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青春节拍备课资料教案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教案青春

初中音乐教案青春

初中音乐教案青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青春》,感受青春的活力和美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青春意象,激发学生对青春时期的热爱和珍惜。

3. 通过歌曲学唱,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青春》的旋律和歌词理解。

2. 学会歌曲中的合唱技巧。

教学难点:1. 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

2. 合唱部分的协调。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青春活力的歌曲,如《青春舞曲》。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歌教学(1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青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2.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3. 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合唱部分的节奏和协调。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合唱,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伴奏。

2. 交换角色,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演唱和伴奏技巧。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歌曲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

3.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青春的美好和珍惜。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青春主题的音乐比赛,如青春歌曲演唱、青春舞蹈表演等。

2. 邀请学校的音乐老师或者音乐社团进行青春音乐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春音乐的魅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青春》带来的活力和美好,理解青春的意象。

在学唱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更加珍惜青春时光,激发了对音乐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青春期(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青春期(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青春期(新人教版)简介本音乐教案适用于七年级下册,主题为青春期。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青春期的概念、了解青春期的特点和变化,并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在青春期中的感受和情绪。

教学目标- 了解青春期的定义和特点。

- 了解青春期期间身体、情感和社交上的变化。

- 使用音乐表达自己在青春期中的感受和情绪。

-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引入青春期的概念(15分钟)1. 通过图片和简短视频引入青春期的概念。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青春期有什么了解和想法?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对青春期的理解和体验。

第二课:青春期的特点和变化(20分钟)1. 讲解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和常见的变化,包括身体的发育、情感上的波动和社交关系的变化。

2. 组织小组活动:要求学生自愿加入小组,讨论并列举青春期中可能出现的身体、情感和社交上的变化。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三课:音乐与情绪表达(2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和表达作用。

2. 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情绪,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学生自愿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可以通过口头表达或写下来。

第四课:音乐表达青春期的情感(30分钟)1. 鼓励学生选择一首与青春期相关的歌曲。

2. 学生可以选择演唱、合唱、伴奏或跳舞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在青春期中的情感。

3. 组织学生进行小规模的音乐表演,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教学评价1. 在课堂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根据学生的作品和表演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表达能力。

3. 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扩展活动-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后继续探索和表达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可以通过创作歌曲、写下情感日记等方式进行。

-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表演,扩展他们的音乐视野和欣赏能力。

上海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青春节拍备课资料教案教学建议

上海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青春节拍备课资料教案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青春节拍本单元选取了一组具有青春气息的并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优秀歌曲,旨在使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中强烈的节奏,明快流畅的旋律,体验到优秀的音乐能使人的性格乐观、开朗、自信,从而激起青少年内在的活力,产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同时使学生懂得如何去识别通俗音乐中的良与莠。

本单元中的作品有一点相同之处,即具有欢快、明朗的情绪,展现出音乐中所具有的鼓动性、情感性与时代性。

1.通过听、唱、奏、动,引领学生领略作品中反映的现代气息与时代风格,从而体会到音乐是一门情感十分强烈的艺术,也是表现力十分丰富的艺术,认识到应热爱健康向上的音乐,使自己的情绪更愉悦,情操更高尚。

2.通过欣赏《朝霞》等歌曲及唱歌、演奏等,启发学生感受音乐所具有的浓烈的青春气息和通俗歌曲的风格;3、能用明亮、自如的声音与富有朝气的情绪唱两声部歌曲《男孩女孩》,较恰如其分地表达歌曲的风格与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松弛、富有弹性的歌唱方法;4、通过编词、编韵律操,使学生掌握并能用各种手段表现音乐中的节奏;5、初步了解二段体的基本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别。

一.欣赏(一)《朝霞》1.内容介绍该歌曲创作于1986年。

曾在全国少年儿童歌曲征歌活动中获一等奖,及全国第五届音乐作品(合唱)三等奖。

该歌曲的歌词精练、形象,它采用生动的比喻,寓意年轻人如早上灿烂的朝霞,金光四射,生命力旺盛。

歌曲开始8小节为引子。

以无伴奏合唱形式出现。

那明亮协和的大和弦及突然的转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空旷的田野之中在观看天边喷落而出的朝霞,极富有幻想色彩,有先声夺人之感。

然后由轻快活泼的主旋律构成歌曲的主要部分,为乐段结构。

以齐唱及少量的两声部为主要形式,其主要节奏X·X X使这一乐句顿挫、跳跃并反复出现,使歌曲十分生动,并较具有通俗音乐的风格,使人感到十分亲切、愉快。

乐段结束后又进行反复时,突然上升二度,并加以和声衬托,使人有一种突然升华的新鲜感。

歌曲最后加上8小节尾声,运用了色彩绚丽的变和弦,表现青年人憧憬美好、灿烂的明天的心情。

第四课 欢快的青春节拍 教案

第四课 欢快的青春节拍 教案

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春节拍的特点和魅力,能够感受节拍的欢快和激昂;2.掌握常见音乐中的青春节拍,能够感受节奏的强劲节拍;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并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热情;4.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团队素质。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 调查研究教师让学生分组调查研究目前流行的音乐,找出其中具有青春节拍的音乐,了解青春节拍的特点和魅力。

调查结束后,让每个小组介绍调查结果,并分享自己听过的喜欢的带有青春节拍的音乐。

2. 青春节拍欣赏教师播放几首经典的青春节拍音乐,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强劲,体会节拍的欢快和激昂。

随后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如鼓棒或拍子),让学生跟着节拍演唱歌曲。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发声、如何掌握节奏,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节拍的独特魅力。

3. 创作青春节拍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创作一首带有青春节拍的歌曲。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如歌曲节奏、歌曲主题等。

学生可以利用吉他、键盘等乐器进行创作,也可以利用打击乐器制造出自己的节拍演奏。

创作完成后,让每个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

4. 青春节拍表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青春节拍的表演。

可以邀请其他班级学生或家长来欣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

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总结,分享表演的心得体会。

三、教学评价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合理,教学手段多样,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欢快的青春节拍中愉快、有效地学习。

初中节拍音乐教案

初中节拍音乐教案

初中节拍音乐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节拍的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对节拍的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3. 通过节拍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演奏技巧。

教学重点:1. 各种节拍的特点和规律。

2. 节拍的感知和协调。

教学难点:1. 节拍的转换和变化。

2. 节拍在实际演奏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节拍器。

3. 乐器(如打击乐器、钢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些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节拍的存在,引导学生对节拍产生兴趣。

二、节拍的概念与特点(15分钟)1. 教师讲解节拍的概念,节拍是指音乐中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强音。

2. 介绍各种节拍的特点,如2/4拍、3/4拍、4/4拍等。

3.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各种节拍的特点。

三、节拍的感知与协调(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节拍练习,让学生通过拍手、敲击等方式感受节拍的存在。

2. 学生分组进行节拍练习,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四、节拍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节拍知识,分析一些音乐作品的节拍特点。

2. 学生进行节拍创作,如编写简单的节拍节奏。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回顾(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节拍知识。

2. 学生进行节拍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二、节拍的变化与转换(15分钟)1. 教师讲解节拍的变化与转换,如从2/4拍转换到3/4拍。

2.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节拍的变化与转换。

三、节拍在实际演奏中的应用(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些音乐作品中节拍的应用,如乐曲中的节拍变化、节奏编排等。

2. 学生进行实际演奏,运用所学的节拍知识。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节拍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节拍学习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节拍的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节拍感知和协调方面的表现。

3. 学生节拍在实际演奏中的应用能力。

七年级下册沪教版音乐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沪教版音乐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沪教版音乐教学计划英文版Seventh Grade Shanghai Music Teaching PlanIn the second semester of seventh grade, students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world of music through the Shanghai Mu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This curriculum is designed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music, as well as develop their musical skills and creativity.The topics covered in this semester include music theory, music history, and music performance.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different musical genres, composers,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They will als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music activities, such as choir, band, and solo performances.By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students will have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music and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its importance in our lives. They will also have improved their musical skills and confidence, preparing them for future musical endeavors.Overall, the Shanghai Mu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aims to foster a lifelong love of music in students and provide them with the necessary skills to pursue their musical interests.七年级下册沪教版音乐教学计划在七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将通过上海音乐教育课程继续探索音乐的世界。

音乐与青春同行,节拍引领教学——教案二

音乐与青春同行,节拍引领教学——教案二

音乐与青春同行,节拍引领教学——优秀教案二在教育教学中,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既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又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在课堂中如何正确使用音乐资源,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更全面、更丰富的教育与熏陶呢?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篇优秀的教案——音乐与青春同行,节拍引领教学。

一、教案背景本教案是一节音乐课,教学对象为初中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感体验。

同时,通过学习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与创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1、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介绍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在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之后,让学生愿意主动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

2、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与情感体验不如高中、大学生丰富,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熟悉的旋律、流行的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并感知音乐中蕴涵的情感和思想。

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运用演唱、跳舞、朗诵等多种方式来表达音乐所表现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在主动表达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

3、建立音乐知识框架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开始向学生介绍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

在讲解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易懂。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音乐曲目,让学生对音乐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认识。

4、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经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素养,在本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和表演。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音乐元素进行拼凑,创作出一段自己的音乐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和分享。

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让学生在音乐创作中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策略1、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是最直接受益人,而教师则是最重要的执行者。

《欢快的青春节拍》教案范文模板

《欢快的青春节拍》教案范文模板

《欢快的青春节拍》教案范文模板第一章:青春节拍的认识1.1 让学生了解青春节拍的概念,理解青春节拍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1.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和感受青春节拍的特点。

1.3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分析并演示其青春节拍的特点。

第二章:欢快的青春旋律2.1 介绍欢快旋律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欢快旋律在音乐中的表达方式。

2.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欢快旋律的乐曲,让学生感受欢快旋律的魅力。

2.3 练习:让学生创作一首欢快的歌曲,展现青春活力。

第三章:青春的舞蹈节奏3.1 让学生了解舞蹈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理解舞蹈节奏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3.2 通过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体验舞蹈节奏的韵律感。

3.3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编排一段舞蹈,展示青春的舞蹈节奏。

第四章:欢快的青春打击乐4.1 介绍打击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让学生了解打击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

4.2 通过打击乐器的合奏练习,让学生体验打击乐器带来的欢快节奏。

4.3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为其设计一段打击乐器伴奏,展示青春的活力。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5.1 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创作一首欢快的青春歌曲或舞蹈,展现青春的活力。

5.2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程收获,强调青春节拍在音乐和舞蹈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青春的诗歌朗诵6.1 让学生了解诗歌朗诵的特点,理解诗歌朗诵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6.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的诗歌朗诵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朗诵的魅力。

6.3 练习:让学生创作一首青春的诗歌,并进行朗诵练习。

第七章:青春的戏剧表演7.1 介绍戏剧表演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戏剧表演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7.2 通过学习简单的戏剧表演技巧,让学生体验戏剧表演的乐趣。

7.3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青春主题,编排一段戏剧表演,展示青春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青春节拍本单元选取了一组具有青春气息的并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优秀歌曲,旨在使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中强烈的节奏,明快流畅的旋律,体验到优秀的音乐能使人的性格乐观、开朗、自信,从而激起青少年内在的活力,产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同时使学生懂得如何去识别通俗音乐中的良与莠。

本单元中的作品有一点相同之处,即具有欢快、明朗的情绪,展现出音乐中所具有的鼓动性、情感性与时代性。

1.通过听、唱、奏、动,引领学生领略作品中反映的现代气息与时代风格,从而体会到音乐是一门情感十分强烈的艺术,也是表现力十分丰富的艺术,认识到应热爱健康向上的音乐,使自己的情绪更愉悦,情操更高尚。

2.通过欣赏《朝霞》等歌曲及唱歌、演奏等,启发学生感受音乐所具有的浓烈的青春气息和通俗歌曲的风格;3、能用明亮、自如的声音与富有朝气的情绪唱两声部歌曲《男孩女孩》,较恰如其分地表达歌曲的风格与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松弛、富有弹性的歌唱方法;4、通过编词、编韵律操,使学生掌握并能用各种手段表现音乐中的节奏;5、初步了解二段体的基本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别。

一.欣赏(一)《朝霞》1.内容介绍该歌曲创作于1986年。

曾在全国少年儿童歌曲征歌活动中获一等奖,及全国第五届音乐作品(合唱)三等奖。

该歌曲的歌词精练、形象,它采用生动的比喻,寓意年轻人如早上灿烂的朝霞,金光四射,生命力旺盛。

歌曲开始8小节为引子。

以无伴奏合唱形式出现。

那明亮协和的大和弦及突然的转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空旷的田野之中在观看天边喷落而出的朝霞,极富有幻想色彩,有先声夺人之感。

然后由轻快活泼的主旋律构成歌曲的主要部分,为乐段结构。

以齐唱及少量的两声部为主要形式,其主要节奏X·X X使这一乐句顿挫、跳跃并反复出现,使歌曲十分生动,并较具有通俗音乐的风格,使人感到十分亲切、愉快。

乐段结束后又进行反复时,突然上升二度,并加以和声衬托,使人有一种突然升华的新鲜感。

歌曲最后加上8小节尾声,运用了色彩绚丽的变和弦,表现青年人憧憬美好、灿烂的明天的心情。

整首歌曲结构短小、紧凑、一气呵成,并极具有动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是一首优秀的少年合唱曲。

曲作者陆在易(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愿上海乐团团长)是当前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

尤其是他的合唱曲,和声手法细腻、新颖、旋律动人。

如《祖国,慈祥的母亲》等都是流传广泛的优秀歌曲。

2.教学建议(1)可先让学生听赏歌曲的引子,启发学生想象其意境,并说说是什么要素造成了这一意境(和声)。

(2)可让学生把引子、尾声与主旋律在节奏、速度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出歌曲的主旋律部分进行听赏。

说说音乐的节奏特点,歌声中的“呕!”的欢呼声表达了什么?(3)在听赏主旋律部分时鼓励学生跟着哼唱,熟悉旋律后出示典型节奏进行拍击,以体会歌曲所具有的时代气息及通俗歌曲的风格。

(4)可进行歌词朗诵,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二)《太阳、地球、你和我》1,内容介绍这是一首具有通俗歌曲风格的青少年歌曲。

歌曲以太阳,地球为比喻,歌颂了青年人蓬勃朝气,激励青年人去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

歌词的涵义十分深远且有着很大的气魄:太阳散发着永恒的光辉,地球也在永恒地转动,永远是生机勃发,而青年人则与太阳同辉、与地球共存,与太阳、地球共同步入新的里程,“你”和“我”应共同去创造美好快乐的人生。

旋律也颇具特色:开始时的两大乐句音调低回、抒情,叙说着太阳、地球与你、我一样热情而又年轻,后两大句用上扬的音调,呼喊出青年人的心声——与太阳同步上升、推动地球旋转,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与感召力。

最后,在移高一个小二度后再重复后两大乐句,使歌曲具有光华四射的明亮感,表达出年青一代的青春活力与自豪感。

全曲运用了多种的切分节奏和三连音,使音乐富有动感、充满活力。

2.教学建议(1)朗读歌词,充分理解次词义。

(2)在欣赏前要启发学生思考歌曲在音乐方面的特点。

(3)这首歌曲的可唱性很强,又很通俗,在欣赏过程中可以请几个学生手拉手,身体自然地随歌声的起伏摇动,以小组的形式表演律动。

(三)《十六岁的花季》1.内容介绍电视连续剧《十六岁的花季》是一部反映高中生的学习与生活的青春剧,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末。

由于它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青年学生与青年教师的个性,冲击了当时塑造人物模式化的框架,涉及了一些青年男女学生朦胧的情感等方面的表演禁区,因此一经播出便引起广泛关注。

其中两首主题歌《十六岁的花季》与《十六岁的太阳》也不胫而走。

《十六岁的花季》是一首具有通俗风格的歌曲。

歌词的词意“朦胧”,反映了花季少年的真实心态,即一种朦胧的自我意识与人生观。

十六岁,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朦胧中寄寓着希望和理想,歌曲较好地表现了这一心态。

旋律流畅,具有口语化,亲切、自然、朴实。

与《太阳、地球、你和我》相比更贴近生活。

在当时而言,由于其创作的风格与主题突破了以歌颂为主的基调,因此歌曲也受到广泛关注,获得青年学生的喜爱。

歌曲旋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音调带有叙述性,第二部分节奏拉宽,在节奏上形成对比,歌曲的情绪洒脱、轻松、质朴。

2.教学建议(1)可以给学生观赏电视连续剧《十六岁的花季》的片段,提高学生对这首歌曲的认识和兴趣。

(2)对于歌词及内容要予以正面引导,正确理解。

主要是关注音乐的风格及旋律的对比。

(3)可结合前面两首歌曲进行对比欣赏。

因为虽都带有通俗歌曲的风格,但是音乐情绪和基调不相同的。

二.唱歌:《男孩女孩》1.内容介绍这首歌曲以轻快流畅的音调和天真烂漫的童趣,歌颂了各国儿童的友谊与团结。

1994年被定为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的推荐歌曲。

歌曲为大调式,4/4拍。

歌曲采用了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在音区与节奏上都形成对比。

全曲表现了少年人的蓬勃朝气。

2.教学建议(1)在歌曲第一乐段的学唱中可以让学生用击掌来拍打休止音符,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易唱准节奏。

第二乐段中的切分节奏是难点,可采用听唱模仿的方法。

(2)演唱时要注意第二声部的进入,第二声部的演唱可参照第一乐段的方式,这样使学生能整齐而富有音乐感地进入。

(3)第一乐段可以请个别同学领唱。

三.演奏:《青春的舞步》1.教学要求:这是一首较为流行的美国歌曲,原作者不祥,原作内容是歌颂年轻人的爱情。

后经填词后在大学生中一度广为传唱,成为一首轻快的舞曲音乐。

歌曲为小调式。

其结构是多乐段并列的联合结构。

共有三个乐段,每乐段均为平行结构的两乐句乐段,而间奏也自成为一个乐段,可以循环反复演奏演唱。

2.教学建议(1)可先让学生听教师范奏,熟悉旋律(2)这首吹奏歌曲热情奔放,具有集体舞音乐风格的特点,可以一个个乐器加入,形成越聚越多的气势。

既可使学生在吹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这首曲子适宜口风琴与竖笛演奏。

如用口琴演奏,第二乐段则采用唱的方法进行。

(因其中“#5”不能吹,低音较多也不能吹)。

(3)请学生在吹奏的基础上,加入打击乐的烘托,如沙球、鼓、铃等。

以“0X 0X | 0X XX |”为主要节奏型。

也可让部分同学在吹奏与打击伴奏声中即兴舞蹈,形成热闹、欢快的音乐氛围,从而更加出色地表现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还可与其它乐器结合,如钢琴、电子琴等。

四.活动与创造(一)听赏思考1.活动要求:能在感受音乐后综合运用音乐要素知识分析音乐,并能作一些专题的研究。

2.活动建议:(1)练习1是对歌曲《朝霞》的分析。

该歌曲主要运用了和声与节奏这两种要素,它以明亮和多变的和声色彩描绘了绚丽而不断变幻的朝霞,而以活泼、动感的节奏表现了青少年充满无穷的活力及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尤其是多种形态的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极富有时代气息。

(2)练习2可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进行,并结合二段体的知识进行分析。

(3)在进行练习3以前,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探索和归纳的能力。

在谈感受的时候,应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教师适时的施以德育。

(二)编创歌词1.活动要求在感受了了解旋律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编入歌词演唱,加深学生对旋律的理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也让学生学习歌词创作的方法。

2.活动建议(1)先让学生朗诵《十六岁花季》第一段旋律的歌词,并分析其特点。

(2)让学生模仿第一段乐段的歌词进行创作。

(3)教师应适当地设计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的联想。

(4)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创作成果,并适当评价,也可组织学生将创作成果在主题班会等活动中演唱。

(三)编舞1.活动要求通过创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性和主动性,感受青春的愉悦、朝气和激情,增强课堂内活跃的气氛。

2.活动建议(1)可结合教材中的照片,先创编几个街舞或是韵律操的基本动作。

(2)可选取在学生中较流行的音乐编舞,如芭拉芭拉樱花舞等。

(3)学生也可跳在体育课中已学的韵律操和舞蹈。

(4)要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音乐,动作要符合节奏的特点,并能表现出青春的朝气。

五.相关音乐知识——二段体由两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称为二段体,也叫“单二部曲式”,用A B图式表示。

在歌曲创作中广泛运用。

二段体的第一个乐段在音乐上具有鲜明的初步陈述性质,材料简单,结构方整,音乐情绪稳定,具有进一步展开的要求和可能性。

第二个乐段可以是再现性,也可以是对比性,由此分为有再现的二段体和无再现的二段体两种。

在器乐曲中,二段体往往作为一个次级结构,即是乐曲的一部分。

与前几单元相同,认识二段体以感性认识为主。

可举一些实例来说明二段体。

可举教材中例子:《男孩、女孩》、《世界更美好》,也可弹奏一些学生并不熟悉的音乐听辨分析,如《摇篮曲》、《故乡的亲人》等。

六.音乐园地(一)点歌台:《青春的足音》这是一首具有通俗歌曲风格的少儿歌曲。

节奏轻快,情绪轻松,旋律深情朴素而流畅、动听。

歌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少年朋友们在成长中的满怀希望、走向成功之路的良好心态,同时也勉励少年朋友们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珍惜每一寸青春时光。

歌曲为大调式,是多乐段并列的联合结构,乐段之间旋律既有对比又有变化,但都运用了通俗歌曲常用的切分节奏,使歌曲极富青春活力与时代气息。

最后的“啦”运用了第一乐段的素材作为尾声,随着歌声的渐弱直至消失,仿佛看到年轻人的脚步在渐渐走向远处,使歌曲显得意味深长。

结合这首歌可作些拓展,如期引导学生畅谈理想,或谈谈流行歌曲的特点等。

可以让学生以当小小主持人的形式向大家推荐这首歌曲,用富有感情的朗诵将大家带入音乐的意境中。

可以简单介绍“上海小萤星合唱团”,说说他们的演唱风格,说说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等等。

(二)名曲库:《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原为管风琴曲。

巴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曾被改编为管弦乐曲与钢琴曲。

乐曲开始由下行的旋律组成的慢板的引子饱满而有力,为全曲宏伟的气势作了渲染和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