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药材提取、浓缩和干燥设备
GMP-第五章 设备

• • • • • • • • • •
a、设备基本资料。 b、工程图纸索引。 c、设备清单。 d、电气检查表。 e、其他公用工程检查表。 f、过滤器清单 g、与药物直接接触表面材料的检验。 h、润滑油表。 i、仪器(仪表)一览表。 j、标准操作程序/说明书/程序审阅,要求其完整、有 效、正确、符合《规范》。 • k、设备控制系统。
品质量。
(二)经改造或重大维修的设备应进行再确认,符合要求后
方可用于生产。
使用和清洁
(一)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都应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并确保 生产设备在确认的参数范围内使用。 (二)应按详细规定的操作规程清洁生产设备。清洁操作规 程中应对清洁剂的名称和配置方法、保护已清洁设备在使 用前免受污染的方法、已清洁设备最长的保存时限等进行
规定。如需对设备消毒或灭菌,还应规定消毒或灭菌的具
体方法、消毒剂的名称和配置方法。必要时,还应规定设 备生产结束至清洁前所允许的最长间隔时限。
校准
(一)应按照操作规程和校准的计划定期对生产和检验用衡器
、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 并保持相关记录。校准的量程范围应涵盖试剂生产和校验的 使用范围。 (二)应使用计量标准具进行校准,且所用计量标准器具均应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校准记录应标明所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名 称、标号、校准有效期和计量合格证明编号,确保记录的可
第五章 第一节
设 原
备 则
第七十一条 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改造和维护必须符 合预定用途,应当尽可能降低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 差错的风险,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 毒或灭菌。
第七十二条 应当建立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
中药提取工艺与设备

中药提取工艺与设备1.引言1.1 概述中药提取工艺与设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中药的制备过程和关键设备的选择与应用。
随着人们对中药疗效认识的不断提高,中药提取工艺与设备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
中药提取工艺是指通过合理的方法,将中草药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使其更好地发挥药效。
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包括提取方法的选择、提取条件的控制、提取时间的确定等内容。
在传统的中药提取工艺中,常见的方法包括水提法、酒提法、醇提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中药材。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中药提取工艺也在不断涌现,如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这些新技术为中药提取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药提取设备是进行中药提取工艺的重要工具。
不同的中药提取方法需要不同的设备来进行操作。
常见的中药提取设备有提取罐、蒸馏设备、过滤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选购和使用对中药提取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中药提取设备也在不断涌现,如超声波提取设备、微波提取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出现提高了中药提取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中药提取工艺与设备是中药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科学地探索和应用合适的中药提取工艺与设备,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和品质,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和了解中药提取工艺与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中药提取工艺与设备这一话题进行概述,介绍其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
然后,给出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中药提取工艺和中药提取设备两个方面。
其中,中药提取工艺部分将详细介绍中药提取的原理、流程和常用方法,涉及到传统的水煎法、浸泡法、蒸馏法,以及近年来的超临界流体提取等新兴技术。
同时,还会对不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如何选择适合的中药提取工艺。
中药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

中药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
• 引言 • 中药提取液的浓缩 • 中药提取液的干燥 • 中药提取液浓缩与干燥的工艺优化 • 中药提取液浓缩与干燥的质量控制 • 中药提取液浓缩与干燥的应用与发展
趋势
01
引言
中药提取液浓缩与干燥的意义
保护中药活性成分
便于储存和运输
通过浓缩与干燥,可以减少提取液中 水分和其他杂质的含量,保护中药中 的活性成分不被破坏。
利用溶剂和溶质之间的蒸气压差 ,使溶剂在加热过程中蒸发,而 溶质则被浓缩。
浓缩的方法和设备
方法
蒸发浓缩、冷冻浓缩、渗透汽化膜浓缩等。
设备
蒸发器、浓缩罐、真空浓缩装置等。
浓缩工艺流程
预处理
加热
对中药提取液进行过滤、 离心等操作,去除杂质
和大颗粒物。
将中药提取液加热至适 当温度,以促进溶剂的
蒸发。
蒸发
真空浓缩法
在真空条件下降低水的沸点, 使水分迅速蒸发,适用于热敏 性成分的提取液。
冷冻干燥法
将中药提取液冷冻后,利用升华 原理将水分直接从冰态转变为气 态,能够较好地保留活性成分。
02
中药提取液的浓缩
浓缩的目的和原理
目的
通过减少溶剂的量,提高中药提 取液的浓度,以便于后续的干燥 和制剂过程。
原理
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5
中药提取液浓缩与干燥的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
质量标准
制定中药提取液浓缩与干燥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气味、 杂质、重金属含量、微生物限度等方面的要求。
控制方法
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如工艺参数控制、过程监控、成品检 验等,确保中药提取液浓缩与干燥的质量符合标准。
中药提取工艺技术、流程选择及生产设备

提取罐
缓冲罐
(4)回流法
• 指加热提取时溶剂被蒸发,冷凝后又流回提取器,如此反 复直至完成提取的方法。 • 溶剂可循环使用,适用于易挥发(低沸点)溶剂的提取。 • 连续循环回流冷浸法是在溶剂蒸发后,经冷凝流入贮液罐,
再由阀流入提取器进行冷浸。
(5)水蒸气蒸馏法
• 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难 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如挥发油的提取。
索氏提取流程
• 在热回流基础上增加一提取 液浓缩罐,提取液不断进入 浓缩罐进行浓缩,其蒸汽经 冷凝器再返回提取罐。 • 优点是药材不断与新鲜溶剂 接触,从而加快浸出速率和 提高了浸出率。 • 但药材和浸出液受热时间很 长,使得非有效成分浸出增 加,浸出液澄明度较差,也 不适于热敏性药材的浸出。 冷凝器 提取罐
• 二氧化碳化学惰性,无毒性,不易爆,临界压力不高 (7.374MPa),临界温度接近室温(31.05℃),价廉易得,因 而通常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萃取剂。
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装备示意图 1.CO2钢瓶;2.冷凝器;3.高压泵;4.换热器;5.萃取器;6.减压阀; 7.收集器;8.干气计量器;9.水浴;10.压力调节器
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主要因素 *萃取压力的影响
萃取温度一定下,压力增加,流体的密度增大,溶质 的溶解度增加。对于不同物质,其萃取压力有很大的不同。
缺点:煎出液中杂质较多,容易变霉、腐败,一些不耐 热及挥发性成分在煎煮过程中易被破坏或挥发而损失。
药渣依法煎出2~3次。
以酒精为浸出溶剂时,应采用回流提取法进行。
冷凝器
多能提取流程如图所示。
该流程可进行水提, 也可进行醇提。 一般投料与水为1:10 。 由于非有效成分的浸 出,热回流提取液澄明度 较差,一般用于固体口服 制剂或外用药。
中药提取车间设计

中药提取车间设计本文将介绍中药提取车间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以及车间布置。
中药提取是从原料药材中分离有效成分的单元操作。
虽然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所谓的新工艺、新设备,但传统的多能提取罐提取、渗漉等方法仍是主流。
本文以某中药厂的提取车间为例,探讨多能提取罐水提工艺的中药提取车间的设计。
中药提取车间的工艺流程如下:原料药材→清洗→切割→提取→过滤→浓缩→干燥→成品。
主要设备包括多功能提取罐、提取液储罐和单效真空浓缩器。
多功能提取罐是车间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每批药材处理量为250kg,加水量为2500kg≈2.5m3,充装系数取0.85,则配置1台3.0m3多功能提取罐。
每台3.0m3多功能提取罐投料量为250kg即可满足生产要求。
提取液储罐只需考虑储存一次提取液的量(~2.5m3)。
提取液通过离心泵输送至提取液储罐,配置1台10m3/h防爆离心泵。
单效真空浓缩器用于浓缩提取液。
车间中配置1台单效真空浓缩器即可满足生产要求。
中药提取车间的布局应合理、紧凑。
车间应设有清洗区、切割区、提取区、过滤区、浓缩区、干燥区和成品区。
同时,车间应配备相应的通风设备和消防设备,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总之,中药提取车间的设计要考虑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和车间布置,以满足生产要求并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每次处理的提取液约为2.5m3,单效真空浓缩器的浓缩比为1:5~1:4.如果我们选择浓缩比为1:4,那么在浓缩过程中,约有1875kg的水分需要蒸发。
为了在第二次提取液出液前完成第一次提取液的浓缩,每次物料处理时间应为2小时。
因此,每小时需要处理937.5kg的提取液。
为满足生产要求,我们可以配置1台1000型(蒸发量:1000kg/h)单效真空浓缩器。
在经过浓缩后,一批提取液约为1.25m3.如果我们选择浓缩比为1:4,那么浓缩液贮罐需要容纳的液体体积约为1.4m3.考虑到充装系数为0.9,我们可以配置1台1.5m3的浓缩液贮罐。
为了将浓缩液输送至贮罐,我们需要配置1台6m3/h防爆螺杆泵。
《中药药剂学》第五章浸提-分离与精制-浓缩与干燥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第五章浸提-分离与精制-浓缩与干燥练习题及答案一、A型题1.药材浸提过程中渗透与扩散的推动力是 A.温度差B.溶媒用量C.浸提时间D.浸提压力E.浓度差2.利用处于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方法称为A.水蒸气蒸馏法B.临界提取法C.逆流萃取法D.溶剂一非溶剂法E.超临界提取法3.下列哪一种方法不能增加浸提浓度梯度A.不断搅拌B.更换新鲜溶剂C.强制循环流动D.渗漉E.提高压力4.浸提的基本原理是A.溶剂浸润与渗透,成分溶解与浸出B.溶剂的浸润,成分的解吸与溶解、溶质的扩散C.溶剂的浸润与渗透,成分的解吸与溶解,溶质的扩散与置换D.溶剂的浸润,成分的溶解与滤过,浓缩液扩散E.溶剂的浸润,浸出成分的扩散与置换5.浸提过程中加入酸、碱的作用是A.增加浸润与渗透作用B.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作用C.降低表面张力D.增加有效成分的扩散作用E.防腐6.浸提过程,溶剂通过下列哪一个途径进入药材组织中A.细胞壁破裂B.与蛋白质结合C.与极性物质结合D.药材表皮E.毛细管作用7.以下关于浸提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能提取罐可用于复方“双提法”操作B.浸渍法效率低,但成品澄明度较好 C.渗漉法效率高,适于以水、不同浓度乙醇等为溶剂进行提取D.回流法省时,成分提取率较高,但不适用于受热易破坏药材成分浸出E.水蒸气蒸馏法可在低于100℃条件下,蒸馏出沸点100℃以上的挥发油8.有关影响浸提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材粉碎度越大越利于浸提B.温度越高浸提效果越好C.浓度梯度越大浸提效果越好D.溶媒pH越高越利于浸提E.时间越长浸提效果越好9.与溶剂润湿药材表面无关的因素是A.表面活性剂B.药材性质C.浸提压力D.溶剂的性质E.药材粒度10.乙醇作为浸出溶媒其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为极性溶剂B.有利于蛋白、多糖的溶解C.40%的乙醇可以延缓酯类、苷类药物的水解D.无水乙醇可用于药材脱脂E.50%的乙醇可浸提香豆素、内酯11.下列哪一项关于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的论述是不正确的A.提取速度快,效率高B.适用范围广C.适于热敏性、易氧化的有效成分的提取D.常采用超临界CO2提取E.所得提取物纯度高12.下列关于单渗漉法的叙述,哪一个是错误的是A.药材粉碎为细粉B.药材先湿润后装筒C.慢流流速为1 - 3 ml/min·kg,快渗漉流速为3- 5 ml/min·kg D.药材装筒松紧适宜E.药材装筒添加溶剂时要排气13.下列哪一种操作不属于水蒸气蒸馏浸提法A.水中蒸馏B.双提法C.水上蒸馏D.多效蒸馏E.通水蒸气蒸馏14.回流浸提法适用于A.多数药材D.挥发性药材C.对热不敏感的药材D.热敏药材E.单味药材15.下列溶剂中既可脱脂又可脱水的是A.酯酸乙酯B.甲醇C.氯仿D.石油醚E.丙酮16.以下哪一项微孔滤膜滤过的特点叙述不正确A.孔径均匀,孔隙率高、滤速快B.质地薄、滤过阻力小C.滤过时无介质脱落,对药液无污染D.不易堵塞E.可用于热敏性药物的除菌净化17.关于离心机分离因子α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分离因子是物料的重量与所受离心力之比值 B.分离因子是物料所受离心力与重力的乘积 C.分离因子越大,离心机分离容量越大D.分离因子越小,离心机分离能力越强E.分离因子越大,离心机分离能力越强18.不宜采用超滤的是A.中药注射剂B.中药合剂C.口服液D.除菌E.蛋白质、多糖类药物的浓缩19.关于滤过速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滤材两侧压力差越大,一般滤速越快B.滤器面积越大,滤速越快C.滤渣层越厚,滤速越慢D.料液黏度越小,滤速越快E.加助滤剂可减小滤饼毛细管半径,滤速加快20.能用于分子分离(相对分子质量截留值为孔径规格)的滤过方法是 A.砂滤棒滤过法B.减压滤过法C.微孔滤膜滤过法D.超滤膜滤过法E.垂熔漏斗滤过法21.下列关于滤过方法叙述错误的是A.微孔滤膜滤过在生产中主要用于精滤与过除菌B.板框压滤机可用于注射液的预滤C.板框压滤机适用于粘度高的液体作密闭滤过D.常压滤过法适用于小量药液滤过E.垂熔玻璃滤器适用于注射剂、滴眼液的精滤22.以下关于水提醇沉法操作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药液浓缩程度要适当B.水煎液浓缩后,放冷再加入乙醇C.加醇沉淀后即过滤D.醇沉浓度不同去除的杂质不同E.加醇时要慢加快搅23.下列适用于颗粒进行流动干燥的方法是 A.减压干燥B.冷冻干燥C.沸腾干燥D.鼓式干燥E.常压干燥24.喷雾干燥与沸腾干燥的最大区别是A.应用流化技术B.适用于液态物料干燥C.干燥产物可为粉状或颗粒状D.适于连续化批量生产E.耗能大,清洗设备麻烦25.下列采用升华原理的干燥方法有A.喷雾干燥B.冷冻干燥C.沸腾干燥D.真空干燥E.滚筒式干燥26.壳聚糖常用于哪种精制方法A.水醇法B.醇水法C.吸附澄清法D.离心法E.超滤法27.有关大孔吸附树脂精制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孔吸附树脂一般是先以高浓度乙醇洗脱杂质,再以不同浓度乙醇洗脱有效成分B.大孔树脂具多孔性,比表面积大C.不同规格的大孔树脂有不同的极性D.应结合成分性质选择大孔树脂的类型、型号、洗脱剂浓度E.提取物上样前要滤过处理28.以下关于薄膜蒸发特点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浓缩速度快,受热时间短B.不适用于以水为溶媒的料液浓缩C.连续操作,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D.能将溶剂回收反复使用E.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成分不易被破坏29.关于浓缩的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浓缩的基本过程就是不断地加热以使溶剂气化和不断地排除B.蒸发浓缩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C.适当降低冷凝器中二次蒸汽压力,可降低溶液沸点D.传热温度差是传热过程的推动力E.提高加热温度是提高蒸发效率的主要因素,加热蒸汽温度越高越好30.以下不属于减压浓缩装置的是A.三效浓缩器B.夹层锅C.管式蒸发器D.减压蒸馏器E.真空浓缩罐31.三效蒸发器不能采用的加料方式是A.顺流加料法B.逆流加料法C.错流加料法D.平流加料法E.紊流加料法32.适合于高热敏物料蒸发浓缩的设备是A.升膜式蒸发器B.降膜式蒸发器C.刮板式薄膜蒸发器D.离心式薄膜蒸发器E.管式蒸发器33.以下关于减压浓缩的叙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能防止或减少热敏性物质的分解B.增大了传热温度差,蒸发效率高C.不断排除溶剂蒸汽,有利于蒸发顺利进行D.沸点降低,可利用低压蒸汽作加热源E.不适用于乙醇回收34.下列关于浓缩的叙述,错误的是A.蒸发效率与传热温度差及传热系数成正比B.提高加热蒸汽压力,有利于提高传热温度差C.薄膜蒸发因能增加药液的气化表面,故有利于提高蒸发效率 D.减压浓缩增大了传热温度差,蒸发效率提高E.生产上自然蒸发浓缩最为常用35.中药浓缩时,采用三效浓缩的主要原因是A.节省能源,提高蒸发效率B.增加蒸发面积C.有利于热敏性药物的蒸发D.操作简单E.设备体积小36.干燥的基本原理是A.除去结合水的过程B.不断加热使水分蒸发的过程C.被气化的水分连续进行内部扩散和表面气化的过程 D.物料内部水分扩散的过程E.物料内部水分全部蒸发的过程37.干燥过程处于恒速阶段时A.干燥速度与物料湿含量无关B.干燥速度与物料湿含量呈反比C.干燥速度与物料湿含量呈正比D.物料湿含量等于临界湿含量E.干燥速率取决于内部扩散38.下列对于沸腾干燥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A.适用于湿粒性物料的干燥B.热利用率高C.适用于液态物料的干燥D.干燥速度快E.热能消耗大39.下列哪一种干燥方法不适用于药剂工业生产A.自然干燥B.减压干燥C.流化干燥D.喷雾干燥E.冷冻干燥40.下列宜采用振动式远红外干燥机的物料A.柴胡注射液B.止咳糖浆,C.甘草流浸膏D.保济丸E.益母草膏.41.对减压干燥叙述正确的是A.干燥温度高B.适用热敏性物料C.避免物料与空气的接触D.干燥时间长E.干燥产品较难粉碎42.颗粒剂湿颗粒的干燥最好采用A.鼓式薄膜干爆B.沸腾干燥C.喷雾干燥D.冷冻干燥E.吸湿干燥43.以下关于喷雾干燥的叙述,错误的是A.喷雾干燥是流化技术用于液态物料的一种干燥方法B.进行喷雾干燥的药液,不宜太稠厚C.喷雾时喷头将药液喷成雾状,液滴在热气流中被迅速干燥D.喷雾干燥产品为疏松粉末,溶化性较好 E.喷雾时进风温度较高,多数成分极易因受热而破坏44.冷冻干燥的特点不包括A.适于热敏性液体药物,可避免药品因高热而分解变质 B.低温减压下干燥,不易氧化C.成品多孔疏松,易溶解D.操作过程中只降温,不升温,生产成本低E.成品含水量低(1%~3%),利于长期贮存45.干燥时,湿物料中不能除去的水分是A.结合水B.非结合水C.平衡水分D.自由水分E.毛细管中水分46.属于辐射干燥的干燥方法是A.减压干燥B.红外干燥C.喷雾干燥D.烘干干燥E.鼓式干燥47.下列不能提高干燥速率的方法是A.减小空气湿度B.加大热空气流动C.提高温度,加速表面水分蒸发D.加大蒸发表面积E.根据物料性质选择适宜的干燥速度48.有关喷雾干燥叙述正确的是A.干燥温度高,不适于热敏性药物B.可获得硬颗粒状干燥制品C.能保持中药的色香味D.相对密度为1.20-1.35的中药料液均可进行喷雾干燥 E.须不易制得含水量低的极细粉二、B型题[1~4]A.0.45μm微孔滤膜B.超滤膜C.玻璃漏斗D.布氏漏斗E.板框压滤机1.溶液需无菌过滤宜选用2.注射液精滤宜选用3.常压滤过宜选用4.注射液预滤宜选用[5~8]A.内酯、香豆素类B.生物碱C.延缓酯类、苷类的水解D.极性较大的黄酮类、生物碱盐类E.挥发油、树脂类、叶绿素5.70%-90%的乙醇可用于提取6.50%以下的乙醇可用于提取7.水中加入1%的醋酸利于提取8.90%的乙醇可用于提取[9~12]A.煎煮法B.回流法C.浸渍法D.超临界流体提取法E.渗漉法9.适用于新鲜、粘性或易膨胀药材提取10.适用于水为溶媒的提取11.采用索式提取器,属于动态浸出,可创造最大的浓度梯度12.适宜提取挥发油.[13~16]A.煎煮法B.盐析法C.吸附澄清法D.醇提水沉法E.水提醇沉13.主要用于蛋白质分离纯化,且不使其变性的是14.适用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浸提15.适用于中药水煎液中加速悬浮颗粒沉降、降低药液粘度的是16.适用于提取醇溶性成分并能有效除去树脂、油脂等脂溶性杂质的是 [17~20]A.G6玻砂漏斗B.0.45-0.80µm孔径微孔滤膜C.超滤膜D.搪瓷漏斗E.板框压滤机17.溶液需无菌过滤宜选用18.注射液精滤宜选用19.常压滤过宜选用20.加压滤过宜选用[21~24]A.沉降分离法B.离心分离法C.袋滤器分离法D.超滤法E.旋风分离器分离法21.生产中水提醇沉后的沉淀先采用22.不同大小分子量的混合物分离宜选用23.粗细不同固体粉末的分离可选用24.固体含量极少或粘性很大的料液的固液混合物分离宜选用[25~28]A.升膜式蒸发器B.降膜式蒸发器C.刮板式薄膜蒸发器D.离心式薄膜蒸发器E.管式蒸发器25.加热器的管束很长而液面较低,适用于蒸发量大,热敏性料液,不适用高粘度、易结垢的料液26.适于蒸发浓度较高,粘度较大、蒸发量较小的药液,27.药液通过有蒸汽加热的管壁而被蒸发28.利用高速旋转的转子,将药液刮布成均匀薄膜而进行蒸发,适用于易结垢料液 [29~32]A.冷冻干燥B.减压干燥C.常压干燥D.沸腾干燥E.微波干燥29.适用于热稳定性药物干燥的方法是30.采用升华原理干燥的方法是31.利用流化技术的干燥方法是32.兼有杀虫灭菌作用的是[33~36]A.烘干干燥B.减压干燥C.沸腾干燥D.喷雾干燥E.冷冻干燥33.一般药材干燥选用34.稠浸膏的干燥宜选用35.颗粒状物料的干燥宜选用36.高热敏性液态物料的干燥宜选用[37~40]A.平衡水分B.自由水分C.结合水D.非结合水E.自由水分和平衡水分之和37.存在于物料细小毛细管中及细胞中的水分为38.存在于物料表面及粗大毛细管中的水分为物料的总水分39.物料中的水分与空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称为40.干燥过程中不能除去的水分为[41~44]A.喷雾干燥B.烘干干燥C.冷冻干燥D.红外干燥E.鼓式干燥41.干燥后较难粉碎的干燥方法是42.适用于膜剂的干燥方法是43.主要用于口服液及注射剂安瓿的干燥方法是44.要密闭减压的干燥方法是三、X型题1.制剂药料提取液的纯化去杂,除水提醇沉法外还有A.水蒸气蒸馏法B.高速离心法C.絮凝剂或澄清剂沉淀法D.微孔滤膜或超滤膜滤过法E.超临界流体提取法2.生产中可用以提高药材浸提效率的措施A.药材粉碎成适宜的粒度B.省去煎提前浸泡工序C.采用126℃热压煎提D.增加煎煮次数至5~6次E.提取过程中强制循环3.下列有关渗漉法的正确叙述是A.药粉不能太细B.装筒前药粉用溶媒湿润C.装筒时药粉应较松,使溶剂易扩散 D.药粉装完后添加溶媒,并排出空气 E.控制适当的渗漉速度4.影响浸提的因素包括A.药材的成分与粒度B.浸提的时间与温度C.溶剂的用量与pHD.药物分子量大小E.浸提的压力5.常以乙醇为提取溶剂的浸提方法有A.煎煮法B.浸渍法C.渗漉法D.回流法E.水蒸气蒸馏法6.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的特点是A.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调节对成分的溶解度B.CO2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C.提取物浓度高,不需浓缩D.适用于热敏性,易氧化的有效成分提取E.只能用于提取亲脂性、低分子量物质7.下列关于影响浸提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有 A.药材粒径越小越好B.提取次数越多越好C.药材先润湿有利于溶剂的浸提D.浸提温度越高越好E.浓度梯度越大越好8.适用于渗漉提取制备的有A.含贵重药的制剂B.含毒性药的制剂C.含粘性药材的制剂D.高浓度制剂E.含新鲜及易膨胀药材的制剂9.渗漉法的优点为A.浓度差大,为动态浸出B.药材充填操作简单C.提取液不必另行滤过D.节省溶剂E.有效成分浸出完全10.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A.沉降分离法B.离心分离法C.静置分离法D.滤过分离法E.旋风分离法11.常用的精制方法A.水提醇沉法B.盐析法C.大孔树脂精制法D.絮凝沉降法E.沉降分离法12.滤过方式为过筛作用的滤器有A.布氏漏斗B.板框压滤机C.垂熔玻璃漏斗D.砂滤棒E.微孔滤膜滤器13.提高蒸发浓缩效率的主要途径是A.扩大蒸发面积B.降低二次蒸汽的压力C.提高加热蒸汽的压力D.不断向溶液供给热能E.提高总传热系数(K)值14.下列关于影响浓缩效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缩是在沸腾状态下进行的蒸发B.沸腾蒸发的效率常以蒸发器生产强度表示C.提高加热蒸气压力可提高传热温度差D.减压蒸发可提高传热温度差E.料液预热后分布成均匀的薄膜可加速蒸发15.下列关于减压浓缩操作程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先抽真空,再吸入药液B.夹层通蒸汽,放出冷凝水,关阀C.使药液保持适度沸腾D.浓缩完毕,停抽真空E.开放气阀,放出浓缩液16.薄膜浓缩又包括A.升膜式蒸发B.降膜式蒸发C.刮板式薄膜蒸发D.离心式薄膜蒸发E.多效蒸发17.浓缩方法包括A.常压浓缩B.减压浓缩C.薄膜浓缩D.多效浓缩E.微波浓缩18.微波干燥适于干燥的物料是A.袋泡茶.B.中药浸膏C.中药饮片D.膜剂E.丸剂19.关于去除湿物料中水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除去结合水B.物料不同,在同一空气状态下平衡水分不同C.不能除去平衡水分D.非结合水分易于除去E.干燥过程中仅可除去自由水分20.下列关于喷雾干燥叙述正确的为A.数小时内完成水分蒸发B.获得制品为疏松的细颗粒或细粉C.适用于热敏性物料D.适用于液态物料的干燥E.干燥效率取决于雾粒直径21.下列属于用流化技术进行干燥的方法有A.喷雾干燥B.真空干燥C.冷冻干燥D.沸腾干燥E.红外干燥22.关于深层滤过的论述,正确的有:A.垂熔玻璃漏斗截留微粒属深层滤过B.深层滤过载留的微粒往往大于滤过介质空隙的平均大小C.深层滤过兼具有过筛作用,D.操作中,滤渣可在滤过介质的孔隙上形成“架桥现象”E.深层滤器初滤液被常要倒回料液中再滤,即“回滤”。
最新中药药剂学第五章浓缩与干燥习题药剂

第五章浓缩与干燥学习要点:1.掌握常用蒸发浓缩方法(常压浓缩、减压浓缩、薄膜浓缩、多效浓缩)的特点与选用。
2.掌握常用干燥方法(常压干燥、减压干燥、沸腾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的特点与选用。
3.熟悉浓缩与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4.了解常用浓缩与干燥设备的基本构造与操作要求。
[A型题]1.可使物料瞬间干燥的是()A冷冻干燥B沸腾干燥C喷雾干燥D减压干燥E鼓式干燥注解:喷雾干燥是利用雾化器将一定浓度的液态物料喷射成雾状,在一定流速的热气流中进行热交换,物料被迅速干燥。
2.下列对于流化干燥的论述那一项是错误的()A适用于湿粒性物料的干燥B热利用率高C节省劳力D干燥速度快E热能消耗小3.喷雾干燥的特点是()A干燥温度高,不适于热敏性药物B可获得硬颗粒状干燥制品C能保持中药的色香味D相对密度为1.0〜1.35的中药料液均可进行喷雾干燥E须加入助溶剂以增加干燥制品的溶解度注解:喷务干燥是流化技术用于液态物料干燥的一种较好方法,喷雾干燥是利用高速离心喷盘将一定浓度的液态物料、喷雾成雾状,在一定流速的热气流中进行热交换,物料被迅速干燥,喷雾干燥的特点是:在数秒钟内完成水分的蒸发,获得粉状或颗粒状干燥制品:药液未经长时间浓缩又是瞬间干燥,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产品质量好,为疏松的细颗粒或细粉,溶解性能好,且保持原来的色香味:操作流程管道化,符合GMP要求,是目前中药制药中最佳的干燥技术之一。
4.冷冻干燥又可称为()A低温干燥B真空干燥C固态干燥D升华干燥E冰点干燥注解:冷冻干燥系先将湿物料冷冻至冰点以下(-40℃以下),使水分冻结成固态的冰,再在高真空条件下,适当加热升温,使固态的冰不经液态的水,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排出,去除物料水分故又称升华干燥。
5.下列宜采用远红外干燥的物料是()A丹参注射液B人参蜂王浆C甘草流浸言D安甑E益母草膏注解:红外干燥系利用远红外辐射元件发出的远红外射能量,使湿物料中水分气化而干燥,尤适于中药固体粉末,湿颗粒及水丸等薄料层,多孔性物料的干燥,隧道式红外干燥机主要用于口服液及注射剂安瓶的干燥。
设备使用说明书【提取浓缩机组】

8
现代中药制药论坛整理
2-8 搅拌罐(附图 8)
由上封头、人孔、下锥体、筒体、液位计、防暴电机、机架、可调减速机、 搅拌器、清洗球、支腿等组成。
用途:用于浓缩液的配比搅拌,为喷雾干燥加热、均匀提供稳定物料。
附图 8 2-9 加热器(附图 9)
蒸汽列管式加热器,壳程通入蒸汽、管程通入溶媒,逆向进行汽液交换,达 到换热效果。
2
现代中药制药论坛整理
第一章 企业简介
*********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月**日,是专门从事制药设备技术开发、科研 及工程设计的技术型企业,公司拥有制药及化工工艺、制药机械、计算机、自动 化等各类高科技人才及专家,致力于开发专业化、系列化、标准化、自动化的中 药生产装置,目前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目前***的产品已有 150 多个品种十几大类,在专业生产提取、浓缩、醇沉、 精馏、干燥、配液及各种反应釜等产品的基础上,又将产品范围延伸到了化工、 食品、环保等领域。***以其卓越的产品性能和良好的服务树立起 “***”品牌形 象。目前企业已通过了ISO9000 认证,产品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远销印尼、 朝鲜、美国等地区,其中许多客户在企业的二期、三期改扩建工程中仍然一如既 往的选择***产品。
3
现代中药制药论坛整理
多年来,***虚心向客户工艺人员、生产人员学习,取长补短,集多家设计所长、 不同管理所长,取之于用户回馈于用户。通过大量的交钥匙工程,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已逐渐形成了系列化、成套化的产品结构,其独特的设计理论: ①提取封闭隔离、地面控制(投料除尘、出渣防污染、地面控制降低劳动强度); ②立体空间交叉设计(充分利用车间高度多层布控)减少投资提高工作效率; ③节能间歇式循环生产(充分利用热能及有机溶媒回流)提高工作效率、生产率; ④设备不同区域的布控,降低洁净空间投资,减少运行费用; ⑤数据采集、人工控制,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工作效率; 这些不仅赢得了国内用户的广泛赞誉,而且获得了海外客商的高度评价。***在 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得到了各类专家的认可,同时也获得了科委、经委的大力扶 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能提取罐 工业生产的煎煮提取多采用多能提取罐,
浸渍提取 浸渍法是用一定量的溶剂在常温或低温 下浸泡药材,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 至溶剂中,从而得到有一定药物浓度的 浸出液。该法由于低温操作非常适用于 热敏性药物的提取。
按:《衷中参西录》:“其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 功,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石膏之性,又最宜 与西药阿斯匹林并用。盖石膏清热之力虽大,而发表之 力稍轻,…(阿斯匹林)最善达表,使内郁之热由表解 散,与石膏相助为理,实有相得益彰之妙也!” 石膏阿斯匹林汤:生石膏二两、阿斯匹林二瓦。糖水送 服阿斯匹林,石膏煎汤,待汗出时服。治高热、心烦渴, 脉洪滑。
对硬度高、粒度大的饮片煎煮时间稍长, 一般来说煎煮时间为沸后20~40min;煎 煮的次数主要视饮片类别而异,如人参 鹿茸之类的补药煎煮时间可长一些,次 数多一些,一般情况下要煎两次。
煎煮设备 (1)传统容器 一般用来煎煮中药饮片的容器只要不与 药材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即可。 木材、搪瓷、陶瓷、铜及不锈钢制的容 器即可。
按:李东垣云:“防风治一 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 风药中之润剂也。” 编者按:1、本品既散风寒 ,又疏风热,并祛风湿; 既祛外风,又息内风。 2、与荆芥相比,本品止痛较 佳,荆芥善透疹发汗。
苍耳子
别名:枲耳、卷耳、狗蚤子、粘粘葵、羊负来。 功用疏要:善通鼻窍,散风寒、祛风湿力弱。多 用于鼻渊,感冒鼻塞者也常用。
按:本品善泻一切火热,可泻三焦火,而以泻火 除烦为传统所重特长。
金银花
来源:忍冬科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别名:银花、 二花、二宝花;鹭鸶、鸳鸯等。
金•段克己诗:“有藤名鹭鸶,天生匪人 育。金花间银蕊,翠蔓自成簇”。
炮制:生用;炒炭;制露。 性能: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宣散风热,凉血止痢。 本品轻清疏散,善解热毒。炒炭可入血分, 止泄痢。 应用: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配连翘。 2、痈肿疮毒——外、内痈俱可。 3、热毒血痢。 其他:⑴叶片泡茶饮可治肠炎腹泻;⑵可用于肝 炎;⑶配蒲公英制水点眼可治目赤肿痛等。 用法用量:风热、温热病小量;疮痈大量。止痢 炒炭。
栀子 来源:茜草科灌木栀子的果实。别名:越桃、木丹。 炮制:生用;炒用;炒焦;炒炭(黑山栀)。栀子 仁;栀子皮。 性能:苦,寒。归心、肺、胃、肝、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应用:1、热郁胸膈,心烦躁扰——配淡豆豉。 2、湿热——⑴黄疸;⑵小便短赤而涩。 3、血热出血。 4、疮痈、跌打、烧烫伤。 其他:肝热——⑴肝郁化热;⑵目赤肿痛。 用法:生用泻火除烦,炒炭止血。皮达表,仁泻内。
紫苏
来源:唇形科紫苏的茎、 叶。按:夏季采叶及带叶 小枝为苏叶 苏叶;秋收去枝叶 苏叶 老茎为苏梗 苏梗。 苏梗 炮制:生用。 性能:辛,温。归肺、脾 经。 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 中,解鱼蟹毒。 应用:1、风寒表实之轻证。 按:兼咳嗽或内有气滞者 尤宜。
2、脾胃气滞。 附:⑴可行气安胎,用于气滞胎动不安; ⑵古代用于鱼蟹中毒。 用量:鱼蟹中毒可用至30—60克。 按:苏叶长于解表;苏梗长于理气安胎。
常见的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 1)水:水是一种强的极性溶剂。中草药中 亲水性的成分,如无机盐、糖类、分子不太大 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盐、 生物碱盐及甙类等 都能被水溶出。为了增加某 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作为提 取溶剂。酸水提取,可使生物碱与酸生成盐类 而溶出,碱水提取可使有机酸、黄酮、蒽醌、 内酯、香豆素以及酚类成分溶出。
野菊花
别名:苦薏、野山菊、野黄菊。功用疏要:善于 清热解毒,多用于疮痈肿毒,也可用于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及湿疹湿疮等。
一提取原理 1提取过程 用一定的溶剂浸出药材中能溶解的有效 成分的过程称为中药成分提取过程,简 称提取过程。可分为4个步骤。
(1)浸润渗透 中药材在提取前一般已被干燥粉碎,细 胞已萎缩,经溶剂浸泡后组织变软,溶 剂得以渗透到细胞中。 (2)溶解 溶剂在细胞内将有效溶解而形成溶液。
第五章 药材提取、浓缩和干 燥设备
第一节 药物成分的提取设备 在药剂生产中,选用合适的溶剂和工艺 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是一个重 要的分离操作。浸出的可溶成分称溶质, 不溶于溶剂的固体称载体或惰性物质。
自商代就有水煮药材得到汤剂来服用治病的记 载,以后又有药酒、煎膏剂问世,后来又增加 了酊剂、流浸膏、浸膏、冲剂和注射剂等剂型。 可以说这些都是中药浸出制剂给予更多的关注, 在制备方法上不断采用一些新技术、新设备, 使药品内在质量有所提高,这许多中药剂型在 制作过程中的首要步骤就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 取。 主要介绍浸提取的基本原理、操作和设备在药 剂生产中的应用。
3浸出温度 一般来说温度高,浸取速率高。但过高 的浸出温度会使一些有效的热敏性成分 被破坏,另外有可能使一些无效成分在 较高温度时浸出,从而影响浸出液的质 量。
4浸出时间 一般说浸出有效成分的质量与浸出时间 成正比。但当扩散达到平衡时,随时间 增加,浸出量不会再增加。此外,时间 过长,还会导致大量杂质浸出,故针对 具体情况,通过实验办法求出最佳浸出 时间。
3)亲脂性的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与 水不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苯、氯仿、 乙醚、乙酸乙酯、二氯乙烷等。这些溶剂的选 择性能强,不能或不容易 提出亲水性杂质。但 这类溶剂挥发性大,多易燃(氯仿除外),一 般有毒,价格较贵,设备要求较高,且它们透 入植物组织的能力较弱,往往需要长时间反复 提取才 能提取完全。如果药材中含有较多的水 分,用这类溶剂就很难浸出其有效成分,因此, 大量提取中草药原料时,直接应用这类溶剂有 一定的局限性。
荆芥
来源:唇形科荆芥的茎、叶、花穗。 别名:假苏。 炮制:生用、炒用、炒炭。 性能: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疏风解表,透疹消痈,止血。 应用:1、表证—风寒、风热均可。 2、麻疹、风疹。3、疮疡初起有 表证。4、出血。 用法:解表生用;表虚炒用;止血 炒炭。 按:本品被古人称为“风病、血病、 疮病之要药”。
5浸出溶液的pH值 在浸出过程中,溶液的pH值有时与浸取 速率有很大关系。如用低pH值溶剂提取 生物碱,高pH值溶剂提取皂苷才会得到 较好的浸出效果。
6流体的湍动程度 用搅拌或增加液体的压强来提高液体的 湍动程度,可降低阻力,提高提取速率, 改善浸出设备的结构也可达到提高液体 湍动程度的目的。
二浸出方法与设备 中药生产中,浸出过程的原料多是经炮 炙的饮片,浸出产品是提取了有效成分 的浸出液。具体方法按操作条件可分为 煎煮提取、浸渍提取、渗漉提取及回流 等。
防风
来源:伞形科防风的根。 按:软(关)防风为道地品种。 炮制:生用、炒用、炒炭。 性能:辛、甘,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泻。 应用:1、表证(寒、热、湿) 2、痹证。 3、破伤风。 4、肝脾不和,腹痛泄泻。 其他:常用于肠风下血。
用法:生用解表、止痛、止痉、祛湿; 炒用止泻;炒炭止血。
生姜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 茎。别名:鲜姜、鲜生姜。其 栓皮及外表皮为生姜皮;捣榨 所得液汁为姜汁。 炮制品种:生用。 性能:辛,温。归肺、脾、胃 经。 功 : ,温 呕, 温肺 咳。 用:1、 2、呕 ——胃 , 胃 用 胃 、脾胃 呕 3、 咳 4、 。 姜 ( 全 草 )
注意:⑴热盛及虚热忌用; ⑵用量过大可致口干咽痛,乃至肾炎。 附: ⑴生姜皮:行水消肿、和脾。用于皮水。 ⑵生姜汁:止呕、化痰、解毒。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千金方》:“凡呕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 药”。 李东垣:“俗言上床萝卜下床姜。 生 姜能开胃,萝卜消食也。” 姜
绿豆
来源: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 功用疏要:本品于清热解毒之外,善于解暑利尿。 常用于解暑、解救药食中毒,也可用于痈肿疮毒。
蝉蜕
来源:昆虫黑蚱若虫羽化后脱落的皮壳。别名: 蝉衣、蝉退。 炮制:生用。 性能: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应用:1、风热外感及温病初起 ——咽痛音哑者佳。 2、麻疹、风疹。 3、目赤翳障。 4、小儿急慢惊风。 其他:⑴夜啼;⑵面瘫。 用量:止痉用至30—60克。
1药材的粉碎程度 药材粉碎得越细,固液相接触的面积, 一般来说,提取速率会提高。但药材若 是过细,大量的细胞被破坏,细胞内一 些不溶物和树脂等也进入溶剂,使其黏 度增大,反而会降低提取速率,故对花、 叶等疏松药材应粉碎得粗一些,对根、 茎和皮类药材宜粉碎得细一些。
2浸出溶剂 选出适当的溶剂对提取速率有很大影响,一般 来说,对溶剂的要求有如下几方面: ①有很好的选择性,即对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 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别。 ②溶剂易回收,如用蒸馏回收则需要在组分间 有较大的相对挥发度 ③表面张力稍大一些,黏度小些,无毒,且不 与药材发生化学反应。 ④价廉、易得。
一煎煮提取 煎煮是指在一容器中放置被处理的饮片, 加适量水后,将其煮沸至一定时间,饮 片中的有效成分扩散至水中形成浸出液, 将浸出液倒出,再加水煎煮两三次,弃 掉药渣即可得到提取有效成分的浸出液。
1煎煮提取的操作 (1)适量的水 一般加工要没过药材一 成左右。 (2)加热的温度 一开始温度要高,待 煮沸后可降温使液体微沸即可。 (3)煎煮的时间 根据饮片的硬度、粒 度等性质决定。
2)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与水能混溶的有
机溶剂,如乙醇(酒精)、甲醇(木精)、丙酮等,以乙 醇最常用。乙醇的溶解性能比较好,对中草药 细胞的穿透 能力较强。亲水性的成分除蛋白质、粘液质、果胶、淀粉 和部分多糖等外,大多能在乙醇中溶解。难溶于水的亲脂 性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也较大。还 可以根据被提取物 质的性质,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提取。用乙醇提取比 用水量较少,提取时间短,溶解出的水溶性杂质也少。乙 醇为有机溶剂,虽易燃,但毒性 小,价格便宜,来源方便, 有一定设备即可回收反复使用,而且乙醇的提取液不易发 霉变质。由于这些原因,用乙醇提取的方法是历来最常用 的方法之一。甲醇的性质和乙醇相似,沸点较低(64℃), 但有毒性,使用时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