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琵琶行教学设计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统编新教材必修上《琵琶行(并序)》课件

后期 贬江州司
马--死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 着“为民请命”“兼济 天下”的宗旨。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融合 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 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 “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 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品为 《卖炭翁》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 为主。感伤诗: 《长恨歌》《琵琶 行》闲适诗:《赋 得古原草送别》
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为:创作
长句:指七言诗
歌:名作动,作歌
凡:总共
言:字
命:命名,题名
小序释义(语法现象)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明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 古义:于是创作 今义:因此
词类活用: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酒:名词作动词,摆酒 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①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 倒 结构作状语,后置 装 ②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倒装 句 句,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 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酒:名作动,摆酒
使:让
快:畅快
悯然:忧郁的样子
漂沦:漂泊沦落
出官:(京官)外调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 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 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左迁:贬官,降职。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
为左迁。
明年:第二年
善才: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有
马--死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 着“为民请命”“兼济 天下”的宗旨。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融合 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 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 “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 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品为 《卖炭翁》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 为主。感伤诗: 《长恨歌》《琵琶 行》闲适诗:《赋 得古原草送别》
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为:创作
长句:指七言诗
歌:名作动,作歌
凡:总共
言:字
命:命名,题名
小序释义(语法现象)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明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 古义:于是创作 今义:因此
词类活用: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酒:名词作动词,摆酒 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①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 倒 结构作状语,后置 装 ②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倒装 句 句,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 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酒:名作动,摆酒
使:让
快:畅快
悯然:忧郁的样子
漂沦:漂泊沦落
出官:(京官)外调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 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 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左迁:贬官,降职。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
为左迁。
明年:第二年
善才: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有
统编版必修上册 8.3 琵琶行 课件(共60张PPT).ppt

六、通读全文——小序 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第1自然段 第2、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六、通读全文——正文释义(第一段)
浔阳江①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②。主人下马客在船③,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①,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②,似诉平生不得志。
① 转轴拨弦三两声:转动弦 轴,拨动琴弦,试弹几声, 以调整声音的高低。
② 弦弦掩抑声声思:意谓弹 出低沉幽怨的声调,充满 着无限情思。掩抑,形容 声调低沉幽怨。思,情意。
其实平日他写的那些 针砭时政的讽谕诗, 早已引起权贵们的忌 恨。正如他自己所说, 「始得名于文章,终 得罪于文章」。
五、解题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 魏乐府,是乐府 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明代文学家徐师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作了解释: 「乐府命题,名称不一:盖自琴曲之外,放情长言, 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 『行』;兼之者曰『歌行』。」 宋姜夔白石诗说亦云:「体如行书曰行。」
① 浔阳江:长江流经浔阳(今江西九江市)的一段,称为浔阳江 ② 瑟瑟:形容风吹草动的声音。 ③ 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指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上船,在客
船中饮宴饯别。此句为互文见义。
六、通读全文——正文释义(语法现象)
互文:
修辞手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互文见义 ,是 指在有意思相对或文句相关的词句里面,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 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 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
《琵琶行》- 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两千多年前,一 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 系在了一起,于是世上便流传着高山流水的知 音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 涯倡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 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静谧的夜晚,浔阳江 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 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 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 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 谣诬蔑说,白居易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 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 (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 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 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 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 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作者简介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解” 白居易每做一首诗都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不断地修改,直到她能听懂才 把诗定稿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白居、易左书赞《楞善严大经夫》 陪 太子读书的闲职。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 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 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 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 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 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 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 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 特色。
统编版必修上册8.3《琵琶行》课件(共35张PPT)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一.江头送客闻琵琶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 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 助兴。
• 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 • 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
2.演奏名曲 前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 • 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 • 低沉抑郁,每一弦都在叹息, • 每一声都在沉思, • 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 • 低着眉随手连续地弹, • 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琵琶女 诗人
事件 奏 自叙 作诗 曲 身世
小序
小序简要地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交代了写 诗的时间、背景、缘由、动机,并确立了诗 歌的主题:同情琵琶女,控诉社会现实,抒 发内心苦闷、失意之情。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 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千古绝唱。
• 听课文朗读,思考下列两个问 题: 1、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 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 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 诗句回答听者的感受是什么?
• 元和十年,我贬官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 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 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 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 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 好嫁给一个商人。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 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 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 行》。
《 琵琶行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积累知识
2.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 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 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所谓新乐 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 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 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 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任务活动三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1.找一找文中哪句话能把“我”、“琵琶”和“琵琶女” 三者联系起来?
➢ 明确:“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整体感知
2.第二自然段可以分为几部分?试着划分一下,并且用自 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 明确:四部分:前奏曲——低沉哀伤;欢乐曲——欢快明畅; 沉思曲 —— 冷涩凝绝; 悲愤曲——激昂刚劲。
其次是用字技巧,运用双声叠韵词,“嘈嘈”、“切切”等把 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融为一体,读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最后是融情于乐,运用“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将琵琶女的情思融入乐曲 ,表现了心情的压抑,让人能够体会到 弦声的低沉。
整体感知
4.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乐器中,作者
批文入情
2.作者为何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请联系第 三、四段内容,并结合作者生平,归纳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同之处。
➢ 明确:作者使用了互文互现的手法,使得琵琶女与作者的身世相互对照,互为显 现。相同点体现在:(1)来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 VS“我从去年辞帝 京”;(2)少年得意:名扬京都的女艺人,昔日在京城备受欢迎。VS才华横溢 的大诗人,29岁进士及第,后授翰林学士,参与国家机密正事;(3)命运转变: 年老色衰;“弟走从军阿姨死”家庭变故;委身商人;惨遭抛弃。VS “谪居卧病 浔阳城”合理主张被腐朽官吏视为越职言事,遭贬江州;(4)结局凄苦:身怀绝 技的琵琶女终因色衰嫁作商人妇,独自“江口守空船”,寂寞清冷。VS有兼济天 下之志,却被贬谪到“黄芦苦竹绕宅生”的边远之地——江州,孤独凄苦。琵琶具有象征意义,通常作为悲伤、哀痛、幽怨、抑郁 之类情感的载体出现,已经成为比较稳定的原型。
《琵琶行(并序)》课件(共6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解题
“行” :古诗一种体裁。与“歌”、“行”、 “引”等并称“歌行体”。《琵琶行》原作《琵 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 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 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 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 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导入
两千多年前, 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 使他们共享高山流水情;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 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 唱。“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是音乐将一些素不相 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巍巍乎志在高山, 洋洋乎志在流水。
文学常识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 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 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 别时的情景,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
上琵琶声出现准备好氛围。
2.找出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分析其作用。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琵琶女身旁无物,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
不言自明,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第二部分
诵读感知
诵读诗歌
新教材-琵琶行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

第二次
朗诵第二段,讨论:
1.说说琵琶女音乐演奏的过程,并探讨其中隐含 的情感变化。
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 有何好处?
音 乐 描 写:比喻、通感、侧面描写
原来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音乐特点
琵 琶 女
思考1:
年轻时 ➢ 曾是京城名噪一时
的歌女,色艺双绝, 生活充满了欢乐。
如今
➢ 年老色衰,又值社 会发生动乱,不得 已嫁作“商人妇”, 过着凄惨的生活。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恨。
? 产生共鸣的原因: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的身世
感伤诗:《长恨歌》 《琵琶行》
闲适诗:《问刘十 九》
02 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 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宰相 武元衡被杀,白居易上书请求皇帝缉拿凶手,言 辞急切,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03 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 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即“歌行 体”,乐府诗的一种。
琵琶女的身世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
诗人的感受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说说琵琶女音乐演奏的过程,并探讨其中隐含的情感变化。
“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以“引”命名的:李贺《李凭箜篌引》 以“谣”命名的:王建的《水夫谣》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教学PPT课件

课本剧编排组织形式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方法
1. 主持人 1 名,主创团队 8 人,点评团队 1个教学班。
2. 主创团队拍摄视频或者现场表演。
3. 点评团队,对话编剧、美工、演员、音乐总监等。
学习过程
4. 教师作为参与者、组织者、点评者。
教学反思
一、课前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方法
(一)编制课前学习任务单
(一)完善课本剧表演,在学校的学科节上作课本剧展演。
(二)写作文学短评
要求每位同学就《琵琶行并序》中诗人生命的诗意、诗歌的叙事艺术、诗中的音乐描写,任选一个方面写一篇文学短评。
学习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落实新课标理念和教材编写意图。
2.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学习。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教学反思
学段:高一
1. 学生对阅读古代诗歌有一定基础和经验。
2. 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缺乏方法和路径的指导。
3. 学生对叙事诗的叙事艺术比较陌生。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课时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中人物的情感,把握形象,体
(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教学反思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
浔阳江头的一次邂逅—— 《琵琶行并序》
教 材 分 析学 情 分 析学 习 目 标学 习 方 法学 习 过 程教 学 反 思
目录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教学反思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
教材围绕人文主题与核心任务,精选汉末到南宋不同体式与风格的 8 首诗词名作组成三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致
敬礼!
第三单元琵琶行教学设计课件—高中 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
***(署名) *年*月*日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单元琵琶行教学设计课件—高中 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
【作业】阅读与《琵琶行并序》同为听琴之作的《听颖师 弹琴》,转换身份,替韩愈“代言”直接抒发内心情感。
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贬谪江州,并非人生绝境。浔阳地僻无丝竹,此乃无奈之境,然而心绪平静者,观 风雨亦为美景,处月下亦为仙境。先生智者,当明此理。
失意官场,难掩后人敬仰,您直言进谏,兼济天下,即使谪居无闻、无法施展才华 抱负,然而胸有天下者,心中坦然,且机会一到,定当大展抱负。
琵琶有声,人心有情。相信您虽自认为“沦落人”,并不是消极、放弃,只是委屈 伤感,借曲宣泄,伤心泪涌。惟愿您能舒展心绪,静养身体。他日际遇,云开月明。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预习作业——
1.通读诗歌,圈划不明白的字词句。 2.理解诗意,梳理事件的基本过程。
学习任务情境设计:
白居易江边夜听琵琶曲,伤心沦落,潸然泪下, 请你细读全诗,合作交流,给白居易写一封劝慰信。
任务一:“读”曲感劝慰之情
1. 找出文中描写音乐的词语, 解释词义,并思考曲中蕴藏的 情感。
第三单元琵琶行教学设计课件—高中 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
第三单元琵琶行教学设计课件—高中 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
尊敬的白居易:
您好!
别时水上琵琶曲,说尽心中无限事。您曲中掩泣,着实令人悲伤。
然而人生无常本是常理。孔子智者,颠沛流离。屈原忠贞,愤而投江。自古以来,谄
媚奉承者何来失意?唯有真心为国为民者会不计个人有所作为。您倡导新乐府运动,以诗 歌补察时政,乃至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可谓智勇双全,令人钦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小组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劝慰白居易。
劝慰策略 知音难得法 圣贤寂寞法
祸福相倚法 环境造人法
未来可期法
归隐田园法
佐证资料 琵琶女、刘禹锡、元稹 自古圣贤皆寂寞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孔子、初唐四杰
卧薪尝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效果预测
第三单元琵琶行教学设计课件—高中 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
2.文中写了琵琶女几次弹奏?情感有何不同?
任务二:观文思劝慰之理
1.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当白居易感叹人生远逝,年 事渐高时,刘禹锡是如何劝慰白居易的。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第三单元琵琶行教学设计课件—高中 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
问候语 正文
祝颂语
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过很少)。
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要紧扣原文悲伤的内容进行劝 慰)。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 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 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 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任务四:谋篇写劝慰之信 再次阅读全诗,结合白居易的生平经历,给白居
易写一封劝慰信。 要求:完成一封劝慰信,400字左右,25分钟。
第三单元琵琶行教学设计课件—高中 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
第三单元琵琶行教学设计课件—高中 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
写信格式及评价标准参考
开头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 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 的关系。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署 名 和 日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
期
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
友×××等。在下一行写日期。
第三单元琵琶行教学设计课件—高中 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
第三单元琵琶行教学设计课件—高中 语文统 编版必 修上册
背景介绍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 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 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 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 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 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 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 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 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对 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 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 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