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队列研究答案

合集下载

生物医学研究统计方法 第25章 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生物医学研究统计方法 第25章 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25章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 Meta分析中,如果异质性检验不拒绝H0,一般采用(B)进行效应合并。

A.随机效应模型 B. 固定效应模型C.混合效应模型D. 回归模型E. 贝叶斯模型2. 关于meta分析,以下(C)说法不正确。

A.meta分析本质上是一种观察性研究,因而可能存在各种偏倚B.meta分析是用定量的方法综合同类研究结果的一种系统评价C.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加可靠D.meta分析时,如果研究间异质性很大,应认真考察异质性的来源,并考虑这些研究的可合并性E.亚组分析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有针对性3. 对连续型变量资料的meta分析,如果各纳入研究的测量单位不同,应采用(A)作为效应合并指标。

A.标准化均数差 B. 加权均数差C.均数差D. 标准化P值E. 危险度差值4. 异质性检验采用的统计量是(B)。

A.F统计量 B. Q统计量C.t统计量D.H统计量 E. Z统计量5. 关于发表偏移,以下说法(C)不正确。

A.通过漏斗图可大致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B.产生发表偏倚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往往只把统计学上有意义的阳性研究结果拿来写文章并投稿C.若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的影响较大,则需要增加很多个研究,才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被逆转D.尽量搜集未发表的阴性研究结果,可减少发表偏倚E.漏斗图的基本思想是纳入研究效应的精度随着样本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思考题1.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答: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检索相关文献;选择符合要求的纳入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敏感性分析;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2. Meta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答:通过meta分析能增加统计功效,评价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增强结论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通过亚组分析,得出新结论,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

3. Meta分析时,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有什么不同?如果研究间有异质性,应如何处理?答:Meta分析进行效应合并时的变异可能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研究内变异,二是研究间变异。

第二十五章队列研究答案

第二十五章队列研究答案

第二十五章队列研究答案:一、单选题:1.C2.D3.C4.A5.A6.C7.B8.C9.B 10.D11.C 12.E 13.B 14.E 15.D 16.B二、名词解释:1.队列研究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期间,比较两组人某种结局(一般指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该因素与结局事件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根据研究开始时的实际情况,研究的结局需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

这种研究可信度高、偏倚少,但费时、费人力、物力、财力。

3.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是现在开始的,而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的。

追溯到过去某时期,决定人群对某因素的暴露史,然后追查至现在的发病或死亡情况。

这种方法省时且耗资低。

4.观察终点指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至此就不再继续观察该对象了,常为规定疾病的发生或死亡。

5.累积发病率指某一固定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生病例数与时期开始总人数之比,用于反应发病率的累积影响。

6.发病密度是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

其分子是一个人群在期内新发生的病例数,分母则是该人群的每一成员所提供的人时的总和。

7.相对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说明暴露使个体发病的危险比不暴露高多少倍,或者说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8.即归因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表示暴露可使人群比未暴露时增加的超额发病的数量,如果暴露去除,则可使发病率减少多少(AR的值)。

9.标化死亡比它以全人口死亡率作为标准,算出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数,再用实际死亡数与之比较而得出,如果SMR>1,则暴露人群的死亡率大于一般人群。

10.失访偏倚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对象迁移、外出、不愿再合作而退出或死于非终点疾病等原因脱离了观察,研究者无法继续随访他们,而造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队列研究参考答案

队列研究参考答案

队列研究参考答案队列研究参考答案队列是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之一,它按照先进先出(FIFO)的原则管理数据。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队列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算法和系统设计中。

本文将探讨队列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

一、队列的基本概念队列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它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

队列的特点是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操作,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

这一特点使得队列的数据操作具有先进先出的特性。

在队列中,插入操作称为入队(enqueue),删除操作称为出队(dequeue)。

入队操作将新的元素添加到队列的尾部,而出队操作则删除队列的头部元素。

队列的头部和尾部分别称为队头和队尾。

队列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数组和链表。

数组实现的队列需要指定队列的最大长度,而链表实现的队列则可以动态调整大小。

二、队列的应用场景队列在计算机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消息队列:在分布式系统中,消息队列常用于解耦系统组件之间的通信。

生产者将消息放入队列,消费者从队列中获取消息并进行处理。

2. 线程池:线程池是一种常见的多线程编程模型,它使用队列来管理待执行的任务。

线程池中的线程从队列中获取任务并执行。

3. 广度优先搜索:在图论中,广度优先搜索算法(BFS)使用队列来管理待访问的节点。

该算法按照距离递增的顺序访问节点,从而实现图的遍历。

4. 缓存淘汰策略:在缓存系统中,队列常用于实现缓存淘汰策略。

当缓存空间满时,新的数据将替换队列头部的旧数据。

5. 调度算法:在操作系统中,队列被广泛应用于调度算法。

例如,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使用多个队列来管理不同优先级的任务。

三、常见问题解答1. 如何判断队列为空?当队列中没有任何元素时,可以认为队列为空。

2. 如何判断队列已满?对于使用数组实现的队列,可以通过比较队列的元素个数和队列的最大长度来判断队列是否已满。

对于使用链表实现的队列,一般不会出现队列已满的情况。

预防医学:理解队列研究

预防医学:理解队列研究

预防医学:理解队列研究
【导读】

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

学员需要对队列研究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在客观题中快速选择答案。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

在人群中选择健康的人群,并按照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然后进行随访观察,直到观察到患肺癌或者到达观察年期。

结局是吸烟组有人会得肺癌,也可能不得肺癌;同样不吸烟组可能得肺癌,也可能不得肺癌。

最后整理资料,如果最后的结论是吸烟组得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组的发病率,那么可以认为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也称随访研究或发病率研究,依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间及终止观察的时间不同,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双性向队列研究三种。

根据队列研究的定义可以推出以下四点:
1.由因及果
2.属于观察性研究
3.按暴露与否分组
4.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常见题型如下:
1.下列关于队列的说法错误的是:
A.队列研究属于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
B.通过随访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患病率
C.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D.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
1.【答案】B。

解析:队列研究是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当出现研究结局即发病率或者死亡率。

《医学统计学》习题解答(最佳选择题和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习题解答(最佳选择题和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习题解答(最佳选择题和简答题)孙振球主编.医学统计学习题解答.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目录第二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2)第三章总体均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 (3)第四章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 (6)第五章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7)第六章二项分布与Poisson分布 (9)第七章χ2检验 (11)第八章秩和检验 (13)第九章回归与相关 (14)第十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17)第十一章多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 (19)第十二章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19)第十五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0)第十六章logistic回归分析 (22)第十七章生存分析 (23)第二十五章医学科学研究设计概述 (26)第二十六章观察性研究设计 (26)第二十七章实验研究设计 (28)第二十七章临床试验研究设计 (29)第二章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注:题号上有“方框” 的简答题为基本概念,下同)第三章总体均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简答题:第四章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简答题:第五章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简答题:第六章二项分布与Poisson分布简答题:第七章χ2检验简答题:1. 说明χ2检验的用途2. 两个样本率比较的u检验与χ2检验有何异同?3. 对于四格表资料,如何正确选用检验方法?4. 说明行×列表资料χ2检验应注意的事项?5. 说明R×C表的分类及其检验方法的选择。

第八章秩和检验简答题:5. 两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当n1>10或n2-n1>10时用u检验,这时检验是属于参数检验还是非参数检验,为什么?6. 随机区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Friedman M 检验,备择假设H1如何写?为什么?第九章回归与相关简答题:第十章统计表与统计图简答题:5. 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联系和区别?6. 茎叶图与频数分布图相比有何区别,有何优点?第十一章多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一、简答题1. 简述析因试验与正交试验的联系与区别。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例2.脑脉管炎与钩体感染 1953 年湖北省雨量较多,一些地区爆发急性钩 端螺旋体病。同年,这些地区的脑脉管炎病人 显著增多,为了验证两者是否有联系,选择钩 体病爆发区确诊为钩体病病人作为暴露组,当 地健康人群为非暴露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方 面均有可比性,追踪观察一年,结果如下:
发病人数 未发病人数 暴露组 12 非暴露组 1 351 817 总人数 发病率 363 818 3.31 0.12
三、资料分析
1. 资料整理
发病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合计 a c a+c 未发病 b d b+d 合计 a+b c+d 发病率 a/a+b c/c+d
三、资料分析
1.率和标化比的计算 1)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观察期间人群较稳定)
观察期间发病人数 累积发病率= k 观察开始时队列人数Βιβλιοθήκη 年龄对象1对象2
对象3
暴露人年
6.19
10.00
25~
30~
8个月,0.67人年
61.11.11~65.4.8\3年 70.2.1~72.11.11/2年 4月27天,3.41人年 9月10天,2.78人年
65.4.9~70.4.8 5人年 7月22天,3.65人年 72.11.12~77.11.11 5人年
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 2.评价自发的预防效果; 3.描述疾病自然史。
研究实例
例1:Doll和Hill于1954开始在开业医生中进行 的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
表6-2 吸烟与非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随访4.5年)
非吸烟者
暴露年数 肺癌死亡人数 粗死亡率(‰) 年龄校正死亡率(‰) 15107 1 0.07 0.07

《队列研究》习题

《队列研究》习题
2.前瞻性队列研究与流行病学实验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B.是否设立对照组 C.是否进行显著性检验 D.是否在现场人群中进行 E.是否检验病因假设
3.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前瞻性队列研究最明显的优点是 A.用于探讨疾病的发病因素 B.疾病与病因的时间顺序关系明确,利于判断因果联系 C.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D.有利于减少失访偏倚 E.设立对照组
队列研究
一、填空题
1.队列研究主要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研究。 2.回顾性的队列研究是以_____________为起点,以当时人群对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将
其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追踪观察到________为止。 3.所谓的双向性队列研究是以_____________为起点,以当时人群对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
10.在进行队列研究时,队列必须
A.有相同的出生年代
B.经过相同的观察期限
C.居住在共同地区
D.暴露于同种疾病
E.有共同的疾病史
11.下列哪项指标可对患某病的危险进行测量
A.发病率乘以该病的平均病程
B.发病率
C.患病率
D.发病率除以患病率
E.患病率乘以该病的平均病程
12.某因素和某疾病间联系强度的最好测量可借助于
4.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 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B.发生偏倚的机会少 C.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D.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易实现
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5.在一份有关膀胱癌与吸烟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男性吸烟者膀胱癌发病率为
48.0/10万,不吸烟者为25.4/l0万,其相对危险度为
发现该人群中的新发病例或死亡人数 C.调查者必须在研究开始时就分清人群队列 D.调查者必须选择病例和对照,并测量暴露 E.调查者必须比较队列中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15.在Framingham研究的最初检查中,人们发现30~44岁男女两组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均为 5%,那么该年龄组男女两性具有发生冠心病同等危险的结论是 A.正确的 B.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区分发病率和患病率 C.不正确的,因为当要求用率来支持这一推论时却采用了百分比 D.不正确的,因为没有识别可能的队列现象 E.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对照组 16.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 B.探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并检验或验证病因假说 C.探讨干预措施在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干预效果 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 E.描述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特征,进行临床比较 17.队列研究属于 A.实验性研究 B.相关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分析性研究 E.理论性研究 18.相对危险度 A.是暴露比之于未暴露情况下增加超额疾病的数量 B.是非暴露组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危险之差的绝对值

流病考试选择论述(含答案)

流病考试选择论述(含答案)

第五章队列研究单选题1.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B.发生偏倚的机会多C.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D.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易实现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2.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A.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B.观察并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检验病因假说C.探讨干预措施在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干预效果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E.描述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特征,进行临床比较3.分层分析可减少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Berkson's偏倚E.存活病例偏倚4.队列研究时,当研究对象多且变化较大、随访时间较长时,应采用以下哪项指标测A.发病率B.发病密度C.累积发病率D.SMRE.患病率5.下列哪项论述不正确A.队列研究不易发生偏倚B.队列研究可直接计算发病率C.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材料易于收集D.队列研究常用于探索罕见疾病的各种因素E.病例对照研究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点在于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7.某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关于脂肪摄入与男性前列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选择高脂肪和低脂肪摄入者各100名,从65岁对他们随访10年。

在随访期间,高脂肪摄入组中有10人、低脂肪摄入组中有5人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

请问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比(高脂摄入组比低脂摄入组)是A.0.05B.0.75C.1.0D.1.5E.2.08.上题中危险比的点估计值提示高脂摄入会导致前列腺癌患病危险性A.降低B.升高C.没有影响D.不能确定E.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9.危险比的95%可信区间是0.95~3.5,假设。

水平是0.05,那么,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高脂肪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病率升高之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B.高脂肪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病率降低之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C.可以在95%的可信度上认为高脂摄入降低患前列腺癌的危险D.可以在95%的可信度上认为高脂摄入升高患前列腺癌的危险E.尚不能认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脂肪摄入水平之间关联有统计学意义10.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A.在有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B.在有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的两个组C.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D.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组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11.对某病进行前瞻性研究时,最初选择的队列应由下列人员组成A.发现患该病的人B.未患该病的人C.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D.不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E.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论述题1.某医师认为成年早期摄入大量的糖可能导致成年男性易于疲劳和性功能减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五章队列研究答案:
一、单选题:
1.C
2.D
3.C
4.A
5.A
6.C
7.B
8.C
9.B 10.D
11.C 12.E 13.B 14.E 15.D 16.B
二、名词解释:
1.队列研究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期间,比较两组人某种结局(一般指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该因素与结局事件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根据研究开始时的实际情况,研究的结局需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

这种研究可信度高、偏倚少,但费时、费人力、物力、财力。

3.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是现在开始的,而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的。

追溯到过去某时期,决定人群对某因素的暴露史,然后追查至现在的发病或死亡情况。

这种方法省时且耗资低。

4.观察终点指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至此就不再继续观察该对象了,常为规定疾病的发生或死亡。

5.累积发病率指某一固定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生病例数与时期开始总人数之比,用于反应发病率的累积影响。

6.发病密度是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

其分子是一个人群在期内新发生的病例数,分母则是该人群的每一成员所提供的人时的总和。

7.相对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说明暴露使个体发病的危险比不暴露高多少倍,或者说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8.即归因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表示暴露可使人群比未暴露时增加的超额发病的数量,如果暴露去除,则可使发病率减少多少(AR的值)。

9.标化死亡比它以全人口死亡率作为标准,算出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数,再用实际死亡数与之比较而得出,如果SMR>1,则暴露人群的死亡率大于一般人群。

10.失访偏倚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对象迁移、外出、不愿再合作而退出或死
于非终点疾病等原因脱离了观察,研究者无法继续随访他们,而造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失访偏倚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失访率的大小和失访者的特征以及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失访情况的差异。

11.观察的终止时间指整个研究工作可以得出结论的时间,也可说此时整个研究工作到达了终点。

三、简答题:
1.简述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答: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2.如何防止和处理队列研究中的失访问题?
答: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

3.分析队列研究资料时,可采用哪些率的指标?
答:累积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率、标化死亡比等。

4.试述队列研究的基本设计原理。

答: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人群某种疾病的结局,从而判断该因素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

5.简述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答:优点:可直接获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以直接估计相对危险度;可证实病因联系;结果稳定;可了解基线率;不存在回忆偏倚。

缺点:耗资大、实施难度大;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失访难以避免。

6.队列研究中失访偏倚难以避免,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

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失访偏倚的控制问题。

对于队列研究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①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②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③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④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⑤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差别则可认为失访
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⑥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

四、论述题:
某医师认为成年早期摄入大量的糖可能导致成年男性易于疲劳和性功能减退。

该医师决定检验该假设。

他询问30岁健康男性的糖摄入量,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糖摄入量多和摄入量少两组。

10年后,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访视了糖摄入量多的一组人,询问他们的精力、体力和性功能。

随后一个月,他又对糖摄入量少的一组人进行了同样的调查。

发现糖摄入量多的人中阳痿和疲乏劳累的相对频率较高。

请你分析一下该队列研究有何不足之处。

答:主要应从可能发生的偏倚考虑。

调查者已经对糖的作用有了自己的看法,且又知道研究对象糖的既往摄入情况,很可能不自觉地影响调查结果。

理想的做法是由不了解糖摄入情况的人做调查员,或者可采用自我填写调查表的方式,然后由研究者客观地分析;对两组在不同时间进行调查评估也不合适,调查的症状在不同时间可能有所变化,例如节假日可能容易出现疲劳症状。

对两组的访视应在同一时期交叉混合进行。

五、计算题:
某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获得以下资料,吸烟者肺癌年死亡率为Ie=0.96‰,非吸烟组肺癌年死亡率为I0=0.07‰,全人群中肺癌年死亡率为It=0.56‰试计算RR值、AR值、AR%、PAR、PAR%,并分析各指标的流行病学意义。

答:本题主要考查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及各种指标的计算。

RR=Ie/Io=0.96‰/0.07‰=13.7,表明吸烟组的肺癌死亡危险是非暴露组的13.7倍;
AR=Ie-Io=0.96‰-0.07‰=0.89‰,表明如果去除吸烟,则可使肺癌死亡率减少0.89%;
AR%=(Ie-Io)/Ie×l00%=92.7%,表明吸烟人群中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在所有肺癌死亡中所占的百分比为92.7%;
PAR=It-I0=0.56‰-0.07‰=0.49‰,表明如果去除吸烟,则可使全人群中的肺癌死亡率减少0.49%;
PAR%=(It-Io)/It×100%=87.5%,表明全人群中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
亡在所有肺癌死亡中所占的百分比为87.5%。

六、判断题
1.× 2.√ 3.× 4.× 5.√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