肺是进行 气体交换的场所。鼻、咽、喉、气管和 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 道。肺是呼吸的核心器官。
一. 鼻
鼻包括鼻腔和鼻旁窦。 (一)、鼻 腔 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 前端有鼻孔,后端有鼻后孔通咽,鼻腔正 中有鼻中隔将其分为左、右两个腔。每个 鼻腔均包括鼻膜腔之间,由两侧的纵 隔胸膜以及夹在其间的诸器官(心、心包、 食管、气管、大血管、淋巴结、胸导管及 神经)和结缔组织构成。包在心包外面的纵 隔胸膜又称心包胸膜。
3. 固有鼻腔
固有鼻腔表面衬以粘膜,
每个鼻腔均被上、下鼻甲(由鼻甲骨和粘 膜构成)分为上、中、下3个鼻道。上鼻 道较窄,其后部主要为嗅区。中鼻道通 鼻旁窦。下鼻道直接经鼻后孔通咽。上、 下鼻道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总鼻道。
(二)、鼻 旁 窦
鼻旁窦为鼻腔周围骨所围成的空腔,腔 的内表面衬以粘膜,与鼻粘膜相延续。鼻 旁窦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鼻粘膜发炎 时,可波及鼻旁窦,引起炎症。家畜的鼻 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腭窦 (马)等。窦 具有减轻头骨重量、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 气及对发声起共鸣作用。
• 肺泡隔: 由相邻的肺泡壁形成,其 中有隔细胞,该细胞穿过肺泡隔进入 肺泡腔,吞噬细菌和尘埃颗粒后叫尘 细胞。 • 气-血屏障或呼吸膜。包括: 表面活 性物质、肺泡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基 膜 、血管内皮细胞基膜 、血管内皮 细胞
(三). 胸膜和纵隔
胸膜是一层由间皮和间皮下结缔组织形成
的浆膜,分别覆盖在肺的外表面和衬贴于胸壁的 内表面。前者称为胸膜脏层,后者称为胸膜壁层。 胸膜壁层贴于胸腔侧壁叫肋胸膜,贴于膈的胸腔 面的部分叫做隔胸膜,参与形成纵隔的叫做纵隔 胸膜。胸膜的脏层和壁层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围 成左、右密闭的胸膜腔,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 少在呼吸时两层胸膜间的摩擦。

动物解剖学之 呼吸系统

动物解剖学之 呼吸系统

2.呼吸部: (1)呼吸性细支气管 粘膜上皮由单层立方移行为扁平细胞 (2) 肺泡管 周围有很多肺泡囊和肺泡开口,上皮为 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 (3)肺泡囊 由几个肺泡共同开口而成。
(4)肺泡 半球形, 凹面开口于肺泡 囊、 肺泡管或 呼吸性细支气管。 凸面与相邻肺泡 形成肺泡隔。
肺泡上皮细胞有二种: ①Ⅰ型细胞或扁平细胞 ②Ⅱ型细胞或分泌细胞: 圆形或立方形,突入肺泡腔内。能合成肺泡 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孔:相邻的肺泡间有小孔相通。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正常家 畜) 2.呼吸频率: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称为呼吸频率。
3.呼吸音:
肺泡音、支气管音、支气管肺泡音
二.气体交换
气体的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以及血液与 组织细胞之间O2和CO2的交换。
(1)气体交换的动力 (2)气体交换过程
(3)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1、呼吸膜的通透性及面积 2、通气/血流 比值
3. 固有鼻腔 固有鼻腔表面衬以粘膜,每个鼻腔 均被上、下鼻甲(由鼻甲骨和粘膜构成) 分为上、中、下3个鼻道。上鼻道较窄, 其后部主要为嗅区。中鼻道通鼻旁。 下鼻道直接经鼻后孔通咽。上、下鼻 道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总鼻道。
鼻粘膜 (一)前庭:复层扁平上皮。 (二)呼吸区: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三)嗅区:上皮有四种: 支持细胞:高柱状,起支持作用。 嗅细胞:双极神经元。 刷细胞:游离端有微绒毛。 基细胞:能分化成支持细胞和嗅细胞。
纵隔位于左、右胸膜腔之间,由两侧的 纵隔胸膜以及夹在其间的诸器官(心、心包、食 管、气管、大血管、淋巴结、胸导管及神经)和 结缔组织构成。包在心包外面的纵隔胸膜又称 心包胸膜。
5-2 呼吸生理
一、呼吸运动: 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 动。 (一)吸气和呼气的发生 1、吸气过程的发生:平静呼吸时,主要的吸气肌群是肋 间外肌和隔肌。 2、呼气过程的发生:平和呼吸时,呼气动作是被动的。 当动物用力呼气时,除了吸气肌群的舒张外,还有呼气 肌群的参与,即肋间内肌和腹部肌群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通气的过程,一 个完整的“呼吸功能”过程应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阶 段:呼吸运动阶段(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此时 氧气浓度最高)、运输阶段(氧气和二氧化碳随着血 液循环,直到组织液旁的毛细血管)、呼吸作用阶段 (有机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此时二氧化 碳浓度最高)。
2020年8月4日星期二
7
呼吸运动的调节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机体通过呼吸运动调节血液 中的O2、CO2、和H+ 的浓度,而动脉血中的O2、 CO2和H+ 浓度又可通过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调节呼吸 运动。
化学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化学物质。参与呼吸调节的 化学感受器,对血液中O2、CO2、 H+ 的浓度十分敏 感。因其所在部位不同,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 化学感受器。
9
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左右 对称,可以分为头、中、尾三个 区.头端和尾端区都有化学感受 性,中间区不具有化学感受性, 不过,局部阻滞或损伤中间区后, 可以使动物通气量降低,并使头 端、尾端区 受刺激时的通气反 应消失,提示中间区可能是端区 和尾 端区传入冲动向脑干呼吸 中枢投射的中继站.应用胆碱能 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研究结果表 明,在中枢化学感受器传递环节
2020年8月4日星期二
12
2020年8月4日星期二
13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呼吸功能、防御功能、代谢功 能、神经内分泌功能。
2020年8月4日星期二
2
2020年8月4日星期二
3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以物理融结合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 在于血液中,物理溶解的部分很少,氧气在血液中的 溶解量极少,只有1.5%左右,溶解的氧气进入红细胞 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2020年8月4日星期二
11
肺的吞噬与免疫功能
在呼吸性细支气管至肺泡末端含有吞噬细胞,吞噬细 胞来自单核细胞,当单核细胞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壁, 就游走于整个肺泡壁的上皮中。吞噬细胞的活动是清 除非溶性颗粒,其内含溶酶体,能杀死入侵的细菌。
吞噬细胞一旦变成巨噬细胞,就能吞噬更大量颗粒物 质,巨噬细胞表面存在多种抗体和补体的多种受体, 从而使细胞具有免疫功能,有助于防止感染和维持黏 膜的完通气活动
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及胸廓。呼 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环境的通道;肺泡是外界气 体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而呼吸肌舒缩引起 胸廓的节律性运动,则是产生通气的原动力。
2020年8月4日星期二
5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就是自由扩散。
2020年8月4日星期二
简单概述
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是执行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总称它 由以下几部分构成:鼻腔、咽、喉、器管、支气管。
呼吸系统的主要机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新 鲜空气(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完成气体吐故纳新 的过程。
呼吸系统的共同特点:壁薄、面积大、湿润、有丰富 的毛细血管分布。
2020年8月4日星期二
6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运动,其运动频率和幅度随气 体所处的状态而定,但这种呼吸运动的改变是由神经 和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神经调节:参与呼吸作用的肌肉属于骨骼肌,没有自 动产生节律性收缩的能力。呼吸运动之所以能够有节 律性的进行,完全依靠呼吸中枢的节律性兴奋。呼吸 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 细胞群所在部位(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和脊 髓等部位)。
中可能有胆碱能机制参与.
2020年8月4日星期二
10
特殊环境下的呼吸生理
潜水动物的适应: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等动物都 具备完全或部分潜水呼吸的习性,这些动物仍然依靠 空气作为呼吸媒介获得痒,能够在潜水时捕捉食物。 这些动物一般具有较大的血流量和较强的运输氧的能 力。
高海拔环境中的呼吸:海平面上大气压为760mmHg。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虽然空气成份不变,但其总压 力和个组成成分的分压都会降低。低压对机体功能的 影响主要是缺氧,作用不是很明显,根据缺氧程度, 可出现乏力、头痛、恶心、抽搐甚至死亡等现象。
2020年8月4日星期二
8
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是 机体最重要的外周化学 感受器,在动脉血PO2 降低、PCO2或H+浓度升 高时受到刺激,冲动经
寞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
延髓,反射性地引起呼
吸加深加快和血液循环
的变化。其中,颈动脉
体主要调节呼吸,而主
动脉体在循环调节方面 较为重要。
2020年8月4日星期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