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3节 搜索信息(学案)
初中信息技术_第3节 搜索信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第三节《搜索信息》教学设计第二章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第三节《搜索信息》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的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加速期,作为教师应该多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来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学生已学习了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中创作作品,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小组合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第二章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第三节《搜索信息》效果分析对于本节内容,我采用微课讲授、任务驱动,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应用实例中,以培养学生应用搜索引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
整体来看,本节课的课堂效果较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搜索引擎及其使用技巧,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微课、学案、小组探究等手段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跟同伴进行交流,交换意见,互相评价,完成本节课的旅行计划。
在课堂的设计上,我对课本做了有效的处理,将课本知识都贯穿于一个旅行计划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微课设计较简单,尽管机房里没有耳机,但是微课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并不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尤其在环节二任务探究中,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第二章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第三节《搜索信息》教材分析《搜索信息》是泰山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第二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在网上浏览信息、捕获信息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为搜索信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在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上还有些欠缺,尤其是关键词的使用上,而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网上搜索、筛选有效的信息,为自己制定一个旅行计划。
同时,在上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合法获取信息。
在课堂上主要通过微课学习、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课堂任务提升、课后拓展,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第2章 第3节 第4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学案)

第4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通过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能分析推测其相关应用。
2.模型认知:构建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计算的思维模型(三段式法),理清计算的思路,灵活解答各类问题。
一、化学平衡常数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 与反应物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 ),用符号K 表示。
2.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 。
注意: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时的浓度,且不出现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
3.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 (也叫 )。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 ,反应物转化率越 ; 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 ,反应物转化率越 。
4.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在化学方程式一定的情况下,K 只受温度影响。
(1)对于可逆反应,改变外界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 (2)K 值越大,表明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 (3)K 值越大,该可逆反应的速率越快( )(4)对于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改变条件使K 值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5)化学方程式中的固态或纯液态物质的浓度不能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N 2(g)+3H 2(g)2NH 3(g) K 1=______________;12N 2(g)+32H 2(g)NH 3(g) K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H 3(g)N 2(g)+3H 2(g) K 3=______________;由K 1、K 3可知,同一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由K 1、K 2可知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12倍,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学案1

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学案高二生物备课组2008-2-20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3、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
【学习重难点】1、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自主探究】2、例题精析:〖例1〗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和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联系。
教材中指出:“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液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人的交感神经被称为应急神经,当人处于危险情境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支配皮肤、各内脏器官及内分泌腺,从而使人产生多种生理反应。
这一系列活动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故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C 〖例2〗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解析: 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喝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此时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抑制,因而不会产生渴觉。
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上升,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了。
答案:C【自我诊断】●基础题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和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C.体液调节速度较慢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2.在脊椎动物中,只有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能随环境改变而迅速发生改变。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 搜索秘技——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教案

第3课搜索秘技
——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2单元第3课《搜索秘技》。
本节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的技巧和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因特网兴趣浓厚,自主动手能力较强,但网上搜索经验个体差异较大,交流合作意识稍差,因此教学中通过加强学生之间交流合作,提升整体水平。
课堂上学生容易被网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吸引,所以在任务设计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中间穿插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老师讲解与示范,了解什么是搜索引擎及使用技巧;
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有效的获取信息及相关技巧的能力;
掌握常用的网络搜索技巧,能根据不同的需求更快的获取有效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任务驱动、学生交流、师生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体验搜索以及搜索技巧,在组内合作、交流、探究,最终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准确、快速、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体验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团队合作的能力,并分享成功的喜悦;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
教学难点:搜索技巧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采用问题解决式教法、任务驱动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

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教材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进一步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2.能力目标:(1)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基础薄弱,要提前预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讲授法、对话法、演示法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导阅读问题探讨】玩过山车的图片【讲述】过山车大家玩过吗。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
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
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问题探讨: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这个例子中,人体所做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搜索信息

《搜索信息》教学设计山东潍坊滨海开发区一中:袁伯卿
专家点评
本节课设计思路清晰,题型选择有梯度,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要求,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之间有效地互助和交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形式主要以“自主---合作---点拨”这样一个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基础知识掌握牢靠,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较高,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能够科学合理的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的反思总结过程方法灵活、扎实、有效。
课后延伸训练题量适中,题目质量好,形式灵活,体现了分层作业的原则。
教学流程图
《搜索信息》教学设计
单位:潍坊滨海开发区一中
作者:袁伯卿。
搜索信息(泰山版)

课题:搜索信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内容选自泰山版初一信息技术(上)第二章《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第3节,上网搜索信息是信息社会的公民必备的技能,作为一名中学生这也是应该要熟练操作的内容,如何借助搜索引擎快速高效地搜索到需要的信息并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信息素养。
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掌握好搜索信息的技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非常重要。
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了解搜索引擎工作的三个环节;★能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所需网页、图片、声音、动画等信息,并能筛选质量较高的信息。
★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来准确、快速地找到所需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与众不同的一些信息搜索,比如成语补充、火星上是否有水等实践,体验搜索引擎模糊查找信息的方法,并使用搜索引擎来寻找文字、图像等(可结合电子期刊制作的素材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搜索技术对信息查找效率提高的作用,并能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会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所需网页、图片、声音、动画等信息,熟悉百度的各个功能,能够筛选出质量较高的信息。
2、教学难点:百度高级搜索功能的使用。
五、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2、小组合作3、演示讲解4、探究学习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景创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百度网站吧?用过百度网站查找信息的同学请举手。
你知道百度网站是谁创办的吗?关于这个问题咱们能不能上网搜索一下?好老师来给同学们上网搜索一下。
(老师打开IE浏览器,打开百度网站,点“知道”并在文本框中输入“百度是谁创办的”回车,让学生看搜索到的最佳答案)问学生想不想学习上网搜索信息的技能?从而导入新课。
告诉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第二章的第3节搜索信息。
2、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以及课堂学习和上机操作任务:(思路:学生在机子上建好素材文件夹,便于储存素材文件。
给学生共享学习目标和任务,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从“网上邻居”打开查看或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发送到学生机)让学生对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重难点以及上机操作任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有目的性和任务性,同时不忘提醒学生学会操作技巧。
《搜索信息》参考教案2

搜索信息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信息技术3.课时:1课时二、教学课题《搜索信息》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了解搜索引擎工作的三个环节。
2.能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所需网页、图片、声音、动画等信息,并能筛选质量较高的信息。
3.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来准确、快速地找到所需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与众不同的一些信息搜索,比如成语补充、火星上是否有水等实践,体验搜索引擎模糊查找信息的方法,并使用搜索引擎来寻找文字、图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搜索技术对信息查找效率提高的作用,并能恰当地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三、教材分析本教材是泰山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第二章第三节《搜索信息》。
信息捕获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种信息的素养问题,并无专门的技术。
而我们提出使用网址收藏夹来辅助捕获信息,是就能够提高捕获信息的效率而言的。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文字、图片等各种信息;难点是如何高效准确地搜索有价值的信息。
五、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上机实践、合作探究法六、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探索学习为主,通过实施一个个的小任务,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尽量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环境,使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设计如下的教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成功体验法。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创设)主要让学生了解目前全文搜索是较流行的探索引擎技术,而它的链接数据来源是靠网络蜘蛛自动搜集的。
注意,“蜘蛛”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访问因特网、并记载相关信息的程序。
可以根据不同的环节设计一些小的情景,如以成语补充、火星探索、动画欣赏、音乐欣赏等为主题。
也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主题,如中国剪纸艺术、中国民居、人类诞生之谜等。
情景设计时注意所设计的情景的信息内容要体现“难找”的特点。
如果像“天气预报”、“时事新闻”这类在综合网站上很容易找到的信息就不宜作为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拓展:在找不到合适的信息时,可以根据搜索引擎的建议更换关键词。
操作过程:
(1)指出哪一个建议关键词是更准确的?
(2)更换关键词后,你找到的相关信息有多少条?
(3)你认为哪条信息是准确的?
3.探究:比较网页快照在链接速度、阅读形式上的不同。
操作过程:
(1)快照中的关键字如果显示?
(1)如何搜索多个关键词同时存在的情况?
(2)如果在搜索结果中去除包含另外一个关键字的条目?
教学后记
(2)搜索动画的操作是?(3)为什么会在搜索结果进行版权提示?第四环节
高级搜索
1.试分析以带引号的关键字““猜谜技巧””和“猜谜 技巧”进行搜索结果的不同。
提示:
(1)关键字有无引号在搜索时搜索的结果有何不同?
(2)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引号限制关键字?
2.研究一些高级搜索能够实现哪些条件的搜索。
提示:
(2)快照网页的网址有何特点?
(3)快照访问的速度比原网址快吗?
第二环节
搜索图像
1.必学:搜索图像
练习任务
(1)搜索中国最早文字的图片
(2)搜索世界大的湖泊的照片
操作过程:
(1)你当时找到的相关图片有多少幅?
(2)你认为哪张的质量较好?
(3)如何操作能看到原始大小的图像?
(4)如何进入到图像所在的网页?
2.拓展:
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GOOGLE地图功能或SOGOU地图功能搜索地图,可以以索漫画、墙纸等专题图片?如何搜索动态的GIF图片?
第三环节搜索其他使用或雅虎的相关搜索功能搜索你喜欢的歌曲、动画,并与同学交流搜索结果,分享喜悦。
操作过程:
(1)搜索MP3歌曲的操作是?
搜索信息
学习目标
1、能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各种信息(文字、图象、歌曲等)
2、能综合运用搜索引擎快速、准确的寻找信息
第一环节
搜索文字
1.必学:搜索网页
练习任务
(1)搜索中国最早的文字
(2)搜索中国最早的史书
(3)搜索世界大的湖泊
操作过程:
(1)你使用的搜索引擎是:
(2)你使用的关键字是:
(3)你当时搜索到几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