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开凿最早的石窟 新疆克孜尔石窟
美丽的克孜尔石窟

美丽的克孜尔石窟作者:鲁焰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13期鸠摩罗什静静地俯身沉思。
正午里,我远远地望去,日光的蒸腾、人声的嘈杂,源源不断地往上涌,往上涌,却丝毫左右不了他的静默。
他的静默是向下的,他的姿态向下,他的目光向下,他的神情像是在親善地微笑,却感觉得到他的神思飞向了那些洞窟里、那些经文里、那些日复一日的冥想里。
远处那些土黄色山上的著名洞窟成了他的背景。
他也成了关注那些洞窟的目光的第一落点。
一个对佛学所知寥寥的人,来了。
如同所有想来这里的人一样,我是被洞窟里那些即便是横遭浩劫,而残存的美丽依然令世人炫目的壁画吸引而来的。
以前,在我的印象里,坐落在新疆拜城县境内的克孜尔石窟,遥不可及。
那是一种时空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
开凿于公元3世纪末的克孜尔石窟,距离我们有千百年之遥。
当我们沿着古老的龟兹壁画,向上追溯,以抵达时光的另一端的时候,需要怎样的心智、体悟和想象力呢?这里的一切对于我都是陌生而新鲜的,有着意想不到的整齐和有序。
不由得想起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当你走进去,是要穿越一段古旧的民宅,与仿佛古今贯通的居民们擦肩而过,甚至会看到德国强盗冯·勒柯克住过的房子……我们就在现实与远古的交替中,在真实与梦幻的转换中走过摇摇晃晃的木梯,走上几乎被破坏殆尽的洞窟……不像这里。
在这里,你可以直奔主题。
在这里,你可以在白色的日光下径直踏上一段阶梯,通览克孜尔石窟的全貌。
作为中国最早的佛教石窟,克孜尔石窟也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石窟形制主要四种,即方形窟、中心柱窟、大像窟和僧房窟。
壁画内容主要反映小乘佛教“惟礼释迦”的思想内容,尤其是中心石窟,与印度的阿旃陀石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但克孜尔石窟的中心柱石窟是古代龟兹人民在吸收外来佛教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为适应当地的地质环境的特点而开凿的,也被称为“西域模式”,是古代龟兹人民的一项发明和创造。
走近它,浑身的细胞也仿佛跃动起来,做好了准备,去尽享古老的龟兹文化所弥散的琼浆玉液。
这里收录了近两百幅精美壁画图片,比敦煌还早三百年|纸言片语

这里收录了近两百幅精美壁画图片,比敦煌还早三百年|纸言片语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七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
该石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艺术背景而闻名,是新疆石窟遗迹中起点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也是中国最西处最早的大型石窟群。
石窟内的壁画最早开始于公元三世纪,比敦煌壁画还要早三百年。
在公元八九世纪,石窟逐渐停建,其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
目前,克孜尔的两百多个洞窟里,保存有一万多平方米的精美壁画。
这些壁画,既有汉文化影响,也体现了对外来文化艺术选择性的巧妙接收,更展示了古龟兹画师们非凡的智慧和想象力。
新书《中国石窟艺术——克孜尔》收录了近两百幅克孜尔石窟的精美壁画图片。
那厚重的历史积淀、粗犷有力的线条、精美的矿物颜料、独特风格的'湿画法'……单单是照片,就足以令无数人惊艳赞叹、浮想联翩。
丨图书信息:《中国石窟艺术——克孜尔》作者:新疆龟兹研究院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月定价:320.00元丨作者简介:新疆龟兹研究院,前身为成立于1985年的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是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唯一驻南疆的直属文博事业单位。
25年来,它已从文管所、研究所发展成为集新疆石窟文物保护、管理和研究为一体的综合专业机构,一直担负着对古龟兹地区的九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600多个佛教石窟近两万平米壁画的科学保护、管理和研究任务。
丨目录:丝绸之路上的克孜尔石窟第8窟洞窟形制中心柱窟公元7世纪第8窟主室劵顶菱格故事画公元7世纪第8窟主室劵顶天相图公元7世纪第8窟主室劵顶须阇提割肉奉双亲公元7世纪第8窟主室前壁飞天公元7世纪第8窟右甬道外侧壁龟兹供养人公元7世纪第7窟后甬道右侧壁善爱乾闼婆及其眷属公元5世纪第14窟洞窟形制方形窟公元6世纪第14窟主室劵顶菱格本生故事画公元6世纪第14窟主室劵顶菱格本生故事画公元6世纪第14窟主室劵顶大光明王始发道心公元6世纪第14窟主室劵顶兔焚身施仙人公元6世纪第14窟主室劵顶马王救商客公元6世纪第14窟主室劵顶大施抒海夺珠公元6世纪第14窟主室劵顶熊救樵人被害公元6世纪第14窟主室劵顶弥兰不孝头戴铁轮公元6世纪第14窟主室劵顶马璧龙王救商客公元6世纪第14窟主室劵顶智马舍身救王命公元6世纪第14窟主室左侧壁说法图公元6世纪第14窟主室左侧壁比丘公元6世纪第17窟主室前壁弥勒菩萨兜率天宫说法图公元6世纪第17窟主室劵顶菱格本生故事画公元6世纪第17窟主室劵顶智马舍身救王命第17窟主室劵顶睒子至孝奉双亲公元6世纪第17窟主室劵顶熊救樵人被害公元6世纪第17窟主室劵顶昙摩钳闻法投火坑公元6世纪第17窟主室劵顶狮象舍身救商客公元6世纪第17窟主室劵顶猴王智斗水妖公元6世纪第17窟主室劵顶大象舍身救囚徒公元6世纪第17窟主室劵顶萨薄燃臂引路公元6世纪第17窟主室劵顶猕猴王舍身救群猴公元6世纪第17窟主室劵顶白象王忍痛拔牙公元6世纪第17窟左甬道外侧壁立佛公元6世纪第17窟后室正壁涅槃图公元6世纪第27窟主室前壁闻法天人公元6世纪第27窟主室前壁闻法天人公元6世纪第32窟主室劵顶采花供养佛得升天公元5世纪第38窟洞窟形制中心柱窟公元4世纪第38窟主室右侧壁天宫伎乐公元4世纪第38窟主室左侧壁天宫伎乐公元4世纪第38窟主室左侧壁天宫伎乐公元4世纪第38窟主室右侧壁天宫伎乐公元4世纪第38窟主室右侧壁天宫伎乐公元4世纪第38窟主室前壁弥勒菩萨兜率天宫说法图公元4世纪第38窟主室前壁闻法天人公元4世纪第38窟主室前壁闻法天人头像公元4世纪第38窟主室劵顶天相图公元4世纪第38窟主室劵顶菱格故事画公元4世纪第38窟主室劵顶萨薄燃臂引路公元4世纪丨文章节选:丝绸之路上的克孜尔石窟作者:新疆龟兹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徐永明古龟兹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首站,也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古丝路文明双向交流的重要枢纽,被誉为“中国佛教文化的摇篮”。
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价值:各位团友,我们的旅游车已从库车出发,今天我们要去领略的是久负盛名,被誉为“佛教艺术宝库”的克孜尔千佛洞。
它是我国著名石窟之一,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第二个敦煌莫高窟”。
但其历史又远比莫高窟久远。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拜城县境内,距库车70公里左右,大约1个小时的车程。
神秘的克孜尔千佛洞素以精美绝伦的壁画以及延绵于山间的石窟寺闻名遐迩,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中外学者、画家、佛教研究者、考古工作者以及络绎不绝的游客。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古代虔诚的修行者曾经走过的路,前往克孜尔千佛洞,亲身领略一千多年前的佛教石窟留下来的艺术神韵。
历史:在抵达之前,让我们先掀起它神秘面纱的一角,克孜尔千佛洞在古时位于龟兹国境内,而龟兹国国都遗址,即在现在库车县境内,谈到龟兹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古西域36国之一,丝路上的重镇。
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到过这里。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从此龟兹归于汉朝。
汉宣帝时,龟兹国王绛宾实行了与汉友好的政策,在他与解忧公主的女儿弟史结婚后,一同赴长安觐见,汉朝封弟史为公主,给绛宾颁发金印绶带,归国后绛宾“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并令其子以汉朝外孙自居,此时的佛教于公元1世纪前后传入龟兹,这里出现了早期的石窟寺。
在之后3-4世纪的魏晋时期,佛教在龟兹逐渐开始流行起来,并且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寺。
公元4-5世纪,龟兹进入佛教文化时期,此时的龟兹吸收了印度佛教文化、犍陀罗佛教文化,逐渐的融合吸收而形成本地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佛教也在龟兹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今天我们看到的库车、拜城等古龟兹地域内的众多千佛洞和其他佛教寺院遗址,就是在那个时期开始开凿营造而留存下来的。
中国古代杰出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也是那个时代的著名高僧。
公元6-7世纪,此时的西域经历了隋到唐的不平静过渡,唐统一西域后,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后移至龟兹,龟兹重新归于中华版图。
初谈佛教石窟“供养人”

初谈佛教石窟“供养人”供养人,简单地说是将私有财产奉献给别人或社会团体的人,奉献的私有财产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
追溯它的历史,可以说与人类同时产生。
佛教供养人,无疑佛教产生的第一天就出现。
佛教界通常所讲供养人,是指供养“佛法僧”三宝的人。
若狭义依释迦牟尼修道成佛作为佛来说,释迦牟尼是一位崇法、寻法、悟法的人,未涅槃之前,虽然受供养人供养,但是实际上他本人也是一位供养人。
僧人是他的追寻者,既受人供养,又是供养人。
如此之说,凡供养法的一切人都是佛教供养人。
笔者于此所说供养人既非供养“佛法僧”三宝的人,又非包括佛(释迦牟尼)在内的以供养“法”为主的人,而是指供养“佛法”的一切人,即僧俗范围内的佛教供养人,本文就此僧俗供养人与佛教石窟的关系试谈点浅见。
佛教供养人,自佛教石窟出现,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就与石窟发生了关系,他们就成为佛教石窟的供养人。
最早的佛教石窟始创于佛教发源地印度。
印度最古老的佛教石窟是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时代的巴拉巴尔山石窟群。
有学者认为此石窟群不一定是佛教石窟。
可认定的最早佛教石窟是开凿于约公元2世纪初年、位于印度西海岸蒲那城附近的巴雅石窟。
其次为开凿于公元175年左右的贝德萨石窟,大约开凿于公元1世纪初年的卡尔拉石窟,位于奥兰加巴德城西北约开凿于公元前1、2世纪至1世纪的阿旃陀石窟,约建于1世纪的纳西克石窟,等等。
玄奘法师西去印度求法时曾到过阿旃陀石窟。
凡石窟的建造,皆供养人所为。
据《大唐西域记》载,著名的阿旃陀石窟是得道高僧阿折罗阿罗汉发起的,第26窟前庭正壁现存建窟铭文,施主为一位权臣。
卡尔拉石窟正壁门道两侧各有一对高浮雕的施主夫妇像,不过妇女像与摩菟罗地区布特萨尔出土的夜叉女像相似。
正壁正门两侧也有浮雕施主夫妇像,左下方的一对施主为贵族像。
该窟正厅门道上方还有施主题记,施主与纳西克第10窟的施主题记相同,可能是同一人。
较晚的约沙多婆诃那朝的国王雅那斯里、萨塔卡尔尼王在位时期(174—203年)建造的坎黑里石窟第3窟前廊正壁下的中门道口两侧也浮雕着供养人像。
克孜尔石窟

孜尔第 175窟
东甬道 内侧壁
• 龟兹国王托提 卡及王后像, 石窟壁画,克 孜尔第205窟主 室前鄙,纵94 厘米,横68厘 米,得国柏林
印度艺术博物 馆藏
• 精进力比 丘本生特 写,石窟 壁画,克 孜尔第17 窟券顶西 侧壁.jpg
乐舞供养和佛传壁画(部分)。石窟壁画,纵63厘 米,横160厘米,克孜尔第76窟主室西侧壁
散花飞天特写,石窟壁画,克孜尔新1窟后甬道顶
听法菩萨像特写,石窟壁画,克孜尔第38窟前壁上方右侧
舞蹈飞天特写,石窟壁画,克孜尔尕哈第30窟后室顶
须摩提女因缘画(局部),书库壁画,克孜尔0窟西壁
•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 县,属于龟兹古国的疆域 范围, 是龟兹石窟艺术的 发祥地之一,其石窟建筑 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 术,在中亚和中东佛教艺 术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龟兹古国地处古丝绸之路 上的交通要冲,位于新疆 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沿, 曾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 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佛教 最盛的地区之一(即今库 车、拜城、新和、沙雅一 带)。
大光明王本特写, 石窟壁画,克孜 尔第14窟顶部西 侧壁
弹琵琶飞天特写,石窟壁画,克孜尔尕哈第30窟后室顶
• 翻地图, 石窟壁 画,克 孜尔第 175窟 东甬道 内侧壁
梵化佛遗体,石窟壁画,克孜尔第205窟后室前壁,纵148厘米,横200 厘米,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藏
• 耕作图, 石窟壁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导游词(一)亲爱的各位团友,各位朋友:大家好!在我们成功地翻越了铁力买提隧道,征服了茫茫的天山以后,现在我们已经从北疆来到了南疆,大家又可以体验到了与北疆孑然不同的风景和民俗,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另外一副美丽的画卷。
南疆不但自然风景很美,就象我们刚才参观过的大、小天池,还有民风淳朴的维吾尔族,更吸引人的是,南疆的宗教,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
如果你想获得精神上更高的旅游享受,欢迎你来南疆。
在南疆的诸多城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首推今天我们要到达的库车。
库车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北缘,隶属于阿克苏地区,是阿克苏地区所辖一市八县中最大的一个县,面积近1.5万K ㎡,全县人口约38万,从古至今就是南疆的重要城市之一。
库车,古称“龟兹国”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是汉唐以来西北边陲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特别是佛教中心,并以龟兹国为中心,建立政治和军事集权,管辖以龟兹为中心的西域36国。
大家都知道,西域正式隶属于祖国大陆的版图,是以西汉公元60年在此设西域都护府开始的,到了东汉时期,政府就把西域都护府设置于今天库车境内的龟兹故城。
到了唐朝时期,也曾两度设安西都护府于此,这时龟兹国的管辖范围就更大了。
到了清朝的时候,改为库车直隶州。
1913年才改为库车县。
库车,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历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中原与西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中心和传播地。
历史地位极为显赫。
所以他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相当深厚。
大家熟知的龟兹乐舞,在隋唐时期名噪中原,刹那间掀起了龟兹乐舞的狂潮,三藏法师西天取经路过此处,也称赞道“管弦伎舞,特善清国”,如今这种典雅的充满西域风情的歌舞至今还在流传,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浅述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平面数字化

PRINTING FIELD 2018.06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 k m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靠西的大型石窟群之一,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无论是石窟艺术文物还是各类文献,克孜尔石窟文物均因历时久远而面临消失的危险,而数字化则为文物保护开辟了新的、科学的手段与方法。
就克孜尔石窟文物来讲,数字化的保护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清、永久性保存石窟文物信息;二是提供可以替代文物原件的高仿真文物。
为了有效加强克孜尔石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可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为面临销蚀风险的克孜尔石窟艺术留下珍贵的高清历史记录。
从2011年开始,上海商务数码图像技术有限公司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龟兹研究院合作,联合开展克孜尔石窟壁画数字化工作。
克孜尔石窟壁画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主要包括窟体三维测绘、石窟壁画数据采集浅述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平面数字化张晓迁 郑雪梨与复制还原展示。
本文通过克孜尔石窟壁画数字化工作实践,就石窟壁画从扫描采集、图像拼接调整及设备间的色彩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壁画数据采集克孜尔石窟形制多样,开凿年代跨度较大,壁画遗存状况不理想,分布区域广,所处位置大多山高沟深。
这些特性导致数字化难度相当大,对设备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从人员配置、设备选型上进行考量论证。
1.壁画数据采集设备的选择影响图像数字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般来说,获取图像数字过程正确是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
镜头分辨率、CCD分辨率、像素位深度、图像的色彩空间以及图像文件的储存格式等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比,在不接触壁画的前提下高精度地采集壁画图像数据,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只有单反相机和扫描后背。
再细化的选择,需要考虑它们的工作空间和采集速度。
采集设备的最小工作空间,可以根据设备的大小、所用的脚架还有图像所需的分辨率来确定。
克孜尔石窟第83窟

克孜尔石窟第83窟《优陀羡王缘》简介龟兹石窟群是一部古龟兹文化的百科全书,而在龟兹石窟群中,克孜尔石窟被视为群芳之冠。
克孜尔石窟是全国开凿最早的石窟,大约始建于公元3世纪,比莫高窟还要早。
它是一条壁画长廊,其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庞大,延续时间之长,在我国现存诸石窟中都居于首位。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库车县境。
两县古为龟兹国,为西域佛教中心,是新疆洞窟最多、壁画最完整的石窟群,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孜尔83窟的造窟约在公元4世纪,其根据是从与83窟紧邻的形制相同,且在同高度壁面上的84窟侧壁下部遗存泥皮麦草里提取的标本进行碳14化验,结果是公元350年上下。
我们将克孜尔石窟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创期、发展期、繁盛期和衰落期,而从上述碳14测定看,方形窟修建在初创期和发展期,属克孜尔前期洞窟。
克孜尔第83窟《优陀羡王缘》壁画画面是:中央为坐于折背高台座上的优陀羡王,其形体高大,他左手支颐,虽然面部已不清,但仍能感到是在沉思,是一个忧郁的表情。
他身后横放一弓形箜篌,右手摊放腿上,是一个因故停止弹奏的瞬间形态。
优陀羡王的左手边是有相夫人,她上身袒露,丰乳突显,胯部仅遮三角花带和短纱,双腿赤裸,头挽大花鬘,耳佩大环挡,项挂璎珞,着臂钏,手、脚均佩串珠环饰。
佩饰虽不多,但仍显示出雍容华贵的风采。
有相夫人双手各执彩帛一端,一扬一落,头向右倾,腰向后收,右腿向前直伸,左腿后提,身体呈三道弯曲线,是一个非常优美的舞姿,表现了有相夫人娇媚婀娜的倩影,流露出无限的美感。
她的上部有两名女性侍者,左手边还有一个端盆的女侍者。
优陀羡王身下有两人,似是观舞者,他的身后上部有一人持剃刀为一女性剃发,下部也有一组剃度的场面。
这幅图展示了两个内容:一是优陀羡王为有相夫人弹琴,夫人跳舞,在舞兴酣浓之时,王观出夫人的“死相”,随即舍琴,惨然长叹。
主要画面表现了这个悲悯的情节。
第二个内容是剃度的场面,说明有相夫人在得知噩耗后出家为尼,以求升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克孜爾石窟又稱克孜爾千佛洞,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東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懸崖上。
【2】克孜爾石窟作為中國最早的佛教石窟,也是龜茲石窟藝術的典型代表。
【3】石窟形制主要有四種,即方形窟、中心柱窟、大像窟和僧房窟。
【4】克孜爾石窟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通過“絲綢之路”這一載體,進行傳播、交流、交匯與滲透,完美結合的唯一體現。
【5】自然災害、人為破壞等因素讓克孜爾石窟飽經滄桑。
【6】克孜爾石窟目前所遺存的壁畫主要分佈在近百個中心柱窟和方形窟中,壁畫內容有佛像,菩薩像,天龍八部,天象圖,佛經故事,說法圖,動物,山水,樹木,裝飾圖案以及供養人像等。
【7】精緻的佛經故事畫,數量與種類之多,內容之豐富,在中國乃至世界石窟藝術中都是罕見的。
經典。
【8】克孜爾石窟在歷史上曾經歷了兩次大的劫難。
致使包括克孜爾石窟在內的龜茲石窟壁畫遭到嚴重損壞,大部分洞窟內的精美壁畫被野蠻地盜割一空。
【9】鳩摩羅什銅像矗立在克孜爾石窟前,靜靜地俯身沉思。
【10】鳩摩羅什是中國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西元401年後,他在長安組織了規模龐大的佛經譯場,先後譯出佛經30餘部、約300卷,包括眾多中國佛教的基本經典。
中國現存開鑿最早的石窟 新疆克孜爾石窟
第 11 頁 共 11
頁
【11】克孜爾石窟大約開鑿於西元3世紀,比莫高窟還要早。
它是我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