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肺部阴影鉴别诊断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多种不同原因致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及超高热。
高热指体温超过39.1℃、ﻫ一、诊断ﻫ(一)病史询问要点详细询问病史,要注意:1、诱因:发热前2~3周内有无皮肤外伤及疖痈史;近1~3周内有无传染病疫区逗留史;1个月内有无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
皮肤外伤及疖痈就是诊断败血症得线索。
有传染病疫区逗留史,考虑急性传染病;腹部手术后发热应考虑腹腔、盆腔感染如膈下脓肿、肠间隙脓肿、空腔脏器瘘等。
ﻫ 2. 发病季节:冬春季节发病,多见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夏秋季节发病,多见于乙型脑炎、疟疾、伤寒、痢疾、中暑、3、热型: ﻫ(1)稽留热: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2)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局限性化脓性感染等。
ﻫ(3)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结核、渗出性脑膜炎、化脓性炎症等。
(4)回归热: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鼠疫热等。
ﻫ(5)波状热: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腹膜炎等。
ﻫ(6)不规则发热:见于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等、(7)消耗热:见于脓毒血症、败血症等、(8)双峰热: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4。
体温升降方式:骤升型发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输液反应等;缓升型发热见于伤寒初期、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骤降型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输液反应及服用退热药者;渐降型见于伤寒缓解期、风湿热及感染性疾病经抗生素治疗有效时。
5、伴随症状(1)发热伴寒战者,多见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及输液反应、流行性斑疹伤寒、鹦鹉热、天花、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ﻫ(2)伴咽痛,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伴咳嗽、咳痰,见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
ﻫ(3)伴胸痛者,见于肺炎、胸膜炎、心肌梗死、肺脓肿等。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上感: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鼻粘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的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
查体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针刺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2.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较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
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涂片,免疫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断。
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咳痰,鼻部症状较轻,血白细胞可升高,X 线胸片常可见肺纹理增强。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
肺部无异常体征。
胸部X线正常。
肺炎1.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失眠、心悸,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等。
X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传播。
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一般抗菌治疗无效。
2.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丝。
血白细胞计数不高,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确诊。
肺癌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炎症消退,肿瘤阴影渐趋明显,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
若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后肺部炎症不消散,或暂时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出现肺炎,应密切随访,对有吸烟史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必要时进一步做CT、MRI、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等检查。
3.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但随病程进展,咳出大量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
X线显示脓腔及气液平,易与肺炎鉴别。
4.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血栓性静脉炎、心肺疾病、创伤、手术和肿瘤等病史,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颈静脉充盈。
X线胸片示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
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MRI等检查可帮助鉴别。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多种不同原因致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及超高热。
高热指体温超过39.1℃。
一、诊断(一)病史询问要点详细询问病史,要注意:1. 诱因:发热前2~3周内有无皮肤外伤及疖痈史;近1~3周内有无传染病疫区逗留史;1个月内有无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
皮肤外伤及疖痈是诊断败血症的线索。
有传染病疫区逗留史,考虑急性传染病;腹部手术后发热应考虑腹腔、盆腔感染如膈下脓肿、肠间隙脓肿、空腔脏器瘘等。
2. 发病季节:冬春季节发病,多见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夏秋季节发病,多见于乙型脑炎、疟疾、伤寒、痢疾、中暑。
3. 热型:(1)稽留热: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2)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局限性化脓性感染等。
(3)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结核、渗出性脑膜炎、化脓性炎症等。
(4)回归热: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鼠疫热等。
(5)波状热: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腹膜炎等。
(6)不规则发热:见于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等。
(7)消耗热:见于脓毒血症、败血症等。
(8)双峰热: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4. 体温升降方式:骤升型发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输液反应等;缓升型发热见于伤寒初期、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骤降型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输液反应及服用退热药者;渐降型见于伤寒缓解期、风湿热及感染性疾病经抗生素治疗有效时。
5. 伴随症状(1)发热伴寒战者,多见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及输液反应、流行性斑疹伤寒、鹦鹉热、天花、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伴咽痛,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伴咳嗽、咳痰,见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
(3)伴胸痛者,见于肺炎、胸膜炎、心肌梗死、肺脓肿等。
(4)伴腹痛、恶心、呕吐者,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等。
各种肺炎的X线检查有何特征

各种肺炎的X线检查有何特征1.肺炎球菌肺炎: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典型的大叶实变少见。
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气道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征。
肺炎消散期,X线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块区域吸收较早,呈现“假空洞”征。
2.葡萄球菌肺炎:X线阴影的易变性是金葡菌肺炎的一个重要特征。
X线显示肺段或肺叶实变,或呈小叶样浸润,可有单个或多发的液气囊腔,形成阴影内伴有空洞和液平。
3.克雷白杆菌肺炎:X线显示肺叶或小叶实变,有多发性蜂窝状肺脓肿,叶间隙下坠。
4.军团菌肺炎:早期为单叶斑片状肺泡内浸润,继有肺叶实变,可迅速发展至多肺叶段,下叶多见,单侧或双侧,可伴少量胸腔积液。
偶有肺内空洞及脓胸形成。
5.肺炎支原体肺炎: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也有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者。
6.肺念珠菌病:(1)支气管型:双肺中、下野纹理增重。
(2)肺炎型:两肺中下野有弥漫性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亦可融合成大片肺炎阴影,边缘模糊,形态多变,还可有多发性脓肿。
少数病例伴胸膜改变。
7.病毒性肺炎:多见双肺下叶弥漫性密度均匀的小结节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少数患者可见叶性浸润或弥漫性网状结节性浸润灶。
8.厌氧菌性肺炎:双下肺底纹理增多粗乱,夹杂有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或同时伴有脓胸、胸膜积液等征象。
肺炎是由多种病源菌引起的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性病变.临床上常见,可发生于任何的人群。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阴影。
细菌性肺炎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
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极高。
多有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少数有咯血和呼吸困难;其它症状有恶心呕吐、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
病毒性肺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临床表现一般较轻。
主要症状为干咳、发热、呼吸困难、紫绀和食欲减退。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曾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发热、咳嗽、肺部阴影、心房颤动——查房选录(293)

ka 。发育正 常 ,体 质 较 弱 ,神 志清 晰 ,精 神 可 , P) 自动体 位 ,呼 吸 平稳 ,体 格 检 查 合作 。全 身 皮 肤 、 黏膜 无 黄染 、出血 点 及皮 疹 ,浅 表淋 巴结 无 肿 大 , 头颅 、五官未 见 异常 ,颈 软 ,气管 居 中 ,甲状腺 不 大 。双侧 胸廓 对称 ,双肺 叩诊 清音 ,语 颤 正常 ,双 肺 呼吸 音粗 ,右 肺下 部 可 闻及 干 哕音 ,心 界 不 大 , 心率 11次/ ,心 律 不 规 整 ,心 音 强弱 不 一 ,脉 0 分 搏 短拙 ,各瓣 膜 听 诊 区 未 闻 及 病 理 性 杂 音 。腹 平 软 ,全 腹无压 痛 及反跳 痛 ,肝 、脾 未扪 及 ,移 动性 浊音 (一) ,肠 鸣音 正 常 。 双 肾 区 无 叩 痛 。脊 柱 、 四肢 无 畸形 ,四肢 肌力 及 肌张 力正 常 ,皮肤 深 、浅 感觉 正 常 ,生 理 反射存 在 ,病 理反 射 未引 出 。
临床 表 现 为 有 发 热 、咳 嗽 、 咳 白痰 ,伴 心 悸 、胸 闷 ,无寒 战 、咯血 、胸 痛 ;② 脉搏 短 拙 ,右肺 下部 可 闻及干 哕音 ,心 律 不规 整 ,心音 强 弱不 一 ;③ 白 细胞 总 数 及 中 性 粒 细 胞 增 高 ,E R 17 m / , S m h 1
管流 空现 象 ,增 强 扫描 迂 曲扩 张 的血 管显 示 清楚 , 增 强 扫描病 灶 不均 匀 强化 。结 论 :① 右肺 下 叶 占位 性病 变 ,炎症 可 能性 大 ;②左 肺 上 叶血 管畸 形 。
同学 中部分有 上 呼吸 道感 染 ,否认 有 与肺结 核 患者
【免费下载】不明原因肺炎诊治标准及诊疗规范

不明原因肺炎诊治标准及诊疗规范一.不明原因肺炎的概念不明原因肺炎的定义①发热(腋下体温≥38℃);②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④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
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目的: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疫情处理的规范管理;及时发现SARS;及时发现其它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Unexplained Pneumonia UP 、不明原因肺炎不等于传染病、认识“UP”必须先认识普通肺炎三.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广义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CAP的临床诊断依据 :1.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有胸痛;2. 发热或者体温不升;3.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4. 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5. 胸部X线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改变,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除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外等可建立肺炎的临床诊断。
包括UP在内的社区感染特点:(1).半数以上的临床肺炎病原体不能明确。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检出率48.5%。
因此仍有部分病例靠临床诊断性治疗推断病原体可能;(2).抗生素耐药率上升;(3).非典型肺炎及阴性杆菌肺炎发病日益增加,传染性强;(4).免疫损害宿主增加。
发热伴肺部阴影鉴别诊断专家共识

病例2—中日医院
姓名:徐某某 性别:男 年龄:68岁 2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全身乏力,伴大汗,纳差、呕吐胃内容物 2次,腹泻,排水样便,1日约10余次,未测体温,无咽痛、腹痛、 肌痛,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遂来我院急诊 科就诊,测体温39摄氏度,给予头孢唑肟2g、泮托拉唑80mg、 喜炎平等药物静脉滴注治疗。第2日,患者仍有乏力,未再呕吐、 腹泻。
病例2—中日医院
既往史:3年前因“脑梗塞”住我院神经科治疗,好转后出院, 未遗留神经系统症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mg qd;住院期间发 现血糖升高,出院诊断为“糖耐量异常”,平素未监测血糖。 个人史:吸烟史50年余,1-2包/日,已戒烟4年余,家族史无特 殊。 血气分析( 2016.07.11,吸氧2L/min ):PH7.495,pCO2 24.2mmHg,pO260.0mmHg ALT 160U/L,AST 350U/L;CRE 294.7ummol/L; ESR( 2016.08.01):69mm/h; PCT 17.22ng/ml.
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嗜肺军团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卡他莫拉菌、铜绿假单胞菌
HAP 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
肺脓肿
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 菌、军团菌、奴卡菌、结核分枝杆菌、卫氏并殖吸虫、曲霉、隐球菌
检测WBC
WBC≥10×109/L多为细菌感染 但严重感染时WBC可明显降低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结核 和真菌感染时,WBC可正常、 轻度升高或降低
本共识认为
在常规显微镜下检测嗜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和(或)幼稚细胞的比例, 对鉴别感染或非感染疾病,特别是观察抗感染治疗效果仍有重要意 义,但白血病等恶性肿瘤除外。
发热伴肺部阴影的鉴别诊断流程

发热伴肺部阴影的鉴别诊断流程1. 前言发热伴肺部阴影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组合,可能涉及多种疾病。
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准确找出病因,对于及时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发热伴肺部阴影的鉴别诊断流程,并结合个人理解进行详细探讨。
2. 流程一: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在进行鉴别诊断时,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
病史询问应包括发热的起病时间、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情况,肺部阴影的出现时间、性质、症状等。
体格检查要重点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肺部听诊、触诊、叩诊等情况,还要注意寻找其他可能的体征。
3. 流程二:实验室检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
血液常规、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沉等有助于了解炎症程度。
病原学检查如血、痰、尿培养等可以帮助寻找感染源。
免疫学检查如抗体检测、免疫球蛋白测定等能够了解免疫功能情况。
4. 流程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X线胸片、CT、MRI等技术都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肺部阴影的形态、范围、密度等情况。
并结合现有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肺部阴影的病理性质。
5. 流程四:其他特殊检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特殊检查。
如支气管镜检查、胸腔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能够直接观察肺部病变的情况。
血管造影、气管造影等也可以对血管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就我个人的理解,发热伴肺部阴影的疾病较多,可能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在进行鉴别诊断时,首先需要全面了解病史和症状,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最后结合特殊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我认为,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临床经验,才能更好地进行鉴别诊断。
7. 总结对于发热伴肺部阴影的鉴别诊断流程,需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
只有全面综合这些信息,才能找出病因,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病变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
肺部感染是发热伴有肺部阴影最常见的原因 首先要分析患者的发热、肺部阴影是否由于感染导致的, 如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等。 以细菌性肺炎为例,除影像学表现的浸润性阴影是新出现 或增大外,多伴有咳嗽、咳脓性痰及肺部实变或出现干湿 性啰音,也可有意识障碍和胸痛等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 查多表现为末梢血白细胞升高和核左移、 C 反应蛋白和 降钙素原升高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但有些肺炎患者 (尤其老年人肺炎)可没有咳嗽、咳痰或白细胞升高,约 30%的患者入院时并无发热。
如白细胞≥10×109/L 多为细菌感染,但严重感染时白细 胞也可明显降低。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结核和真菌感染时可正常、轻度 升高或降低。 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中是否有较多杆状核和(或)幼稚细胞 出现,是一项简单但十分有意义的检查,但自从“血常规” 自动化测定以来受到忽视。 本共识认为,在常规显微镜下检测嗜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和 (或)幼稚细胞的比例,对鉴别感染或非感染疾病,特别是 观察抗感染治疗效果仍有重要意义,但白血病等血液恶性 肿瘤除外。
2.肺外感染引起的肺炎:并非所有肺炎均由呼吸 道吸入病原体所致,有些继发于肺外感染,如感 染性心内膜炎、皮肤软组织化脓性感染、导管相 关性感染等导致的菌血症或脓毒症,可引起血行 播散性肺炎、肺脓肿。肝脓肿、膈下脓肿等肺部 邻近器官或部位的感染也可波及肺部。临床上还 需注意隐匿部位的感染,如骨关节、鼻窦、中耳、 肠道憩室和肛周感染等导致肺炎的可能。
在病原学方面,有 50%以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临床上未能检出病原体。 在某些情况下,没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时也不能 完全排除肺炎的诊断。鉴别肺部阴影是否为新出 现或增大有时也会有困难,尤其在有慢性肺疾病、 缺少近期影像学对照的情况下。另外,非感染性 疾病如肺水肿、肺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 不张、肺栓塞、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结缔组织 疾病或血液病的肺部浸润等,同样可有发热和肺 部阴影,致使鉴别诊断困难。
(三)评估可能的病原体
由于痰、气道分泌物和血培养等结果的时滞性以及半数以 上 CAP 患者未能检出病原体,而临床抗感染治疗要求在 4~6 h 内进行。因此,在经验性治疗前应评估可能的病原 体,才能使初始治疗适当、合理、有效。临床上可根据流 行病学资料、是否存在感染某种病原体危险因素、临床表 现、影像学特点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 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城市 CAP、医院获得性肺炎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和其他肺部感染性疾 病的常见病原体见表 1。无论CAP 还是 HAP,我国与国 外报道的病原谱均有所不同。参考本地区,尤其是本医院 的流行病学资料对评估病原体更有价值。如果是肺外感染 引起的肺炎,则要参考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病毒性肺炎多见于<5 岁的儿童。常见的流感病毒或呼吸 道合胞病毒所致肺炎的 X 线胸片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 可见网状及小模糊结节影,常以双下肺为主,而 CT 上可 见支气管壁增厚,伴支气管周围及小叶中心模糊小结节影。 传染性病毒性肺炎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可从 最初的双侧淡薄磨玻璃影很快发展为类似肺水肿的双侧实 变影。 肺结核多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下叶的背段和后基底段, 病理改变的多态性,即浸润、增殖、干酪、纤维钙化病变 可同时存在,而致影像表现多样化,病变变化较慢,易形 成空洞和播散病灶。
动态监测 PCT 水平变化,还可以作为评估抗感染 治疗效果及确定抗感染治疗疗程的参考指标之一。 以 PCT 水平指导抗感染药物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使 用,可缩短疗程,降低抗感染药物的暴露率。 此外,有文献报道 PCT 水平在革兰阴性菌感染患 者比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更高,可供参考。 对于怀疑为非细菌感染的患者,可酌情选择病毒 学、真菌学、血清抗原和抗体等相关特异性检查。
4.不同病原体导致的肺部感染有其相应的临床特点,了 解这些特点有助于评估可能的病原体,进而选择合理的经 验性抗感染治疗。下述不同病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可供参 考 (1)细菌性肺炎:起病急骤,可有脓毒性休克表现,较少有 上呼吸道症状,或先有上呼吸道疾病继而急性加重(提示 病毒和细菌重叠感染);血白细胞计数>15×109/L 或 ≤6×109/L,杆状核升高;影像学有呈节段性密度增高影 或肺叶实变;血清 PCT≥0.25 μg/L。
肺部感染常见病原体
目前,呼吸道病毒在 CAP 患者的检出率增 加,这些病毒多大程度上与 CAP 有关或其 存在是否使患者更易于患细菌性肺炎仍不 清楚。临床上需注意病毒性肺炎的可能性, 尤其在特定病毒感染流行季节。 肺结核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发病 率高,常被误诊为细菌性肺炎,临床鉴别 诊断时应特别加以注意。
(2)支原体或衣原体肺炎:无上述支持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特 点,年轻人多发,可有聚集性发病,持续干咳超过 5 d以 上且没有急性加重表现;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血清 PCT≤0.1 μg/L;影像学病变可出现在上叶或双侧,间质改 变较实质病变更常见。 (3)军团菌病:临床和影像表现与肺炎链球菌肺炎或其他细 菌性肺炎相似。前驱症状为头痛、肌痛、乏力和食欲减退。 可突发高热(常有相对缓脉)、畏寒,咳嗽、呼吸困难、胸 痛。肺外症状突出,如头痛、意识障碍、嗜睡、肌肉痛、 关节痛、腹泻、恶心或呕吐。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增 多而淋巴细胞相对减少,肝肾功能损害,低钠血症和低磷 血症等。血清PCT≥0.25 μg/L,尿军团菌抗原阳性。胸部 影像学为斑片状渗出影进展到实变影,与一般细菌性肺炎 相似,可伴有胸腔积液。
2.特定的病原感染危险因素:当患者合并 相应基础疾病或有这些感染危险因素时, 在评估可能的病原体时,需把这些因素考 虑在内。
肺炎患者易感病原体的危险因素
3.根据影像学特征:一般来说,仅凭影像学表现很难明 确区分是哪种特定的病原体,但可以缩小鉴别范围,而且 个别病原体可出现相对特殊的影像学改变。 大叶性肺炎主要见于肺炎链球菌;当大叶实变伴有叶间裂 膨隆时提示有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可能;当病变表现类似 肺水肿改变时应考虑病毒性肺炎或肺孢子菌肺炎;吸入性 细菌性肺炎病灶多见于双肺下叶和近后背肺野;而病变累 及上肺叶且为双侧时,以非典型病原体及肺结核分枝杆菌 相对多见;同时出现肺空洞及胸腔积液的 CAP 则可能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肺炎和军团菌肺炎。
临床上经常会出现将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热伴肺部阴影误诊 为肺炎,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或入住 ICU 的重症患者,常 因合并肺不张、肺水肿或肺栓塞等而被误诊为肺炎,临床 误诊率约为 17%~26%。 评价 ICU 中机械通气患者用临床诊断标准及临床肺部感 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诊断肺炎 的准确性,结果发现以肺部浸润影、发热、脓性痰、外周 血白细胞升高 3 项中的 2 项作为肺诊断炎标准,其诊断的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9%和 75%;而以 CPIS 评分>6 分作为肺炎诊断标准,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则为 77%和 42%。
(四)病原学检查
1.欧美及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建议, 在门诊治疗的轻、中度 CAP 患者不必强制 性进行病原学检查,只有当初始经验治疗 无效时才考虑。住院患者则需要常规进行 呼吸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查和血培养,如果 合并有胸腔积液,则应留取胸腔积液标本 做病原学等检查。
有创性病原诊断技术仅选择性地适用于以下患者: (1)经验性治疗无效或病情仍然进展者,特别是已 经更换抗感染药物 1 次以上仍无效时; (2)怀疑特殊病原体感染,而采用常规方法获得的 呼吸道标本无法明确致病原时; (3)免疫抑制宿主罹患肺炎经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 时; (4)需要与非感染性肺部浸润性病变鉴别诊断者
发热伴肺部阴影鉴别 诊断专家共识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39(03): 169-176.
发热伴肺部阴影在临床很常见,可由感染性和非 感染性疾病中多种病因引起,因此,对于发热伴 肺部阴影的患者首先应鉴别其病因,才能采取正 确的对策。 目前临床上存在的误区是对这些患者的病因未加 区分,就不适当地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诊断性治 疗,导致耐药选择性压力增加及非感染性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延误等问题。 另一方面,适当的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明显 改善肺炎患者的预后,也可验证肺炎的诊断。
二、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思 路
(一)判断肺部感染是原发、继发及有否累及其他器官 1.原发性肺炎累及其他部位:临床上应该重视的是,肺 炎也可累及其他器官或系统,如引起胸腔积液、菌血症或 脓毒症、脑膜炎等。如肺炎并发胸腔积液,其病死率可增 加 3.4~7 倍,肺 炎 并 发 脓 毒 症 时 呼 吸 衰 竭 的 发 生 率 可 达41.4%。Henriksen 等调查 1713 例脓毒症患者, 发现其中 1077 例(62.9%)是下呼吸道感染所导致的,肺 炎并发脓毒症的病死率明显升高。因此,对于肺炎患者, 尤其是重症患者,应通过详细的体检、影像学、血培养、 胸腔积液和脑脊髓液等检查确定有否并发其他部位的感染。
由此可见,迄今尚无敏感度和特异度均理 想的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因此,对于发热 伴肺部阴影的患者,首先必须进行个体化 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及治疗不当。 除应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外, 下述感染相关指标和标志物可能对区分感 染性或非感染性肺部病变的诊断有一定帮 助。
1.外周血白细胞:
2.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肺炎时 CRP 水平比非感染性肺部疾病者明显升 高,可作为肺炎的诊断参考。 不同研究建议的诊断肺炎的 CRP 阈值有所差别, 一般认为 CRP 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 3 倍可作 为肺炎的诊断标准之一。 应特别注意, CRP 在某些非感染性病变也可升 高,如风湿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性疾病及 腹腔手术后等,应注意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