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消毒工艺方法
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厂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设施,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工艺流程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必要性、消毒工艺的类型和具体流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消毒工艺的必要性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在将污水排放入水环境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水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其次,消毒工艺还可以有效降低污水中臭味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经过消毒处理的污水能够减少恶臭气味和对水体的毒性,提高水体的环境质量。
二、消毒工艺的类型常见的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主要分为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类型。
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是通过物理手段对污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杀灭。
其中,最常用的物理消毒方式是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通过紫外线辐射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破坏,破坏其核酸结构,从而达到杀灭的效果。
相较于化学消毒,物理消毒无需加入额外的化学药剂,操作简单,对环境污染较小。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对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氯化物、臭氧、次氯酸钠等。
其中,氯化物是最常用的一种消毒剂,其能够快速杀灭微生物,并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臭味物质有一定的氧化作用。
三、消毒工艺的具体流程污水处理厂的消毒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消毒剂投加和后处理等几个环节。
1. 预处理预处理环节是消毒工艺的前提,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和悬浮物,以减少消毒剂的消耗量,并提高消毒效果。
常见的预处理方式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沉淀等。
2. 消毒剂投加消毒剂投加环节主要是将合适的消毒剂加入到预处理后的污水中,进行杀菌灭活。
在选择消毒剂时,需要考虑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安全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根据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投加量控制,并实时监测消毒效果。
3. 后处理后处理是在消毒剂投加后,对处理后的水体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去除或降低消毒剂残留和产生的副产物,确保水体的安全性。
城市污水处理的一般方法

城市污水处理的一般方法污水是城市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废水,其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
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城市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以消除有害物质并将其排放到环境中。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城市污水处理方法。
一、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主要通过物理过程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1. 滤网过滤:利用不同孔径大小的滤网,将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过滤掉。
2. 沉淀:通过沉淀池将污水中的重质悬浮物沉淀到底部,从而实现分离。
3. 气浮:利用气体产生的浮力,使悬浮物质浮到液面,然后进行刮除。
二、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主要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1. 氧化:添加氧化剂,如氯气或过氧化氢,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
2. 中和:添加中和剂,如氢氧化钠或石灰,使污水中的酸碱度达到中性。
3. 沉淀:添加沉淀剂,如铁盐或铝盐,使溶解的固体物质转化为沉淀物。
三、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主要通过利用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降解和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1. 好氧处理:利用好氧细菌,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2. 厌氧处理:利用厌氧细菌,将有机物质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3. 植物处理:利用植物的吸附和水分蒸发作用,将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吸收并转化为植物体生长所需的养分。
四、高级处理方法高级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处理对污水处理要求更高的情况,可以进一步降解和去除残留的污染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级处理方法:1. 活性炭吸附:通过将污水通过活性炭床,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有机物质和色素。
2. 膜分离:利用微孔膜或超滤膜,将污水中的溶解物质和微生物截留下来。
3. 紫外辐射:利用紫外光对污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杀灭,去除臭味和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城市的污水处理方法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的处理工艺取决于污水的性质、排放标准以及经济实际情况。
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市政污水处理是指对城市内的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和排放的过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是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目的是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去除,从而达到排放标准。
首先是污水的收集和初步处理。
污水收集可以通过下水道系统或者污水管网进行,将城市中产生的污水集中到处理厂。
在处理厂,污水经过初步处理,包括固液分离、沉淀、网格过滤等,去除大颗粒的杂质和固体废物。
接下来是主要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这包括了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过程。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或者好氧发酵等方式。
化学处理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氧化、沉淀和吸附等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混凝沉淀法、氧化法等。
物理处理则是利用物理方式将污水中的颜色、气味、浊度等进行调整和去除,例如通过过滤、膜分离等方式。
最后是污水的后处理和排放。
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的污水需要进行消毒、臭氧处理等后处理过程,确保水质符合排放标准。
然后将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等水体中,或者进行再利用和资源化利用。
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是保障城市环境和公共卫生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可以有效地降解和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保护环境,保障健康。
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

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消毒是关键步骤之一,其目的是杀灭病原菌及其他微生物,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本文将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厂常见的消毒工艺,包括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并进行比较。
氯消毒氯消毒是最为普遍和常用的消毒工艺之一。
它的优点主要是操作简单,消毒效果好,而且具有消毒杀菌的广谱性。
氯消毒使用的药剂主要是氯化钠或余氯含量很高的含氯漂白粉等。
在氯化钠投加后, chloride离子(Cl-)在水中自动分解成自由氯[Cl2],紫外线漏斗灯等设备的存在可以使氯更快地溶化在水中,继而与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反应,氯气会与微生物中的蛋白质、酶等进行化学反应,进而杀灭微生物。
氯消毒的缺点是可能会产生副产物,如致癌物质三卤甲烷和氯仿等,同时对水中的TP和NH3-N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长期使用氯消毒技术,可能会产生氯耐药菌,影响消毒效果。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新型的无害消毒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紫外线通过对水中的病菌、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破坏性作用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其消毒效果与氯消毒类似。
紫外线消毒技术具有消毒速度快、无副产物、稳定性高等优点,在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紫外线能深度透过水层,直接照射到细菌等微生物细胞中,使微生物DNA分子的氢键发生断裂,致使病毒DNA脱氧核苷酸无法合并,使得微生物无法分裂繁殖,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紫外线消毒技术的缺点是随着紫外线波长的增大,消毒效果会变得差一些。
另外,在处理含悬浮物较多的污水时,其阻挡紫外线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消毒效果下降。
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污水处理中以臭氧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氧化和分解有机物质,进而达到消毒杀菌和水质改善的功效。
臭氧消毒技术具有消毒效果好、无臭味、可降解水中有机物等优点,在处理高浓度有机物质时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臭氧消毒技术中,臭氧气体首先通过臭氧发生器制造,经过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加氧(插入式O3/reactor)和注射。
污水处理消毒

NaCl+H2O→NaOCl+ H2
四 、 臭氧消毒
1、性质: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特臭。
极不稳定
O3=O2+[O]
[O]是仅次于氟的最强的氧化剂,可杀灭病毒、芽胞 等具有顽强抵抗力的微生物。
2、制备:
以空气中的氧或制备的纯氧为原料高压放 电产生。
3、臭氧消毒工艺
➢
杀死水中的病原细菌和其他对人体健康有
害的微生物。
➢ 用于污水消毒的主要方法
➢ 向水中投加消毒剂。
液氯
பைடு நூலகம்
常用消毒剂
次氯酸钠 二氧化氯
臭氧
紫外线
二、 液氯消毒
1、液氯的主要特性
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有毒,溶于水。
2、液氯消毒原理
(1)Cl2+H2O→HOCl+H++ClHOCl → H++OCl-
HOCl、OCl-都有消毒作用,可杀灭细菌 和病原体,起主要作用的是HOCl。
3、液氯消毒工艺(P304)
4、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
水温; pH值; 接触时间; 混合程度; 污水浊度及所含干扰物质; 有效氯浓度。
三、次氯酸钠消毒
1.次氯酸钠消毒原理
NaOCl+H2O → HOCl+NaOH 利用HOCl消毒
消毒的原因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后,能去除水中不少 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但不能保证去除所有的 病原微生物——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因此 在排至水体或回用之前要进行消毒。
主要内容
一、消毒的方法 二、液氯消毒 三、次氯酸钠消毒 四、二氧化氯消毒 五、臭氧消毒 六、紫外线消毒 七、其它消毒法
几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

几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消毒工艺是污水处理厂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有效杀灭污水中的有害微生物,保障水环境的安全和人们的健康。
本文将对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常见的几种消毒工艺进行比较,包括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分析其特点、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为污水处理厂的消毒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1. 氯消毒氯消毒是目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消毒工艺。
它通过向污水中加入氯化物等氯源,生成一氯胺类物质,进行消毒杀菌。
氯消毒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 成熟稳定:氯消毒工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运行稳定可靠。
- 杀菌效果好:氯化物能够有效杀灭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有害微生物。
-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氯消毒工艺能够适应大范围的水质变化和冲击负荷。
然而,氯消毒工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对环境的影响:氯化物可能与有机物反应生成致癌物质,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 氯副产物问题:氯消毒过程中会生成一系列氯副产物,其中部分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
2.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消毒工艺。
它具有以下特点: - 无需化学药剂:紫外线消毒无需加入化学药剂,对水质无任何物质添加,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 杀菌效果好:紫外线能够高效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藻类等。
- 操作简单:紫外线消毒工艺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无需频繁更换材料。
然而,紫外线消毒工艺也存在一些限制: - 对水质要求高:紫外线对水中残留的颗粒物、浑浊度等有一定要求,需要配合前置处理工艺。
- 没有消毒剂残留:紫外线消毒工艺无法在水中留下活性物质,难以保证消毒效果的持久性。
3. 臭氧消毒臭氧消毒是一种将臭氧作为氧化剂进行消毒的工艺。
以下是臭氧消毒的特点: - 高度氧化性: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可以氧化和分解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
- 残留消毒副产物少:臭氧消毒后,不会产生较多的消毒副产物,对水环境污染较小。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指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目的。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高级处理和消毒处理等环节。
首先是预处理环节。
预处理主要是对进水的废水进行过滤和除砂,以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沉淀物。
该工序通常使用格栅、格栅分离机或压滤机等设备进行处理。
通过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后续处理环节中设备的磨损,提高处理效果。
接着是初级处理环节。
初级处理是对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沉淀和澄清处理,以去除悬浮物和悬浮油脂等。
初级处理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沉淀池和沉淀池。
在沉淀池中,由于水流速度的减慢,悬浮物和悬浮油脂会随着重力沉降到池底,形成污泥。
随后,清水经过澄清处理,以去除池底的泥沙和沉淀物,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然后是中级处理环节。
中级处理主要是对初级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氧化处理,以去除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常用的中级处理工艺有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在中级处理过程中,废水通过生物滤池或者曝气池,与微生物接触进行降解处理。
微生物通过吸附、吸收和降解等方式,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得到降解和转化。
接下来是高级处理环节。
高级处理是中级处理的进一步升级和提升。
在高级处理环节中,常采用的工艺有活性炭吸附法、深度过滤法等。
活性炭吸附法主要是通过活性炭对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进行吸附和去除。
深度过滤法则是利用滤料对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进行过滤和去除。
高级处理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废水的水质,使废水可以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要求。
最后是消毒处理环节。
消毒处理是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和病菌等。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法和氯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法是通过紫外线辐射对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杀灭。
氯消毒法则是利用氯化物对废水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的目的是确保处理后的废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并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综上所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高级处理和消毒处理等环节。
污水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标题:污水处理工艺引言概述: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将含有各种污染物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的技术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污水处理工艺在环保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污水处理工艺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一、物理处理1.1 污水初级处理:通过格栅、砂池等设备,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
1.2 污水中级处理:采用沉淀池、气浮池等设备,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浊度,提高水质。
1.3 污水高级处理:利用过滤器、吸附剂等设备,去除废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有机物。
二、化学处理2.1 调节pH值:通过加入酸碱等化学药剂,调节废水的酸碱度,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2.2 氧化还原: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或还原为无害物质。
2.3 沉淀剂处理:添加适量的沉淀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沉淀下来。
三、生物处理3.1 好氧处理: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3.2 厌氧处理: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料。
3.3 脱氮除磷:通过硝化反硝化和磷酸盐沉淀等过程,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
四、膜分离技术4.1 微滤:利用微孔滤膜,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大分子物质。
4.2 超滤:利用超滤膜,去除废水中的胶体、胶体颗粒、胶体有机物等。
4.3 逆渗透:通过逆渗透膜,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无机盐、有机物等。
五、高级氧化技术5.1 光催化氧化:利用光催化剂和紫外线,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5.2 高级氧化:采用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将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氧化为无害物质。
5.3 电化学氧化:通过电解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害物质。
总结: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工艺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膜分离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污水消毒工艺方法
一、物理消毒方法-紫外线消毒
1、紫外线消毒原理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紫外线消毒并不是杀死微生物,而是去掉其繁殖能力进行灭活。
紫外线消毒的原理主要是用紫外光摧毁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DNA或RNA),使其不能分裂复制。
除此之外,紫外线还可引起微生物其他结构的破坏。
紫外线是一种波长范围为136nm~400nm的不可见光线。
在该波段中260nm附近已被证实是杀菌效率最高的,目前生产的紫外灯的最大功率输出在253.7nm波长。
该波长输出在目前世界顶极紫外灯中已占到紫外能量的90%,总能量的30%,由于高强度、高效率的紫外C波段的存在,紫外技术已成为水消毒领域一个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技术。
2、紫外线消毒器的结构形式
1) 敞开式结构。
在敞开式UV消毒器中被消毒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经UV消毒器并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2) 封闭式结构。
封闭式UV消毒器属承压型,用金属筒体和带石英套管的紫外线灯把被消毒的水封闭起来。
3、紫外线消毒的特点
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城市污水的消毒处理中,包括低质污水、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合流管道溢流废水和再生水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法除具有不投加化学药剂、不增加水的嗅和味、不产生有毒有害的副产物、消毒速度快、效率高、设备操作较传统消毒工艺安全简单和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外,运行、管理、劳务和维修费用也低,近20年来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紫外线消毒工艺对紫外穿透率较低的水质并不适用,如未经处理或只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SS高于30mg/L的污水。
这种情况采用紫外线消毒的方式不但会增加能耗,还会造成消毒效果不好。
而对于经过二级处理的污水和再生水,紫外穿透率一般为40%~80%,采用紫外线消毒方式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紫外线消毒法不能提供剩余的消毒能力,当处理水离开反应器之后,一些被紫外线杀伤的微生物在光复活机制下会修复损伤的DNA分子,使细菌再生。
二、化学消毒方法-液氯消毒
1、液氯消毒原理
向水中加入液氯或者次氯酸盐(如NaClO)溶液消毒时,在水中发生如下反应:
Cl2+H2O=HCI+HCIO(次氯酸)ClO-+H2O =HClO + OH-HOC,lOCl-之和称作有效自由氯,其中以HOCl消毒效果最好。
排入水体时,氯会和水中的氨氮、有机氮反应生成消毒效果较差的无机氯胺和有机氯胺,称作化合氯。
总余氯是指有效自由氯和有效化合氯之和。
氯的消毒效果受接触时间、投加量、水质(含氮化合物浓度、SS浓度)、温度、pH以及控制系统的影响。
2、加氯系统
目前常用加氯系统包括加氯机、接触池、混合设备以及氯瓶等部分。
3、液氯消毒的特点
液氯使用最大的优点是价格便宜,杀菌力强,该工艺简单,技术成熟,药剂易得,投量准确,有后续消毒作用,不需要庞大的设备。
液氯消毒在各地医院、工业、民用的灭菌消毒中都有广泛应用,并且有些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液氯储存不是十分安全,容易发生泄漏,而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发现氯可与水中多种物质形成致癌或致病变的产物,致使该工艺在应用上开始受到限制。
三、化学消毒方法-臭氧消毒
1、臭氧消毒原理
臭氧(O3)是氧(O2)的同素异形体,纯净的O3常温常压下为蓝色气体。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仅次于氟),能氧化大部分有机物。
臭氧灭菌过程属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臭氧灭菌有以下三种作用:
1) 臭氧能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酶,使细菌灭活死亡。
2) 直接与细菌、病毒作用,破坏它们的细胞壁、DNA和RNA,细菌的新陈代谢受到破坏,导致死亡(DNA—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
病毒是由蛋白质包裹着一种核酸的大分子;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c.渗透胞膜组织,侵入细胞膜内作用于外膜的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细菌发生透性畸变,溶解死亡。
因此,O3能够除藻杀菌,对病毒、芽孢等生命力较强的微生物也能起到很好的灭活作用。
2、臭氧处理工艺
臭氧氧化能力强,且很不稳定,也无法储藏,因此应根据需要就地生产。
臭氧的制备一般有紫外辐射法、电化学法和电晕放电法。
目前臭氧制备占主导地位的是电晕放电法。
由臭氧发生器制备好的臭氧气体通过管道输送到密闭的臭氧接触池,与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接触反应。
反应后的气体由池顶汇集后,经收集器离开接触池,进入尾气臭氧分解器,在此剩余臭氧气体被分解成氧气排入大气中。
3、臭氧消毒的特点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既能氧化有机物,又能杀菌除色、嗅、味等特点,可氧化铁、锰等物质,通常认为它的氧化能力比氯高600~3000倍,且接触时间短,除能有效杀灭细菌以外,对各种病毒和芽胞等生命力强的生物也有很大的杀伤效果。
臭氧消毒不受污水中NH3和pH的影响,而且其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致癌物质。
四、化学消毒方法-二氧化氯消毒
1、二氧化氯消毒原理
二氧化氯在水中溶解度是氯的5倍,氧化能力是氯气的2.5倍左右,它是一种强氧化剂。
溶于水后很安全,是国际上公认的含氯消毒中唯一高效消毒剂。
二氧化氯性质不稳定,只能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现场制备。
用于水处理领域的小型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主要有两种:以氯酸钠、盐酸为原料的复合型二氧化氯发生器和以亚氯酸钠、盐酸为原料的纯二氧化氯发生器,其中前者应用最为广泛。
1) 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原理。
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以氯酸钠和盐酸制备二氧化氯为主、氯气为辅的混合气体。
反应如下:
NaClO3+2HCl=ClO2+1/2Cl2+NaCl+H2O
该反应的最佳温度为70℃,反应器采用耐温、耐腐蚀材料制造。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和氯气混合气体通过水射器投加到被处理水中。
2) 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应用。
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用于消毒时,消毒剂投加点一般在滤后,有效氯投加量一般为3~5mg/L;用于脱色或降低COD时,该复合气体投加在硫酸铝等混凝剂投加点之前效果较好,投加量应根据水质由试验确定。
2、二氧化氯的特点
二氧化氯消毒的特点是只起氧化作用,不起氯化作用,因而一般不会产生致癌物质。
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与氯气相当,但当污水中NH3N浓度较高时,耗氯量会大幅度增加,但二氧化氯由于不与NH3反应,因而其投加量并不增加。
另外,二氧化氯消毒还不受pH的干扰。
二氧化氯不稳定且具有爆炸性,因而必须在现场制造,立即使用。
制备含氯低的二氧化氯较复杂,且原料(NaClO2)的价格较其他消毒方法高,故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采用。
所以国内目前只是在一些中小型的污水处理工程中采用了二氧化氯消毒工艺。
五、几种消毒方法对比
几种消毒方式目前在国内均有运用。
由于液氯消毒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主要运
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
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二氧化氯和紫外线消毒,但由于紫外线消毒效果不稳定,且设备维护费用较高等因素,二氧化氯消毒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臭氧消毒主要运用于中水处理,具有较强的消毒效果及脱色效果,同时再辅以加氯消毒,以保证出水中余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