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配套检测(含解析)

“文言实词”配套检测一、“文言实词”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
重赞少从军,有武勇。
汉初,自散员都虞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
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
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
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
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
俄.改泰宁军节度。
乾德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与重赞有隙.隙:(2)使者致.而去矣致:(3)延正具白.重赞白:(4)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擢:(5)俄.改泰宁军节度俄:参考答案:(1)隔阂(2)送达(3)禀告、告诉(4)提拔(5)不久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译文:(2)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译文:参考答案:(1)(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希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
(关键点:“市”“构逆”“夷”)(2)(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
(关键点:“驰”“禽”“鞫问”“弃市”)参考译文: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祖先为沙陀部族,重赞年少即从军,武艺高强,作战勇猛。
后汉初年,由散员都虞候多次升迁,官至护圣都指挥使。
宋初,白重赞被加授检校太师,改任泾州节度使。
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是燕州人,性情凶悍狡诈,与重赞有些小矛盾,便与他的部下阎承恕陷害白重赞。
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希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
李玉拿着伪造的制书和马缨去见都校陈延正,说:朝廷的使者将此送来后便走了。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含解析)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一、“文言文翻译”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必修1-2) 文言文知识总结(共103张PPT)

(3)见 (4)顾
见. 陵之耻:被 图穷而匕首见. : 通“现”,显露 秦王必喜而善见. 臣:接见 顾. 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 顾. 笑武阳:回头看 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鸿门宴》
(5)军
沛公军. 霸上: 驻扎,驻军 为击破沛公军. :军队 沛公已去,间至军. 中:军营
(6)谢
·
《荆轲刺秦王》
((((5678))))秦厚愿唯之遗举大·遇秦国王·将王为命军宠内之,臣臣:希可中,望谓庶比·深子诸矣蒙侯:嘉之:列对赠:待送并列 (9)愿·大王少假. 借. 之,使毕使于前:宽容、原谅 (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 而起,绝袖:身子向上起 (11)秦王复击轲,被. 八创:遭受
《鸿门宴》
《荆轲刺秦王》
(8)樊於期乃前. 曰:名词作动词,上前 (9)使使以闻. 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10)皆白. 衣. 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11)乃朝. 服: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 (12)函. 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太子迟. 之:意动用法,以……为迟 (14)群臣怪. 之: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15)则秦未可亲.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 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 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
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 向. 立,瞋目视项 王 为,者头?发”上张指良,曰目:. 眦“. 尽沛裂公。之参项. 乘王. 樊按哙剑者而也跽·。曰:”“项客王何曰: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6文言文翻译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文言文翻译题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
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
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
复征,再迁渔阳太守。
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
转护乌桓校尉。
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
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1)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5分)译文:(2)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
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5分)译文:解析:第(1)句:关键实词有“数”“走”“教授”;关键虚词有“以”。
第(2)句:关键实词有“附” “谒”;关键虚词有“因”“为”;文言句式有“为……所……”,被动句。
答案:(1)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
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
(2)樊陵后来凭借奉承亲附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
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李君驾车。
”【参考译文】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人。
禀性孤傲清高,不大与人交往,只把同郡人荀淑、陈寔当成师友。
(李膺)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后被司徒胡广征召,又升任青州刺史。
郡守县令害怕他的威严清明,听说后大都弃官而去。
后再次被征召,调任渔阳太守。
不久转为蜀郡太守,因为母亲年迈请求不赴任。
转为护乌桓校尉。
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
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
南阳的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辞谢没有接受。
樊陵后来凭借奉承亲附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追踪检测题《文言文概括分析类题》附答案详析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追踪检测题《文言文概括分析类题》一、对点练(每小题3分)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彭)时欲推恩,(李)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选项: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
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比对: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
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
”庆元二年致仕。
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项: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
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比对: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
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神武崩,哭泣呕血。
选项:高睿自幼教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
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比对: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1周周测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哀伟朋赋序[明]汤显祖昔人友朋之.义,取诸同心。
梦簧者得贤友,绝琴者伤知音,其致然矣。
予年未弱冠,有友二人。
钟陵饶伯宗仑,临川周无怀宗镐,皆奇士也。
仑长不尽九尺,瘠而青,瞻视行步有异。
镐长不尽三尺,髯而甚口.。
当予谭说有致..,仑笑龂然,镐笑轩然。
三人嵯峨蹒跚而行乎道中,旁无人也。
仑父废莪公于丰城李大司马燧,镐于钟陵张大司马臬,南昌刘都督显,皆中表。
少长其家,故习谭帝王大略。
所喜皆大臣将相筹策占候之事。
而仑复晓夜诵书,常与予映雪月,交书而尽,乃已。
同卧处三岁余前后别去至同赴南宫试都下卧未尝有异衾枕履袜先起者即是不知其谁也。
仑同举进士,出理顺德,有洁清公忠之名。
三察并关将吏,凡却.万金。
征试御史。
病,告卒于临清。
汰舟于姑孰。
予在南祠,望江而哭之,曰:“伤哉伯宗,君亲友之望未塞,而.遽尔乎!”镐久为诸生,以文字不伦..,落去。
益学骑射兵法,年四十,走长安,以策干陈御史大夫炌,不受。
说谭大司马纶,纶阴用其策而阳弃其身。
镐发愤恚懑,归而病目,几瞑。
贫甚,发尝所受异人书,作黄金,不就。
苦饥,则学辟谷,然不可久。
时来就予食。
予为收教其子仲儿。
壮慧而死,益自伤。
慨然有长游不反之志。
或讽止之,则曰:“重华①、祖龙②皆客死,何必我!”既而谓予曰:“我数梦之帝所,终当仙去,公不甚信我。
我所有异书兵诀,长以.与仑。
”后仑死,而镐书散乱尽。
所与卧起信宿③,掀髯长叹者,又独予一人而已。
辛卯秋,裁六十,来送予岭南。
握手而唏曰:“伯宗与予,独一子,皆不好读父书,无能言其父者,即从此长别。
子能忘言于.故友乎?”予怅然止之,曰:“勉饭自怡,长生固人所为也。
”去大梅之南,夜梦镐来告别,指伯宗之旧馆曰:“镐其如是矣。
”予惊而晤,曰:“有是耶!”起而发烛踟佇,为赋而哀之。
(选自《汤显祖集》,有删改)注 ①重华:虞舜名。
②祖龙:特指秦始皇。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大题精做:11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2020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020-2021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3)

最新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3)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③道:正道。
④卜:此指选择。
⑤阙:同“缺”。
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度②或③辄④进⑤余⑥笃⑦涕⑧居⑨务2.翻译:①目不存教②无以慰我③何尔鲁钝之甚也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⑤躬身稼穑(二)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对应训练【课内语段精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 .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C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 .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 解析 肆:延伸、扩张。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B )⎩⎨⎧ 越国以.鄙远朝济而.夕设版焉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 .“以”和“而”相同,两个“封”相同。
B .“以”和“而”不同,两个“封”不同。
C .“以”和“而”相同,两个“封”不同。
D .“以”和“而”不同,两个“封”相同。
解析“以”,目的连词,来;“而”,承接连词,就;前一个“封”,使……成为疆界;后一个“封”,疆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目眦..尽裂目眦:眼眶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C.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跽:跪直身子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西向:西边解析西向:向西。
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则与.斗卮酒②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①窃为.大王不取也②臣为.韩王送沛公A .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B .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C .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为”字相同。
D .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解析 与:交给。
为:①动词,认为;②介词,替。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译文:樊哙便进了军帐中,掀开帷幕,向西站定,瞪眼看着项王,头发竖起来,眼眶都快裂开了。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译文:我连死尚且都不畏避,一杯酒哪里用得着推辞!(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文: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如恐不能杀光,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普天下的人都起来反抗他。
【课外达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樗(chū)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
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
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
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
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
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
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
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
周以卒迎之,意甚敬。
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
游腾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
何则?无备故也。
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
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
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
”楚王乃悦。
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
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
蒲守恐,请胡衍。
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
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
今伐蒲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
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
今并卫于魏,魏必强。
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
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
”樗里子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
”樗里子曰:“善。
”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
衍能令释蒲勿攻。
”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
”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
”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卫。
于是遂解蒲而去。
还击皮氏,皮氏未降,又去。
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
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
”樗里子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
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
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节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使将.而伐曲沃将:将领B.为秦则不为赖.矣赖:依赖C.卫必折.而从之折:反过来D.因效.金三百斤效:献出解析 A项将:为将。
B项赖:利益。
C项折:屈服。
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①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②而封之以.膏腴之地B.①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②吾属皆为.之虏矣C.①今伐蒲入于.魏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①知伯之.伐仇犹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解析 A项以,介词,用,拿。
B项①介词,为了,替;②介词,被。
C项①介词,到;②介词,对于。
D项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相当于“我”。
8.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樗里子受重视的一项是( C )①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②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③樗里子又益尊重④于是遂解蒲而去⑤葬于渭南章台之东⑥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A.①③④B.②⑤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解析④战况介绍,⑤墓地所在,⑥预言内容。
9.下列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A.樗里子战功卓著,伐曲沃,取城入秦,伐赵国,俘虏赵将庄豹,伐周国,迫使周用大量的战车来迎击自己率领的军队。
B.樗里子伐蒲时,蒲的太守非常害怕,让胡衍说服樗里子不攻打蒲城,认为秦王如果感到樗里子攻打蒲有害秦国并让魏国得利,秦王会加罪给他。
C.胡衍使樗里子从卫国退兵之后,蒲城太守为他申请像君主一样的待遇。
D.樗里子的墓穴在昭王庙的西面,渭水南岸章台的樗里,所以大家称他为樗里子。
解析秦王派樗里子率领百辆战车进抵周朝都城,不是讨伐。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
译文:第二年,协助魏章攻打楚国,战败楚将屈丐,夺取了汉中地区。
(2)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
译文:再说周王怎能不担忧周朝的天下呢?恐怕一旦亡国会给大王您带来麻烦。
(3)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
译文:您放弃蒲城不要进攻,我试着替您到蒲城说说这个意思,让卫国国君不忘您给予他们的恩德。
参考译文樗里子,名叫疾,是秦惠王的弟弟,与惠王同父异母。
樗里子待人接物能说会道,足智多谋,所以秦人都称他是个“智囊”人物。
秦惠王八年(前330),樗里子被封为右更爵位,秦王派他带兵攻打魏国的曲沃,他把那里的人全部赶走,占领了城邑,曲沃周围的土地便并入了秦国。
秦惠王二十五年(前313),秦王任命樗里子为将军攻打赵国,俘虏了赵国将军庄豹,拿下了蔺邑。
第二年,协助魏章攻打楚国,战败楚将屈丐,夺取了汉中地区。
秦王赐封樗里子,封号是严君。
秦惠王死后,太子武王即位,驱逐了张仪和魏章,任命樗里子和甘茂为左右丞相。
秦王派甘茂进攻韩国,一举拿下宜阳。
同时派樗里子率领百辆战车进抵周朝都城。
周王派士兵列队迎接他,看那意思很是恭敬。
楚王得知后怒不可遏,就责骂周王,因为周王不应当这么敬重秦国的不速之客。
对此,游腾替周王劝说楚王道:“先前知伯攻打仇犹时,用赠送大车的办法,趁机让军队跟在后面,结果仇犹灭亡了。
为什么?就是没有防备的缘故啊。
齐桓公攻打蔡国时,声称是讨伐楚国,其实是偷袭蔡国。
现在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派樗里子带着百辆战车进入周都,居心叵测,周王是以仇犹、蔡国的教训来看待这件事的,所以派手持长戟的兵卒位于前面,让佩带强弓的军士列在后面,表面说是护卫樗里子,实际上是把他看管起来,以防不测。
再说周王怎能不担忧周朝的天下呢?恐怕一旦亡国会给大王您带来麻烦。
”楚王听后才高兴起来。
秦武王死后,昭王即位,樗里子更加受到尊重了。
昭王元年(前306),樗里子率兵攻打蒲城。
蒲城的长官十分恐惧,便请求胡衍出主意。
胡衍便出面替蒲城长官对樗里子说:“您攻打蒲城,是为了秦国?还是为了魏国?如果是为了魏国,那当然好了;如果是为了秦国,那就不算有利了。
因为卫国之所以成为一个国家,就是由于有蒲城存在。
现在您攻打它迫使它投入魏国怀抱,整个卫国就会屈服并依附魏国。
魏国丧失了西河之外的城邑却没有办法夺回来,原因就是兵力薄弱啊。
现在攻打蒲城使卫国并入魏国,魏国必定强大起来。
魏国强大之日,也就是贵国所占城邑的危险之时。
况且,秦王要察看您的此次行动,若有害于秦国而让魏国得利,秦王定要加罪于您。
”听了这番话,樗里子若有所思地说:“怎么办才好呢?”胡衍顺势便说:“您放弃蒲城不要进攻,我试着替您到蒲城说说这个意思,让卫国国君不忘您给予他们的恩德。
”樗里子说:“好吧。
”胡衍进入蒲城后,就对那个长官说:“樗里子已经掌握蒲城困厄的处境了,他声言一定拿下蒲城。
不过,我胡衍能让他放弃蒲城,不再进攻。
”蒲城长官十分恐惧,听了胡衍的话,像是见到了救星,拜了又拜连声说:“求您施恩救助。
”于是献上黄金三百斤,又表示说:“秦国军队真的撤退了,请让我一定把您的功劳报告给卫国国君,让您享受国君一样的待遇。
”因此,胡衍从蒲城得到重金而使自己在卫国成了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