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淮阳中学化学组夏伟
• 分类的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 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
简单分类 的方法 单一分类 法 树状分类 法 交叉分类 法
分类一般步骤:
确定分类标准
选择分类方法
得出正确的分类
树状分类法
金属单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纯净物 钅(汞)
物质
混合物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一元碱
二元碱
弱碱:其他
多元碱
盐的分类
按阳离子分 按阴离子分 按组成分
钾盐: 钠盐 铵盐 钡盐
碳酸盐 硝酸盐 硫酸盐 盐酸盐
正盐 酸式盐 碱式盐 复盐
氧化物的分类
按组成元素分 按阴离子分
金属氧化物:CuO、Fe2O3、 Na2O 非金属氧化物:CO、P2O5、 H2 O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工业
金属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
Fe、Cr、Mn
其他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其他
酸的分类
是否含氧
含氧酸: H2SO4、HNO3、 H3PO4、H2CO3 无氧酸: HCl、H2S
提供氢离子 数目
一元酸:HNO3、 HCl
强弱
强酸:H2SO4、HNO3、 HCl、HBr、HI、HClO4
挥发性
挥发性酸:HNO3、HCl
二元酸: H2SO4
弱酸:H2CO3、H3PO4
不挥发性酸:H2SO4
多元酸: H3PO4
碱的分类
是否溶于水
可溶性碱:NaOH、 KOH、Ca(OH) 2、 Ba(OH)2、NH3· H2O 难溶性碱:Cu(OH)2、 Mg(OH)2、Fe(OH) 3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问题导学
物质的分类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当堂检测
2.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 流。 (1)请按下列线条提示,将下列物质填入树状分类图: ①钙(Ca) ④硫酸(H2SO4) [Ca(OH)2] ②氯气(Cl2) ③氯化钙溶液(CaCl2 溶液) ⑥氧化钙(CaO) ⑦氢氧化钙 ⑤碳酸钙(CaCO3)
Ca(HCO3)2
解析:仔细分析各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合价规律、酸、碱、盐、氧 化物分类方法等找出答案。(1)SO2 是非金属氧化物,其他三种为金属氧 化物;(2)NaClO3 是氯的含氧酸盐,其他三种是金属氯化物(或从氯元素 的价态上找);(3)从氯元素的价态上分析,HCl 中 Cl 为-1 价,其他物质中 Cl 为+5 价;(4)前三者为酸式碳酸盐,K2CO3 为正盐。 答案:(1)SO2 (2)NaClO3 (3)HCl (4)K2CO3
第一节
目标导航
物质的分类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预习引导
预习交流 2
根据对分散系的理解,你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吗?哪些 属于胶体呢? 提示: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有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一定 是胶体。溶液都是分散系,泥水(固液),有尘埃的空气(固气),面包或馒头 (气固),牛奶(液液),淀粉溶液(固液),肥皂沫(气液),泡沫塑料(气固)…… 其中:有尘埃的空气、牛奶、淀粉溶液是胶体。
预习交流 1
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各类别之间有什么关系?可用数学集合关 系简单描述。 提示:交叉分类法中通常采用不同标准对同一或多个事物分类 ,不 同标准的类别之间可产生交集;树状分类法中同等级类别互为并集,而 上下等级则为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对碳酸钠的分类 ,根据阳离子和阴 离子它分别属于钠盐和碳酸盐,则钠盐和碳酸盐两类中都含有碳酸钠; 而化合物分类中,酸、碱、盐、氧化物各类中均无相同物质。

必修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必修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D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看到光 亮的通路 D.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1.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 系的根本区别是 ( B ) 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 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 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 分散质粒子直径具有与此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 区别,用什么方法区别它们呢?
科学探究 【实验2-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棕黄色),继续 煮沸至溶液成红褐色,停止加热。 反应: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思考:溶液、浊液大家初中接触过,胶体和它 们有什么异同呢?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大小 < 1 nm 1 ~ 100 nm > 100 nm 举例 饱和NaCl溶液 豆浆 泥浆水
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四、胶体
1、概念: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常见的胶体:
烟、云、雾,血液、牛奶、豆浆、果冻、 米粥汤、蛋清、胶水、墨水、液状涂料、 肥皂水、有色玻璃、变色玻璃、土壤胶体、 淀粉溶液。
实例:①用明矾、氯化铁等净水;②不同种类的 墨水混合使用时有沉淀产生,使墨水失效。
(C)加热 温度升高,胶粒的吸附能力减弱,减少了胶粒所 吸引的阴离子或阳离子数量,胶粒所带的电荷数 减少,胶粒间的斥力作用减弱,使得胶粒在碰撞 时容易结合成大颗粒,形成沉淀或凝胶。 实例:淀粉溶液加热后凝聚成了浆糊凝胶,蛋清 加热后凝聚成了白色胶状物(同时发生变性)。 练习: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 质是 ( C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nm~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呈红褐色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点记忆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点记忆

常见物质的俗称
化学式
学名
NaOH
氢氧化钠
俗称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2CO3 NaHCO3 Ca(OH)2 CaO CaCO3 Fe2O3
Cu2(OH)2CO3
碳酸钠
纯碱、苏打
碳酸氢钠
小苏打
氢氧化钙
熟石灰、消石灰
氧化钙
生石灰
碳酸钙
石灰石
三氧化二铁、氧化 铁锈、铁红 铁
碱式碳酸铜铜锈、铜绿、孔雀石来自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3.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4.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5.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 的叫氧化物。依此类推氢化物、氯化物、硫化物等。
9.四大基本反应: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叫化合反应。A + B == C (2)分解反应:有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 反应叫分解反应。 A == B + C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 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A + BC == AC + B (4)复分解反应:在水溶液中,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AB + CD ==AD + CB
6. 盐: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有正盐、 酸式盐、碱式盐、复盐等。
7.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8.[特别提醒] (1)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 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和离子反应

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和离子反应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目标导航] 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2.认识分类方法的应用。

3.熟悉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基础知识导学 一、常见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________的分类标准,对______________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即对事物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举例:①Na 2CO 3⎩⎪⎨⎪⎧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属于 盐按其组成的阴离子来分类,属于 盐按其溶解性来分类,属于 盐②将不同的物质与它所属的类别进行连线。

2.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________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__________的分类方法。

即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2)举例:物质⎩⎪⎪⎪⎨⎪⎪⎪⎧⎩⎪⎪⎨⎪⎪⎧ 单质⎩⎪⎨⎪⎧ 金属单质 单质 ⎩⎪⎨⎪⎧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混合物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1.对于下列转化关系Ca ――→①CaO ――→②Ca (OH )2――→③CaCO 3 C ――→④CO 2――→⑤H 2CO 3――→⑥CaCO 3 写出有关序号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 )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难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Na2CO3 钠盐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2、树状分类法二、分散系 (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1、分散系 (1)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分类: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 的为胶体。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

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

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课件(共55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课件(共55张PPT)
碱性氧化物+酸 盐+水
可溶性碱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含氧酸盐
讨论小结3:
3.酸
酸+指示剂
酸+碱性氧化物 盐+水 酸+碱 盐+水 酸+盐 新盐+新酸
某些含氧酸 水+酸性氧化物
讨论小结4:
4.碱
碱+指示剂
碱+酸性氧化物 盐+水 碱+酸 盐+水 碱+盐 新盐+新碱
讨论小结5:
5.盐
盐+酸 新盐+新酸
一 、 本 学 期 学校提 出了“ 以安全 工作为 主线” ,要时刻 不忘对 学生进 行安全教育,始 终 把 安 全 放 在工作 的首位 。平时 要多开 展活动 ,以活动 形式增 强班级 的凝聚力,对学
生 进 行 安 全 教育,加 强学生 的安全 意识。 二 、 班 级 纪 律方面 一个班 级,要想 有良好 的班风 ,必须要 有良好 的纪律 才行.因 而,我 从 以 下 几 点 入手: 1、 课堂 纪律首 先师生 共同制 定班规 班纪,并 制定 相应的 奖惩办
【应用】因胶粒带电荷,且同种胶粒带有的电荷相同,相互排
斥在一般情况下,胶粒不容易聚集,因而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 散系,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
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4.胶体的聚沉
使溶胶粒子变大而从溶液中析出沉淀的过程。
①加入电解质溶液:
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成大颗粒。 显然,胶粒带正电,所加电解质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越高, 阴离子浓度越大,聚沉效果越明显;胶粒带负电,所加电解 质中阳离子电荷愈高、离子浓度愈大,聚沉效果越明显.
根据分散质与分散剂的状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分散剂 分散质






气溶胶(云、烟、雾):分散剂为气体 1.按分散剂的不同 液溶胶(Fe(OH)3等):分散剂为液体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复 分 解 反 应
氧 化 反 应
2、化学物质的分类
化学物质
根据物质组成是否单一
纯净物
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
混合物
单 质
根据性质的差异
化 合 物 无机化合物
根据组成的差异
金 属 单 质
非 金 属 单 质
有机化合物



氧 化 物
【实践活动】
• 在下图空格中各填三种物质
2、常见的分类法:
(1)、树状分类法: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章 化学物 质及其 变化
图书馆里有 许许多多的 书籍,为什 么你很快就 找到你需要 的书?
超市里有成千上 万种商品,为什 么你能够迅速挑 出你所需要的东 西
【思考与交流】 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 验和社会知识,再列举一 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
动物界
原生 动物 门 腔肠 动物 门 脊索 动物 门 节肢 动物 门
分散质 (disperse phase) 分散剂
(disperse agent)
气 液 固
9种分散系

液 固
思考与交流:
试举出几种分散系的实例,并与同学交流。
分散质 气 液 固 分散剂 气 气 气 实例 空气 云、雾 烟 泡沫 牛奶、酒精 糖水 泡沫塑料 珍珠 有色玻璃、合金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液 液
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学生活动: 将盐从其组成的阳离子和阴 离子进行分类。
交叉分类法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 盐 钾 盐 硫酸盐 碳酸盐
【练习】 将盐酸、硝酸、硫酸、氢硫酸 (H2S)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种胶体微粒在同一溶 液中只吸附同种离子, 所以带同种电荷,具有 排斥力,这也是胶体不 易凝聚的、比较稳定的 一个主要原因。
胶体的聚沉: 在一定条件下,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形成颗粒 较大的沉淀,而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就 叫做聚沉。
胶粒带电 ⑴ 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⑵ 胶体的凝聚的方法:
①破坏胶粒的带电结构——加入酸碱盐(电解质)
分散剂
分 散 系
胶体
气溶胶 :雾、云、烟 按分散剂 液溶胶 :Fe(OH)3 、AgI 固溶胶 :烟水晶、有色玻璃
按分散质
分子胶体(高分子):蛋白质胶体 粒子胶体:Fe(OH)3胶体、AgI胶体
2、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 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分散质
分散剂

液 固
⑸ 为什么在水泥、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 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⑹ 制肥皂时在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形成的混合 物中加入食盐,析出肥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⑺ 血液是胶体,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 急救箱中取FeCl3溶液应急止血。
不均一、 不透明
<1nm
分散质粒子 单个的分 分子的集合体 组成 子或离子 外观 多数均一、 均一、 透明 透明
能否透过滤 纸


不能
如何分离提纯胶体? 渗析: 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的胶体装入半透膜袋, 并浸入溶剂中,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里分离 出去,这样的操作叫渗析。通过渗析可以达 到净化、精制胶体的目的。
由于胶体胶粒带有电荷,加入酸碱盐溶液 后,由于酸碱盐在溶液中能电离出阳离子和阴 离子,分别能中和带有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和带 有正电荷胶粒的胶体。
②加入电性相反的胶粒的胶体
破坏胶粒的带电结构
③升温
增加碰撞机会
④搅拌
增加碰撞机会
5、胶体知识的应用
⑴ 河流入海处形成三角洲。 ⑵ 血型不同的人不能相互输血。 ⑶ 盐卤能点豆腐。 ⑷ NO3—态氮肥比NH4+氮肥的氮素利用率低。

液 固
分散质 气 液
分散剂 气 气
实例 空气 云、雾

气 液 固 气

液 液 液 固
烟、灰尘
泡沬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糖水、油漆 泡沬塑料




珍珠(包含着水的碳酸钙)
有色玻璃、合金
3、不同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 直径/nm 溶液 胶体 1nm~100nm 浊液 >100nm 许多分子 的集合体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三课时)
1、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得红褐色溶液。
2、观察制得的红褐色溶液、CuSO4溶液、泥水。 红褐色溶液: 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3、一束光分别通过 无此现象 蓝色CuSO4溶液: 红褐色溶液: 能透过滤纸
4、过滤
泥沙不能透过滤纸 泥水: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质 1、共同点: 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 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
4、胶体的性质 ⑴ 丁达尔现象 ——光学性质 当一束强光透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 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
用这种方法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⑵ 布朗运动 ——动力学性质 胶体粒子存在着不停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⑶ 电泳 ——电学性质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 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电泳现象说明 胶体中的分散 质微粒带有同 种电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