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左旗旗情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县级行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边境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8°石油词典97′至42°31′,东经102°49′至105°43′之间,总面积为3.4万平方公里。
阿拉善左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阿拉善左旗地势南高北低,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常年风力较大。
境内以沙漠、戈壁、草原等多样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同时也是草原文化、牧民生活和草原风情的代表地区之一。
阿拉善左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风光,包括大漠风情、高山草原、湖泊、沙丘、森林等。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阿拉善大漠,它被誉为“南大漠、北塞外”,是中国三大沙漠之一。
这里的大漠风光绵延无垠,沙丘起伏连绵不绝,被誉为“中国的撒哈拉”。
除了大漠,阿拉善左旗还有壮观的苏尼特右旗扎木河国家级大草原、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的库布齐沙漠等著名景点,它们以广袤的绿色草原和沙漠风光而闻名于世。
此外,阿拉善左旗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包括多种珍稀濒危物种,如野生动物黑麂、鹿、鹤等。
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完整,是座自然生态博物馆。
阿拉善左旗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这里有着悠久的蒙古族文化,蒙古族是阿拉善左旗的主要民族,他们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每年的蒙古族传统节日,如那达慕大会、白月亮节等都是当地重要的庆典和文化盛会。
阿拉善左旗的旅游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这里的国际交流和人口流动也逐渐增加。
阿拉善左旗的旅游景点和特色文化已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资源,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尽管阿拉善左旗在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模式、生态环境保护等。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和规划,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保护好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
阿拉善左旗自然概况

阿拉善左旗自然概况阿拉善左旗地处北纬37°24’~41°52’,东经103°21’~106°51’,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东部、贺兰山西麓,东接巴盟磴口县、乌拉特后旗、乌海市;东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银川市、青铜峡市、平罗县相望;南交甘肃景泰县、古浪县,宁夏中卫县、中宁县;西连甘肃武威市、民勤县,阿拉善右旗;北与蒙古过接壤,国境线长188.28公里。
全旗总面积80412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旗总人口13990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7447人,占总人口的62.51%;男性71500人,占总人口的51.11%;有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45593人,少数民族人口占28.3%,其中:蒙古族36531人。
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旗。
旗人民政府驻巴彦浩特镇,邮编:750306。
代码:152921。
区号:0483。
拼音:Alashanzuo Qi。
【行政区划】阿拉善左旗辖8个镇、5个苏木:巴彦浩特镇、吉兰泰镇、乌素图镇、嘉尔格勒赛汉镇、宗别立镇、巴润别立镇、敖伦布拉格镇、温都尔勒图镇,乌力吉苏木、巴彦诺日公苏木、巴彦木仁苏木、额尔克哈什哈苏木、腾格里额里斯苏木。
【历史沿革】1961年设旗。
旗因山得名,系“贺兰山”一名异译。
系蒙古语,意为“金黄色的马”。
一说意为“肘”。
蒙古语称东为左。
巴彦浩特雍正四年(1726年)始建,雍正八年(1730)竣工,初定名“定远营”。
雍正十年(1732年)定远营成为阿拉善旗旗政府。
1949年9月阿拉善旗和平解放,成立阿拉善和硕特旗人民政府,定远营成为阿拉善和硕特旗人民政府所在地。
1950年划归宁夏省,成立阿拉善自治区人民政府。
1952年11月,改定远营为巴彦浩特,意为“富饶的城市”。
1952年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合并成立巴彦浩特蒙古自治州。
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自治洲归甘肃省管制。
美丽的阿拉善_800字-2019年作文

美丽的阿拉善_800字我的家乡是美丽富饶的阿拉善,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在这里有蒙、汉、回等28个民族的20万儿女,虽然民族多而复杂但他们和睦相处,携手共进。
苍天般的阿拉善,多彩迷人。
阿拉善系蒙古语,意为五色斑斓的地方。
在我们这里有风味独特的美食有:烤全羊、羊背子、灌血肠、凉拌蹄黄、扒驼掌、馓子、飘香万里的奶茶等。
更让你留恋往返的是美丽神奇的风景区,如:神奇的居延海、黑城子、胡杨神树、金色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三大沙漠横贯全境。
其中,巴丹吉林是世界上最高、最美丽的沙漠,沙漠中有14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碧空、黄沙、天鹅、湖水,一线相接,天地难辨。
阿拉善是目前我国唯一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
但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美丽的胡杨林。
每到夏天爸爸妈妈带我漫步在浓郁的胡杨林中仿佛进入神话般的仙境。
茂密的胡杨千奇百怪,神态万般。
粗壮的几人难以合抱,挺拔的20多米高,怪异的似苍龙腾越,虬蟠狂舞,令人惊奇不已,叹为观止。
仅就密密匝匝的树叶,也是风采独有。
幼小的胡杨,叶片狭长而细小,宛若少女妩媚的柳眉,人们常常把它误认为柳树;壮龄的胡杨,叶片又变成卵形、阔卵形或三角形,犹如兴安岭的白桦;进入老年期的胡杨,叶片才定型为椭圆形。
更为甚者,在同一棵胡杨树冠的上下层次,还生长着几种不同形状的叶片,可谓奇妙绝伦。
因此,胡杨又称“异叶杨”。
经过春风的滋润、夏雨的洗礼,当漠野吹过一丝清凉的秋风时,胡杨林便在不知不觉中由浓绿变的浅黄,继而变的杏黄了。
登高眺望,金秋的胡杨林如潮如汐,高高低低,斑斑斓斓地漫及天涯,汇集成金色的海洋。
一阵秋风吹来,胡杨金黄的叶片,像一个个穿着金装的小仙女从空中飘飘洒洒地落到地面,大地就像铺上了金毯,当你走在这大金毯上,脚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你听着这很有节奏的声音就像脚下踩着鼓点,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在这胡杨林间翩翩起舞。
朋友,来吧。
感受大漠、驼铃、夕阳、月夜、秋风的韵味,是何等的情调,清新纯净的空气,蓝澈的天空,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自然环境,会使您领略到一种原始的、空旷的、与世无争的宁静,就像步入人间仙境。
内蒙古统计年鉴2020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Item
Area of Administration(Sq.km) Population
The Registered Households Year-end(household) The Registered Population Year-end(person) Summary Item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Gross Domestic Product(10 000 yuan)
Primary Industry(10 000 yuan) Secondary Industry(10 000 yuan) Tertiary Industry(10 000 yuan) General Public Budget Revenue(10 000 yuan) General Public Budget Expenditure(10 000 yu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 Pastoral Area Cultivated Area(hectare) High Standard Farmland Area(hectare) Total Sown Area(hectare) Yield of Grain(ton) Yield of Oil-bearing Crops(ton) Output of Meat(ton) Milks(to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Number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unit) Gross Industrial Output Value(10 000 yuan)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Total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10 000 yuan)
苍天般的阿拉善

阿拉善,西部壮阔神圣的领地;阿拉善,母亲深沉亲切的故乡。
她的博大、她的包容、她的气度、她的情怀,缔造着朦胧的诱惑与虔诚的向往。
初冬,我们迎着她的召唤一路西行,那阿拉善的天风,那阿拉善的大漠,那阿拉善的苍劲,那阿拉善的韵致,给人雄浑的力量和追求的冲动。
面对廖廓天地,我们情不自禁表达:你好,阿拉善!赛努,巴丹吉林!遥远天边不缥缈五色斑斓写传奇大漠无言情义厚长歌一曲阿拉善阿拉善是辽远的寄托。
走进她,拥抱她,我们顿时融入了一脉多彩的旋律:“遥远的海市蜃楼,驼队就像移动的山。
神秘的梦幻在天边,阿爸的身影若隐若现。
哎,我的阿拉善,苍天般的阿拉善。
浩瀚的金色沙漠,驼铃让我回到童年。
耳边又响起摇篮曲,阿妈的声音忽近忽远。
哎,我的阿拉善,沧海般的阿拉善……”多么撼动心灵的歌声,多么催动感慨的写真,多么撩动情思的倾吐,把我们带进缤纷万丈的世界,让我们扑向苍天般的阿拉善……金色圣山--巴丹吉林沙漠.周占忠摄我们驱车沿乌巴高速挺进,穿越青苍贺兰山麓,掠过黄草密匝的阿东草原,阿拉善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以她清雅的容颜、典雅的景观和风雅的格调,热忱接纳我们来访。
小城故事多,伫立在一尊白驼望天的雕塑前,我们聆听阿拉善远古的回声和时代的交响。
阿拉善是一袭雄奇的历史文化长廊。
这里有旧石器时期人类活动的足迹,这里有公元前霍去病大将入居延收复河西的身影,这里有康熙年间卫拉特和硕特部从天山迁徙到阿拉善、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万里东归的风云,这里有清皇室与阿拉善和硕特旗九代十王联姻的雍荣,这里有1949年阿拉善和平解放的曙光。
此间,更有旷达天成的自然地理造就的独特文明和古老文化语言的呢喃。
看,曼德拉山岩画浮荡着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别样魅力,它以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分布密集、延续时代长,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是人类艺术的宝库。
放眼居延遗址,曾在尘封中出土大量的汉简和西夏文物,其居延汉简与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并称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
第一章 草原

第一章草原第一节天然草场资源阿拉善左旗共有草场面积5249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5.3%,可利用草场面积44996平方公里,占草场总面积的85.7%。
全旗草场基本特征是荒漠化程度高、植被覆盖度小、产草量低且差异大,平均亩产鲜草从数公斤至200公斤不等。
阿拉善左旗植被在地理区域上属亚非荒漠植物区阿拉善荒漠省,处在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
由于受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风大沙多、土壤贫瘠、地上地下水源相对缺乏且分布不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植被具有显著的荒漠区域植被特点,表现为区系贫乏、种类稀少、结构简单、分布稀疏。
形成了以旱生、超旱生、盐生和沙生的灌木、半灌木为主的建群种和优势种。
由于水热条件和地形的不同,全旗草地植被具有明显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
典型荒漠植被分布于腾格里沙漠以北、乌兰布和沙漠以西的高平原和全旗的低山丘陵地带,是全旗植被面积最大的一类、以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为建群种和优势种,并伴生一定数量的旱生灌木、半灌木。
主要有红砂、绵刺、膜果麻黄、球果白刺、珍珠、梭梭等植物群落。
草原化荒漠植被是草原向典型荒漠过渡的植被亚型,介于荒漠草原植被亚型与典型荒漠植被型之间。
分布于狼山余脉、罕乌拉山、巴彦乌拉山至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与贺兰山之间的高平原上。
植被群落主要以旱生、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为建群种和优势种,伴生一定数量的丛生禾草和其他草本植物。
主要有珍珠、红砂、垫状锦鸡儿、优若黎、沙冬青、刺叶柄棘豆、霸王、白刺等植物群落。
荒漠草原植被也是草原向典型荒漠过渡的植被亚型,介于山地草原植被型与草原化荒漠植被亚型之间。
分布于贺兰山北段山地、狼山余脉和罕乌拉山海拔1400~2000米的石砾质山地。
草原种的丛生小禾草成为建群种和优势种,荒漠成分的灌木、半灌木多为伴生种。
主要有小针茅植物群落。
山地草原植被,分布于贺兰山南段,海拔1800~2000米地段,呈狭长带状分布。
阿拉善左旗沙漠景点

阿拉善左旗沙漠景点阿拉善左旗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响沙湾沙漠的所在地,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拥有沙漠风光的旗县。
阿拉善左旗有着广阔的沙漠草原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古老的文化遗产和奇特的自然景观是阿拉善左旗景点的最大特色。
首先,响沙湾是阿拉善左旗的一大景点,响沙湾沙漠号称“龙门狮子林之外的第一声响”,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
响沙湾沙漠是著名的鸣沙山景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波纹形沙丘之一,其最高点达到了约120米。
游客可以爬上鸣沙山顶,听到响沙发出的奇妙声音,探索沙漠中神奇的风景和野生动植物。
在响沙湾夕阳西下的时候,沙丘呈现出各种颜色的光芒,非常美丽。
其次,亮沙湾是阿拉善左旗的另一大景点,位于响沙湾南部,是一片美丽的沙漠草原。
沙漠中有一个非常奇特的自然景观——“长生树”,据传说,这些长生树是唐朝时期的僧人栽种的,至今已经有数百年历史。
每年夏天,亮沙湾和响沙湾之间的沙漠植物生长非常旺盛,然而往往是一夜之间会被沙尘覆盖,而那些“长生树”数百年来却从未被掩埋,这究竟是福祸之象还是自然奇观,不禁让人震撼。
再次,阿拉善左旗的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
著名的党井镇文化遗址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有很多文物古迹,如鼓楼、配殿、朱雀门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库。
党井镇是内蒙古自治区少有的历史保留较为完整的古代城镇,而且完全是靠人力开凿和建造城池和古长城,此景点若去,可见独坐于草原上的古代城堡风光,并且知道夏商时代晚期至春秋战国,这里是繁荣发展的城市。
最后,阿拉善左旗还有一个特别的景点——鹰嘴泉,因其泉眼形状宛如鹰嘴而得名。
这是一个天然的温泉,水温高达50多摄氏度,含有宝贵的微量元素和氟化物,对人体健康有益。
鹰嘴泉还有着殖民地时期的建筑群,包括西式庭院和俄式建筑,因其历史悠久和建筑特色而备受游客欢迎。
总之,阿拉善左旗在沙漠和草原自然景观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处非常值得游览的旅游目的地。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查干德日斯铜(金)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查干德日斯铜(金)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罗志波;夏训银;杨学明;张艳国;王佳奇【摘要】通过对查干德日斯铜(金)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区内发现铜矿体1条、铜(金)矿化体1条、铜矿化蚀变带8条.铜(金)矿化体均赋存于NEE向、NNW 向断裂破碎带内,且以NEE向为主;矿化与褐铁矿化石英脉密切共生,伴随明显的硅化、钾化热液蚀变.认为矿区Cu-Au-Ag原生晕组合异常明显,与断裂构造套合良好;铜(金)矿化受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热液充填-交代作用强烈,初判为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矿区深部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8(033)002【总页数】8页(P235-242)【关键词】查干德日斯铜(金)矿;化探异常;矿化地质特征;热液充填交代型;找矿前景;内蒙古【作者】罗志波;夏训银;杨学明;张艳国;王佳奇【作者单位】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P6130 引言查干德日斯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西。
由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恶劣,新生界覆盖严重,工区内除早期有民采铁矿活动外,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基本未涉及。
邵和明等(2002年)曾对区域成矿系列进行过总结①,李俊建等(2003年)对区域内矿产资源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及成矿区划进行过总结②,其地质研究程度总体较低。
2013—2014年间,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此区内基于1∶5万航磁异常圈定的蒙C-2010-1001航磁异常开展了查证工作。
本文基于该区航磁异常查证成果③,结合以往地质资料,力图阐述查干德日斯铜(金)矿化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初步探讨矿床成因类型及找矿前景,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善左旗旗情
阿拉善左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辖8个镇5个苏木,总面积80412平方公里,人口近15万,有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等23个民族。
巴彦浩特是阿拉善盟和阿拉善左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区位优势明显。
阿拉善左旗位于西北和华北的结合部,地处京、津、呼、包、银经济带与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交汇处,东与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相连,南与宁夏交界,西与甘肃为邻,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88.678公里。
乌海至巴彦浩特一级公路、银川至巴彦浩特二级公路、旗通公路构成了阿拉善左旗交通运输大动脉。
巴彦浩特距离银川和乌海机场、火车站均在130公里左右。
随着银巴高速、临策铁路、临哈高速、支线机场以及中蒙乌力吉口岸的陆续建设,区位优势将更为凸现。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自春秋战国时代起,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吐蕃、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阿拉善第一代开拓者从新疆、青海迁入定居。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立阿拉善和硕特旗,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旗和平解放。
这里是世界蒙古民族传统礼仪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悠扬的长调,清新的短调,极富感染力的民族舞蹈,喜庆的阿拉善婚礼,华贵的蒙古族服饰,神秘的藏传佛教,盛大的那达慕,隆重的祭敖包,独特的民族餐饮,丰富的体育竞技活动,展示着阿拉善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神韵,成为民族艺术的瑰宝。
这里是世界文化名人——杰出的蒙藏语言大师阿旺丹德尔的故乡。
经过多年的挖掘和弘扬,打造了蒙语诗歌、呼麦、奇石文化等有较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使这块土地充满了灵气和魅力,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的区域文化特色。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阿拉善精神。
资源相对富集。
阿拉善左旗幅员广阔,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现有农业用地535.29万公顷,其中牧草地524.3万公顷、耕地2.1万公顷、林地8.42万公顷。
旗内有黄河流经85公里;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原始次生林54万亩,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西北的天然生态屏障。
阿拉善双峰驼和白绒山羊是两大地方优良畜种。
骆驼数量曾居全国旗县之首,故有驼乡美称。
所产驼绒荣获美国“阿米卡驼绒奖”。
被誉为“纤维宝石”的阿拉善型白绒山羊绒荣获意大利第三届国际“柴格那羊绒奖”,其细度、光度、白度列世界同类产品之首,为绒中极品。
矿产资源优势明显,已发现矿产61种,产地316处,探明储量的矿产35种119处,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27种。
煤炭保有储量17.7亿吨,太西煤以“三低六高”(低硫、低磷、低灰、高发热量、高块煤率、高机械强度、高精煤率、高化学活性、高比电阻)著称于世;盐储量1.17亿吨。
硝、石膏、石灰岩、铁、铜、金、石墨、大理石、膨润土、白云岩、花岗岩等储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
旅游资源遍布全旗。
有以广宗寺、福因寺、延福寺为主的具有浓厚藏传佛教色彩的八大寺庙古迹,有以贺兰山森林为主的自然景观和以腾格里、乌兰布和为主的沙漠景观,景色多样,风光旖旎。
近年来先后开发建成广宗寺(南寺AAAA)、月亮湖(AAAA)、福因寺(北寺AAA)、通湖草原(AAA)等旅游景区。
“秘境阿拉善”声名远播,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
开发前景广阔。
经过多年开发建设,阿拉善左旗城乡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007年全旗生产总值达到82.66亿元,增长25.7%;财政收入达到13.03亿元,增长46.8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27元,增长13.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91元,增长19.89%。
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之列,位居西部百强县第34位,并挺进全区工业十强旗县行列。
今后一个时期,是阿拉善左旗发展史上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站在新的起点上,全旗将以科学
发展观为统领,依托资源、区位和后发优势,全面实施统筹发展战略,全力构筑七大经济板块,建设八大工业专业区,培育九大主导产业,实施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大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十一五”末,全旗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将分别达到165亿元和2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5%左右。
开放的阿拉善左旗热忱欢迎国内外朋友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共同创造美好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