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的教学思想及其评价
2020年333教育综合各校真题汇总

2017年333教育综合真题汇总1、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333一. 名词解释1.教学评价2.上位学习3.成就动机4•教育准备说5.苏湖教法6 •平民教育思潮二•辨析题1•课程内容即教育内容2.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也高3.蔡元培在北大改革时提出的指导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指所有的思想无所不包三•简答题1•教师角色冲突的主要表现2.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3.课程口标有儿种基本陈述4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5.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内容6・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异同四•论述题1•根据下面的材料,说明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材料:大体上是,北大哲学系博士肖清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放牛娃和博士》中,写了关于他从一个放牛娃到博士的历程。
)2.苏格拉底法述评。
2、湖师大333真题一、名词解释:1•庶富教.2•五育并举.3道尔顿制.4.理想国.5.元认知.6顺向迁移二、简答题:1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为什么教育学研究要研究问题。
2.实施教育的机构。
3•晏阳初的三大教育四大方式4.朱子读书法5.人本主义思潮6.夸美纽斯对教育史的贡献。
三、论述题:1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2•教师职业的性质与任务,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四. 分析论述题大意就是王先生最近很苦恼,因为上次自己儿子在学校表演中站的位置看后, 他并不在乎。
但是他的丈母娘一直让他跟老师说,把他儿子换到前面来,M 至让他去给老师送礼。
1.如何认识学校中的红花与绿叶。
2.如何处理学校中的红花与绿叶。
3.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3、2015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个体发展2、学校教育制度3、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4、道尔顿制5>元认知6、学习二、简答1、教学中应处理的集中关系2、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3、杜威教育本质观4、简述心理健康标准三、论述1、现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2、影响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评书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4、论述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333真一. 名词解释:教育讲授法朱子读书法接受学习学习兴趣课程标准最近发展区要素教育(裴斯泰洛齐)简答:1•教学过程的性质是什么2•培养班集体的方法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5•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6.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论述:1.六大核心要素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这六大要素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3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您认为这些理论对今天的教育还有没有作用?材料分析:主题是“无师课堂”,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论分析上述教学现象。
《学记》

姚万林:主讲 周罗艳:收集资料、PPT 初稿制作 李贤梅:助讲、整理资料 及PPT定稿制作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礼记》中的
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和 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 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全文 仅有1200多字。系统而全 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 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制 度、教育内容、原则和方 法,也谈到教师与师生的 关系。
(四)教育的原则
(1)教学相长
《学记》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命 题,把教与学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紧密相联、互相促进的矛 盾体。‚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 也就是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人们只 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也才会 推动自己更勤奋地学习;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自 己的困惑之处,也才会促使自己进一步进修提高。教与学 是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因学而 益深,学因教而日进。这就叫做教学相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藏息相辅
《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 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 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按规定时间进行的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 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课外练习可以深化正课学习的内容 和提高对正课学习的兴趣。‚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要求 课外练习与正课学习有机配合,学习与休息兼顾,学习与 游乐相间,亲师与乐友结合,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 需要。
2、关于学校管理的集体措施
《学记》特别重视大学的入学教育和对学生日 常行为的管理。 (1)《学记》把入学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开始。 (2)开学典礼结束后,新生入学后首先学习的 内容是《诗经·小雅》中的三首诗,即《鹿鸣》、 《四牡》和《皇皇者华》,这是三首君臣宴乐的诗, 入学教育学习它们是为了告诉学生,大学教育是培 养政府官员的,上了大学就是‚官其始也‛,就等 于踏上了仕途的第一步,就要思考今后如何才能做 一名忠于君王、勤政爱民的好官。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1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答案要点:(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
(2)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
(3)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
(4)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得到发展。
四、论述题1.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2.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答案:1.(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这一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教育的民主化。
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
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二,填空题1.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_______的社会活动。
2.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制度叫———。
3.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系统的形成。
4.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
5.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壬寅学制”及。
6.宋代后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是。
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
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的科学。
9.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记载他言论的《》一书中。
10.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有意大利的、法国的蒙田和等。
11.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12.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
(完整版)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教育思想的解读《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著。
全文只有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对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素质、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作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写得非常精练,非常深刻。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它奉为经典,用以指导设学施教,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论著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教育的宝贵文献。
二、《学记》教育思想解读《学记》是古代教育思想的总结,其精华在于它概括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教学论。
《学记》的教学论思想,贯穿了一个基本精神: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应积极思考,自觉学习,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一)教育教学原则1. 教学相长。
《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段话概括了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施教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学记》提出的教学相长原则,具有辩证法思想因素,它发挥了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思想,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客观规律。
2. 尊师重道。
《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后道尊”的思想。
一方面,《学记》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认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又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就是君主对自己的教师也不能按一般臣下对待,即“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以示尊师之礼。
另一方面,《学记》又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技巧,反复强调“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学记》中蕴含的教育思想

《学记》中蕴含的经典教育思想《学记》是先秦儒家典籍《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孟子学生乐正克所作,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关于教育教学的论文。
全文只有1200多字,言简意赅,是对我国先秦时期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凝练。
《学记》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着,对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
《学记》论述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作用与目的:《学记》本着儒家的德治精神,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服务政治,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以及“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思想。
《学记》所主张的教育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具有“建国君民”能力的统治者;二是要“化民成俗”,把人民教化成“安分守己”的顺民。
《学记》将教育与政治、社会高度结合起来,把教育当成政治的重要手段,这种观点也是历代封建学者看待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2、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以托古的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这种按行政建制设学的思想,对后世兴办学校有很大影响。
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这个教学进程设想,一方面明确了教育的总目标,又确定了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而且逐步深化提高,另一方面,每个阶段要达到的标准中都规定了学业知识和思想品德两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德智并重、循序渐进的特点。
3、教育教学原则:《学记》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这是《学记》的精华所在。
第一,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要成的。
第二,尊师重道。
《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道尊”的思想。
中国教育史真题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之中外教育史历年真题(96-05)中国教育史 1996年一、简释下列各词(每题4分)1、有教无类2、三纲领八条目3、鸿都门学4、四书五经5、朱子读书法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7、同文馆8、癸卯学制9、杨贤江10、陕北公学二、回答下列各题(第一、四题必答;第二三题中选答一题;第五六题中选答一题;每人共答四题,每题15分)1、试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其意义。
2、简述隋唐科举考试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和对教育的影响。
3、简评宋代三次兴学及其意义。
4、简述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5、试述严复在教育的作用及学习西方方面的主张,你有何评价。
6、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你有何评价。
1997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孔子的“求放心”2、荀子的“化性起伪”3、教学相长4、九品中正制5、苏湖教学法6、洪仁玕7、京师大学堂8、康有为的“废八股”“变科举”的主张9、中华基督教教育会10、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二、问答题(第一三题各15分,第二四题各20分,共70分)1、谈秦皇汉武文教政策指导思想的演变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朱熹是怎样用理学观点阐述教育作用的3、试述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理论并加以评价4、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1998年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六艺2、稷下学宫4、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5、《三字经》《千字文》6、 1872年幼童留学美国7、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8、京师大学堂9、晏阳初的乡村平民教育10、抗大的教育方针二、问答题,(从1、2、3题中选答2题,从4、5、6题中选答2题;共答4题,每题15分,共60分)1、从对人性论的不同观点,比较孟子、荀子的教育主张2、简述唐代中央官学制度的构成,并分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明末清初启蒙教育思想有何共同特点?试举例加以阐明4、简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并加以评价5、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并予以评价6、评述杨贤江在教育理论上的贡献1999 年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指出下列各书的作者《春秋繁露》、《论衡》、《师说》、《四书章句集注》、《明夷待访录》、《变法通议》2、在先秦诸多私学中,被称为“显学”的两家分别是和3、中国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4、北宋六大著名书院分别是:、、、、、5、中国近代最早颁布的两个学制分别是:、6、京师同文馆始建于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始建于年。
中外教育史典型题详解~4337B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P121:1、“长善救失”2、”性相近也、习栩远也”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咬4、辟雍P135:5、不愤不启6、率性发展7、“化性起伪”8、有教无类9、痒序10、化性起伪说P14:11、“六艺”12、稷下学宫13、教学相长14、浩然之气15、《大学》P15:16、学记17、儒家P16:18、儒家八派19、孔孟20、劝学21、思孟学派二、简答题P17:1、简述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哪一本著作?如何理解含义?P18:3、《学记》是怎样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4、判断:《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P19:5、判断:《大学》《中庸》《学记》《乐经》均为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教育论著。
6、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P20:7、请给《学记》中的一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并以成白话文。
8、儒家经典《五经》,《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唐代隶属于国子监的中央六学分别指什么?P21:9、《大学》在教育史上有什么意义?10、简述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P22:11、儒家和道家教育观比较。
P23:12、荀子的人性论及其教育观简析。
13、“四书”指哪四种书。
P24:14、孔子教学的六种教材是什么?15、战国时期有哪4大私学派别、16、简述《学记》“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P25:17、简述《孟子》的教育思想。
P26:18、《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何含义?三、论述题P27:1、试析《学记》的教育思想。
P28:2、请评述儒家教育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
P29:3、试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P31:4、先秦私学的兴起及其历史背景、特征。
P32:5、荀况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价值何在?P34:6、述评孔子的教育思想。
P36:7、论孔子的教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P37:8、比较孟、荀教育思想的异同。
《中国教育史》郑大远程题库和答案

现代远程教育《中国教育史》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王献玲06年10 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远古教育的起源;2.了解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3.了解学校的产生;(二)本章重点、要点1.理解: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文字的产生对教育的新的要求,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那些?3.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说明:各章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包含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是非判断、问答题四部分。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可参考教学课件中的每章的自测题。
本指导书每章只列出问答题部分。
问答题答案学员自己整理。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奴隶制社会的教育的发展兴衰过程;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历史上称之为“学在官府”;三代教育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西周教育的特点和“六艺”教育内容;了解西周的教育制度;孔丘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1.了解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2.了解官学的衰败原因;3.了解私学在中国兴起的过程、原因和特点;4.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六艺的教育内容是什么?2.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3.孔子在教育史上有那些贡献?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2.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稷下学宫的教育状况;3.了解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4.了解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5.掌握《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重在对教育、学校、私学起源和先秦诸子各派教育思想基本特点的了解上,打好学习教育史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评价
《学记》是中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学问题的文章,对于后世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文中提出的一些教学方法至今仍被认可并采用,其历史意义可见一斑。
当然《学记》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先谈谈其中的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吧。
1、强调应布置课外作业
《学记》中说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意思是说在学校要开设一定的课程,回家后要巩固复习,也就是要布置课外作业。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所学的东西如果不及时复习大部分将会被遗忘,因此适当的课外作业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课外作业也不只是对当所学内容的简单回忆,同时也是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因此,合理的课外作业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用所学的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
最好还带一些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去完成它,这样所收到的效果会更好,因为根据桑代克的学习效果律,当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体验时,建立的刺激反应联结会更牢固。
2、豫时孙摩
《学记》中说到“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其中的“时”“孙”在今天看来是有科学依据的。
“时”就是强调要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时候把一些知识和技能传给他们,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今天心理学上所研究的关键期就证实了这个观点。
所谓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就需要花几倍的努力才弥补,或将永远无法弥补”。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把握准这个关键期,尤其是小学老师,因为很多技能的关键期都落在小学阶段,一些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得到良好的训练而形成的。
“孙”就是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循序渐进,不可陵节而施,因为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心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上一个阶段的发展是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杂施而不孙,则坏而不修”。
《学记》还强调学习中朋友的重要性,有句名言已被大家广为接受“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他们的交流提供平台。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
的自主性
“道而弗牵”是针对当时“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提出来的。
它强调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学生头上,而是要“开而弗达”,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当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但是受当时封建制度的影响,这种方法是很难为老师所采纳的,尤其在师道尊严的氛围下,老师永远是知识的权威代表,学生永远是师道的崇拜者。
再加上在封建时期,统治者办教育的真正意图并不是想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们的发展,而是要统一人们的思想,他们所需要的就是那些熟读经书,照本宣科的人来帮他们巩固统治。
4、长善救失
文中说到人在做学问时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而老师应该长善救失,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以鼓励。
找出他们存在的缺点,并帮助他们去克服不足。
这也是一个优秀老师必备的素质。
《学记》中这些进步的教学方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同时《学记》中的一些封建思想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消极影响。
受当时社会发展的制约,《学记》中的一些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某程度上来讲,有种近乎迎合统治者的意味,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
文中开头就写到“君子如欲化民成欲,其必由学乎”,把教育看作是统治者统一百姓思想,化民成俗的手段。
这样,就把教育跟政治等同起来了,并且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历年来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始终摆脱不了政治的魔爪。
教育一旦跟政治等同起来必然会给教育带来很多的问题,其中最直接的同时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影响了教育目的。
《学记》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足以化民成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的有才这人,也就是说培养那些能够帮助统治者统一百姓思想使其能自学遵守社会秩序的有德之人。
如此一来,每代所培养的教育精英实质上只不过是统治者的鹰爪,这给教育带来的空难是可想而知的。
那些凡是不顾学生需要而盲目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学记》中还有一种思想也对中国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尊师重道的思想。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2000年来的教育,在中国可谓根深蒂固,这种教育传统至今仍能在大多数学校可见,这样直接导致学生思想陈旧,创新精神的缺失。
当然,尊师重道也不见得一无是处,至少它使中国历代来都有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只不过,是很多老师都曲解了其中的含义,过分地夸大了自己的权威,从而给中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最后,还要提一下《学记》中的最后一段中的几句话,“大德不官,大道不器”,意思是说“最有道德的人不限定于担任某一种官职,最有高深学问的人,不在于掌握一门技艺”,这所谓的“务本”似乎有点空洞,何为大德,何为大道,不是能说就可以了,更需要去做。
从小事做起,注重每个细节,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有真才实学。
也许你懂得很多有关做官的技巧,但是实际让你去做官,你并不一定能做好,就像你懂得很多有关骑自行车的方法,可如果你从来没有骑过也没用。
因此这种眼高手低的态度,只会让自己一无所成。
因此,我们要先着手去处理生活中的小事,慢慢积累,然后再从中领会其中的“道”。
由此看来,《学记》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然而,这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吸取其的进步思想来促进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比如如何将《学记》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去。
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从中吸取教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教育的独立性等等,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