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设计与讨论(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医学研究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队列研究医学研究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队列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研究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队列研究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以特定的目标群体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并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以探究不同因素对人群健康状况或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队列研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观察人群暴露到某一特定因素(例如环境、遗传、生活方式等)与某一特定疾病之间的关系。
此外,队列研究还可以用于观察不同暴露因素组合可能对人群健康状况造成的影响,以及评估各种干预措施的效果。
在进行队列研究时,研究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
队列研究一般包括建立研究队列、确定暴露和结果指标、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步骤。
研究者需要严格控制各种潜在的干扰因素,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尽管队列研究具有许多优势,如能够提供较强的证据支持和较高的研究效应,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队列研究需要长时间的追踪观察,因此会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
此外,由于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不能主动干预暴露因素,因此无法获得与干预研究相同的证据水平。
展望未来,队列研究方法仍将是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管理的完善,队列研究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研究过程中的挑战,提供更加可靠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队列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研究方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队列研究能够为我们揭示不同因素对人群健康状况或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结构部分可以描述文章主体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各个部分的主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队列研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方法进行综述。
1.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文章将简要介绍队列研究的概念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性。
同时,也会明确文章的目的和意义,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框架。
《队列研究临床研》课件

样本选择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 从肺癌患者中筛选出符 合条件的样本。
数据采集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随访 信息。
数据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 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 计、相关性分析和生存 分析等。
研究结果与结论
主要发现
患者在治疗后的生存率与治疗方式、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也对 生存率有影响。
生存分析
生存函数
描述生存时间的分布情况,如概 率密度函数、累积生存函数等。
生存比较
比较不同组别或不同治疗方式的生 存时间差异。
风险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探究其 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 。
04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A
代表性
队列研究能够较好地反映目标人群的整体情况 ,因为研究对象是在特定时间段内招募的,具 有更好的代表性。
确保数据质量
采取措施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如培训调查员、进行数 据核查等。
样本量与抽样方法
确定样本量
根据研究目的和预期效应大小,计算所需的样本量。
选择抽样方法
根据研究目标和可行性,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
队列研究的分析方法
03
描述性分析
总结性描述
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指标 等进行初步的描述和总结 ,帮助研究者了解数据的 基本情况。
队列研究的分类
01
02
03
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者对人群进行长期追 踪观察,收集暴露和结局 数据。
回顾性队列研究
研究者利用已有的数据资 源,分析暴露与结局的关 系。
历史性队列研究
结合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 的特点,利用长期追踪的 数据进行分析。
临床队列研究

临床队列研究临床队列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通过长期追踪观察同一组人群的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因果关系和疾病发展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临床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优势和局限性,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一、临床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临床队列研究是基于观察的前瞻性研究设计,分为两种类型:前向队列和后向队列。
前向队列研究是指从研究开始时收集人群的暴露因素信息,并随访观察其发展情况;后向队列研究则是在研究开始时已经存在一组已经暴露或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人群,然后追踪观察其发展情况。
临床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研究者通过对人群的暴露因素和结果变量进行连续和长期的观察,收集大量的数据,以便分析暴露因素与结果变量间的关系。
研究者通常会控制其他潜在的干扰因素,如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二、临床队列研究的优势1. 探究因果关系:临床队列研究允许研究者追踪观察人群的发展情况,可以较为准确地研究因果关系,揭示暴露因素对结果变量的影响。
2. 多样化的研究对象:临床队列研究可以选择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获取广泛而全面的数据,增加研究的适用性。
3. 长期观察:临床队列研究可以长期追踪观察研究对象的变化,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同时还能发现隐性变量或结果。
4. 数据量大:临床队列研究涉及到观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能够提供详尽的追踪情况,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和推断结果。
三、临床队列研究的局限性1. 长期耗时:临床队列研究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追踪观察,并且可能涉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研究。
这可能会增加研究的成本和难度。
2. 信息收集的困难:临床队列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涉及到患者的暴露因素、疾病状态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收集,这可能会面临信息收集困难和遗漏的问题。
3. 减少参与率:长期的追踪观察可能导致研究对象的退出,降低参与率,从而对结果的分析和推断产生一定的影响。
4. 不适用于罕见疾病:由于罕见疾病的低患病率,临床队列研究可能无法招募到足够的疾病人群,从而影响研究的可靠性。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类型(三)——队列研究

结果说明吸烟对每个受害者来说, 患肺癌的危险性比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大得多。 但就整 个人群来看,吸烟引起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却比肺癌的高。前者具有病因学的意义,后者更具 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的意义。
• ⑶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ive risk percent,
ARP):又称病因分值(etiologic fraction, EF), 指暴露人群中归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发病 或死亡的百分比。
(二)设计与实施
• • • • •
1.确定队列研究工作是否开展(研究目的) 2.暴露人群的选择 3.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4.样本含量 5.资料的收集
1.确定队列研究工作是否开展(研 究目的)
• ⑴是否有明确的假设供检验,检验的因素是否已
• • • • •
找准。 ⑵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高低,低于5% 不适宜。 ⑶是否规定了明确的暴露因素,暴露资料能否完 整获得。 ⑷是规定了明确的结局变量,有无简便可的手段 获得结局材料。 ⑸有无足够的研究人群。 ⑹随访人、财、物有无保证,随访依从性如何?
⑵随访
• ①随访对象:所有被选定的研究对象,不论是暴露组或对 • •
照组,都一律同等时间随访至观察终点。观察终点是指研 究的疾病发生和死亡或一项某水准的检测指标。观察绺必 须事先明确规定,并始终保持不变。 ②随访内容与方法:同基线调查。 ③观察终止时间及随方间隔:观察终止时间可长可短,应 以所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和潜伏期而定,但应缩短观察期, 以节约人力、物力和减少失访。如果观察期较短,在观察 终止时一次搜集资料即可。反之需要多次随访,其间隔与 次数视具体研究的需求而定。 ④随访执行者:由经过统一专业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随访, 由操作技术规范化的技术人员和各项检验与测量工作。要 求调查员在各暴露组中查找随访绺信息时应付出相同的努 力。最好采用单盲或双盲方法随访。
队列研究的设计、实施及方法学问题

队列研究的设计、实施及方法学问题【摘要】队列研究在循证医学的证据等级中为ⅱ级证据,仅次于随机对照试验,是临床医疗防治措施评价的重要证据来源之一。
近年来开始在传统医学疗法评价中得到应用。
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设计类型、实施步骤以及在中医药领域运用的关键方法学问题,旨在为中医药的临床研究拓宽思路,为新方法的引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队列研究; 循证医学; 评价研究1 队列研究的历史和概念队列(cohort)是指具有共同经历、暴露或特征的一群人或研究组。
该词起源于拉丁文cohors,字面意思是指封闭的场所中的人群,古罗马时期列队的士兵单位即构成一个队列。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最早用于研究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将一群研究对象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成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适当长的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疾病或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以研究这个(些)暴露因素与疾病或结局之间的关系。
暴露是一个流行病学概念,是指人群处于某一场景之中接近或接触致病因子,致使其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暴露因素既包括危险因素和致病因素,如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同时包括保护性因素,如疫苗接种。
暴露的概念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外界因素,扩大到机体内在的某种特征。
队列研究中的暴露通常是指当前的暴露状态、既往暴露、将来可能的暴露或不暴露以及暴露程度不同的暴露。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将队列研究用于研究医疗防治措施,此时,暴露指具有预防保健或治疗作用的医疗措施,暴露因素成为有益的保护因素,研究的目的也从疾病发生转为治疗结局的评价。
治疗性队列研究是将特定患病人群根据其是否接受某种(类)治疗措施或接受不同类别的治疗措施分为不同的亚组,然后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结局事件的发生率(如病死率)或治愈率的差异。
队列研究也可用于预防性措施或方案的评价。
因此,近年来队列研究在国家级中医药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中开始受到重视并得到采用。
临床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RR与AR的区别
吸烟与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RR与AR的区别 (死亡率1/10万人年)
疾病
吸烟者
非吸烟者
RR
AR
肺癌
50.12
4.69
10.7
45.43
心血管疾病
296.75
170.32
1.7
126.43
意义
✓RR 吸烟对肺癌的病因学意义较大 ✓AR 戒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较大
即公共卫生意义较大
3.3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病因分值) AR%, ARP
研究类型
1. 前瞻性队列研究,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2. 历史性队列研究, Historical cohort study 3. 双向性队列研究, 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
过去
现在
历史性队列
将来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双向性队列
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
样本量的估算
查表 公式计算(条件 暴露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相等)
N z
2P 1 P z P11 P1 P0 1 P0 2 P1 P0 2
P :两个发病率的平均值
P1:暴露组预期发病率 P0:对照组预期发病率
资料收集与随访
随访内容:结局、暴露情况 随访方法:问卷调查、电话访问、体格检查 观察终点和观察终止时间
3.4 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 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 PARP), 人群病因分值 (PEF)
PAR% It I0 100% It
PAR% P0 (RR -1) 100% P0 (RR -1)1
PAR%是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的结局事件发生率占人群该结局事件总 发生率的百分比。
队列研究——临床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5 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基线资料的收集 2)暴露的确定及暴露因素的收集 应按已制定的统一而规范的标准执行,同时也应详 细记录暴露程度和暴露方式。(如吸烟) 定量收集暴露因素,有利于了解暴露因素的致病机 理,增强对疾病因果关系判断的可信度。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5 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获取基线资料的方式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非暴露人群或全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
暴露人群与对照人群疾病发病率之差P1-P0
第一类错误概率α 把握度(power) 1-β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4 确定样本大小
公式
Z n
α
2p q Zβ
p1 p0
p q p q
0 0 2 1 1
2
P1:暴露组的预期发病率 P0:对照组的预期发病率
访谈
实验室检查
查阅记录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2 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是研究队列中预期结果事件
结局不仅限于发病或死亡,还有某些血清指标、分子标志的变化、
定性或定量、生命质量指标、……
结局变量的测定:应给出明确统一的标准,常采用国际或国内统一 标准判断结局,并在研究的全过程严格遵守。
当个一研究对象出现了结局便停止对其进行观察,如果某个对象死
历史性队列研究概述
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掌握的有关研究对 象在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的历史材料分组 不需要随访,研究开始时结局已出现
历史性队列研究优缺点
短期内完成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时间顺序仍是由因到果
省时、省力、出结果快
由于影响暴露与结局的混杂因素难以控制,从而影
响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可比性,
第一节 概述——概念 队列分类(根据进出队列的时间):
临床科研设计观察性研究设计

暴露(exposure) :指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种 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队列:指有共同特征或有共同经历一群人。 队列可分为两种: (1)固定队列:指人群都在某一固定时间或
一个短时期内进入队列,不再加入新成员。 (2)动态队列:指随时可以增加新成员的队 列。
❖ 调查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 调查员手册
❖ 监督与审查
3 调查表
➢ 定义 • 也称“调查问卷”,通过把拟收集的数据项目
用 恰当的措词构成一系列问题的答卷,是资料 收集的最主要工具。 ➢ 内容 • 调查表的名称、编号; •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民族等; • 研究项目:研究变量,疾病史、吸烟史等; • 结尾部分:调查员签名、调查日期等。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是将传统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进行 组合后形成的一种研究方法。也就是在对 一个事先确定好的队列进行随访观察的基 础上,再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路进 行研究分析。
设计与实施
•提出假设 •确定研究对象 •样本含量的估计 •确定研究因素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提出假设
根据以往疾病分布研究或现况调 查结果并结合文献,提出病因假设
➢所需样本少,短期内得出结果,适合于对病 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特别 适用于罕见病的病因或危险因素研究,因其 以较小的样本可得出有价值的结果。
➢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做出初步评 价。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
➢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对因果推断的论证强度较低,特别是无法从
历史性队列研究 Historical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掌握的有关研 究对象在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的历 史材料分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设计
确定研究因素 确定研究结局 研究对象选择 样本量估计 调查表设计 随访方法、时间间隔的确定 资料分析方法
研究实施
基线调查 随访观察 资料整理与分析
Follow up
随访对象与方法 随访内容 观察终点(end-point) 观察的终止时间 随访间隔
资料整理分析
计算结局发生率(如发病率、死亡率等) 检验两组结局发生率的显著性差异 联系强度分析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特点
研究方向:从因到果(前瞻性) 观察性研究 不同暴露(因)的分组比较(比较什么?)
主要做法
以未发生***(研究结局)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作为暴露组,***作为对 照组
随访调查两组人群发生研究结局情况 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情况下,比较两组人群研究结局的差异 如两组的研究结局明显不同,则推测两组结局不同的原因可能与该暴露
表2 暴露人年数的计算
月份 未变动 离去人 加入人 暴露人月数 人口(A) 口(B) 口(C) (A+B/2+C/2)
研究设计
确定研究因素 确定研究结局 研究对象选择 样本量估计 调查表设计 随访方法、时间间隔的确定 资料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
暴露人群
✓职业人群 ✓特殊暴露人群 ✓一般人群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对照人群
✓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多重对照
样本量估计
对照人群中估计结局发生率 预期与该暴露有关的相对危险度 所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α) 把握度1-β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acquisition, virologic course,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HHV-6 infection.
案例1:研究目标
To determine the pattern of acquisition and natural history of HHV-6 infection.
研究方案设计——队列研究
疾病
某
暴露人群
人
群
疾病
非暴露人群
43
队列研究模式表
率的计算
常用指标
Cumulative incidence(累积发病率) Incidence density(发病密度) 标化比
SMR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IR (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io) SPMR (standardized proportional mortality ratio) SPIR (standardized proportional incidence ratio)
因素有关
What is cohort?
现 代 英 汉 词 典 : ( 古 罗 马 的 ) 步 兵 大 队 (300-600人组成,由一名长官指挥);一群; 一帮
美国传统词典:A group or band of people 一群或一帮人
中文翻译:队列、群组
What is cohort?
表示一个特定的研究人群组 cohort
✓特 定 时 期 内 出 生 的 一 组 人 群 , 出 生 队 列 (birth cohort)
✓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暴露于某事物或某因素的一 组人群
分类
✓Fixed cohort(固定队列) ✓Dynamic population(动态人群)
Alias of cohort study
Prospective study(前瞻性研究) Incidence study(发病率研究) Follow-up study(随访研究) Longitudinal study(纵向研究)
病例对照研病究例设对计照(研cas究e-设co计ntrol study)
Risk factor
HHV-6 infection
control
+
a
b
-
c
d
案例1:研究设计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277 children (birth)
Baseline information
follow up 2 years
研究开始 历史性 研研究究开开始始 前瞻性
疾病
暴露组
疾病
对照组
暴露组
过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照组
现在
疾病 疾病
将来
选择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前提
明确的研究假设; 发病率或死亡率不低于5‰; 暴露资料; 确定结局的方法; 足够的观察人群; 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
选择历史性队列研究的前提
明确的研究假设; 发病率或死亡率不低于5‰; 暴露资料; 确定结局的方法; 足够的观察人群; 足够数量、完整可靠的记录或档案材料
Roseola occurs in a minority of patients, and febrile seizures are in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HHV-6 infection.
Older siblings appear to serve as a source of HHV-6 transmission.
1. Saliva was tested weekly for HHV-6 DNA;
2. maintained a daily log of signs and symptoms
HHV-6 infection (+) HHV-6 infection (-)
案例1:结论
The acquisition of HHV-6 in infancy is usually symptomatic and often results in medical evaluation.
临床科研设计与讨论 (队列研究)
案例1
❖Zerr DM, et al.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Primary Human Herpesvirus 6 Infection. N Engl J Med 2005; 352: 768776.
案例1:立题依据
Serologic studies indicate that human herpesvirus 6 (HHV-6) infects 90 percent of children by two years of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