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设计:What Is Snow(Science)
小班科学教案第一场雪

小班科学教案第一场雪小班科学教案第一场雪导语:冬天是一个充满了魔力的季节,它带来了冰雪的美丽和纯洁。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第一场雪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观察和探索,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雪的形成过程、特性以及与自然界的关系。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堂针对小班孩子的科学教案,帮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认识第一场雪。
一、目标和背景:1. 目标:- 学习通过观察和探索认识第一场雪的形成过程- 探索雪的特性和与自然界的关系- 培养对自然界美的认识和敬畏之心2. 背景:小班的孩子大多对雪这种天气现象感到好奇和陌生。
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可以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增加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思考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素材准备:- 换季的图片、故事书或儿童动画,以引起孩子们对雪的兴趣- 一份成活动所需的雪花模板,可用纸板或白纸剪纸制作- 大型透明容器或玻璃碗,用于放置雪花模板观察雪的融化过程- 用于模拟降雪的冰块- 拓展游戏:用真实的雪花展示给孩子们观看- 小班孩子的安全用具:帽子、手套、围巾等2. 教师准备:- 了解雪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备课,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程度,调整教案的难度和深度- 准备活动所需材料- 组织园外实地考察三、教学流程:1. 激发兴趣- 在课堂开始前,播放与雪相关的动画或故事,引起孩子们对雪的好奇心。
- 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冬天和雪的特点。
2. 单独或小组活动- 孩子们使用雪花模板剪纸,模拟制作雪花。
可以在剪纸上涂上白色粉末,增加视觉效果。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雪花的形状和结构,了解雪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 将雪花模板放置在大型透明容器中,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雪花的融化过程。
通过观察,孩子们可以理解雪是由水形成的。
3. 拓展活动- 在园外进行实地考察。
带领孩子们到户外欣赏雪景,触摸雪花,感受冰冷的触感。
教师可向孩子们介绍雪的形成过程,如雨水在寒冷的气温下冷却形成雪花等。
- 让孩子们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真实的雪花,了解雪花的多样性和美丽。
小班科学雪花目标教案设计

小班科学雪花目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雪花的形成原理、结构特点和多样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雪花的形成原理和结构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雪花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显微镜、玻璃载玻片、雪花样本、放大镜、黑色背景纸等。
2. 实验材料准备,冰块、冷冻器、放大镜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雪花,让学生描述雪花的形状和特点,引发学生对雪花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雪花的形成原理和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雪花是由水蒸气在云层中凝结形成的,每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
3. 实验操作(20分钟)。
教师将冰块放在放大镜下,让学生观察冰块表面的雪花结构,然后用显微镜观察雪花的微观结构,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4.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雪花形状和结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雪花的多样性。
5. 拓展应用(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他们是雪花,他们希望自己是什么形状的雪花,为什么。
然后让学生用纸和剪刀制作自己想象中的雪花形状。
6.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雪花的形成原理和结构特点,鼓励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观察窗外的雪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雪花的形状和特点,然后画出自己观察到的雪花形状。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践,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雪花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但是在实验操作环节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
同时,教师在讲解雪花的形成原理时,要简单易懂,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下雪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下雪了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感受一起玩雪、赏雪的快乐。
2、通过撕纸,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展。
3、通过观察,让幼儿初步了解雪花的特征。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雪花
2、趣味练习:贴雪花
3、图片:雪景
4、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活动。
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礼物,看看是什么礼物?
二、展开
1.感受雪花,欣赏优美的雪景(图片)
告诉幼儿雪是冬季才会有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雪的颜色、特征。
2.欣赏故事《冬爷爷的礼物》
提问:
(1)冬天来了,莹莹来到花园里,发现有什么变化?
(2)冬爷爷送给莹莹的礼物是什么?
(3)雪花是什么样的?
3.组织幼儿布置冬天的环境,放音乐。
(1)撕雪花: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让他们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谁撕的最小。
(2)布置雪景:洒落雪花,感受下雪的场景。
4.趣味练习:贴雪花
按照雪人身上的数字贴出相应数字的雪花。
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雪的变化,并体验和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感觉。
欣赏故事《下雪了》。
萌宝探究科学:雪花的奥秘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萌宝探究科学:雪花的奥秘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雪花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认识雪花的形状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向幼儿展示雪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雪花的形状和特点。
2. 教师讲述雪花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雪花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教学活动:1. 教师准备一些雪花形状的卡片,让幼儿触摸和观察。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雪花贴画”活动,让幼儿用小手撕下雪花形状的纸片,贴在纸上,创作出自己的雪花作品。
第二章:感受雪花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触觉感受雪花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触觉敏感性。
教学内容:1. 教师向幼儿展示雪花模型,让幼儿亲手触摸雪花,感受雪花的柔软和冰冷。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雪花在手中的变化,了解雪花融化成水的过程。
教学活动:1. 教师准备一些雪花模型,让幼儿亲手触摸和观察。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雪花融化”活动,让幼儿将雪花模型放在手心,观察雪花融化成水的过程。
第三章:制作雪花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手工活动制作雪花。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制作雪花,让幼儿学习制作雪花的方法。
2.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喜欢的雪花作品。
教学活动:1. 教师准备一些雪花模板和颜料,让幼儿用颜料填充雪花模板,制作出彩色的雪花。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雪花展示”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的雪花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喜悦。
第四章:雪花游戏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体验雪花的乐趣。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教师设计一些雪花主题的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体验雪花的乐趣。
2. 教师引导幼儿学会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雪花接力”游戏,让幼儿分成小组,将雪花模型传递给队友,最快完成传递的小组获胜。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雪花拼图”游戏,让幼儿合作拼凑出完整的雪花图案。
欢乐学科学:下雪了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欢乐学科学:下雪了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随着冬天的到来,北方的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期盼着第一场雪。
雪花纷飞、大地银装素裹,让人感受到了冬天里的瑰丽美丽。
对于幼儿园小班孩子来说,他们第一次见到雪,一定会觉得十分新奇有趣。
那么在雪花纷飞的日子里,我们该如何利用这场大自然的奇观,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和发现呢?欢乐学科学科学教案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基础知识了解雪花的形状、颜色以及由水气凝结而成的原理。
2、纯游戏环节聆听着窗外大雪纷飞的声音,老师问小朋友:“宝宝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接下来,老师可以拿出每个小朋友的手掌,两只手掌在一起揉呀揉,当两手掌完全干燥之后,再将两只手掌合在一起,在不触碰到小朋友的鼻子和嘴巴的情况下,让小朋友瞪大眼睛看看手掌上会慢慢出现的小水滴。
这样,不仅能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而且有利于他们初步了解水气凝结的过程。
3、发现环节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小朋友们观察雪花的形状和颜色。
可以拿出雪花板,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让孩子们观察到雪花的形状是六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颜色多种多样——白色、半透明、透明等等。
别忘了给孩子们提供放大镜,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般地去观察。
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么多形状和颜色相同,但却一个也没有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的雪花从哪里来的呢?孩子们可以画画、做手工等方式,呈现出他们对雪花形状和颜色的认识。
4、探究环节继续发掘孩子们对水气凝结的学习和认识,可以引导孩子们到室外,利用积雪收集雪花。
放入玻璃底的板子上,让孩子们观察雪花的完整过程。
孩子们可以尝试淡水和盐水的使用,观察是否影响雪花的形状和大小。
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制作一个目测降雪量的简易装置,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设备上方的雪花数量来算出雪的降雪量。
5、思考环节在让孩子们探究雪花形成的过程之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雪花为什么是六边形的呢?要在孩子们探究中发现答案。
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参与到创新中,尝试制造出更多形状的雪花,通过数据和实验证明哪些适合雪花的形状会使形成的雪花数量最多。
萌宝探究科学:雪花的奥秘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萌宝探究科学:雪花的奥秘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能够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篇科学教案将带领幼儿们一起探究雪花的奥秘。
一、知识准备导入:作为一年四季中的冬季,它总是让人想起雪的飘落。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究雪花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了解雪花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特点。
2.在观察中,培养幼儿的细节观察和形象思维。
3.简单了解雪的物理知识点,如气温、水汽等,培养科学素养。
4.通过实验,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了解雪花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1.在幼儿园的院子里(或者搭建实验环节的场地),让幼儿们抬头观察天空。
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白色小型的晶体,垂直落下。
那就是雪花。
请大家一起凝视着雪花,集中自己的思维,尝试让自己进入雪花的想象空间。
2.给予幼儿雪的历史文化解读,例如雪在诗歌、绘画、民俗等方面的意义。
在这种环境下,幼儿会进一步对雪花产生兴趣。
3.通过PPT和流程图,让幼儿了解雪花是如何形成的:云层中的水汽在一定温度下凝聚而出,形成形状诸异的雪花。
雪花形状有哪些?让幼儿积极想象和回答。
4.观察雪花的形态,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雪花的模样、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在观察中培养幼儿的细节观察和形象思维。
5.用显微镜观察雪花的结构,通过观察细节了解雪花的构成、分布和变化规律。
为了让幼儿观察更加清晰,可以放大屏幕。
6.教育幼儿雪的气温条件,让幼儿了解雪花形成的原理。
简单了解雪的物理知识点,如气温、水汽等,培养科学素养。
7.让幼儿制作冰柱,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提前把水放在冰箱中冷冻,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把冰块拿出,用热水加速融化过程,最终形成冰柱。
8.教育幼儿雪的作用,例如:滋润土壤、维持生态平衡、净化环境、给人们带来欢乐等。
四、教学结束通过以上科学教案,让幼儿们近距离了解到雪花的奥秘,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探究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科目:科学年级:小班(3-4岁)教学目标:1.认识雪,并了解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2.观察和体验雪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展示雪的形态和特点。
2.模拟制作雪花的实验材料。
3.真实的雪花样本供学生观察。
4.一些冬季戏雪的照片或视频素材。
5.涂鸦纸,颜料,刷子等绘画材料。
教学活动:1.导入(10分钟):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雪的形态和特点,引发学生对雪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大家知道什么是雪吗?你们见过雪吗?雪是什么样子的?”2.探究雪的特点(15分钟):2.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真实的雪花样本,引导学生用手触摸、用眼睛仔细观察雪花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2.2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组织游戏:“白茫茫的雪原”。
教师在教室里撒一些白色的洗澡球或桌子上放置一些棉花,让学生模拟在雪地上行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脚下的“雪原”是什么样子的,感受雪的柔软和冰冷。
3.雪的形成原因(20分钟):3.1通过图片或简单的动画示意图展示雪的形成原因,如:温度降低,水分子结晶等。
教师简单解释雪花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
3.2利用模拟制作雪花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水蒸气的凝结和形成雪花的过程。
3.3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雪花的形状多样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4.冬季戏雪(20分钟):4.1展示一些冬季戏雪的照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戏雪活动的兴趣。
4.2学生自由表达对冬季戏雪活动的想法和感受。
4.3分配涂鸦纸、颜料和刷子等绘画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绘画,表达对冬季戏雪的想象和喜爱之情。
5.总结与展示(10分钟):5.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5.2学生展示自由绘画作品,并口头分享自己对雪的认识和感受。
5.3教师鼓励学生彼此分享和交流,帮助大家加深对雪的理解。
教学延伸:1.制作一个小雪人,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探究雪的可塑性。
2.制作一个简易的雪花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人工制造的雪花。
《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雪,了解雪的特性。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分享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雪的定义:雪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固态降水。
2. 雪的特性:雪花形状各异,融化后变成水。
3. 雪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在冷空气中凝结成小冰晶,形成雪花,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雪花模型等。
2. 材料:水、冰箱、显微镜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雪的景象,激发幼儿对雪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雪的定义、特性和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雪的基本知识。
3. 实验:让幼儿观察水在冰箱中结冰的过程,模拟雪的形成。
4. 讨论:让幼儿分享观察到的雪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总结雪的知识,让幼儿加深对雪的认识。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雪的变化,记录下来并与父母分享。
2. 延伸: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自体验雪的特点,如堆雪人、打雪仗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雪的特点。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幼儿亲身体验雪的形成过程,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观察到的雪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幼儿对雪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分享与表达:评价幼儿在讨论环节中对雪的观察和表达,了解幼儿对雪的认识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回家后的作业,了解幼儿对雪的变化观察和分享情况。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讲解雪的形成过程时,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便于幼儿理解。
2. 在实验环节,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幼儿受伤。
3. 在讨论环节,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