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模块-真假推理
判断推理 几大模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判断推理几大模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推理是人类思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指的是根据已知事实或信息来推断出未知的结论或信息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推理来解决问题、做决策或表达观点。
因此,具备良好的判断推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判断推理的几大模块,包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逻辑推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和推断能力。
通过对这些模块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提升自身的推理能力,从而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推理。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让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地运用判断推理的技巧。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内容安排。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1. 引言1.1 概述: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判断推理的重要性和意义,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1.2 文章结构: 本部分,即当前所在的部分,将详细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
1.3 目的: 我们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以及期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的收获和启发。
2. 正文2.1 推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我们将介绍推理的基本概念,以及为什么推理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至关重要。
2.2 判断推理的基本模块: 本部分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我们将详细探讨判断推理的基本模块,包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逻辑推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和推断能力。
2.2.1 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我们将介绍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各种概念,以便进行有效的判断推理。
2.2.2 逻辑推理能力: 我们将探讨逻辑推理在判断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2.2.3 信息处理和推断能力: 我们将讨论如何有效地处理大量信息并做出正确的推断,提高判断推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2.3 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我们将分享一些提升判断推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推理能力。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判断推理的四个模块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是国考行测中必要的几个内容,上一次已经为大家总结了图形推理的一些知识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接下去我们接着来汇总逻辑判断中的一些相关内容。
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最难的一个模块,常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日常推理、论证类,这里主要为大家总结前三个模块。
( 1 )翻译推理判定:题目中出现逻辑关联词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四个翻译: 1、如果......那么.........如果就,前推后(前半句话推后半句话)替代关联词:只要 ...就,必须,离不开,凡是 ...都,为了...一定,要想...就2、只有......才......只有才,后推前替代关联词:除非 ...否则不, ...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基础/保障/前提,不...不...3、 ...且... (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翻译为 A 且 B ,全真才真,一假即假替代关联词:一边 ...一边,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同时,又 ...又4、 ...或... (至少一个存在)翻译为 A 或 B ,一真即真,全假才假替代关联词:也许 ...也许,和...中至少一个,和 ...不能同时,和 ...不都是两个推理: 1、逆否等价命题( A→ B 等价于-B → -A)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必然,但有一个可能性结论2、摩根定律- ( A 且 B )等价于 -A 或-B- (A 或 B ) 等价于 -A 且-B负号进去“且”变“或”,“或”变“且”( 2 )分析推理判定:给出一组对象以及若干信息,对象与信息进行匹配。
思路:先判定题干,为题干信息肯定还是题干信息真假不定,然后用方法方法: 1、题干信息确定(题干给出的内容可以直接用,给出的信息全部都是确定的)a、排除法适用条件:题干信息确定,且选项信息充分(选项给出了题干所有的匹配情况,否则为选项信息不充分)如何解题:读一句有效信息,排一个选项b、最大信息优先 ( 出现 2 次或者 2 次以上为最大信息),以最大信息最为作为突破口2、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题干给出的内容有真有假,不能全部直接拿来用)a、确定信息优先(通过题干的推理,可知的正确信息)在用确定信息优先以及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两种方法:列表法以及假设法列表法:要求将对象写在竖列,减少错误率,横行用来写其他信息假设法:要求从假设次数最少的情况进行假设,加快解题速度( 3 )真假推理判定:题干给出多个论断,但提问方式一般都是只有一句真话(假)则 ......解题思路:先找矛盾关系,然后看其余,再找反对关系,然后也看其余。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1)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华图教育任莉判断推理的四个模块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是国考行测中必要的几个内容,上一次已经为大家总结了图形推理的一些知识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接下去我们接着来汇总逻辑判断中的一些相关内容。
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最难的一个模块,常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日常推理、论证类,这里主要为大家总结前三个模块。
(二)逻辑判断(1)翻译推理判定:题目中出现逻辑关联词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四个翻译:1、如果......那么.........如果就,前推后(前半句话推后半句话)替代关联词:只要...就,必须,离不开,凡是...都,为了...一定,要想...就2、只有......才......只有才,后推前替代关联词:除非...否则不,...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基础/保障/前提,不...不...3、...且...(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翻译为A且B,全真才真,一假即假替代关联词:一边...一边,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同时,又...又4、...或...(至少一个存在)翻译为A或B,一真即真,全假才假替代关联词:也许...也许,和...中至少一个,和...不能同时,和...不都是其中或关系里面存在一个否一规则:即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两个推理:1、逆否等价命题(A→B等价于-B→-A)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必然,但有一个可能性结论2、摩根定律-(A且B)等价于-A或-B-(A或B)等价于-A且-B负号进去“且”变“或”,“或”变“且”(2)分析推理判定:给出一组对象以及若干信息,对象与信息进行匹配。
思路:先判定题干,为题干信息肯定还是题干信息真假不定,然后用方法方法:1、题干信息确定(题干给出的内容可以直接用,给出的信息全部都是确定的)a、排除法适用条件:题干信息确定,且选项信息充分(选项给出了题干所有的匹配情况,否则为选项信息不充分)如何解题:读一句有效信息,排一个选项b、最大信息优先(出现2次或者2次以上为最大信息),以最大信息最为作为突破口2、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题干给出的内容有真有假,不能全部直接拿来用)a、确定信息优先(通过题干的推理,可知的正确信息)在用确定信息优先以及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两种方法:列表法以及假设法列表法:要求将对象写在竖列,减少错误率,横行用来写其他信息假设法:要求从假设次数最少的情况进行假设,加快解题速度(3)真假推理判定:题干给出多个论断,但提问方式一般都是只有一句真话(假)则......解题思路:先找矛盾关系,然后看其余,再找反对关系,然后也看其余。
真假推理

三个矛盾关系
两组反对关系 所有都是,所有都不是;必有一假,可以全假; 有的是,有的不是;必有一真,可以全真
包容关系 为真—这 种真假上的依赖关系就是包容关系。
• • • • •
甲说:“丁是罪犯” 乙说:“甲是罪犯” 丙说:“丙不是罪犯” 丁说:“丁不是罪犯”。 显然甲、丁是矛盾的,一真一假,
• 已知二人说了假话,二人说了真话, 则乙和丙一真一假 • 若乙说的是假的,丙说的是真的,则 丙不是,甲不是,因此是乙和丁; • 若乙说的是真的,则丙说的是假的, 甲是,丙是,则是甲、丙二人作案
矛盾命题
一真一假
1. P 与 -P
2. 全都是P 与 有的不是P 3. 全都不是P 与 有的是P
2004-国考A类-83 例2 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 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案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
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
• • • •
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 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 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
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 下面去找提到红车的,而且只有有红车的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 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 若丙车是红的,则丙说的是实话,且乙说的 也是实话。与题 目矛盾;因此乙说的是假的丙车不是红的且 乙车也不是红的, 所以丙说的不是实话,丁车是蓝色,甲、乙 、丙三人中有 人车是红的,因此只有甲是红车,所以甲说
行测逻辑判断(判断推理)核心知识

目录1 逻辑判断题型目录 (3)2 真假推理 (4)2.1 解题步骤 (4)2.2 如何“找关系〞〔单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4)单句间的逻辑关系 (4)逻辑关系的概念解释与比照〔选学〕 (5)2.3 如何“定真假〞 (6)3 翻译推理 (6)3.1 单句的翻译与推理 (6)单句的翻译〔单句部的逻辑关系〕 (6)单句的否认 (6)单句的等价 (7)3.2 复句的翻译与推理 (7)复句的四种命题 (7)逻辑符号的含义 (7)复句的翻译与推理规那么 (7)寻找确定信息 (8)4 分析推理 (8)4.1 选项信息充分型 (8)4.2 题干信息充分型 (8)5 归纳推理 (9)6论证〔加强论证、前提论证、削弱论证〕 (10)6.1 论证根底知识 (10)6.2 论证的主要题型技巧 (11)加强型题和削弱型题的比照 (11)加强型题和前提型题的比照 (11)不能加强〔或削弱〕论点的情况 (12)1 逻辑判断题型目录2 真假推理2.1 解题步骤2.2 如何“找关系〞〔单句之间的逻辑关系〕M集合与N集合的所有关系只有4种:〔1〕相离;〔2〕相交;〔3〕包含;〔4〕全同。
〔看到此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
对!就是与“类比推理〞中的某些知识点一样。
〕而一个点与一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就只有两种:要么点在集合外;要么点在集合。
2.3 如何“定真假〞注:此表可根据逻辑关系图线条数由少到多的顺序去记忆〔线条数最少的是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最多的是推出关系〕。
3 翻译推理3.1 单句的翻译与推理简单的说单句就是很简单的句子,一般只有一个句号。
3.2 复句的翻译与推理(1)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型〕。
即“推出关系〞的“前推后〞。
(2)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型〕。
即“推出关系〞的“后推前〞(3)选言命题。
即“或关系〞。
(4)连言命题。
即“且关系〞。
〔插一句:简单地说复句就是两个单句组成的句子〕(1)“⟶〞〔“推出〞〕:“前者⟶后者〞,如:收获⟶播种;三睡午觉⟶华盛顿是美国首都。
公务员行测之真假推理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之真假推理解题技巧真假推理属于逻辑判断显性结论类的一种,其具体表现是在题目中给出若干个前提,前题有真有假,要求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情况,进而推理出指定的结论。
一、题型分析经过对近年真题的比较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真假推理题型的难度在不断增加,答题的重点从矛盾关系扩大到反对、推出等多种关系,提问方式也从“只有一真”,“只有一假”扩大到“两真两假”。
对于公务员考试,绝大多数考生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去学习专业的逻辑学知识,只要掌握如下解题方法即可。
二、解题思路首先,判断题型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 还是“两真两假”;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推出关系,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三、真题示例(一)只有一真【例1】桌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都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所有的杯子里都有啤酒”;第二个:“本杯中有可乐”;第三杯“本杯中没有咖啡”;第四个“有些杯子中没有啤酒”。
假如只有一个为真话,那么( )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有啤酒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可乐C.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D.第二个杯子中有可乐【答案】C【专家解析】首先看提问部分,本题属于真假推理题型中的“只有一真”。
其次看题干,发现这四句话中的第一句与第四句是一对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
第三,一真其余为假,绕过这对矛盾关系,第二、三句肯定都是假的,因此选C。
【例2】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答案】A【专家解析】真假推理题型中的“只有一真”方法1:找反对关系,甲和乙所说的必有一真,所以丙说的为假,即“并非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进而可以推出甲所说的为真,那么乙所说的为假,因此“所有的学校都存在加课问题”,选A。
包含关系在真假推理题目中的应用 (2)
包含关系在真假推理题目中的应用真假推理属于显性结论类中的一种,其具体表现是在题目中给出若干个前提,前提中有真有假,要求考生们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情况,进而推理出指定的结论。
在历年的国考中真假推理题目数量大概是1道题或2道题,题量虽然不多,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固定,其中主要涉及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包容关系,如果考生可以熟练掌握以上三种关系,那么考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解答真假推理题目,所以真假推理题目的解题技巧之一就是在题干中找包含关系。
华图教育专家针对此问题,在本篇文章中对真假推理中的包含关系,进行了梳理总结,希望能为广大考生的备考助一臂之力。
A和B存在包容关系是指,若A真,则B也真,即A→B。
对于存在包容关系A→B 的两个命题,若命题中只有一真,则A必为假;若命题中只有一假,则B必为真。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记住口诀:“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例1】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区传开,甲、乙、丙、丁四人有如下对话:甲说:“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三人中的一位做的”。
乙说:“我没做这件事,好人好事是丙做的”。
丙说:“此事是甲和乙中的一位做的”。
丁说:“乙说的是事实”。
经调查,证实这4人中只有两人说的符合实际。
由此推出:A.是甲做的好事B.是乙做的好事C.是丙做的好事D.是丁做的好事【答案】B【解析】考查四个命题,发现乙、丁的话同真或同假,同时甲、乙间存在包容关系,乙真可得甲真。
由两人说的符合实际可知乙的话应为假话。
因此甲。
丙的话为真话,可知乙做的是好事。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例2】甲乙丙三人来自学校足球队、乒乓球队和篮球队。
下列说法只有一种是对的:(1)甲是足球队的,(2)乙不是足球队的,(3)丙不是篮球队的。
甲、乙、丙三人分别是那个队的?A:甲是足球队的,乙是篮球队的,丙是乒乓球队的。
B:甲是篮球队的,乙是足球队的,丙是乒乓球队的。
C:甲是乒乓球队的,乙是足球队的,丙是篮球队的。
D:甲是乒乓球队的,乙是篮球队的,丙是足球队的。
逻辑判断之真假推理
逻辑判断之真假推理真假推理—一真一假问题概述1.判断题型。
题目中的陈述有真有假,且不知道哪句真哪句假,即为真假推理。
2.解题方法。
题型做题时按三步骤进行。
第一步,找到突破口,先找矛盾关系,再找反对关系;第二步,看其余话;第三步,判断突破口中两句话的真假(该步骤根据需要取舍)。
考点详述【矛盾关系】应试时,须把握住矛盾关系的性质是“矛盾必然包含一真一假”,以及最常考的四组矛盾关系。
一是针对一个对象的矛盾,即A与–A的矛盾。
例如“懒羊羊爱吃青草蛋糕”和“懒羊羊不爱吃青草蛋糕”是矛盾关系。
二是针对几个对象的矛盾,具体如(A∧B)与–(A∧B)的矛盾,(A∧B∧C)与–(A∧B∧C)。
例如“懒羊羊和美羊羊都爱吃青草蛋糕”和“懒羊羊和美羊羊不都爱吃青草蛋糕(也可说成,或者懒羊羊不爱吃青草蛋糕,或者美羊羊不爱吃青草蛋糕)是矛盾关系”。
三是针对两个对象间推导关系的矛盾,即(A∧B)与(A∧–B)的矛盾。
例如“只要他好,我就好”与“他好,但是我不好”是矛盾关系,“只有他好,我才好”与“我好,但是他不好”是矛盾关系。
需要注意,这一组矛盾在语意上很难理解为什么会存在,而是通过逻辑关系推导得到,所以建议考生对此直接背。
四是针对泛指对象的矛盾,即“有的是”与“所有不是”的矛盾,“有的不是”与“所有是”的矛盾。
例如“有的国产动漫是精品”与“所有国产动漫都不是精品”是矛盾关系,“有的国产动漫不是精品”与“所有国产动漫都是精品”是矛盾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组矛盾中“有的”一定是泛指的概念,绝不能具体到任何一个或几个对象上。
【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分为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所以至少其一必为假。
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所以至少其一必为真。
迄今,行测试卷考的最多的两个具体的反对关系总结为以下口诀。
“有的有的,必有一真”。
表示,“有的是”和“有的不是”这两句话中,至少有一句必为真。
这是下反对关系中的一个具体关系。
2021公务员(逻辑判断-真假推理)
逻辑判断-真假推理(讲义)例1.(2020浙江选调)王力、刘青、陈华、马玲四人代表单位参加比赛。
赛后,王力说刘青会获奖,刘青说陈华会获奖,陈华、马玲都说自己不会获奖。
如果四人的陈述只有一人错,那么谁一定获奖?A.仅王力B.仅刘青C.仅陈华D.仅刘青和陈华例2.(2020上海)某大学哲学系三年级本科生参加了一次国家英语六级考试。
关于考试四位情况,四位同学做出了如下猜测:甲:所有同学都及格了。
乙:小张没有及格。
丙:肯定不会全部同学都及格。
丁:也不会所有同学都不及格。
如果只有一位同学猜错了,则下列哪项为真。
A.甲猜错了,小张及格了B.甲猜错了,小张没有及格C.乙猜错了,小张及格了D.丙猜错了,小张及格了例3.(2018国考)某省游泳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原集训,集训最后一日所有队员进行了一次队内测试,几位教练预测了一下队员的成绩:张教练说:这次集训时间短,没人会达标。
孙教练说:有队员会达标。
王教练说:省运会冠军或国家队队员可达标。
测试结束后,只有一位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
由此可以推出:A.没有人达标B.全队都达标了C.省运会冠军达标D.国家队队员未达标例4.(2018辽宁)罐子里有水果糖和奶糖两种,幼儿园老师把双手伸进罐子里,然后双手握拳各拿出一块糖。
然后老师说了四句话:①右手肯定不是水果糖。
②或者左手是水果糖,或者右手是水果糖。
③如果左手是水果糖,则右手就不是水果糖。
④左手、右手都是水果糖。
假设老师说的四句话中有三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左手水果糖,右手奶糖B.左手水果糖,右手水果糖C.左手奶糖,右手奶糖D.左手奶糖,右手水果糖例5.(2019河南司法)国家统计局到某单位开展反腐倡廉公众满意度调查,该单位包括局长在内共有373名员工。
有关这373名员工,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1)有人满意;(2)有人不满意;(3)局长不满意。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为真的是:A.373名员工都满意B.373名员工都不满意C.有1名员工不满意D.无法确定该单位满意人数例6.(2017深圳)某公司新员工培训结束后,三个培训主管在讨论有多少学员不能通过培训考核,对话如下:甲:有的学员是能通过考核的。
小学奥数题目-三年级-简单逻辑推理类-真假逻辑
真假逻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总是不跟你说真话,他们总是说一些假话来骗人,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够辨别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呢?本讲我们就会学习如何辨别一个人说的话是真话还是假话,学会辨别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
首先,我们会通过本视频告诉学生三点结论,这三点结论在我们解决辨别真假的问题中会很常用。
三点结论1、所有人都不会承认自己说的话是假话2、判断真假,必定要问已知答案的问题3、说真话的人转述假话,转述的话不是事实;说假话的人转述真话,转述的话也不是事实掌握这三点结论,在解决一些问题时会变得十分简单。
有一个外地人路过一个小镇,此时天色已晚,于是他便去投宿。
当他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时,他知道肯定有一条路是通向宾馆的,可是路口却没有任何标记,只有三个小木牌。
第一个木牌上写着:这条路上有宾馆。
第二个木牌上写着:这条路上没有宾馆。
第三个木牌上写着:那两个木牌有一个写的是事实,另一个是假的。
相信我,我的话不会有错。
假设你是这个投宿的人,按照第三个木牌的话为依据,你觉得你会找到宾馆吗?如果可以,那条路上有宾馆哪条路上有宾馆?1.1.有一个人在一个森林里迷路了,他想看一下时间,可是又发现自己没带表。
恰好他看到前面有两个小女孩在玩耍,于是他决定过去打听一下。
更不幸的是这两个小女孩有一个毛病,姐姐上午说真话,下午就说假话,而妹妹与姐姐恰好相反。
但他还是走近去他问她们:"你们谁是姐姐?"胖的说:"我是。
"瘦的也说:"我是。
"他又问:现在是什么时候?胖的说:"上午。
""不对",瘦的说:"应该是下午。
"这下他迷糊了,到底他们说的话是真是假?_______说的是真的。
(回答“姐姐”或者“妹妹”)2.2.(多项选择题)一个骗子和一个老实人一路同行,骗子总是讲假话,老实人总是讲真话.请提一个尽量简单的问题,使两人的回答相同.这个问题可以是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关系图
所有的S都是P
包 容 关 系
反对关系
所有的S都不是P
包 容 关 系
矛
盾 系
关
有的S是P
反对关系
有的S不是P
逻辑关系图
所有的S都是P
包 容 关 系
反对关系
所有的S都不是P
包 容 关 系
某个S是P
矛
盾 系
关
某个S不是P
有的S是P
反对关系
有的S不是P
找矛盾,看其余 总结 a不是„„ a是„„与
【例10】今年春运对全市中巴客运车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
三名交警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乙:所有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错误,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
丙: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T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A.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T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 B.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T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C.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T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 存在超载问题 D.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S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 存在超载问题
丁说:“乙会入选,但丙不会入选。”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猜对,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 A.甲乙会入选 √ C.乙丙会入选 B.甲丁会入选 D.乙丁会入选
【例6】2008年以来,索马里附近海域先后发生累计120起海盗劫
船事件。海盗何以猖獗?甲乙丙丁四人有断定如下: 甲:海盗猖獗的主因是被劫船只的船主通常都愿支付高额赎金。 乙:如果海盗猖獗的主因是被劫船主愿意支付高额赎金,那么肯 定会助长海盗的气焰。
丙:确实助长了海盗的气焰,但其主要并非被劫船主都愿意支付
高额赎金。 丁:海盗猖獗主要是被劫船主愿支付高额赎金,但其嚣张气焰并
非由此生成。
如果上述断定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那么以下断定不可能为真, 除了( A.甲 )。 B.乙 √ C.丙 D.丁
【例7】M大学学生小段突患重病,有一同学暗中捐款相助。小段 转危为安后,想知道是谁捐款了。他询问了五位同学,分别得到 以下回答: (1)或者甲捐了,或者乙捐了; (2)如果甲捐了,那么丙也捐了; (3)如果乙没捐,那么丁捐了; (4)甲和乙都没有捐;
常见矛盾二
所有的S是P
(所有是)
与
有的S不是P
(有的不)
我们班所有的男 生都是党员
我们班有的男生 不是党员
【例3】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讨论本班同学申请助学贷 款的情况 甲:我班所有的同学都已经申请了贷款。 乙:如果班长申请了贷款,那么学习委员就没有申请。 丙:班长申请了贷款。 丁:我班有人没有申请贷款。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以推出以下哪项 结论? A.甲说假话,学习委员没有申请 √ B.乙说假话,班长没有申请 C.丙说假话,学习委员没有申请 D.丁说假话,学习委员申请了
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
甲:有的学校存在加课情况。
乙:有的学校不存在加课情况。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
真?
√
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 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
所有s都是p与有些s不是p 所有s不是p与有些s是P 必有一真且必有一假
A→B与A且—B
找反对,看其余 所有S都是P与所有S不是P 有些S是P与有些S不是P 找包容,定真假 所有S都是P→某个S是P→有些S是P 所有S都不是P→某个S不是P→有些S 不是P S且P→S(P)→S或P 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两个所有:必有一假
所有同学都是三好学生
→ 刘洋是三好学生
一假后真
一真前假 一假后真
【例8】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2)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3)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这三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地表示了
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 √ C.仅有一人会使用 B.12人没人会使用 D.不能确定
常见矛盾三
所有的S不是P
(所有不)
与
有的S是P
(有的是)
我们班所有的男 生都不是党员
我们班有的男生 是党员
【例4】有一段对话。 甲:“有的鱼类资源枯竭的地方正是环境遭到破坏的地方。 乙:“如果某地领导不重视环境保护的话,该地环境就遭 到破坏。” 丙:“不存在鱼类资源枯竭的地方,也不存在环境遭到破 坏的地方。” 丁:“凡鱼类资源枯竭的地方都不是环境遭到破坏的地 方。” 如果甲、乙、丙、丁四人中只有一人说错了,那么下面哪 句话是真的?( ) A.有的地方的鱼类资源枯竭了 B.某地环境遭到破坏 C.某地领导不重视环境保护 √D.某地领导重视环境保护
√
判定题型
找关系
看其余
【例2】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 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案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 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 C.仅有一人会使用 B.12人没人会使用 D.不能确定
反对关系
例:黑与白 有的S是P 与 甜与咸 有的S不是P
所有的S是P 与 所有的S不是P
有的S是P
与
有的S不是P
全女
有的同学是女生 有的同学不是女生 两个有的:必有一真 真 假
全男 男女都有 假 真
【例9】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
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
甲:有的学校存在加课情况。
乙:有的学校不存在加课情况。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
真?
√
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 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
真 真
【例8】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2)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3)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这三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地表示了
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 √ C.仅有一人会使用 B.12人没人会使用 D.不能确定
【例9】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
真假推理
满茂荣
题型判定
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个会游泳。 甲说:“我会”, 乙说:“我不会”, 若干论断 丙说:“甲不会”。 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游泳的 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解题思路
矛盾关系 找关系
反对关系 包容关系
看其余 定真假
矛盾关系
含义:非此即彼的关系
所有的S是P 与 所有的S不是P
全女 全男 男女都有 所有同学都是女生
所有同学都不是女生 两个所有:必有一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例10】今年春运对全市中巴客运车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
三名交警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乙:所有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错误,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
有些S不是P 有些学生不 是三好学生
包容关系
S且P 有房又有车
A → B
S(P) S或P
有车(有房) 有车或有房
(一)A→B且题中只有一个为真: 例: 1.所有同学都是三好学生 2.刘洋是三好学生 3....
所有同学都是三好学生
→刘洋是三好学生
一真前假
(二)A→B且题中只有一个为假: 例: 1.所有同学都是三好学生 2.刘洋是三好学生 3....
例子:生与死 男人与女人 特性:必有一真且必有一假
例:王五是教师 与 李四不是教师 主体相同, 张三是法官 与 张三不是教师 话题一致 李四是厨师 与 李四不是厨师
√
× ×
本质:A与-A
常见矛盾一
a是„„ 与 a不是„„
例:杜子藤是三好学生 杜子藤不是三好学生
【例1】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个会游泳。 甲说:“我会”, 乙说:“我不会”, 若干论断 丙说:“甲不会”。 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游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5)丙和丁都没有捐。
实际上,这五位同学的回答中只有一句是假的。据此,可以推 出( ) B.丁捐了 C.甲捐了 A.丙捐了
√D. 乙捐了
【例8】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2)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3)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这三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地表示了
两个有的:必有一真
总结
题型判定 找关系
必有一真且 必有一假 一真其余全假 一假其余全真 反对 两个有的,必有一真; 两个所有,必有一假。
看其余
矛盾
包容关系
所有S都是P 所有学生都 是三好学生 所有S都不是P 所有学生都不 是三好学生 某个S是P
A → B
有些S是P 有些学生是 三好学生 刘洋是三好 学生 某个S不是P 刘洋不是三 好学生
丙: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T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A.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T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 B.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T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C.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T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 存在超载问题 D.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S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 存在超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