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地理——第3章 旅游资源赏析相关习题(含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第3章 旅游资源赏析相关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旅游资源赏析》相关习题一、名词解释1.审美:2.旅游审美主体:3.旅游审美客体:二、填空题1.在审美关系构成体系中,必须包括、、和。

其中,与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基本要素;即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即具有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人。

两者缺一不可,但两者的关系并非同等重要,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2.中华民族在自身特定的文化系统中,孕育了耐人寻味的儒家、道家与禅宗审美风范。

按照现今的理解,儒家主要倡导“”,道家崇尚“”,而禅宗则追求“”,这在宏观上便构成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三部曲”。

3.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旅游资源涵盖范围极广,因而所涉及的美学问题也极为广泛,但其美感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和三种。

4.按照我国传统美学的分析,形态美主要包括、、、、、、。

5.旅游资源的美感类型有美、美、美、美、美、美、美、美。

6.旅游景观观赏根据按观赏状态可分为观赏和观赏;根据观赏距离的远近可分为观赏和观赏;按观赏者和观赏对象的角度可分为观赏、观赏;按观赏点的高低可分为观景、观景、观景。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

()2.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3.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娱乐活动。

()4.在一定意义上,旅游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游览、观赏性的审美活动,其核心是对美的享受。

()5.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主要决定于它给人们的美感。

()6.旅游者都有积极主动获取美感的愿望,在旅游活动中,最易直接、生动、形象地接受教育,所以旅游过程又最易提高审美能力。

()7.自然美贵在自然,自然美贵在多姿多态;自然美还贵在有启发性、寓意性。

()8.艺术美是人所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因此,艺术美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形象性。

()9.杭州钱塘江的“钱塘观潮”的最佳观赏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到十八,云南大理“蝴蝶会”在农历每年四月底至五月初。

()10.北京的香山红叶的最佳观赏时间在每年的秋季,而与气候有关的哈尔滨冰雕却在冬季。

中国的旅游资源及其地理分布

中国的旅游资源及其地理分布

世界地质 公园数量: 中国拥有 41项世界 地质公园, 居世界第 一
世界生物圈 保护区数量: 中国拥有 14项世界 生物圈保护 区,居世界 第二
世界遗产 总数量: 中国拥有 14项世界 遗产,居 世界第二
国际游客 数量:中 国接待国 际游客数 量居世界 第四
中国旅游资源与世界各地的比较
自然景观:中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如黄山、九寨沟、张家界等,与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国的黄石公园等相比,各有特色。
历史文化: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与埃及的 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等相比,具有独特的魅力。
民俗风情:中国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 慕等,与非洲的部落文化、南美的狂欢节等相比,各具特色。
旅游设施:中国的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如高铁、机场、酒店等,与欧美 国家的旅游设施相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评价方法:采用 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如环 境影响预测、环 境影响评价等
评价结果:提出 相应的环境保护 措施和方案,确 保旅游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Part Five 中国游资源的国际合
作与交流
中国旅游资源在国际上的地位
世界文化 遗产数量: 中国拥有 56项世界 文化遗产, 居世界第 一
世界自然 遗产数量: 中国拥有 14项世界 自然遗产, 居世界第 二
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理解,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 的友谊。
Part Four 中国旅游资源的管理与
保护
旅游资源的管理体制
部门分工:旅游、环保、文 化等部门共同参与管理
政府主导:政府在旅游资源 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 护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 与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中国的旅游资源初中地理中的中国旅游资源

中国的旅游资源初中地理中的中国旅游资源

中国的旅游资源初中地理中的中国旅游资源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

从北方的长城到南方的丽江古镇,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和历史遗迹。

本文将介绍中国几个著名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一、自然景观1. 长城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它是中国古代防御工事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长城以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历史意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2. 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以其奇特的山峰和云海而闻名于世。

黄山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其壮丽的景色常常被人们比喻为“五岳归来不看山”。

登上黄山,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景和迷人的云海。

3. 三峡三峡是长江上最壮丽的景点之一,也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三峡以其险峻的峡谷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游客可以乘坐游船穿越三峡,欣赏到壮丽的峡谷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

二、文化遗产1. 故宫故宫位于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宫殿建筑之一。

故宫建于明代,曾是中国历代皇帝的居所。

故宫以其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游客可以参观宫殿内的展览,了解中国古代皇室的生活和历史。

2. 兵马俑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兵马俑是一组大型的陶俑,代表了古代军队的壮丽场面。

兵马俑以其规模庞大和精细的雕刻而著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3.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位于四川省乐山市。

乐山大佛以其巨大的规模和精美的雕刻而著名。

游客可以登上山顶,俯瞰大佛和周围的风景。

三、旅游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政府积极鼓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和投资。

中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从山川到河流,从名胜古迹到民俗村落,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中国的旅游资源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了解。

总之,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旅游地理作业

中国旅游地理作业

中国旅游地理作业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作为一门探索中国旅游资源的学科,中国旅游地理在国内外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个方面,探讨中国旅游地理学科的意义和实践。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赋予的、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雄伟的长城、古老的故宫、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神秘的西藏高原等。

这些自然景观以其壮美的山河、奇特的地貌和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人文旅游资源则是指人类创造的文化景观和历史遗迹。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古建筑、古村落、古镇古街等。

这些人文景观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中国旅游地理学科的任务就是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遗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规划方案。

中国旅游地理学科的发展也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搭建了桥梁。

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

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旅游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遗产,为旅游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能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国,这片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地,其广袤的领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无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这些景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索和欣赏。

在《中国旅游地理》这本书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第三章的主题——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涵盖了中国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包括壮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遗迹、独特的民俗文化等。

中国旅游地理第三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第三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成月牙形,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 风,由于空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于是月牙泉周围山上流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四 面的鸣沙山脊的另外一侧,这就是泉水不为黄沙掩盖的道理。两千多年来,正是因 为这种独特的地形运动,使沙山和泉水保持着矛盾而又和谐的天然共生共存状态。 尽管风沙肆虐,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
3.准噶尔盆地:
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盆地,内部有沙 漠。 4.四川盆地: 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盆地,内部多丘 陵,西部有平原。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大 兴 安 岭 内蒙古高原 太 行 祁连山脉 黄 土 高 原山 脉 巫 山 雪 横 云贵 峰 断 高原 山 山 脉
昆仑山脉
返回
天山山脉
大 兴 安 岭
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 祁连山脉
长 白 山 脉
秦岭
喜马拉雅山脉
太 行 山 脉
巫 山 雪 峰 南岭 山 武 夷 山 脉
横 断 山 脉
台 湾 山 脉
1.柴达木盆地:
在地势第一级阶梯上,是我国海拔最高 的大盆地
2.塔里木盆地:
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盆地,我国最大的盆 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山群最著名。
五大连池风景区概况
五大连池的古火山形成于203年、90万年、60万年及19万年历史时 期,而新期火山则形成于1719年,据《黑龙江外记》记述:“墨尔 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越数日火熄,其
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康熙五十八年即公元1719年。
公元1720年,老黑山和火烧山又再度爆发。 同样描述出当年火山喷发的壮丽景象:大地震颤,声震长空,浓 烟滚滚,火光冲天。灼热的岩浆流动在山林水草之间,夜晚看去, 如一条巨型火龙蜿蜒起伏。河流被阻,林木被毁,飞鸟绝迹,野兽 遁形。数月之后,人们仍然不得靠近,清朝的官员前来考察,也只 能在远处观望。这两次火山喷发造成的结果是:第一,形成了两座 新期火山老黑山和火烧山。第二,岩浆阻断白河形成了五大连池。 第三,火山喷发形成了地下矿泉。第四,火山喷发形成了千姿百态 的优美景观。

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版)第03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版)第03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3.1.1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基本特征
1)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 2)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明显的地理环境
3.1.2 中国人文地理环境基本特征
1)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 2)高度发达且个性鲜明的人类历史文明 3)众多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3.1.3 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
1)种类的多样性和数量的丰富性 2)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和地域性 3)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和共生性 4)文化内涵的深远性和独特性
2)我国各地社会风情的主要特征
3)我国主要特色饮品
4)我国主要风味佳肴
5)其他特产
3.3.9 其他人文旅游资源
1)现代文体设施
指最能给旅游者以文化艺术享受的场所。主要包括博 物馆、展览馆、美术馆、体育馆等。
2)现代人造旅游景观
指为了发展旅游业而兴建的各类模拟景点、微缩景观 等。如 “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上海迪士尼乐 园”、“民俗文化村”、“海底世界”等。
3)旅游与生物资源保护
3.3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3.3.1 遗址、遗迹旅游资源
1)古人类遗址 2)古今战场遗址 3)近现代重要史迹 4)名人居留地
3.3.2 伟大工程旅游资源
1)军事防御工程
(1)长城 (2)城防工程
2)水利工程
(1)京杭大运河 (2)都江堰水利工程 (3)灵渠 (4)坎儿井
1)社会风情及其旅游资源
(1)概念:社会风情泛指一个地区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社 会环境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包 括民间节庆活动、生活习俗、行业习俗、社交礼俗、民间艺 术形式与风格、普遍存在的观念与心态等。 (2)社会风情是最活跃的、能给旅游者带来全方位体验的综 合旅游资源。
3.2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邻国:世界上临界国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有 14个临国
北部和西北部: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东部:朝鲜 南部:越南、老挝、缅甸、 西部和西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 印度
★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二、人口和民族
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总人 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2011),约占 世界人口的1/5
中国旅游资源的 地理背景与特征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的介绍,了解中国旅游资 源形成的地理背景,掌握各地理背景要 素中的一些常识性问题
本节内容
1. 位置、疆域和领国 2. 人口和民族 3. 地貌概况及特征 4. 水体概况和特征 5. 气候特征
一、位置、疆域和邻国
★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疆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内海:渤海 外海:黄海、东海、南海
五、气候特征、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①从南到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中温带和寒温带五个温度带及青藏高原 气候区 ②从东到西:湿润、半湿润、半干旱、 干旱四类地区
2、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季节变化明显
六我国生物资源的特征
1、种类齐全,多珍稀品种 活化石:水杉、银杏 森林覆盖率:2003年我国18.21%,世界
中国主 要民族
壮族
中国主 要民族
蒙古族
中国主 要民族
回族
中国主 要民族
维吾尔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中国旅游地理的一般理论与实践第一节 旅游与旅游系统1) 旅游的空间构成要素: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通道;2) 3) 国际旅游者: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4) 国内旅游者: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的国内游客; 5)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6) 旅游资源依据其吸引强度可分为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7) 广义的旅游业是指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经济性产业;8) 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追求旅游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组合;9) 旅游交通主要有旅游交通线路、旅游交通工具、旅游交通节点和旅游交通方式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1)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闲娱乐、康乐消遣等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 古代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 i. 殷商西周《诗经》:以诗歌形式颂扬当时的民间出游活动;ii. 战国《山海经》:中国最早记载山川风物的典籍;iii. 西汉史学家、旅行家司马迁,“纵观山川形势,考察民风,访古籍、采集传说”撰成《史记》,蕴含丰富的旅游地理内容;iv.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成《水经注》:是一部描述记载中国山川的“宇宙未有之奇书”;v. 晋代僧人法显旅行考察南亚和东南亚30余国,所著《佛国记》:记载了所到国家的山川风物;vi. 唐代高僧玄奘去印度等国探求佛法,回国后著成《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他亲践的110个国家和传闻国家的交通、城邑、关防、气候、物产、风土、习俗等极为丰富的旅游地理内容;vii. 宋代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陆游的《入蜀记》和赵汝适的《诸番志》; viii. 元代耶律楚才的《西游录》、李志常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和王大渊的《岛夷志略》;ix. 明代费信的《星槎胜览》、马欢的《瀛涯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和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x. 清代魏源的《海国图志》、刘继庄的《广阳杂记》和顾炎武的《肇域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1、河段
(1)观光游憩河段
大江大河、小溪小涧、漂亮河段 (2)暗河河段
24
社会科学系
2、天然湖泊与池沼
(1)观光游憩湖区
(2)沼泽与湿地
25
社会科学系
3、瀑布 (1)悬瀑 (2)跌水
26
社会科学系
4、泉 (1)冷泉 (2)地热或温泉
27
社会科学系
5、河口与海面 (1)观光游憩海域 (2)涌潮现象
4 社会科学系
5
社会科学系
6
社会科学系
7
社会科学系
第一节 中国的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二、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类型齐全、数量丰富
2、历史古老、风格独特 3、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4、季节性明显、地域性强
8
社会科学系
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一、地文景观旅游资源 1、综合自然旅游地
丹顶鹤
33
社会科学系
四、天气与气候现象旅游资源 1、光现象
海市蜃楼
34
月景
社会科学系
2、天气与气候现象
35
社会科学系
五、遗址遗迹旅游资源 1、史前人类活动遗址
周口店遗址北京猿人
36
半坡遗址古村落
社会科学系
2、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虎门销烟
社会科学系
37
六、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 1、综合人文旅游地
3
社会科学系
第一节 中国的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一、中国的旅游环境特征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空间 2、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错综复杂的地貌结构 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 多姿多彩的陆地水域 得天独厚的动植物资源
3、独具特色的人文地理环境
悠久的历史 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 民族大家庭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北京大学未名湖
38
西藏布达拉宫
社会科学系
2、单体活动场馆
水立方
39
维也纳国家过剧院
社会科学系
3、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40
社会科学系
4、居住地与社区旅游资源
将军衙署
毛泽东故居
社会科学系
41
5、归葬地
悬棺
42
曹操墓
社会科学系
6、交通建筑旅游资源
赵州桥
43 社会科学系
7、水工建筑旅游资源
社会科学系
溶洞
17
社会科学系
恐龙博物馆
18
社会科学系
3、沉积与构造 孤峰、峰林、峰丛、石林
19
社会科学系
象形山石、丹霞、
20
社会科学系
雅丹、岩石洞与岩石穴
21
社会科学系
岸滩
22
社会科学系
4、自然变动遗迹
地震灾害遗迹
火山与熔岩景观
冰川堆积体和冰川侵蚀遗迹
23
社会科学系
28
社会科学系
6、冰雪地 (1)冰川观光地 (2)冰雪景
冰川
29
雾凇
社会科学系
三、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1、树木 (1)风景林 (2)古树名木
30
社会科学系
2、草原与草地
(1)草地 (2)疏林草地
稀树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
31
波巴布树
社会科学系
3、花卉地
洛阳牡丹 兰花
32 社会科学系
4、野生动物栖息地
第三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E-mail:zbcheng@
第二章 旅游电子商务技术与方法
学习目标
理解中国的旅游环境与资源特征
了解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分布
了解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及分布
了解天象与气候现象旅游资源及分布 遗址遗迹旅游资源 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 旅游商品
2 社会科学系ຫໍສະໝຸດ 山岳型旅游地五岳名山、佛教名山、道教名山
谷底型旅游地
长江三峡
奇异自然现象
吊鸟山、蝴蝶泉、群娃朝圣
9
社会科学系
瞿塘峡
10
社会科学系
瞿塘峡
11
社会科学系
巫峡
12
社会科学系
蝴蝶泉
13
社会科学系
2、沉积与构造
断层景观
地层坡面
钙化和泉化
生物化石点
14
社会科学系
华山断层
15
社会科学系
蓟县元古带地层剖面 16
千岛湖
长江三峡
社会科学系
44
七、旅游商品 1、菜品饮食
45
社会科学系
2、地方农林产品及其制品
巴山雀舌
46
三七
社会科学系
3、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瓷器
刺绣
47 社会科学系
八、人文活动旅游资源
赛龙舟
48
抛绣球
社会科学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