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原文、注释、译文

《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原文、注释、译文作品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和其助手花费十九年心血编纂的,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此书所记史实,上起战国周成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年间,共1362年的历史。
宋神宗为此书题名,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就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历史借鉴。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赤壁之战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曹操、刘备、孙权之间的斗争仍然激烈。
为了战胜对手,孙权要自己的部下经常读书学习,以史为鉴,增长才智谋略,从而适应与刘备、曹操争夺天下的需要。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 的佳话。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 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 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句作结。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1)今当涂(2)掌事,不可不学!”蒙辞(3)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4)岂(5)欲卿治经(6)为博士(7)邪(8)!但当(9)涉猎(10),见往事(11)耳。
卿言多务,孰若(12)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13)始就学(14)。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15),非复(16)吴下(17)阿蒙(18)!”蒙曰:“士(19)别三日,即更(20)刮目相待,大兄(21)何见事(22)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原文及注音

孙权劝学原文及注音孙权,字仲谋,吴国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同时非常重视教育和知识的普及。
为了鼓励人民努力学习,孙权亲自撰写了一篇名为《孙权劝学原文》的文章。
原文如下:心有猷,容有躁,当席多欢喜。
成人性,硕学行,道听则逸辱。
听於聋,知於盲,半心可靖师。
则衰悴,退群凄,非所以延晖。
何晏晏,若潜禽,非小俗小知。
辞拥辞,骋耀骋,文学未著实(原文缺字)。
注音如下:xīn yǒu yóu, róng yǒu zào, dāng xí duōhuān xǐ. chéng rén xìng, shuòxué xíng, dào tīng zé yì rǔ. tīng yú lóng, zhī yú máng, bàn xīn kě jìng shī. zé cuī cuì, tuì qún qī, fēi suǒ yǐ yán huī. hé yàn yàn, ruò qián qín, fēi xiǎo súxiǎo zhī. cí yōng cí, chěng yào chěng, wén xué wèi zhuó shí.这篇文章字数有限,但由于题目的要求,我将适当增加字数,以便更好地呈现原文和注音的内容。
希望您能够理解。
孙权劝学原文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劝学之作。
他通过对心态、容貌、性情、学问等方面的描述,向大家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其积极的影响。
在文章中,孙权指出,一个人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恬静和谦逊的心态,不要过于自满和浮躁。
《孙权劝学》译文及注释

《孙权劝学》译文及注释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浏览,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一样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天下大事。
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以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下(的老大粗)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几天,就应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一道理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现在。
7、当涂:当道;涂,道路8、掌事:当道,当权9、辞:推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专攻。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16、邪[yé]:通“耶”,语气词。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同“尔”,语气词,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习。
28、及:到了……的时候29、过:到。
30、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5.《孙权劝学》(确定)

5.通过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我们今天 学习了《孙权 劝学》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 示呢?
告诉我 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
6.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劝
爱才,关爱部下,善劝, 好学 能听取别人意见,勤奋 好学。
敬才爱才
吕蒙赞ຫໍສະໝຸດ 鲁肃古今中外有许多劝人读书的名 言、格言,请搜集这些名言,并 围绕这些名言或格言,谈谈读书 的重要性。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 蒙学习?(原文)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 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 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 情投意合。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说明了什么?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 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人和事。
曹操(魏) 孙权(吴)
刘备(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2.感受人物语言的艺术美。
作者情况
司马光,字君实, 北宋 政治 家、 史学 家。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 世称司马温公。
想一想:
大意失荆州
关羽
智取荆州 吕蒙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 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 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 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 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 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 阻四,不肯就学,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了, 结果如何呢?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译文(精选15篇)

《孙权劝学》译文(精选15篇)《孙权劝学》译文篇1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司马光文本译文原文文本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把握重权,不行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莫非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学问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要处理很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经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头学习。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争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特别惊异地说:“你如今的才能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发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辞而去。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2023/10/01《孙权劝学》译文篇2孙权劝学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好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行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说,开头学习,后来果真大有进步。
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供应政治借鉴。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文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文
《孙权劝学》是宋朝司马光的著作。
全文如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的译文如下: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赏析: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
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的内容,具体内容:《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今天我为你精心整理了《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孙权劝学》原文朝代:宋代...《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今天我为你精心整理了《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孙权劝学》原文朝代:宋代作者:司马光撰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孙权劝学翻译和原文

孙权劝学翻译和原文《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本文简练生动,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既可见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其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富有情趣,尤其值得玩味。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
1.同学们可以进行分组,自由发挥, 试将这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2.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 学习孙权的劝导方法劝导别人从学习态度上 重视学习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 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 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 林格伦
拓展延伸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说出来大家分享一下。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冰心 ----- 伏尔泰 ---- 莎士比亚
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 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ຫໍສະໝຸດ ----达 · 芬奇课堂小结
学习本文,我们不仅学习了通过写人物 对话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精彩笔法,更 重要的是可以从吕蒙的经历中得到启示,认 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热爱学习,树立终 身学习的理念。
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今)一种学位名;(古)
当时专指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往事:(今)过去的事;(古)指 历史。
一词多义
卿今当涂掌事 正在
当
但当涉猎
应当
就
蒙乃始就学
从事
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翻译句子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 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
人物背景
孙权 (181-252),字仲谋, 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 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 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据江 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 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 经济的繁荣发展。
吕蒙(178-219) ,东吴 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 (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 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 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 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 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 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 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全文共写了哪两个片段?
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可用文中哪两个词语来概括鲁肃与吕蒙 对话的主要内容?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结构梳理
孙权“不可不学” 孙权 劝学
“大有所益” (恳切、关心)
认真
孙 吕蒙 “乃始就学” 对话 权 劝 鲁肃 “非复吴下阿蒙” 学 与蒙 (惊异、赞叹)
孰( shú )
更( gēng )
词语解释
解释划线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道,当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 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
蒙可相比的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
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
变化这么晚呢!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 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 之“结友”的故事。 故事情节是如何开展的?
鲁肃
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 在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 “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鲁 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此 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 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 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语中可见他 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 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鲁肃 (172-217),字子 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 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 谋臣,倍受赏识。他少有大 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 射。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 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 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 之势能够形成。
字词注音
卿( qīng ) 岂( qǐ )
邪( yé )
遂( suì )
新课导入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 文中方仲永可谓天生神童,可就是因为他的父 亲“不使学”而让他“泯然众人矣”。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了解吕蒙因为 勤奋学习,才能让人刮目相看的故事。
作者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学识渊 博,尤精于史。司马光因反 对王安石变法,退居西京洛 阳。历任闲职,专志修史。 历时十九年完成了《资治通 鉴 》。
吕蒙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 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合作探究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多成的经历给了我们 怎样的启发?
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读书可以增长人的才干,读书可以改变人生; 开卷必有益; 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提高人的品位; 读书不只是学生要做的事,参加工作的人同样要 读书; 人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
议论
吕蒙“刮目相待”
(自得、自豪)
风趣
研读赏析
本文的人物对话写得十分精妙。请反复品读, 细细揣摩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体会本文对话描写的特色。
孙权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 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 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从孙权的话 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权,又可以感到 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又不失 主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