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综合单位线与推理公式法使用说明

广东省综合单位线与推理公式法使用说明
广东省综合单位线与推理公式法使用说明

广东省综合单位线与推理公式法使用说明

一、单位时线程序的使用:先准备以下数据:流域面积F,河长L,河流坡降J,流域所在分区和亚区(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暴雨参数(Ht、Cvt、αt)及计算频率P。计算时数据可直接输入,也可以用数据文件输入,对于第一次计算的流域,最好直接输入数据,计算完后把这些数据文件保存起来,以后计算同一流域就可用这个数据文件来输入数据,并可对此数据文件进行修改。建立或修改数据文件可用EDIT<数据文件> 数据文件中数据顺序为:①工程名称(两边要加引号);②流域面积;③河长;④坡降;⑤分区号码(用数字输入顺序号,如Ⅵ号则输入数字6);⑥亚区(输入方法同分区号码的输入一样,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⑦H6、Cv6、α6,H24、Cv24、α24,H72、Cv72、α72(注意:有些小流域按《使用手册》规定还需输入1/6小时和1小时的H、Cv、α值,数据可分几行输入)。计算机中的m1值是直接查线得到的,有时m1值要在线与线之间读出,这时可在程序运行时对计算机算的m1值作出修改,输入自己查得的值。计算频率在计算过程中输入,可反复计算不同频率而不用重新输入各参数。计算结果可直接打印出来,也可用数据文件进行保存,经过修改后再打印。用数据文件保存的结果可用(EDIT<数据文件>)查看和修改。

二、推理公式程序的使用:使用推理公式程序计算前应先准备下列数据:流域面积F,河长L,河流坡降J,流域所在分区和亚区(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汇流分区,暴雨参数(Ht、Cvt、αt)

及计算频率P。计算时数据可直接输入,也可以用数据文件输入,对于第一次计算的流域,最好直接输入数据,计算完后把这些数据文件保存起来,以后计算同一流域就可用这个数据文件来输入数据,并可对此数据文件进行修改。建立或修改数据文件可用EDIT<数据文件> 数据文件中数据顺序为:①工程名称(两边要加引号);②流域面积;③河长;④坡降;⑤汇流分区号码(输入数字:1.山区、2.高丘、3.低丘区、4.海南,分区号码用数字输入顺序号,如Ⅵ号则输入数字6);⑥亚区(输入方法同分区,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⑦H6、Cv6、α6,H24、Cv24、α24,H72、Cv72、α72(注意:有些小流域按《使用手册》规定还需输入1/6小时和1小时的H、Cv、α值,数据可分几行输入)。计算机中的m值是直接查线得到的,有时m值要在线与线之间读出,这时可在程序运行时对计算机算的m值作出修改,输入自己查得的值。计算频率在计算过程中输入,可反复计算不同频率而不用重新输入各参数。计算结果可直接打印出来,也可用数据文件进行保存,经过修改后再打印。用数据文件保存的结果可用(EDIT<数据文件>)查看和修改。

三、调洪演算说明:本调洪程序为水库自由泄流情况下的调洪演算程序。在作用调洪程序前须先用记事本编写好水库的水位~库容~泄量数据文件,数据文件名自定(在DOS下用EDIT<数据文件>编号),库容曲线数据文件中的数据顺序是:Z1 V1 q1 Z2 V2 q2 … … … Zi Vi qi Zn Vn qn -1 -1 -1 Zi ,Vi ,qi分别为水位及对应的库容和泄量,数据文件最后以三个-1作为结束标志。如果在库容

曲线数据文件中不是起调水位,起调库容和起调的水位、库容和泄量。如果在调洪时调出的水位超过了库容曲线中给出的最高水位,则程序会提示你加大库容曲线范围,这时若不加大曲线范围也能调洪,但结果可能不是很精确。

广东省综合单位线与推理公式法使用说明

广东省综合单位线与推理公式法使用说明 一、单位时线程序的使用:先准备以下数据:流域面积F,河长L,河流坡降J,流域所在分区和亚区(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暴雨参数(Ht、Cvt、αt)及计算频率P。计算时数据可直接输入,也可以用数据文件输入,对于第一次计算的流域,最好直接输入数据,计算完后把这些数据文件保存起来,以后计算同一流域就可用这个数据文件来输入数据,并可对此数据文件进行修改。建立或修改数据文件可用EDIT<数据文件> 数据文件中数据顺序为:①工程名称(两边要加引号);②流域面积;③河长;④坡降;⑤分区号码(用数字输入顺序号,如Ⅵ号则输入数字6);⑥亚区(输入方法同分区号码的输入一样,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⑦H6、Cv6、α6,H24、Cv24、α24,H72、Cv72、α72(注意:有些小流域按《使用手册》规定还需输入1/6小时和1小时的H、Cv、α值,数据可分几行输入)。计算机中的m1值是直接查线得到的,有时m1值要在线与线之间读出,这时可在程序运行时对计算机算的m1值作出修改,输入自己查得的值。计算频率在计算过程中输入,可反复计算不同频率而不用重新输入各参数。计算结果可直接打印出来,也可用数据文件进行保存,经过修改后再打印。用数据文件保存的结果可用(EDIT<数据文件>)查看和修改。 二、推理公式程序的使用:使用推理公式程序计算前应先准备下列数据:流域面积F,河长L,河流坡降J,流域所在分区和亚区(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汇流分区,暴雨参数(Ht、Cvt、αt)

及计算频率P。计算时数据可直接输入,也可以用数据文件输入,对于第一次计算的流域,最好直接输入数据,计算完后把这些数据文件保存起来,以后计算同一流域就可用这个数据文件来输入数据,并可对此数据文件进行修改。建立或修改数据文件可用EDIT<数据文件> 数据文件中数据顺序为:①工程名称(两边要加引号);②流域面积;③河长;④坡降;⑤汇流分区号码(输入数字:1.山区、2.高丘、3.低丘区、4.海南,分区号码用数字输入顺序号,如Ⅵ号则输入数字6);⑥亚区(输入方法同分区,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⑦H6、Cv6、α6,H24、Cv24、α24,H72、Cv72、α72(注意:有些小流域按《使用手册》规定还需输入1/6小时和1小时的H、Cv、α值,数据可分几行输入)。计算机中的m值是直接查线得到的,有时m值要在线与线之间读出,这时可在程序运行时对计算机算的m值作出修改,输入自己查得的值。计算频率在计算过程中输入,可反复计算不同频率而不用重新输入各参数。计算结果可直接打印出来,也可用数据文件进行保存,经过修改后再打印。用数据文件保存的结果可用(EDIT<数据文件>)查看和修改。 三、调洪演算说明:本调洪程序为水库自由泄流情况下的调洪演算程序。在作用调洪程序前须先用记事本编写好水库的水位~库容~泄量数据文件,数据文件名自定(在DOS下用EDIT<数据文件>编号),库容曲线数据文件中的数据顺序是:Z1 V1 q1 Z2 V2 q2 … … … Zi Vi qi Zn Vn qn -1 -1 -1 Zi ,Vi ,qi分别为水位及对应的库容和泄量,数据文件最后以三个-1作为结束标志。如果在库容

第三章 单位线分析计算

第三章 单位线分析计算 本章着重介绍如何由净雨量过程预报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净雨量经过流域汇流形成出口的流量过程线,流域汇流历时是降雨径流预报预见期的来源,流域汇流物理过程是编制预报方案的理论依据。 舍尔曼时段单位线 3.1.1 基本原理 舍尔曼(L. K. Sherman)于1932年提出了单位线的概念。其定义为:流域上分布均匀的1个单位净雨直接径流产流量,所形成的直接径流过程线,即为单位线,记为UH 。 1个单位净雨是指单位时段内单位净雨深。单位时段长可以任取,例如2h 、3h 、6h ,等。而单位净雨深通常取为10mm 。 而实际发生的净雨,常常不是1个时段,也不是1个单位,应用于分析单位线时,有一些假定。这些假定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 如果单位时段内净雨深不是一个单位,而是n 个,它所形成的出流过程线,总历时与UH 相同,流量则是UH 的n 倍。 (2) 如果净雨历时不是一个时段,而是m 个,则各个时段净雨所形成的出流过程之间互不干扰,出流过程的流量过程等于m 个流量过程之和。 由以上假定,净雨d r 、出流d Q 与UH 的纵坐标q 之间的关系如下: ( ∑=+-=m i i t i d t d q r Q 1 1,, (2-1) 式中:m i ,3,2,1 =,为净雨时段数。d Q 和q 的单位为s /m 3,d r 则用单位净雨深的n 倍来表示。 如果UH 已知,根据上式,可由净雨转换为出流,计算十分简便。关键是如何求得UH 。可以根据流域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出净雨及直接径流过程后,依据上式推求出UH ,为式(2-1)的逆过程。 3.1.2 单位线的推求 推求UH 是使用次洪时段净雨深及相隔为计算时段长的直接径流时序过程。

第三章 单位线分析计算

第三章 单位线分析计算 本章着重介绍如何由净雨量过程预报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净雨量经过流域汇流形成出口的流量过程线,流域汇流历时是降雨径流预报预见期的来源,流域汇流物理过程是编制预报方案的理论依据。 3.1 舍尔曼时段单位线 3.1.1 基本原理 舍尔曼(L. K. Sherman)于1932年提出了单位线的概念。其定义为:流域上分布均匀的1个单位净雨直接径流产流量,所形成的直接径流过程线,即为单位线,记为UH 。 1个单位净雨是指单位时段内单位净雨深。单位时段长可以任取,例如2h 、3h 、6h ,等。而单位净雨深通常取为10mm 。 而实际发生的净雨,常常不是1个时段,也不是1个单位,应用于分析单位线时,有一些假定。这些假定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 如果单位时段内净雨深不是一个单位,而是n 个,它所形成的出流过程线,总历时与UH 相同,流量则是UH 的n 倍。 (2) 如果净雨历时不是一个时段,而是m 个,则各个时段净雨所形成的出流过程之间互不干扰,出流过程的流量过程等于m 个流量过程之和。 由以上假定,净雨d r 、出流d Q 与UH 的纵坐标q 之间的关系如下: ∑=+-=m i i t i d t d q r Q 11,, (2-1) 式中:m i ,3,2,1Λ=,为净雨时段数。d Q 和q 的单位为s /m 3,d r 则用单位净雨

深的n 倍来表示。 如果UH 已知,根据上式,可由净雨转换为出流,计算十分简便。关键是如何求得UH 。可以根据流域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出净雨及直接径流过程后,依据上式推求出UH ,为式(2-1)的逆过程。 3.1.2 单位线的推求 推求UH 是使用次洪时段净雨深及相隔为计算时段长的直接径流时序过程。前者由次洪降雨量经过扣损后得到,后者由径流过程线分割地下水后得到。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具体问题: (1) 由扣损方案求得的次洪净雨深,常不等于过程线分割得到的实测值,为了不把扣损的误差带入汇流计算,需要将计算值改正,或谓平差。在平差前应分析误差的来源,作出较为合理的修正,以不改变原来的雨型为原则。 (2) 计算时段长t ?的确定,主要考虑峰形的控制,一般取涨洪历时的1/3~1/4,常与流域大小成正比 对于多时段净雨而言,传统的单位线分析方法有以下一些: (1) 分析法 由 ∑=+-=m i i t i d t d q r Q 11,,,得到 M 4)-(3 3)-(3 2)-(3 13,22,31,3,12,21,2,11,1,q r q r q r Q q r q r Q q r Q d d d d d d d d d ++=+== 因此,上式组成的方程组为一个多元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该代数方程组可以得到1q 、2q 的数值。最简单的解法是逐一消去法。由上面的方程组可以看出,由式(3-2),已知1,d Q 和1,d r ,解出1q :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省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手册

一、基本公式: 推理公式是无资料地区由暴雨推求洪水比较常用的方法,我省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流域面积200km 2 以下采用)。它是假定汇流时间降雨强度是均匀,并将汇形面积曲线概化为矩形,导出如下计算公式: 当τ≥c t 时,即全面汇流情况下, F R Q m τ τ 278 .0= (1) 当τ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诱导 推理公式 习题大全

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 (π+α)=cotα 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 (-α)=-cotα 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 (π-α)=-cotα 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 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 (以上k∈Z) ※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对于π/2*k 〒α(k∈Z)的三角函数值,

逻辑推理题常用的解法与解题思路

逻辑推理题常用的解法与解题思路 “逻辑思路”,主要是指遵循逻辑的四大基本规律来分析推理的思路。 【同一律思路】同一律的形式是:“甲是甲”,或“如果甲,那么甲”。它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个概念或同一个思想对象,必须保持前后一致性,亦即保持确定性。这是逻辑推理的一条重要思维规律。运用这一规律来解题,我们把它叫同一律思路。 例1. 某公安人员需查清甲、乙、丙三人谁先进办公室,三人口供如下:甲:丙第二个进去,乙第三个进去。乙:甲第三个进去,丙第一个进去。丙:甲第一个进去,乙第三个进去。三人口供每人仅对一半,究竟谁第一个进办公室? 分析(用同一律思路推理);这一类问题具有非此即彼的特点。比如甲是否是第一个进办公室只有两种可能:是或非。我们用1表示“是”,0表示“非”,则可把口供列表处理。(1)若甲第一,则依据丙的口供见左表,这个表与甲的口供仅对一半相矛盾;(2)若甲非第一,则依据丙的口供,乙第三个进去,进行列表处理如右表,与“三人口供仅对一半”相符。从而可以判定,丙最先进入办公室。这个问题也可以不列表而用同一律推理。甲的话第一句对,第二句错,则丙第二,乙不是第三,又不是第二,自然乙第一,甲第二,这个结论与丙说的话“半对半错”不符。因此,有甲的第一句错,第二句对。即乙第三个进去,丙不是第二个,自然是第一个。这个结论与乙的话“半对半错”相符:甲不是第三,丙是第一。并且这个结论与丙的话“半对半错”也相符:甲不是第一,乙是第三。在整个思维过程中,我们对三人的话“半对半错”进行了一一验证,直到都符合题目给定的条件为止。 例2. 从前一个国家里住着两种居民,一个叫宝宝族,他们永远说真话;另一个叫毛毛族,他们永远说假话。一个外地人来到这个国家,碰见三位居民,他问第一个人:“请问你是哪个民族的人?”“匹兹乌图。”那个人回答。外地人听不懂,就问其他两个人:“他说的是什么意?”第二个人回答:“他说他是宝宝族的。”第三个人回答:“他说他是毛毛族的。” 请问,第一个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第二个人和第三个人各属于哪个民族? 分析(用同一律思路思考):如果第一个人是宝宝族的,他说真话,那么他说的是“我是宝宝族的”。如果这个人是毛毛族的,他说假话,他说的还是“我是宝宝族的”。这就是说,第一个人不管是什么民族的,那句话的意思都是:“我是宝宝族的”。根据这一推理,那么第二个人回答“他说他是宝宝族的”这句话是真的,而从条件可知,说真话的是宝宝族人,因此可以判断第二个人是宝宝族人。不管第一个人是什么民族的,根据前面推理已知他说的话是“我是宝宝族的”,而第三个人回答“他说他是毛毛族的”显然是错的,而说假话的是毛毛族人,因此可以断定第三个人是毛毛族人 我们在分析本题时,始终保持了思维前后的一致性,这就是同一律思路的具体运用。 【不矛盾律思路】不矛盾律的形式是“甲不是非甲”。它的基本内容是:同一对象,在同一时间内和同一关系下,不能具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性质,它是逻辑推理的又一重要规律,运用不矛盾律来推理、思考某些问题的解答,这种思路我们把它叫做不矛盾律思路。 例1.有三个和尚,一个讲真话,一个讲假话,另外一个有时讲真话,有时讲假话。一天,一位智者遇到这三个和尚,他先问左边的那个和尚:“你旁边的是哪一位?”和尚回答说

2020年公务员行测考点:数学推理公式

2020年公务员行测考点:数学推理公式 1、分数比例形式整除 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 2、尾数法 (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 (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3、等差数列相关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 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 4、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 (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 (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 (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 (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

(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 5、行程问题 (1)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 (2)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 (3)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4)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 (5)往返相遇问题公式: 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 相遇距离B为S2) 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 二次相遇距离A为S2); 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同一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全程。 6、几何问题 (1)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常用勾股数:(3、4、5);(5、12、13);(6、8、10)。

瞬时单位线推求流域设计洪水

瞬时单位线法推求小流域设计洪水 那岳河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部,是八尺江右岸支流,发源于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团甘村,蜿蜒西北流,经良庆区大塘镇和邕宁区新江镇,最后沿着良庆区和邕宁区边界,于邕宁区蒲庙镇那岳村西北汇入八尺江。干流长 56.1km L =,平均比降 6.91J =‰,流域面积2793.19km F =。现采用瞬时单位线 法推求那岳河百年一遇洪水。 (一) 设计暴雨计算 1. 根据设计地点先从1、6、24小时H 、v C 等值线图查出相应历时的H 、v C 值(156H =,v10.34C =;693H =,v60.42C =;24115H =,v240.48C =),然后查模比系数p K 表计算各历时百年一遇暴雨(取s v 3.5C C =),具体计算见表1。 表1 暴雨频率计算表 2. 时段t ?选用1小时。因流域超过100km 2,同时流域常有暴雨中心出现,故进行面雨量计算。根据工程地点查设计暴雨时~面~深分区图,属第二区,再查 ~~T F α关系表第二区1%P 的1小时、6小时、24小时α值,并经内插得 168.2%α=,677.0%α=,2488.8%α=,列于表2第(3)行。1、6、24小时点 雨量乘以相应时段的α值,即可得到1、6、24小时面雨量,计算结果见表2第(4)行。

表2 那岳河百年一遇小时时段净雨计算表

3. 根据1、6、24小时面雨量计算暴雨指数n 值: 12679 1 1.285lg 1 1.285lg 0.57171p p p H n H =+=+= 6324171 1 1.661lg 1 1.661lg 0.67271 p p p H n H =+=+= 由n 值按暴雨公式计算2~5及7~23小时面雨量,列于表2中第(4)行。 当16t <<小时:211p n tp p H H t -=, 当624t <<小时:312424p n tp p t H H -?? = ? ?? 。 式中,ip H (i=1、24)为第i 时段的面雨量,tp H (t=2~5,7~23)为利用已知两个时间段的面雨量推求其他时段的面雨量。 4. 计算每小时的时段雨量,即相邻两时段的面雨量差,结果见表2第(5)行。 5. 根据工程地点查雨型分区图,得工程地点属四(一)区,再查广西分区综合24小时雨型表,得到八尺江流域24h 雨型分布,列于表2第(6)行。将雨型分布结合计算的每小时时段雨量,得到24小时的雨量分布情况,列于第(7)行。 6. 净雨计算 根据工程地点查产流分区图属第3区,从降雨径流相关特征参数综合表可知 m 100W =,则初始蓄水量0m 0.770mm W W ==,再查第3区降雨径流关系图,按45o外延,可得: 0m 27170100241mm R P W W =+-=+-=总,0m 01007030mm I W W =-=-= 则由初损性质第1至第4时段降雨全部消耗于初损为27mm ,第5时段再扣除3mm 后得到扣除初损后的雨量过程,见表2第(8)行。 7. 下渗计算 根据流域主要以一般山区为主,查广西壮族自治区暴雨径流查算图表编制说明表,选定产流其平均下渗率8mm/h f =,可得产流期平均入渗值,列于表2第

(完整word版)瞬时单位线

《水文预报》课程作业-瞬时单位线 姓名: 学号: 1.计算原理与方法 1.1 瞬时单位线的定义及其推求: 净雨历时无限小时的单位线就是瞬时单位线(IUH )。 可以从不同的经验与理途径确定瞬时单位线。理论方法较为精确,它建立单位线的概念模型,以一定的数学函数式表示IUH , 模型的基本构件有线性水库、线性河道等。纳希把流域模拟为n 个相同的线性水库,推导出式中K 为一个线性水库的蓄泄系数u(0,t)为瞬时单位线。 由推导得其数学表达式为:k t n e k t n k t u --Γ=1)()(1),0(,其中)!1()(-=Γn n ,当确定式 中n 和k 后,IUH 即可求得。 1.2 S 曲线: S 曲线就是单位线各时段累积流量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它由一系列单位线加在一起而构成,每一条单位线比前一条单位线滞后⊿t 小时。因为时段净雨量连续不断,则地面径流量不断累积,至某一时刻,全流域净雨量参加汇流以后,径流量就成了不变的常数,其形状如S 曲线。 2.制作方法 将查表求得的S(t)线向右平移时段ΔT ,即得图中另一S 曲线S (t-ΔT ),它代表错后ΔT 开始的持续强度为1个单位的净雨在出口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得这两条S 曲线的纵坐标差然后求得时段单位线。 计算相关式子如下: ?=t t d t u t S 0 ),0()( (1) ? ?-=?-t t t d t u t t S 0 ),0()( (2) )()(),(t t S t S t t u ?--=? (3) ),(36.0),(t t u t F t t q ??= ? (4) 3.计算实例 3.1.已知条件:n=1.8,k=6.8,F=5002 km ,h t 3=?,时段数为16并已知瞬时单位线S 曲线查用表 查用相关表可列出如下表格:

(完整版)水文水利计算习题集

项目一:年径流的分析与计算 一、填空题 1.年径流是指。2.影响年径流量的因素有和。3.对同一条河流而言,一般年径流流量系列均值从上游到下游是,变差系数值从上游到下游是。 4.流域的大小对年径流的影响主要通过流域的而影响年径流的变化。 5.为了保证设计年径流计算成果的精度和合理性,必须审查年径流资料的、、。 6.代表性是指。 7.参证变量的选择必须考虑应满足的条件是。8.偏态系数反映的是。9.某一年的年径流量与多年平均的年径流量之比称为。 二、问答题 1.年径流分析计算的任务是什么? 2.三个水文统计参数的含义及其对频率曲线的影响(画图表示)。 3.推求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时,应遵循什么原则选择代表年? 4.简述具有长期实测资料情况下,用设计代表年法推求年内分配的方法步骤? 5.缺乏实测资料时,怎样推求设计年径流量? 6.日历年度、水文年度、水利年度的涵义各是什么? 三、计算题 1.某水库坝址集水面积为 2 12500km F=,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mm H1100 =,坝址 处多年平均流量为 s m Q/ 1003 =。要求计算多年平均径流量W、径流深R、蒸发量E、 径流模数M、径流系数α。 2.已知某河流某断面的多年平均流量为100m3/s C V=0.20,C S=0.40。(1)计算十年一遇设计枯水年的年径流量。(2)计算百年一遇设计丰水年的年径流量。

3.某以发电为主的工程,已求得设计断面处年径流量的统计参数为 s m Q /0.503 , Cv=0.35,C s =2C v 。要求计算:①设计枯水年(P=90%)和设计平水年(P=50%)的设计年径流量;②根据表1中所列资料选用设计枯水代表年,推求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③根据设计平水年年内分配百分比(见表2),推求设计平水年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 3年份 月平均流量 年平均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1978~1979 29.7 13.2 60.8 62.7 39.6 59.5 44.2 21.8 10.0 7.8 22.6 17.4 1991~1992 62.8 15.8 7.8 54.4 92.5 6.8 14.9 12.7 13.0 2.0 1.5 52.7 设计枯水年 月份(月)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全年 平水代表年(%) 4.2 2.3 12.0 18.0 15.7 8.3 10.0 7.6 6.4 4.2 5.3 6.0 100 设计平水年(m 3 /s) 4.已知某站历年(1990~2001)径流资料,见表3。试用图解适线法推求该站设计频率P=10%、50%和90%的年径流量。 3 月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 1990 2.06 21.8 19.5 14.9 13.9 39.9 16.1 7.55 17.5 3.04 5.78 4.69 1991 3.76 2.14 10.2 16.1 36.4 16.4 14.2 13.4 5.91 2.41 3.67 3.53 1992 2.52 6.83 17.0 40.4 28.2 65.7 9.96 24.5 5.23 9.66 10.4 7.00 1993 6.82 3.84 15.9 17.3 38.1 90.2 17.8 5.49 4.08 3.31 7.19 2.61 1994 2.19 3.25 5.33 5.35 2.42 11.6 12.8 21.8 1.61 1.16 4.70 2.40 1995 9.02 7.42 15.2 26.8 15.3 60.8 6.87 5.45 2.09 4.28 1.67 1.22 1996 1.10 1.50 5.50 17.3 39.9 39.1 6.81 4.73 2.10 7.22 7.91 5.66 1997 4.82 7.33 7.05 24.1 26.7 39.0 17.7 4.40 4.05 3.98 2.57 3.43 1998 2.39 8.65 7.11 15.6 25.1 12.9 8.53 7.36 2.42 1.37 1.19 1.69 1999 1.45 2.37 9.70 17.5 17.2 84.5 4.51 7.09 2.88 2.72 2.27 1.88 2000 3.89 7.02 11.2 13.3 17.0 27.5 6.12 3.53 0.17 17.1 6.57 3.44 2001 5.41 5.30 19.5 31.8 54.9 38.5 19.7 6.14 21.3 26.0 7.08 1.20

推理公式法和瞬时单位线的异同

洪峰流量 1、推理公式法: ①洪峰流量(集雨面积小于2km 2) 洪峰流量按下式计算: Q s =0.278KIF 式中:Q s —洪峰流量; K —径流系数,取0.9; I —最大1h 降雨强度(mm/h ),查《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计算得5年一遇最大1h 降雨强度56.7mm ;11H K I P ?= F —集水面积(km 2),根据地形图及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 ②排水沟设计流量 过水能力按明渠恒定均匀流计算: 式中:A —过水断面面积(m 2); C —谢才系数 ;R —水力半径(R=A/X ); n —糙率,取n =0.025;—湿周;i —渠道纵坡,取0.2%。 ③洪水计算(集雨面积小于300km 2) 推理公式法基本公式: Q =0.278ψ(S /τn )F = 0.278ψi F 式中:Q —设计最大洪峰流量,m 3/s ; ψ—洪峰径流系数; i —最大平均暴雨强度,i=S/t n ; S —暴雨雨力,即最大1h 暴雨量,mm/小时; τ—流域汇流时间,小时; n —暴雨公式指数; F —流域面积,km 2。 Ri CA Q =61 1 R n C =

①确定设计流域的集雨面积F ,河道长度L 以及河道比降J ; ②由流域特征系数θ计算汇流参数m 值; 流域特征系数:4 1 31F J L ?= θ (3-1) 当θ=1~30时,204.040.0m θ?= (3-2) 当θ=30~300时,636.0092.0m θ?= (3-3) ③设计点暴雨:由暴雨等值线图确定设计流域的暴雨特征值:6/1H 、1H 、6H 、 24H 及其相应的Cv 、Cs ,并根据Cs=3.5Cv 由皮尔逊Ⅲ型频率表查出设计频率的 K p 值,算出H p ; p K H H p ?= (3-4) ④设计面暴雨:根据流域重心位置查得流域暴雨折减系数,并对暴雨折减系数进行修正; 660.94a a =修正 (3-5) 242496.0a a =修正 (3-6) ⑤计算各时段暴雨公式指数n 1、n 2、n 3以及设计频率的暴雨雨力S ; 当历时t=6~24小时范围内时:??? ? ???+=p p H H 2463 lg 661.11n (3-7) 124324-?=n P P H S (3-8) 当历时t=1~6小时范围内时:??? ? ???+=p p H H 612lg 285.11n (3-9) 1626-?=n P P H S (3-10) 当历时t=1/6~1小时范围内时:??? ? ???+=p p H H 16/11lg 285.11n (3-11) 16/11)6 1 (-?=n P P H S (3-12) ⑥假定用n 3作初试计算(如属面积很小的设计流域,亦可先用n 1作试算),算出

(完整word版)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 (修订本) 小汇水流域部分 二零零四年九月

一、基本思路 推理公式法,是最早用作根据暴雨资料间接推求设计洪水最大流量的方法之一。我国于建国后,在铁路、公路、城市和工业区防洪排洪、城市排水以及中小型水电建设等方面,都广泛使用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 本次修订小汇水面积雨洪计算公式,主要考虑了影响雨洪计算公式结构的关键性的经验关系即汇流参数地区综合经验关系以及有关 的边界条件,参照外省的类似经验关系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汇流参数m和流域几何特征值θ之间的地区综合关系m~θ,由于面积较小的小流域及特小流域中坡面汇流随着面积逐渐起主导 作用,不同θ值的流域汇流条件相对的差异较小,因而m~θ线坡度较缓;随着面积的增大,河槽汇流比重加大,汇流速度增加较快,汇流参数m增长较多,汇流m~θ线坡度较陡。所以,m~θ线是转折的。参照《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一书综合国内几个地区m~θ关系及邻近省区m~θ关系的趋势,结合我省某些自然地理分类(如Ⅰ2类)点据分布情况,我省m~θ线大约在θ=30处转折,当θ>30,m~θ线坡度较陡,即原《手册》确定的m=γθ0.73;当θ<30,m~θ线坡度较缓,如附图中所定m=γ1θ0.22。 2、确定小面积m~θ的趋势时,由于我省实测小面积资料特少,因此,除考虑点据分布外,还对我省可能出现的最小θ和m值进行估计,假定流域汇水面积为1平方公里时,对于主河道坡降很大(如

100%)的特小流域,设若干种流域形状系数,其最小的θ不小于3.0,取θ=3为应用范围的最小值。 由我省实测水文资料分析的汇流参数m值,最小值为m=0.4,原《手册》在与邻省区典型流域汇流参数比较的综合材料中,我省最小汇流参数为m=0.31~0.39,结合我省分类m~θ关系点据分布,Ⅰ2类(丘山间谷坝,强岩溶,植被差)的m值最低,其小面积的点据较多,依照其点据分布趋势,确定m~θ线在θ=30处转折后通过θ=3.0,m=0.3处,m~θ线与Ⅰ2类点据配合得还比较好,亦即在应用范围内取我省的最小汇流参数m=0.3。 如此,小汇水面积流域的m~θ关系拟定为m=γ1θ0.22。 3、鉴于其他各自然地理分类(Ⅰ1、Ⅱ1、Ⅱ2、Ⅱ3)小汇水面积流域的点据更少,同时考虑推导小汇水面积雨洪计算公式的方便,其他各自然地理分类的m~θ定为与Ⅰ2类m~θ平行的一组线,即均在θ=30处转折,m=γ1θ0.22。地区综合汇流参数的非几何特征系数γ1值综合如下表。 汇流参数γ1系数统计表

综合单位线与推理公式法使用说明)

水利水电程序集即PC1500 (广东省综合单位线与推理公式法使用说明) 一、单位时线程序的使用: 先准备以下数据:流域面积F,河长L,河流坡降J,流域所在分区和亚区(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暴雨参数(H t、C vt、αt)及计算频率P。 计算时数据可直接输入,也可以用数据文件输入,对于第一次计算的流域,最好直接输入数据,计算完后把这些数据文件保存起来,以后计算同一流域就可用这个数据文件来输入数据,并可对此数据文件进行修改。 建立或修改数据文件可用EDIT<数据文件> 数据文件中数据顺序为:①工程名称(两边要加引号);②流域面积;③河长;④坡降;⑤分区号码(用数字输入顺序号,如Ⅵ号则输入数字6);⑥亚区(输入方法同分区号码的输入一样,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⑦H6、C v6、α6,H24、C v24、α24,H72、C v72、α72(注意:有些小流域按《使用手册》规定还需输入1/6小时和1小时的H、C v、α值,数据可分几行输入)。 计算机中的m1值是直接查线得到的,有时m1值要在线与线之间读出,这时可在程序运行时对计算机算的m1值作出修改,输入自己查得的值。 计算频率在计算过程中输入,可反复计算不同频率而不用重新输入各参数。

计算结果可直接打印出来,也可用数据文件进行保存,经过修改后再打印。用数据文件保存的结果可用(EDIT<数据文件>)查看和修改。 二、推理公式程序的使用: 使用推理公式程序计算前应先准备下列数据:流域面积F,河长L,河流坡降J,流域所在分区和亚区(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汇流分区,暴雨参数(H t、C vt、αt)及计算频率P。 计算时数据可直接输入,也可以用数据文件输入,对于第一次计算的流域,最好直接输入数据,计算完后把这些数据文件保存起来,以后计算同一流域就可用这个数据文件来输入数据,并可对此数据文件进行修改。 建立或修改数据文件可用EDIT<数据文件> 数据文件中数据顺序为:①工程名称(两边要加引号);②流域面积;③河长;④坡降;⑤汇流分区号码(输入数字:1.山区、2.高丘、3.低丘区、4.海南,分区号码用数字输入顺序号,如Ⅵ号则输入数字6);⑥亚区(输入方法同分区,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⑦H6、C v6、α6,H24、C v24、α24,H72、C v72、α72(注意:有些小流域按《使用手册》规定还需输入1/6小时和1小时的H、C v、α值,数据可分几行输入)。 计算机中的m值是直接查线得到的,有时m值要在线与线之间读出,这时可在程序运行时对计算机算的m值作出修改,输入自己查得的值。

逻辑判断推理中常用的逻辑公式.

逻辑命题与推理 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对当关系推理、三段论、复合命题推理、关系推理和模态推理 可能性推理:归纳推理(枚举归纳、科学归纳)、类比推理 命题 直言命题的种类:(AEIOae) ⑴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SAP) ⑵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SEP) ⑶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SIP) ⑷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SOP) ⑸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是P(SaP) ⑹单称否定命题:某个S不是P(SeP) 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对当关系: 矛盾关系、(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 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同假。主要有三组: SAP与SO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与“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 SEP与SI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不及格”与“有些同学考试及格” SaP与SeP之间。“张三考试及格”与“张三考试不及格” 上反对关系:具有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可以同假。即要么一个是假的,要么都是假的。存在于SAP与SEP、SAP与SeP、SEP与SaP之间。 下反对关系: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是可以同真。即要么一个是真的,要么两个都是真的。存在于SIP与SOP、SeP与SIP、SaP与SOP之间。 从属关系(可推出关系):存在于SAP与SIP、SEP与SOP、SAP与SaP、SEP与SeP、SaP与SIP、SeP与SOP 六种直言命题之间存在的对当关系可以用一个六角图形来表示,“逻辑方阵图” SAP SEP SaP SeP SIP SOP 直言命题的真假包含关系

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复合命题:负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 负命题的一般公式:并非P 联言命题公式:p并且q “并且、…和…、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选言命题:相容的选言命题、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相容的选言命题公式:p或者q“或、或者…或者…、也许…也许…、可能…可能…” 【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是真的,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即可。只有当全部选言支都假时,相容的选言命题才是假的】不相容选言命题公式:要么p要么q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者…或者…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或者…二者不可兼得” 【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命题是真的,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当选言支全真或全假时,此命题为假】 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如果p,那么q“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有…、一旦…就…、假若…、只要…就…” 【有前件必然有后件。如果有前件却没有后件,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就是假的。因此,对于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只有当其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命题才假。】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只有p,才q “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 【没有前件必然没有后件。如果没有前件也有后件,这个必要假言命题为假。对于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只有当其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命题才假。】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当且仅当p,才q 【有前件必然有后件,没有前件必然没有后件。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在前件与后件等值即前件真并且后件真,或者前件假并且后件假时,命题为真,在前件与后件不等值即前真后假,或前假后真时,命题为假】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p,那么q===只有q,才p 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 模态命题:反映事物存在或发展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命题。模态命题包含“必然”、“可能”等模态词。 必然肯定命题:必然P 必然否定命题:必然非P

数学推理公式

数学推理公式 1、分数比例形式整除 (1)若 a∶b=m∶n(m 、 n 互质),则 a 是 m 的倍数, b 是 n 的倍数。(2)若 a =m/n×b,则 a =m/(m +n )×(a +b ),即 a +b 是 m +n 的倍数2、尾数法 (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 (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3、等差数列相关公式 (1)和 =(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 (2)项数 =(末项-首项)÷项数+1。从 1开始,连续的 n 个奇数相加,总和= n ×n,如:1+3+5+7=4×4=16,…… 4、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 (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 =总长÷间隔 +1,总长 =(棵树 -1)×间隔 (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 m 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 n 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 -1)与(n -1)的最大公约数+1棵; (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 =总长÷间隔,总长 =棵树×间隔(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 =总长÷间隔-1,总长 =(棵树 +1)×间隔

(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 -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 8人, n 阶方阵的总人数为 n2。 5、行程问题 (1)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 (2)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 1+速度 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 1-速度 2)×追及时间 (3)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 =(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队尾→队首:队伍长度 =(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4)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 (5)往返相遇问题公式: 1)两岸型两次相遇:S =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 A 为 S1,第二次相遇 距离 B 为 S2); 2)单岸型两次相遇:S =(3S1+S2) /2,(第一次相遇距离 A 为 S1,第二次相 遇距离 A 为 S2); 3)左右点出发:第 N 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 -1)×全程;第 N 次追上相遇, 路程差=(2N -1)×全程。 6、几何问题 (1)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常用勾股数:(3、 4、 5);(5、 12、 13);(6、 8、 10)。 (3)内角和定理:正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 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 - 2)×

浅谈江西省推理公式进行地区洪水组成计算的时间坐标

浅谈江西省推理公式进行地区洪水组成计算的时间坐标 闲逛的猪 摘要:本文针对江西省推理公式法洪水过程线采用的概化方法,分析了江西省推理公式法洪水在地区洪水组成计算中时间坐标统一的必要性,提出了根据洪峰产生时间将洪水时间坐标统一至暴雨时间坐标的方法。 关键词:推理公式;暴雨洪水;地区洪水组成;时间坐标 1 前言 洪水的地区组成是指推求设计断面受上游水库或其它工程调节影响后的设计洪水的一种简便方法。当设计断面发生设计频率的天然洪水时,通过拟定若干个以不同地区来水为主的组成方案,对每一组成方案计算上游工程所在断面和无工程控制区间洪水的峰、量,以及各断面统一时间坐标的相应洪水过程线,对工程所在断面的洪水过程线经调洪得到下游泄水过程线,再与区间洪水进行组合(必要时还应进行洪水演算),推求出设计断面的洪水过程线,从中选取可能发生又满足设计要求的成果[1]。 推理公式是小流域暴雨洪水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对于江西省范围内的暴雨洪水计算,设计流域集水面积小于30Km2,推荐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面积在30~50Km2的流域,为推理公式和瞬时单位线的过渡级,推荐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2]。对于小流域洪水地区组成,需要采用推理公式法分区计算设计洪水,再经调洪演算和洪水演算进行组成迭加计算。 2 江西省推理公式的基本方法 推理公式法计算地表径流的洪峰流量公式[1][2]为: Q=0.278h F(1)式 τ τ=0.278L (2)式 mJ Q 式中: Q—地面径流洪峰流量; h—净雨量; τ—汇流时间; F—流域面积; m—汇流参数;

L—主河长; J—加权平均坡降。 江西省推理公式法将地表径流概化为五点折腰多边形过程线,地表径流的过程线底宽T按(3)式计算[2],地表径流概化过程见表1。 T=9.67W (3)式 Q 式中: T—地表径流历时; W—地表径流总洪量; Q—地表径流洪峰; 五点概化转折点坐标 表1 地下径流产生的洪水为底宽为2T的等腰三角形,地下径流的洪峰出现在地表径流的终止点。 3 地区洪水组成计算中时间坐标统一的必要性与方法 小流域中各分区暴雨差异小,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密切相关,洪水过程线的时间坐标可统一至暴雨时间上。从(1)式和(2)式以及推理公式的基本原理,各分区的洪峰出现时间,即为τ时段最大暴雨成峰强度的结束时间[1]。因此按产生洪峰对应的暴雨时刻来推算洪水过程线的时间坐标是较合理的方法。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全国大部分省份整理修订了暴雨洪水的计算方法。部分省份的推理公式法采用了先确定洪峰发生时间、再据此计算洪水过程线的方法;如浙江省的推理公式法先确定洪峰及其发生时间,再近似采用洪峰汇流时间τ作为非洪峰段的汇流时间,从洪峰依次向前、向后逐时段采用(1)式计算洪水过程线[3][4];广东省推理公式法采用72h暴雨计算洪水,先确定洪峰的出现时间,再依次概化出主峰、主峰前、主峰后、第一天、第三天的分段过程迭加而得完整的洪水过程[5]。这些先确定洪峰发生时刻再据此推算洪水过程的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