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的关系及机制
双酚A-化学污染

双酚A及其环境污染效应摘要:双酚A,也称BPA,用来生产防碎塑料,工业上又叫作聚碳酸酯。
BPA无处不在,从矿泉水瓶、医疗器械到及食品包装的内里,都有它的身影。
每年,全世界生产2700万吨含有PBA的塑料。
但BPA也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威胁着胎儿和儿童的健康。
癌症和新陈代谢紊乱导致的肥胖也被认为与此有关。
本文主要从双酚A对人类和环境的污染来阐述的。
正文:近年来,关于外源性化学物质干扰人类和动物内分泌系统、影响健康和生殖的研究与日俱增,全球许多科学家正致力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chemicals,EEDs)方面的研究。
EEDs 的来源总的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化学物两大类。
研究证实,约有60~70 种环境化学污染物具有雌激素活性,其中就包括有双酚A。
双酚A(bisphenol A)又称BPA,学名2,2-二(4-羟基苯基)丙烷,白色晶体,其熔点是155—158℃,沸点是250-252℃,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苯酚和丙酮的重要衍生物,在巯基乙酸、含氯乙酸、氢氧化钡等催化剂或离子交换树脂存在下,由苯酚和丙酮缩合而制得,受热到180℃时分解。
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
也可用于生产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热稳定剂、橡胶防老剂、农药、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
BPA 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化学制品之一,2003 年全球BPA 的产量超过27.24 亿kg,并且每年以6%~10%的增长率增长[1]。
塑料制品的长期使用、磨损、加热以及在酸性环境下都可以促使连接BPA 单体的酯键断裂,从而导致BPA 单体的释放。
通常双酚A 通过食品和饮料进入人体内;此外, 大量的双酚A 可从垃圾渗析到周围的生态系统, 从而导致人类和野生动物环境暴露的潜在危险[2,3]。
美国疾病防控中心的人体尿液测试报告显示93%的被测人群尿液中可检测到双酚A[4],此外, 在高比例人群的体液和组织中也可检测到, 其中人体卵泡液、羊水以及脐带血、母乳中双酚A 的存在使科学家对人类的生殖和发育健康产生忧虑[5]。
肥胖与雌激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子宫的作用研究

肥胖与雌激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子宫的作用研究一、内容简述本研究旨在探讨肥胖与雌激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子宫的作用,肥胖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雌激素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激素之一,对于调节月经周期、维持骨密度、保护心血管等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肥胖与雌激素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了肥胖与雌激素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肥胖可能导致雌激素水平降低,从而影响女性生育功能和骨密度。
此外研究还发现,肥胖患者可能面临更高的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因此关注肥胖与雌激素之间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探讨肥胖与雌激素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观察了不同体重指数(BMI)的女性在摄入不同剂量雌激素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的变化。
结果表明随着雌激素剂量的增加,子宫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提示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增殖来发挥其保护作用。
本研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肥胖与雌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期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肥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外貌形象,还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肥胖与雌激素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
雌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重要激素,对于女性的生长发育、月经周期、生育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肥胖与雌激素的关系及其对子宫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研究肥胖与雌激素的关系有助于揭示肥胖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机制。
雌激素在调节脂肪代谢、促进骨骼生长和维护心血管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肥胖可能导致脂肪组织分泌过多的雌激素,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全网发布:2011-06-23 20:24 发表者:孙聪 (访问人次:2064)肥胖症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WHO早就将肥胖症定为一种疾病。
肥胖症常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集结出现。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肥胖顾问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肥胖咨询会议, 不仅重申肥胖是一类疾病, 并指出肥胖是当今全球侵蚀人类健康的流行病之一, 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999年WH0将中心性肥胖症定为代谢综合征的成分之一。
肥胖症也可作为某些疾病【如下丘脑、垂体的炎症、肿瘤、创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之一,称为继发性肥胖症。
20年来,肥胖症的患病率上升很快。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4 年报告示,30 %以上成年人是肥胖患者,且年致死人数超过40 万,并将成为未来的首位致死病因[1 ]. 在中国,近10 年间肥胖人数增加了1 亿人, 截止2002 年我国肥胖人数达到2.6 亿人[2 ] . 肥胖这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社会问题,而且亦开始影响发中国家,在中国肥胖已对公共健康形成了威胁. 故研究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已成为紧迫的课题。
肥胖症已逐渐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
一.肥胖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在日常生活中,机体靠食物供给能量,若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通过中枢神经的调节网络取得精确的平衡,则体重维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
任何能量摄入增加和(或)消耗减少均引起能量正平衡,过剩的能量便以脂肪的形式逐渐积存于体内。
因此,肥胖症是慢性能量平衡失调的结果。
与肥胖症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很多,主要由遗传因素或主要由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已知有24种以肥胖为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的孟德尔遗传病,其中,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分别有9种和10种。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确认了6种单基因突变引起的肥胖症,但这些病例很少。
完整环境荷尔蒙的危害和案例治疗方法

陪同她的朋友说夏女士曾经是美女,那她的美丽哪里去了呢?
探寻消失的美
夏女士身体明星除了问题,既然她信任我,我就得认真寻找她美丽消失的原 因。
按功能医学的原理,我们详细询问了夏女士的病史,作了功能医学问卷调查, 经过分析我们建议夏女士做体内环境激素(有环境激素接触史)、抗压力激素(有 畏寒、体虚症状)、抗氧化维生素(过早衰老)、体内全套激素(有失眠、疼痛、 肥胖症状)和氨基酸代谢(评估蛋白质代谢)等功能医学的检测。
邻苯二甲酸酯的来源与经身体代谢呈现在尿液的形式:
标示于产品卷标上 的名称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DE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 基酯(BBzP)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 己基酯(DEHP)
经身体代谢呈现在 尿液形式
邻苯二甲酸甲基酯 (MMP)
邻苯二甲酸乙基酯 (MEP)
对健康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以低水溶性和高脂溶性方式囤积在脂肪组织中,进而影响生物 体内荷尔蒙(激素)的运作。已证实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引起众多生理反应,主要 与阻断类固醇荷尔蒙功能有关。虽然少量的邻苯二甲酸酯对身体的伤害并不大, 但摄取或接触巨量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时,即可能对身体造成影响。显示多重暴 露会引发附加和协同作用,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的症状包括: 不孕、月经不规则、经前症候群、乳房纤维囊肿、多囊性卵巢症后群、乳癌、子 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癌、前列腺癌、精子数量减少、肥胖等有关。人
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培训课件

※ 肥胖的父母,其子女肥胖常见
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则子女有40%肥 胖的机率,如果父母双方皆肥胖, 子 女 可 能 肥 胖 的 机 率 升 高 至 70 % ─80%。
※ 单卵双胞胎发生肥胖的一致性高于 双卵双胞胎,这种一致性在青春期 以前约为70%,此后由于生活环境 的变化逐渐降低到30%
病因和发病机制
<18.5
18.5-24.9
25-29.9 30
<18.5
18.5-22.9
23-29.9 30
<18.5
18.5-23.9
24-27.9 28
欧洲成人根据BMI进行体重分类
分类 体重过低 正常范围 超重 肥胖前期 I 度肥胖 II 度肥胖 III 度肥胖
BMI <18.5 18.5-24.9 25 25-29.9 30-34.9 35-39.9 40
肥胖治疗目标
预防体重进一步增长 对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疾病 的管理
饮食(营养)治疗
治疗的总原则 长期的控制能量的摄入和增加
能量的消耗
肥胖症营养治疗原则
1、长期控制能量的摄入 2、增加运动促进能量消耗 3、持之以恒改变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 4、控制体重,使体重达到或接近正常
范围
肥胖治疗的目标
体重回复正常通常是不现实的, 因此不一定以它作为减重策略的最 终目标
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 皮炎、皮肤真菌感染等
一、肥胖的定义和诊断 二、肥胖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肥胖的流行病学 四、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五、肥胖预防和治疗
肥胖的预防
对象:
一般人群:全人群 高危人群:家族史、体力活动少等 肥胖者
方法:健康教育、合理平衡膳食、
体育锻炼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与女性生殖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综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双酚A与女性生殖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王璐 鹿群 王斌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Z811000017181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71715)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王璐,鹿群);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鹿群);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王斌)通讯作者:鹿群(luqun1023@sina.com)【摘要】 双酚 A(BPA)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可以结合人体内不同的激素受体,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内源激素的功能,导致诸多疾病发生。
本文就非持久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BPA对女性生殖系统的作用及生殖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对今后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双酚A(BPA); 女性; 生殖健康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人类健康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研究表明[1],天然物及合成物(如水、空气、食物、消费品等)中的化学物质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s)可通过触发不同的分子通路,干扰人体内源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及代谢过程,导致机体生殖、神经、免疫等系统内分泌功能受损,影响机体稳态及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对生物体或其子代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已有近800种EDCs被发现是全球范围内肥胖、代谢紊乱、不孕、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和激素依赖性癌症等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 2]。
目前,对EDCs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生殖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热点。
通常,EDCs要么是持久性的,在组织中堆积(如有机氯化合物);要么是非持久性的,在体内快速代谢和排泄,如双酚A(bisphenolA,BPA)、邻苯二甲酸盐等[1]。
近年来,有关非持久性EDCs与人类生殖健康关系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本文现就其中研究较多的双酚A对女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概述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WHO)则将肥胖定义为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
作为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早在1948年就被WHO列入疾病分类名单(ICD编码E66),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已达到流行的程度。
在2005年WHO工作报告中估计全球大约有16亿成人(15岁以上)超重,肥胖的成人至少有4亿。
同时WHO预计到2015年,全球成年人口中将有23亿人超重,7亿人口达到肥胖水平。
资料还显示2005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至少有2000万人肥胖。
肥胖不仅发生在高收入国家,在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国家(尤其是在城市)超重和肥胖人口的增加更加引人瞩目。
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危害在于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而且随着体重指数(BMI)的上升这些危险呈上升趋势。
与BMI增加有关的主要慢性疾病包括:(1)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脑卒中,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头号致死原因,每年有l700万人因上述疾病死亡。
(2)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流行性疾病。
WHO估计在未来10年中,由于糖尿病导致的死亡将增加50%。
(3)肌肉骨骼疾病:尤其是骨关节炎。
(4)某些癌症: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结肠癌的发病与肥胖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着疾病的“双重负担”:即在面临感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挑战的同时,也正在经历诸如肥胖和超重等慢性疾病危险因素迅速增加的窘境,这种现象在城市尤为突出。
营养不良和肥胖同时存在于一个国家、一个社区甚至于同一个家庭的现象并不少见。
这种疾病双重负担常常表现为出生前或者婴幼儿期间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继而暴露于富含高脂高热量而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食物以及缺乏体力活动的环境中,现有的证据表明上述过程是促使青春期或成年期肥胖和发生多种疾病的原因。
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基本原因是摄入和消耗的能量不平衡,肥胖症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随着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简称EDCs)已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
而EDCs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EDCs的特点及其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并探讨如何预防和管理这一问题。
什么是内分泌干扰物?内分泌干扰物是能够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合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和清除物质的过程,从而干扰激素在体内的生理作用。
内分泌系统是机体内一个高度复杂的调节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靶器官轴和周围组织细胞产生的局部激素,该系统对正常生长发育、生殖和代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EDCs的分类EDCs种类繁多,包括化学品、农药、药物残留、塑化剂、有机污染物、金属离子和复合物等。
这些物质可以被广泛地分布在环境中,或者直接进入人体,比如饮食、呼吸、接触皮肤等方式。
此外,EDCs也可通过生物富集的方式,从环境中进入食物链。
例如,如果一个动物被暴露在EDCs污染的环境中,那么污染物质就会积累在这个动物的体内,当其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时,EDCs就会从这个动物传递到其他动物的体内。
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EDCs的干扰作用范围广泛,可以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更为明显。
健康问题包括生殖和发育问题、代谢和肥胖问题、心血管疾病、甲状腺问题和癌症等。
生殖和发育问题EDCs可能对人类的生殖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对男性而言,暴露于高水平的EDCs可能影响睾丸功能,导致降低的精子质量和数量等问题;对女性而言,暴露于EDCs可能导致卵巢功能减退和月经异常。
胎儿在怀孕期间曝露在EDCs中会增加生殖系统异常、低出生体重、早产等风险,这些风险会持续到成年后。
代谢和肥胖问题EDCs也可能对体重和代谢健康造成影响。
EDCs可以干扰甲状腺和胰岛素等内分泌腺,从而影响葡萄糖和脂肪的代谢,导致肥胖和代谢紊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医学2017年8月第46卷第24期 ・综 述・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7.24.037 肥胖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的关系及机制
李文梅,俞捷,杨静综述,许洁△审校 (遵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贵州遵义563099)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雌激素;肥胖;脂肪细胞 [中图法分类号] R99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348(2017)24—3425—03
肥胖是机体能量失衡导致脂肪过度积聚为重要特征的一 种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脂肪细胞数量异常增加和体积异常增 大。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遗传因素、不合理的饮食和生 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主要病因,肥胖症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 同影响的复杂性疾病,其机制和确切原因并未阐明。环境内分 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指干扰体 内稳态调节、繁殖、发育行为及相关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 合、作用或消除的外源化学物质[1],具有亲脂性、不易降解、残 留期长等特点,可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放大作用造成体内富 集致毒性。近年来EDCs导致肥胖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提 出了“环境致肥因子”假说解释这一现象。国内外研究得到证 实,EDCs与肥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双酚 A(bisphenol A,BPA)、二嗯英(tetrachlordibenzo—P—dioxin,TC— DD)、壬基酚(nonylphenol,NP)、三丁基锡(TBT)。本文就 EDCs对肥胖发病可能存在潜在机制进行综述,为肥胖病的预 防控制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医学参考。 1 EDCs来源、分类及暴露特性 EDCs种类多且复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化 合物两大类。EDCs表现出拟雌激素作用又称为环境雌激素 (EEDs),能够影响正常机体内分泌系统,使脂代谢和糖代谢功 能异常导致肥胖。EDCs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主要作为乳化剂 应用于工业日用洗涤剂、农药、医药、化妆品、造纸、石油开采等 数十个行业中L2]。主要包括BPA、NP、邻苯二甲酸酯 (phthalates,PAEs)、二嗯英TCDD及类似物、多氯联苯(poly— chorinated biphenyls,PCB)、已烯雌酚(diethylsti1bestrol, DES)、三丁基锡(TBT)、重金属等。EDCs分布广泛且具有亲 脂性特性,易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等方式进入体内,在人 体内蓄积致毒性。 2 EDCs暴露与肥胖病发病人群流行病学资料 低剂量暴露即可干扰内分泌系统,进而诱导超重和肥胖的 发生[3]。BPA、PAEs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以在美国几乎所 有年龄组人群的脂肪、血液和尿液里被检测到[4]。在生长发育 窗口关键阶段,由于正在发育的机体内分泌系统尚缺乏反馈机 制,或因为幼体的激素受体分辨能力低,靶器官对EDCs的作 用敏感,持续到成年期均表现为体质量超重[c],特别是宫内和 哺乳期两个时期联合暴露更易诱导肥胖的产生_6 ;产前暴露于 EDCs可增加儿童肥胖风险_7];妊娠早期多溴联苯醚的母体血 清浓度可能会改变孩子腰围和身体脂肪百分比等人体测量[7]。 Trasande等_8 研究结果发现,尿中BPA浓度与儿童青少年肥 3425 胖密切相关,尿中BPA浓度大于或等于1.5 ng/mL的儿童青 少年肥胖风险比BPA浓度小于1.5 ng/mL的儿童青少年增 大2.57倍。近年来,肥胖人数一直居于高位,肥胖率也在大幅 度增加。2015年,wH0年发布自1980年以来,世界肥胖症人 数增长了近一倍;2014年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超过19 亿人超体质量,占总人数的39 ,其中有6亿人肥胖,占总人 数的13 ;2013年4 200万5岁以下儿童超体质量或者肥胖。 3 EDCs致肥胖的动物实验 郭素珍等对将幼龄非洲爪蟾置于浓度分别为50、100 ng/ L的氯化TBT溶液中,实验组体质量、体长、躯体面积和脂肪 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在暴露3个月时,对100 ng/L组肝脏做冰 冻切片的脂质染色发现脂肪积累面积比对照组增加了1.7倍。 在子宫内的小鼠低剂量的BPA的暴露与体质量增加和体质量 出生后增加相关。孕小鼠用4-NP(0.05、0.25、0.50 mg/kg)灌 胃从妊娠后第12天给药,直到泌乳的第7天。在6O d称其体 质量和肝质量、脂肪量并测量血脂水平,结果显示围产期暴露 于4-NP不但导致脂肪质量和体质量增加,并在子代血清总胆 固醇水平上升[9]。郝婵娟等 针对舒苯二甲酸单一2一乙基己酯 (MEHP)做了一项的实验,结果发现3组剂量MEHP宫内暴 露均引起新生仔鼠体质量增加,附睾和肾周脂肪垫质量明显增 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血糖水平明显上升,低剂量组成 年雄性仔鼠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怀孕至产后6 d的 哺乳周期里BPA暴露可增加雌性幼仔的体质量,在低剂量 (O.1 mg・kg ・d )与高剂量组(1.2 mg・kg ・d )之间 存在差异;小鼠孕中及产后暴露1.0 mg/mL BPA(低剂量组) 的饮用水,10.0 mg/mL BPA(高剂量组),观察到雌鼠低剂量 组平均体质量增长13 ,高剂量组增长l1 ;在雄鼠中高剂量 组比对照组增长了22 ;不同剂量的BPA会影响小鼠对食物 的摄取,影响体质量增加差异。 4 EDCs导致肥胖的可能机制 EDCs可能通过改变体质量和脂质平衡相关的细胞信号 通路[1 ,干扰脂肪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破坏控制体质量的稳态 机制导致肥胖 。EDCs进人人体后一旦接触靶细胞,即与内 源性激素竞争结合激素受体,形成EEDs一受体复合物,改变细 胞功能[1 ,促进细胞分化,通过干扰人体正常激素的合成及代 谢,影响内分泌激素的动态平衡_】 ;综合文献结论,推测EDCs 导致肥胖的可能机制为:(1)调控脂代谢改变基础代谢率和能 量平衡并通过改变激素控制食欲,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最终 促进肥胖的发生[1 。(2)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脂肪细胞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60439;81560527);贵州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黔教合KY字[-20131198);贵州省科技厅遵义医学 院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黔科合LH[201437543);遵义医学院招标课题(2013F-68;2016F一750);遵义医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经费(2015);教育部2016 年留学人员基金。 通信作者,E-mail:xujie360@sina.com。 3426 发育分化,增加脂肪细胞数量。(3)干扰雌激素的信号通路,影 响脂肪因子的代谢,从而促进脂肪形成和脂质积累l1 。(4) EDCs可通过基因调控改变能量代谢形成肥胖_1 ;促进N2A 细胞DNA甲基化抑制其mRNA表达导致糖脂代谢紊乱,促 进肥胖发展导致肥胖 。 。(5)EDCs作为核受体配体,模拟 内分泌激素或作为内分泌激素的抑制剂,或直接作为活性摄食 信号代谢物来调节食欲和饱腹感,扰乱脂质代谢,诱发肥 胖[1 。现在针对BPA、TBT等常见研究较多的EDCs的作用 可能机制做详细的描述。 4.1 BPA暴露与肥胖发病的作用机制 BPA是合成聚碳酸 酯塑料和环氧树脂的单体,作为增塑剂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 可从容器中浸出,污染食物通过消化道使人类广泛的暴露于低 浓度的BPA中,在人体各组织和分泌物内可检测出来。BPA 可直接参与机内脂代谢平衡和肥胖症的基因表达增加脂肪细 胞数目或尺寸,主要引起内脏脂肪库脂肪细胞肥大而不是在皮 下脂肪库 ;BPA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激活雌激素受体 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脂质聚积、促使胰岛素分泌,导致高 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肥胖。BPA可促进3T3一 L1前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质积聚,从而增加脂肪含量促进体质 量增加;BPA可增加脂质代谢FABP4和CD36基因的表达,还 可以减少PCSK1基因,参与胰岛素生产基因的表达[2 。在人 群中PCSK1基因的多态性和肥胖的风险增加相关,PCsK1是 连接于单基因早发性肥胖的第一个基因,其编码激素原转化酶 1/3(PC1/3),PC1/3缺乏会导致是肥胖和显示复杂的内分泌 疾病。另外PCSK1基因缺陷的婴儿会因为严重肠道吸收不良 而控制饮食,后期不加控制变得暴饮暴食,进而长胖¨2 。 Veiga—I opez等_2 在羊产前暴露BPA,发现基因排序暗示在成 年后有遗传易感性的电位差。在Bastos等_1 ]的实验中发现, EDCs暴露可在N2A细胞中观察到DNA甲基化,DNA甲基 化可抑制mRNA表达导致糖、脂代谢紊乱,促进肥胖发展导致 肥胖 。 4.2 TBT暴露与肥胖的作用机制TBT广泛用于农业和工 业,可作杀菌剂和杀螨剂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在食品包装和 水管系统中均有发现。胎盘TBT水平和3个月的男婴的体质 量具有相关性,宫内TBT暴露导致新生小鼠脂质肝脏脂肪库 快速堆积、成年小鼠睾丸周围脂肪垫质量增长[2 ;青少年和成 年小鼠暴露TBT导致肝脏和胰岛素抗性的脂质积累增加脂肪 量口 ;TBT在间充质基质细胞中通过PPAR7依赖性途径促 进3T3 I 1前脂肪细胞生成脂肪细胞 ;在体内外TBT和三 苯基锡(TPT)与9顺视黄酸受体(RXR)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 物激活受体7(PPART)两个核受体高亲和配体促进脂肪细胞 发育以增加脂肪质量。 4.3其他EDCs与肥胖的作用机制 围产期暴露NP可导致 子代体质量和血脂水平上升,NP下调脂肪组织中mRNA水 平和ERa的蛋白质表达,能够遗传给子代(F1)。另外雌性F1 在不暴露NP的情况与对照组F1雄性子代,进行交配生子 (F2),在F2中的体质量和血脂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增 加l2 。NP可通过与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产生内分泌干扰效 应,NP通过剂量效应关系促进前脂肪细胞系和已分化的脂肪 细胞增殖_g],增加脂肪质量,致使肥胖症的发病率增加。BPA 和4叔辛基苯酚(OP)都可以通过调节目标基因对小鼠产生内 分泌干扰效应[2 。Hao等l_g 体内实验显示,NP可扰乱脂肪形 成和脂肪合成途径,低剂量NP可通过激活甘油3磷酸脱氢酶 活性和激活7过氧化物酶受体增加脂肪形成靶基因引起脂肪 重庆医学2017年8月第46卷第24期 细胞分化。DES、BPA、TBT等环境污染物能够通过促进前脂 肪细胞分化、加强葡萄糖摄取、激活脂肪生成相关受体而导致 肥胖。 5 EDCs暴露与肥胖关系的展望 肥胖是多种慢性内分泌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近些年来,越 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环境因素对肥胖的影响,将关注生活方 式和遗传因素对肥胖影响的重心转移到环境因素对肥胖的影 响。虽然现在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都表明EDCs与肥胖 有相关性,但是,一些机制研究存在片面性,暴露的剂量远高于 人体实际接触水平,且流行病学调查的样本有限,众多原因导 致不能肯定肥胖和EDCs暴露的因果关系。这种相关关系有 待在未来实行大量的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探讨EDCs 对肥胖发病的影响加以明确,为肥胖病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具 体针对性价值医学参考和建议。