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房易学六世卦及乾卦建候说辨析
建侯积算京房易学六爻法

建侯积算京房易学六爻法一、什么是建侯积算京房易学六爻法建侯积算京房易学六爻法,简称六爻法,是中国古代易学中的一种占卜方法。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易经,是一种通过六个爻辞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方法。
六爻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吉凶、卜筮婚姻、决策等方面。
二、六爻法的基本原理六爻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六个爻辞的变化进行解读,来获取未来的信息。
六爻法将六个爻辞分为阴阳两种属性,每个爻辞都有一个固定的解释。
六爻法通过对爻辞的组合和变化进行分析,来推测未来的情况。
2.1 六个爻辞的含义六个爻辞分别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
每个爻辞都代表着一种状态或者情况,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发展。
2.2 爻辞的变化六爻法中,爻辞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阳爻变阴、阴爻变阳。
阳爻变阴表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向不利的方向发展,阴爻变阳表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三、六爻法的步骤和方法六爻法的运用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
3.1 确定卜筮的目的和问题在使用六爻法进行卜筮之前,需要明确卜筮的目的和问题。
只有明确了目的和问题,才能更准确地进行卜筮和解读。
3.2 生成六个爻辞在六爻法中,可以通过投掷硬币或者使用筹码等方式来生成六个爻辞。
根据硬币的正反面或者筹码的正反面,可以确定每个爻辞的属性(阴或阳)。
3.3 解读爻辞的变化根据生成的六个爻辞,可以进行爻辞的解读。
主要包括确定每个爻辞的属性、判断爻辞的变化情况(阳爻变阴或阴爻变阳)等。
3.4 组合爻辞进行解读在解读爻辞的基础上,可以将六个爻辞进行组合,进一步解读未来的情况。
根据爻辞的属性和变化情况,可以得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结果。
四、六爻法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六爻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预测吉凶、卜筮婚姻、决策等方面。
但在使用六爻法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4.1 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六爻法是一种复杂的占卜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正确地进行解读。
真正古法六爻高层断法最后的版本-京房易法之一

真正古法六爻高层断法最后的版本-京房易法之一真正古法六爻高层断法最后的版本-京房易法之一真正古法六爻高层断法最后的版本-京房易法之二真正古法六爻高层断法最后的版本-京房易法之三真正古法六爻高层断法最后的版本-京房易法终京氏易高层断法津筏一。
古人言“大道至简”此为至理。
但能理其中繁方能解其简。
五行是阴阳升降的阶段表现,生克是阳升阴降,生克和死绝是对待和流行的关系……一通则百通,诸如卦气和生旺墓的关系,卦和地支的互化,干支作用关系在卦体之间的运用等等,看似互不相关的东西,就用一根主线将其贯通起来了,举一则可反三。
有些所谓的新派理论,祖传秘法,其实不用看其卦例,就可断其真伪。
本书秉承着正本清源的原则,寻根问祖,阐发古人本意,深入易理本质,归于技法运用。
阐其三则反其一,举其一则发其三。
讲古人未尽之言,述今人未明之法,句句一针见血,字字真金白银,一理贯通,万法归宗。
第一卷阴阳升降第一节阴阳与五行关系真谛 (9)第二节五行生克即阴阳升降 (12)第三节阴阳升降断卦要诀 (19)第四节十二辟卦升降与八宫六十四卦升降 (20)第五节十二辟卦与八宫六十四卦升降结合参断 (21)第六节阴阳升降断例 (24)第二卷卦之飞伏第一节游于上下、互与阴阳 (30)第二节世下飞伏、动下飞伏 (31)第三节伏神出与不出第三卷建侯积算第一节从世起建布于六位第二节建侯与十二辟卦的关系第三节建侯与六十四卦升降第四节六十十四卦建侯与卦身的关系第四卷无中生有第五卷卦之休囚第一节八卦旺相休囚之法第二节旺相休囚乃卦气第三节爻有生克冲八卦亦有第四节八卦旺休与八卦克冲之关系第五节爻有生旺墓绝卦亦有之第六节墓绝真假之辩第七节五行生克与十二长生之辩第六卷伏吟反吟第一节卦之反吟第二节真假反吟第三节爻之反吟第四节卦之伏吟第五节乾震辩证第七卷五星入卦第一节五星降位从世起宿第二节六神之情参合六亲第三节六神真假参合星宿第八卷动爻变化第一节阴阳进退第二节进退参合日月第九卷十六卦变第十卷卦爻关系第一节年月日时第二节月破第三节生克路线第四节爻神参合互卦第五节生克参合十二长生第六节刑合害总论第十一卷天干运用附录第一卷京房纳甲第一节乾坤生六子与纳甲原理现在对纳甲原理比较流行的看法是魏伯阳的月体纳甲说:“谓日月悬天成八卦象。
再论京房“六十律”与卦气说

事 ,以风 雨 寒 温 为 候 :各 有 占验 。”注 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孟 康 日 :分 卦 直 日之 法 ,一 爻 主 一 日,六 十 四 卦 为 三 百 六 十 日 。余 四卦 ,《震 》、《离 》、《兑 》、《坎 》,为 方 伯 监 司 之 官 。所 以 用《震 》、《离 》、《兑 》、《坎 》者 ,是 二 至 二 分 用 事 之 日,又 是 四时 各 专 王 之 气 。各 卦 主 时 ,其 占法 各 以其 日观 其 善 恶 也 。”。
再 者 ,笔 者 在 《探 文 》中 ,所 引 《汉 书 》等 语 ,亦 称
作 者 简 介 :黄黎 星 (1965 ̄ )男 ,文 学 博 士 ,福 建 师 范 大 学文 学院 、易 学研 究 所 教 授 ,福 建省 易 学研 究会 副会 长 (福 州 350007)。 收 稿 日期 :2009—11-26
一 、 关 于卦 气 说 的“六 十 卦 ”与 “六 十 四卦 ”
“卦 气 ”说 ,是 汉 《易 》象 数 学 中 一 个 重 要 的 《易 》 例 ,影 响 甚 大 。
“卦 气”说 的 象 数 模 式 中 ,“六 十 卦 ”的名 目是 否 存 在 呢 ?“六 十卦 ”与 “六 十 四卦 ”之 间 究 竟 是 什 么 关 系 呢 ?
两者之间难道就必然是下参照了卦气说的象数模式而创立六十律体系的而卦气为六十四卦的定义又不能改所以一面指责提出前汉书京房传中的六十卦当系六十四卦之误为不了解京房易学中卦气说所致一面又在引用原文时又不得不仍然使用六十四卦这不但造成了前后自相矛盾而且使自己所谓以纠正某些错解与误判成了无的放矢
建侯积算京房易学六爻法

建侯积算京房易学六爻法建侯积算京房易学六爻法目录1. 建侯积算的起源及概述2. 六爻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建侯积算中的应用4. 建侯积算的意义和局限性5. 经验分享和总结1.建侯积算的起源及概述建侯积算是一种古老的易学方法,据说始于中国古代,是将易经中的卦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方法。
它通过六爻法来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建侯积算的核心思想是“以卦明势”的观念,即通过观察一定时期内六爻的变化,推断未来的发展方向。
2.六爻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六爻法是六十四卦的核心,它将天地阴阳五行的概念与生活现象相结合,形成了六爻的六种变化。
这六种变化称为“乾、坤、艮、震、巽、坎”。
每一爻都有两种状态,称为“阳爻”和“阴爻”,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和象征。
六爻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六爻的变化来推断未来的情况。
在建侯积算中,通过将爻辞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读爻辞的含义和象征,可以推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
3.建侯积算中的应用建侯积算可以应用于诸多方面,例如决策、经营、婚姻等。
在决策方面,可以通过建侯积算来判断一个项目或计划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在经营方面,可以通过建侯积算来分析市场趋势和竞争状况;在婚姻方面,可以通过建侯积算来判断两个人是否适合结婚,以及婚后的发展和变化。
4.建侯积算的意义和局限性建侯积算作为一种古老的易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它能够教人如何观察和分析问题,提供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但是,建侯积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提供一种可能的发展趋势,无法完全预测未来的具体情况。
此外,建侯积算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其中的要领和技巧。
5.经验分享和总结在实际应用中,建侯积算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完全依赖六爻的变化来做决策。
建侯积算只是一种参考手段,它提供的信息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和判断来综合考量。
京房仙师六子卦气说[定稿]
![京房仙师六子卦气说[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0f4df19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2.png)
京房仙师六子卦气说《京房易传》”阴从午,阳从子.子午分行,子左行,午右行,左右凶吉,吉凶之道.子午分时,立春正月节在寅,坎卦初六,立秋同用.雨水正月中在丑,巽卦初六,处暑同用.惊蛰二月节在子,震卦初九,白露同用.春分二月中在亥,兑卦九四,春秋分同用.清明三月节在戍,艮卦六四,寒露同用.谷雨三月中在酉,离卦九四,霜降同用.立夏四月节在申,坎卦六四,立冬同用.小满四月中在未,巽卦六四,小雪同用.芒种五月节在午,干宫九四,大雪同用.小暑六月节在辰,艮宫初六,小寒同用.大暑六月中在卯,离宫初九,大寒同用".京氏易大部份已遗失了,留下来的资料混乱琐碎,故若要从中摸索精髓,必需从仙师八宫卦作为中心概论的出发点,从而摸索头绪,推断他如何将宇宙的一切,人事的变化归纳在八宫卦里边,现京氏六子配七十二候法是未有典籍提及如何配入,或笔者孤陋寡闻.京氏易的卦气与孟喜卦气不同.京氏以父母乾坤阴阳交而生六子,震巽坎离艮兑以此六卦配二十四节气,而六卦六爻相乘三十六爻,而六子两轮当值,六子六爻三十六爻两轮当值为七十二爻,而这七十二爻值入七十二候,俗称上下元,来表示阴阳二气之交替及描述四季的变迁,人事变动.《管子》"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然则阴阳正矣".(见图)图片附件:八宫卦新义图片附件:邵康节六十四卦圆图图片附件:卦气与人性卦气说是研究阴阳二气,升降现象,从历法来说是演绎四季转换,寒暑交替.从玄学观点来说,是演绎灾祸发生之前后,从人事来说是演绎人性善与恶,从医学角度来说是演绎人体阴阳调和,平衡,健康,所谓"察色按脉,先辨阴阳".其实实际意义应是用来描述天象运行,历法的计算.例如:最明显的是立秋日后,爽凉的天气实时可感受到,又或者立秋后西方的太阳所照射时间缩短了,正如我往常站在乘车回家的巴士站,当立秋未至时,太阳照射还热烘烘照在我的脸上,立秋后照射已不在我脸上了!这明显是阴阳升降的现象,在汉代用"卦气"这名称来着明及配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现象",这种阴消阳长道理都归纳于世间万事万物的起与终,人事,物事及灾祸所发生种种原因.他们是从历法具体地架构起来,有孟喜四正卦说,有十二消息卦,有京房六子卦气说等等等等...而他们都是各具特色,在历史上有很多珍贵的文献都已遗失,大部份都是后人从零碎资料补充上来,故有很多资料不是错失便是遗漏,甚至把原作者的创作,原意都颠倒歪曲过来.但当然要有相当资料,见识,逆推上来及寻根究底精神,才能明白种种原因.正如十二消息卦在易学历史上,大伙儿都认为是孟喜所创作,但我是否定的,此十二消息卦来源是京房所创作.因十二消息卦的创作灵魂架构是"六",而京房所有创作易的主体是以"六"作架构及阴阳起伏变化也有一定规律.孟喜易的架构没有"六"的影子及阴阳不协调,当然我今天所说主题是介绍卦气如何用,所以暂时卖个关子了.首先卦气应分三层次来看,第一.是六十四卦的卦爻阴阳升降来推测.第二.是以二十四山六十甲子七十二候的阴阳左右旋转来推测.第三.以洛书数特定运行轨迹来推测.这便是我所说的一举反三道理了!其实他们是三物一体,而坊间人们只是观测到一体,而否定其他二体,那便错了!卦气所应用范畴很广很阔,上文以略略提及了!今天我是想说说"卦气与人性".董仲舒"善恶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阴阳",朱熹又认为"天地之间,一气而矣,屈伸往来,气也.天地之间无非是气".气无非是动静,升降,浮沈,虚实此种种现象,说明对立统一性,气互相规律运动,造成气清者为善,气浊者为恶.或者举一感受性例子:当人进入绿草如茵大地时候,面前呎来一阵清风,那种心旷神怡感觉是无法形容,又例如当你进入一污浊工厂区时候,那种扑鼻的电油气味,便知晓了!而我们又如何分辨人气质清浊呢?所谓"格物致之",我们香港人有一句说话,所谓"书卷气",当人长时间与书为伍,(当然不是与他睡觉吧),自然仁义礼智信有所依据,而禀其清明.我们香港人又一句说话"通身铜臭味",当然人遭物欲所蒙蔽,视财如宝时,善性必弃诸,浊气自然禀其身.引用朱熹"天下只是善恶两端,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则又自夫刚柔善恶而推之,以言其德之异而","阳常居左,为刚,为明,为公,为义,君子之道,阴常居右,为暗,为私,为利,小人之道矣".。
京房易学六世卦及乾卦建候说辨析

京房易学六世卦及乾卦建候说辨析作者:于成宝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2期[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山东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先秦两汉易学研究”(10BLSJ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于成宝,山东青岛人,文学博士,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先秦两汉学术史。
○ 于成宝(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青岛266510)[摘要]京房八宫卦的易学体系是在易卦六位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京房通过易卦六位与人事的搭配,构建起了卦爻六世说和世应说,八宫纯卦即为各宫的六世卦或者说上世卦。
另外,关于乾宫乾卦的建候,从京房建候与积算之间的关系来看,当从卢央乾卦建甲子初爻至建己巳上爻的观点。
[关键词]京房易学;六世卦;乾卦;建候[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2-0033-02当前,关于京房易学的研究,学术界有两个分歧点:一是关于六世卦的认定问题,一是关于乾卦建候问题。
而这两个问题又缠绕在一起,梳理起来尤为困难。
笔者不揣浅陋,拟在先贤研究的基础上作一辨析,如若能就正于大方之家,则不胜感激之情。
一、京房易学六世卦的认定问题《京氏易传》卷下曰:孔子易云《易》有四易,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
[1]133此处文字,是否有讹误,未尽可知。
惠栋《易汉学》引《京房易积算法》即与上文不同:孔子易云《易》有四易,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八纯(惠栋注曰:“‘八纯’俗本作‘六世’,讹。
”)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
[2]66惠栋将“六世”改为“八纯”,或有文本的依据,或是按照自己对京房易学的理解而改之。
这说明:惠栋不认为京房易学中有六世卦,或者至少是不认可“六世”这个提法。
元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述京房易学“起月例”曰:一世卦,阴主五月,一阴在午也;阳主十一月,一阳在子也。
二世卦,阴主六月,二阴在未也;阳主十二月,二阳在丑也。
三世卦,阴主七月,三阴在申也;阳主正月,三阳在寅也。
京房易学六世卦及乾卦建候说辨析

当前 , 关于京房 易学 的研究 , 学术界有 两个分歧点 : 一是
关于六世卦的认定问题 , 一是关 于乾卦建候 问题 。而这两个
问题又缠绕在一起 , 梳 理起 来尤 为困难 。笔 者不 揣浅 陋, 拟
在先贤研究的基础上作 一辨 析 , 如若 能就正 于大 方之家 , 则
不胜感激之情。
一
[ 关键词 ] 京房易学; 六 世卦; 乾卦; 建候
[ 中图分类号] I 2 o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1 0 ( 2 0 1 4 ) 0 2 - 0 0 3 3 一 o 2
述: 朱伯 岜先生说 : “ 八宫 中的上爻 即上世 , 皆不变。 ” 其是 以 八宫 中八 纯 卦 为 各 宫 的 上 世 卦 , 此 与 胡 一 桂 之 说 正 相 反。 【 4 J l 卢央先生说 : “ 京易 中无六世卦 , 只有本 宫卦 , 本宫 卦 为八纯卦 , 以上爻为主 。 ” J l ” 此是否定 了六世卦之说 。林 忠 军先生说 “ 京房提 出‘ 六世 ’ , 而在八 宫排列 中根本 没有 ‘ 六
惠栋将 “ 六世 ” 改为“ 八纯 ” , 或有 文本 的依据 , 或是按 照 自己对京房易学的理解而改之 。这说 明 : 惠栋不 认为京房 易 学 中有六世卦 , 或者 至少 是不认 可“ 六世” 这个提法 。元胡 一
之 卦为需 , 归魂 于比 , 则 坤体 复于下矣 , 自比又七变焉 , 而 坤 体复纯 也。 ’ 八 宫排列 , 止 于五 世 , 后 为游魂 卦。 ” ∞林 先
四 世 所 主 与 四 世 卦 同。 归魂 三世 所 主 与 三世 同。 t 3 . 1
可见 , 胡一桂不用“ 六世 ” 概念 , 而是用 了“ 上世 ” 这 一提 法。需要 注意 的是 , 其 是以八宫纯卦六爻全 变所得之 卦为各
论《京氏易传》乾卦之建候

论《京氏易传》乾卦之建候作者:赵为亮来源:《人间》2016年第31期摘要:西汉易学家京房的《京氏易传》是易学史上一部很重要的著作,开后世熔阴阳五行、干支纳甲于一炉的风气之先,体系严密,影响很大。
然而,对于书中乾卦的建候问题,颇有争议,学者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本文尝试分条析构,论其是非。
最终得出乾卦建候应建上爻甲子至五爻己巳为是。
关键词:京氏易传;乾卦;建候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63-01京房易学是西汉官方易学的代表,而《京氏易传》是京房仅存著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京房在《京氏易传》中所想构建的是一个包含八宫、纳甲、飞伏、世应、建候、积算、星宿和气候分数等原则相互联系、非常严密的一个体系。
对于这个体系中乾卦的建候问题,学者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争议很大,本文尝试分条析构,论其是非。
晁说之言:“起乎世而周乎内外,参乎本数以纪月者,谓之建。
”[1](p卷下6)其意建候从世爻起建。
因《京氏易传》乾卦有“建子起潜龙,建巳至极主亢位”之言,故有学者以为乾卦建始当建初爻甲子(乾卦初爻爻辞“潜龙勿用”),而非建在世爻,其始者可溯及,晁说之言:“乾建甲子于下,坤建甲午于上”,此说与其所归纳的自世爻起建不合,自相矛盾。
黄宗羲《易学象数论》亦言:“曰建,以爻直月,从世起建,布于六位(惟乾坎从初爻起)。
乾起甲子,坤起甲午,一卦凡六月也。
”[2](p6)黄宗羲亦以为建候从世爻起建,只是乾卦和坎卦是例外,从初爻起建。
郜积意认为黄宗羲谓“从世起建”,有可商之处,他提出世卦及游归卦从世爻起建,八纯卦则不从世爻建。
他认为黄宗羲乾卦坎卦从初爻起建,是将起建干支同于世爻位干支。
[3](p21)此说不当,乾卦建始甲子,上爻为世爻纳壬戌,坎卦建始戊寅,上爻为世爻纳庚戌,并不相同。
笔者以为黄宗羲之意,当是从乾卦“建子起潜龙,建巳至极主亢位”得出乾卦建始甲子,同于初爻所纳甲子,故以此类推,坎卦建始戊寅,与初爻所纳戊寅亦同,故坎卦亦从初爻起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房易学六世卦及乾卦建候说辨析[摘要]京房八宫卦的易学体系是在易卦六位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京房通过易卦六位与人事的搭配,构建起了卦爻六世说和世应说,八宫纯卦即为各宫的六世卦或者说上世卦。
另外,关于乾宫乾卦的建候,从京房建候与积算之间的关系来看,当从卢央乾卦建甲子初爻至建己巳上爻的观点。
[关键词]京房易学;六世卦;乾卦;建候当前,关于京房易学的研究,学术界有两个分歧点:一是关于六世卦的认定问题,一是关于乾卦建候问题。
而这两个问题又缠绕在一起,梳理起来尤为困难。
笔者不揣浅陋,拟在先贤研究的基础上作一辨析,如若能就正于大方之家,则不胜感激之情。
一、京房易学六世卦的认定问题《京氏易传》卷下曰:孔子易云《易》有四易,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
[1]133此处文字,是否有讹误,未尽可知。
惠栋《易汉学》引《京房易积算法》即与上文不同:孔子易云《易》有四易,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八纯(惠栋注曰:“‘八纯’俗本作‘六世’,讹。
”)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
[2]66惠栋将“六世”改为“八纯”,或有文本的依据,或是按照自己对京房易学的理解而改之。
这说明:惠栋不认为京房易学中有六世卦,或者至少是不认可“六世”这个提法。
元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述京房易学“起月例”曰:一世卦,阴主五月,一阴在午也;阳主十一月,一阳在子也。
二世卦,阴主六月,二阴在未也;阳主十二月,二阳在丑也。
三世卦,阴主七月,三阴在申也;阳主正月,三阳在寅也。
四世卦,阴主八月,四阴在酉也;阳主二月,四阳在卯也。
五世卦,阴主九月,五阴在戌也;阳主三月,五阳在辰也。
八纯上世,阴主十月,六阴在亥也;阳主四月,六阳在巳也。
游魂四世所主与四世卦同。
归魂三世所主与三世同。
[3]可见,胡一桂不用“六世”概念,而是用了“上世”这一提法。
需要注意的是,其是以八宫纯卦六爻全变所得之卦为各宫的上世卦,即以八纯坤卦为乾宫的上世卦;以八纯乾卦为坤宫的上世爻,以此类推。
当代著名易学家对于京房易学六世卦说,亦进行了阐述:朱伯崑先生说:“八宫中的上爻即上世,皆不变。
”其是以八宫中八纯卦为各宫的上世卦,此与胡一桂之说正相反。
[4]127卢央先生说:“京易中无六世卦,只有本宫卦,本宫卦为八纯卦,以上爻为主。
”[5]117此是否定了六世卦之说。
林忠军先生说:“京房提出‘六世’,而在八宫排列中根本没有‘六世’,其实,六世是指八宫本卦,即八纯卦。
根据爻变原则,乾变上爻为坤,坤本为乾宫六世,坤变上爻为乾,乾本为坤宫六世。
以此来推,震本为巽宫六世,巽本为震宫六世。
坎本为离宫六世,离本为坎宫六世。
艮本为兑宫六世,兑本为艮宫六世。
因八卦皆为一宫之主,故多不言‘六世’。
况且,若言六世,则与本宫不符,正如宋儒张行成所言,乾宫‘若上九变,遂成纯坤,无复乾性矣。
乾之世爻上九不变,九返于四而成离,则明出地上,阳道复行,故游魂为晋,归魂于大有,则乾体复于下矣。
’坤宫‘若上六变,遂成纯乾,无复坤性矣。
坤之世爻上六不变,返于四而成坎,则云上于天,阴道复行,故游魂之卦为需,归魂于比,则坤体复于下矣,自比又七变焉,而坤体复纯也。
’八宫排列,止于五世,后为游魂卦。
”[6]79-80林先生的观点,一方面发挥胡一桂之说认为八纯卦互为相对之宫的六世卦,一方面取张行成之说,解释了六世卦在京房八宫排列中没有出现的原因。
郭彧先生的观点与林忠军先生的观点相近,其依胡一桂之说,明确提出以八纯坤卦为乾宫的六世卦,以八纯乾卦为坤宫的六世卦。
[1]18-19如此,则否定了八纯卦作为各宫的六世卦或上世卦。
可见,学者对于京房易学的六世卦说,意见不尽相同,从而又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于京房易学体系及思想的理解。
笔者认为,京房易学中的六世卦问题,须在依据于《京氏易传》文本的基础上,将其置于京房八宫卦的易学体系中理解。
京氏易学八宫卦说在形式上是以八纯卦各统八卦,充分发挥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爻位和爻变理论,通过八纯卦的六爻阴阳之变而将六十四卦分别统摄起来,从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在本质上则是在天人感应论的指导下,将人事与易卦匹配,以使周易成为推天道、明人事的工具。
《易纬·乾凿度》中有一段关于易卦六位的意义及其与人事搭配的文字:孔子曰:易有六位三才,天地人道之分际也。
三才之道,天地人也。
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法此三者,故生六位。
六位之变,阳爻者制于天也,阴爻者系于地也。
天动而施曰仁,地静而理曰义。
仁成而上,义成而下,上者专制,下者顺从,正形于人,则道德立而尊卑定矣。
此天地人道之分际也。
天地之气,必有终始,六位之设,皆由上下,故易始于一,分于二,通于三,□于四,盛于五,终于上。
初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
凡此六者,阴阳所以进退,君臣所以升降,万人所以为象则也。
[7]86-87这段文字的前半部分,本之于战国时期的《易传》阐述了易卦六位兼天地人三才之道;后半部分则从卦气的角度,将易卦六位配以人事上的意义,这当是本之于京房易学。
以《京氏易传》关于“坤宫”八卦的阐释为例:坤:宗庙居世,三公为应。
复:初九元士居世,六四诸侯见应。
临:九二大夫居世,六五至尊应上位。
泰:三公立九三为世,上六宗庙为应。
大壮:九四诸侯之世,初九元士在应。
夬:九五立世,九二大夫为应。
需:游魂立世诸侯,应初九元士。
比:归魂六三,三公居世,应上六宗庙。
可见,京房所谓的“世卦”说,就是一种爻位说,一卦六爻位的哪一爻位发挥作用,即称之为几世卦。
这种以“世”代“爻”,将先秦时期的“六位说”发展成“六世说”,而其时代思潮的意义则是将战国时期作为“哲学”的周易一变而成为作为“政治”的周易。
按照传统的说法,易卦六位分别称之为“初、二、三、四、五、上”,故京房坤宫八卦的世卦体系可依次称之为“上世卦、初世卦、二世卦、三世卦、四世卦、五世卦、游魂卦、归魂卦”。
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关于游魂卦和归魂卦,尽管京房称之为“鬼易”,但其并没有脱离世卦说的体系,也就是说六十四卦皆纳入到了京房的世卦体系中去。
如果我们将初爻居世之卦(初世卦)称之为“一世卦”的话,将上爻居世之卦(上世卦)称之为“六世卦”亦未尝不可;又因为上世卦或者说六世卦皆为八纯卦,这也是本文开头所引《京氏易传》关于论述世卦的文字或有不同表述的原因所在。
无论是哪一种表述,都是对京房严整的八宫卦易学体系的一种划分、一种表述。
一宫八卦,分为四组,一世(初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六世(上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如果我们不承认京房易学有六世卦说,就不能解释八纯卦的“居世”说以及六十四卦的“世应”说,所以笔者认为,就京房对于其八宫卦易学体系的架构来说,六世卦是不可否认的。
此是京房世卦说需要澄清的一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是否乾坤互为彼此宫中的六世卦?应该不是。
以乾宫为例,从逻辑上看,沿着卦变理论,剥卦之后变成坤卦,六爻全变,以之作为京房八宫卦中的六世卦,岂不顺理顺道?笔者认为:这看似符合逻辑,实则与京房的意图相背;而且就更深层的八宫卦理来看,也是不符合的。
就《京氏易传》中京房对于八宫卦变的论述来看,不存在也不可能有一个由“剥”变“坤”的设计:剥:故当剥道已成,阴盛不可逆。
阳息阴专,升降六爻,反为游魂,荡入晋。
晋:阴阳返复,进退不居。
精粹气纯,是为游魂。
(陆绩注:为阴极剥尽,阳道不可尽灭,故返阳道,不复本位,为游魂例入卦。
)由京房的论述、陆绩的注解以及上引张行成的阐述,都是说明了京房八宫卦的设计意图,不存在一个在一宫的体系内出现相对之卦的问题。
假设京房八宫卦隐含以坤为乾六世卦的思想,试问六世卦的坤变为游魂卦的晋,其易理是什么?这是无法说通的。
《京氏易传》于乾宫归魂卦大有曰:“乾象分荡入大有,终也。
”亦可见乾象始终流转于乾宫八卦,至归魂卦方终,可证京房八宫易学思想中不存在由剥变坤、当乾宫六世卦的思想。
京房易学以本宫八纯卦,当本宫的上世卦、或者说六世卦,自有其易理之妙。
一方面,自然解决了八宫卦体系内的六世世应问题;另一方面,八宫纯卦,代表八气(或者说八象)的盈满状态,故以最上爻主世,为一宫之祖宗,故称之为宗庙卦,之后派生七卦,皆是一个“阴阳所以进退,君臣所以升降”的过程,宗庙(即国家社稷、王权政治)始终是不动的,若以坤为乾的六世卦,是一宫之内有两宗庙了,这是不符合京房易学思想的。
总之,八宫纯卦,即为本宫之上世卦、或者说六世卦。
二、京房易学乾卦建候问题关于乾卦的建候问题,卢央先生认为乾卦建候当建甲子于初爻,其曾作过详细的阐述:乾卦为首宫首卦,甲子为干支之首。
故而建候始建甲子。
京易乾卦云:“建子起潜龙(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建巳至极主亢位(四月龙见于辰,阳极阴来,吉去凶生,用九吉)。
”《易》乾卦初九爻辞云:“潜龙勿用”,上九爻辞云:“亢龙有悔。
”故乾卦建甲子起初爻。
卦有六位,建月则六辰。
由初爻甲子,二爻乙丑,三爻丙寅,四爻丁卯,五爻戊辰,上爻己巳到亢位;建月则自十一月到四月。
如果按节气来说,是由十一月节大雪到四月中小满,因为“刚日则节气,柔日则中气”,甲子为刚日,乙巳为柔日,故十一月用大雪节,四月用小满中气。
又因“起乎世而周乎内外”,故建始应起世爻,而遍历内外基卦六爻。
问题是乾卦为本宫卦,其世爻应为上爻,即建候甲子应从上爻始,而后乙丑在初爻,丙寅在二爻,丁卯在三爻,戊辰在四爻,己巳在五爻。
可是京易强调“建子起潜龙,建巳至极主亢位”。
由于乾卦为起始卦,又建始甲子,初爻又纳甲子,故而仍应从初爻建子算起。
这里要注意卦爻纳干支与卦爻纳建候的区别。
[5]152郭彧先生亦对乾卦的建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说:乾:“建子起潜龙,建巳至极主亢位。
”建甲子至己巳,坤六世卦乾建终之位在巳,阳宫卦位在建始,乾宫纯卦建己巳至甲戌。
[1]22如果我们分析北宋的晁说之(景迂)在《京氏易传》卷末所言建候方法,则会有不同的卦位。
“起乎世而周乎内外,参乎本数以纪月者,谓之建”之说,是从八宫卦的一世卦始建,阳宫卦以初爻建始布卦,阴宫卦以上爻建终布卦,形成六十四卦的节气循环,则是“周乎内外”。
既曰“起乎世”,当是从一世卦起,而不是从卦的世爻起。
如乾卦曰“建子起潜龙”,就是从“潜龙勿用”的初爻起,到了上爻“亢龙有悔”,故有“建巳至极主亢位”之说。
[1]25-26如此,郭彧认为乾宫乾卦“建己巳至甲戌”。
按:郭彧以坤六世卦为乾,认为其建甲子初爻至己巳上爻;又以乾宫宫主之乾卦为建己巳上爻至甲戌初爻。
前面已辨,京房易学八宫卦的架构中,不存在以相对之卦为该宫六世卦的设计或思想。
且郭彧认为“起乎世”是从一世卦起,明显是理解错了,除了乾卦外,皆是从卦的世爻建起。
在晁说之的“起乎世而周乎内外,参乎本数以纪月者,谓之建”句后,还说“终之始之,极乎数而不可穷,以纪日者,谓之积算”[1]137,就《京氏易传》阐述建候和积算的文字来看,建候和积算所纳干支,亦存在严整的规律,即“终之始之”,以建候之终所纳的干支,为积算之始所纳的干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