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文集 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张爱玲半生缘读书笔记

张爱玲半生缘读书笔记

张爱玲半生缘读书笔记张爱玲《半生缘》读书笔记1假期读完了张爱玲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周日又在书店选了一本张的长篇小说“半生缘”。

读起来发现这个曾被拍成过电视剧的作品,自己上学时也曾读过。

记得在学生时代,在图书室借来看到一半时,感到作品写得悲惨,便没有读下去。

现在读起来,仍然觉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可悲可气。

“半生缘”中展现了旧上海的一类人的生活。

故事以世钧与曼桢的情缘为线索,记录了他们相识、相许、分离和相遇的过程。

故事快结束时,他们相遇话别。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幸福的,在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只有放手。

“他们回不去了。

”读完很为他们的情缘感到悲哀。

作品中没有我喜欢的女性,一个人也不喜欢。

作品中我认为最可气的人是曼桢的母亲。

不论一个母亲有没有文化,她都但当着家庭统帅的责任。

特别是曼桢的父亲不在了,母亲便是家中唯一的统帅。

而这个“统帅”允许她的长女曼璐去当歌女,来供养全家及弟弟妹妹们读书。

读书重要吗比起做人,读书是可以放弃的。

如果曼璐是一个丑女,也许只能像曼璐的佣人阿宝那样当一个小保姆,那么曼璐的人生或许会好一些。

起码这样的工作可以在阳光下说起。

英国的王妃戴安娜17岁时也给他人做过保姆。

夺得全国模特大赛桂冠的阿根廷女孩妲妮拉曾经是一个捡垃圾的女孩。

若生活还是无法继续,那么把孩子送他人抚养,送一个无子女的好人家去生活总比让一个子女去做见不得人的事情要强。

我想多数成家的男子都不会希望在自己消逝后,儿女去过那样的生活。

这样的母亲我不赞同。

曼璐天天在做什么,她知道,曼桢被囚禁在曼璐家她也知道。

她可以忍受曼桢被囚禁那么久而不见。

她听大女儿的,也怕大女儿。

我认为她在花曼璐那样获得的钱开始,她便在儿女面前矮了一大截,也就开始怕儿女了。

我心里在想,这样的母亲,不如把孩子送人吧!母亲了解自己未成年的儿女天天在做什么,这是必须的,管不住自己孩子的母亲,将不被儿女所尊重。

作品中曼桢的悲哀也有她自身因素在里面。

厄运来了,躲不掉了,那么就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命运赌一场,可以笑着让姐姐看自己绝食而死,或许曼璐会妥协放了曼桢。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书笔记五篇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书笔记五篇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书笔记五篇《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诸多作品中一部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读书笔记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红玫瑰与白玫瑰》读书笔记五篇(一)张爱玲的文字有种浑然天成之感,如果有心学写作,读着让人望而生畏,想自己怕是永远学不成的。

忍不住查查写作当时的年龄,年纪轻轻有那么悲凉的底子、透彻的洞悉,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

不过,知道七岁便能写小说的人,到二十来岁也有一二十年的历练了,就不止是天赋,还有练习的累积。

读到好句子每每要翻到最后一页看写于哪一年,再对照着年龄,二十四,二十七,啧啧称赞。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收录了《红玫瑰与白玫瑰》在内的11个中短篇小说。

2014年买的书,断断续续地翻看,2019年初的现在才读完。

不知道为何,读过的总也记不清。

张爱玲于我,大概像是宫崎骏于我,好,定是极好的。

但似乎由于好的十分密集,让脑容量过分小的我目不暇接,难以消化。

但这不碍,重新捡起来还是会再次被抓住,被惊艳被震撼。

最深得我心的除了《红玫瑰与白玫瑰》,是末篇的《多少恨》。

调情、暧昧都描绘得入木三分,读着让人害臊心痒恍惚。

张爱玲的好句子是摘不完的,她将中文的妙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喻用的恰到好处,讽刺之处赤裸真实,让人忍俊不禁。

哪怕平铺直叙也表述精准,叫人心领神会。

不经意的句子,一不小心就直戳到你心窝里,难怪人说,读故事都是读自己。

读末篇的《多少恨》时,是个阴天。

且不说爱情,就小说当中父亲的角色,想现实生活里遇到的人事,不禁入戏感叹。

人跟人怎么能平等呢?出身本就不平等。

有些人自小衣食无忧,所有世上的好一一呈到眼前,生怕不能入眼。

而有些人小时被视为负担累赘,大时面临生育之恩的邀功及漫无止境的消耗潜力,好像是谁硬生生逼着他把你生下来似的。

血浓于水的亲情,常被安放在予人安慰的位置,可现实有时却让人疲惫不堪一言难尽,若说像噩梦,倒还有醒来的时刻,而当事人却没得选择。

张爱玲读书笔记4篇

张爱玲读书笔记4篇

张爱玲读书笔记4篇张爱玲的《半生缘》讲述了芸芸众生之中一个普通的但又曲折的爱情故事。

其中穿插了复杂的心理世界的描述及家庭之中的琐碎故事。

同情的是曼桢的苦命,埋怨的是世钧的懦弱以及对曼桢的不信任,痛恨的是曼璐和祝鸿才的自私他们不顾亲情毁了曼桢一生的幸福没想到,亲姐姐会如此荒唐,可笑。

曼桢和世钧之所以会错过这段美好姻缘,不仅仅是几个主人公的原因,更是那个时代的过错。

曼桢和世钧走到一起过着甜甜蜜蜜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愿望。

当然果真是这样的结局就不是张爱玲的写作风格了。

这么单调的剧情也就不会引起观众高度的评价.往往人们对不好的结局印象更深反而很快会忘记美好的结局曼帧的悲剧也在于自己的懦弱。

她恨祝鸿才,曾经咬牙切齿的说决不会嫁给他,结果自己仍然忍气吞声的嫁给了他。

她的反抗仅限于嘴上,说实话,实在让人瞧不起。

悲剧是自己直接造成的。

曼路用伤害自己的妹妹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虽然是为了家人才会走上这条路,虽然会抱怨自己的命不好,虽然对这个社会对这个家有怨气但也不会去伤害自己最亲最爱的人.想改变现状改变命运就要选择一个真确的方法而不是用这种手段去改变自己.对于祝鸿才他更不该不顾别人的意愿而满足自己感情是双方面的一厢情愿即使得到了也不会幸福,得到躯壳得不到心有何意义两情相悦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去伤害别人的话那人和动物有何差别世钧和曼桢这段姻缘的错别只能怨老天对命运的捉弄只能对这个时代表示遗憾.而我感到幸运的是我生活在现代我也只能用现代人的想法来剖析那个年代如果我也生活在那个年代的话或许我会感到无奈感到悲哀.现今社会是敢爱敢恨的世界恋人之间的分手婚外情很普遍但我不主张这些即使婚外情中有许多真情在但我想一个人除了追求自己目标的同时还要想到责任心.责任感也能体现人生价值.虽然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但那个时代所带给人们的伤害永远保留了下来!是夜,窗外小雨淅沥,十分安静。

一向热闹甚至有些浮躁的心顿时沉寂了下来,外在的纷扰一下被排空了。

张爱玲文集读书笔记

张爱玲文集读书笔记

张爱玲文集读书笔记篇一:读张爱玲散文集有感读张爱玲散文集有感第一次接触张爱玲是在高中阶段,只是经常听同学们议论纷纷。

第二次接触张爱玲,是在重庆医科大学,由其海上花文学社邀请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进行的张爱玲专题讲座。

在听完这次讲座之后,一直想了解张爱玲这个人物,因为她不凡的出生,因为她的特殊经历,因为她的杰出才华,更因为许多人对她的评价和她个人与胡兰成的感情历程。

说她的死亡有些蹊跷,倒不如说她的死也独具艺术性,她一个人孤独了人生的最后十年,直到选择八月十五的前夕死在一家旅馆。

单说这些,我就不得不为这样的女作家感到钦佩。

这些想摸索她的欲望促使我不得不去阅读她的作品。

就在看她的散文集时,我细细地品读,读出了她对生活的细微观察,也读出她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同时看出她对艺术和人生的热爱和关注。

从《秋雨》中读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喜欢种花,喜欢大自然的情趣,同时她在文中通过对雨中的其它事物用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文字来写秋雨,足见她文学的功力。

《读书报告四则》中从读书到评书,写出自己对文学著作的看法和思考,可见她也不是纯粹地去阅读,而是带着一种思考和学习的态度,吸纳百家之长,补其之短。

《论卡通画之前途》表现了她对时尚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看到她对艺术的一种预见性和成熟女性所拥有的智慧。

每一篇散文,读起来都是那么富有节奏,每一篇作品都写的那么细微,极其富有意境。

在学生时代的张爱玲,也显现的有些与众不同。

她以母校为荣,为未来着想。

小小年纪,就有极高的志向和理想,也注定日后她成为上海界的四大文学女青年之一。

对于《爱》,她有她自己的理解,一开始,便说“这是真的”,相信她是个懂得爱的女人,单纯的懵懂,单纯到一见钟情便就是爱了。

我倒也觉得这样的爱单纯且感觉极佳,没有什么不好,只是随着阅历的增加,它似乎多了更多旁外东西的干扰,想必很多人也都是这样的过程吧!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句话出自她的《天才梦》,这里面展示了她的生活充满了艺术,美而痛痒,有点自传的味道。

《小团圆》读书笔记

《小团圆》读书笔记

《小团圆》读书笔记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忙于在城市中追求速度与激情,却忽略了那泛黄纸页中所蕴藏的无言的静谧之美。

手捧一本张爱玲所著的《小团圆》,忘却城市间的喧嚷与匆匆,以那滴水藏海的段段文字,荡涤我的浮躁,打磨我的灼热。

《小团圆》基本上是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

小说主要描述了主人公盛九莉的身世浮沉、成长经历、恋爱婚姻、人生选择以及凄凉悲楚的结局。

书中她与邵之雍的爱恨情愁令人叹惋,不忍猝读。

张爱玲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叙述了她传奇的一生。

在本书中,她的自我剖白赤裸裸毫无隐晦,令人心痛不已。

她白描了人生中大大小小的跌宕起伏,冷静而细腻的笔触诠释了一段残缺的人生,用洋洋洒洒的文字让人阅尽世俗百态。

无论内心如何激荡,无论场面如何不堪,在她笔下永远是轻轻地带过,还不时带着微笑。

张爱玲,如此般的一个惊世才女,一生渴求得到圆满,然而在爱情上犹且得不到圆满。

读她的书,思绪万千,却又舍不得放下。

同样的《小团圆》,悲情女子看到男人的薄幸,信奉美貌动力学的人看到了自卑,悲观的人看到了宿命,验明正身后得出“女人聪明至此,果然没有好下场”的也不乏其人。

张爱玲让大家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纵然兰因絮果,也是缘分。

就小说的文字和语言风格特色而言,深受中国画尤其是国画画风的影响,处处体现出含蓄留白的美和意境的神髓。

精致的文字、出人意料的比喻充分展现了我所喜欢的张爱玲极高的文学天赋。

在作品中,女主人公盛九莉不仅语言文字含蓄,说话从来说半句、留半句。

而且为人处世也含蓄至极,含蓄已成为她的审美。

看到书名《小团圆》我便想团圆还分大小吗?直到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小团圆”后即是“大别离”,甚至是永别。

而《小团圆》的感人之处在于:这些年来的风霜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生死幽恋的小团圆,是盛九莉和邵之雍之间爱恨纠葛的小团圆,更是我们与张爱玲遗作心心交流的《小团圆》。

张爱玲文集读书笔记

张爱玲文集读书笔记

张爱玲文集读书笔记张爱玲文集读书笔记张爱玲散文等作品,大家喜欢阅读?大家学习之后会做笔记?张爱玲文集读书笔记11、“——年初一我预先嘱咐阿妈天明就叫我起来看他们迎新年,谁知他们怕我熬夜辛苦了,让我多睡一会,醒来时鞭炮已经放过了。

我觉得一切的繁华热闹都已经成了过去,我没有份了,躺在床上哭了又哭,不肯起来,最后被拉了起来,坐在小藤椅上,人家替我穿上新鞋的时候,还是哭——即使穿上新鞋也赶不上了。

”——张爱玲散文《私语》(现在看这一段,眼睛都润润的。

赶不上了,再也赶不上了,从在手心里掐出血印,忍得一时的风平浪静,到眼角出现的几条细纹,自己究不再是要做什么都能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的人了。

)2、“。

我一个人在黄昏阳台上,骤然看到远处的一个高楼,边缘上附着一大块胭脂红,还当时玻璃窗上落日的反光,再一看,却是元宵的月亮,红红地升起来了。

”——张爱玲散文《我看苏青》(在张爱玲的小说或散文中,经常能够看到她写的红月亮。

所以,我曾经刻意地观察过很多次月亮,很少能够看到我想看到的红月亮。

相反,我每次看到的月亮,美则美矣,月光打在身上,我不是觉得凄冷,就是凄清。

所以,每次我都会怀念盛夏时,白晃晃的太阳,亮得睁不开眼睛,即使炎热,也是懊恼却带点喜悦的。

)3、“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

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散文《天才梦》(几年前,我看她的书,只看到了她的悲凉与尖刻。

今天,才读得懂她的慈悲与“尘埃里开出的花”。

如此才情的女子,自不在乎后人对她的唏嘘。

对生命注定的悲观与消极,抵不过骨子里对生命的欢欣与愉悦。

)张爱玲文集读书笔记2(一)《金锁记》1.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话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地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

《金锁记》的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金锁记》的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金锁记》的读书笔记范文五篇《金锁记》的读书笔记范文1《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年少曾读,体会不深,近日重读,拍案叫绝,再三回味,越爱不释手。

我以为,和张爱玲其他的小说篇章比起来,这篇《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

张爱玲善于刻画女人,尤喜描写各色“坏女人”,《金锁记》也不例外,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

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

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张爱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锁——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

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

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响很大,这篇《金锁记》尤其明显,单从技巧上来说,许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红楼梦》的影子来。

比如人物描写方面。

写七巧,小说一开端并不直接就写,而是通过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点出,把这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的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和《红楼梦》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

在两下人的口中,道出了七巧的出身;然后再借二嫂三嫂的背后冷言闲语,交代了七巧在家族中的低劣地位,因为她是平民出身,而且直言直语,大家都瞧不起她。

《张爱玲》的读书笔记

《张爱玲》的读书笔记

《张爱玲》的读书笔记范文一平时不怎么关注文学作品的我因为老师留作业的原因读了一些张爱玲的作品,起初对张爱玲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影视作品和戏剧作品,当拿到张爱玲作品集开始阅读时,每每觉得她的作品却有独特之处,这么一个身世离奇的女人写的作品读起来完全能够折射出作者的人生经历。

据我了解张爱玲在二十岁时便以一系列的小说震动文坛,是四十年代上海最红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五十年代,张爱玲已完成她最主要的创作,包括《倾城之恋》、《金销记》、《赤地之恋》、《半生缘》等等。

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为故事场景,在荒凉和颓废的大城市中铺张旷男怨女,演义着堕落及繁华。

她的文章,犹如会上瘾的毒品,不去碰它,甚麽事都没有,一碰就欲罢不能。

张爱玲的小说吸引人,她的.感情生活也是大家注目的焦点,最令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她和胡兰成的爱情传奇,虽然短暂,却也轰轰烈烈。

晚年,张爱玲独居洛杉矶,她深居简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感。

张爱玲的文章中,之前几乎没看过,这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倾城之恋》,尤其是它的结尾。

不仅仅是一个较美好的结局,四嫂离婚,想学流苏嫁给一个更好的人。

这样的念头,不禁使人发笑。

倾城之恋虽然也是有人的猜忌,也依然毫不留情的显露在笔下,但一场战争,炸毁了几座城市、多少人的命,却彷佛也炸毁了每个人的面具,还有那些伪装,俗话说:「患难见真情」。

我想,应该就是指向这样的情况吧!似乎突然意识到,爱的人可能会再下一秒就消失不见,而放下那些无味的计算、猜疑,让他们最后在一起。

其实不只他们怕受伤害,每个人都是,经不起一再的失望,所以为了保护自己,而在别人面前筑起一到厚厚高高的墙;为了不让自己吃亏,而斤斤计较的处处盘算。

但在同时,是否也会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像是真诚的情感,那些最早、最原始的心。

把自己弄得像一只虚伪的刺猬,这样真的好吗?我不禁这样问自己。

我认为,令她的小说能够让大众喜爱的原因,除了典雅的词句,最重要的,还是她本人曾经亲身体验过再加上世事的千锤百炼后,所写下的事,融入了许多感情,才得以传于后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文集读书笔记
张爱玲散文等作品,大家喜欢阅读?大家学习之后会做笔记?
1、“——年初一我预先嘱咐阿妈天明就叫我起来看他们迎新年,谁知他们怕我熬夜辛苦了,让我多睡一会,醒来时鞭炮已经放过了。

我觉得一切的繁华热闹都已经成了过去,我没有份了,躺在床上哭了又哭,不肯起来,最后被拉了起来,坐在小藤椅上,人家替我穿上新鞋的时候,还是哭——即使穿上新鞋也赶不上了。


——张爱玲散文《私语》
(现在看这一段,眼睛都润润的。

赶不上了,再也赶不上了,从在手心里掐出血印,忍得一时的风平浪静,到眼角出现的几条细纹,自己究不再是要做什么都能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的人了。

)
2、“。

我一个人在黄昏阳台上,骤然看到远处的一个高楼,边缘上附着一大块胭脂红,还当时玻璃窗上落日的反光,再一看,却是元宵的月亮,红红地升起来了。


——张爱玲散文《我看苏青》
(在张爱玲的小说或散文中,经常能够看到她写的红月亮。

所以,我曾经刻意地观察过很多次月亮,很少能够看到我想看到的红月亮。

相反,我每次看到的月亮,美则美矣,月光打在身上,我不是觉得凄冷,就是凄清。

所以,每次我都会怀念盛夏时,白晃晃的太阳,亮得睁不开眼睛,即使炎热,也是懊恼却带点喜悦的。

)
3、“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

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
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散文《天才梦》
(几年前,我看她的书,只看到了她的悲凉与尖刻。

今天,才读得懂她的慈悲与“尘埃里开出的花”。

如此才情的女子,自不在乎后人对她的唏嘘。

对生命注定的悲观与消极,抵不过骨子里对生命的欢欣与愉悦。

)
(一)《金锁记》
1.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话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地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

2.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
3.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

真长,这寂寞的一刹那。

4.她觉得她这牺牲是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

5.有时在公园里遇着了雨,长安撑起了伞,世舫为她擎着。

隔着半透明的蓝绸伞,千万粒雨珠闪着光,像一天的星。

一天的星到处跟着他们,在水珠银烂的车窗上,汽车驰过了红灯、绿灯,窗子外荧荧飞着一颗红的星,又是一颗绿的星?
6.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

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

(二)《倾城之恋》
1.他们有的是青春——孩子一个个得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

一年又一年地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

这一代便被吸收到米红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怯怯的眼睛。

2.柳原道:“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女人教坏了,又喜欢去感化坏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

我可不像那么没事找事做。

我认为好女人还是老实些的好。

”流苏瞟了他一眼道:“你以为你跟别人不同么?我看你也是一样得自私。

”柳原笑道,“怎样自私?”流苏心里想着,“你最高明的理想是一个冰清玉洁而又富于挑战性的女人。

冰清玉洁是对于他人。

挑战是对于你自己。

如果我是一个彻底的好女人,你根本就不会注意到我!”
3.因为精神恋爱的结果永远是结婚,而肉体之爱往往就停顿在某一阶段,很少有结婚的希望,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的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

4.本来,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的给当给男人上,那更是淫妇;如果一个女人想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反而上了人家的当,那是双料的淫恶,杀了她也还污了刀。

5.现在这一段,与她的过去毫不相干,像无线电的歌,唱了一半,忽然受了恶劣的天气影响,噼噼啪啪炸了起来,炸完了,歌依旧要唱下去的,就只怕炸完了,歌已经唱完了,那就没得听了。

6.柳原笑道,“那不算。

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
(三)《茉莉香片》
1.寒天里,人冻得木木的,倒也罢了,一点点的微温,更使他觉得冷得彻骨酸心。

2.关于碧落的嫁后生涯,传庆可不敢揣想。

她不是笼子里的鸟。

笼子里的鸟,来了笼,还会飞出来。

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忧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

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3.吃了一个“如果”,再剥一个“如果”:譬如说??
(四)《第一炉香》
1.她看她姑母是个有本领的女人,一手挽住了时代的巨轮,在她自己的小天地里,留住了满清末年的淫逸空气,关起门来做小型慈禧太后。

2.薇龙一夜也不曾合眼,才合眼便恍惚在那里试衣服,试了一件又一件;毛织品,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战性的爵士舞;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曲;柔滑的软缎,像“蓝色的多瑙河”,凉阴阴地匝着人,流遍了全身。

3.乔棋笑道:“你也用不着我来编谎给你听。

你自己会哄自己。

总有一天,你不得不承认我是多么可鄙的一个人。

那时候,你也要懊
悔你为我牺牲那么多!一气,就把我杀了,也说不定!我简直是害怕!薇龙笑道:“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4.乔琪笑道:“那些醉泥鳅,把你当成什么人了?”薇龙道:“本来嘛,我跟她们有什么分别?”乔琪一只手管住轮盘,一只手掩住她的嘴道:“你再胡说——”薇龙笑着告饶道:“好了好了!我承认我说错了话。

怎么没有分别呢?她们是不得已的,我是自愿的!”
(五)《第二炉香》
1.在这图书馆的昏暗的一角,堆着几百年的书——那是人的故事,可是没有人的气味,悠长的岁月,给它们熏上了书卷的寒香:这里是感情的冷藏室。

2.春天,满山的杜鹃花在缠绵雨里红着,簌落簌落,落不完地落,红不断地红。

像许多烧残的小太阳。

秋天和冬天,空气脆而甜润,像夹心饼干。

(六)《封锁》
1.恋爱着的男子向来是喜欢说,恋爱着的女人破例地不太爱说话,因为下意识地她知道:男人彻底地懂得了一个女人之后,是不会爱她的。

2.她明白他的意思了: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么没有发生。

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