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和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和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系,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这一理论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得到验证与发展。
1.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崛起与马克思主义的萌芽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这种新兴社会形态对传统的农村社会和封建经济体系产生了冲击。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内在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
2. 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与发展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共产党宣言》中,阐释了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任务和战略道路,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欧洲的工人运动中传播,成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和社会变革的指导思想。
3. 俄国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国际范围的传播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功发动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事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迈入新阶段,也将其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理论影响扩大到全球范围。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将其思想引入中国,并通过新文化运动等形式广泛传播。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5.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挑战与发展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和全球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发展。
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同时,应当结合当代社会的新情况,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
结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改变了社会历史的进程,也对新时代的挑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为谋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对无产阶级残酷的剥削,没有任何福利。
此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尖锐对立,阶级对抗尖锐。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体现了这一时代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西欧工人运动高涨时期。
列宁主义诞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19世纪后期,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社会改革,1871-189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近30年的稳定时期。
国际工人运动向各大洲横向发展,但是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帝国主义逐步走向反动,一方面,德国和一些西欧国家的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修正和改良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工人领袖的上层分子谋求与统治阶级合作,这就损害了中下层工人的利益,社会主义运动出现倒退。
另一方面,俄国这样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和奴隶阶级差不多,无产阶级运动就是谋求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劳动人民的解放,而解放需要一个斗争坚决,富于组织力战斗力,纲领明确,旗帜鲜明的无产阶级政党,列宁主义就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
没有列宁,也会有其他人的,这是由于俄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只不过,列宁是个天才的革命家能把事情办成,其他人思路对,也许办不成。
参考资料:资深历史教师
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到中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
他们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产生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初创阶段、二国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立。
1. 初创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初创阶段主要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
他们在著作《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 二国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俄国和德国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个重要发展中心。
列宁在俄国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同时,在德国,马克思主义逐渐得到了普遍认可,并在政治、经济和哲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3.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立在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斯大林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对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理论。
这些理论成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证明了它不仅适用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也适用于21世纪的世界。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
英、法、德 3国是其发源地。
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产业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
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并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结合本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北美全面确立其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并把它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面临的历史课题,是教育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他们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石;同时,他们特别声明: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自《共产党宣言》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大陆爆发了一系列民族民主革命,特别是发生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的巴黎公社革命;近代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显端倪。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各个阶段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演变过程1.20世纪20—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探索时期(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主要流派: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卢卡奇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主要观点:卢尔奇,柯尔施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卢尔奇曾为自己部分错误的观点道歉)小结: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误入歧途,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加深理解,及时纠正。
2.20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又称新马克思主义)起源:1923年2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始作俑者。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塞库,哈贝马斯,施密特等主要观点:在求得人在精神方面的真正解放,现代社会中包括理性,科学和技术在内的所有意识形态都在批判之列,构建了自成体系的批判社会理论小结:a. 对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的批判和排斥使其理论充满了贵族式的颐指气使的气息,并使其丧失了客观的立场,未能认识到电视这一媒介及其文化的积极功能。
b.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研究媒介的视角。
(2)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威尔海姆·赖希,艾瑞克·弗洛姆,马尔库塞主要观点: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弗洛伊德主义补充,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小结:a.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b.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补充c.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简单结合d.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脱离了物产阶级革命实践13.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了转向时期主要流派: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1)分析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埃尔斯特,罗默,布坎南主要观点:革命是一个团体中大多数成员一致性积极地参与集体行动的过程,从个体角度分析,每个个体都有“参加”和“不参加”革命的两种选择,但革命是否成行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还要取决于群体中他人的选择。
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刘改(徐州开放大学江苏徐州221116)㊀㊀摘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 这一概念的产生除了受现实社会的文化及历史背景影响外ꎬ还有着自身的理论渊源ꎮ换言之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并非纯粹是理论情趣不同而导致的结果ꎬ而是对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新的应答的产物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批判理论ꎬ从一个侧面折射了20世纪人类历史和人类文化演进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ꎮ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中图分类号:D6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221-02㊀㊀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今天的历史ꎬ可以清晰地看到ꎬ它的演变历史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到2020世纪之前ꎬ它是以马克思及恩格斯的思想为基本内涵ꎬ对它的界定没有大的歧义ꎬ学术界对此没有太大的争论ꎻ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之初逐渐产生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 流派ꎬ也就是本文主要论述的内容ꎮ一㊁ 西方马克思主义 概念阐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的理解ꎬ国内乃至国外学术界一直以来都有 仁者见仁ꎬ智者见智 ꎬ仔细研究发现比较流行的有如下四种:(1)以产生的地区划分:顾名思义ꎬ西方马克思主义指的就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ꎮ它不仅包含西方国家产生的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ꎬ还包含着西方国家内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ꎮ(2)以其所包含的特定的思想内涵划分ꎬ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列宁主义对立的思想理论ꎬ或者可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是与列宁主义为代表的政治体系相左的思想理论ꎮ(3)以其所要表达的主题为划分依据:20世纪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偏重于研究政治经济问题ꎬ而今天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却是以 文化以及意识形态 研究为主题ꎬ它不仅包含着所谓的 人本马克思主义 ꎬ还蕴含着 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 的精神内涵ꎮ(4)以其所反映的意识形态为划分依据:只要不是以传统意义上的所谓 第二国际 第三国际 第四国际 的科学社会主义㊁列宁主义以及托洛斯基主义的理论为研究对象的意识形态ꎬ都被称为 西方马克思主义 ꎮ在中国ꎬ最先把 西方马克思主义 作为研究对象的是徐崇温ꎬ他是这样定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 虽然是最早在西方出现的ꎬ可是它并非是一个强调 地域 的概念ꎬ它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概念特征ꎮ它不仅与第二国际的新康德主义意见相左ꎬ也并非是共产国际的 机械唯物主义 ꎮ 西方马克思主义 注重于分析近现代资本主义的特征及优缺点ꎬ并且着重于预见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ꎬ它所提出的看法和观点与列宁主义不尽相同ꎻ它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㊁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等问题上ꎬ提出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见解ꎻ同时ꎬ它认为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解读ꎬ它对传统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念ꎮ二㊁西方马克思主义起源的背景理论界以及学术界把卢卡奇于1923年著作的«历史与阶级意识»㊁柯尔施著作的«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两本书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ꎮ这两本书提供了一种既反对第二国际主流又批评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路ꎬ从而在理论上开辟了一种新的方向ꎮ1930年ꎬ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附录中首次使用 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概念ꎻ1955年ꎬ梅劳 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中再次使用 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概念ꎻ1976年ꎬ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进一步扩大了 西方马克思主义 这一概念的所指范围ꎮ(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背景(1)内在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前期与后期所持观点及理论的迥异差别ꎬ众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者以不同的观念㊁视角对马克思不同阶段㊁不同层面的思想进行取舍ꎬ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各种研究及引申ꎬ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ꎮ马克思所著作的三部书籍:«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反映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以及实践哲学ꎬ但是马克思在去世前并没有公诸于世ꎬ所以不为当时的多数人所了解ꎮ因此ꎬ19世纪的大多数人对当时的马克思学说在理解上大致是相同的ꎮ19世纪末ꎬ恩格斯发表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ꎬ另外两部著作也于20世纪初陆续问世ꎮ这三部著作所蕴含的异化理论以实践哲学的观点引发了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不同理解ꎬ不仅如此ꎬ还产生了著名的关于 青年马克思 和 老年马克思 的争论ꎮ(2)外在理论原因:与马克思主义并存的各种非理论学说和思潮的外在影响ꎬ其中特别要提及的是现代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进展及分化的影响ꎮ19世纪40年代另外两位重要的思想家徳国的叔本华和法国的孔德也在使自己的理论学说从不同的侧面介入人类思想历程ꎬ并对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人类精神的演化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ꎮ叔本华的哲学开启了现代西方人主义思潮ꎬ而孔德的学说则开始了现代西方实证主义或科学主义思潮ꎮ现代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存在和争论对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分化也引发了相当大的分歧ꎬ以上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兴起的外在理论原因ꎮ(二)历史与文化背景(1)20世纪上半叶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同国际122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㊀㊀作者简介:刘改ꎬ徐州开放大学讲师ꎬ硕士ꎬ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ꎮ共产主义运动的复杂命运密切相关ꎮ一战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ꎮ但是欧洲一些国家比如以意大利㊁匈牙利和奥地利㊁德国等为代表的国家及地区的无产阶级革命最终都走向了末路ꎮ一些革命家㊁思想家ꎬ比如卢卡奇㊁柯尔施等人开始对革命的失败进行总结ꎬ在这个过程中ꎬ一些不同的观点陆续产生:无产阶级阶级思想意识的缺乏是导致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ꎬ同时认为这也证明了第二国际的思想是不科学的ꎻ另外ꎬ也直接表明了俄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是不可复制的ꎮ因此ꎬ通过对上述状况的分析ꎬ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制订了以意识革命和文化革命为主要内涵的新的革命观ꎮ(2)二战后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系列困境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以及发扬光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ꎮ二战结束以后ꎬ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ꎬ西方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发生了声势浩大的科技革命ꎬ科技革命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ꎮ但是ꎬ科学技术的进步㊁生产力的提高ꎬ部分人们的富裕生活并没有带来整个社会的和谐ꎬ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并没有被解决ꎮ二战的发生使得孕育已久的西方文化危机ꎬ即技术理性的文化危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ꎬ一些革命家㊁思想界开始思索其中的原因ꎬ他们发现现代科技下的人们又一次陷入了某种文化以及历史的困境之中无法自拔ꎮ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成员针对上述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ꎬ并形成众多的专著ꎮ他们的专著所表述的观点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㊁观念等都被牢牢控制住了ꎬ人们的性格特征以及普遍的人性都被异化㊁分化了ꎬ健康的人㊁和谐的社会理应是奋斗的目标ꎮ三㊁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随着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历史条件变化ꎬ试图把马克思对工业文明的批判推向深入的理论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所有不同的流派都共同分享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辩证法思想ꎬ尽管他们在许多方面告别了马克思㊁恩格斯的基本观点ꎮ作为一种狭义的哲学思潮ꎬ它承袭了马克思之资本主义批判立场和历史哲学前提ꎬ通过与当代西方哲学的积极对话并从中汲取新的思想资源ꎬ在总体上表现为一种内在逻辑极为紧张而外在表现十分庞杂的理论体系ꎮ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当作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ꎻ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则将之理解为主要是由知识分子实践的批判理论ꎮ四㊁结语综上所述ꎬ正是现代社会的一些重大变化以及历史原因才导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壮大ꎮ也说明了 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一些观点㊁理论并非是虚无的㊁不切实际的ꎬ而是与社会现实相关联的ꎮ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热衷于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剖析和拆解ꎬ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了资本主义自身存在的顽症和无法避免的弊端ꎬ他们提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或许在当时比较突兀ꎬ但是也确实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ꎮ参考文献:[1]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ꎬ1982:22-23.[2]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ꎬ2008.责任编辑:刘㊀健(上接第223页)发展史应该遵循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ꎮ马克思的分析法自身就是一个体系ꎬ它是阶级产生和划分的标准ꎮ一个阶级的产生和对立阶级是相对应的ꎮ所以ꎬ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ꎬ应该了解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ꎮ同时ꎬ通过研究阶级斗争来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行解释ꎬ阶级斗争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ꎬ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一个阶级推翻了另一个阶级ꎬ进而产生更为先进的国家的过程ꎮ阶级斗争并没有毁灭人类社会ꎬ反倒使人类社会获得不断的进步ꎬ高级形态取代低级形态ꎮ所以利用阶级分析法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意义ꎬ是将它当作一条线索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历史相连接ꎬ得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一命题ꎮ最后就是我们要正视历史分析法的局限性ꎮ(三)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马克思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ꎬ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ꎮ比较分析法通常是指对相关的事物㊁现象之间比较或是具有明确要求㊁衡量标准的事物之间进行相对比较采取的方法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本身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史和经典著作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相关理论ꎬ这本身就是一种比较ꎬ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进行研究ꎬ就必须用到比较分析法ꎮ但是ꎬ在运用比较分析法的过程当中有几项注意:第一ꎬ坚决反对肤浅的历史对比以及毫无逻辑的对比ꎮ比如将古代无产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对比显然是忽视了历史ꎬ或是不考虑时代背景就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纵向对比的行为都是不当的ꎮ第二ꎬ使用比较分析法之前要全面掌握资料ꎮ若未提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相关思想理论进行了解和比较ꎬ就不能深入比较ꎬ最终很可能无法揭示其中的原理ꎬ甚至可能出现误读原著的情况ꎮ第三ꎬ在掌握全面资源的基础之上ꎬ比较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对材料进行堆积ꎬ而是应该在材料当中发现本质问题ꎬ寻找理论㊁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差异ꎬ总结其中存在的规律ꎬ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就是要探寻马克思主义的产生㊁应用㊁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ꎬ因此必须发现其中的异同和规律ꎮ另外ꎬ比较分析法并不是要对事物的差异性进行鉴别ꎬ而是揭示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ꎬ找到事物之间的矛盾ꎬ这样才是更加符合辩证法的比较分析方式ꎮ因此ꎬ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仅仅要对不同派别的思想家的理论著作进行研究和分析ꎬ更是要将其中蕴含的优秀理念㊁思想进行提取ꎬ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ꎮ参考文献:[1]张艳丽.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课程教学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ꎬ2015(1):72-74.[2]刘宇奇.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认识和理解[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ꎬ2015(4):54.责任编辑:刘㊀健222现代交际 2018年7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起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起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起源和发展。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过程,以期帮助读者对这一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深受西方哲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影响,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他们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阶级斗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后期的发展在19世纪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欧洲各地扩散。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纲领,它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
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
2.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俄国,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俄国革命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此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在当代,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然而,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继续关注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并尝试从全球和跨学科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过程。
从19世纪到当代,马克思主义不断与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社会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

三、俄国十月革命
4.特点:
(1)理论创新:列宁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 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得以实践。
(2)革命道路:城市包围农村
(3)革命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
(4)实现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规律:由一种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 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由空 想到科学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
主义社会弊端暴露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壮大,工人运动兴起(工人阶级的 觉醒: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国宪章运动、 德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理论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 典政治经济学
主观努力: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活动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①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②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俄国十月革命
3.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历史地位: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对俄国:摆脱封建残余束缚和剥削统治,建立无产 阶级专政,开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对世界: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鼓舞了 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 展示了一条新的解放道路;开创了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②意义:宣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科学理论指导) 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革命
1.背景: ①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工人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目录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十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和发展历程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无产阶 级革命在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遭到失败的产物, 是这种失败情绪在理论上的表现。正是这些欧洲资本 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才给马克思主义者 提出了重新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探索无产阶 级革命道路的任务。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变化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更加多 样化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西方 发达资本主义进人“新的产业革命阶段”等新情况,反映 在理论上就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从人本主义哲学转向为 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全面社会批判。研究主题从哲学、文化 问题转向政治、经济等现实问题,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 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 思主义发生分化,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市场社会主 义等新的派别应时产生。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不断成长发展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队伍不断扩大,使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非正统马克 思主义观点,逐步扩展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各种与 列宁主义相对立的所谓“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集合体, 成为一种世界性思潮,在西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来源于卢森堡。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来源于强调思维和 存在同一性的黑格尔辩证法和强调人的主体性和意识能 动性的现代人本主义哲学。 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还与资产阶级改变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有直接的关系。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
20世纪20年代初到 30年代初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阶段。 这一阶段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只是国际共运内部的一种 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还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 思潮。卢卡奇发表《历史和阶级意识》和柯尔施发表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 他们两人在寻找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 形成了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